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五十一卷 内容: 第五十一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二十五宋六〈高宗建炎三则 绍兴三十二则 孝宗隆兴二则 乾道九则 淳熙十六则〉庶徵典第五十一卷星变部汇考二十五宋六高宗建炎元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建炎元年冬十月甲戌,太白昼见。 建炎三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乙未,月入氐。 又按《志》:五月丙午,岁星逆行犯房。 七月癸未,犯钩钤。 又按《志》:八月癸丑,荧惑入鬼,犯积尸。 甲子,犯太微垣西上将星。 丙寅,又入太微。 十月乙巳,出太微垣东左掖门。 己酉,犯垣东上相,徘徊不去。 又按《志》:三月乙未,填星犯亢。 又按《志》:七月辛巳,太白入太微。 闰八月丙戌,犯心前星。 建炎四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六月戊寅,月犯荧惑。 又按《志》:六月辛巳,月犯心。 七月辛亥,入南斗魁中。 八月辛卯,犯五诸侯。 十二月壬辰,掩心大星。 又按《志》:三月乙亥,荧惑犯左执法。 七月戊辰,犯房。 八月丁丑,犯东咸。 乙未,犯天江。 十一月乙卯,入壁垒阵。 又按《志》:正月癸亥,太白犯建星。 又按《志》:六月戊子,荧惑与填星合于亢。 九月壬戌,与岁星合于斗。 又按《志》:十一月辛丑,太白与岁星合于南斗。 十二月壬午,与荧惑合于危。 又按《志》:七月戊辰,老人星见于丙。 又按《志》:六月乙酉,星出紫微垣钩陈。 十月辛未,星出壁。 绍兴元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元年四月壬申,太白昼见。 六月乙亥,月犯心。 九月,长星见。 按《天文志》:九月己未,月犯太白。 又按《志》:三月癸卯,月犯五诸侯西第五星。 四月癸酉,犯轩辕大星。 辛巳,犯心。 戊子,入羽林军。 六月丙子,犯心。 癸未,犯昴。 八月辛未,犯心宿东星。 癸未,犯昴。 九月辛丑,入南斗。 乙巳,入羽林军。 辛巳,犯五诸侯。 十一月己酉,犯五诸侯东第一星。 十二月癸未,犯角。 又按《志》:正月己亥朔,荧惑入羽林。 九月丙辰,入太微。 十月丁丑,犯左执法。 庚辰,顺行出太微垣内左掖门。 十一月辛丑,犯进贤。 又按《志》:九月丁酉,太白犯轩辕左角。 乙卯,入太微。 丙辰,犯右执法。 癸亥,复犯。 十月戊辰,入太微。 己丑,犯亢南第二星。 十一月己亥,入氐。 又按《志》:四月壬申,太白昼见。 又按《志》:九月丁酉,太白与荧惑合于张。 十一月乙卯,与填星合于心。 又按《志》:九月,彗星见。 十二月戊寅,见于胃。 又按《志》:四月甲戌,星出东方,昼陨。 七月乙未朔,星出河鼓。 八月辛未,星出羽林军。 十一月庚戌,星出娄宿西南。 丁巳,星出天枪北。 十二月甲子朔,星出大陵西北。 绍兴二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二年八月甲寅,彗出胃。 乙卯,减膳,戒辅臣修阙政。 九月辛酉,以彗出,大赦,许中外臣民直言时政。 甲戌,彗没。 乙酉,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二月辛未,月犯五诸侯西第四星。 乙亥,入太微。 三月己酉,犯心大星。 五月戊寅,入羽林军。 六月乙巳、七月癸酉,又入。 辛丑,入南斗魁中。 七月乙丑,犯房距星。 八月戊申,犯司怪。 又按《志》:八月庚寅,岁星逆行犯壁垒阵。 又按《志》:正月丙申,荧惑入氐。 五月乙亥,犯氐东南星。 七月乙丑,犯天江。 八月戊戌,犯斗西第二星。 又按《志》:三月己未,填星犯东咸第三星。 八月戊申,复犯第三星。 又按《志》:九月庚申,太白犯天江。 又按《志》:六月丙午,荧惑与填星合于房。 十一月乙亥,与岁星合于室。 又按《志》:十一月甲子,太白与荧惑合于危。 癸未,与岁星、荧惑合于室。 又按《志》:八月甲寅,彗星见于胃。 丙辰,行犯土司空,至九月甲戌始灭。 又按《志》:三月甲午,星出紫微垣华盖西南。 乙卯,星出角。 丁巳,星出紫微垣右枢星。 戊午,星出轩辕大星西南。 闰四月乙巳,星出太微垣西右执法北。 五月癸未,星出河鼓。 绍兴三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四月辛丑,月入南斗魁中。 五月丙寅,掩心第三星。 七月癸亥,入南斗魁中。 九月戊午,入南斗西第五星。 十月壬寅,犯轩辕大星。 十一月丁巳,犯壁垒阵西第六星。 乙丑,犯五车。 丁卯,犯五诸侯西第四星。 己卯,犯斗。 十二月辛卯,犯昴。 丙申,犯鬼。 丁酉,犯轩辕御女。 甲辰,掩心前星。 又按《志》:九月壬子,荧惑顺行入太微。 甲寅,犯右执法。 乙丑,出端门。 丙寅,犯左执法。 十月癸巳,犯进贤。 十一月丁巳,犯亢南第一星。 辛未,犯氐。 甲戌,入氐。 十二月辛丑,犯房北第一星。 壬寅,犯钩钤。 癸卯,犯键闭。 又按《志》:六月甲午,太白入井。 八月乙酉,犯轩辕左角少民星。 又按《志》:八月戊子,荧惑与太白合于张。 又按《志》:四月戊子,太白与岁星合于奎。 绍兴四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四年六月乙未,太白昼见经天。 是月,荧惑犯南斗。 十一月戊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壬戌,月犯五诸侯东第一星。 癸亥,犯鬼西北星。 三月乙卯,犯司怪。 四月癸巳,犯房。 八月癸巳,犯心后星。 十二月丙戌,犯昴西北星。 又按《志》:正月辛亥朔,荧惑犯东咸。 十月丙子,犯壁垒阵。 戊戌,又犯西第六星。 己亥,入羽林军。 又按《志》:四月庚辰,太白犯司怪。 五月辛亥,犯舆鬼。 十一月甲子,入氐。 又按《志》:六月庚子、十一月戊申,太白昼见经天。 又按《志》:二月戊子,荧惑与填星合于箕。 又按《志》:二月丁酉,太白与岁星合于娄。 又按《志》:三月乙亥,辰星与太白合于毕。 绍兴五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四月癸未,月犯房。 十月庚辰,犯南斗。 壬戌,入井。 十一月甲申,又入。 甲午,入氐。 又按《志》:四月壬子,岁星犯井钺。 七月丁丑、十月丙午、十一月庚午朔至戊子,逆行入井。 又按《志》:四月甲辰,荧惑入井。 十月乙丑,入氐。 十一月丙戌,犯房。 丁亥,犯钩钤。 乙未,犯东咸。 十二月乙卯,犯天江。 又按《志》:闰二月庚戌、三月癸卯、五月丁丑,填星皆犯建星。 又按《志》:正月乙卯,太白犯建。 十一月己丑,犯壁垒阵。 庚寅,入羽林。 又按《志》:闰二月丙午,荧惑与岁星合于昴。 又按《志》:正月乙卯、十月戊申,太白与填星合于斗。 又按《志》:十月壬戌,星出室东南,赤黄而大。 绍兴六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六年五月壬午,月犯填星。 又按《志》:正月己卯,月入井。 三月甲申,犯心大星。 四月辛丑,入井。 六月己未,犯昴。 九月戊子,犯轩辕右角太民。 十月辛亥,犯司怪北第二星。 十二月丙午,入井。 又按《志》:三月庚午,岁星入井。 壬辰,复入,留二十日。 七月壬辰,犯鬼。 癸巳,犯积尸气。 十二月壬戌,又如之。 庚申,逆行犯鬼东南星。 辛酉,入鬼宿内。 又按《志》:五月戊寅,荧惑犯壁垒阵。 又按《志》:五月辛卯,太白犯毕。 