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五十卷 内容: 第五十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二十四宋五〈哲宗绍圣五则 元符三则 徽宗建中靖国一则 崇宁五则 大观四则 政和七则 重和一则 宣和七则 钦宗靖康二则〉庶徵典第五十卷星变部汇考二十四宋五哲宗绍圣元年,星变。 按《宋史哲宗本纪》:绍圣元年夏五月己酉,太白昼见。 九月庚申,太白昼见。 戊辰,流星出紫微垣。 按《天文志》:元年六月甲戌,月犯太白。 九月辛酉,月犯填星。 十二月癸未,又犯。 又按《志》:正月丁亥,月犯长垣。 己丑,犯太微上将。 二月庚戌,犯坐旗。 庚申,犯角距星。 甲子,犯箕距星。 乙丑,犯斗。 三月己卯,犯五诸侯东第二星。 四月丙午,犯五诸侯西第三星。 闰四月己丑,入太微,犯右执法。 甲申,犯房距星。 丁亥,入斗,犯东第二星。 五月壬子,犯心距星。 六月己卯,犯房距星。 辛巳,犯箕。 八月丙子,犯箕东北星。 九月戊申,入羽林军。 丁巳,犯五诸侯东第二星。 癸亥,犯太微左执法。 十月甲戌,入羽林军。 壬辰,犯角距星。 乙未,犯房距星。 十一月壬寅,入羽林军。 乙巳,犯外屏西第二星。 戊申,犯昴西北星。 壬子,犯五诸侯西第四星。 癸丑,犯鬼东北星。 癸亥,犯心大星。 十二月庚午,入羽林军。 己卯,犯五诸侯西第三星。 甲申,犯太微上将。 又按《志》:三月乙巳,岁星犯天籥。 又按《志》:二月丙寅,荧惑犯五诸侯东第一星。 三月丁酉,犯鬼西北星。 五月戊申,犯灵台北第一星。 又按《志》:五月戊午,太白犯灵台北第一星。 十月甲午,入氐。 十一月丙午,犯西咸南第一星。 癸丑,犯罚南第二星。 又按《志》:五月己酉,太白昼见。 九月庚申,又见。 又按《志》:闰四月庚午,荧惑犯填星。 又按《志》:八月丙子,老人星见于丙。 又按《志》:正月壬午昼,星出中天,如太白,西南急流,入浊没,色赤黄。 丙戌,星出钩陈北,如杯,东北急流,至北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丁酉,透云星出北斗摇光西,如太白,西北速行,至钩陈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二月丙午,透云星出壁东,如杯,西南慢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 庚午,星出紫微垣内天枪西南,如杯,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四月辛酉,星出北斗摇光南,如太白,向南急流,至大角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六月癸酉,星出人星南,如太白,急流至牛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丁丑昼,有飞星出东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中天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乙未,星出牛东南,如太白,西南速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丙申,透云星出室北,如太白,西南速行入天市垣,至宗正西没,赤黄,有尾迹。 八月戊戌,星出奎南,如太白,东南速行至天囷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九月庚子,星出天囷南,如太白,急流至九州殊口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丁巳,透云星出羽林军南,如太白,西南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辛酉,星出天弁西,如太白,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丙寅,星出室东,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 戊辰,星出紫微垣内钩陈南,如杯,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十月己巳,星出紫微垣内,如太白,慢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 癸酉,星出轩辕,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甲申,星出天仓内,如太白,慢行至上台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辛卯,星出鬼东,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十一月庚子,星出北斗天枢西北,如杯,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壬戌,星出星宿,如太白,急流至天稷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天庙南,如杯,慢行至浊没,青白,照地明。 十二月辛未,透云星出柳西,如太白,东南速行,至张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壬申,星出天厨,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 绍圣二年,星变。 按《宋史哲宗本纪》:二年十一月丙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庚戌,月犯填星。 三月壬申,又犯。 又按《志》:正月乙巳,月犯坐旗南第一星。 辛亥,犯灵台。 甲寅,犯角距星。 丁巳,犯日星。 二月庚午,犯昴。 己卯,入太微,犯右执法。 乙酉,犯心东星。 三月乙卯,入斗。 己未,入羽林军。 四月癸酉,犯太微西扇上将。 乙亥,犯角南星。 己卯,犯房南第二星。 五月甲辰,犯天门东星。 己酉,犯箕东北星。 六月甲戌,犯房距星。 辛巳,入羽林军。 戊子,犯五车东南星。 七月壬寅,犯心东星。 戊申,入羽林军,犯壁垒阵西第六星。 丙辰,犯坐旗南星。 八月辛未,犯箕北第一星。 戊寅,犯外屏西第一星。 丙戌,犯鬼东北星。 九月癸卯,入羽林军。 甲辰,犯壁垒阵西第八星。 十月庚午,犯屏西第一星。 丙子,犯昴西北星。 乙巳,犯五车东南星。 丁未,犯五诸侯西第五星。 戊申,犯舆鬼东北星。 辛亥,犯灵台南第二星。 戊午,掩心宿后星。 又按《志》:七月乙未,荧惑入井。 八月丙戌,入鬼。 又按《志》:八月己丑,填星入太微垣上将。 九月庚申,入太微垣轨道。 又按《志》:正月乙巳,太白犯罗堰南第一星。 十一月辛亥,犯壁垒阵西星。 庚申,犯壁垒阵西第六星。 又按《志》:十一月丙申,太白昼见。 