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游太和山日记 内容: 太和山即武当山。 相传真武曾修炼于此,为道教名山,亦以传授武当派拳术着称。 山在湖北均县西南境,有72峰、36岩、24涧、11洞、10池、9井等自然风景。 其山中殿宇规模宏大,现保留有太和、南岩、紫霄、遇真、玉虚、五龙等六宫,复真、无和二观。 全山游程达60公里。 下笔之初,该篇日记即对太和山(武当山)地区的行政区划予以记叙,并对其风物景色给予了令人爽心悦目的描绘,如:“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显然,徐霞客对武当山的印象颇佳。 从“第一山”之米芾书法写起,寻紫霄宫,摩展旗峰,对山中异品榔梅亦有所记载。 山峰接踵而至,霞客笔下生花,至天柱峰,则尽力描摹峰高险绝。 继而,对金顶之幽绝亦赞不绝口,文中还有有趣的索取榔梅果实情节的描写,让人倍感亲切动人。 描写滴水、仙侣二岩时,已是游踪将止,但其意兴之浓,不逊于前。 武当乃道教名山,霞客笔下的仙观玉宇也处处透出道教风味,对各祠、殿的描绘也精练纯粹。 更有结尾处对杏花美景、桃雨烟柳的再现,显示出一种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十一日登仙猿岭。 十余里,有枯溪小桥,为郧县境,乃河南、湖广界。 东五里,有池一泓,曰青泉,上源不见所自来,而下流淙淙,地又属淅川。 盖二县界址相错,依山溪曲折,路经其间故也。 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 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 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 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 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间矣。 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竟止坞中曹家店。 十二日行五里,上火龙岭。 下岭随流出峡,四十里,下行头冈。 十五里,抵红粉渡,汉水汪然西来,涯下苍壁悬空,清流绕面。 循汉东行,抵均州。 静乐宫当州之中,踞城之半,规制宏整。 停行李于南城外,定计明晨登山。 十三日骑而南趋,石道平敞。 三十里,越一石梁,有溪自西东注,即太和下流入汉者。 越桥为迎恩宫,西向。 前有碑大书“第一山”三字,乃米襄阳即宋代着名书画家米芾笔,书法飞动,当亦第一。 又十里,过草店,襄阳来道,亦至此合。 路渐西向,过遇真宫,越两隘下,入坞中。 从此西行数里,为趋玉虚道;南跻上岭,则走紫霄间道也。 登岭。 自草店至此,共十里,为回龙观。 望岳顶青紫插天,然相去尚五十里。 满山乔木夹道,密布上下,如行绿慕中。 从此沿山行,下而复上,共二十里,过太子坡。 又下入坞中,有石梁跨溪,是为九渡涧下流。 上为平台十八盘,即走紫霄登太和大道;左入溪,即溯九渡涧,向琼台观及八仙罗公院诸路也。 峻登十里,则紫霄宫在焉。 紫霄前临禹迹池,背倚展旗峰,层台杰殿,高敞特异。 入殿瞻谒。 由殿右上跻,直造展旗峰之西。 峰畔有太子洞、七星岩,俱不暇问。 共五里,过南岩之南天门。 舍之西,度岭,谒榔仙祠。 祠与南岩对峙,前有榔树特大,无寸肤,赤干耸立,纤芽未发。 旁多榔梅树,亦高耸,花色深浅如桃杏,蒂垂丝作海棠状。 梅与榔本山中两种,相传玄帝插梅寄榔将梅嫁接于榔,成此异种云。 共五里,过虎头岩。 又三里,抵斜桥。 突峰悬崖,屡屡而是,径多循峰隙上。 五里,至三天门,过朝天宫,皆石级曲折上跻,两旁以铁柱悬索。 由三天门而二天门、一天门,率取径峰坳间,悬级直上。 路虽陡峻,而石级既整,栏索钩连,不似华山悬空飞度也。 太和宫在三天门内。 日将晡bū黄昏,竭力造金顶,所谓天柱峰也。 山顶众峰,皆如覆钟峙鼎,离离攒立;天柱中悬,独出众峰之表,四旁崭绝。 峰顶平处,纵横止及寻丈。 金殿峙其上,中奉玄帝及四将,炉案俱具,悉以金为之。 督以一千户、一提点,需索香金,不啻御夺。 余入叩匆匆,而门已阖,遂下宿太和宫。 十四日更衣上金顶。 瞻叩毕,天宇澄朗,下瞰诸峰,近者鹄hú天鹅峙,远者罗列,诚天真奥区也实在是未受人世礼俗影响的中心腹地! 遂从三天门之右小径下峡中。 此径无级无索,乱峰离立,路穿其间,迥觉幽胜。 三里余,抵蜡烛峰右,泉涓涓溢出路旁,下为蜡烛涧。 循涧右行三里余,峰随山转,下见平丘中开,为上琼台观。 其旁榔梅数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岩际。 地既幽绝,景复殊异。 余求榔梅实,观中道士噤不敢答。 既而曰:“此系禁物。 前有人携出三四枚,道流即道士株连破家者数人。 ”余不信,求之益力,出数枚畀bì给予余,皆已黝烂,且订约定无令人知。 及趋中琼台,余复求之,主观仍辞谢弗有。 因念由下琼台而出,可往玉虚岩,便失南岩紫霄,奈何得一失二,不若仍由旧径上,至路旁泉溢处,左越蜡烛峰,去南岩应较近。 忽后有追呼者,则中琼台小黄冠即小道士以师命促余返。 观主握手曰:“公渴求珍植,幸得两枚,少慰公怀。 但一泄于人,罪立至矣。 ”出而视之,形侔móu相同金橘,漉lù渗以蜂液,金相玉质,非凡品也。 珍谢别去。 复上三里余,直造蜡烛峰坳中。 峰参差廉利棱角锋利,人影中度,兀兀欲动。 既度,循崖宛转,连越数重。 峰头土石,往往随地异色。 既而闻梵颂声,则仰见峰顶遥遥上悬,已出朝天宫右矣。 仍上八里,造南岩之南天门,趋谒正殿,右转入殿后,崇崖嵌空,如悬廊复道,蜿蜒山半,下临无际,是名南岩,亦名紫霄岩,为三十六岩之最,天柱峰正当其面。 自岩还至殿左,历级坞中,数抱松杉,连阴挺秀。 层台孤悬,高峰四眺,是名飞昇台。 暮返宫,贿其小徒,复得榔梅六枚。 明日再索之,不可得矣。 十五日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 洞在悬崖间。 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 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 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 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 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蒨qiàn野草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 仰视碧落,宛若瓮口。 度桥,直上攒天岭。 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 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 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 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即唐末隐士陈抟,号希夷先生习静处。 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蒨作匹。 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 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 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 山谷川原,候同气异。 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 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 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 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发布时间:2025-08-25 13:28:3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