六月辛酉,入井。 七月己巳,复犯井东北第二星。 己卯,犯水位。 八月戊申,犯轩辕大星。 九月戊辰,顺行入太微垣。 乙酉,始出。 丁亥,犯进贤。 十月辛丑,入亢。 己酉,入氐。 辛亥,又如之。 又按《志》:正月壬辰,太白昼见经天。 又按《志》:正月丁亥,荧惑与填星合于斗。 又按《志》:七月癸酉,太白与岁星合于井。 又按《志》:十月壬子,星出壁西北。 绍兴七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正月辛未,月犯天街。 二月辛丑,入井。 三月戊辰,犯井钺。 六月丁巳,犯井。 七月甲申,又犯。 九月己卯,又犯。 十月丁未、闰十月甲戌、十二月己巳,皆犯井。 三月辛巳,犯斗宿西第一星。 四月乙未,犯司怪。 闰十月癸酉,又犯之。 五月丁丑,犯建。 八月己亥,又犯。 丙午,犯房北第二星。 又按《志》:正月癸亥、三月壬午,岁星逆行入鬼,犯积尸气。 又按《志》:二月己酉,荧惑犯诸王西第二星。 四月甲午,入井。 五月庚辰,入鬼,犯积尸。 又按《志》:六月己未,填星犯牛宿南星。 又按《志》:五月辛巳,太白犯鬼宿西北。 六月丙辰,犯太微垣西上将。 又按《志》:五月甲申,荧惑与岁星、太白合于柳。 闰十一月丁卯,与辰星合于氐。 又按《志》:四月丁巳,太白与荧惑合于东井。 五月乙亥,与荧惑、辰星合于井。 十一月癸巳,与荧惑合于尾。 又按《志》:五月戊子,辰星与荧惑、太白合于柳。 又按《志》:八月壬寅,星陨于汴。 绍兴八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八年三月癸亥,月犯井。 四月戊午、七月丁未、八月甲戌、九月辛丑、十月己巳、十二月甲子,皆犯井。 乙亥,犯房北第一星。 又按《志》:九月己丑,岁星犯太微垣东左执法。 又按《志》:十二月戊午,太白入羽林军。 乙亥,经行壁垒阵,入羽林军。 又按《志》:二月己未,荧惑与填星合于女。 又按《志》:正月乙巳,太白与填星合于女。 十一月丙午,合于虚。 又按《志》:五月,客星守娄,鲁分也。 又按《志》:十一月乙巳,星出天囷东北。 绍兴九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九年正月辛卯,月入犯东井。 四月癸丑、六月乙亥、八月己巳、九月丙申、十月甲子、十二月己未,皆入犯东井。 二月己巳,入氐。 四月癸亥、六月戊午、八月癸丑,皆入氐。 六月乙未,犯建西第四星。 九月丙辰,掩角距星。 壬戌,犯天高。 十二月丁巳,又犯。 又按《志》:四月己巳,荧惑入鬼,犯积尸。 又按《志》:二月壬申,太白犯月星。 四月癸亥,犯五诸侯西第五星。 五月甲申,入鬼,犯积尸气。 九月乙巳,入太微垣,犯左执法。 丁未,始出。 又按《志》:三月癸卯,太白与荧惑合于井。 十一月壬申,与岁星合于角。 又按《志》:九月乙巳,辰星与岁星合于角。 又按《志》:二月壬申,客星守亢,陈分也。 又按《志》:五月癸未,星出房宿东南。 绍兴十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年正月丙戌,月犯入井。 三月辛巳、四月戊申、闰六月丁酉、八月辛巳、十月丁亥,皆犯入井。 三月辛卯,入氐。 六月癸丑、七月戊申、八月乙亥、十二月辛卯,皆入氐。 闰六月乙未,犯毕。 九月丁巳,犯毕距星。 十二月壬子,又犯毕。 又按《志》:正月戊子、七月辛未,岁星入氐。 又按《志》:十月庚子,荧惑犯五诸侯。 又按《志》:四月丙子,太白入氐。 又按《志》:十二月戊子,填星与太白合于室。 又按《志》:十一月丁未,太白与填星合于危。 绍兴十一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一年正月戊午,月犯氐。 二月甲戌,犯毕。 八月乙酉,皆犯毕。 三月甲辰,入井。 六月乙亥,入氐。 十一月乙卯,入太微垣,犯左执法。 丙辰,犯进贤。 己未,犯氐东北星。 十二月乙亥,入毕,掩大星。 又按《志》:七月戊午,岁星犯东咸西第二星。 又按《志》:三月乙卯,荧惑入鬼。 又按《志》:八月甲午,填星入羽林军。 又按《志》:六月乙亥,太白犯井钜星。 又按《志》:三月庚子,填星与太白合于室。 绍兴十二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二年正月壬寅,月犯毕距星。 四月辛未,入太微。 十一月,行犯权大星,并掩御女。 又按《志》:七月乙未,荧惑犯司怪。 丁未,入井。 八月,入鬼,犯积尸。 十二月丙戌,逆行犯权大星北第一星。 又按《志》:五月甲午,太白犯鬼西北星。 乙未,犯积尸气。 绍兴十三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三年正月癸卯,月犯权星并御女。 八月己酉,复掩权大星。 又按《志》:九月辛未,荧惑与太白合于尾。 又按《志》:十二月乙巳,太白与填星合于奎。 绍兴十四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四年正月庚申,月入毕,掩大星。 六月丁亥,犯亢距星。 又按《志》:八月庚辰,荧惑犯积尸。 又按《志》:六月癸卯,太白与荧惑合于井。 绍兴十五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十五年夏四月戊寅,彗星出东方。 癸未,避殿减膳,命监司、郡守条上便民事宜。 丁亥,以彗出,大赦。 癸巳,彗没。 五月丙辰,客星见。 六月丁亥,客星没。 按《天文志》:九月辛酉,荧惑犯天江南第一星。 又按《志》:八月庚寅,荧惑与太白合于氐。 又按《志》:四月戊寅,彗星见东方。 丙申,复见于参度。 五月丁巳,化为客星,其色青白。 壬戌,留守张,至六月丁亥乃消。 按《杜莘老传》:莘老,字起莘,眉州青神人,唐工部甫十三世孙也。 幼岁时,方禁苏氏文,独喜诵习。 绍兴间,进士,以亲老不赴廷对,赐同进士出身。 授梁山军教授,从游者众。 秦桧死,魏良臣参大政,莘老疏天下利害以闻。 良臣荐之,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 彗星见东方,高宗下诏求言,莘老上书,论:彗,盭气所生,多为兵兆。 国家为民息兵,而将骄卒惰,军政不肃。 今因天戒以脩人事,思患预防,莫大于此。 因陈时弊十事。 时应诏者众,上命择其议论切当推恩以劝之,后省以莘老为首,进一阶,迁敕令删定官、太常寺主簿,升博士。 轮对,论:金将败盟,宜饬边备,勿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上称善再三。 绍兴十六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十六年十二月戊戌,彗见西南方,乙巳,灭。 按《天文志》:六月庚申,月掩填星。 又按《志》:八月壬寅,月犯钩钤。 又按《志》:十月丙午,荧惑犯左执法。 甲寅,出太微左掖门。 又按《志》:三月乙丑,岁星与填星、太白合于昴。 十月戊戌,与填星合于毕。 又按《志》:十一月庚寅,彗星见西南危宿。 绍兴十七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十七年七月辛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三月己未,月入羽林军,是岁凡六。 三月己卯,入氐。 五月甲戌、六月壬寅、十一月乙酉,皆入氐。 七月癸酉,入南斗。 十月乙未,又入。 十一月甲戌,犯司怪。 又按《志》:七月壬戌,岁星顺行入东井,不犯星。 十一月丙戌,退行入井。 又按《志》:七月己卯,荧惑顺行犯房宿。 己丑,顺行犯东咸。 