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農候雜占卷一 内容: 福州梁章鉅撰  男恭辰校刊正月占元旦,值甲,穀賤,人疫。 值乙,穀貴,民病。 值丙,四月旱。 值丁,絲綿貴。 值戊,米、麥、魚、鹽貴。 值己,米貴,蠶傷,多風雨。 值庚,田熟,民病,金鐵貴。 值辛,禾平,麥、麻貴。 值壬,絹、布、豆貴,米、麥平。 值癸,主禾傷,人民厄。 見《月令廣義》難拜年,易種田。 《田家五行》云:「元旦雨雪,吉。」引諺云云。 歲朝東北,五禾大熟。 《羣芳譜》東北風主大熟。 引諺云云。 元旦清晨,風自東南來,歲大稔。 東風次之,東北又次之,西則歉。 西北有紅黃雲則稔,白黑則歉。 見《蘇州府志》歲旦西北風,大水妨農功。 《田家五行》云:「壬癸亥子之方,謂之水門,其方風來,主大水。」引諺云云。 正旦決八風。 風從南來,大旱。 西南,小旱。 西方,有兵。 西北,豆成。 北方,中歲。 東北,上歲。 東方,大水。 東南,疾疫。 見漢《天文志》元日,甲寅,穀、畜貴。 丙寅,油、鹽貴。 戊寅、壬寅,穀先貴,後賤。 庚寅,穀、畜貴。 如上旬內先得丙寅,雨少,夏至雨多。 戊寅,秋雨多。 壬寅,冬雨多。 同上。 按《開元占經》云:正月一日得寅,穀貴,盡十二日以占十二月。 元日,甲申,五穀有收。 丙申,穀損,蟲食菜。 戊申,六畜災。 壬申,澇。 同上。 元日,乙卯,荊、楚米貴。 丁卯,周、秦米貴。 辛卯,韓、魏米貴。 癸卯,宋、魯米貴。 同上。 一日雞,晴,主人安國泰。 二日犬,晴,主大熟。 三日猪,晴,主君安。 四日羊,晴,主春暖,臣順。 五日馬,晴明,四望無怨氣。 六日牛,晴明,日月光明,大熟。 七日人,晴明,民安,君臣和。 八日穀,夜晴,五穀熟。 所值之日晴暖,則安泰蕃息。 此通行占書。 按《開元占經》引《京房占》亦略同。 又,九日,主蠶。 江南民言,正旦晴,萬物皆不成。 元豐四年正旦,九江郡天無片雲,風日明快,是年果旱。 見《玉芝堂談薈》引《談苑》。 按通行諺有云:元旦黑,農事吉。 《談苑》引《便民書》亦云:元日晴和,無日色,主有年。 其說屢驗,今人但知元旦要晴明,實未確也。 一日值雨,人食百草。 見農占一日晴,一年豐;一日雨,一年歉。 同上。 今人謂元日宜晴,亦有所本。 元旦有雷,主禾、麥皆吉。 見《田家五行》上旬得辛,一日旱;二日小收;三、四日主水,麥半收;五、六日主小旱,七分收;七日、八日主歲稔。 一云:八日得辛,主春旱,不收。 又占書云:一日得辛,麥收十分;二日,禾、蠶收;三日、四日,田蠶全收;五日、六日,麻、粟、麥、蠶平收。 七日、八日,宜早禾麻麥粟少收,絲貴。 見《月令廣義》,兩說微有不同。 上旬,三日得甲,為上歲,四日為中歲,五日為下歲。 又《資生書》云:月內有甲寅,主米賤。 同上。 上旬,一日得卯,主十分收。 二日,低田半收。 三日、四日大水。 五日、六日,半收。 七日、八日,主春澇,秋收。 同上。 上旬,一日得辰,雨多。 二日,風多,先旱,低田全收,七月,雨多,麻、豆全收。 三日,雨晴勻。 四日,七分收。 五日、六日,豐稔。 七日,水損田,蕎麥收。 八日,先旱後澇。 九日,大麥收,主仲夏水灾。 十日,旱禾半收。 十一日,主冬大雪,五穀不收。 十二日,主大雪,五穀收。 同上。 上旬,一日、二日得酉,歲豐。 三日、四日,民安。 五日至十日,中歲,民不安。 十一、十二日,大熟。 一日乙酉,荊、楚吉。 丁酉,周、秦吉。 辛酉,韓、魏吉。 癸酉,齊、魯吉。 己酉,燕、趙吉。 同上。 甲子豐年丙子旱,戊子蝗蟲庚子亂,惟有壬子水滔滔,只在正月上旬看。 見《周益公日記》 按《田家五行》云:十日無子,人死一半。 田木命。 《研北雜志》云:世謂正月三日為田本命,又為田生日。 浙西人謂之夏正三,言夏正之三日也,俗以是日稱水,以重為上有年,極驗。 見《無顏錄》年八風,括到三月終。 此揚州諺,謂正月初八也。 十二日為花朝,晴則百果實,夜尤宜晴。 雨則四十日夜雨,久陰。 