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七十一卷 内容: 第七十一卷目录 云气异部艺文二南至云物赋        唐王諲五色卿云赋         李恽前题            前人贺庆云表          韩愈庆云记         宋白玉蟾五色云赋         明屠隆 云气异部艺文三〈诗〉卿云歌          古逸诗观庆云图        唐李行敏前题           柳宗元庆云见           李绅上党奏庆云见        前人华山庆云见         前人赋得白云起封中      李正辞赋得青云干吕       王履贞赋得白云起封中      张嗣初赋得青云干吕        林藻观庆云图          阙名乙丑孟秋下旬四日,杨中丞绝命诏狱。 是夜初昏时,有气如白练,起尾箕间,埽紫微,掩天枢,五星时在燕邸。 目睹,感赋二首 明顾大武和赵库部元实景云篇     吕高 云气异部纪事庶徵典第七十一卷云气异部艺文二《南至云物赋》唐王諲于赫至化时,惟大君惟历比夫轩后授人齐乎。 放勋北风戒节南至司分验律飞灰遥应乎。 悬炭登台视祲必在乎,书云丽乎。 时方别色天敛残氛星连珠而候晓日合璧,而呈文众瑞咸集祯祥,荐至云散黄光天浮喜气,金柯郁郁而蔽野,玉叶飘飘而委地,回纪天表求无兵意,灾沴靡作罢札瘥之虞水旱不行,咏京坻之事,得此先甲还同汉日之观,报以丰年不假春秋之备于时,帝在旸谷风后陪骖会玉帛而涂山有愧,朝公卿而汾水怀惭佳气从龙遥连渭北,非烟拂日俯对终南懿圣寿之与万美,皇道而超三保章告其符祉,太史视其簪绂应子月兮,生一阳奏黄钟兮动万物,乃明南至者日极之数,视云物者,岁占之,故其在必书不𠍴,常度庆瑞满于图牒献纳盈其府库凤凰,下于元都,铜雀栖于温树调玉烛,而阴阳燮和抚黔首,而时令大布日之方夕,岁聿云暮才非瞽史未知天道之祥文似相如愿献凌云之赋。 《五色卿云赋》李恽于穆圣唐建其皇极通三微兮,昊穹降祉禔万福兮,阴阳不测,答禧祥于一人,见彩云之五色其为状也。 乃从龙以分气,其为势也。 若抟鹏之垂翼,荟蔚非触石而兴缥缈盈画工之饰葱翠炯晃萧索氛氲回合斐亹散聚分,文转光风,则动而愈出,冲霁日则灿然,皆分古之。 函关紫气。 帝乡白云,岂比澄鲜流,庆作瑞吾君夫德施者,帝王之所崇,云行者天地之,所溥惟帝德之动天谅,卿云之飞,吐光浮碧落夺虹彩于太虚影下,清潭照锦色,于曲浦将,以发挥明时腾迈前古,虽建官惟贤列爵,惟五降及品汇,莫不是睹缅彼瑞牒,询夫物名则有甘露降。 黄河清狐九尾而来扰草三秀,而敷荣若以匹敌莫之,与京式昭圣理承应天卿是,乃感寿以呈休应君以来附,苟非至道则未期遇,故汉主之祠后土也。 宝鼎见兮,其色同昭轩辕之诛,蚩尤也。 华盖蒙兮一形,乃拊推众圣于往昔亦效祉而斯睹式赞其徽恭命述赋。 《五色卿云赋》前人惟皇建极兮,宪章前古于穆文明兮,保乂寰宇御时得一兮临人以五法天无私兮,承天之祜至矣哉。 众兆融朗山川出云叶千年之休,裕垂五色之氤氲,萧索离披状,虹辉之贯日徘徊摇曳,疑鼎气之歊纷散,作霞彩聚,成锦文匪腾华于触石信呈瑞于明君,其静也,专其动也。 直既无散漫,亦时消息远而可视,高未能逼乘轻吹之霏微,映朝阳而翕赩禀造化之元气,挺自然之奇色,英倏倏也。 秖可以理求纷溶溶兮,固难乎。 智测若雾非雾,有始有极,转空不待于扶摇。 动日,岂资于羽翼,有道斯见,无德匪呈庶物,皆睹应天之卿体鹄振而超越,候龙吟而化成需为大矣。 可谓乎元亨利贞。 