八月戊申,顺行犯天江。 十月乙酉,顺行犯壁垒阵。 庚寅,晦,顺行入羽林军。 又按《志》:四月丙午,太白顺行犯五诸侯。 九月己卯,顺行入太微垣。 庚辰,顺行犯右执法。 十一月乙丑,顺行入氐。 又按《志》:七月辛巳,太白昼见。 又按《志》:七月壬戌,岁星与太白合。 又按《志》:二月庚戌,太白与填星合。 庚申,与岁星合。 十二月庚戌,与辰星合于南斗。 又按《志》:三月乙卯,辰星与填星合。 又按《志》:八月己未,星出危宿,慢流至贯索没,青白色,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 又按《志》:正月乙亥,妖星出东北方女宿内,小如岁星,光芒长五丈,二月丙寅始消。 绍兴十八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八年三月乙丑,月犯五诸侯。 壬午,入羽林军,是岁凡八。 四月壬寅,入氐。 五月丙寅,入太微,犯东上相。 六月丁酉,入氐。 七月乙丑,犯房。 戊辰,入南斗。 闰八月癸亥,又入。 又按《志》:闰八月戊辰,荧惑顺行犯太微西上将。 九月癸巳,犯太微左执法。 十一月甲辰,顺行入氐。 十二月壬申,顺行犯房。 又按《志》:八月辛丑,填星顺行犯东井钺星。 绍兴十九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九年正月辛丑,月犯亢。 二月甲戌,入南斗。 丁丑,入羽林军,是岁凡八。 六月庚申,犯房。 癸亥,入南斗。 八月戊午,又入。 又按《志》:七月戊申,荧惑犯南斗。 十月辛未,顺行犯壁垒阵,入羽林。 又按《志》:六月乙卯,太白犯井钺。 丙辰,犯东井。 丁巳,入东井。 又按《志》:六月壬戌,太白犯填星。 又按《志》:六月戊午,太白与填星合于井。 七月丁未,与岁星、辰星合于张。 绍兴二十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年二月己未,月犯岁星。 又按《志》:四月丁巳,月犯角。 六月戊午,入南斗,是岁凡三。 壬戌,入羽林军,是岁凡五。 七月己卯,犯角距星。 壬午,犯房。 八月癸亥,犯昴距星。 十一月乙未,犯角距星。 又按《志》:十一月丙戌,荧惑顺行犯氐。 又按《志》:正月辛卯,填星退,留守东井。 又按《志》:九月戊子,荧惑犯岁星。 又按《志》:三月甲午,荧惑与太白合于毕。 九月戊子,又合于轸。 十一月戊子,与太白行入氐。 又按《志》:三月戊寅,太白与荧惑合于昴。 四月庚戌,与填星合于东井。 六月甲寅,与岁星合于翼。 十月丙午,与岁星、荧惑合于轸。 己巳,与荧惑合于角。 绍兴二十一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一年正月丙申,月入南斗。 二月辛酉,犯心东星。 三月丙申,入羽林军,是岁凡七。 闰四月己丑,犯壁垒阵。 八月乙亥,入南斗。 七月癸未,犯壁垒阵。 十一月戊申,犯昴。 又按《志》:十一月辛丑,岁星顺行犯氐。 戊申,又入氐。 又按《志》:四月戊辰,荧惑入羽林。 庚午,行犯壁垒阵。 又按《志》:十一月己酉,太白顺行入羽林军 又按《志》:十月庚午,辰星入氐。 又按《志》:闰四月甲午,辰星犯填星。 又按《志》:闰四月壬辰,辰星与填星合于东井。 绍兴二十二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二年正月丙辰,月犯心东星。 二月庚午,犯昴,是岁凡三。 乙亥,犯鬼。 三月癸丑,入南斗,是岁凡四。 又按《志》:七月辛亥,岁星入氐。 又按《志》:二月壬申,荧惑顺行犯天街。 三月丙午,顺行犯司怪。 十一月癸卯,顺行犯房宿钩钤。 十二月癸酉,顺行犯天江。 又按《志》:六月甲子,太白犯东井。 乙酉,入东井。 七月辛亥,顺行入鬼,犯积尸气。 九月壬辰,顺行入太微垣。 庚子,犯左执法。 十月甲戌,入氐。 又按《志》:十二月乙丑,岁星与荧惑合于尾。 又按《志》:十月己卯,荧惑与太白合于氐。 十一月壬子,与岁星合于心。 又按《志》:九月庚申,太白与荧惑、辰星合于角。 十月庚午,与荧惑合于亢。 绍兴二十三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三年正月癸卯、二月庚午,月犯舆鬼。 壬申,犯权御女星。 三月戊申,犯南斗。 七月乙未,犯房距星。 十月癸酉,犯司怪。 十一月辛丑,入东井。 又按《志》:三月戊午,荧惑顺行入羽林。 又按《志》:八月辛酉,太白顺行犯亢。 又按《志》:六月甲子,太白与填星合于张。 九月癸卯,与岁星合于尾。 闰十二月癸卯,合于南斗。 又按《志》:四月丙寅,辰星与太白合于毕。 绍兴二十四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四年正月庚申,月犯昴。 六月丙午、十二月庚寅,皆犯司怪。 戊戌,犯昴距星。 九月己巳、十二月辛卯,皆入东井。 八月戊子,月犯岁星。 又按《志》:八月庚戌,填星顺行入太微。 绍兴二十五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五年四月庚辰、七月己巳,月入东井,是岁凡六。 六月辛丑,犯钺。 十月庚寅,犯天关。 十二月乙酉,犯司怪。 八月壬寅,荧惑顺行入东井。 十月壬寅,退行犯东井。 十一月癸酉,退行犯司怪。 又按《志》:三月戊午,填星退行犯太微垣西上将。 又按《志》:四月戊子,太白顺行犯五诸侯。 八月癸卯,顺行犯权左角少民。 十月癸卯,顺行入氐。 又按《志》:九月壬申,太白与填星合于轸。 十一月壬申,与辰星合于尾。 绍兴二十六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二十六年六月丁亥,流星昼陨。 秋七月丁未,彗出井,避殿减膳。 按《天文志》:正月壬子、十月乙酉、十一月庚辰,月犯司怪。 癸丑,入东井,是岁凡八。 八月丙子,犯房。 十月乙亥,犯牛。 又按《志》:二月丁亥,荧惑顺行犯东井、钩钤。 六月甲午,顺行犯太微垣西上将。 七月庚申,顺行犯太微左执法。 又按《志》:十一月庚辰,填星犯平道。 又按《志》:七月壬戌,太白顺行犯太微左执法。 八月丁亥,顺行犯亢距星。 戊戌,顺行入氐。 九月乙丑,顺行犯天江。 十月甲申,顺行犯南斗。 闰十月辛酉,顺行犯壁垒阵。 又按《志》:七月癸亥,太白犯荧惑。 又按《志》:七月庚申,荧惑与填星合于轸。 又按《志》:七月丙辰,太白与荧惑合。 壬戌,与荧惑、填星合于轸。 又按《志》:七月丙午,彗星见东井,约长一丈,光芒二尺。 癸丑,又犯五诸侯。 又按《志》:六月乙亥,星出东北方,光明照地。 绍兴二十七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七年六月甲辰,月犯太白。 又按《志》:正月甲戌,月犯天关。 庚寅,月犯建。 二月癸卯、三月庚午,皆入东井,是岁凡七。 四月己酉,犯房钩钤,又犯键闭。 六月甲辰,犯罚,又犯东井。 七月庚午,入氐。 丙子,犯罗堰。 乙酉,犯天关。 十一月乙丑,犯牛。 十二月辛亥,犯角宿距星。 又按《志》:六月癸亥,荧惑顺行犯司怪。 七月癸酉,又入东井。 癸巳,顺行犯天樽。 九月乙丑,顺行犯舆鬼,又犯积尸。 又按《志》:正月癸巳,填星退行犯进贤。 又按《志》:六月丙申,太白顺行犯井钺。 己亥、甲辰,皆入东井。 七月戊子,顺行犯权左角少民星。 又按《志》:四月壬寅,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三月辛卯,太白与荧惑、岁星合于奎。 绍兴二十八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二十八年六月壬辰,太白昼见。 