見《田家五行》 按,今人但知二月十二日為花朝,而不知正月十二日亦為花朝也。 上元日晴,春雨少。 諺云:上元無雨多春旱,清明無雨少黃梅。 見《臺笠須知》立春日貯水,謂之神水,釀酒不壞。 見《四時纂要》立春日雨,傷五禾。 見《師曠占》上旬,甲、乙日雨,主春雨多。 丙、丁、戊、己日雨,主夏雨多。 庚、辛日雨,主秋雨多。 壬、癸日雨,主冬雨多。 見《月令廣義》正月內,有三子,則葉少蠶多;無三子,則葉多蠶少。 有三卯,則旱豆有收;無則少收。 有三亥,主大水。 見《談薈》引《周益公日記》百年難遇歲朝春。 見《歲時通考》「凡元日立春,主民大安。」引諺云云。 按《藜牀瀋餘》「崇禎元年元旦立春,適值改元,天道更始,人事聿新,聖作物覩其以不言示歟。」又按,《三岡識略》則言節氣相值之難,非以為瑞也。 正月有甲子,糴初貴後賤。 見《開元占經》引《神農占》熟不熟,但看年頭三箇六。 此通行諺,謂正月初六、十六、二十六三日晴明,則主豐熟也。 正月逢三亥,湖田變成海。 《浩然齋視聽鈔》引吳諺云,謂水之大也。 按,道光壬辰正月,初六己亥,十八辛亥,三十癸亥,是歲大澇。 癸巳正月亦有三亥,然一亥在立春前,是歲無水灾。 正月日食,人疫,夏旱。 月食,粟貴,盜多。 見《月令廣義》上元,一夕晴,麻小熟。 兩夕晴,麻中熟。 三夕晴,麻大熟。 見《談苑》禪師惠南云絕有驗。 上元霧,主水。 見《臺笠須知》上元雨灌,百物減半。 見《樂清縣志》風吹上元燈,雨打寒夕墳。 見《紀歷撮要》正月十六日東南風,為入門風,主大熟。 見《田家五行》正月十六日,古謂之磨耗日。 唐張說耗日飲詩云:磨耗傳兹日,縱橫道未宜,但今不忌醉,翻是樂無為。 見《田家五行》謂此日以不事事為宜,如今社日謂之耗日,官司不開倉庫也。 正月十六謂之落燈夜,晴,主高低皆熟。 西北風,主旱。 見《陶朱公書》秋收日。 《月令廣義》云:正月二十日為秋收日,晴,主秋成,百果蕃茂。 按,吳俗以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晴則雨少,如遇雨則雨水必多。 又按,《田家五行》以十七為秋收日,亦晴主秋成也。 正月見三白,田公笑赫赫。 見《朝野僉載》晦日風雨,耀貴禾惡。 見《田家五行》二月占二月朔,值驚蟄,主蝗蟲。 值春分,主歲歉。 風雨,主米貴。 見《陶朱公書》二月內有三卯,則宜豆;無則早種禾。 見《經世民事錄》二月甲戌日,風從南來者稻熟。 乙卯日不雨者,稻不熟。 見《師曠占》春分無雨病人稀。 《陶朱公書》云:「春分雨人灾。」引諺云云。 《禮記.月令》擇元日,命民社。 注:春事興,故祀社稷,以祈農祥。 元日謂近春分前後戊日。 元,吉也。 按《潛確類書》立春後第五戊日為春社,立秋後第五戊日為秋社。 又按《周禮》社之日,涖卜來歲之稼。 春社無雨莫種田。 《歲時通考》云:春社日雨,年豐果少。 按《談苑》云:社公社母,不食舊水。 故社日必有雨,謂之社公雨。 《田家五行》亦引諺云:社公不喫乾糧。 社日雨則穀重而果稀,故曰社雨報年豐。 陸龜蒙詩:幾點社公雨,一番花信風。 初二天晴東作興,初七八日看年成,花朝此夜晴明好,何慮連綿夜雨傾。 見《陶朱公書》二月八日,東南風主水。 西北風主旱。 見《月令廣義》 按《陶朱公書》東南風謂之上山旗,西北風謂之下山旗。 二月八日張大帝生日,前後必有風雨,甚準。 俗謂請客風,送客雨。 正日謂之洗街雨,初十日謂之洗廚雨。 見《田家五行》二月十九日為觀音大士生日,晴明為吉,雨則穀菜百物少收。 同上。 二月十五日為勸農日,晴明主豐,風雨主歉。 見《談苑》有利無利,但看二月十二。 此吳諺,見《明詩綜》,謂花朝日晴,則百果少實也。 驚蟄聞雷米似泥。 同上,引《雜占》春分日,風自東來,麥賤,年豐。 南來,五月先水後旱。 西來,麥貴。 北來,價倍。 見《月令廣義》社了分,米穀如錦墩;分了社,米穀如苔鮓。 社了分,米穀不出村;分了社,米穀偏天下。 同上。 又《田家五行》云:「社在春分前主歲豐,社在春分後主歲惡。」