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五十四卷 内容: 第五十四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二十八元〈宪宗一则 世祖中统三则 至元二十九则 成宗元贞二则 大德十一则 武宗至大四则 仁宗皇庆二则 延祐六则 英宗至治三则 泰定帝泰定四则 致和一则 文宗天历二则 至顺三则 顺帝元统二则 至元六则 至正二十四则〉庶徵典第五十四卷星变部汇考二十八元宪宗六年,星变。 按《元史宪宗本纪》:六年六月,太白昼见。 世祖中统元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中统元年五月乙未,荧惑入南斗,留五十馀日。 中统二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年二月丁酉,太阴掩昴。 六月戊戌,太阴犯角。 八月丙午,太白犯岁星。 十一月庚午,太阴犯昴。 十二月辛卯,荧惑犯房。 壬辰,荧惑犯钩钤。 中统三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三年十一月乙酉,太白犯钩钤。 至元元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元年二月丁卯,太阴犯南斗。 四月辛亥,太阴犯轩辕御女星。 五月丙戌,太阴犯房。 己亥,太阴犯昴。 秋七月甲戌,彗星出舆鬼,昏见西北,贯上台,扫紫微、文昌及北斗,旦见东北,凡四十馀日。 八月丁巳,改元,诏曰:比者星芒示儆,雨泽愆期,皆阙政之所繇,顾斯民之何罪。 宣布维新之令,溥施在宥之仁。 可大赦天下,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 十二月甲子,太阴犯房。 按《许衡传》:至元二年,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衡上疏曰:三代而下,称盛治者,无如汉之文、景,然考之当时,天象数变,山崩地震,未易遽数,是将小则有水旱之灾,大则有乱亡之应,非徒然而巳也。 而文、景克承天心,一以养民为务,今年劝农桑,明年减田租,恳爱如此,宜其民心得而和气应也。 臣窃见前年秋孛出西方,彗出东方,去年冬彗见东方,复见西方。 议者谓当除旧布新,以应天变。 臣以为曷若直法文、景之恭俭爱民,为理明义正而可信也。 天之树君,本为下民。 故孟子谓民为重,君为轻,《书》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以是论之,则天之道恒在于下,恒在于不足也。 为君人者,不求之下而求之高,不求之不足而求之有馀,斯其所以召天变也。 其变已生,其象已著,乖戾之机已萌,犹且因仍故习,抑其下而损不足,谓之顺天,不亦难乎。 至元二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年六月丙子,太阴犯心宿大星。 至元四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四年八月庚申,填星犯天樽距星。 壬午,太白犯轩辕大星。 十月甲子,岁星犯轩辕大星。 十一月乙巳,填星犯天樽距星。 至元五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五年正月甲午,太阴犯井。 二月戊子,太阴犯天关。 己丑,太阴犯井。 至元六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六年十月庚子,太阴犯辰星。 至元七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七年正月己酉,太阴犯毕。 九月丁巳,太阴犯井。 十月庚午,太白犯右执法。 十一月壬寅,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至元八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八年正月丙寅,太阴犯毕。 三月丁亥,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九月丙子,太阴犯毕。 至元九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九年五月乙酉,太白犯毕距星。 九月戊寅,太阴犯御女。 十月戊戌,荧惑犯填星。 十一月丁卯,太阴犯毕。 至元十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年三月癸酉,客星青白如粉絮,起毕,度五车北,复自文昌贯斗杓,历梗河,至左摄提,凡二十一日。 至元十一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一年二月甲寅,太阴犯井宿。 十月壬戌,岁星犯垒壁阵。 至元十二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二年七月癸酉,太白犯井。 辛卯,太阴犯毕。 九月己巳,太白犯少民。 己卯,太白犯太微西垣上将。 十月癸丑,太阴犯毕。 十一月丙戌,太阴犯轩辕大星。 十二月戊戌,填星犯亢。 戊申,太阴犯毕。 至元十三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三年九月辛亥,太白犯南斗。 甲寅,太白入南斗。 十一月丁卯,太阴犯填星。 十二月辛卯朔,荧惑掩钩钤。 〈按《天文志》十一月丁卯作十二月乙卯,又十二月辛卯朔作辛酉。〉至元十四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四年二月癸亥,彗出东北,长四尺馀。 至元十五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五年二月丁丑,荧惑犯天街。 三月丁亥,太阴犯太白。 戊子,太阴犯荧惑。 十一月辛亥,太白、荧惑、填星聚于房。 至元十六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六年四月癸卯,填星犯键闭。 七月丙寅,填星犯键闭。 八月庚辰,太阴犯房宿距星。 庚子,岁星犯轩辕大星。 十月丙申,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闰十一月癸丑,太阴犯荧惑。 至元十七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七年四月庚子,岁星犯轩辕大星。 七月戊申,太阴掩房宿距星。 己酉,太阴犯南斗。 八月丙子,太阴犯心宿东星。 九月甲子,太阴犯右执法井犯岁星。 至元十八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十八年夏五月壬子,岁星犯右执法。 七月癸卯,太阴犯房宿距星。 八月丙寅,荧惑犯诸侯西第三星。 闰八月癸巳朔,荧惑犯司怪南第二星。 庚戌,太阴犯昴。 九月甲申,太阴犯轩辕大星。 十一月甲戌,太阴犯五车次南星。 丁丑,太阴犯鬼。 丁亥,太阴掩心东星。 十二月丙午,太阴犯轩辕大星。 至元二十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年正月己巳,太阴犯轩辕御女。 庚辰,太阴入南斗,犯距星。 二月庚寅,太阴掩昴。 庚子,太白犯昴。 壬寅,太白犯昴。 乙巳,太阴犯心。 三月己未,岁星犯键闭。 庚申,太阴犯井。 壬戌,太阴犯鬼。 乙巳,岁星犯房。 癸酉,岁星掩房。 四月己亥,太阴犯房。 壬寅,太阴犯南斗。 五月丙寅,太阴掩心东星。 七月丙辰,太白犯井。 癸亥,太阴犯南斗。 乙丑,太白犯井。 庚午,荧惑犯司怪。 八月丙午,太白犯轩辕。 丁未,岁星犯钩钤。 九月壬子,太白犯轩辕少女。 戊午,太阴犯斗。 己巳,太白犯右执法。 壬申,太阴掩井。 癸酉,荧惑犯鬼。 甲戌,太阴犯鬼,荧惑犯积尸气,太白犯左执法。 十月丙申,太阴犯昴。 十一月戊寅,太白、岁星相犯。 十二月甲辰,太阴掩荧惑。 至元二十一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一年九月,太白犯南斗。 十一月庚子,太阴犯心。 按《天文志》:二十一年闰五月戊寅,填星犯斗。 七月甲申,太白犯荧惑。 九月乙未,太阴犯井。 十月己酉,犯轸。 十一月丙戌,犯昴。 己丑,掩鬼。 至元二十二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二年二月壬戌,太阴犯心。 按《天文志》:二十二年二月辛亥,太阴犯东井。 癸丑,太阴犯鬼。 壬戌,太阴犯心。 八月癸丑,太阴入东井。 十二月己亥,岁星犯填星。 至元二十三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三年正月壬午,太阴犯轩辕太民。 乙酉,太阴犯氐。 二月丙午,太阴犯井。 三月己巳,太阴犯娄。 癸巳,岁星犯垒壁阵。 五月己巳,荧惑犯太微右执法西垣上将。 庚戌,岁星犯垒壁阵。 乙酉,荧惑犯太微右执法。 六月丙申朔,太白犯御女。 八月乙卯,太白犯轩辕右角星。 九月甲申,太阴犯天关。 十月甲午朔,太白犯右执法。 十一月己卯,太阴犯东井。 辛巳,岁星犯垒壁阵。 十二月戊戌,太白犯东咸。 丁未,太阴犯东井。 丁巳,太阴犯氐。 至元二十四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四年正月甲戌,太阴犯东井。 