癸巳,流星昼陨。 按《天文志》:正月辛未,月入东井,是岁凡五。 二月甲寅,犯牛。 三月庚辰,犯建。 四月己酉,犯罗堰。 五月丙子,犯牛。 六月丁酉,犯氐。 壬寅,掩建。 八月丁酉,又掩。 辛卯,犯亢。 壬辰,入氐。 丁未,入毕口内,犯大星。 九月甲戌,掩犯毕。 十月癸巳,掩牛宿距星。 癸丑,犯氐距星。 十一月辛巳、十二月戊申,入氐。 丁未,犯亢。 又按《志》:七月丁丑,岁星顺行犯诸王。 又按《志》:二月癸丑,荧惑顺行犯舆鬼。 乙卯,又如之。 六月乙未,顺行犯太微垣西右执法。 又按《志》:三月甲申,太白犯司怪。 十一月庚午,顺行入氐。 又按《志》:十月癸卯,辰星入氐。 又按《志》:六月壬辰,太白昼见。 又按《志》:十月乙未,辰星犯填星。 又按《志》:二月丁未,太白与岁星合于胃。 六月乙未,与荧惑合。 十一月己未,与填星合于亢。 又按《志》:十月丙申,辰星与填星合于亢。 又按《志》:六月戊戌,星昼陨,有尾长三丈,至西北没。 绍兴二十九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九年正月丙寅,月犯入东井。 是岁凡六。 乙亥,犯氐距星。 二月癸卯,入氐方口内,是岁凡四。 甲辰,犯西咸。 三月己未,犯天高。 壬申,犯东咸。 乙亥,犯建星。 四月辛卯,犯权右角太民。 甲辰,犯罗堰。 五月甲子,犯亢。 六月戊申,犯附耳。 庚申,入氐。 丙寅,犯罗堰。 七月癸巳,掩牛宿距星。 九月丁酉,入毕口,犯大星。 十一月壬辰,犯毕。 十二月己巳,犯亢距星。 壬申,犯东咸。 又按《志》:六月己酉、闰六月辛酉,岁星顺行入犯东井。 七月戊戌,顺行犯天樽。 十二月己巳,入犯东井。 又按《志》:六月壬子,荧惑顺行犯司怪。 闰六月壬戌,顺行入东井。 是月戊辰,又如之。 庚辰,顺行犯天樽。 七月戊申,顺行犯舆鬼。 辛亥,入鬼,犯积尸气。 十月辛未,顺行犯太微垣西上将。 十二月辛酉,留太微垣内屏西南星十日。 又按《志》:闰六月己未,荧惑与岁星合于井。 又按《志》:八月戊寅,星出紫微垣西南,约长三尺,赤黄色,西南急流,至钩陈大星东北没。 又按《志》:十一月癸未,太白顺行犯壁垒阵西胜星。 戊戌,顺行入羽林军。 绍兴三十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十年六月壬子,月犯荧惑。 又按《志》:正月戊戌,月入氐。 二月乙丑,又入。 是岁凡五。 三月甲申,入东井。 是岁凡三。 七月戊子,犯牛。 八月乙卯,又犯。 九月庚辰,犯南斗。 十月庚申,掩入毕。 十一月庚寅,入犯东井。 又按《志》:十一月辛巳,填星顺行犯房。 壬寅,顺行犯键闭。 又按《志》:六月丙辰,太白顺行犯天关。 壬申,入东井。 八月癸亥,顺行犯权大星。 丁巳,犯权左角少民星。 十月庚申,顺行入氐。 又按《志》:七月己亥,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七月庚子,荧惑与填星合于氐。 又按《志》:七月丙申,太白与岁星合于柳。 绍兴三十一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三十一年六月庚申,彗出角。 九月壬午,流星昼陨。 按《天文志》:正月甲申,月犯东井是岁凡五。 二月乙卯,犯权星御女。 庚申,入氐。 三月戊子,又入,是岁,凡五。 四月辛亥,犯太微垣西上将星。 辛巳,犯平道星。 戊子,犯牛距星。 戊戌,犯毕距星。 七月丁丑,犯西咸。 癸未,犯牛。 癸巳,入毕大星。 九月丙申,犯太微东左执法星。 十一月壬午,掩毕。 辛卯,掩太微东上相星。 十二月壬子、甲寅,犯舆鬼,掩积尸。 又按《志》:四月庚申,荧惑犯太微垣西上将。 八月戊申,顺行入氐。 九月庚寅,犯天江。 十一月乙酉,犯牛。 又按《志》:三月己亥,填星退行犯键闭。 八月庚戌,顺行犯房。 又按《志》:六月戊辰,太白掩犯太微右执法。 七月壬辰,顺行犯角宿距星。 又按《志》:六月甲寅,岁星与太白合于张。 又按《志》:十一月丁未,荧惑与岁星合于翼。 又按《志》:六月壬寅,太白与岁星合于星。 九月庚午,与填星合于房。 十二月,太白合于尾。 又按《志》:六月己巳,彗星见北斗天权星东北,太史妄称为含誉。 又按《志》:六月乙卯,星出右摄提,赤白色,急流向东南没,有尾迹,大如岁星。 丁巳,星出,青白色,自东北急流向东南没,有尾迹,大如盏口。 甲子,星出氐,赤黄色,慢流至角宿天田没,初小后大,如太白,后有小星随之。 九月壬午,星昼陨,约长三丈。 又按《志》:六月戊午,大角星东北生角。 绍兴三十二年,星变。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十二年正月丁丑,月掩毕宿大星,犯附耳。 庚辰,犯东井,是岁凡七。 戊子,入氐,是岁凡二。 己丑,犯西咸。 二月庚戌,犯酒旗。 壬子,入太微西,掩右执法星。 乙卯,犯亢。 己亥,犯太微西上将。 戊辰,入太微。 辛巳,犯进贤。 四月癸未,犯牛。 五月庚午,犯太微东上相星。 庚辰,入羽林军。 九月壬寅、十一月、十二月皆入。 戊子,入毕,掩犯大星及附耳。 七月甲辰,掩建。 十月丙寅,又掩。 九月庚戌,入毕。 十二月壬申,又入。 十月己卯,犯司怪。 又按《志》:正月戊寅,岁星退行入太微。 二月戊戌,退行犯太微垣西上将星。 乙巳,退行逆出太微西门。 五月庚子,顺行犯太微垣西上将星。 乙巳,复顺行犯太微。 乙酉,顺行犯右执法。 十月庚午,顺行犯进贤。 又按《志》:闰二月壬午,荧惑退行犯进贤。 五月癸巳,顺行入犯氐。 又按《志》:正月丁亥,太白顺行犯建。 二月己亥,顺行犯牛。 又按《志》:八月辛未,荧惑与填星合于尾。 十一月壬戌,与太白合于羽林军。 又按《志》:三十三年正月癸巳,月犯太白。 二月己亥,月犯岁星。 〈按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 无三十三年也。 《志》疑误。〉孝宗隆兴元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隆兴元年七月丙申,太白昼见经天。 按《天文志》:三月丙申、四月丙子、七月戊戌,月皆犯填星。 又按《志》:二月己巳,月入东井,是岁凡六。 癸酉,犯权大星。 七月丙申,十月壬子,皆入氐。 壬寅,犯壁垒阵胜星。 十月甲子,又犯。 癸卯,入羽林军,是岁凡三。 十月丙午,犯权。 十二月丁卯,掩天高。 戊辰,犯天关。 又按《志》:十月戊子,岁星顺行犯氐。 十一月庚寅,又入氐。 又按《志》:八月壬午,荧惑犯长垣。 九月乙未,犯太微垣西上将。 十月庚申,入太微垣东,犯左执法。 癸未,犯进贤。 十二月甲戌,入氐。 又按《志》:六月丙子,太白入东井。 八月乙酉,犯权左角少民星。 九月辛丑,入太微。 庚戌,犯左执法,入守垣内。 壬子,始出。 十月辛酉,顺行犯进贤。 十一月戊戌,犯房。 庚子,犯键闭。 十二月庚申,顺行犯天籥。 辛未,犯建。 又按《志》:七月丙申,太白经天昼见。 又按《志》:九月丁酉,太白犯荧惑。 十二月甲子,太白犯填星。 又按《志》:十一月庚寅,岁星与太白合。 又按《志》:七月壬寅,荧惑与辰星合于柳。 十二月壬申,与岁星合于氐。 又按《志》:八月庚辰,太白与荧惑合于张。 十月丁丑,与岁星合于亢。 十二月辛酉,与填星合于箕。 又按《志》:六月丁丑,星出尾宿,青白色,向东南慢流没。 七月壬寅,星出天市垣内,赤色,向西北慢流,至右摄提西南没,炸散小星二十馀颗,有声,尾迹大如太白,丙午,又出天市垣,慢流至氐宿没,青白色,微有尾迹,小如填星。 癸丑,星出织女,急流向贯索西北没,青白色,明大如土星,照地。 丙辰,星出辇道,急流入天棓西南没,赤黄色,有尾迹,小如土星。 