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釋動物第十 内容: 《爾雅》: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今浙西或謂蟲爲蟲豸。 《方言》:蟬,其大者謂之蟧。 今直隸謂蝉爲即蟧,山東、淮南北謂之蠽蟧,浙江謂之蚻蟧,或曰知蟧。 蟧或讀如嬈。 《説文》:禹,蟲也。 《玉篇》:蠁,禹蟲也。 《廣雅》:土蛹,蠁蟲。 郝懿行據山東語稱地蛹。 案:蛹訓繭蟲,以雙聲借爲禹,猶《公羊》以踊爲豫矣。 《爾雅》:蟋蟀,跫。 郭璞曰:今促織也,亦名蜻蛚。 今人皆謂蟋蟀爲促織。 别有小蟲能鳴者稱爲蜻蛚子,音如蜻鈴。 《説文》:蝗,螽也。 今通言謂之蝗,或謂之蛨虴,或謂之虴蜢。 《方言》作蟅蟒。 《爾雅》:虰蛵,負勞。 郭璞曰:即蜻蛉也。 江東呼狐梨。 今通謂之蜻蜓。 順天呼赤者爲火壺盧,壺盧即狐梨矣。 郝懿行説。 《説文》:蛺,蛺蜨也。 今通言謂之胡蜨,淮南鄙人猶稱蛺蜨子,蛺讀如葉。 《説文》:蜡,蠅䏣也。 《周禮》蜡氏掌除骴。 今江南運河而東至於浙江謂蠅生䏣爲蜡䏣。 引伸凡人𣸈便亦曰蜡,或讀如赤。 《方言》:蚰𧍢,自關而東謂之螾𧍢。 今人通謂之蚰𧍢。 《方言》:蛄,南楚謂之杜狗。 今通謂螻蛄爲土狗,或云地狗。 《説文》:蜚,臭蟲,負蠜也。 今淮南謂之蠜,山西謂之蜚蝨。 蜚讀如比,古音無輕脣,蜚本讀比。 江南轉入如畢。 通言曰臭蟲。 《説文》:蟣,蝨子也。 今通謂蝨卵爲蟣子。 《爾雅》:蛣蜣,蜣蜋。 《説文》作𧍕蜋。 今淮南謂之推矢𧍕蜋,以其轉糞也。 《爾雅》:蛄䗐,强䖹。 郭璞曰:米穀中蠹,小黑蟲也。 建平人呼爲蝆子,音芈姓。 然《説文》則作强羊。 今通言皆曰羊子。 至廣東呼爲米牛,紹興呼爲米象,則以其在米中耳,非字從芈有芈聲也。 《説文》是。 《毛詩艸木疏》曰:蟏蛸,長踦。 荆州、河内人謂之喜母。 今南方多謂長踦爲喜子,或曰壁喜。 《説文》:蟺,夗蟺也。 《廣雅》:�蚓,蜿蟺也。 今通謂蚓爲曲蟺。 《方言》:蠭,其大而蜜者謂之壺蠭。 今人言壺蠭,則謂無蜜而能螫人者。 《説文》:蛓,毛蟲也。 千志切。 今人猶謂毛蟲爲蛓毛蟲。 蛓者,栽也,植也,倳也。 故亦謂獸毛豎爲毛蛓起。 《爾雅》:�,蠛�。 《釋文》:�,莫孔反。 今所在謂亂飛小蟲如蚋者爲�蟲,廣東謂之蠛子。 《莊子至樂》篇曰:斯彌爲�醯。 李頤云:斯彌,蟲也。 司馬彪曰:�醯,苦酒上蠛�也。 今浙東亦謂蠛�爲�醯,音譌爲息醯,或譌爲相思。 《爾雅》:魵,鰕。 此爲班魚。 《説文》:鰕,魵也。 此爲長須水蟲。 蓋班魚有文,長須生時黪青,孰則純赤,文章玢豳,故同受魵名。 〈魵之言文也。 《考工記》:青與赤謂之文。 此須所以名魵。 段氏以今本《説文》爲誤,不悟異物同名者眾,寧可盡絶?〉《廣韵》魵音匹問切。 