乙酉,太阴犯房。 二月庚子,太阴犯天关。 辛丑,太阴犯东井。 闰二月癸亥,太阴犯辰星。 甲申,太阴犯牵牛。 三月丙申,太阴犯东井。 四月癸酉,太阴犯氐。 甲戌,太阴犯房。 七月戊戌,太阴犯南斗。 辛丑,太阴犯牵牛。 壬寅,荧惑犯舆鬼积尸气。 壬子,太阴犯司怪。 八月癸亥,太白犯亢。 丙子,填星南犯垒壁阵。 己卯,太阴犯天关。 辛巳,太阴犯东井。 甲申,太白犯房。 九月丁酉,荧惑犯长垣。 庚子,太白犯天江。 乙巳,太阴犯毕。 辛亥,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壬子,太白犯南斗。 十月壬戌,太阴犯牵牛大星。 乙酉,荧惑犯左执法。 十一月壬辰,太白犯垒壁阵,月晕金、土二星。 丙申,荧惑犯太微东垣上相。 庚子,太白昼见。 丙辰,荧惑犯进贤。 十二月丙寅,太阴犯毕,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二十四年七月甲辰,荧惑犯舆鬼。 至元二十五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五年正月乙巳,太阴犯角。 戊申,太阴犯房。 三月丁亥,荧惑犯太微东垣上相。 戊子,太阴犯毕。 己亥,太阴掩角。 四月戊午,太阴犯井。 五月戊申,太白犯毕。 六月甲戌,太白犯井。 丁丑,太阴犯岁星。 七月己亥,荧惑犯氐。 庚子,太白犯鬼。 乙巳,太阴掩毕。 八月丙辰,荧惑犯房。 己未,太白犯轩辕大星。 九月癸未朔,荧惑犯天江。 庚子,太阴犯毕。 癸卯,荧惑犯南斗。 十二月辛酉,太阴犯毕。 甲子,太阴犯井。 甲戌,太阴犯亢,荧惑犯垒壁阵。 至元二十六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六年正月辛丑,太阴犯氐。 三月甲午,太阴犯亢。 五月壬辰,太白犯鬼。 七月戊子,太白经天四十五日。 辛卯,太阴犯牛。 乙未,太阴犯岁星。 八月辛未,岁星昼见。 九月戊寅,岁星犯井。 乙未,太阴犯毕。 丙申,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十月癸丑,太阴犯牛宿距星。 甲寅,荧惑犯右执法。 闰十月丁亥,辰星犯房。 己丑,太阴犯毕,荧惑犯进贤。 十一月戊辰,太阴犯亢。 十二月辛巳,太白犯南斗。 按《天文志》:二十六年闰十月己丑,太阴犯井。 十一月丁巳,荧惑犯亢。 至元二十七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七年正月庚戌,太白犯牛。 癸丑,太阴犯井。 丁卯,荧惑犯房。 二月戊寅,太阴犯毕。 庚寅,太阴犯亢。 三月壬子,荧惑犯钩钤。 四月丙子,太阴犯井。 壬辰,荧惑守氐十馀日。 五月乙丑,太阴犯填星。 六月己丑,荧惑犯房。 七月辛酉,荧惑犯天江。 九月癸卯,岁星犯鬼。 十月辛巳,太白犯斗。 十一月戊戌,太阴掩填星。 辛酉,太阴掩左执法。 十二月辛卯,太阴犯亢。 按《天文志》:二十七年正月壬申,荧惑犯键闭。 至元二十八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八年正月壬寅,太白、荧惑、填星聚奎。 二月癸未,太阴犯左执法。 甲申,太白犯昴。 三月丁未,太阴犯御女。 己酉,太阴犯右执法。 庚戌,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乙卯,太白犯五车。 四月乙未,岁星犯舆鬼积尸气。 五月壬寅,太阴犯少民。 甲寅,太阴犯牛。 六月辛卯,太阴犯毕。 七月己亥,太白犯井。 八月丙寅,太白犯舆鬼。 丙子,太阴犯牵牛。 癸未,岁星犯轩辕大星。 戊子,太白犯轩辕大星,并犯岁星。 癸巳,太阴掩荧惑。 九月庚戌,太白犯右执法。 丙辰,荧惑犯左执法。 戊午,太白犯荧惑。 辛酉,岁星犯少民。 十月丙戌,太阴犯轩辕大星并御女。 己丑,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十一月甲辰,太白〈《志》作太阴〉犯房。 丙午,荧惑犯亢。 丁未,太阴犯毕。 甲寅,太阴犯岁星。 庚申,荧惑犯氐。 十二月庚辰,太阴犯御女。 癸未,太阴犯东垣上相。 己丑,荧惑犯房。 庚寅,荧惑犯钩钤。 按《天文志》:二十八年九月庚戌,太白犯右执法。 十一月甲寅,太阴犯岁星。 至元二十九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九年正月戊申,太阴犯岁星及轩辕左角。 二月己巳,太阴犯毕。 己丑,岁星犯轩辕大星。 四月丙子,太阴犯氐。 六月己丑,太白犯岁星。 闰六月戊申,荧惑犯狗国。 七月辛未,太阴犯牛。 八月丁酉,辰星犯右执法。 己亥,太白犯房。 乙巳,岁星犯右执法。 九月辛巳,大白犯南斗。 十月乙巳,太阴犯井。 丁未,太阴犯鬼。 乙卯,太阴犯氐。 十一月壬戌,太阴犯垒壁阵。 己卯,太阴犯太微东垣上将。 十二月庚子,太阴犯井。 甲辰,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按《天文志》:二十九年九月壬戌,荧惑犯垒壁阵。 至元三十年,星变。 按《元史世祖本纪》:三十年正月丙寅,太阴犯毕。 丁丑,太阴犯氐。 庚辰,岁星犯左执法。 二月壬辰,太阴犯毕。 乙巳,荧惑犯天街。 庚戌,太阴犯牛。 癸丑,太白犯垒壁阵。 三月辛未,太阴犯氐。 四月癸丑,太白犯填星。 六月己丑,岁星犯左执法。 丙申,太阴犯斗。 七月甲子,太阴犯建星。 辛巳,太阴犯鬼。 八月甲午,辰星犯太微西垣上将。 甲辰,太阴犯毕。 戊申,太阴犯鬼。 九月丁卯,太阴犯毕。 十月庚寅,彗星入紫微垣,抵斗魁,光芒尺许,凡一月乃灭。 丙申,荧惑犯亢。 己亥,太阴犯天关。 辛丑,太阴犯井。 十一月乙丑,太阴犯毕。 丁卯,太阴犯井。 庚午,太阴犯鬼。 丙子,荧惑犯钩钤。 戊寅,岁星犯亢。 十二月乙未,太阴犯井。 按《不忽木传》:三十年,有星孛于帝座。 帝忧之,夜召入禁中,问所以销天变之道,奏曰:风雨自天而至,人则栋宇以待之;江河为地之限,人则舟楫以通之。 天地有所不能者,人则为之,此人所以与天地参也。 且父母怒,人子不敢疾怨,惟起敬起孝。 故《易震》之象曰君子以恐惧修省,《诗》曰敬天之怒,又曰遇灾而惧。 三代圣王,克谨天戒,鲜不有终。 汉文之世,同日山崩者二十有九,日食地震频岁有之,善用此道,天亦悔祸,海内又安。 此前代之龟鉴也,臣愿陛下法之。 因诵文帝《日食求言诏》。 帝悚然曰:此言深可朕意,可复诵之。 遂详论款陈,夜至四鼓,明日进膳,帝以盘珍赐之。 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即位,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三十一年四月戊申,太白昼见,又犯鬼。 五月庚戌朔,太白犯舆鬼。 六月丙午,太阴犯井。 八月庚辰,太白昼见。 戊戌,太阴犯毕,太白犯轩辕。 九月丁巳,太白经天。 丙寅,太阴掩填星。 辛未,太阴犯轩辕。 乙亥,太白犯右执法,太阴犯平道。 十月壬午,太白犯左执法。 癸巳,太阴掩填星。 乙未,太阴犯井。 十一月己酉,太阴犯亢。 庚申,太阴犯毕。 癸酉,太白犯房。 十二月癸未,岁星犯房。 丁亥,岁星犯钩钤。 壬辰,太阴犯鬼。 庚子,太阴犯房,又犯岁星。 成宗元贞元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元贞元年正月乙卯,太阴犯填星,又犯毕。 癸酉,岁星犯东咸。 二月癸未,荧惑犯太阴。 壬辰,太阴犯平道。 癸卯,太阴犯岁星。 三月庚戌,太阴犯填星。 壬戌,太阴犯房。 四月庚寅,太阴犯东咸。 闰四月癸丑,岁星犯房。 甲寅,太阴犯平道。 乙卯,太阴犯亢。 丁巳,太阴掩房。 五月丁亥,太阴犯南斗。 七月丁丑,太阴犯亢。 甲申,岁星犯房。 八月乙酉,太阴犯牛。 壬子,太阴犯垒壁阵。 九月甲午,太阴犯轩辕。 戊戌,太阴犯平道。 十月辛酉,辰星犯房。 壬戌,辰星犯键闭。 戊辰,太白昼见,太阴犯房。 十一月甲戌,太白经天及犯垒壁阵。 乙酉,太阴犯井。 丁亥,太阴犯鬼。 十二月丙辰,太阴犯轩辕。 甲子,太阴犯天江。 元贞二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二年正月壬午,太阴犯舆鬼。 丙戌,太白昼见。 丁亥,太阴犯平道。 庚寅,太阴犯钩钤。 二月丁未,太阴犯井。 三月乙酉,太阴犯钩钤。 五月丁丑,太阴犯平道。 六月乙巳,太白犯天关。 丁巳,太白犯填星。 癸亥,太阴犯井。 七月壬午,填星犯井,太白犯舆鬼。 八月庚子,太阴犯亢,太白犯轩辕。 癸卯,太阴犯天江。 乙卯,太阴犯天街,太白犯上将。 九月戊辰,太白犯左执法。 壬申,太阴掩南斗。 丁丑,太阴犯垒壁阵。 己丑,太阴犯轩辕。 十一月丁丑,太阴犯月星,又犯天街。 庚辰,太阴犯井。 丁亥,太阴犯上相。 戊子,太阴犯平道。 壬辰,太阴犯天江。 十二月丁未,太阴犯井。 乙卯,太阴犯进贤。 大德元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元年三月戊辰,荧惑犯井。 癸酉,太阴掩轩辕大星。 五月癸酉,太白犯鬼积尸气。 乙亥,太阴犯房。 六月乙未,太白昼见。 七月庚午,太阴犯房。 八月丁巳,祅星出奎。 九月辛酉朔,祅星复犯奎。 十月戊午,太白经天。 十一月戊子,太白经天。 十二月甲辰,太白经天,又犯东咸。 丙午,太阴犯轩辕。 甲寅,太阴犯心。 闰十二月壬戌,太阴犯垒壁阵。 癸酉至丙子,太白犯建星。 按《阎复传》:元贞三年〈即大德元年〉,因星变,上疏言定律令,颁封赠,增俸给,通调内外官。 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郡守以徵租受杖,非所以厉廉隅。 