又按《志》:二月壬午、八月丁丑,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三月丁未,星出危西,如杯,西急流,至败瓜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丙辰,星出天津东北,如杯,向东慢流,至室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四月甲申,透云星出上台南,如太白,西北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五月癸卯,星出渐台东,如太白,东北急流,至人星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甲寅,星出阁道东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辛酉,透云星出建西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箕宿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六月壬午,透云星出壁垒阵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七月辛丑,星出九州殊口东,如太白,东南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乙巳,星出天棓北,如杯,东北急流,至内阶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庚申,星出天枪西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九月乙未,星出北斗天枢西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丁酉,星出左史东,如杯,东北急流,至上台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庚戌,星出外厨西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十月癸亥,星出厕星东,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甲子,星出辇道东,如太白,西南慢流,至渐台南没,赤黄,有尾迹。 又星出腾蛇西北。 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丙寅,星出天仓南,如太白,向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戊辰,星出昴东南,如太白,向西急流,至天阴西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甲戌,星出壁南,如太白,向东南急流,至天仓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丙戌,透云星出参旗北,如太白,向东慢流,至觜北没,赤黄,有尾迹。 丁亥,透云星出娄东,如杯,向东急流,至胃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庚寅,透云星出张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十一月癸巳,星出外屏西,如太白,西南急流,至羽林军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庚申,星出外屏西南,如太白,西北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 十二月甲子,透云星出中天,如杯,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戊辰,透云星出五车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绍圣三年,星变。 按《宋史哲宗本纪》:三年五月壬子,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九月戊戌,月犯岁星。 又按《志》:正月乙未,月犯外屏。 戊戌,犯昴。 乙巳,犯轩辕左角。 三月庚午,犯鬼西北星。 壬申,掩轩辕大星。 癸酉,犯灵台。 四月丁卯,犯轩辕左角。 甲戌,犯日星,又犯房距星。 庚辰,犯代星。 辛巳,犯壁垒阵。 五月乙未,犯灵台。 壬寅,犯心宿东星。 乙巳,犯南斗。 六月壬午,犯昴。 七月丙午,犯外屏。 癸丑,犯五诸侯。 八月丁卯,入犯南斗。 戊寅,犯五车。 辛巳,犯舆鬼。 甲申,犯灵台。 九月甲午,犯南斗。 辛丑,犯外屏。 甲辰,犯昴。 丙午,犯司怪。 戊申,犯水位。 壬子,犯明堂。 十月壬戌,犯狗星。 十一月己亥,犯昴。 癸卯,犯舆鬼。 壬子,犯日星。 十二月壬戌,入犯云雨。 庚子,犯五诸侯。 辛未,入舆鬼,掩积尸气。 又按《志》:三月丁未,岁星犯壁垒阵。 四月戊子,入羽林军。 七月辛丑,又犯壁垒阵。 十一月甲辰,又犯。 又按《志》:正月戊戌,荧惑退犯轩辕。 五月癸巳,犯灵台。 辛丑,犯太微上将。 丙辰,犯太微右执法。 八月丁丑,入氐。 又按《志》:二月己卯,填星入太微犯上将。 是月庚戌、四月庚辰、五月丙申,俱犯。 甲辰,入太微垣,行轨道。 九月乙巳,又入太微。 十月甲戌,犯太微左执法。 又按《志》:二月庚戌,太白犯昴。 庚辰,入昴。 五月戊午,犯毕。 六月庚申,又入。 戊辰,入犯天高。 庚辰,犯天关。 丙戌,犯司怪。 七月壬辰,犯东井。 癸巳,入东井。 八月庚申,犯舆鬼。 庚辰,犯轩辕大星。 九月乙酉,犯轩辕左角。 乙未,犯轩辕上将。 己亥,入太微垣,行轨道。 己酉,犯太微左执法。 甲寅,犯太微上相。 癸未,入氐。 十一月辛丑,犯东咸。 又按《志》:五月壬子,太白昼见。 又按《志》:九月丙午,太白犯填星。 又按《志》:二月庚午、八月癸未,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二月丙子,透云星出太微垣,如太白,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 四月庚申,星出贯索西南,如太白,急流至女床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五月乙未,星出平星西,如杯,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辛丑,星出天棓南,如太白,急流至渐台东南没,赤黄,有尾迹。 六月壬戌,星出女床南,如太白,急流至织女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七月癸丑,星出室北,如太白,急流至天仓东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乙卯,透云星出危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丁巳,星出左史东,如太白,慢流至觜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八月癸亥,星出天津南,如太白,急流至天棓北没,赤黄,有尾迹。 乙酉,星出天仓南,如太白,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九月乙未,星出七公北,如太白,慢流至角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丁未,星出五车西北,如太白,急流至文昌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辛亥,星出右史西,如太白,急流至壁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壬子,星出天仓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又星出昴南,如杯,慢流至诸王没,青白。 