今通謂長須曰鰕;杭州賣酒家作酢魚,佐以鰕菹,名曰酢魚帶魵,魵讀必問切,〈幫、滂二紐相迆。〉自餘四民皆言鰕矣。 《爾雅》:蚹蠃,螔蝓。 今通言謂之蝸牛,淮南謂之壁螔,音如蹏。 《爾雅》:蠑螈,蜥易;蜥易,蝘蜓;蝘蜓,守宮也。 今呼在壁者爲壁虎。 紹興謂在地者爲蝘蜓,蜓本音徒典切,今從舌頭轉舌上爲陟鄰切。 《説文》虫一名蝮,《爾雅》作虺。 今自淮、漢以南稱土虺蛇亦云土骨蛇。 骨借爲虺,兀聲、骨聲同部。 《韓詩》薛君説:戚施,蟾蜍。 《説文》作𪓰𪓿。 今江南運河而束至於浙江皆謂蟾蜍爲癩施。 癩者,以多痱�。 或稱癩子、癩團,皆取此義。 北方或名屈造。 《夏小正》:蜮也者,屈造之屬也。 〈《淮南説林訓》作鼓造。〉今音如聒造。 黃者通言蝦蟆。 在水者,北方稱鼃,南方稱田𪓷。 《説文》:𪓷,水蟲也。 《爾雅》:貝,博而頯者名蚆。 郝懿行説:雲南人呼貝爲海蚆。 俗作𧵅。 《論衡》言毒曰:毒螫渥者,在魚爲鮭。 《北山經》注:今名鯸鲐爲鮭魚,音圭。 案:今所在皆稱河豚,廣東香山謂之鮭泡。 《説文》:鳥,長尾禽總名也。 《唐韵》及宋《廣韵》皆都了切。 今所在皆讀女皎切,江南運河而東至於浙江猶作都了切。 《方言》:桑飛,或謂之懱𣝣。 今通曰麻雀。 麻、懱一聲之轉。 又,懱本訓小。 《方言》云:木細枝,江、淮、陳、楚之内謂之蔑。 麻亦訓小,古字作䯢。 《漢書敘傳》曰:又況么䯢尚不及數子? 鄭氏曰:䯢,小也。 〈懱𣝣亦名鷦鷯。 張華賦之云,色淺體陋,無玄黃以自貴。 而王念孫、郝懿行皆説爲毛色青黃之桺串,則不合矣。 麻雀名實皆應。〉《方言》布榖,《爾雅》謂之鳲鳩。 今人通謂之布穀,音如勃姑。 《説文》:萑,鴟屬。 讀若和。 今浙西通謂鴟爲萑老鷹,讀若倡和之和。 杭州謂之夜萑,音如獲。 俗誤以鶻爲之,自唐已然。 鶻本鶻鳩,非鴟也。 《爾雅》:未成雞,僆。 今登、萊呼小者爲小僆,紹興亦爾。 或云大僆頭雞。 《説文》:卵,凡物無乳者卵生。 盧管切。 今福州猶呼卵,其佗音轉爲徒旱切,以蜑爲之。 〈半舌轉舌頭。〉《説文》:鷇,卵子生哺者。 口豆切。 《魯語》曰:鳥翼鷇卵。 池州大平移以言卵,謂雞卵曰鷇,音如吼。 〈谿紐、曉紐相轉。〉《説文》:孚,卵孚也。 亦書作抱。 《方言》:北燕、朝鮮、洌水之閒謂伏雞曰抱。 今自江而北謂雞伏卵曰抱,江南或轉如捕。 《方言》:隋、毻,易也。 今淮南謂鳥獸易毛爲毻毛,蛇、蟬之屬解皮則謂之蜕。 毻、蜕聲義相轉。 《説文》:𠷏,鷙鳥食已吐其皮毛如丸。 讀如骫。 今貴州謂海燕食魚所吐爲燕𠷏,音正作骫。 通語音如阿,從咼聲也。 《説文》:麃,麠屬。 麠,大鹿也,牛尾一角。 《漢書郊祀志》:獲一角獸,若麃然。 師古曰:麃,形似麞,牛尾一角。 音蒲交反。 《爾雅釋文》引張揖曰:麃,步交反,即麞也。 寧武謂麞屬牛尾者爲麃,音正作蒲交反。 俗字作麅。 沐猴,母猴;母猴,彌猴。 今人謂之馬猴。 皆一音之轉。 《説文》:猶,玃屬。 《水經江水注》曰:猶猢似猴而短足。 