江南公田租重,宜减,以贷贫民。 后多采用。 大德二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二年二月辛酉,岁星、荧惑、太白聚危,荧惑犯岁星。 辛未,太阴犯左执法。 丙子,太阴犯心。 五月戊戌,太阴犯心。 六月,抚州之崇仁星陨为石。 壬戌,太阴犯角。 七月癸巳,太阴犯心。 八月壬戌,太阴犯箕。 九月辛丑,太阴犯五车南星。 癸卯,太阴犯五诸侯。 己酉,太阴犯左执法。 十月壬戌,太白犯牵牛。 戊寅,太阴犯角宿距星。 十一月己亥,太阴犯舆鬼。 辛丑,辰星犯牵牛。 壬寅,太阴犯右执法。 十二月戊午,太白经天。 己未,填星犯舆鬼。 乙丑,太白犯岁星,太阴犯荧惑。 庚午,填星入舆鬼,太阴犯上将。 申戌,彗出子孙星下。 己卯,太阴犯南斗。 按《五行志》:二年六月,抚州崇仁县辛陂村有星陨于地,为绿色员石,邑人张椿以状闻。 大德三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三年正月丙戌,太阴犯太白。 己丑,中书省臣言:天变屡见,大臣宜依故事引咎避位。 帝曰:此汉人所说耳,岂可一一听从耶。 卿但择可者任之。 丁酉,太阴犯西垣上将。 戊戌,太阴犯右执法。 乙巳,太白经天。 二月乙巳,荧惑犯五诸侯。 三月戊戌,荧惑犯舆鬼。 四月己未,太阴犯上将。 丙寅,填星犯舆鬼,太阴犯心。 五月丙申,太阴犯南斗。 己亥,太白犯毕。 六月庚申,太阴掩房。 丁卯,荧惑犯右执法。 壬申,岁星昼见。 七月己卯朔,太白犯井。 丁未,太阴犯舆鬼。 八月丁巳,太阴犯箕。 戊辰,太白犯轩辕大星。 己巳,太阴犯五车星。 九月壬辰,流星色赤,尾长丈馀,其光烛地,起自河鼓,没于牵牛之西,有声如雷。 乙未,太阴犯昴宿距星。 丁酉,太白犯左执法。 十月丙子,太阴犯房。 十一月乙酉,太白犯房。 大德四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四年二月戊午,太阴犯轩辕。 五月甲午,太阴犯垒壁阵。 辛丑,太白犯舆鬼,太阴犯昴。 六月丁巳,太白犯填星。 七月辛卯,荧惑犯井。 八月癸丑,太阴犯井。 甲子,辰星犯灵台上星。 闰八月庚辰,荧惑犯舆鬼。 九月戊午,太白犯斗。 壬戌,太阴犯舆鬼。 甲子,太白犯斗。 十二月庚寅,荧惑犯轩辕。 癸巳,太阴犯房宿距星。 大德五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五年正月己酉,太阴犯五车。 壬子,太阴犯舆鬼积尸气。 辛酉,太阴犯心。 二月己卯,太阴犯舆鬼。 三月戊申,太阴犯御女。 丁卯,荧惑犯填星。 己巳,荧惑、填星相合。 四月壬申,太阴犯东井。 五月癸丑,太阴犯南斗。 乙卯,荧惑犯右执法。 丁卯,太白犯井。 六月甲申,岁星犯司怪。 癸巳,太白犯舆鬼,岁星犯井。 甲午,太白犯舆鬼。 七月丙午,岁星犯井。 辛亥,太阴犯垒壁阵。 庚申,辰星犯太白。 八月壬辰,太阴犯轩辕御女。 乙未,填星犯太微上将。 九月乙酉,自八月庚辰彗出井,历紫微垣至天市垣,凡四十六日而灭。 十月癸未,太阴犯东井。 辛卯,夜有流星大如杯,光烛地,分为二星,没于危宿。 十一月己亥,岁星犯东井。 戊申,太阴犯昴。 十二月甲戌,岁星犯司怪。 辛卯,太阴犯南斗。 按《天文志》:五年九月乙丑,自八月庚辰,彗出井二十四度四十分,如南河大星,色白,长五尺,直西北,后经文昌斗魁,南扫太阳,又扫北斗、天机、紫微垣、三公、贯索,星长丈馀,至天市垣巴蜀之东、梁楚之南、宋星上,长盈尺,凡四十六日而灭。 辛卯,夜有流星,大如杯,色赤,尾长丈馀,光烛地,自北起,近东徐徐而行,分为二星,前大后小,相离尺馀,没于危宿。 大德六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六年正月壬戌,填星犯太微垣上将。 二月庚午,太阴犯昴。 三月壬寅,太阴犯舆鬼。 癸卯,岁星犯井。 甲寅,太阴犯钩钤。 四月乙丑朔,太白犯东井。 戊寅,太阴犯心。 庚寅,太白犯舆鬼。 六月癸亥朔,填星犯太微西垣上将。 乙亥,太阴犯斗。 七月癸巳朔,荧惑、填星、辰星聚井。 庚子,太阴犯心。 戊午,太阴犯荧惑。 八月乙丑,荧惑犯岁星。 己巳,荧惑犯舆鬼。 辛巳,太阴犯昴。 壬午,太白犯轩辕。 九月丙午,荧惑犯轩辕。 癸丑,太阴犯舆鬼。 丁巳,太白犯右执法。 十月壬午,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十一月辛卯,填星犯左执法。 乙未,辰星犯房。 癸卯,太阴犯昴。 己酉,太阴犯轩辕。 十二月庚申朔,荧惑犯填星。 乙丑,岁星犯舆鬼。 乙亥,太阴犯舆鬼。 庚辰,荧惑犯太微东垣上相。 癸未,太阴犯房。 大德七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七年正月戊戌,太阴犯昴。 甲辰,太阴犯轩辕。 二月戊寅,太阴犯心。 四月癸亥,太阴犯东井。 丙寅,太阴犯轩辕。 乙亥,岁星犯舆鬼,太阴犯南斗。 甲申,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 丁亥,岁星犯舆鬼。 五月壬辰,辰星犯东井。 闰五月戊辰,太阴犯心。 七月戊寅,岁星犯轩辕。 己卯,太阴犯井。 乙酉,荧惑犯房。 八月癸巳,太白犯氐。 甲午,荧惑犯东咸,太阴犯牵牛。 乙巳,岁星犯轩辕。 辛亥,荧惑犯天江。 九月丙寅,太白昼见。 辛未,荧惑犯南斗。 甲戌,太阴犯东井。 乙亥,太白犯南斗。 壬午,辰星犯氐。 十月丁亥,太白经天。 辛丑,太阴犯东井。 十一月己未,太白经天。 丙寅,填星犯进贤。 戊辰,太阴犯井。 己卯,太阴犯东咸。 十二月丙戌,太白经天。 荧惑犯垒壁阵。 丙申,太阴犯东井。 辛丑,太阴犯明堂。 丁未,太阴犯天江。 大德八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八年三月乙丑,自去岁十二月庚戌,彗星见,约盈尺,在室十一度,入紫微垣,至是灭,凡七十四日。 大德九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九年正月丁巳,太阴犯天关。 甲子,太阴犯明堂。 己巳,太阴犯东咸。 三月甲寅,荧惑犯氐。 戊午,岁星犯左执法。 四月庚辰,太阴犯井。 壬辰,太白犯井。 五月癸亥,岁星掩左执法。 七月丙午,荧惑犯氐。 甲寅,太白经天。 丁卯,荧惑犯房。 八月辛巳,太阴犯东咸。 乙未,荧惑犯天江。 九月丁巳,荧惑犯斗。 十月丙戌,太白经天。 十一月庚戌,岁星、太白、填星聚于亢。 癸丑,岁星犯亢。 丙寅,岁星昼见。 壬申,太白经天。 十二月丙子,太阴犯西咸。 庚寅,荧惑犯垒壁阵。 己亥,辰星犯建星。 大德十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十年正月丁巳,太白犯建星。 闰正月癸酉,太白犯牵牛。 己丑,太白犯垒壁阵。 二月戊午,太阴犯氐。 三月戊寅,岁星犯亢。 四月辛酉,填星犯亢。 六月癸丑,太阴犯罗堰上星。 己未,岁星犯亢。 七月庚辰,太阴犯牵牛。 八月壬寅,岁星犯氐,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九月己巳,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 壬午,荧惑犯太微垣左执法。 十月甲辰,太白犯斗。 辛亥,太阴犯毕。 甲寅,太阴犯井。 十一月辛未,岁星犯房。 壬申,太阴犯虚。 甲戌,荧惑犯亢。 戊子,荧惑犯氐。 辛卯,太阴犯荧惑。 十二月壬寅,太白昼见。 乙巳,岁星犯东咸。 戊午,太阴犯氐。 大德十一年,星变。 按《元史成宗本纪》:十一年六月丙午,太阴犯南斗杓星。 己巳,太阴犯亢。 七月壬午,荧惑犯南斗。 九月癸酉,太白犯右执法。 己卯,太白犯左执法。 十月乙巳,太白犯亢。 甲寅,太阴犯明堂。 十一月丁卯,太白犯房。 丙子,太阴犯东井。 乙酉,太阴犯亢。 辛卯,辰星犯岁星。 按《天文志》:十一年十月己酉,荧惑犯垒壁阵。 己未,太阴犯太白。 十二月丁巳,填星犯键闭。 武宗至大元年,星变。 按《元史武宗本纪》:至大元年正月乙丑,太阴犯井。 秋七月庚申,流星起自勾陈,南行,圆若车轮,微有锐,经贯索灭。 壬申,太白犯左执法。 八月癸未,大阴犯荧惑。 十月辛丑,太白犯南斗。 十一月庚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至大元年正月辛未,太阴犯井。 甲申,太阴犯填星。 二月丁未,太阴犯亢。 甲寅,太阴犯牛距星。 三月乙丑,太阴犯井。 五月癸丑,太白犯舆鬼。 七月庚申,流星起自勾陈,南至于大角旁,尾迹约三尺,化为白气,聚于七公,南行,圆若车轮,微有锐,经贯索灭。 壬申,太白犯左执法。 八月壬子,太阴犯轩辕太民。 九月壬申,填星犯房。 丙子,太阴犯井。 癸未,太阴犯荧惑。 十月辛丑,太白犯南斗。 十一月庚申,太白昼见。 癸亥,荧惑犯亢。 己巳,太阴掩毕。 甲戌,荧惑犯氐。 乙亥,辰星犯填星。 闰十一月壬寅,荧惑犯房。 丁未,太阴犯亢。 十二月甲子,太阴犯毕。 丙子,太阴犯氐。 戊寅,太白掩建星。 按《五行志》:元年七月,流星起勾陈,化为白气,员如车轮,至贯索始灭。 至大二年,星变。 按《元史武宗本纪》:二年二月己巳,太阴犯亢。 辛未,太阴犯氐。 三月戊戌,太阴犯氐。 己亥,荧惑犯岁星。 十月壬申,太阴犯左执法。 十一月己亥,太阴犯右执法。 庚子,太阴犯上相。 十二月庚申,太阴犯参。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己巳,太阴犯亢。 辛未,太阴犯氐。 庚辰,太阴犯太白。 三月戊戌,太阴犯氐。 己亥,荧惑犯岁星。 丙午,荧惑犯垒壁阵。 