《贺庆云表》韩愈臣某言臣所领州,今月十六日申时,有庆云见于西北,至暮方散臣及举州官吏百姓等无不见者,五采五色光华,不可遍观非烟非云,容状讵能详述抱日增丽浮空不收,既变化而无穷,亦卷舒而莫定斯为上瑞实应太平,臣某诚欢诚喜,稽首顿首谨。 按沈约宋书云:庆云五色,太平之应。 又据《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则庆云出,故黄帝因之以纪事。 虞舜由之,而作歌。 又按季夏六月,土王用事,其日丙戌亦主于土西北方者,京师所在。 土为国家之德祥,见京师之位,既徵于。 古又验于今伏惟皇帝陛下德合覆载道光轩虞嗣位之初,祯祥继至升平之符既兆仁寿之域已跻微臣往在先朝以论事,得罪身居贬黜之地目睹殊常之庆,忭跃欣幸实倍常情,伏乞宣付史官以彰圣德所致,瞻恋阙庭心魂飞驰并图奉进无任忻忭踊跃之至,差某官奉表陈贺以闻。 《庆云记》宋白玉蟾淳熙改元十月既望,惠州守臣王宁奉天子,命蒇醮事于罗浮山。 山即十大洞。 天之一朱明耀真之府也。 先是,唐天成中洞出古剑迹,其篆文已应,太祖皇帝丁亥圣君之谶我宋受命时遣中使奉金龙玉简之典,岁修国醮著在令甲。 孝宗皇帝始登大宝,爰致初敬是日也。 御香既上蒇事荐成步虚升,闻环佩作序,天容绀碧风日清,美珍禽舞驯鹿悦仙花瑶草满洞芳妍醮坛之西北隅有五彩光华出焉。 上亘霄昊是谓卿云轮囷郁丽华景缤纷,中有金龙徊翔蓊郁。 天人交庆实应太平。 夫太平,无象也。 然而庆云天来亦于其人不于其天,天意以之昭,格山川于焉。 出云云物精祲,犹登台以课之,建官以纪之秉笔以书之自祥符初泰山,庆云见今焉。 复应猗欤盛哉。 河清岳润洵有其时广东漕,臣绘图上之踰年,有旨令礼部,每遇郊恩给降祠牒以度其年,劳者使修香火永为典,故宝庆丁亥道士邹师正该覃恩霈州家檄之知冲虚观事兴怀休符命为记文而系之铭曰:太祖之潜龙也。 古剑出焉。 孝宗之飞龙也。 庆云翔焉剑所以化龙于地云所以从龙于天。 易曰: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 《五色云赋》明屠隆五月既望遵湖而西驱车,高原饮马,空陂娟娟者,湖秀绝,而孤绵亘千里映带,城隅沙长水明,沈鸥浴凫青浦照人绿野平铺,乃税驾于河漘吊。 昔贤之遗迹,余钦斯人兮,高旷俯太湖而叹息。 叹息自天俛仰今古,何彼卿云烂焉。 以叵回合朗映皦,日微吐蔽天者,半厥色维。 五厥状瑰丽元黄杂组或如元圭或如白珂或如灵芝,或如玉禾,或如绛绡,或如紫紽,或如文杏之叶,或如含桃之颗,或如秋原之草,或如春湘之波,澹修眉之连,蜷呈冶态而婀娜,又如万花竞开百鸟齐飞奇姿,窈窕秀色,离披威凤之彩,葳蕤锦鸡之翼,差池屑屑霏霏纚纚縰縰纷乎。 若缬矗乎。 若剃又如仙人制锦,借色云君濯彼,天河五彩成文丹,霞失丽明星载昏,长天绀碧遥光,深靓群山并朗回,浦独映芙蕖相鲜,下烁紫荇大物,矜炫变幻靡穷,乍散乍合,若淡若浓,廓乎若起窅兮,若濛嗟此璀璨雕彼太素神乎巧哉。 天孙所妒,何文章之绮靡。 恐大帝之是怒,畴驱真宰泄秘抽元东壁献图丹甲命篇掞河汉,以布彩走五星于毫端振藻,耀日鸿思写天,彗妖虹而直上扪列阙而倒悬洵天章之巨丽,何人工之能,为相如幺,子云无奇,锦心莫吐彩笔藏辉,雕龙刻凤之技黼黻藻火之形,莫不销其文彩遁其精,灵金阙洞开高敞玉楼,丹青错落栋宇,雕錽阁道玲珑列仙出游引以雕舆夹以华辀霞裾成列,环佩相纠纷,朱幢与紫盖嵌七宝,而杂琳球朗焉。 翕赩六合晶荧绘山川绚日星掩关门之紫气夺霞,标于赤城有烂其光灼灼,其英王母之所不能谣群臣之所不能赓,是诚乾坤之上瑞兆,国家之文明砉焉神爽恍矣。 