标题:卷十六 大荒西经 内容: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 有水曰寒暑之水。 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 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①女蜗:神话传说女娲是一位以神女的身份做帝王的女神人,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一天内有七十次变化,她的肠子就化成这十位神人。 有人名曰石夷,[西方曰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 有大泽之长山。 有白氏之国。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东,有长胫之国。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 有人方耕,名曰叔均。 帝俊生后稷①,稷降以百谷。 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②。 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有赤国妻氏。 有双山。 ①帝俊:这里指帝喾,名叫俊。 传说他的第二个妃子生了后稷。 后稷:古史传说他是周朝王室的祖先,姓姬氏,号后稷,善于种庄稼,死后被奉祀为农神。 ②叔均:上文曾说叔均是后稷的孙子,又说是帝舜的儿子,这里却说是后稷之弟台玺的儿子,诸说不同,乃属神话传说分歧。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天]民之国,食谷,使四鸟。 有北狄之国。 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有芒山。 有桂山。 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 颛顼生老童①,老童生祝融②,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①老童:即上文所说的神人耆童。 传说帝颛顼娶于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生下老童。 ②祝融:传说是高辛氏火正,名叫吴回,号称祝融,死后为火官之神。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有虫状如菟①,胸以后者裸不见,青如猿状②。 ①虫:古人把人及鸟兽等动物通称为虫,如鸟类称为羽虫,兽类称为毛虫,龟类称为甲虫,鱼类称鳞虫,人类称为裸虫。 这里指野兽。 菟:通“兔”。 ②状:这里不是指具体形状,而是指颜色的深浅达到某程度的样子。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fén)、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西)有[西]王母之山、壑山、海山。 有沃[民]之国,沃民是处。 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 凡其所欲,其味尽存。 爰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骓、璇瑰、瑶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①,多银、铁。 鸾(凤)[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①三骓:皮毛杂色的马。 璇:美玉。 瑰:似玉的美石。 白木:一种纯白色的树木。 琅玕:传说中的一种结满珠子的树。 白丹:一种可作白色染料的自然矿物。 青丹:一种可作青色染料的自然矿物。 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lì),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鸟。 有轩辕之台①,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①轩辕之台:即上文所说的轩辕之丘,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所居之地,故号轩辕氏。 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 有三泽水①,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②。 ①泽:聚水的洼地。 这里作动词用,汇聚的意思。 ②昆吾:相传是上古时的一个部落。 食:食邑,即古时做为专门供应某人或某部分人生活物资的一块地方。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①,名曰女丑之尸②。 ①袂:衣服的袖子。 ②女丑之尸:上文说女丑尸用右手遮住脸面,这里说是用衣袖遮住脸面,大概因原图上的画像就不一样。 有女子之国。 有桃山。 有虻山①。 有桂山。 有于土山。 ①虻山:即上文所说的芒山。 有丈夫之国。 有弇(yān)州之山,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 爰有百乐歌儛之风。 有轩辕之国。 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西海陼中①,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①陼:同“渚”。 水中的小块陆地。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 吴姖天门,日月所入。 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上]①,名曰嘘。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②,帝令重献上天③,令黎(邛)[印]下地④。 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①属:接连。 ②重:神话传说中掌管天上事物的官员南正。 黎:神话传说中管理地下人类的官员火正。 ③献:用手捧着东西给人。 这里是举起的意思。 ④印:痕迹着于其它物件上。 如在信件上加盖印章就要把印章朝下按压。 所以,印可通“抑”,即抑压,按下之意。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 有女子方浴月。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有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 爰有青鴍(wén)、黄鷔(áo),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有池,名孟翼之攻颛顼之池。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鉅,日月所入者。 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有巫山者。 有壑山者。 有金门之山,有人名曰黄姖之尸。 有比翼之鸟。 有白鸟,青翼,黄尾,玄喙。 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①,处之。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②,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③。 有人戴胜④,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 ①白:指尾巴上点缀着白色斑点。 ②弱水:相传这种水轻得不能漂浮起鸿雁的羽毛。 ③辄:即,就。 然:“燃”的本字。 燃烧。 ④胜:古时妇女的首饰。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有寒荒之国。 有二人女祭、女薎(miè)。 有寿麻之国。 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qián)。 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 寿麻正立无景(yǐng)①,疾呼无响。 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①景:“影”的本字。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 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①,克之,斩耕厥前②。 耕既立,无首,走厥咎③,乃降于巫山。 ①成汤:即商汤王,商朝的开国国王。 夏桀:即夏桀王,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 ②厥:代词,这里指代成汤。 ③走:这里是逃避的意思。 厥:这里指代夏耕尸。 咎:罪责。 有人名曰吴回①,奇左②,是无右臂。 ①吴回:即上文所说的火神祝融。 也有说是祝融的弟弟,亦为火正之官。 属于神话传说分歧。 ②奇:单数。 这里指与配偶事物相对而言的单个事物。 有盖山之国。 有树,赤皮支干①,青叶,名曰朱木。 ①支:通“枝”。 有一臂民。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 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 是谓大荒之野。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①。 开上三嫔于天②,得《九辩》与《九歌》以下。 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③,开焉得始歌《九招(shāo)》。 ①夏后开:即上文所说的夏后启。 因为汉朝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就改“启”为“开”。 ②嫔:嫔、宾在古字中通用。 这里作为动词,意思是做客。 ③仞:古代的八尺为一仞。 有(互)[氐]人之国。 炎帝之孙名曰灵恝(qì)①,灵恝生(互)[氐]人,是能上下于天。 ①炎帝:即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 因为以火德为王,所以号称炎帝,又因创造农具教人们种庄稼,所以叫做神农氏。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风道北来①,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②。 颛顼死即复苏。 ①道:从,由。 ②为:谓,以为。 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鸀(zhuò)鸟。 有大巫山。 有金之山。 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按:夏后开即启,避汉景帝讳云①。 ①这两句按语不是《山海经》原文,也不知是谁题写的,但为底本所有,今仍存其旧。 发布时间:2025-08-24 18:13:0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