五月辛卯,太阴犯亢。 六月乙卯,太白犯井。 癸酉,辰星犯舆鬼。 乙亥,太阴掩毕。 八月乙亥,太阴犯轩辕。 丁丑,太阴犯右执法。 九月丙午,太阴犯进贤。 十月壬申,太阴犯左执法。 十一月己亥,太阴犯右执法。 庚子,太阴犯上相。 辛丑,荧惑犯外屏。 十二月庚申,太阴犯参。 癸亥,辰星犯岁星。 辛未,太白犯垒壁阵。 至大三年,星变。 按《元史武宗本纪》:三年正月甲午,太阴犯右执法。 二月辛亥,荧惑犯月星。 壬戌,太阴犯左执法。 乙亥,太白犯月星〈《志》作甲戌〉。 三月庚寅,太阴犯氐。 丙申,太阴犯南斗。 丁未,太白犯井。 甲寅,太白犯轩辕御女。 戊辰,太白昼见。 六月乙卯,太阴犯氐。 七月戊寅,太阴犯右执法。 己卯,太阴犯上相。 九月辛巳,太阴犯建星。 辛卯,太阴犯大廪。 十月甲辰朔,太白经天。 丙午,太白犯左执法。 癸丑,荧惑犯亢。 十一月甲戌朔,太白犯亢。 丁亥,太阴犯毕。 按《天文志》:三年正月壬辰,太阴犯轩辕。 丙申,太阴犯平道。 二月庚申,荧惑犯天街,太阴犯轩辕少民。 三月甲申,太阴犯井。 甲寅,太阴犯轩辕御女。 五月乙酉,太阴犯平道。 癸巳,荧惑犯舆鬼。 八月甲子,太白犯轩辕太民。 乙丑,太阴掩毕大星。 十二月甲辰朔,太阴犯罗堰。 庚申,太阴犯轩辕大星。 辛酉,太白犯填星。 丙寅,太白犯氐。 至大四年,星变。 按《元史武宗本纪》:四年二月甲子,太阴犯填星。 三月丙戌,太阴犯太微上相。 四月甲寅,太阴犯亢,荧惑犯垒壁阵。 癸未,太阴犯氐。 六月丁未,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庚戌,太阴犯氐。 七月癸巳,太阴掩毕。 丁酉,太阴犯鬼距星。 闰七月丙寅,太阴犯轩辕。 九月乙卯,太阴犯毕。 十月丙申,太白犯垒壁阵。 十一月甲寅,太阴犯舆鬼。 十二月庚辰,太白经天。 癸未,太白经天。 甲申,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壬辰,太白经天。 仁宗皇庆元年,星变。 按《元史仁宗本纪》:皇庆元年正月癸丑,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二月壬午,太阴犯亢。 三月丁酉朔,荧惑犯东井。 壬寅,太阴犯东井。 四月丙子,太白昼见。 壬午,荧惑犯舆鬼。 癸未,荧惑犯积尸气。 庚寅,太白经天。 六月己巳,太阴犯天关。 七月戊午,太阴犯东井。 八月戊辰,太白犯轩辕。 辛未,太阴犯填星。 壬午,辰星犯右执法。 乙酉,太白犯右执法。 九月丁巳,太阴犯亢〈《志》作太白〉。 十月丁亥,太阴犯平道。 戊子,太阴犯亢。 十一月己亥,太阴犯垒壁阵。 十二月甲申,荧惑、填星、辰星聚斗〈《志》作井〉。 戊子,太阴犯荧惑。 按《天文志》:皇庆元年八月丁亥,辰星犯左执法。 皇庆二年,星变。 按《元史仁宗本纪》:二年正月戊申,太阴犯三公。 三月庚子,荧惑犯垒壁阵。 丁未,彗出东井。 壬子,秃忽鲁言:臣等职专燮理,去秋至春亢旱,民间乏食,而又陨霜雨沙,天文示变,皆由不能宣上恩泽,致兹灾异,乞斥臣等以当天心。 帝曰:事岂关汝辈耶。 其勿复言。 御史中丞郝天挺上疏论时政,帝嘉纳之。 七月己丑朔,岁星犯东井。 辛卯,太白昼见。 乙未,太白昼见。 丙辰,太白昼见。 丁巳,太白经天。 八月戊午朔,太白昼见。 壬戌,岁星犯东井。 壬午,太阴犯舆鬼。 延祐元年,星变。 按《元史仁宗本纪》:延祐元年二月癸酉,荧惑犯东井。 三月壬辰,太阴掩荧惑。 闰三月辛酉,太阴犯舆鬼。 丙寅,太阴犯太微东垣。 五月戊午,辰星犯舆鬼。 六月乙未,荧惑犯右执法。 十月庚戌,辰星犯东咸。 十二月甲午,太阴犯舆鬼。 癸卯,太阴犯房。 甲辰,太阴犯天江。 延祐二年,星变。 按《元史仁宗本纪》:二年正月乙卯,岁星犯舆鬼。 己未,太白昼见。 癸亥,太阴犯轩辕。 丁卯,太阴犯进贤。 二月戊子,太白昼见。 癸巳,太白经天。 丙午,太白经天。 四月庚子,太阴犯垒壁阵。 五月辛酉,太阴犯天江。 庚午,太白昼见。 六月甲申,太白昼见。 是夜,太阴犯平道。 癸卯,太白犯东井。 丙午,辰星犯舆鬼。 九月己酉,太阴犯房。 辛酉,太白犯左执法。 冬十月丙子朔,客星见太微垣。 十一月丙午,客星变为彗,犯紫微垣,历轸至壁十五宿,明年二月庚寅乃灭。 辛未,以星变赦天下,减免各路差税有差。 甲戌,左丞相合散等言:彗星之异,由臣等不才所致,愿避贤路。 帝曰:此朕之愆,岂卿等所致。 其复乃职,苟政有过差,勿惮于改。 凡可以安百姓者,当悉言之,庶上下交修,天变可弭也。 延祐三年,星变。 按《元史仁宗本纪》:三年九月癸丑,太白昼见。 丙寅,太白经天。 十月甲申,太白犯斗。 延祐四年,星变。 按《元史仁宗本纪》:四年三月乙酉,太阴犯箕。 六月乙巳,太阴犯心。 八月丙申,荧惑犯舆鬼。 壬子,太阴犯昴。 九月庚午,太阴犯斗。 延祐六年,星变。 按《元史仁宗本纪》:六年正月戊寅,太阴犯心。 二月己亥,太阴犯灵台。 三月己巳,太阴犯明堂。 癸酉,太阴犯日星。 甲戌,太阴犯心。 五月辛酉,太阴犯灵台。 丁卯,太阴犯房。 丙子,太阴犯垒壁阵。 六月己亥,岁星犯东咸。 七月壬戌,太阴犯心。 丙子,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 八月乙酉,荧惑犯舆鬼。 闰八月丙辰,辰星犯太微垣右执法。 癸亥,荧惑犯轩辕。 甲子,太阴犯垒壁阵。 乙亥,太白犯东咸。 十月癸亥,荧惑犯太微垣左执法。 乙丑,太阴犯昴。 戊辰,太阴犯东井。 庚午,太白昼见。 辛未,太阴犯轩辕。 十一月辛卯,荧惑犯进贤。 十二月丙寅,太阴犯轩辕。 壬申,太阴犯心。 按《天文志》:六年闰八月丁巳,太阴犯心。 十月庚子,太阴犯明堂。 延祐七年,星变。 按《元史仁宗本纪》:七年正月乙未,太阴犯明堂上星。 癸卯,太阴犯斗。 二月辛丑〈《志》作辛酉〉,太阴犯轩辕御女。 壬戌,太阴犯灵台。 丁卯,太阴犯日星。 庚午,太阴犯斗。 三月戊子,太阴犯酒旗上星,荧惑犯进贤。 庚寅,太阴犯明堂。 四月甲寅,太白犯填星。 壬戌,太阴犯房。 五月庚寅,太阴犯心。 癸巳,太阴犯天狗。 丙申,太白犯毕。 六月庚申,太阴犯斗。 癸亥,太阴犯垒壁阵。 丁卯,太白犯井。 辛未,太阴犯昴。 七月丁亥,太阴犯斗。 戊戌,荧惑犯房。 己亥,太阴犯昴。 八月丙辰,太白犯灵台。 乙丑,荧惑犯天江。 丁卯,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 壬申,太阴犯轩辕御女。 九月乙酉,太阴犯垒壁阵。 丙戌,荧惑犯斗。 癸巳,太阴犯昴。 戊戌,太阴犯鬼。 己亥,太白犯亢。 十月庚戌,太阴犯荧惑于斗。 癸亥,太阴犯井。 十一月癸卯,荧惑犯垒壁阵。 十二月乙卯,太阴掩昴。 戊午,太阴犯井。 庚申,太阴犯鬼。 英宗至治元年,星变。 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元年正月乙未,太阴掩房。 甲辰,辰星犯外屏,水、金、火、土四星聚奎。 二月壬子,金、火、土三星聚于奎。 辛酉,太白犯荧惑。 癸亥,太阴犯心。 三月丁丑,太阴掩昴。 四月戊午,太阴犯心。 庚申,太阴犯斗。 五月戊寅,太白犯鬼宿积尸气,太阴犯轩辕。 庚辰,太阴犯明堂。 六月己未,太阴犯虚梁。 辛酉,太白经天。 七月癸巳,太阴犯昴。 八月丁未,太阴犯心。 己酉,太阴犯斗。 壬子,荧惑犯轩辕。 九月乙亥,荧惑犯灵台。 壬午,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丁酉,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 十月甲午,太白经天。 戊申,荧惑犯太微垣左执法。 十一月辛未,荧惑犯进贤。 丙子,太阴犯虚梁。 戊寅,辰星犯房。 丙戌,太阴犯井。 己丑,太阴犯酒旗,又犯轩辕。 辛卯,太阴犯明堂。 己亥,太白犯西咸。 十二月甲辰,荧惑犯亢。 庚戌,太阴犯昴。 辛酉,荧惑入氐。 至治二年,星变。 按《元史英宗本纪》:二年正月丁丑,太阴犯昴。 庚辰,太白犯建星。 辛巳,太白犯建星。 辛卯,太阴犯心。 甲午,荧惑犯房。 丁酉,太白犯牛。 二月己亥朔,荧惑犯键闭星。 丙午,荧惑犯罚星。 戊申,太阴犯井。 庚戌,荧惑犯东咸。 辛亥,太阴犯酒旗及轩辕。 壬子,太白犯垒壁阵。 癸丑,太阴犯明堂。 己未,太阴犯天江。 壬戌,太白犯垒壁阵。 五月丙子,荧惑退犯东咸。 六月壬申,荧惑犯心。 七月己亥,荧惑犯天江。 戊午,太阴犯井宿钺星。 九月己未,太阴犯明堂。 十月庚辰至辛巳,太阴犯井。 己丑,荧惑犯垒壁阵。 十一月甲辰,太白犯垒壁阵。 乙巳,荧惑犯垒壁阵。 戊申,太阴掩井。 己未,太阴犯东咸。 庚申,太阴犯天江。 辛酉,荧惑犯岁星。 十二月己丑,太白、岁星、荧惑三星聚于室,太白犯垒壁阵。 乙亥,太阴掩井。 戊寅,太白犯岁星。 己丑,荧惑犯外屏,太阴犯建星。 至治三年,星变。 按《元史英宗本纪》:三年正月壬寅,太阴犯钺星,又犯井。 癸卯,太阴犯井。 二月癸亥朔,荧惑、太白、填星三星聚于胃。 癸酉,太白犯昴。 辛巳,太阴犯东咸。 五月戊戌,太白经天。 癸卯,太阴犯房。 庚戌,太白犯毕。 六月癸未,填星犯毕。 十月己巳,太白犯亢。 丙子,太白犯氐。 十一月己丑朔,荧惑犯亢。 庚寅,太白犯钩钤。 乙未,太白犯东咸。 壬寅,荧惑犯氐。 十二月己巳,辰星犯垒壁阵。 辛未,荧惑犯房。 辛巳,荧惑犯东咸。 按《天文志》:二年九月辛卯,填星退犯毕。 泰定帝泰定元年,星变。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元年五月丙午,太白犯鬼。 丁未,太白犯鬼宿积尸气。 十月丙寅,太白犯斗。 己巳,太白入斗,太阴犯填星。 庚午,太白犯斗。 壬午,荧惑犯垒壁阵。 十二月庚午,荧惑犯外屏。 乙亥,太白经天。 泰定二年,星变。