癸丑,星出北斗天璇东,如太白,慢流至辇道西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又星出閤道西北,如太白,急流至大将军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甲寅,星出柳西南,如太白,急流至屏星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又星出文昌西北,如杯,急流至钩陈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十月己未,星出天市垣吴越星西,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丁丑,透云星出织女西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壬午,星出亢池东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十一月癸巳,星出五车东南,如太白,东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甲午,星出太微垣郎位西北,如太白,急流至周鼎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戊戌,星出柳北,如太白,急流至轩辕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壬子,星出紫微垣太一西,如太白,慢流至铁锁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十二月丁巳,星出南河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绍圣四年,星变。 按《宋史哲宗本纪》:四年六月丁亥,太白犯太微垣。 己酉,太白昼见。 秋七月壬子朔,太白昼见。 八月己酉,彗出西方。 九月壬子,以星变,避殿减膳,罢秋宴,诏公卿悉心修政,以辅不逮,求中外直言。 戊辰,彗灭。 按《天文志》:七月丁丑,月犯荧惑。 又按《志》:正月戊戌,月犯鬼西北星,入鬼。 辛丑,犯灵台南第一星。 二月乙亥,犯心东星。 闰二月辛卯,犯井东扇北第一星。 壬辰,犯五诸侯西第五星。 癸巳,入鬼,又犯舆鬼。 乙未,犯轩辕左角。 己亥,犯天门东星。 乙巳,入斗,犯斗西第四星。 三月癸亥,犯灵台南第一星。 己巳,犯日星,又犯房距星。 壬申,犯斗距星。 戊辰,掩云雨西南星。 四月己丑,犯轩辕御女星。 丁酉,犯心东星。 庚子,犯狗西星。 庚戌,犯昴西北星。 五月丁卯,掩斗西第四星。 癸酉,入犯云雨。 六月甲午,入斗。 乙未,犯狗东星。 庚子,犯云雨西南星。 七月壬戌,犯狗西星。 壬申,掩、犯昴西北星。 乙亥,犯司怪北第二星。 丙子,犯积薪。 八月己丑,犯斗西第四星。 癸巳,犯哭、泣东星。 乙未,掩、犯云雨东北星。 甲辰,入犯鬼及犯积尸气。 九月丙辰,犯北距星。 己未,犯秦西星。 十月甲午,犯昴西北星。 丁酉,入井,犯东扇北第一星。 戊戌,犯积薪,又犯水位东第一星。 庚子,犯轩辕御女星。 壬寅,犯明堂南第三星。 十一月丁巳,入犯云雨星。 十二月辛卯,犯司怪北第二星。 壬辰,犯井东扇北第一星。 乙未,犯轩辕太民。 丙申,犯灵台南第一星。 丁酉,犯明堂。 壬寅,犯心距星。 癸卯,犯天江南第一星。 又按《志》:六月丙戌,荧惑入犯井。 己亥,犯天樽西北星。 七月丁巳,掩犯积薪。 丁卯,犯鬼西北星。 庚午,入鬼,犯积尸气。 八月丁未,犯轩辕大星。 十月癸未,犯太微西垣上将。 甲申,入太微。 十一月甲戌,犯太微东扇上相。 丁丑,掩之。 又按《志》:正月丁未,填星犯太微左执法。 十月癸巳,犯进贤。 又按《志》:四月壬寅,太白犯五诸侯西第五星。 五月己卯,犯长垣南第一星。 六月乙酉,犯灵台北第一星。 丁亥,犯太微垣西上将星。 戊子,入太微。 壬寅,犯太微左执法。 八月壬午,犯氐东南星。 壬辰,犯房南第三星。 庚子,犯心大星。 己酉,犯天江南第一星。 十二月戊申,入建。 又按《志》:六月己酉,太白昼见。 又按《志》:二月甲申、八月甲申,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八月己酉,彗出氐度中,如填,有光,色白,气长三丈,斜指天市左星,九月壬子,光芒长五尺,入天市垣。 己未,犯天市垣宦者。 庚申,犯天市垣帝坐。 戊辰,没不见。 又按《志》:正月甲辰,星出北斗开阳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钩陈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二月戊午,星出井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弧矢西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丙子,星出星宿北,如太白,向北急流,至紫微垣右枢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三月己未昼,星出东南丙位,如太白,西南急流,至西南未位没,赤黄,有尾迹。 四月壬辰,星出天渊东南,如太白,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五月甲戌,星出人星东,如太白,向东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庚辰,星出紫微垣钩陈西南,如太白,向北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六月甲申,星出亢西南,向西急流,至浊没,色赤黄;又星出室西南,急流至女西没,色青黄,皆如太白,有尾迹,明烛地。 乙未,星出紫微垣少辅东,如太白,西北急流,至北斗天权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丙午,透云星出王良西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戊申,星透云出室西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紫微垣内钩陈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七月丙辰,星出天津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天棓西没,色赤黄。 戊午,透云星出匏瓜南,如太白,向东急流,至人星西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丙子,星出匏瓜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牛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八月己酉,星出天市垣南海,向西南慢流,至浊没,色青白;又星出天大将军西,西北急流,至室东没,色赤黄,皆如太白,有尾迹,明烛地。 九月壬子,星出女床西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天市垣内斗星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乙卯,星出河鼓西,西南急流,入天市垣东海西没,色赤黄;又星出天园东,东南急流,入浊没,色青白,皆如太白,有尾迹,明烛地。 戊午,透云星出牛西,大如杯,西南急流,至建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丁卯,星出天棓西,如太白,西北急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十月丁酉,星出天关东北,如太白,东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 辛丑,透云星出文昌北,如太白,向北急流,入紫微垣内钩陈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十二月甲申,星出太微垣内五诸侯西,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明堂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癸巳,透云星出天庙东,如太白,东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乙巳,星出中台南,如太白,西南慢流,至八杀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丁未,星出天仓北,西南急流,至壁垒阵北没,赤黄;又星出天仓西北,西南急流,至浊没,青白,皆如太白,有尾迹,明烛地。 