引諺云云。 花朝。 同上云云。 二月十五為花朝,晴則百果實,夜不宜晴,宜陰雨。 二月朔日雨,稻惡,糴貴;晦日雨,人多疾。 見《四時占候》茶是草,箬是寶。 《農桑衣食撮要》卷上「二月摘茶,略蒸,色小變,攤開,搧氣通,用手揉,以竹箬燒烟,火氣焙乾,以箬葉收。」故諺云云。 二月初二為上工日,雨主妨農。 見《陶朱公書》三月占三月朔,值清明,主草木茂;值穀雨,主年豐。 風雨,主民病,木多蟲;雷,主五穀熟;雨猛,主旱。 見《月令廣義》三月朔日,雷,主旱;無雷,多盜。 見《田家五行》三月初三雨,落至繭頭白。 此杭州通諺。 又云:三月初六為露白日,是日雨,則道路一白即雨。 一說:三月三日清明之節,將修事於水側禱祀,以祈豐年。 見《卷施閣文集》上巳有風,梨有蠧。 《本草綱目》云:「梨花如雪六出,上巳無風,則結實必佳。」故古語云云。 四日雷歲熟,五日陰蠶吉,七日十六日南風主旱歉。 同上。 五日寒食便下田。 《吳下田家志》方言。 雨打墓頭錢,今歲好豐年。 一作「雨打紙錢頭,麻麥不見收;雨打墓頭錢,今年好種田。」 《月令廣義》云:「寒食日雨,主歲豐。」引諺云云。 清明插柳青,農夫休望晴;門前插柳焦,農夫好作嬌。 《農政全書》引諺云云。 清明嫁九娘,一去不還鄉。 見田汝成《游覽志餘》一點雨,一箇魚。 《農政全書》云:「穀雨日雨,主多魚。」引諺云云。 清明要晴,穀雨要雨。 河朔人謂清明雨為潑火雨。 見《退齋雅聞》穀雨日辰值甲辰,蠶麥相登大喜忻,穀雨日辰值甲午,每箔絲棉得三觔。 《田家五行》引諺云云。 三月無三卯,田家米不飽。 同上。 亦見《周益公日記》 按《開元占經》亦云:三月,有三卯,大豆好;無三卯,旱。 三月十一日為麥生日,喜晴。 見《嘉定縣志》三月十六日為黃姑浸種日,其日西南風,主大旱。 或云:上鄉人見此風,即懸百文錢於簷下,風力能動則舉家失聲相弔,言風愈急愈旱也。 見《月令廣義》廿七廿八吹得廟門開,螄螺蟛蜆哭哀哀。 見《崑新合志》。 言三月廿七廿八兩日南風主旱。 引諺云云。 三月溝底白,莎草變成麥。 《嘉定縣志》云:此月無雨,麥乃有秋。 三月雪經日不消,秋禾不成,米貴三倍,人相食。 見《田家五行》清明前一日為寒食,必有疾風甚雨,是日雨,必多梅雨。 諺云:晴明無雨旱黃梅。 見《陶朱公書》十六日風,主桑葉貴。 諺云:三月十六皎皎晴,桑樹頭上見人情。 同上。 穀雨前一兩朝霜,主大旱;是日雨,主雨多。 同上。 四月占四月謂之雩月。 《左傳》龍見而雩。 《續漢書》注稱服虔云:雩,遠也。 遠為百穀求膏雨也。 四月初一見青天,高山平地任開田,四月初頭滿地塗,丟了高田去種湖。 按《四時占候》云:「四月朔,大風雨,主大水;小風雨,主小水。」引諺云云。 此日最要緊。 四月朔,值立夏,主地動;值小滿,主歲凶。 雨主水,晴主旱。 見《文林廣記》四月朔,風從南來、西來者,秋糴賤;逆此者貴。 見《師曠占》四月初一雨濛淞,六陽湖裏好栽葱。 此揚州諺,謂旱也。 立夏日,南方有雲,主歲豐。 見《田家五行》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 立夏日俗尚啖李,故是日婦人作李會,取李汁和酒飲之,謂之駐色酒。 一曰是日啖李不病夏。 見《元池說林》立夏不下,田家莫耙。 《月令廣義》謂「立夏宜雨。」引諺云云。 按,若夜雨多損麥及蠶。 立夏晴,簑笠滿田臨;立夏雨,簑笠挂屋柱。 同上。 小滿不滿,芒種莫管。 同上。 謂小滿宜有雨,則歲熟也。 有利無利,只看四月十二。 《紀歷撮要》云:此日宜晴,忌西南風。 按,此與《田家五行》所引先後差兩日,其為宜晴則一也。 四月,一日雨,百泉枯,言旱也。 二日雨,傍山居,言避水也。 三日雨,騎木驢,言踏車取水,亦旱也。 四日雨,餘有餘,言大熟也。 見《談苑》一番暈添一番湖塘。 《農政全書》云:「立夏日日暈,主水。」引諺云云。 四月初八晴料峭,高田好張釣;四月初八烏漉禿,不論上下一齊熟。 《廣信府志》引《周益公日記》云云。 又引《通考》云:四月初八日,最宜密雲不雨。 