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音表第十一 内容: 韵目《新方言》十一音表韵目右二十三部古韵凡目。 橫迆則爲旁轉,縱貫則爲對轉。 惟冬部與侵部同對轉。 緝、盇近於侵、談,月近灰、諄,質近脂、真,然皆非其入聲,有時亦得相轉。 此四部爲奇觚韵。 今世方音流轉,亦依是爲準則。 脂、灰昔本合爲一部,今驗𠂤、回、靁、夔等聲,與脂部鴻纖有異,三百篇韵亦有分別。 別有辯說,不暇悉錄,或依舊義通言脂微齊皆灰,或以脂部稱灰,或云脂諄相轉,不悉改也。 紐目㗋音牙音舌音齒音脣音見曉端〈知〉照〈精〉幫〈非〉谿匣透〈徹〉穿〈清〉滂〈𢾭〉羣影〈喩〉定〈澄〉牀〈從〉竝〈奉〉疑泥〈娘日〉審〈心〉明〈微〉來禪〈邪〉右二十一紐古音凡目。 凡同紐者爲雙聲音和,凡同音者〈謂同一㗋音、牙音等。〉爲雙聲旁紐。 又牙、㗋古相通轉,今亦不殊。 舌頭端、透、定、泥,錢大昕說:古以知、徹、澄、娘分隸,故古無舌上音。 齒音亦與舌頭音通。 今從其義。 重脣幫、滂、竝、明,唐韵猶與輕脣非、𢾭、奉、微相合,慧琳《新收一切臧經音義》始更師說;景審序之,抨彈古紐,謂武與緜爲雙聲,斯𩔖蓋所不取。 不悟舊音閎弇,晚更發舒;古衹重脣,無輕脣也。 精、清、從、心、邪,本是照、穿、牀、審、禪之副音,當時不解分等,析爲正齒、齒頭二音。 若爾,來之與良,見之與貫,亦可分爲數紐。 彼既掍成,此何煩碎? 古今音既非大異,故亦如律分配。 娘紐本非舌上,作字母者,馮臆隸屬。 尋檢古音,娘、日皆歸泥紐。 今悉部署,不令離局。 今音三十六紐,不能所在晐備。 稽合方言,數或增益;明其通轉,則凡二十一紐而已。 中原疑或近喻,江左匣、喻相搰,日纽大半爲泥,泥紐又與娘合。 大河南北,去聲羣皆作見,定皆作端。 湖南諸郡,去聲見皆作羣,端皆作定。 舌上之知、徹、澄,江南、揚、粤與照、穿、牀不殊;齒頭之精、清、從、心、邪,九州舊服與照、穿、牀、審、禪相迆。 此皆合符持軌,不越音例。 若乃音無爲胡,以支爲稽;輕脣入牙,與重脣相失;齿音歸㗋,與舌頭異撰;此爲音误,不得云流變也。 字母三十六紐,始自唐末五季之閒,舊無所禀。 今若一切撥除,即又無所準則。 顧氏《音學五書》以還,學者浸薄等韵;江、洪諸子,復泰尊守。 然則悉信亦非,不信亦非。 錢大昕者,可謂得其中流矣;戴震者,可謂會其玄極矣;何秋濤等,蓋無譏焉。 发布时间:2025-08-28 17:00:2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2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