绍圣五年二月庚辰,老人星见于丙。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元符元年,星变。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元符元年正月庚申,月犯天樽。 辛酉,入犯鬼。 己巳,犯日星,又犯房距星。 二月丁亥,犯天樽。 辛卯,犯灵台。 甲辰,犯哭、泣。 三月癸丑,犯司怪。 己巳,犯罗堰,又犯牛。 癸酉,犯云雨。 四月癸未,犯鬼距星。 甲申,犯酒旗。 甲午,犯斗。 五月己未,犯心距星。 庚申,犯天江。 戊辰,犯云雨。 六月乙未,又犯。 庚子,犯昴西北星。 八月壬午,犯天江。 九月丙辰,犯虚梁。 壬戌,犯昴。 甲子,犯司怪。 乙丑,入井。 十月戊寅,犯斗。 癸未,犯虚梁西第二星。 己丑,犯天阴。 癸巳,犯天樽。 甲午,犯鬼距星。 庚子,犯天门。 十一月戊申,犯罗堰。 壬子,犯云雨。 丁巳,犯昴距星。 庚申,入井。 庚午,犯心大星。 十二月戊寅,犯虚梁。 丁亥,入井。 戊子,犯水位。 庚寅,犯酒旗,又犯轩辕右角。 壬辰,犯明堂。 戊戌,犯天江。 又按《志》:正月己未,岁星犯外屏。 又按《志》:正月壬戌,荧惑犯太微东垣上相。 乙丑,入太微垣,行轨道。 四月丙午,犯太微左执法。 六月丙午,犯亢。 七月乙丑,入氐。 己巳,又犯之。 八月乙酉,犯房南第三星。 辛卯,犯东咸。 十一月壬戌,犯代星。 十二月戊寅,犯壁垒阵。 乙未,又犯壁垒阵。 又按《志》:正月丙辰,填星犯进贤。 七月癸亥,又犯。 又按《志》:正月庚戌,太白犯建。 丙辰,犯天鸡。 己巳,犯罗堰。 二月乙未,犯壁垒阵。 十二月乙亥,犯代星。 己亥,犯壁垒阵。 又按《志》:五月戊午,辰星入舆鬼,犯积尸气。 十月辛丑,犯西咸。 又按《志》:十二月乙未,太白犯荧惑。 又按《志》:八月辛卯,老人星见于丙。 又按《志》:二月丁亥,星出井北,如太白,急流至参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戊申,星出宗正东,如太白,急流至天江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三月甲戌,星出明堂南,急流至土司空西没;又星出天乳北,急流至角没,皆如太白,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四月乙酉,透云星出卷舌,如杯,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 戊子,星出氐西,如太白,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丙午,星出文昌南,慢行至浊没;又星出平星东南,急流至浊没,皆如杯,青白,有尾迹。 五月庚戌,星出斗宿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戊辰,星出左旗东南,如太白,急流至下台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癸酉,星出文昌东,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六月癸巳,星出天津东南,如杯,至室东没,青白,有尾迹,又星出室,如杯,至壁东没,青白,有尾迹。 辛丑,星出箕,如太白,急流至尾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壬寅,星出文昌西,如太白,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七月丁未,星出天津西北,如太白,急流至建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甲寅,星出腾蛇东北,如太白,急流至阁道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乙卯,星出太角东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 丁巳戌时初刻,星出东方,如杯,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 癸亥,星出钩陈南,如太白,慢行至文昌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八月壬辰,西南方有星自浊出,如太白,慢行经天,至紫微垣北斗天枢西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九月癸亥,星出天囷东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 丙寅,星出井西,如太白,急流至室西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十月丁酉,星出壁南,如太白,急流至女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十一月辛未,星出胃南,如太白,慢行至娄西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元符二年,星变。 按《宋史哲宗本纪》:二年五月甲辰,太白昼见。 八月癸巳,太白昼见。 闰九月甲午,荧惑犯太微垣左执法。 按《天文志》:八月壬辰,月犯岁星。 十一月辛巳、十二月戊申,皆犯。 又按《志》:正月甲寅,月犯司怪北第三星。 丙辰,犯水位西第三星。 壬戌,犯天门东星。 甲子,犯日星,又犯房距星。 己巳,掩牛南第一星。 二月己卯,犯昴距星。 壬午,入井。 乙酉,犯酒旗南第三星,又犯轩辕右角。 丁亥,犯明堂西南第二星。 壬辰,犯心距星。 癸巳,犯天江西南第二星。 己亥,犯虚梁西第一星。 三月己酉,犯井距星。 庚戌,犯天樽南星。 丁巳,犯天门东星。 庚申,犯天江西南第一星。 甲子,犯罗堰南星。 戊辰,犯云雨东北星。 四月丙子,犯司怪北第三星。 丁丑,入井,又犯井东扇北第三星。 丁亥,犯心距星。 辛卯,犯牛南星。 甲午,犯虚梁西第三星。 乙未,犯云雨西北星。 庚子,犯天阴北星。 五月乙巳,犯水位西第二星。 丙辰,犯天籥下东星。 丁巳,犯建星西第二星。 辛酉,犯虚梁西南第一星。 六月辛巳,犯日星。 丙戌,犯牛南星,又犯罗堰南第二星。 庚寅,犯云雨东北星。 丙寅,犯天街东北星。 戊戌,入井。 七月庚戌,犯天江西南第四星。 壬子,犯建星西第三星。 丙辰,犯虚梁西第三星。 丁巳,犯云雨西北星。 壬戌,犯天阴西北星。 乙丑,犯司怪北第三星。 丙寅,入井,犯东扇北第三星。 八月癸未,犯虚梁西第一星。 庚寅,犯昴东南星。 辛巳,犯诸王西第二星。 癸巳,入井。 丙申,犯酒旗南第三星。 九月丁巳,犯天阴北星。 闰九月甲申,犯天阴西北星。 辛卯,犯轩辕右角。 十月辛丑,犯建西第一星。 壬寅,犯天鸡东南星。 乙巳,犯虚梁西第一星。 壬子,犯月星。 癸丑,犯诸王西第二星。 乙卯,入犯井东扇北第二星。 丙辰,犯水位西第二星。 戊午,犯酒旗南第二星。 庚申,犯明堂西第二星。 十一月壬午,犯井钺星,又犯井距星,又入井。 十二月庚子,犯虚梁西第二星。 丙午,犯天阴西北星。 丁未,又犯月星。 庚戌,入井,犯东扇北第二星。 辛亥,犯水位西第二星。 癸丑,犯酒旗南第二星,又犯轩辕右角太民。 乙卯,犯明堂西第二星。 又按《志》:六月甲申,岁星犯诸王东第一星。 十一月丁亥,又犯。 又按《志》:七月庚申,荧惑入鬼,犯积尸气。 八月丙申,犯轩辕大星。 九月丁卯,犯太微西垣上相。 闰九月壬申,入太微。 甲午,犯太微左执法。 十月甲辰,犯太微东垣上相。 己未,犯进贤。 十一月庚寅,犯亢距星。 十二月壬戌,入氐。 又按《志》:正月己酉,太白犯壁垒阵东北星。 二月乙未,犯天阴东南星。 三月甲辰,犯月星。 庚戌,犯诸王西第一星。 丁卯,犯司怪北第二星。 四月辛卯,犯五诸侯西第五星。 五月乙巳,入犯鬼西北星。 九月癸卯,犯轩辕御女。 丁巳,犯灵台南第二星。 戊辰,入太微。 己巳,犯太微右执法。 闰九月丙子,犯左执法。 