八月庚申,星出羽林军,赤黄色,向东南急流,至浊没。 戊辰,星出虚宿,赤黄色,急流至牛宿西南没。 壬申,星出天市垣,赤青色,慢流至西咸西北没。 癸酉,星出壁宿,赤黄色,急流犯王良星没,如太白。 丙子,星出羽林军门,青白色,慢流委曲行,至东南浊没。 辛巳,星出南斗,赤黄色,慢流入羽林军没,有尾迹,大如金星;次有星一,赤黄色,有尾迹,亦如金星,出云雨星,慢流向西南,至女宿之下没。 戊子,星出羽林军门东南,慢流至浊没,青白色,有尾迹,大如土星。 又星一,青白色,出天仓,向东南急流,有尾迹,小如木星,至浊没。 九月庚戌,星出紫微垣外坐,赤黄色,向西北急流,抵紫微垣内坐尚书星没。 十一月庚寅,星出轸宿,急流向东南骑官星没,赤黄色,有尾迹,大如木星。 丁未,飞星出天船,急流向紫微垣外坐内厨西北没,炸出二小星,青白色,有尾迹,照地明,大如木星。 隆兴二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二年六月戊辰,太白昼见。 秋七月庚子,太白经天。 按《天文志》:正月戊子,月入羽林军,是岁凡六。 甲午,入毕。 二月甲子,入东井,是岁凡五。 己巳,犯长垣。 辛未,入太微,掩、犯左执法井上相星。 三月辛卯,犯东咸。 四月丙申,入氐。 七月丁亥,入太微,犯内屏星。 八月乙丑,犯壁垒阵。 十月丁卯,犯毕。 庚辰,入氐。 十一月丁亥,入羽林军。 丙辰,掩司怪。 己亥,犯舆鬼,掩积尸。 丁未,入氐。 戊申,犯西咸。 闰十一月壬戌,犯天高。 己巳,犯长垣。 又按《志》:二月己卯,岁星退行入氐。 六月壬申、癸未,犯氐。 又按《志》:正月辛亥,荧惑犯房。 甲寅,犯键闭。 二月辛未,顺行犯东咸。 三月辛亥,退行犯东咸。 四月戊寅,退行犯房。 七月壬子,犯天江。 己卯,顺行犯南斗。 十月乙丑,顺行犯周星。 己巳,犯秦星。 乙亥,犯代星。 十一月庚子,犯壁垒阵。 癸卯,顺行入羽林军。 又按《志》:八月庚辰,太白顺行入氐。 辛巳,犯氐。 十月己卯,犯天籥。 丙寅,顺行犯南斗。 己巳,顺行犯狗。 十一月甲申,顺行入天田。 甲辰,顺行犯壁垒阵。 又按《志》:十月壬申,辰星入氐,至戊寅出,凡七日。 又按《志》:六月戊辰,太白昼见。 七月庚子,经天昼见。 又按《志》:正月丁亥至己丑,荧惑犯守岁星。 十一月甲午,辰星犯岁星。 又按《志》:四月癸未,荧惑与岁星合于氐。 八月癸酉,与填星合于箕。 又按《志》:十月辛巳,填星与太白合于斗。 又按《志》:八月己卯,太白与岁星合于氐。 十月丙辰,与填星合于箕。 又按《志》:十一月庚寅,辰星与岁星合。 十二月丁亥,与太白合。 又按《志》:二月辛酉,飞星出权星,慢流至太微垣内五帝坐大星西南没,青白色,微有尾迹,大如岁星。 六月丁丑,星出王良,青白色,急流犯天津西南没。 乙卯,飞星出造父,急流入紫微垣内钩陈大星东南没,青白色,大如填星。 辛亥,星出天关,急流贯入毕口西北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赤黄色。 十月丙辰,星出赵国,向西南慢流,犯赵东星没,有尾迹,大如填星,赤黄色。 十一月壬午朔,星出卯位,慢流至西南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青白色。 癸未,星出,犯弧矢,急流至天庙东南没,有尾迹,大如太白,青白色。 丁亥,星出天苑,向西南慢流,至浊没,微有尾迹,大如太白,色赤黄。 癸卯,星出羽林军,慢流向西南浊没,大如太白,色赤黄。 辛亥,星出南河,向东南慢流,至翼宿没,微有尾迹,大如太白,色赤黄。 十二月壬午,星出弧矢,向东南至浊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色青白。 又按《志》:九月戊戌,大角光体摇动。 十月丙子,弧矢九星内矢一星偏西不向狼星。 乾道元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乾道元年三月甲寅,太白昼见。 乙亥,太白经天。 按《天文志》:乾道元年十一月庚午,月犯荧惑。 又按《志》:二月甲申、五月癸酉、十月庚寅,月皆掩、犯诸王星。 戊戌,犯东咸。 庚申,入太微,犯内屏。 六月壬午,又如之。 甲子,入氐。 六月丙戌,又入。 辛未,入羽林军,是岁凡八。 五月辛酉,掩天江。 七月丁巳,犯南斗。 八月壬午,掩、犯钩钤。 十二月戊戌,又掩。 甲申,犯天钥。 乙酉,掩南斗。 九月壬子,又掩。 庚午,入太微。 十月丁酉、十二月壬辰,皆入太微。 十月庚辰,犯狗。 十一月丁巳,犯天街,掩诸王。 又按《志》:三月甲寅,荧惑犯诸王星。 八月乙酉,顺行犯太微垣西上将星。 辛丑,入太微。 九月庚戌,犯太微垣左执法。 壬申,犯进贤。 十一月丙辰,荧惑顺行入氐。 十二月癸未,顺行犯房,又犯钩钤。 又按《志》:七月丙寅,填星留守建星。 又按《志》:五月戊午,太白顺行犯诸王。 六月辛巳,入东井。 丁未,顺行犯鬼。 八月癸未,入太微。 十二月庚子,顺行入羽林军。 又按《志》:三月甲寅,太白昼见。 乙亥,昼见经天。 又按《志》:十二月庚子,岁星与填星合于南斗。 又按《志》:八月辛巳,荧惑与太白合于翼。 又按《志》:七月乙卯,太白与荧惑合于张。 又按《志》:三月甲戌,辰星与荧惑合于毕。 又按《志》:三月丙辰,星出周国,急流至天鸡没,微有尾迹,大如岁星,色黄白。 甲子,星出张宿,慢流向西南,至浊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色赤黄。 五月丁丑,星出河鼓,白色,向东北慢流,至浊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 六月甲辰,星出东北,慢流向西南没,有尾迹、音声,大如太白,色赤黄。 七月壬戌,星出西南,慢流至东南没,大如岁星,色赤黄。 庚午,星出代国,慢流至赵国没,大如岁星,色青白。 九月戊申,星出王良,慢流至尾宿没。 十月癸未,星出权星东南,急流至太微垣没,有尾迹,照地明,如太白,色青白。 又按《志》:八月乙巳,大角光体摇动。 乾道二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二年四月甲申,太白昼见。 五月癸丑,太白昼见经天。 九月己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壬子,月犯诸王。 二月己卯,又犯。 乙卯,掩犯五诸侯。 二月乙酉,犯权。 己亥,入羽林军。 五月辛酉,又入。 甲寅,犯键闭。 六月辛巳,入氐。 八月丙子,又入。 壬子,犯房。 乙酉,犯南斗,入魁。 八月庚辰,又入。 乙未,犯月。 八月辛巳,掩、犯狗国。 九月庚戌,犯哭。 十一月戌午,犯权。 十二月壬辰,入氐。 又按《志》:正月乙卯,荧惑顺行犯天江。 九月庚戌,顺行犯壁垒阵西胜星。 辛亥,入壁垒阵。 丙申,入羽林军。 甲子,犯壁垒阵。 十月乙未,犯壁垒阵西第八星。 又按《志》:二月甲午,填星犯牛。 三月庚申,留守牛宿。 五月己未,掩狗国星。 又按《志》:三月己酉,太白顺行犯天街。 己亥,顺行入鬼。 九月己酉,犯明堂。 十一月辛亥,顺行入氐。 十二月壬辰,顺行犯南斗。 又按《志》:四月甲申,太白昼见。 五月甲寅,经天昼见。 庚午,昼见。 又按《志》:十二月丁巳,岁星与填星合于牛。 又按《志》:二月乙酉,荧惑与岁星合于斗。 三月癸酉,与填星合于牛。 又按《志》:五月己未,填星与岁星合于南斗。 又按《志》:三月癸酉,客星出太微垣内五帝坐太星西,微小,色青白。 又按《志》:二月庚子,星出西北方,急流至浊没,明大如岁星,色青白。 六月丙子,星出角宿,急流至轸宿没,有尾迹,大如太白,色赤黄。 