骨惊余安得蹑层云,而上驰下睹大地之与,蓬瀛聊申意于斯文怅独立而屏营。 云气异部艺文三〈诗〉《卿云歌》古逸诗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观庆云图》唐李行敏缣素传休祉,丹青状庆云。 非烟凝漠漠,似盖乍纷纷。 尚驻从龙意,全舒捧日文。 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 裂素观嘉瑞,披图贺圣君。 宁同窥汗漫,方此睹氛氲。 《前题》柳宗元设色初成象,卿云示国都。 九天开秘祉,百辟赞嘉谟。 抱日依龙衮,非烟近御炉。 高标连汗漫,回望接虚无。 裂素荣光发,舒华瑞色敷。 恒将配尧德,垂庆代河图。 《庆云见》李绅夏六月,准诏祭中岳,宿少林寺,祭毕归寺,有庆云见于峰,初如绛绡,蒙覆上下,岩树透彻,虚明照日,俄顷诸崖谷间尽祥云,纷郁绵布,自午至未不散。 礼成中岳陈金册,祥报卿云冠玉峰。 轻未透林疑待凤,细非行雨讵从龙。 卷风变彩霏微薄,照日笼光映隐重。 还入九霄成沆瀣,夕岚生处鹤归松。 《上党奏庆云见》前人飞龙久驭宇,真气尚兴云。 五色传嘉瑞,千龄表圣君。 从风忽萧索,依汉更氛氲。 影彻天初霁,光鲜日未曛。 表祥近自远,垂化聚还分。 宁作无依者,空传陶令文。 《华山庆云见》前人圣主祠名岳,高峰发庆云。 金柯初缭绕,玉叶渐氛氲。 气色含珠日,晴光吐翠雰。 依稀来鹤态,髣髴列仙群。 万树流光影,千潭写锦文。 苍生欣有望,祥瑞在吾君。 《赋得白云起封中》李正辞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皇封。 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 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 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 素光非曳练,灵贶自从龙。 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赋得青云干吕》王履贞异方占瑞气,干吕见青云。 表圣兴中国,来王见大君。 迎祥殊大乐,叶庆类横汾。 自感明时起,非因触石分。 映霄难辨色,从吹乍成文。 须使留千载,垂芳在典坟。 《赋得白云起封中》张嗣初英英白云起,呈瑞出封中。 表圣宁因地,逢时岂待风。 浮光弥皎洁,流影更冲融。 自叶尧年美,谁云汉日同。 金泥光乍掩,玉检气潜通。 欲与非烟并,亭亭不散空。 《赋得青云干吕》林藻应节偏干吕,亭亭在紫氛。 缀云初度影,捧日已成文。 结盖祥光迥,为楼翠色分。 还同起封上,更似出横汾。 作瑞来藩国,呈形表圣君。 徘徊如有托,谁道比閒云。 《观庆云图》阙名五云从表瑞,藻缋宛成图。 柯叶何时改,丹青此不渝。 非烟色尚丽,似盖状虑殊。 渥彩看犹在,轻阴望已无,方将遇翠幄,那羡起苍梧。 欲识从龙处,今逢圣合符。 乙丑孟秋下旬四日,杨中丞绝命诏狱。 是夜初昏时,有气如白练,起尾箕间,埽紫微,掩天枢五星,时在燕邸目睹。 感赋二首。 明顾大武满地苌弘血染衣,补天功业竟安归。 犹馀万丈长虹气,此夕骖箕叩紫微。 十叶山河一线悬,老成只手欲回天。 杀身岂足辞臣责,长绕精诚紫极边。 《和赵库部元实景云篇》吕高卿云郁郁覆中天,烂结绯文五色鲜。 光泛紫霄流凤盖,影随金阙照龙旃。 渐看捧日归仙掌,故欲从龙袅御筵。 此日仙郎挥藻赋,蓬莱亲献沐恩篇。 