按,沅湘農諺又云:四月八日晴,打鼓蒔茅坪;四月八日雨,打鼓求木主。 四月八日晴,魚兒上高坪。 此湘邵間農謠。 按《四時占候》亦云:四月八日雨,魚兒岸下死;四月八日晴,魚兒上蒿林。 《廣信府志》蒿林,亦作高坪。 四月八日佛生日,晴明,果子好收成。 見《田家五行》虹見主米貴,月蝕主歲饑,晦朔大雨主蝗灾。 同上。 四月十二,忌西風生,喜東南風。 同上。 四月十四,得東南風吉。 十六黃昏時日月對照,主夏秋之交旱,月上遲有白色主大水。 見《月令廣義》有利無利,但看四月十四。 《田家五行》云:「十四日晴,主歲稔。」引諺云云。 又曰:「呂洞賓生日,晴,主歲稔。」有穀無穀,但看四月十六。 同上,引諺云云。 言是日可卜月影也。 〈見下《羣芳譜》〉四月十六日卜月。 諺云:月上早,低田收好稻;月上遲,高田賸者稀。 見《月令廣義》 又按《羣芳譜》云:「是月十六日,立一竿量月影。 月當中時影過竿,雨水多没田,夏旱,人饑。 長九尺,主三時雨水。 八尺、七尺,主雨水。 六尺,低田大熟,高田半收。 五尺,主夏旱。 四尺,蝗。 三尺,人饑。 四月十六雨飄飄,高鄉播種襍嘮嘈。 四月十六多雨點,鄉人只把腳來趕。 俱主水。 見《田家五行》熟不熟,但看四月二十六。 此通行諺。 吾郡又相傳「四月二十六,天上一剝啄,地下去一斛。」蓋是日最忌雷聲。 《致富書》云:月內虹見,主米貴。 五月占五月朔日,當熱而風雨者,米貴,人食草木。 此《開元占經》引《京房占》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連太湖。 《周益公日記》引諺云云。 朔日夏至、晦日夏至,並主五穀熟。 二日、三日、六日、二十五日、三十日同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夏至,主歲不熟。 見《月令占候圖》 又《田家五行》引諺云:「夏至端午前,坐了種田年。」 按《玉芝堂談薈》「坐了作抄手」。 朔日,風雨,大饑;風從北來,人相殘,米貴。 十日得辰,早禾半收。 十一日得辰,五穀不收。 見《月令廣義》端午晴乾,農夫喜歡。 同上,引諺云云。 夏至雨名黃梅雨,沾衣服皆敗黦。 見《周處風土記》五月十三連夜雨,來年早種白頭田。 見《田家五行》五月十三雨滿,饒州好販大碗。 見《樂清縣志》夏至連端午,家家賣兒女。 同上,引諺云。 或作「夏至伴端陽,家家饑斷腸連。」或作「逢兒或作男」。 又《歲時記》云:夏至在初二三主米麥貴,初七八米麥平,二十大饑,上旬米賤,中旬大豐,末旬大歉。 按此與《月令占候圖》微有不同。 又按《麈史》大觀戊子五月五日夏至,安陸老農相謂云云,秋稼不登,冬艱食,賣子以自給,至有委於路隅者,明年大旱,人相食,棄子不可勝數。 十五日謂之五日,前十日謂之端午。 按古人五日皆當是十五日,今楚俗亦以十五日為大端陽,初五日為小端陽。 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 同上,引諺云云。 又云:雨芒種頭,河魚淚流;雨芒種腳,魚捉不著。 芒種雨,百姓苦。 見《談苑》芒種火燒天,夏至雨連綿。 見《古占年語》芒種後逢壬立梅,夏至後逢壬斷梅。 《通書》芒種後逢壬日或庚或丙日進梅,前半月為立梅,立梅宜雨遲,有雨主旱。 諺云:雨打梅頭,無水飲牛;雨打梅額,河底開坼。 《田家五行》云:一說主水。 諺云:迎梅一寸,送梅一尺。 大抵梅雨主旱,雖有雨亦不多。 又「雨打梅頭」云云,更見《四民月令》。 按何景福詩:「雷聲填填雲羃羃,雨打梅頭麥穗黑,老翁倚耒向天泣,汙邪水深耕不得。」與諺語相反,今農家所占,仍以古諺為驗。 又按《湧幢小品》引俗語云:「芒種逢壬便立梅。 「梅」作「霉」。 霉後積水,烹茶甚香冽,可久藏,一交夏至便迥別矣。 試之良驗,細思其理有不可曉者。 或者夏至一陰初生,前數日陰正潛伏,水,陰物也,當其伏時極淨,一切飛潛草木之氣不能雜,故獨存本色為佳。 但取法甚難,須以磁盆布空盛之,霑一物即變。 