七月己巳,星出织女,急流至天市垣内宗星没,有尾迹,大如岁星,青白色。 十一月己未,星出,急流东南苍黑云间没,大如岁星,色青白。 十二月,星出天关,急流至外屏星没,有二小星随之,赤黄色,微有尾迹,大如岁星。 乾道三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三年九月戊子,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二月戊子,月掩、犯东咸。 辛卯,入南斗。 三月甲寅,入氐。 四月辛巳,又入。 壬申,犯五诸侯。 九月癸未、十一月戊寅,皆犯。 五月乙巳,入太微。 癸丑,掩、犯南斗。 丁丑,犯房。 庚辰,入南斗魁。 七月乙巳,犯心大星。 闰七月丁丑,犯周星。 戊寅,犯哭,又入羽林军。 八月乙巳,犯代。 九月庚辰,犯月星。 十月戊午,犯亢。 十二月壬寅,犯昴。 甲寅,入氐,掩东南星。 又按《志》:十月乙巳,岁星犯壁垒阵。 又按《志》:二月壬辰,荧惑犯月星。 四月乙亥,犯司怪。 九月庚寅,犯亢。 十月乙巳,入氐。 十一月庚午,犯钩钤。 十二月己亥,犯天江。 又按《志》:七月乙丑,填星犯周星。 又按《志》:十一月丁丑,太白犯羽林军。 又按《志》:九月戊子,太白昼见,与日争明。 又按《志》:十一月乙亥,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正月癸亥,太白与填星、岁星合。 十一月壬申,与岁星合。 又按《志》:九月甲午,星出卷舌,急流至娄宿没,有尾迹,大如岁星,黄白色。 又有星青白色,出北斗,急流至少宰西北没,大如岁星。 乾道四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四年二月癸丑,五星皆见。 五月乙丑,太白昼见。 六月辛卯朔,太白昼见经天。 辛丑,五星皆见。 八月己亥,五星皆见。 按《天文志》:十月庚子、十一月戊申,月皆掩、犯荧惑。 又按《志》:正月辛未,月犯五车。 二月丁巳,入羽林军,是岁凡九。 三月庚午,犯权。 四月庚子,犯左执法。 乙巳,犯心前星。 五月乙亥,入南斗。 十月壬辰,又入。 六月丙申,犯角。 七月壬午,犯五车。 丙辰,入太微。 八月丁未,掩天阴。 十月乙未,犯壁垒阵。 戊戌,又犯。 丙午,犯五诸侯。 庚午,犯昴。 壬申,犯司怪。 癸未,犯心。 十二月乙巳,入太微,犯左执法。 丁未,掩犯角。 又按《志》:九月丙戌,岁星留守壁垒阵。 又按《志》:三月甲子,荧惑犯壁垒阵。 辛巳,犯壁垒阵及入羽林军。 七月丙戌,留守天囷。 十二月乙卯,犯天阴。 又按《志》:八月乙卯,填星守壁垒阵。 又按《志》:五月己卯,太白犯毕。 辛巳,入毕口内。 六月丁酉,犯天关。 癸卯,犯司怪。 辛亥,入东井。 七月庚申,犯天樽。 甲戌,犯鬼。 八月己亥,犯权。 丙辰,入太微。 九月丙寅,出。 十月丁酉,入氐。 又按《志》:五月乙丑,太白昼见,与日争明。 六月辛卯,经天。 又按《志》:三月丁卯,荧惑犯填星。 又按《志》:二月庚申,荧惑与填星合。 五月壬戌,与岁星合。 又按《志》:二月壬子,辰星与太白合于胃。 又按《志》:二月壬子、六月辛丑、八月己亥,五星俱见。 乾道五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五年六月庚寅,太白昼见。 十一月己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癸酉,月入太微,犯左执法。 戌寅,掩心东星。 二月壬辰、八月癸卯、十一月乙丑,皆犯昴。 乙亥,犯长垣。 三月癸亥、六月壬子、九月甲戌、十一月乙巳,皆掩犯五诸侯。 戊辰,犯左执法。 己卯,入羽林军,是岁凡七。 四月庚子,犯心。 五月甲子,犯角距星。 庚午,入南斗。 六月辛亥,犯五车。 九月壬申,又犯。 七月甲子,犯箕。 十月丁亥,入南斗魁,又掩第五星。 又按《志》:正月乙亥,荧惑犯月星。 甲申,犯天街。 三月丁丑,犯东井。 十一月戊子,犯天江。 又按《志》:四月戊子,填星入羽林军。 五月丙辰,留守羽林军。 七月丙戌,犯壁垒阵。 九月甲戌,守壁垒阵。 又按《志》:九月庚申,太白犯心宿大星。 又按《志》:六月庚寅,太白昼见。 十一月甲子,昼见。 庚午,昼见。 又按《志》:十一月甲子,荧惑与太白合于房。 戊辰,与辰星合于心。 辛巳,又合于尾。 又按《志》:四月乙巳,太白与荧惑合于井。 十一月甲子,合于房。 十二月癸巳,合于尾。 又按《志》:六月庚寅,辰星与岁星合。 又按《志》:七月甲子,星出宗正,赤色,慢流至女宿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岁星。 九月丙辰,星出,赤黄色,如蛇,入天棓没。 乾道六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光宗本纪》:六年七月,太史奏:木、火合宿,主册太子,当有赦。 是时,虞允文相,因请早建储贰。 孝宗曰:朕久有此意,事亦素定。 但恐储位既正,人性易骄,即自纵逸,不勤于学,浸有失德。 朕所以未建者,更欲其练历庶务,通知古今,庶无后悔尔。 按《天文志》:正月庚申,月犯昴。 戌辰,犯右执法。 癸酉,犯心东星。 二月辛卯,犯五诸侯。 癸酉,入犯南斗。 丁未,入羽林军,是岁凡三。 三月壬戌,犯灵台。 庚午,入南斗魁。 五月己丑、七月丁亥,皆如之。 五月壬戌,掩日星,又犯房。 闰五月庚寅,犯心东星。 七月戊戌,犯昴。 庚子,犯五车。 九月壬午,犯狗。 十月壬戌,犯五车东南星。 又按《志》:六月癸丑、十一月丁丑,岁星犯诸王。 又按《志》:二月甲申,荧惑犯牛。 七月己亥,犯诸王。 又按《志》:六月戊午,填星退入羽林军。 九月庚寅,又入守之。 又按《志》:七月乙巳,荧惑犯岁星于毕。 又按《志》:五月戊寅,岁星与太白合于毕。 又按《志》:三月甲申,荧惑与太白合。 辛卯,合于女。 三月戊午,合于危。 丁丑,与填星合于室。 七月辛巳,与岁星合于土。 九月癸卯,合于毕。 又按《志》:正月甲子,太白与荧惑合于斗。 三月壬戌,与填星合。 五月乙丑,与岁星合于昴。 又按《志》:五月乙亥、十月庚申,五星俱见。 又按《志》:九月辛巳,星出狼星,入弧矢,至浊没,微有尾迹,大如填星,赤黄色。 十月庚戌,星出天囷,急流至浊没,有尾迹,大如岁星,赤黄色。 乾道七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三月辛巳,月犯荧惑。 又按《志》:正月甲申,月犯五车。 三月甲申,犯权星御女。 四月戌午,犯心大星。 六月癸丑,掩心东星。 乙卯,掩、犯南斗。 九月丁丑、十二月丙寅,皆如之。 十月乙卯,犯昴。 十一月乙未,犯房宿日星。 又按《志》:六月癸酉,岁星犯天樽。 十一月癸巳,又如之。 又按《志》:二月壬戌,荧惑犯东井。 四月癸丑,入鬼,犯积尸。 五月己丑,犯权大星。 又按《志》:八月丁卯,填星退行犯壁垒阵东胜星。 十月乙卯、十一月庚寅,又犯、守之。 又按《志》:八月丁卯,太白犯权左角少民星。 九月甲申,犯右执法,入太微垣。 甲午,出。 十月丁卯,入氐。 十一月己卯,犯房。 丙戌,犯东咸。 又按《志》:六月庚戌,岁星与太白合于井。 又按《志》:二月丙寅,太白与岁星合于毕。 三月甲午,与荧惑合于井。 又按《志》:四月丙寅,辰星与太白合于井。 又按《志》:七月戌戌,星大如拳,急流向西北方,至浊没,有尾迹,照地如电。 九月甲午,透云星出,急流向西南方,至浊没,高丈馀,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色青白。 乾道八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八年正月辛卯,月犯心距星。 