十月壬子,入氐。 壬戌,犯西咸南第一星。 戊辰,犯罚星南第一星。 十二月乙亥,犯建西第二星。 又按《志》:闰九月壬辰,辰星入氐。 又按《志》:八月癸未,岁星昼见。 又按《志》:五月甲辰,太白昼见。 八月癸巳,又见。 又按《志》:闰九月癸未,辰星犯填星。 十月乙巳,太白犯填星。 十二月辛亥,荧惑犯填星。 又按《志》:二月乙未、九月壬辰,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正月辛酉,星出太阳守东南,如太白,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二月丙申,星出钩陈东,如太白,西北慢流,至浊没,青白。 壬寅,星出天市垣赵星西南,如太白,急流至吴越星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癸卯,星出灵台北,如太白,向西慢行,至轩辕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五月戊辰,星出氐西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六月丁酉,星出亢池东,如太白,西北急流,至太微垣东扇上将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戊戌,透云星出壁垒阵南,如太白,东南速行,至羽林军没,赤黄,有尾迹。 八月乙未,透云星出阁道东,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九月己巳,星出昴东南,如太白,向南慢流,至天苑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闰九月乙亥,星出河鼓西,如太白,西南急流,入天市垣内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又星出天苑东南,如太白,向南急流,至浊没,青黄,有尾迹,明烛地。 十月辛丑,星出女西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牛西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癸卯,星出上台东,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文昌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壬戌,星出壁南,如太白,向南急流,入羽林军没,赤白,有尾迹,明烛地。 十一月丙子,星出阴德东,如太白,东北慢行,至北斗魁内大理西没,赤黄,有尾迹。 庚寅,星出中台东,如太白,向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 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三年正月,即皇帝位。 按《天文志》:六月癸卯,月犯荧惑。 又按《志》:正月乙亥,月犯诸王西第一星。 丁丑,入东井。 四月庚戌,犯东咸西第三星。 五月辛卯,犯昴。 七月乙酉,犯太阴西南星。 九月癸未,入东井。 十二月甲辰,犯司怪北第二星。 丙辰,入氐。 又按《志》:正月辛未,荧惑犯氐东南星。 四月壬寅,退行犯亢南第一星。 八月丁巳,犯南斗西第二星。 又按《志》:七月己巳,太白犯角南星。 八月丙申,犯亢南第一星。 九月丁亥,犯南斗西第二星。 又按《志》:四月丙辰,荧惑犯填星。 又按《志》:五月癸巳,星出织女,如杯,西北慢流,至北斗摇光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建中靖国元年春正月癸亥,有星自西南入尾,其光烛地。 按《天文志》:五月辛未,月犯填星。 又按《志》:正月己巳,月犯月星。 二月己亥,犯井钺,癸卯,犯轩辕右角太民。 四月乙巳,犯罚星。 五月丙子,犯牛大星。 六月己酉,犯外屏西第二星。 七月己巳,犯南斗。 八月丁酉,犯建西第二星。 九月丁丑,犯司怪北第四星。 十一月癸酉,入东井。 十二月丁酉,犯天街西南星。 又按《志》:十二月己酉,岁星犯轩辕大星。 又按《志》:九月己未,荧惑入太微。 十月甲辰,犯平道西第一星。 又按《志》:五月辛酉,填星犯氐东南星。 又按《志》:四月丁酉,太白犯外屏西第二星。 六月辛亥,入东井。 又按《志》:正月癸亥,星出西南,如盂,东北急流,入尾距星没,青黑,无尾迹,明烛地。 崇宁元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崇宁元年五月丁巳,荧惑入斗。 六月己酉,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七月丁亥,月犯太白。 又按《志》:正月丁卯,月入东井。 己巳,犯水位西第一星。 二月癸卯,入氐。 三月庚午,犯角距星。 六月丁亥,犯轩辕大星。 九月癸巳,犯壁垒阵。 十月乙丑,入毕口。 又按《志》:六月甲辰,岁星犯轩辕左角少民。 又按《志》:五月丁巳,荧惑退行入南斗魁。 戊辰,又犯南斗西第二星。 又按《志》:四月庚戌,填星犯房北第一星。 又按《志》:三月壬申,太白犯月星。 四月戊戌,犯井钺。 六月庚辰,犯进贤。 十月甲戌,犯亢距星。 又按《志》:六月己酉,太白昼见。 又按《志》:十一月壬寅,太白犯填星。 又按《志》:二月壬寅、八月癸未,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三月庚辰,星出张,如金星,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五月丁卯,星出尾,如杯,西南慢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闰六月癸酉,星出斗,向西南慢流,至建没,青白,有尾迹,数小星从之。 八月己未,星出羽林军,如杯,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十月壬子,星出天船,如盂,急流至五车没,青黑,有尾迹,声隆隆然。 十二月己卯,星出娄,如金星,西南慢流,至外屏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崇宁二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乙卯,月犯天高。 四月壬戌,入氐。 五月己亥,犯云雨东北星。 七月戊子,犯建星西二星。 九月丙戌,犯哭泣。 十一月庚寅,入井。 又按《志》:正月戊戌,岁星退行入端门。 又按《志》:二月壬戌,荧惑犯昴西南星。 丙子,犯天街北星。 十月甲子,犯亢南第一星。 又按《志》:正月乙巳,太白犯壁垒阵西第五星。 八月丙子,入氐。 九月戊子,犯房钩钤。 又按《志》:二月甲寅、八月庚戊,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正月戊申,星出未位,如金星,急流至北河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六月戊午,星出亢,如金星,西南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九月辛巳,星出牛,如杯,西南慢流,至狗国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十一月甲辰,星出参,如金星,西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十二月丁未,星出大陵,如金星,至腾蛇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崇宁三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三年正月癸卯,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乙未,月入氐。 