貯之亦難,其地宜高潔。 某年無雨,挑河水貯之,亦與常水異,而香冽不及遠矣。」芒種逢丙進黴,小暑得未出黴。 見《神樞經》梅裏西南,時裏潭潭。 《風土記》芒種後、夏至前雨為黃梅雨,最長久有一日,西南風主時裏三日雨。 又云:西南風急,名哭雨風,主雨立至易過。 黃梅天日,多幾番顛。 見《田家五行志》,言此時陰晴易變。 又云:黃梅天氣𨂝向老婆頭邊,也要帶了蓑衣箬帽去。 倒轉黃梅四十天。 此通行諺。 黃梅雨未過,冬青花未破。 冬青花若開,黃梅便不來。 《黃氏日鈔》「梅雨中,冬青花開,主旱,葢此花不落溼地。」引諺云云。 芒種為節者,言時可以種有芒之穀,故以芒種為名。 見《三禮義宗》芒種一聲雷,時中三日雨。 見《農政全書》打鼓送黃梅,一去不復回。 此吳中諺言。 送霉日有雷則後少雨。 《田家五行》又引諺云:迎梅雨,送時雷,送了並不回。 又云:三梅三送,低田白弄。 夏至在月頭,農家不須愁;夏至在月中,耽擱糴米翁。 《月令廣義》云:「夏至在月初,端午前則雨水調。」引諺云云。 又按《古占年語》云:「夏至月頭,一邊喫一邊愁;夏至月中,白飯滿童童;夏至月尾,禾黃米價起。」則微有異。 急風急没,慢風慢没。 《月令廣義》云:「夏至日,西南風,主六月橫水人殃。」引諺云云。 夏至無雨,確裏無米。 《月令廣義》云:「夏至日雨,謂之霖時雨,主雨調歲稔。」引諺云云。 《田家五行》引諺云:夏至日箇雨,一點值千金。 月內有三卯,宜稻及大豆。 見《月令廣義》 按《京房占》亦云:五月無三卯,旱。 甲申猶自可,乙酉怕殺我。 《蘇州府志》「五月尤忌甲申、乙酉日雨,則有大水。」引諺云云。 按《吳中舊事》云:是二日雨,則大小麥不收。 又按,二語宋時即有之,見范石湖詩注。 五月壬子破,大水穿山過。 此湘郡間農謠。 按,今東南河防亦忌此日。 迎時雨,送時雨。 《嘉定縣志》云:夏至後分為三節共十五日,若初雨為迎時,末雨為送時。 諺云:高田只怕迎時雨,低田只怕送三時。 葢初時雨主旱,末時雨主潦也。 若中時而雷,調之腰報,亦主多雨。 諺云:中時腰報没低田。 按《臺笠須知》云:末時得雷,主久晴。 五月小,種瓜喫不了。 見《田家五行》五月小,水浸楊柳杪。 同上。 黃梅三時纔出門,蓑衣蒻笠必隨身。 陸泳《吳下田家志》引《方言》如此。 時裏一日風,準黃梅三日雨。 《羣芳譜》「夏至後半月名三時,首三日為頭時,次五日中時,後七日末時。 風在中時前二日,大凶。」諺云云。 又按《四時占候》云:五月雨,忌中時,若到末時,微雨亦善。 故諺又云:夏至未過,水袋未破。 夏至先後各五日,可種牡麻。 注:牡麻,有花無實。 見《齊民要術》種大豆,夏至後二十日尚可種。 戴甲而生,不用深耕。 同上。 《陶朱公書》云:端午日,晴主水,雨主絲貴。 諺云:端陽曬得乾蓬頭,十片高田九片浮。 夏至,在月初,主水。 是日雨,主風水大。 諺云:夏至無雲三伏熱,其日若雨年必豐。 見同上。 六月占六月初一一劑雨,夜夜風潮到立秋。 《農政全書》引諺。 六月初三雨,七月多哺時。 此福州諺。 俗以夏令午後雷雨一陣謂之哺時雨,每發必連三日。 又《月令廣義》云:六月三日雨一陣,上畫耕田下畫困。 俗謂「眠」為「困」也。 又《紀歷撮要》云:六月初三晴,山篠盡枯零。 按《玉芝堂談薈》作:六月三日一陣雨,夜夜風潮到處暑。 又諺云:六月初三一箇陣,早起耕田下晚困。 六月初六一箇陣,七十二箇趕狗陣。 又諺云:六月初三打一暴,高山頂上都收稻。 義同。 朔日,值夏至,主大荒;值小暑,主大水;值大暑,主大疫。 見《月令廣義》小暑一聲雷,稻熟做黃梅。 此杭州通行諺。 「稻熟」或作「倒轉」,頗驗。 按《談苑》稱小暑雨,名黃梅顛倒轉,主水。 六月雷不鳴,蝗蟲生。 見《四時占候》伏裏西北風,臘裏船不通。 同上,引諺。 主秋稻秕,冬冰堅也。 又云:「夏末一陣雨,賽過萬斛珠。」言及時雨絕勝無價寶也。 按與《羣芳譜.天譜》畧同。 又按,夏至後三庚為初伏,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後伏,謂之三伏,曹植謂之三旬,見《初學記》陰陽書。 