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论风脉 内容: 中风之脉,其起首必浮大而缓。 考之《灵》、《素》、仲师,其言既同,验之诊候阅历千人如一。 浮以手指轻重取之,大以脉之形状取之,缓以脉之至数取之(至数即一呼四至也。)盖风则伤卫,风为阳邪,故大;卫行脉外,故浮。 病初起时,但在脉外之卫分,未入脉内之营分,其脉中之营血、宗气依然照常行度,故缓也。 缓是脉之动数。 宗气领营血而动,宗气一呼,营血二动;宗气一吸,营血二动;一呼一吸,脉凡四动,是名为缓,乃是无病平脉。 因中风但伤卫,而不伤营,故脉应照常缓也。 然则何以辨邪风之轻重? 曰∶浮大异常者,为病脉也。 缓为平人之脉,故不可作病看。 然则但言浮大足矣。 何必又言缓? 曰∶古人言此,正以明病不在营耳。 若入营,则不能缓矣。 后人不识此理,往往将平脉混入病脉,此脉学之所以晦也。 其八风之邪,则又从浮大中兼见之脉别之。 如风从东来者,为木邪,主温化,其大中必兼弦象;从南来者,为火邪,主热化,其大中必兼滑象;从西来者,为金邪,主燥化,其大中必兼涩象;从北来者,为水邪,主寒化,其大中必兼紧象;从中央来者,为土邪,主湿化,其大中必兼濡象。 其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维相并而来者,则各以其方之脉兼见也(如见其弦象、滑象错出,则为风从东南来之类)。 凡此诸脉,历断千人,无一遁者,孰谓脉法难凭耳? 八方之风,分为温、热、燥、寒、湿五等,之中温、热、燥居其三,皆热症也。 寒则仅居其一,湿则有从寒、从热之不同。 可知中风一症,热病居多,故南人中风较多于北人。 而生平疗病,每以凉药奏效,其源皆从此中悟出。 近日诸医,但执庸陋俗书,暗中摸索,轻者酿成偏枯日久,则脉多变矣。 然亦一二年其脉仍浮大而缓者,此风邪与卫气相合而不去,如银之入汞也(水银为汞),其症必将复中。 盖阳邪未去,势必再召新邪也。 复中则病加剧,若治之得法,不但复中可免,即偏枯亦可愈也。 其脉为沉细数急者,难愈;其脉变为迟者,可愈(一息三至名为迟);其脉浮大全退,而见四时平脉者,易愈。 中风在三阳经,则浮大之脉寸部盛于尺部;在三阴经,则浮大之脉尺部盛于寸部;若阴阳诸经俱中,则尺寸俱浮大如一。 此分辨经络之法。 发布时间:2025-08-27 11:01:1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