云气异部纪事《说苑》:楚昭王之时,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驿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 令尹司马闻之,斋宿沐浴,将自以身祷之焉。 王曰:止,楚国之有不谷也,由身之有胸胁也;其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 胸胁有疾,转之股肱,庸为去是人也。 《汉书高祖本纪》:秦始皇帝尝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当之。 高祖隐于芒、砀山泽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 高祖怪问之。 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高祖又喜。 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沛公已定关中。 亚父范增说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闻其入关,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 吾使人望其气,皆为龙,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之,勿失。 《后汉书光武本纪》:论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 郁郁葱葱然。 《论衡》:陈留虞延,字君人。 夜生,母见其气如一匹绢,径上天。 以问人,人曰:吉。 气与天通,后仕至司徒。 《魏志武宣卞皇后传注魏书》曰:后以汉延熹三年十二月己巳生齐郡白亭,有黄气满室移日。 父敬侯怪之,以问卜者王旦,曰:此吉祥也。 《文帝本纪》:帝讳丕,武帝太子也。 中平四年冬,生于谯。 〈注〉《魏书》曰: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證,非人臣之气。 《蜀志刘焉传》:焉历宗正、太常。 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 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 《吴志孙坚传》:坚,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 〈注〉《吴书》曰:坚世仕吴,家于富春,葬于城东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蔓延数里,众皆往观视,父老相谓曰:是非凡气,孙氏其兴矣。 董卓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 坚乃前入至雒,修诸陵,平塞卓所发掘。 〈注〉《吴书》曰:坚入洛,扫除汉宗庙。 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 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 《吴范传》:范治历数,知风气,闻于郡中。 