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二年正月丙戌,辰星犯天鸡。 壬寅,太白犯建星。 二月庚寅,荧惑、辰星〈《志》作岁星〉、填星聚于毕。 六月丙戌,填星犯井钺星。 丙午,填星犯井。 八月癸巳,岁星犯天樽。 十月壬辰,荧惑犯氐。 癸巳,填星退犯井。 十一月戊午,填星退犯井宿钺星。 十二月乙酉,荧惑犯天江,辰星犯建星。 甲午,太白犯垒壁阵。 泰定三年,星变。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三年正月辛酉,太白犯外屏。 三月丙午,填星犯井宿钺星。 戊辰,荧惑犯垒壁阵,填星犯井。 庚午,填星、太白、岁星聚于井。 四月戊戌,太白犯鬼。 壬寅,荧惑犯垒壁阵。 七月戊辰,太白经天。 八月丁酉,太白犯轩辕御女,以星变,下诏恤民。 九月癸亥〈《志》作壬戌〉,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 十月辛巳,太白犯进贤。 十一月乙卯,太白犯键闭。 按《天文志》:三年七月戊辰,太白经天,至于十二月。 泰定四年,星变。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四年正月己酉,太白犯牛。 三月丁卯,荧惑犯井。 九月壬子,太白犯房。 闰九月己巳,太白经天〈按《志》作至十二月〉。 壬申,以灾变赦天下。 十月乙巳,昼有流星。 戊午,辰星犯东咸。 十一月癸酉,太白犯垒壁阵。 乙亥,荧惑犯天江。 十二月己未,岁星退犯太微西垣上将。 致和元年,星变。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致和元年二月壬戌,太白昼见。 五月庚辰,有流星大如缶,其光烛地。 七月丙戌,太白犯轩辕大星。 文宗天历元年,星变。 按《元史文宗本纪》:天历元年九月庚辰,太犯亢宿。 天历二年,星变。 按《元史文宗本纪》:二年正月甲子,太白犯垒壁阵。 二月己酉,荧惑犯井宿。 五月庚申,太白犯鬼宿积尸气。 六月丁未,太白昼见。 七月癸亥,太白经天。 十一月癸酉,太阴犯填星。 至顺元年,星变。 按《元史文宗本纪》:至顺元年七月庚午,岁星犯氐宿。 八月戊辰,太白犯氐宿。 九月己丑,荧惑犯鬼宿。 甲午,荧惑犯鬼宿积尸气。 十一月甲申,荧惑退犯鬼宿。 丙戊,太白犯垒壁阵。 至顺二年,星变。 按《元史文宗本纪》:二年二月壬子,太白昼见。 乙卯,太白犯昴。 三月丙子朔,荧惑犯鬼宿。 五月丁丑,荧惑犯轩辕左角。 甲午,太白犯毕宿。 庚子,太阴犯太白。 辛丑,太白经天。 六月丁未,太白昼见。 丁卯,太阴犯毕,太白犯井。 八月乙卯,太白犯轩辕大星。 丙辰,以星变,令群臣议赦。 庚申,太白犯轩辕左角。 九月丙子,太白犯填星。 按《天文志》:二年三月己卯,荧惑犯鬼宿积尸气。 十一月壬申朔,太白犯钩钤。 至顺三年,星变。 按《元史文宗本纪》:三年五月癸酉,荧惑犯东井。 按《宁宗本纪》:九月丁丑,填星犯太微垣左执法。 十月己酉,太白犯斗宿。 顺帝元统元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元统元年七月己亥,太阴犯房宿。 九月甲午,太阴犯镇星。 乙未,太阴犯天江。 丁巳,太阴犯填星。 己未,太阴犯氐宿。 十月甲子,太阴入犯斗宿。 十一月甲午,太阴犯垒壁阵。 辛亥,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壬子,太阴犯填星。 癸丑,太阴犯亢宿。 癸酉,太阴犯鬼宿。 乙亥,太白犯垒壁阵,太阴犯轩辕。 己卯,太阴犯进贤。 癸未,太阴犯东咸。 按《天文志》:元统元年正月癸酉,太白昼见。 二月戊戌,亦如之。 己亥,填星退犯太微东垣上相。 丙辰,太阴犯天江下星。 三月戊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五月丁酉,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 六月丁丑,太阴犯垒壁阵西第二星。 七月己亥,太阴犯房北第二星。 九月甲午,太阴犯东咸第一星,填星犯进贤。 乙未,太阴犯天江下星。 己未,犯氐距星。 十月,犯斗魁东北星。 十一月,犯垒壁阵西第二星。 癸丑,犯亢南第一星。 癸酉,犯鬼东北星。 元统二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元统二年正月戊戌,太阴犯轩辕。 庚戌,太阴犯房宿。 二月癸酉,太阴犯太微上相。 丁亥,太白经天。 三月辛丑,太阴犯填星。 四月丁丑,太白经天。 戊寅,太白昼见。 辛巳,太白昼见。 壬午,复如之。 壬午夜,太白犯鬼宿积尸气。 七月甲午,太白昼见。 己亥,太白经天。 甲辰,太白经天。 丙午,复如之。 己酉,太白昼见。 夜,有流星大如酒杯,色赤,长五尺馀,光明烛地,起自天津,没于离宫之南。 庚戌,太白经天,壬子,复如之。 夜,荧惑犯鬼宿。 癸丑、甲寅,太白复经天。 八月丙辰朔,太白经天,凡四日。 癸亥,太白经天。 丙寅至戊辰,太白复经天。 辛未,赦天下。 自是日至甲戌,太白经天,丁丑、己卯,复如之;夜,犯轩辕。 庚辰至壬午,太白复经天。 九月庚寅,太白经天。 壬辰,太阴入南斗。 癸巳,太白犯灵台。 甲午,太白经天。 乙未,太白经天,己亥、壬寅,复如之。 乙巳,太白犯太微垣。 壬子,太白犯太微垣。 十月癸亥,太白犯太微上相,复犯进贤。 乙亥,太阴犯轩辕,太白犯填星。 十一月乙未,填星犯亢宿。 庚戌,荧惑犯太微垣。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壬寅,太阴犯轩辕夫人星。 庚戌,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 二月癸酉,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丁亥,太白经天。 三月辛丑,太阴犯进贤,又犯填星。 四月丁丑,太白经天。 戊寅,太白昼见。 辛巳、壬午,皆如之。 壬午夜,太白犯鬼宿积尸气。 七月己亥,太白经天。 甲辰,亦如之。 丙午,复如之。 己酉,太白昼见。 夜,流星如酒杯大,色赤,尾迹约长五尺馀,光明烛地,起自天津之侧,没于离宫之南。 庚戌,太白经天。 壬子,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 癸丑,太白经天。 甲寅,亦如之。 八月丙辰朔,太白经天。 丁巳、戊午、己未,亦如之。 癸亥、丙寅、戊辰、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丁丑、己卯,皆如之。 己卯夜,太白犯轩辕御女星。 庚辰,太白经天。 壬午,亦如之。 九月庚寅,太白经天。 壬辰,太阴入南斗魁。 癸巳,太阴犯狗宿东星,太白犯灵台中星。 甲午,太白经天。 乙未,亦如之。 己亥、壬寅,皆如之。 乙巳,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 壬子,太白犯太微左执法。 十月癸亥,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太白犯进贤。 乙亥,太阴犯轩辕夫人星,太白犯填星。 十一月乙未,填星犯亢宿距星。 庚戌,荧惑犯太微东垣上相。 至元元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元元年二月甲戌,荧惑逆行入太微。 四月壬戌,太阴犯左执法。 五月癸卯,太阴犯垒壁阵。 六月壬戌,太阴犯心宿。 七月乙未,太阴犯垒壁阵。 八月辛亥朔,荧惑犯氐宿。 九月丁亥,太阴犯斗宿。 庚寅,太阴犯垒壁阵。 十月甲寅,荧惑犯南斗。 甲子,太阴犯昴宿。 丁卯,太阴犯斗宿。 戊辰,太白昼见。 十一月丙戌,太白经天。 己丑,辰星犯房。 己亥,太阴犯太微垣。 庚子,太阴犯左执法。 辛丑,下诏改元,诏曰:朕祗绍天明,入纂丕绪,于今三年,夙夜寅畏,罔敢怠荒。 兹者年谷顺成,海宇清谧,朕方增修厥德,日以敬天恤民为务,属太史上言,星文示儆。 将朕德菲薄,有所不逮欤。 天心仁爱,俾予以治,有所告戒欤。 弭灾有道,善政为先。 更号纪年,实惟旧典。 惟世祖皇帝在位长久,天人协和,诸福咸至,祖述之意,良切朕怀。 今特改元统三年仍为至元元年。 遹遵成宪,诞布宽条,庶格祯祥,永绥景祚。 十二月壬子,太阴犯垒壁阵。 辛酉,太白犯垒壁阵。 乙丑,太阴犯轩辕夫人星。 丙寅,太白经天,丁卯,复如之。 夜,太阴犯右执法。 庚午,太白经天,壬申,复如之。 癸酉,岁星昼见。 乙亥,太白、岁星皆昼见。 戊寅,太白经天,岁星昼见。 闰十二月乙酉,荧惑犯垒壁阵。 庚子,太阴犯心星。 壬寅,太阴犯箕宿。 癸卯,太阴犯南斗。 按《天文志》:至元元年二月甲戌,荧惑逆行入太微垣。 四月壬戌,太阴犯太微垣左执法。 五月癸卯,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四星。 六月壬戌,太阴犯心宿大星。 七月乙未,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八月辛亥,荧惑犯氐宿东南星。 九月丁亥,太阴入魁,犯斗宿东南星。 庚寅,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十月甲寅,荧惑犯斗宿西第二星。 庚申,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二星。 甲子,太阴犯昴宿西第二星。 丁卯,太白犯斗宿魁第三星。 戊辰,太白昼见。 十一月甲申,太白经天。 丙戌,亦如之。 