三月丁丑,犯鬼。 丙戌,犯心大星。 四月癸丑,犯房。 九月戊子,犯鬼宿距星。 又按《志》:三月丁丑,岁星犯天樽。 十一月癸未,留守权大星。 又按《志》:八月丙午,荧惑入东井。 癸亥,犯天樽。 十月癸卯,犯鬼。 辛亥,又犯。 戊午,犯积尸气。 十一月己巳,又犯鬼。 又按《志》:八月壬戌,太白入氐。 甲子,犯氐东南星。 九月癸酉,犯房。 甲戌,犯钩钤。 戊子,犯天江。 十一月丁亥,犯壁垒阵。 又按《志》:五月癸巳,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四月辛丑,荧惑与填星合于奎。 又按《志》:五月癸未,太白与岁星合于井。 又按《志》:十月癸卯,五星俱见。 乾道九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九年四月丙子,月犯心。 六月辛未,月掩、犯心大星。 又按《志》:五月乙卯,岁星犯权大星。 十月庚午、十一月庚寅,犯太微右执法。 又按《志》:四月丁丑,荧惑犯权。 五月庚戌,犯太微垣西上将星。 六月癸亥,犯太微垣西右执法。 又按《志》:二月庚申,荧惑犯岁星。 七月丁巳,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三月辛丑,荧惑与岁星合于柳。 四月乙丑,又合于星。 又按《志》:三月辛酉,太白与填星合于奎。 七月甲寅,与岁星合于张。 淳熙元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淳熙元年七月戌申,月入东井。 十一月戊戌、十二月乙丑,皆入。 八月乙亥,犯井钺。 十二月癸亥,犯天街。 又按《志》:二月壬午,岁星犯太微垣西上将星。 又按《志》:七月辛卯,荧惑入东井。 丙午,入天樽。 八月乙亥,犯鬼。 又按《志》:十一月甲午,太白入氐。 辛亥,犯罚。 十二月壬午,犯建。 又按《志》:正月丁未,太白与填星合于奎。 十月乙丑,与岁星合于轸。 又按《志》:七月辛亥,奎宿生芒。 淳熙二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二年七月辛丑,有星孛于西方。 按《天文志》:正月壬辰,月犯井钺。 二月庚申,入东井。 四月乙卯、九月戊戌、十月癸巳,皆入。 六月癸亥,犯南斗。 七月戊子,犯房。 闰九月乙卯,犯牛。 十月癸卯,入氐。 又按《志》:四月庚申,岁星犯进贤。 十月丁亥,入氐。 又按《志》:正月庚子,荧惑犯权大星。 五月甲午,犯太微西上将。 八月乙亥,入氐。 又按《志》:十一月丁卯,太白入羽林军。 又按《志》:闰九月丁巳,太白犯荧惑。 又按《志》:六月丙寅,荧惑与岁星合于轸。 又按《志》:闰九月甲寅,太白与荧惑合于尾。 又按《志》:七月辛丑,有星孛于西北方,当紫微垣外七公之上,小如荧惑,森然蓬孛,至丙午始消。 淳熙三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三年五月壬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五月庚午,月犯太白。 又按《志》:正月乙丑、七月己酉,月入氐。 三月庚戌、九月辛酉,皆入东井。 四月乙酉,犯角宿距星。 七月丁未,犯角。 十二月甲寅,犯毕。 又按《志》:三年五月己未,岁星留守氐。 又按《志》:十月乙亥,荧惑犯太微西上将。 十一月丙寅,犯太微东上将。 又按《志》:十月己丑,填星犯毕。 又按《志》:五月癸亥,太白犯毕。 六月己卯,犯天关。 丁亥,犯井钺。 辛卯,入东井。 八月戊戌,入太微,犯右执法。 又按《志》:五月癸酉,太白经天昼见。 又按《志》:二月庚辰,太白与填星合于胃。 五月乙丑,合于毕。 六月癸巳,与荧惑合于井。 又按《志》:正月辛未,星出狼星,急流至浊没,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四月戊戌,星出角宿,青白色。 淳熙四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四年十一月壬戌,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四年正月庚申,月入氐。 二月戌寅,入东井。 七月壬戌、十月甲申、十二月己卯,皆入。 七月庚戌,犯牛宿距星。 八月丁亥,入毕宿方口内。 九月甲寅,犯毕。 又按《志》:正月己巳,荧惑入太微。 七月庚申,入氐。 辛酉,犯氐。 八月己卯,犯房。 又按《志》:六月丁丑、十月甲申,填星犯天关。 又按《志》:七月乙卯,太白犯角宿距星。 九月辛丑,犯心前星。 又按《志》:十一月壬戌,太白昼见。 又按《志》:九月己亥,荧惑与岁星合于尾。 又按《志》:九月壬子,太白与荧惑、岁星合于尾。 又按《志》:五月乙巳,辰星与太白合于井。 淳熙五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正月乙卯,月入氐。 闰六月己亥、十二月,皆如之。 三月辛丑,入东井,是岁凡四。 闰六月庚戌、乙卯,入毕宿方口内。 十一月壬申,掩毕宿附耳星。 又按《志》:四月壬午,岁星留守牛。 又按《志》:九月乙亥,荧惑犯太微右执法。 十月壬辰,出左掖门。 十二月壬子,入氐。 又按《志》:正月壬戌,填星留守诸王。 五月辛卯,入井。 八月丙辰,留守东井。 十一月辛巳,又犯。 又按《志》:闰六月己酉,填星与荧惑合于井。 又按《志》:正月庚戌,太白与岁星合于斗。 十一月壬戌,合于牛。 又按《志》:八月乙巳,星出狼星,急流向东南没,微有尾迹,大如太白,青白色。 淳熙六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六年秋七月癸未,太白昼见经天。 按《天文志》:十一月己未,月犯岁星。 又按《志》:正月甲戌,月犯太微右执法星。 二月甲午,犯毕。 四月辛卯,入东井,是岁凡三。 五月丁卯,入氐。 十月戊申,犯左执法,又行入太微垣。 乙亥,又入。 十二月丁未,犯壁垒阵西七星。 又按《志》:五月癸亥,岁星留入羽林军。 六月乙巳,十一月壬戌,犯壁垒阵西第六星。 八月丁未,留守壁垒阵西第五星。 又按《志》:二月己酉,荧惑入氐。 三月辛未,犯氐宿距星。 四月丙午,守亢。 六月丙申,犯氐。 七月己未,犯房。 八月己丑,犯天江。 十一月乙亥,入羽林军。 丁丑,犯壁垒阵西第七星。 又按《志》:正月壬申,填星留守井钺星。 是月戊子、二月戊申,皆犯入东井。 九月庚午,留守水位。 十二月戊戌,犯天樽。 又按《志》:六月乙未,太白入东井。 八月癸卯,犯权御女星。 十月戊申,入氐。 又按《志》:七月乙丑,太白昼见。 癸未,经天。 又按《志》:十一月甲子,荧惑与岁星合于危。 又按《志》:三月丁丑、六月丁酉,太白与填星皆合于井。 又按《志》:八月壬辰,星出紫微垣钩陈大星,慢流至浊没,有尾迹,大如盏口,青白色。 淳熙七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正月庚午,月入太微,犯左执法。 癸酉,入氐。 三月戌辰、四月乙未、六月庚寅、十一月甲戌、十二月辛丑,皆如之。 四月壬辰,入太微。 六月丁亥、十二月丁酉,皆如之。 六月乙巳,掩毕大星。 七月乙亥,入东井,是岁凡三。 八月丙午,犯权大星。 十一月戊辰,又犯。 十月甲午,犯毕。 十二月乙丑,又犯。 十一月甲戌,入氐。 又按《志》:九月乙丑,荧惑入太微。 庚午,出。 十二月壬午,犯氐。 甲申,又入。 又按《志》:八月壬辰,填星入鬼,犯积尸气。 戊申,犯鬼。 十一月丙辰,又如之。 又按《志》:八月乙巳,太白入氐。 