丙申,犯键闭。 二月辛酉,犯亢距星。 四月戊午,犯房北第一星。 七月癸未,犯建星西第二星。 甲申,犯牛大星。 九月辛卯,犯井西扇北第二星。 十一月己丑,入太微。 又按《志》:八月乙卯,岁星犯亢距星。 又按《志》:四月壬子,荧惑犯壁垒阵西五星。 又按《志》:二月癸亥,太白犯昴距星。 七月戊戌,犯积薪。 八月壬寅,犯鬼积尸气。 又按《志》:正月癸卯,太白昼见。 又按《志》:十一月庚寅,太白犯辰星。 又按《志》:二月戊午、八月辛酉,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四月戊申,星出轸,如杯,西北慢流,入太微垣内屏星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入太微;又入屏星。 六月丙午,星出氐,如金星,东北慢流,入天韨垣,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八月己酉,星出建,如杯,西南急流,至鳖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十二月甲子,星出天大将军,如盂,西北急流,入壬艮没,赤黄,无尾迹,明烛地。 崇宁四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正月戊寅,月犯诸王西第二星。 闰二月甲戌,犯井距星。 癸卯,犯水位。 五月乙巳,犯亢距星。 丙午,入氐。 七月丙辰,入毕口。 八月癸酉,犯建星西第三星。 十月庚辰,入井。 十二月丁丑,犯鬼东南星。 又按《志》:正月辛巳,岁星犯房北第一星。 闰二月庚辰,犯房钩钤。 又按《志》:三月壬寅,荧惑犯井钺。 甲寅,犯井距星。 乙巳,又入井。 又按《志》:十二月己卯,填星犯建西第二星。 又按《志》:五月甲寅,太白犯轩辕大星。 八月庚辰,犯罚。 十二月庚辰,犯建西三星。 又按《志》:二月庚申、八月丙寅,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正月甲申,星出角,如盂,西南慢流,入浊没,青白,无尾迹。 闰二月壬申,星出井,如金星,西北急流,入五车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三月庚子,星出紫微垣华盖,如杯,至钩陈大星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五月庚申,星出河鼓,如盂,西北急流,入浊没,青白,无尾迹。 十二月甲午,星出参,如杯,东南慢流,入军市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崇宁五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五年春正月戊戌,彗出西方,其长竟天。 乙巳,以星变,避殿损膳,诏求直言阙失。 毁《元祐党人碑》。 复谪者仕籍,自今言者勿复弹纠。 丁未,太白昼见。 辛亥,御殿复膳。 三月丙申,诏星变已消,罢求直言。 按《天文志》:二月戊子,月犯荧惑。 又按《志》:正月戊申,月入太微。 三月辛亥,犯建距星。 五月辛丑,入氐。 七月壬寅,犯牛大星。 甲辰,犯壁垒阵西五星。 九月戊申,犯井距星。 十一月丁未,犯长垣南一星。 戊申,入太微。 又按《志》:十月辛未,岁星犯南斗西第二星。 又按《志》:八月乙卯,荧惑犯天街南星。 十月乙丑,犯昴东南星。 甲申,犯天阴东北星。 又按《志》:六月戊辰,填星犯建西第二星。 又按《志》:正月丁未,太白犯灵台,犯牛东南星。 又按《志》:二月戊辰、八月甲戌,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正月戊戌,彗出西方,如杯口大,光芒散出如碎星,长六丈,阔三尺,斜指东北,自奎宿贯娄、胃、昴、毕,后入浊不见。 又按《志》:六月庚午,星出西咸,如金星,东北急流,入天市垣内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六月乙酉,星出库楼,如杯,向西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九月癸卯,星出天船,如杯,慢流至诸王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十二月壬戌,星出奎,向南急流,入天仓没,青白,有尾迹及三丈,明烛地,声散如裂帛。 大观元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大观元年正月甲辰,月入太微。 五月甲午,犯进贤。 六月甲子,入氐。 八月乙亥,入毕。 九月乙丑,犯天籥。 癸巳,犯壁垒阵。 十二月丁未,犯建。 又按《志》:二月庚午,岁星犯斗。 又按《志》:正月辛丑,荧惑犯毕。 三月癸巳,入井。 四月癸未,犯鬼及犯积尸气。 五月己酉,犯酒旗。 六月壬戌,犯轩辕大星。 七月乙酉,犯灵台。 又按《志》:闰八月丙午,填星犯泣星。 又按《志》:正月丁未,太白犯外屏。 二月丙戌,犯月星。 三月庚寅,犯天街。 壬辰,犯毕。 四月戊午,入井。 十月辛酉,犯左执法。 丙子,犯角大星。 闰十月丙戌,犯亢。 丁未,犯房。 十一月壬子,犯心。 又按《志》:十二月乙酉,太白犯荧惑。 又按《志》:二月乙亥、八月丁丑,老人星俱见。 又按《志》:二月丁卯,星出参,如杯,西南急流,入浊没,赤黄,无尾迹,明烛地。 四月辛未,星出轸,如盂,向南漫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六月乙亥,星出尾西南,如杯,西南漫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七月庚戌,星出箕,如杯,西南急流,入浊没,赤黄,无尾迹,照地明。 大观二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二年十一月丁未朔,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十二月戊子,月犯荧惑。 又按《志》:正月庚申,月犯井钺。 甲子,犯轩辕。 二月癸巳,入太微犯内屏。 四月庚子,入羽林军。 五月己未,入氐。 六月癸巳,犯壁垒阵。 九月壬申,入太微。 十一月辛酉,犯井。 又按《志》:十月庚辰,岁星犯壁垒阵。 又按《志》:六月辛卯,荧惑犯天街。 七月癸酉,犯司怪。 八月己丑,入井。 又按《志》:七月丁丑,太白犯亢。 八月丙戌,入氐。 庚子,犯房钩钤。 又按《志》:十一月丁未,太白昼见。 又按《志》:正月甲寅,太白犯岁星。 二月壬午,荧惑犯岁星。 十月丁酉,太白犯填星。 十一月壬申,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二月甲午、八月壬午,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十二月癸卯,星出奎,如盂,西北急流,入造父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有声。 大观三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正月辛酉,月犯太微西扇次将。 二月己丑,入太微,犯内屏。 三月癸亥,犯南斗。 四月己卯,犯五诸侯。 六月庚辰,犯平道。 七月庚戌,犯房。 八月甲午,犯井。 九月壬子,入羽林军。 十月甲午,犯太微西扇次将。 乙未,犯谒者。 十二月壬辰,掩亢。 又按《志》:十二月丙申,岁星犯外屏。 又按《志》:正月庚午,荧惑犯井。 三月丙寅,犯鬼。 六月癸未,入太微。 七月己酉,犯太微左执法。 己巳,犯进贤。 又按《志》:二月癸卯,太白犯壁垒阵。 五月辛卯,犯天阴。 六月壬辰,入井。 又按《志》:三月辛未,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二月戊子、八月癸巳,老人星皆见于丙。 大观四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四年五月丁未,彗出奎、娄。 