孙权起于东南,范委身服事,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其术多效。 权与吕蒙谋袭关羽,议之近臣,多曰不可。 权以问范,范曰:得之。 后羽在麦城,使人请降。 权问范曰:竟当降否。 范曰:彼有走气,言降诈耳。 权使潘璋邀其径路,觇候者还,白羽已去。 范曰:虽去不免。 问其期,曰:明日日中。 权立表下漏以待之。 及中不至,权问其故,范曰:时尚未正中也。 顷之,有风动帷,范拊手曰:羽至矣。 须臾,外称万岁,传言得羽。 后权与魏为好,范曰:以风气言之,彼以貌来,其实有谋,宜为之备。 终皆如言。 初,权为将军时,范尝白言江南有王气,亥子之间有大福庆。 权曰:若终如言,以君为侯。 及立为吴王,以范为都亭侯。 《王隐晋书》:武帝咸宁元年,洛阳太祖庙中有青气,占者云:以为东莞王后当有天子。 后改封琅琊江东之应也。 鲁胜字叔时,以岁日望气,乃长叹知将来多故,便称疾去官。 中书令张华敬之,欲用之,遣二子谕意,不动。 《晋书陈训传》:训字道元,历阳人。 少好秘学,天文、算历、阴阳、占候无不毕综,尤善风角。 孙皓以为奉禁都尉,使其占候。 皓政严酷,训知其必败而不敢言。 时钱塘湖开,或言天下当太平,青盖入洛阳。 皓以问训,训曰:臣止能望气,不能达湖之开塞。 退而告其友曰:青盖入洛,将有舆榇衔璧之事,非吉祥也。 寻而吴亡。 训随例内徙,拜谏议大夫。 俄而去职还乡。 及陈敏作乱,遣弟宏为历阳太守,训谓邑人曰:陈家无王气,不久当灭。 宏闻,将斩之,训乡人秦璩为宏参军,乃说宏曰:训善风角,可试之。 如不中,徐斩未晚也。 乃赦之。 时宏攻征东参军衡彦于历阳,乃问训曰:城中有几千人。 攻之可拔不。 训登牛渚山望气,曰:不过五百人,然不可攻,攻之必败。 宏复大怒曰:何有五千人攻五百人而有不得理。 命将士攻之,果为彦所败,方信训有道术,乃优遇之。 《石勒载记》:勒,上党武乡羯人。 父周曷朱。 勒生时赤光满室,有白气自天属于中庭。 勒南郊,有白气自坛属天,勒大悦,还宫,赦四岁刑。 《十六国春秋后赵》:石勒建平四年,有赤黄云如幕,长数十丈,其年勒死。 《石季龙载记》:石宣疾,石韬有宠,谓所幸杨杯、牟成曰:韬凶竖悖逆,敢违我如是。 汝能杀之者,吾入西宫,当尽以韬之国邑分封汝等。 韬既死,主上必亲临丧,因行大事,蔑不济矣。 杯等许诺。 时东南有黄黑云,大如数亩,稍分为三,状若匹布,东西经天,色黑而青。 酉时贯日,日没后分为七道,每相去数十丈,间有白云如鱼鳞,子时乃灭。 韬素解天文,见而恶之,顾谓左右曰:此变不小,当有刺客起于京师,不知谁定当之。 是夜,韬宴其寮属于东明观,乐奏,酒酣,慨然长叹曰:人居世无常,别易会难。 各付一杯,开意为吾饮,令必醉。 知后会复何期而不饮乎。 因泫然流涕,左右莫不歔欷,因宿于佛精舍。 宣使杨杯、牟皮、牟成、赵生等缘猕猴梯而入,杀韬,置其刀箭而去。 旦,宣奏之。 季龙哀惊气绝,久之方苏。 《十六国春秋》:石虎建武四年,东南卒有黑云,稍分为三,又贯日,日没后分为七,相去数十丈,其间有白云如鱼鳞。 《晋书冉闵载记》:闵在邺有黄云赤色,起东北,长百馀丈,一白鸟从云间出西南去,占者恶之。 时慕容俊略地至冀州。 闵帅骑拒之,与慕容恪相遇,战败,为恪所擒。 《慕容垂载记》:垂遣其太子宝及农与慕容麟等率众八万伐魏,慕容德、慕容绍以步骑一万八千为宝后继。 魏闻宝将至,徙往河西。 宝进师临河,惧不敢济。 还次参合,忽有大风黑气,状若堤防,或高或下,临覆军上。 