又《魏氏春秋》何晏以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 秋前生蟲,損一莖,發一莖;秋後生蟲,損一莖,没一莖。 《月令廣義》云:「月內西南風,主蟲傷稻,秋前損根可再抽萌,秋後損者不復抽矣。」引諺云云。 六月內逢甲乙丙丁無雨,主旱;月食,亦主旱;丙寅、丁卯有雨,主米貴;虹見及晦日風,亦主米貴。 見《月令廣義》六月防初,七月防半。 此福州諺也。 福州六七月間必有暴風,俗呼為風颱,拔木偃禾,百果皆空,六月多發在初旬,七月多發在中旬,發必連三日,初起北風轉南風愈大而止。 六月秋要到秋,七月秋不到秋。 謂早稻收穫時也。 又,南風吹過北,有錢糴不得;北風吹過南,倉下無人擔。 見《古占年語》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農人相賀,曰喜雨。 見《荊楚歲時記》六月有大雨,名濯枝雨。 見周處《風土記》《陶朱公書》云:六月六日晴,主收乾稻;雨,主有秋水。 又,日蝕,主旱。 七月占七月朔日虹見,主年內米貴。 見《田家五行》秋霹靂,損晚穀。 或作:秋歷鹿,損萬斛。 《月令廣義》云:立秋日有雷,損晚稻。 《農政全書》云:大抵秋雷多,總損禾,非但忌立秋日也。 立秋日,天氣晴明,萬物多不成。 見《紀歷撮要》三日三石,四日四石。 《紀歷撮要》云:「立秋日有西南風,主田禾倍收。」引諺云云。 立秋日虹見西方,萬物皆貴。 見《田家五行》立秋後虹見為天收,雖大稔亦減分數。 見《蘇州府志》月內有三卯,田禾熟;無三卯,宜晚麥。 日月蝕,主人灾。 甲子雷,多暴疾。 見《農政全書》或問董勛云:七月七日為良日,飲食不同者,何。 勛曰: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所以糜為珍。 見《北堂書鈔》七月七無洗車,八月八無蓼花。 同上,云:「七日有雨,名洗車雨,主八月有蓼花。」引諺云云。 按《荊楚時記》云:「七月六日為洗車雨,七日為灑淚雨。」稍異。 《周書時訓解》處暑後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 按《月令》《呂氏春秋》並作農乃登穀。 又《國語》云:處暑之既至,蝱䗽之既多。 處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 同上。 又見《月令廣義》「枉相逢」作「空用功」。 又引諺云:處暑根頭白,白露枉來霖。 《田家五行》云:處暑喜雨。 引諺同,「枉相逢」作「枉用功」。 處暑若還天不雨,總然結實也無收。 此吳諺,見《崑新合志》及《嘉定縣志》七月十五日為蕎杆生日,雨,主水。 見《談苑》 《田家五行》云:十五蕎杆生日,雨謂之做蕎生日,主撩水稻;有雷謂之打折杆頭,撩不成。 良田畏七月。 見《麈史》,葢百穀秀實之時正需雨也。 立秋坤卦用事,晡時西南涼風至,黃雲如羣羊,宜粟穀。 見《月令占候圖》十六日雨,謂之洗鉢盂,主年荒。 葢十方大剎每年四月十六結夏上堂,七月十六解夏散堂,若雨來,年荒歉,必停堂也。 見《陶朱公書》八月占八月朔日,值白露,果穀不實;值秋分,主物價貴。 見《歲時通考》早禾怕北風,晚禾怕南風。 見《農政全書》朔日晴,主冬旱。 同上。 又云:凡朔日宜晴,惟此月朔日宜雨,好種麥。 《田家五行》又云:「八月初一下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則又一說也。 八月一日雨,則角田下熟。 見《談叢》。 角田,豆也。 白露雨,來一路,苦一路。 《農政全書》云:「白露雨為苦雨,稻禾沾之則白颯,蔬菜沾之則味苦。」引諺云云。 又云:白露前是雨,白露後是鬼。 其時有片雲即雨,稻花見日正吐,遇雨即收,正吐之時暴雨忽來,卒不能收,遂致白颯之患。 若連朝雨反不為灾,惟不免擔閣吐秀有皮穀厚之病耳。 