今廣州謂猴爲馬猶,猶音如畱,酋、酉、丣本一聲也。 《爾雅》:貈子,貆。 郝懿行曰:棲霞呼貈爲貆。 《説文》:㺉,犬屬。 要以上黃,要以下黑,食母猴。 從犬,𣪊聲。 讀若構。 今甘肅有是獸,音舒如吼。 《説文》:㣇,脩豪獸。 讀若弟。 㣈,㣇屬。 《唐韵》音息利切。 郝懿行曰:今貓有毛絶長者謂之師貓。 師即㣈也。 《説文》:㺜,犬惡毛也。 奴刀切。 今人謂犬毛𫎇茸者曰㺜師狗,師亦㣈也。 《爾雅》:鼩鼠。 郭璞曰:小鼱鼩也。 亦名𪖁鼩。 今人謂之松鼠,或云松狗,即𪖁鼠、𪖁鼩矣。 《爾雅》:熊子,狗。 郝懿行曰:東齊登、萊、青至遼東音轉如羔。 《爾雅》郭璞注曰:今青州呼犢爲𤘽。 《釋文》音火口反。 古但作軥。 《漢書朱家傳》:乘不過軥牛。 晉灼曰:小牛也。 後變作𤘽,亦變作㸸。 《廣韵》云:㸸,夔牛子也。 今浙西謂犢爲㸸,諺云:春冷凍殺㸸。 其音如項,猶缿本音火口切,後讀項矣。 淮南北謂犢爲㸸,音如苟。 《爾雅》:犘牛。 郭璞曰:出巴中,重千斤。 《釋文》:犘,亡巴反。 郝懿行曰:今西寧府西寧衛有之,呼如莽牛。 《左傳》言封豕,《楚辭離騷》言封狐。 《詩周頌》傳:封,大也。 牛有名犎牛者,郭璞云:領上肉犦胅起。 今浙江猶呼大豬爲幫豬,即封豕矣。 《説文》:芈,羊鳴也。 緜婢切。 今湖北謂羊鳴爲羊子芈,轉讀入聲如幎。 《説文》:夏羊,牡曰羖。 公户切。 〈此與《爾雅》牝羖、《詩》箋謂羖羊兼有牝牡説異。〉今湖北謂牡羊曰羊羖子。 移以言牛,謂牡牛曰牛羖子。 陝西稱羊皮爲羖子皮。 《爾雅》馬屬:牡曰騭,牝曰騇。 《釋文》:騇音舍。 《廣雅》:𤙱,雌也。 此爲通名。 今湖北謂牝牛曰牛𤙱子,謂牝羊曰羊𤙱子,𤙱讀平聲如沙。 《史記平準書》: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 字變作牸。 《廣雅》:牸,雌也。 直隸、山東、淮南、浙東皆謂牝牛爲牸牛。 《説文》:豭,牡豕也。 今湖北謂牡豕爲豭豬,音如霞。 《説文》:朴特,牛父也。 《楚辭天問》曰:焉得夫朴牛? 今山西謂牛父爲朴牛;浙東移以言豬,謂豬父爲朴豬。 《爾雅》:牝曰騇。 郭璞曰:草馬名。 今北方通謂牝馬曰草馬,牝驢曰草驢。 湖北移以言豬,謂牝豬爲草豬。 《方言》:虔,殺也。 引伸爲去陰。 《通俗文》:以刀去陰曰㓺。 〈《一切經音義》引。〉字變作犍。 〈《漢書》已有犍爲郡,其字《説文》遺之。〉《廣雅》犍作㹇。 淮西、淮南皆謂去畜陰曰犍。 《説文》:騬,犗馬也。 登、萊移以言豬,謂豬去陰者爲騬豬。 凡言犍言騬,皆雅言也。 或謂之騸,則後出語也。 《説文》:屈,無尾也。 九勿切。 許慎《淮南子注》:屈,短也。 今登、萊謂物之短尾者爲屈雪。 雪,餘音也。 郝懿行説。 发布时间:2025-08-28 16:58:3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