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11 反向思维 内容: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五色: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这里指代有形世界的颜色。 五音:宫、商、角、徵、羽五种声音,这里指代有形世界的声音。 五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这里指有形物质的味道。 大象无形,目不可视,只因五色乱目,使人迷失了心灵的家园。 尽管有形世界,风光无限,但是眼睛的视野,相对于心灵的视野来说,是有局限的。 人们只执着于五色世界,忽视了十精十神世界,而心灵的失明,才使人真正迷茫。 大音希声,耳不能听,只因五音乱耳,使人失去了大道的声音。 大道的声音才是最真实、最动听、最感人的。 人们只执着于外在的声音,忽略了心灵的呼唤。 而心灵的失聪,才使人真正寂寞痛苦,孤独可怕。 爽,是违背的意思。 人们贪求口福,喜欢山珍海味,只去满足口感的需要,却违背了心灵的渴求。 心灵所渴求的是淡而无味却又韵味无穷的大道。 追求“五色”、“五音”、“五味”,只是为了满足外部感官的需求,忽视的是心灵的渴求,违背了“利”和“用”的辨证关系,其结果必然是心灵过早地枯竭,肉十体过早地腐败。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驰骋:骑马奔驰,喻动之极。 畋猎:猎取野物。 发狂:心理失常,处于疯狂状态。 追逐野味,最大限度地满足感官需求,这样会使人失去平静,以至心情狂乱,不能自抑。 难得之货:从正常渠道,以正常手段很难获取的东西。 令人行妨:“难得之货”的诱十惑力使人心生十奸十诈,行为不端。 心灵本是宁静、充实的,一个没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必定会不停地追求外来刺激和身外之物。 这是迷失心灵的缘故。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为腹:通过返观内视即神视来认识大道。 神视是反向思维,是对本体世界的客观反映。 认识的条件就是通过修练道德功进入道境,只有进入这一境界,才能知常人所不知。 为目:通过目视来认识现象世界。 目视是扩散思维,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这一功能,为人人所具备。 “为腹”的目的是通过对世界本质的认识直接把握普遍规律,“为目”则只能通过对外部世界具体事物的认识来总结规律并通过实践来检验。 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是互相对应、互相联系、息息相通的,只要认识了内部世界,也就认识了外部世界。 相反,只把目光停留在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上,那么,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就永远无法揭示,神秘主义亦将永远神秘。 所以,老子强调要去彼(为目)取此(为腹)。 认识外部世界的主体是自我,认识内部世界的主体是心灵。 要想认识自身内部世界,就必须通过修练道德功来超越自我,解放心灵。 本章揭示了“为腹”与“为目”的辨证关系。 实际上就是把上一章的“利”和“用”关系归结到人十体科学上来。 表明了老子以道为本的微观认识论。 发布时间:2025-08-28 12:57:0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