三日前雨稻,三日後雨草。 見《樂清縣志》白露雨占。 白露逢壬便立詹。 《月令廣義》云:八月初三至二十三為詹天雨。 入霑有雨出霑晴。 《蜀語》「秋分後逢壬謂之入霑,十日滿謂之出霑。 霑謂雨多也,十日內謂之霑天。」引諺云云。 按此語又與「白露逢壬」異,而詹字則不如霑字之有意,宜並存之。 八月雨謂之豆花雨。 見《荊楚歲時記》麥秀風搖,稻秀雨澆。 《月令廣義》引諺云云。 言將秀得雨,則堂肚大穀,穗長秀實;後得雨,則米粒圓,收數足。 秋分日,陰雨,來歲吉;晴明,主無年。 同上。 又云:是時酉時西方有白雲起如羣羊,為正氣,主大有年。 秋分秋社同一日,低田盡叫屈。 同上,引諺云云。 又云:秋分在社前,斗米換斗錢;秋分在社後,斗米換斗豆。 有三卯,低田吉;無三卯,不宜麥。 同上。 按《開元占經》引《神農占》云:八月有三卯,麥大善。 故《月令通考》云:八月有三卯三庚,低田麥稻吉;三庚二卯,麥宜高田。 又杭州諺云:三卯三庚,麥出低坑;三庚三卯,麥出坳巧。 見《田家五行》秋社無雨,莫種田園。 見《農政全書》八月一日、二日、三日以準來年正二三月之雨,凡月色黃者其月少雨,月色青者其月多雨。 同上。 八月十一日可卜來年水旱,侵晨或隔夜於水邊無風浪處作一水測字,至晚看之,若没主水,露主旱,平主小水,名曰橫港。 見《田家五行》八月十二日為鹽生日,十三日為滷生日,雨則鹽貴。 見《嘉定縣志》八月十五晴,正月十五看龍燈。 此通行諺。 又云:雲蔽中秋月,雨打上元燈。 按《月令廣義》作「雲罩中秋月,雨打上元燈。」謂中秋無月,主來年燈時雨。 又引一則云:雨打上元燈,早稻一束草。 八月二十四日為竈君生日,若雨,主柴荒米貴。 見《田家五行》八月二十四日為稻藳日,是日雨,雖得藳亦腐。 重九晴,則藳乾。 見《蘇州府志》八月大,無果賣。 見《田家五行》,按以大字叶賣,南方諺也。 十六夜看月色,萬里無雲,主來年大熟。 一云:十六雲遮月,來年防水沒。 見《陶朱公書》九月占九月自一日至九日,以日占月,遇此日風,則此月穀賤。 見《戎事類占》九月朔日,值寒露,主冬寒;值霜降,主歲歉。 見《文林廣記》及《月令廣義》九月朔日,風雨,主春旱;若東風半日不止,主米麥貴。 見《田家雜占》重陽無雨一冬晴。 《田家五行》云:重九晴,則冬至、元日、上元、清明四日皆晴;雨,則皆雨。 或作:重陽戊雨一冬晴。 或作:重陽霧雨一冬晴。 又作:重陽戊遇一冬晴,重陽酉遇一冬陰。 九月一日晴,不如九日明;九日明,又不如十三靈。 《月令廣義》引諺云云。 《嘉定縣志》云:九月十三日為稻籮生日,宜晴。 又云:十三晴,不如十四靈;十四晴,釘鞾挂斷鼻頭繩。 按杭州諺亦云:九月十三晴,釘鞾挂斷繩。 占書亦謂是日晴,主冬晴,柴賤。 又「九月十三晴」二句見馮夢禎《快雪堂日記》九日雨,米成脯。 《農政全書》引諺云云。 又云:重陽溼漉漉,穰草千錢束。 重陽黑洞洞,一年好收冬。 《月令廣義》云:九月九日是雨歸路日,有雨,主來年熟。 九月重陽,菱母消洋。 見《吳下田家志》重陽無雨望十三,十三無雨一冬乾。 同上,引諺云云。 九月庚辰、辛卯日,雨,主冬穀貴一倍。 見《文林廣記》九月上卯日,北風,主來年三七月米大貴;東風亦然;西北平平。 見《田家雜占》九月雨為黃雀雨。 見《提要錄》重陽占風色,卜來年豐歉,西北風名范丹口裏風,主荒;東北風名石崇口裏風,主稔。 見《陶朱公書》十月占十月朔日,風從東來,春糴賤,逆此者貴。 見《齊民要術》十月朔日為靴生日,以其日陰晴卜一冬寒燠。 見《苑署雜記》。 一云:「是日晴,則一冬晴;雨,則一冬雨。」最驗。 十月朔日,值立冬,主灾異。 值小雪,有東風,春米賤;西風,春米貴。 其日用斗量米,若綴在斗底,來春米徙貴,甚驗。 見《家塾事親》吳俗以十月初五日為五風生日,此日有風,則每五日風雨如期而至,終歲皆然,謂之五風信。 見《天中記》賣絮婆子看冬朝,無風無雨哭號咷。 《農政全書》云:「立冬晴,則一冬多晴;雨,則一冬多雨,亦多陰寒。」引諺云云。 十月雷,人死用耙推。 同上。 