己丑,辰星犯房宿上星及钩钤星。 丙申,太阴犯鬼宿东北星。 己亥,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庚子,太阴犯太微垣左执法。 十二月壬子,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二星。 辛酉,太白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 甲子,太白经天。 乙丑,太阴犯轩辕夫人星。 丙寅,太白经天。 丁卯,亦如之。 太阴犯太微垣右执法。 庚午,太白经天。 壬申,亦如之。 癸酉,岁星昼见。 乙亥,太白、岁星皆昼见。 戊寅,太白经天,岁星昼见。 闰十二月乙酉,荧惑犯垒壁阵西第八星。 庚子,太阴犯心宿大星。 壬寅,太阴犯箕宿距星。 癸卯,太阴犯斗宿魁东南星。 至元二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年正月壬戌,太阴犯右执法。 甲子,太阴犯角宿。 丁卯,太阴犯房宿。 二月辛巳,太阴犯昴宿。 甲申,太白经天。 三月壬戌,太阴犯心宿。 甲子,太阴犯箕宿。 乙丑,太阴犯南斗。 四月丙戌,太阴犯角宿。 五月庚戌,太阴犯灵台。 丙辰,太白昼见。 丁巳,亦如之。 六月戊子,太白犯井宿。 七月己酉,太白犯鬼宿。 乙卯,太白犯荧惑。 八月己卯,太阴犯心宿。 辛巳,太阴犯箕宿。 九月庚戌,荧惑犯太微垣。 十月丙子,荧惑犯左执法。 丁酉,太阴犯昴宿。 己亥,荧惑犯进贤。 十一月己酉,太阴犯垒壁阵。 己未,太阴犯垒壁阵。 丁卯,太阴犯房宿。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己丑,太阴犯太微西垣右执法。 十一月己酉,太阴犯垒壁阵。 至元三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三年三月辛亥,太阴犯灵台。 四月甲戌,有星孛于王良,至七月壬寅没于贯索。 辛卯,太阴犯垒壁阵。 庚子,太白昼见。 五月壬寅,太白犯鬼宿。 乙巳,太阴犯轩辕。 戊申,太白昼见。 壬子,太阴犯心宿。 戊午,太白昼见。 己未,太阴犯垒壁阵。 辛酉,太白昼见。 丁卯,彗星见于东北,大如天船星,色白,约长尺馀,彗指西南,至八月庚午始灭。 六月庚午,太白经天。 辛未、甲戌,复如之。 乙亥,太白犯灵台。 己卯,太白经天。 夜,太白犯太微垣。 壬午,太白昼见,太阴犯斗宿。 丁亥,太白犯太微垣。 己丑,太白昼见,庚寅,复如之,至七月辛酉方息。 七月癸卯,太白经天。 乙巳,复如之。 丙午,太白复经天。 庚戌,太白昼见。 甲寅,太白经天。 辛酉,太白昼见。 壬戌,太白经天。 癸亥、甲子,复如之。 八月庚午,彗星不见,自五月丁卯始见,至是凡见六十三日,自昴至房,凡历一十五宿而灭。 甲戌,太阴犯心宿。 九月己亥,荧惑犯斗宿。 甲辰,太白〈《志》作太阴〉犯斗宿。 丁未,太阴犯垒壁阵。 己酉,太阴犯垒壁阵。 辛亥,太阴犯轩辕。 十月庚午,太白昼见。 丙子,太阴犯垒壁阵。 壬午,太阴犯昴宿。 丁亥,太白昼见,太阴犯鬼宿。 庚寅,太白昼见,辛卯,亦如之,丙申,复如之。 十一月丁酉,太白经天。 戊戌,太白犯亢宿。 己亥,太白经天。 壬寅,太阴犯荧惑。 癸卯,太阴犯垒壁阵。 丁未,填星犯键闭。 辛亥,太阴犯五车。 甲寅,太白〈《志》作太阴〉犯鬼宿。 丙辰,太阴犯轩辕。 丁巳,太白经天,太阴犯太微垣。 戊午,太白经天。 癸亥,太白经天。 甲子、乙丑,复如之。 十二月己巳,岁星退犯天樽,填星犯罚星。 甲戌,荧惑犯垒壁阵,太白犯东咸。 按《天文志》:三年五月丁卯,彗星见,测在昴五度。 八月庚午,彗星不见。 其星自五月丁卯始见,戊辰往西南行,日益渐速,至六月辛未,芒彗愈长,约二尺馀,丁丑扫上丞,己卯光芒愈甚,约长三尺馀,入圜卫,壬午扫华盖、杠星,乙酉扫钩陈大星及天皇大帝,丙戌贯四辅,经枢心,甲午出圜卫,丁酉出紫微垣,戊戌犯贯索,扫天纪,七月庚子扫河间,癸卯经郑、晋,入天市垣,丙午扫列肆,己酉太阴光盛,微辨芒彗,出天市垣,扫梁星,至辛酉,光芒微小,瞻在房宿键闭之上、罚星中星正西,难测,日渐南行,至是凡六十有三日,自昴至房,凡历一十五宿而灭。 至元四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四年正月癸卯,太白犯建星。 甲辰,复如之。 丙午,太白〈《志》作太阴〉犯五车。 辛亥,太阴犯轩辕。 己未,填星犯东咸。 庚申,太阴入南斗,太白犯牛宿。 二月戊寅,太阴犯轩辕。 己卯,太阴犯灵台。 三月戊申,填星退犯东咸。 六月辛巳,填星退犯键闭。 闰八月己亥,填星犯罚星,太阴犯斗宿。 庚戌,太阴犯斗〈《志》作昴〉宿。 乙卯,太阴犯鬼宿。 九月丙寅,太阴犯斗宿。 戊辰,太白犯东咸。 癸酉,奔星如杯大,色白,起自右旗之下,西南行,没于近浊。 甲申,太阴犯轩辕。 乙酉,太阴犯灵台。 庚寅,太白犯斗宿。 十月辛亥,太阴犯酒旗。 十一月辛未,荧惑犯氐宿。 丁丑,太阴犯鬼宿。 戊寅,太白犯垒壁阵。 十二月庚子,荧惑犯房宿。 癸卯,太白经天,己酉,复如之。 庚戌,太白经天。 辛亥,复如之。 壬子,荧惑犯东咸。 乙卯,太白犯外屏,太阴犯斗宿。 丙辰,太白经天。 至元五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元五年正月庚午,太阴犯井宿。 乙亥,荧惑犯天江。 二月甲午,太阴犯昴宿。 壬寅,太阴犯灵台。 四月壬寅,太阴犯日星及房宿。 五月庚午,太阴犯心宿。 壬申,太白犯斗宿。 丙子,太阴犯昴宿〈《志》作毕宿右股西第三星〉。 六月甲辰,荧惑退入南斗。 七月辛酉、壬戌,荧惑犯南斗。 甲子,荧惑犯南斗,太阴犯房宿。 甲戌,太白经天。 八月己丑,太白复经天。 庚寅,太白昼天。 辛卯,太白复经天。 甲午,太阴犯斗宿。 丁酉,太白犯轩辕。 戊戌、己亥,太白经天。 壬寅至甲辰,太白复经天。 乙巳,太阴犯昴宿。 九月戊午,太白经天。 己未,太白复经天。 十月己亥,荧惑犯垒壁阵。 十一月丁巳,荧惑犯垒壁阵。 十二月甲午,太阴犯昴宿。 癸酉,荧惑犯外屏。 按《天文志》:五年七月甲戌,太白经天。 乙亥、丙子,亦如之。 至元六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六年正月丁卯,太阴犯鬼宿。 乙亥,太阴犯房宿。 二月己丑,太阴犯昴宿。 丙申,太阴犯太微垣。 癸卯,太阴犯心宿。 丁未,太阴犯罗堰。 戊申,荧惑犯月星。 己酉,彗星如房星大,色白,状如粉絮,尾迹约长五寸馀,彗指西南,渐往西北行。 三月癸亥,太阴犯轩辕。 庚午,太阴犯房宿。 壬申,太阴犯南斗。 戊寅,太白犯月星。 辛巳,彗星见,自二月己酉至三月庚辰,凡三十二日。 四月乙巳,太阴犯云雨西北星。 五月丁卯,太阴犯斗宿。 六月癸卯,太白昼见。 己酉,太白复昼见。 辛亥,太白昼见,夜犯岁星。 七月甲寅,太白昼见。 丁巳,太白复昼见。 庚申,太阴犯心宿。 壬戌至癸亥,太白昼见。 甲子,太阴犯罗堰。 乙丑至丙寅,太白复昼见。 癸酉,太白昼见。 九月辛酉,太白〈《志》作太阴〉犯虚梁。 丁卯,太阴犯昴宿,荧惑犯岁星。 甲戌,太阴犯轩辕。 十月丁酉,太白入南斗。 己亥,太白犯斗宿。 十一月乙卯,太阴犯虚梁。 戊午,荧惑犯氐宿。 甲子〈《志》作丙寅〉,辰星犯东咸。 戊寅,辰星犯天江。 十二月癸未,太阴犯虚梁。 乙酉,太阴犯土公。 丁亥,荧惑犯钩钤。 乙未,荧惑犯东咸。 戊戌,太阴犯明堂。 按《天文志》:六年二月己酉,彗星测在房七度,太阴犯虚梁南第二星。 三月丙子,太阴犯虚梁南第一星。 四月辛未,太阴犯虚梁西第二星。 六月辛亥,太白、岁星皆犯右执法。 至正元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元年正月甲寅,荧惑犯天江。 庚申,天阴犯井宿。 辛未,太阴犯心宿。 癸酉,太阴犯斗宿。 甲戌,太白昼见。 二月己卯,太白昼见。 庚辰,太白复昼见。 丙戌,太白昼见。 癸巳,太阴犯明堂。 六月庚午,太阴犯井宿。 七月乙酉,太阴犯填星。 庚寅,太阴犯云雨。 九月庚辰,太阴犯建星。 壬辰,太阴犯钺星,又犯井宿。 十月乙卯,岁星犯氐宿。 丁巳,太阴犯月星。 十一月己亥,太阴犯东井〈《志》作东咸南第一星〉。 庚子,太阴犯天江。 十二月丁巳,太白犯垒壁阵。 按《天文志》:至正元年正月甲戌,太白昼见。 乙亥、丙子、丁丑,皆如之。 三月癸酉,太阴犯云雨西北星。 至正二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年正月戊子,太阴犯明堂。 甲午,荧惑犯月星。 三月戊子,太阴犯房宿。 四月庚申,太阴犯罗堰。 五月甲申,太白经天。 七月乙未,太阴掩太白。 丁酉,太白昼见。 八月丙午,太白昼见。 九月丁丑,太阴犯罗堰。 戊子,太阴犯井宿。 十月癸卯,太阴犯建星。 甲寅,太阴犯天关。 十一月辛卯,岁星、荧惑、太白聚于尾宿。 至正三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三年二月甲辰,太阴犯井宿,填星犯牛宿,荧惑犯罗堰。 乙卯,太阴犯氐宿。 三月壬午,太阴犯氐宿。 七月庚辰,太白犯右执法。 至正四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四年十二月壬戌,太阴犯外屏。 至正七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七年七月丙辰,太阴犯垒壁阵。 十一月庚戌,太阴犯天廪。 至正八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八年二月庚辰,太阴犯轩辕。 癸未,太阴犯平道。 三月丙辰,太阴犯建星。 八月丙子,太阴犯垒壁阵。 