丙辰,诏以彗见,避殿减膳,令侍从官直言指陈阙失。 六月庚午,御殿复膳。 冬十月戊戌,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七月戊午,月犯岁星。 又按《志》:正月戊申,月犯天街。 二月辛卯,犯南斗。 三月甲寅,犯亢。 六月乙亥,犯进贤。 七月戊申,犯南斗。 八月甲戌,犯天江。 十一月己卯,犯五诸侯。 又按《志》:六月癸未,岁星犯天阴。 又按《志》:六月庚午,荧惑犯月星。 七月辛酉,入井。 闰八月丙辰,犯鬼,又犯积尸气。 又按《志》:四月己卯,太白犯井钺。 庚辰,犯井。 辛巳,入井。 十月戊午,入氐。 十一月庚寅,犯天江。 又按《志》:十月戊戌,太白昼见。 又按《志》:二月辛未,太白犯岁星。 五月甲辰,荧惑犯岁星。 又按《志》:二月乙未、闰八月丁酉,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五月丁未,彗出奎、娄,光芒长六尺,北行入紫微垣,至西北入浊不见。 政和元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元年五月己卯,东南有星昼陨。 按《天文志》:正月己巳,月犯岁星。 又按《志》:二月乙卯,月犯南斗。 三月庚辰,犯东咸。 六月己酉,入羽林军。 七月壬申,犯狗。 八月丙申,犯心距星。 又按《志》:八月甲寅,岁星犯钺。 又按《志》:五月乙酉,荧惑犯右执法。 又按《志》:十一月甲戌,太白犯天江。 又按《志》:二月辛丑,太白犯填星。 十二月乙未,又犯。 又按《志》:二月癸卯、八月己亥,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四月丙辰,星出亢,如盂,西北急流,至右摄提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五月辛巳,日未中,星陨东南。 政和二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三月甲辰,月犯五诸侯。 又按《志》:三月乙亥,岁星犯司怪。 八月丁酉,犯积薪。 九月丁卯,犯鬼。 又按《志》:六月辛亥,荧惑入井。 又按《志》:二月乙巳、八月己酉,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九月乙卯,星出斗,如杯,西南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政和三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三年十二月辛酉,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三月壬戌,月犯长垣。 甲子,入太微。 四月丙戌,犯五诸侯西四星。 五月甲午,入南斗。 丁酉,犯壁垒。 七月庚寅,犯狗国。 九月癸巳,犯昴。 十月壬戌,犯五车。 乙丑,犯鬼。 己巳,犯右执法。 又按《志》:三月戊寅,岁星犯积薪。 闰四月壬戌,犯鬼,入犯积尸气。 八月甲辰,犯轩辕。 又按《志》:正月乙亥,荧惑犯太微垣内屏。 四月丙午,犯太微上将。 闰四月乙丑,犯太微右执法。 七月癸巳,入氐。 九月庚辰,犯天江。 又按《志》:六月戊午,太白入太微垣,犯右执法。 又按《志》:十二月辛酉,太白昼见。 又按《志》:七月乙丑,荧惑犯太白。 又按《志》:三年二月甲午、八月己未,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四月丙申,星出心,如盂,西南急流,至积卒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 政和四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二月庚戌,月犯昴。 五月己丑,入南斗。 六月甲寅,犯心东星。 八月癸亥,犯司怪。 又按《志》:正月丁亥,岁星犯轩辕大星。 八月己巳,入太微垣。 十月辛酉,犯左执法。 又按《志》:九月乙未,荧惑犯上将。 十月甲子,又犯左执法。 十一月庚寅,犯进贤。 又按《志》:十二月乙卯,太白入羽林军。 又按《志》:十月甲子,荧惑犯岁星。 又按《志》:二月己酉、八月辛未,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九月庚子,星出坟墓,如盂,东南急流,入羽林军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 政和五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五年三月辛未朔,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壬辰,月犯心大星。 三月丙戌,犯房。 五月庚寅,犯云雨。 六月壬子,犯狗。 九月甲申,犯昴星。 十月丙辰,入鬼星。 十二月甲寅,犯明堂。 又按《志》:正月丁丑,岁星犯左执法。 二月辛酉,入太微。 又按《志》:正月乙亥,荧惑犯亢。 七月庚辰,犯氐。 八月乙丑,犯天江。 又按《志》:三月辛未,太白犯天街。 四月乙卯,犯五诸侯。 十一月壬辰,犯罚。 又按《志》:二月庚申、八月甲子,老人星皆见于丙。 政和六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六年冬十月乙丑,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闰正月癸卯,月犯司怪。 二月辛巳,犯房。 四月己卯,犯南斗。 六月辛未,犯心大星。 八月乙丑,犯日星。 九月庚戌,犯天樽。 十月乙丑,犯罗堰。 又按《志》:闰正月己酉,岁星犯亢。 七月辛亥,又犯。 十一月丙辰,犯房。 又按《志》:八月丁丑,荧惑犯灵台。 九月癸巳,入太微。 庚戌,又犯太微左执法。 十二月癸亥,入氐。 又按《志》:九月庚戌,太白犯南斗。 十一月庚寅,犯壁垒阵。 又按《志》:十月乙丑,太白昼见。 又按《志》:闰正月壬戌、八月丁卯,老人星皆见于丙。 政和七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七年十二月戊申朔,有星如月。 按《天文志》:正月己酉,月犯心。 甲戌,犯天门。 四月辛未,犯日星。 七月庚子,犯哭、泣。 八月乙丑,犯牛。 十月壬申,入井。 十一月丁酉,犯天街。 又按《志》:三月丙辰,岁星犯房。 又按《志》:正月丁酉,荧惑犯键闭。 七月乙未,犯天江。 又按《志》:十月丙辰,填星犯毕。 又按《志》:八月癸酉,太白入太微。 又按《志》:三月辛未,太白昼见。 又按《志》:正月癸卯,荧惑犯岁星。 又按《志》:正月戊午、八月丙子,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十二月甲子,星出胃东南,如盂,西北急流,至天大将军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重和元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重和元年冬十月己卯朔,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二月乙丑,月犯酒旗。 六月己巳,犯云雨。 八月丙辰,犯房。 又按《志》:五月甲午,岁星犯斗。 又按《志》:正月丁亥,荧惑犯外屏。 闰九月癸亥,犯进贤。 十月戊申,又入氐。 又按《志》:二月甲戌,填星犯天街。 又按《志》:十月己卯,太白昼见。 又按《志》:二月壬申、八月乙亥,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九月庚辰,星出斗魁南,如盂,东南急流,至天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宣和元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宣和元年正月乙卯,月犯填星。 又按《志》:十一月己未,月犯鬼。 