云:月內有雷,主灾疫。 立冬值朔日,主灾異,天雨血,地出毛。 大雨,則米大貴;小雨,則米小貴。 晦占與朔同。 見《月令廣義》立冬日,東南風為關倉風,主來夏米貴。 見《田家五行》十五日晴,主冬暖;十六日晴,主冬晴。 見《月令廣義》十月有三卯,主糴平;無三卯,主穀貴。 同上。 十月癸巳,霧赤為兵,青為殃。 見《望氣經》十月十五、十八、十九、二十七日,太山府君上天,卯時後有惡風,如無風即雨。 又初八、十五、二十二日東岳府君朝玉帝,主有大風。 見《肘後神樞》十月初一日、初三日、十九日、二十日乃冬天會合日,主有惡風。 同上。 小雪日東風,春米賤;西風,春米貴。 見《田家五行》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 見《周書時訓解》 按《易卦通驗》立冬不周風至水始冰,而《符瑞圖》云:立冬北方廣莫風至。 今考《淮南王書》不周風至後,又四十五日廣莫風乃至。 《符瑞圖》說誤也。 《後漢書.烏桓傳》其土地宜穄及東牆。 東牆似蓬草,實如穄子,至十月而熟。 十一月占十一月,一日得壬主旱,二日小旱,三日赤旱,四日五穀大熟,五日小水,六日大水,七日河決,八日海翻,九日大熟,十日小收,十一、十二日五穀不成。 見《田家五行》。 又《紀歷撮要》引《清臺占法》亦略同。 冬至雨,年必晴;冬至晴,年必雨。 《農政全書》,又引諺云:乾冬溼年,坐了種田。 又云:鬧熟冬至冷淡年。 葢吳人尚冬至,欲晴故也。 又諺云:燥冬至,溼年晏;溼冬至,燥年晏。 冬至前米價長,貧兒受長養;冬至後米價落,貧兒轉蕭索。 按《紀歷撮要》云:「冬至前若米價長,往後必賤;落,則反貴。」引諺云云。 冬至在月頭,當了棉被買牛頭;冬至在月尾,賣了牛頭買棉被。 見《農政全書》冬至日數至元旦,五十日者,民食足;若不滿五十日者,一日減一升;有餘,日益一升。 最驗。 見《淮南術》冬至日子時至平旦觀雲,若青雲北起,歲豐民安;黃雲,大熟;黑雲,主水;白雲,主人灾。 無雲,主凶。 前後日雪,主來年饑餒兵革。 本日雪,主有大盜橫行。 見《陶朱公書》冬至西南百日陰,半晴半雨到清明。 《田家五行》引諺云云。 南風吹我面,有米也不賤;北風吹我背,無米也不貴。 《嘉定縣志》云:十一月十七為彌陀生日,忌南風。 相傳有偈云云,極驗。 冬至日南風晝至者,民皆中於虛;風,則多病。 見《京房易占》《續漢書.禮儀志》云:冬至鑽木改火。 按《北堂書鈔》稱《西域諸國志》云:天竺十一月十六日為冬至,麥秀;十二月十六日為臘,麥熟。 冬至日,樹八尺之表,日中視其晷,晷如度者,歲美人和,否則歲惡。 見《易卦通驗》十七彌陀生日,西北風,主米賤。 月內雨雪多,主冬春米賤。 有雷,主春米貴。 見《陶朱公書》十二月占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 《續漢書.禮儀志》云:季冬之月,星回歲終,陰陽以交,勞農大亯臘。 或云:臘者,接也,新故交接也。 葢自秦以後臘皆屬十二月。 朔日值大寒,有虎灾;值小寒,祥瑞來。 見《月令廣義》上酉日雪,主來年旱澇不均。 見《田家五行》十二月初三日,俗呼為抝貓日,他月初三晴,則主半月之晴;獨此日宜雨。 見《天中記》立春在殘年,主冬暖。 諺云:立春日暖,凍殺百鳥卵。 見《陶朱公書》江湖間,人常於歲除汲江水秤之,至元日又秤,重則主大水。 見《麈史》除夕可以秤水,取長流水秤其輕重,元旦又換取新水秤之,以較兩年之高下。 見《田家五行》臘鼓鳴,春草生。 《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引諺語云云。 除夕占風,東北為上。 諺云:今夜東北,來年大熟;東南風,主來年水大。 又除夕燒盆爆竹與照田蠶,看火色。 同。 〈兼看火占。〉 見《陶朱公書》 发布时间:2025-08-26 14:37:4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