又按《志》:五月乙亥,星出天市垣内东海星,慢流,炸作三小星,有尾迹,照地,大如盏口,青白色。 八月丁未,星出贯索大星西北,急流至浊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色青白。 淳熙八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八年秋七月丙申,太白昼见,经天。 乙巳,以星变,诏侍从、台谏、两省官条上时政阙失。 按《天文志》:正月己未,月入东井,是岁凡六。 二月丙申,入氐。 四月戌午、六月癸丑,皆入。 三月己未,入太微。 闰三月丁亥,八月庚午,十月癸巳,又入。 六月丁卯,入毕。 八月壬戌,九月己丑,皆入。 又按《志》:五月己卯,荧惑入南斗。 六月庚戌,守箕。 癸酉,犯南斗。 七月戌寅,入南斗。 庚寅,犯狗。 九月戊寅,犯秦星。 壬辰,犯壁垒阵。 十月辛酉,入羽林军。 又按《志》:四月戌午,填星入鬼。 又按《志》:五月甲辰,太白入东井。 又按《志》:七月丁丑,太白犯填星。 又按《志》:六月壬申,太白与填星合于柳。 又按《志》:六月己巳,客星出奎宿,犯传舍星,至明年正月癸酉,凡一百八十五日始灭。 淳熙九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九年六月庚申,太白昼见。 甲子,太白昼见,经天。 九月癸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十一月癸巳,月犯太白。 又按《志》:六月壬戌,月入毕。 八月己未,入东井。 十二月己未,入氐。 又按《志》:十一月庚申,岁星守诸王星。 又按《志》:十一月庚午,荧惑犯氐距星。 辛未,入氐。 十二月戊戌,犯钩钤。 又按《志》:十一月己丑,填星留守权左角。 又按《志》:十一月乙亥,太白入氐。 又按《志》:六月庚申,太白昼见。 甲子,经天。 九月癸巳,昼见。 又按《志》:二月壬寅,荧惑与岁星合于胃。 又按《志》:二月丙寅,太白与荧惑合于昴。 五月乙亥,与填星合于柳。 十一月乙亥,又与荧惑合于氐。 淳熙十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年正月丙子,月入东井,是岁凡二。 三月乙酉,入太微。 三月丁丑、六月庚子、七月丙寅、十一月壬午、闰十一月庚戌,皆入。 三月辛巳,入氐。 六月癸卯、七月辛未,皆入。 九月癸酉,入羽林军。 十二月乙亥,犯权大星。 又按《志》:七月己巳,岁星犯天樽。 又按《志》:五月甲子,荧惑入羽林军。 六月庚子,入壁垒阵。 八月癸丑,又犯。 九月戊辰,退入羽林军。 又按《志》:三月辛巳,填星留守权大星。 十月癸卯,犯太微上将。 癸丑,入太微。 十二月壬戌,犯上将。 又按《志》:闰十一月己亥,太白犯壁垒阵。 淳熙十一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十一年五月乙卯,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己酉,月入氐。 七月癸巳、八月庚申,皆如之。 二月甲子,犯诸王。 七月丁酉,犯南斗。 十一月辛卯,入羽林军。 又按《志》:九月癸卯、十月辛巳,岁星皆犯、守权大星。 又按《志》:二月壬戌,荧惑犯诸王星。 又按《志》:九月甲辰,填星入太微。 十一月己亥,留守太微垣。 又按《志》:七月壬申,太白入东井。 八月丁巳,犯权大星。 又按《志》:五月乙卯,太白昼见。 又按《志》:七月庚戌,太白犯岁星。 又按《志》:三月甲寅,荧惑与岁星合于井。 又按《志》:七月壬寅,太白与岁星合于柳。 八月己卯,与填星合于翼。 九月乙卯,与辰星、荧惑合于亢。 又按《志》:四月乙丑,星出自中天,慢流向东北方没,微有尾迹,炸作小星相从,有声,明大如太白,色青白。 淳熙十二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十二年六月戊寅,太白昼见。 秋七月丁酉,太白昼见,经天。 按《天文志》:正月戊申,月入南斗。 八月癸酉,犯五诸侯。 又按《志》:十月辛亥,岁星犯太微右执法。 又按《志》:三月丁未,荧惑入羽林军。 又按《志》:四月庚午,填星守太微垣右执法。 又按《志》:六月癸酉,太白犯太微右执法。 又按《志》:六月戊寅,太白昼见。 七月丁酉,经天昼见,至八月壬申始灭。 又按《志》:六月癸酉,太白与填星合于翼。 淳熙十三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十三年闰七月己未,五星皆伏。 八月乙亥朔,日、月、五星聚于轸。 按《天文志》:四月己巳,月入羽林军。 五月甲申,入太微。 七月甲申,犯心大星。 八月己卯,亦如之。 丁亥,犯南斗。 又按《志》:四月丙子,荧惑犯舆鬼。 又按《志》:三月壬午,填星犯太微东上相星。 四月乙丑,入太微。 乙巳,留守太微垣。 又按《志》:闰七月戊午,五星皆伏。 八月乙亥,七曜俱聚于轸。 又按《志》:九月辛亥,星出,大如太白,色先赤后黄白,尾迹约二尺,委曲如蛇行,类枉矢。 按《王信传》:信太常少卿兼权中书舍人。 太史奏仲秋日月五星会于轸,信言:休咎之徵,史策不同,然五星聚者有之,未闻七政共集也。 分野在楚,愿思所以顺天而应之。 因条上七事。 淳熙十四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十四年六月辛卯,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三月,月犯心距星。 四月甲申、戊申,行犯房北第二星。 辛卯,入羽林军,是岁凡二。 五月壬子,行犯心大星。 六月庚寅,行入斗。 七月丙午,掩犯房。 九月乙丑,掩犯角宿距星。 又按《志》:七月壬寅,荧惑犯诸王星。 甲子,犯司怪。 癸未,入井。 十月庚辰,留守五诸侯。 又按《志》:六月甲戌,太白入井。 九月丁未,入太微。 戊申,顺行犯太微右执法。 丙寅,犯进贤。 又按《志》:六月辛卯,太白昼见。 七月辛丑,经天。 又按《志》:十月庚辰,填星犯太白。 又按《志》:四月癸未,岁星与填星合于轸。 十月己丑,与太白合于氐。 又按《志》:五月,有星出浊际,大如日,与日相摩荡而入。 淳熙十五年,星变。 按《宋史孝宗本纪》:十五年六月庚寅,荧惑犯太微。 按《天文志》:正月庚申,月入南斗魁。 六月丁丑、九月己亥、十二月戊子,皆如之。 二月乙酉,掩心后星。 六月己丑,犯昴。 丁巳,犯五车东南星。 十月己卯,又犯五车。 又按《志》:正月壬子,岁星犯房北第一星。 二月己巳,留守房。 五月癸亥,留守氐。 又按《志》:六月庚寅,荧惑犯右执法。 又按《志》:三月丁巳、五月癸亥,填星犯亢。 十月辛卯,入氐。 又按《志》:九月丙申,太白犯房。 十月辛未,犯南斗魁。 又按《志》:六月丙子,太白与填星合于亢。 甲申,与岁星合于氐。 又按《志》:六月庚寅,辰星与太白合于张。 十二月壬戌,与岁星合于尾。 又按《志》:二月辛未,星出天樽,大如盏口,急流至浊没,色青白。 淳熙十六年,星变。 〈按光宗以是年六月即位月内六月以后事皆属光宗时事〉按《宋史孝宗光宗本纪》俱不载。 按《天文志》:十六年三月庚戌,月入南斗魁。 又按《志》:六月乙未,岁星留守天江。 又按《志》:闰五月丙戌,荧惑犯诸王。 六月丙辰,入东井。 八月乙巳,犯舆鬼。 乙卯,顺行入鬼,犯积尸气。 又按《志》:正月辛丑,填星留守氐。 又按《志》:闰五月丙戌,太白入井。 又按《志》:五月乙未,太白犯荧惑。 发布时间:2025-09-09 12:37:3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