又按《志》:五月乙亥,岁星犯牛。 又按《志》:九月癸亥,荧惑犯壁垒阵。 又按《志》:二月癸未、八月癸未,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三月丁卯,星出柳,如盂,东北急流,入太微垣,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十月戊子,星出云雨,如盂,西南慢流,入羽林军内没,青白,照地明。 宣和二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二年六月丁丑,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己酉,月犯毕。 七月辛亥,犯牛。 九月丁巳,入井。 十二月辛卯,犯东咸。 又按《志》:二月甲戌,岁星犯壁垒阵。 又按《志》:十月庚辰,荧惑犯亢。 又按《志》:五月丁丑,太白犯天阴。 又按《志》:六月丁丑,太白昼见。 又按《志》:十月己卯,太白犯荧惑。 又按《志》:二月辛巳、八月己丑,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六月庚寅,星出氐南,如太白,东北急流,入天市垣,无尾迹。 十二月辛巳,星出奎西南,如杯,西南慢流,至北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宣和三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八月戊申,月犯荧惑。 又按《志》:二月壬申,月掩角。 五月丙午,入氐。 十一月丙戌,犯罚。 又按《志》:正月戊申,荧惑犯南斗。 丙辰,又入南斗。 又按《志》:八月己亥,太白犯钩钤。 十月丁未,入井。 又按《志》:闰五月壬午,荧惑犯岁星。 又按《志》:二月丙戌、八月癸巳,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七月癸未,星出斗,如太白,东南急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 宣和四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八月庚戌,月犯填星。 又按《志》:七月戊辰,月犯建。 十月壬寅,入井。 十一月癸酉,犯轩辕御女。 又按《志》:三月甲戌,岁星犯昴。 又按《志》:正月辛未,荧惑犯天街。 又按《志》:二月辛丑,太白犯壁垒阵。 又按《志》:二月己亥、八月辛丑,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十一月丙寅,星出王良北,如杯,急流至紫微垣内上辅北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宣和五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五年八月壬寅,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壬戌,月犯毕。 三月己巳,入氐。 七月甲子,犯牛。 又按《志》:八月壬午,岁星犯井。 又按《志》:六月乙未,荧惑犯天阴。 九月己未,犯司怪。 又按《志》:五月甲寅,太白犯鬼。 十一月庚午,犯房。 又按《志》:二月庚子、八月丙午,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二月丙午,星出北河东北,如杯,东南慢流,至轸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宣和六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六年十一月丙子,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己巳,月入氐。 六月辛酉,犯壁垒阵。 十月丁巳,犯毕。 又按《志》:闰三月庚辰,荧惑犯五诸侯。 又按《志》:七月庚子,太白犯亢。 又按《志》:十一月丙子,太白昼见。 又按《志》:二月己卯,荧惑犯岁星。 又按《志》:二月戊申、八月辛亥,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七月丁酉,星出太阳守,如盂,东北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宣和七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十一月乙酉,月犯荧惑。 又按《志》:正月甲申,月犯鬼。 六月丁巳,入羽林军。 十二月丙辰,入太微。 又按《志》:九月壬辰,荧惑犯鬼。 又按《志》:十月庚子,填星入太微。 又按《志》:五月壬辰,太白犯毕。 又按《志》:七月乙未,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二月癸丑、八月庚申,老人星皆见于丙。 又按《志》:十一月戊子,星出王良北,如杯,急流入紫微垣上辅北,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钦宗靖康元年,星变。 按《宋史钦宗本纪》:靖康元年二月丙辰,有二流星,一出张宿入浊没,一出北河入轸。 三月壬辰,有流星出紫微垣。 六月辛丑,太白犯岁星。 壬子,天狗坠地,有声如雷。 丙辰,太白、荧惑、岁、填四星合于张。 壬戌,彗出紫微垣。 八月庚子,诏以彗星,避殿减膳。 冬十月癸巳朔,御殿复膳。 丁酉,有流星如杯。 十一月辛未,有流星如杯。 闰月乙卯,彗星见。 按《天文志》:二月庚戌,月入太微。 甲寅,入氐。 三月戊寅,入太微。 庚辰,入氐。 四月丁未,犯平道。 己巳,入氐。 辛亥,犯天江。 五月己巳,犯鬼。 壬申,入太微。 六月己未,犯毕。 七月戊辰,入太微。 壬申,入氐。 癸酉,犯罚。 己卯,入羽林军。 己丑,入井。 八月戊戌,入氐。 丙午,入羽林军。 乙卯,犯天关。 丙辰,入东井。 九月癸未,犯井钺。 十月辛丑,入羽林军。 丙辰,入太微。 十一月丁丑,犯天关。 戊寅,入井。 庚辰,犯鬼积尸气。 十二月癸酉,入井。 乙亥,犯鬼积尸气。 又按《志》:十月癸卯,岁星犯左执法。 又按《志》:正月乙酉,荧惑犯五诸侯。 丁亥,又守五诸侯。 三月戊寅,又入鬼。 己卯,又犯鬼积尸气。 又按《志》:四月丁未,太白犯井东扇北第一星。 五月壬申,入鬼犯积尸气。 十一月庚午,犯亢。 壬午,入氐。 闰十一月戊戌,犯键闭。 又按《志》:六月辛丑,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六月丙辰,填星、荧惑、太白、岁星聚。 又按《志》:六月壬戌,彗出紫微垣。 又按《志》:二月丙辰,星出张,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 又星出北河,如太白,东南慢流,至轸东没,赤黄,有尾迹,照地。 三月壬辰,星出紫微垣内钩陈东南,如金星,东北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 五月乙未,星出权东北,如桃,西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 六月癸丑,星流大如五斗器,众光随之,明照地,起东南,坠西北,有声如雷。 庚申,星出紫微垣内华盖东南,如金星,向北急流,至左枢没。 靖康二年,星变。 按《宋史徽宗本纪》:二年春正月乙未,有大星出建星,西南流入于浊没。 按《天文志》:三月乙未,月入井。 辛丑,入太微。 四月壬戌,犯天关。 又按《志》:二月壬戌,岁星犯左执法。 丁卯,入太微。 六月甲申,犯诸王东第一星。 又按《志》:正月丁巳,填星犯上相。 又按《志》:正月乙未,大星出建,向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 发布时间:2025-09-09 12:35:3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