九月己未,太阴犯灵台。 至正九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九年正月庚戌,太白犯建星。 辛亥,太白〈《志》作太阴〉犯平道。 二月甲申,太阴犯建星。 三月己亥,太白犯垒壁阵。 七月丙午,太阴犯垒壁阵。 癸丑,太阴犯天关。 九月丙戌,荧惑犯灵台。 十一月戊辰,太阴犯毕宿。 庚辰,太白犯垒壁阵。 至正十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年正月壬申,太阴犯荧惑。 甲戌,陨石棣州,色黑,中微有金星;先有声自西北来,至州北二十里乃陨。 二月辛丑,太阴犯平道。 甲辰,太阴犯键闭。 三月己卯,荧惑犯太微垣。 四月丙午,太白犯鬼宿。 六月壬子,星大如月,入北斗,震声若雷,三日复还。 七月辛酉,太阴犯房宿。 辛未,太白昼见。 丁丑,太白复昼见。 九月癸丑朔,太白昼见。 壬戌,荧惑犯天江。 十月癸巳,岁星犯轩辕。 丙申,太阴犯昴宿。 十一月戊辰,太阴犯鬼宿。 是月,三星陨于耀州,化为石,如斧形,削之有屑,击之有声。 十二月乙未,太阴犯鬼宿。 按《五行志》:十年正月甲戌,棣州白昼空中有声自西北而来,距州二十里陨于地,化为石,其色黑,微有金星散布其上。 有司以进,遂藏之司天监。 十一月冬至夜,陕西耀州有星坠于西原,光耀烛地,声如雷鸣者三,化为石,形如斧,一面如铁,一面如锡,削之有屑,击之有声。 至正十一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一年正月丙辰,辰星犯牛宿。 丁卯,兰阳县有红星大如斗,自东南坠西北,其声如雷。 二月庚寅,太阴犯鬼宿。 乙未,太阴犯太微。 丁酉,太阴犯亢宿。 三月丁卯,太阴犯东咸。 戊辰,太阴犯天江。 七月己未,太阴犯斗宿。 壬戌,太阴犯右执法。 己巳,太白犯左执法。 荧惑入鬼宿。 八月乙酉,太阴犯天江。 九月乙卯,辰星犯左执法。 丁巳,太白犯房宿。 戊辰,太阴犯鬼宿。 十月戊寅,荧惑犯太微垣。 辛巳,太阴犯斗宿。 乙酉,太白犯斗宿。 己丑,太白昼见,荧惑犯岁星。 辛卯,太白犯斗宿。 癸巳,岁星犯右执法。 丙午,荧惑犯左执法。 十一月癸丑,有星孛于娄宿。 甲寅,孛星见于胃宿。 乙卯、丙辰,亦如之。 丁巳,太阴犯填星,孛星微见于毕宿。 十二月丙子朔,太白昼见。 丁丑,太白经天。 庚辰,太白经天,是夜,犯垒壁阵。 甲申,太阴犯填星。 丙戌,太白复经天,是夜,复犯垒壁阵。 辛卯,太白经天,壬辰,复如之。 丁酉,太白昼见,太阴犯荧惑。 庚子,太白经天,辰星犯天江。 辛丑,太白经天。 壬寅,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十一年七月甲子,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一星。 十一月辛亥,孛星见于奎宿。 丙辰,孛星现于昴宿。 丁卯,太白昼见。 庚午,岁星昼见。 十二月辛卯,太白经天。 甲午,复如之。 至正十二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二年正月乙丑,太阴犯荧惑。 乙巳,岁星犯右执法。 二月庚寅,太阴犯太微垣。 癸巳,太阴犯氐宿。 三月戊午,太阴犯进贤。 壬戌,太阴犯东咸。 戊辰,太白昼见。 五月癸酉朔,太白犯填星。 六月辛亥,太白犯井宿。 七月丁酉,辰星犯灵台。 八月丁卯,太白犯岁星。 九月壬辰,太阴犯轩辕。 十月戊午,太阴犯鬼宿。 甲子,太阴犯岁星。 乙丑,太阴犯亢宿。 十一月庚寅,太阴犯太微垣。 至正十三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三年正月乙酉,太阴犯太微垣。 戊戌,荧惑、太白、辰星聚于奎宿。 二月己酉,太阴犯轩辕。 庚戌,太白犯荧惑。 壬子,太阴犯太微垣。 四月辛丑,太白犯井宿。 辛亥,太阴犯房宿。 五月乙亥,太阴犯岁星。 七月戊辰,太白昼见。 九月庚寅,太阴犯荧惑。 壬辰,太白经天,荧惑犯左执法。 庚子,太白经天。 十月甲辰,岁星犯氐宿。 癸亥,太白犯亢宿。 十一月壬申,太阴犯垒壁阵。 十二月丁酉,太白犯东咸。 庚子,荧惑入氐宿。 丁巳,太阴犯心宿。 至正十四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四年正月乙丑,荧惑犯岁星。 丁卯,太白犯建星。 癸酉,荧惑犯房宿。 二月戊午,太白犯垒壁阵。 六月甲辰,太阴入斗宿。 七月乙丑,太阴犯角宿。 壬午,太阴犯昴宿。 十月壬子,太阴犯太微垣。 十一月丙子,太阴犯鬼宿。 十二月己亥,太阴掩昴宿。 至正十五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五年正月戊辰,太阴犯五车。 辛未,太阴犯鬼宿。 闰正月丙午〈《志》作丁未〉,太阴犯心宿。 丙辰,太白经天。 三月庚寅,太阴犯五车。 丙申,太阴犯房宿。 癸丑,太白经天。 六月癸亥,太白经天。 八月戊寅,太白经天。 九月己丑,太白犯太微垣。 十月己未,太阴犯垒壁阵。 癸酉,太阴犯轩辕。 十一月甲申〈《志》作乙酉〉,荧惑犯氐宿。 庚寅,填星退犯井宿。 己亥,太阴犯鬼宿。 十二月壬子朔〈《志》作癸丑〉,荧惑犯房宿。 按《天文志》:十五年九月乙丑,太白昼见。 庚寅,太白昼见。 至正十六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六年正月己丑,太阴犯昴宿。 五月壬辰,太白犯鬼宿,癸巳,亦如之。 甲午,太阴入斗宿。 丁酉,太阴犯垒壁阵。 七月丁酉,太阴犯垒壁阵。 八月丁卯,太阴犯昴宿。 甲戌,彗星见张宿,色青白,彗指西南,长尺馀,至十二月戊午始灭。 冬十月丁未,大名路有星如火,从东南流,芒尾如曳彗,堕地有声,火燄蓬勃,久之乃息,化为石,青黑色,光莹,形如狗头,其断处如新割者,命藏于库。 壬辰,太阴犯井宿。 十一月丁亥,流星如酒杯,色青白,尾迹约长五尺馀,光明烛地,起自东北,东南行,没于近浊,有声如雷。 壬辰,太阴犯井宿。 按《天文志》:十六年四月癸亥,荧惑犯垒壁阵西方第四星。 八月甲戌,彗星见于正东,如轩辕左角大,色青白,彗指西南,约长尺馀,测在张宿十七度一十分,至十月戊午灭迹,西北行四十馀日。 又按《志》:冬十一月,大名路大名县有星如火,自东南流,尾如曳彗,坠入于地,化为石,青黑光莹,状如狗头,其断处类新割者。 有司以进,太史验视云天狗也,命藏于库。 至正十七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七年二月癸丑,太阴犯五车。 三月甲申,太阴犯鬼宿。 壬辰,岁星犯垒壁阵。 七月癸未,太白犯鬼宿。 甲申,太阴犯斗宿。 丁亥,填星犯鬼宿。 八月癸卯,填星犯鬼宿,太白犯轩辕。 己酉,岁星犯垒壁阵西方第六星。 甲子,太阴犯五车。 闰九月癸卯,有飞星如盂,青色,光烛地,尾约长尺馀,起自王良,没于勾陈。 丙午,太阴犯斗宿。 庚申,太阴犯井宿。 十月乙亥,荧惑犯氐宿。 甲申,太阴掩昴宿。 十二月庚午,荧惑犯天江。 戊寅,太白犯岁星。 甲申,太阴犯鬼宿。 丁亥,岁星犯垒壁阵。 庚寅,太白犯垒壁阵〈《志》作庚辰在甲申前〉。 癸巳,太阴犯心宿。 己亥,流星如金星大,尾约长三尺馀,起自太阴,近东而没,化为青白气。 至正十八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八年正月辛丑,填星犯鬼宿。 丙午,太阴犯昴宿。 二月乙亥,填星犯鬼宿。 四月辛卯,太白犯鬼。 五月壬寅,太白犯填星。 壬子、丁未,太阴犯斗。 戊申,太白昼见。 八月壬申,太阴掩心。 甲申,掩昴。 十月己卯、十一月丙午,太阴犯昴,太白犯房。 辛酉,太阴掩心。 十二月戊寅、癸未,太白经天。 戊子,太阴犯房。 按《天文志》:十八年三月丁卯,太白在井,失行于北,荧惑犯垒壁阵。 十二月戊寅、癸未,太白生黑芒。 至正十九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九年正月辛丑,太阴犯昴。 癸丑,流星如酒杯大,有声如雷。 三月庚戌,太阴犯房。 五月丙申,荧惑犯鬼。 丙午,太阴犯天江。 丁未,犯斗。 七月丁酉,太白犯上将。 甲辰,犯右执法。 己酉,犯左执法。 九月甲寅,犯天江。 十月壬申,犯斗。 辛巳,流星大如桃。 十二月戊辰,太白犯垒壁阵。 按《五行志》:十九年四月己丑,建宁路瓯宁县有星坠于营前,其声如雷。 至正二十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年己亥,太阴犯井。 三月,彗星见。 四月丁卯,太阴犯明堂。 癸酉,犯东咸。 五月乙亥,流星大如桃。 六月癸巳,太白犯井。 戊戌,太阴犯建星。 七月乙丑,犯井宿。 戊戌,犯建星。 八月辛卯,犯天江。 壬辰,填星犯太微。 甲辰,太阴犯井。 至正二十一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一年春正月庚申,太阴犯岁星。 二月癸未朔,填星退犯太微垣。 壬寅,太阴犯天江。 三月丙辰,犯井。 庚辰,荧惑犯鬼宿。 五月壬戌,太阴犯房。 癸酉,太白犯轩辕。 甲戌,荧惑犯太白。 六月乙未,荧惑、岁星、太白聚于翼。 戊戌,太阴犯云雨。 甲辰,太白昼见。 十一月庚戌,太阴犯建星。 癸亥,犯井。 壬申,犯氐。 至正二十二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二年正月戊申,太白犯建星。 乙卯,填星犯左执法。 二月己卯,太白犯垒壁阵。 乙酉,彗星见于危。 丁酉,彗星犯离宫。 三月戊申,彗星不见星形,有白气,扫大角。 壬子,彗星行过太阳前,无芒,在昴,至戊午灭。 四月丙子,长星见虚、危,四十馀日灭。 丁亥,荧惑离太阳三十九度,当出不出。 五月辛酉,太阴犯建星。 六月辛巳,彗星见紫微垣。 戊子,彗星扫上宰。 七月乙卯,彗星灭迹。 丙辰,荧惑见西方,成白气,移时乃灭。 八月癸巳,太白〈《志》作太阴〉犯毕宿。 九月丁未,太白犯亢宿。 己酉,太阴犯斗宿。 丁亥,岁星犯轩辕。 丙寅,荧惑犯鬼宿。 己巳,有流星如酒杯,色青白,光明烛地。 荧惑犯鬼宿积尸气。 十月己卯,太阴犯牛宿。 丁亥,辰星犯亢宿。 戊子,太阴犯毕宿。 十二月壬辰,太阴犯角宿。 至正二十三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三年正月庚戌,岁星犯轩辕。 二月戊戌,太白昼见。 庚子,亦如之。 三月辛丑朔,彗星见东方,经月乃灭。 丙辰,太白犯氐宿。 四月辛丑,荧惑犯岁星。 庚申,岁星犯轩辕。 五月壬午,太白昼见。 甲午,亦如之。 乙未,荧惑犯右执法。 六月庚戌,星陨于济南。 乙卯,太白犯井宿。 壬戌,太白昼见,夜犯井宿。 七月乙酉,太白昼见。 有星坠于庆元路西北,声如雷,光芒数十丈,久之乃灭。 八月壬寅,太白犯轩辕。 乙巳,太阴犯建星。 丁未,太白犯轩辕。 己酉,太白昼见。 丙辰,太阴犯毕宿。 己未,太白昼见。 辛酉,太白犯岁星。 乙丑,太白犯右执法。 九月辛未,太白犯左执法。 乙亥,岁星犯右执法。 丁丑,辰星犯填星,丁亥,太白犯填星。 辰星犯亢宿。 十月癸卯,太白犯氐宿。 戊午,太白犯房宿。 十一月癸未,太阴犯轩辕,岁星犯左执法。 按《天文志》:二十三年七月乙酉,太白昼见。 丙戌、辛卯,皆如之。 八月己酉,太白昼见。 壬子,亦如之。 按《五行志》:二十三年六月庚戌,益都临胊县龙山有星坠入于地,掘之深五尺,得石如砖,褐色,上有星如银,破碎不完。 至正二十四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四年正月戊寅,太白犯轩辕。 二月壬子,岁星犯左执法。 癸丑,太阴犯西咸池。 四月乙未,太阴犯西咸池。 癸丑,太白犯井宿。 甲戌,太白犯鬼宿。 乙亥,又犯积尸气,岁星犯左执法。 六月癸卯,三星昼见,白气横突其中。 甲辰,河南府有大星夜见南方,光如昼。 丁未,大星陨,照夜如昼,及旦,黑气晦暗如夜。 丁巳,太白犯右执法。 秋七月癸亥,太白与岁星合于翼宿。 甲子,岁星犯左执法。 八月,荧惑犯鬼宿。 九月乙丑,太白昼见。 甲申,太阴犯轩辕。 冬十月丙午,太阴犯毕宿。 己酉,太阴犯井宿。 十二月乙卯,太阴犯太白。 按《天文志》:二十四年正月癸酉,太阴犯毕宿大星。 戊寅,太阴犯轩辕右角。 二月壬子,岁星自去年九月九日东行,入右掖门,犯右执法。 出端门,留守三十馀日,犯左执法。 今逆行入端门,西出右掖门,又犯右执法,太阴犯西咸南第一星。 四月丁未,太阴犯西咸南第一星。 癸丑,太白入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五月甲戌,太白犯鬼宿西北星。 乙亥,又犯积尸气。 岁星入犯右执法。 六月丁巳,太白犯右执法。 七月癸亥,太白与岁星相合于翼宿,二星相去八寸馀。 甲子,岁星犯左执法。 八月丁未,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 九月乙丑,太白昼见。 甲申,太阴犯轩辕右角。 戊子,荧惑入犯轩辕大星。 十月丙午,太阴犯毕宿大星。 己酉,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一星。 丙辰,太白犯斗宿西第二星。 十二月乙卯,太阴犯太白。 按《五行志》:二十四年六月癸卯,冀宁路保德州三星昼见,有白气横突其中。 至正二十五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五年正月丙寅〈《志》作丁卯〉,太白昼见。 戊辰,亦如之。 甲戌,太白犯建星。 二月丙午,太阴犯填星。 三月戊辰,太白犯垒壁阵。 四月壬子,荧惑犯灵台。 五月辛酉,荧惑犯太微垣。 七月丁丑,填星、岁星、荧惑聚于角、亢。 太阴犯毕宿。 己卯,太阴犯毕宿。 八月乙未,太阴犯建星。 己亥,太白〈《志》作太阴〉犯垒壁阵。 九月丁丑,太阴犯井宿。 十月辛卯,荧惑犯天江。 己酉,荧惑犯斗宿,太阴犯右执法。 庚戌,太阴犯太微垣。 闰十月戊辰,太白、辰星、荧惑聚于斗宿。 太阴犯毕宿。 壬申,太白犯辰星。 十一月己丑,太白犯荧惑,太阴犯垒壁阵。 丙申,太阴犯毕宿。 癸卯,太阴犯太微垣。 十二月癸亥,太阴犯毕宿。 庚午,岁星掩房宿。 辛未,太阴犯右执法。 按《天文志》:二十五年正月,太阴犯毕宿右股东第四星。 五月辛酉,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光明烛地,起自房宿之侧,缓缓西行,没于太微垣右执法之下。 十二月丙辰,太阴犯太白。 按《明外史明玉珍传》:玉珍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大夏。 是岁,元至正二十二年也,越三年冬,蜀中星陨如雨。 明年春,玉珍病革,遂卒,凡立五年。 至正二十六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六年秋七月辛巳,大星如斗,自西南而落。 甲午,太白经天。 丙午,太白经天。 九月辛丑,孛星见东北方。 按《天文志》:二十六年正月戊戌,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辛丑,太阴犯亢宿距星。 二月戊午,太阴犯毕宿大星。 丁丑,岁星退行,犯房宿北第一星。 岁星守钩钤。 三月甲午,太阴犯左执法。 四月己未,太阴犯轩辕大星。 乙丑,太阴犯西咸西第一星。 丙子,太白入犯鬼宿积尸气。 六月癸酉,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尾迹约长尺馀,起自心宿之侧,东南行,光明烛地,没于近浊。 七月丁酉,荧惑犯鬼宿积尸气。 甲辰,太白昼见。 丙午、丁未、戊申,皆如之。 八月辛亥,太白昼见。 己未,太阴掩牛宿南三星。 庚午,岁星犯钩钤。 乙亥,太阴掩轩辕大星。 九月壬辰,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 庚子,孛星见于紫微垣北斗权星之侧,色如粉絮,约斗大,往东南行,过犯天棓星。 辛丑,孛星测在尾十八度五十分。 壬寅,孛星测在女二度五十分。 癸卯,孛星测在女九度九十分。 甲辰,孛星测在虚初度八十分。 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乙巳,孛星出紫微垣北斗权星、玉衡之间,在于轸宿,东南行,过犯天棓,经渐台、辇道,去虚宿、垒壁阵西方星,始消灭焉。 丙午,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十一月乙酉,太白犯填星。 丁亥,太白犯房宿北第一星。 戊子,荧惑犯太微东垣上相,太白犯键闭。 己丑,流星如酒杯大,分为三星,紧相随,前星色青明,后二星色赤,尾迹约长二丈馀,起自东北,缓缓往西南行,没于近浊。 庚寅,太阴犯毕宿右股北第四星。 丙申,太白、岁星、辰星聚于尾宿。 庚子,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辛丑,填星犯房宿北第一星。 甲辰,太白犯岁星。 十二月戊子,太阴犯毕宿大星。 庚申,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乙丑,太阴犯轩辕左角。 丙寅,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辛未,太阴犯西咸西第一星。 甲戌,太阴犯建星西第三星。 至正二十七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七年秋七月丁酉,绛州星陨,光耀如昼。 按《天文志》:二十七年正月癸巳,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二月乙卯,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三月辛巳,填星退犯键闭星。 四月丙寅,太阴犯垒壁阵西方第四星。 六月乙卯,太阴犯氐宿东北星。 辛未,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七月壬辰,荧惑犯氐宿东南星。 丙申,太阴犯毕宿大星。 己亥,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二星。 八月庚戌,荧惑犯房宿北第二星。 癸丑,太阴犯建星西第二星。 九月丁丑,填星犯房宿北第一星,荧惑犯天江南第二星。 乙酉,太阴犯垒壁阵东方第六星。 辛卯,填星犯键闭,太阴犯毕大星。 癸巳,太阴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丁酉,荧惑犯斗宿西第二星。 十月戊午,太阴犯毕宿右股西第二星。 辛酉,太阴犯井宿东扇南第三星。 癸亥,太阴犯鬼宿西南星。 丁卯,岁星、太白、荧惑聚于斗宿。 十一月戊寅,太白昼见。 庚辰,太阴犯垒壁阵东方南东第一星。 至正二十八年,星变。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八年正月庚寅,彗星见于昴、毕之间。 三月庚寅,彗星见于西北。 是月,有星流于东北,众小星随之,其声大震。 发布时间:2025-09-09 12:56:0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