沙门支昙猛言于宝曰:风起暴迅,魏军将至之候,宜遣兵禦之。 宝笑而不纳。 昙猛固以为言,乃遣麟率骑三万为后殿,以禦非常。 麟以昙猛言为虚,纵骑游猎。 俄而黄雾四塞,日月晦明,是夜魏师大至,三军奔溃,宝与德等数千骑奔免,士众还者十一二,绍死之。 初,宝至幽州,所乘车轴无故自折。 术士靳安以为大凶,固劝宝还,宝怒不从,故及于败。 《异苑》:晋简文既废世子道,生次子郁又早卒,而未有息,濮阳令在帝前祷至三更,忽有黄气自西南来,逆室前,尔夜幸李太后,而生孝武皇帝。 《晋书沮渠蒙逊载记》:蒙逊在张掖城每有光色,蒙逊曰:王气将成,百战百胜之徵也。 率步骑三万伐秃发傉檀。 大风从西北来,气有五色,俄而昼昏。 至显美,徙数千户而还。 傉檀追及蒙逊于穷泉,蒙逊进击,败之,乘胜至于姑臧,裔夏降者万数千户。 元始十一年春正月,飨群臣于谦光殿。 沮渠蒙逊曰:南方有恶气经天,暴兵象也,不出一旬,必有寇。 命治兵东苑以备之,西秦遣骑七千来袭,至县孙侯岭闻有备,而还。 《南史宋武帝本纪》:帝尝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惊以白帝,帝独喜曰:上人无妄言。 皇考墓在丹徒之候山,其地秦史所谓曲阿、丹徒间有天子气者也。 《宋文帝本纪》:永初元年,封宜都郡王。 位镇西将军。 景平初,有黑龙见西方,五色云随之。 二年,江陵城上有紫云。 望气者皆以为帝王之符,当在西方。 《宋书五行志》:宋文帝元嘉中,徐湛之为丹阳尹。 夜西门内有气如练,西南指,长数十丈。 又白光覆屋,良久而转駃乃消。 此白祥也。 《南史宋孝武帝本纪》:元嘉三十年三月乙未,建牙于军门,有紫云二,荫于牙上。 《南齐书五行志》:元徽四年,太祖从南郊,望气者陈安宝见太祖身上黄紫气属天。 安宝谓亲人王洪范曰:我少来未尝见身上有如此气也。 《南史齐高帝本纪》:帝为领军,望气者陈安宝见上身上恒有紫黄气。 安宝谓王洪范曰:此人贵不可言。 帝旧茔在武进彭山,冈阜相属,百里不绝,其上常有五色云。 《齐武帝本纪》:上将讨戴凯之,大飨士卒。 是日大热,上令各折荆枝自蔽,言未终而有云垂荫,正当会所,会罢乃散。 《齐和帝本纪》:永明中,有望气者云新林、娄湖、青溪并有天子气,于其处大起楼苑宫观,武帝屡游幸以应之。 又起旧宫于青溪,以弭其气。 而明帝旧居东府城西,延兴末,明帝龙飞,至是梁武帝众军城于新林,而武帝旧宅亦在征卤。 《册府元龟》:梁武帝在襄阳住斋,常有五色回转,状若蟠龙,其上紫云腾起形如伞盖。 齐帝中兴二年正月始为梁公。 二月丙寅平旦,山上有云雾四合,须臾,有元黄五色状如龙形,长十馀丈,乍隐乍显,久乃从西北升天。 元帝,高祖第七子。 大宝元年帝在江陵。 十月辛丑朔,有紫云如车盖,临江陵城。 《南史梁武帝本纪》:帝所居室中,常若云气,人或遇者,体辄肃然。 齐明崩,遗诏以帝为都督、雍州刺史。 时帝所住斋常有气,五色回转,状若盘龙。 季秋出九日台,忽暴风起,烟尘四合,帝所居独白日清朗,其上紫云腾起,形如伞盖,望者莫不异焉。 帝移屯汉南,有紫云如盖,荫于垒幕。 大同十年三月甲午,幸兰陵。 庚子,谒建陵,有紫云荫陵上,食顷乃散。 帝方舍身,有五色云浮于华林园昆明池上。 《北史魏孝武帝本纪》:中兴二年,高欢既败参朱氏,废帝,请逊大位。 诸王皆逃匿,帝在田舍。 先是,嵩山道士潘弥望见洛阳城西有天子气,候之乃帝也。 于是造第密言之。 居五旬而高欢使斛斯椿求帝。 《齐神武本纪》:初魏真君中,内学者奏言上党有天子气,云在壶关大王山。 武帝于是南巡以厌当之。 累石为三封,斩其北凤皇山以毁其形。 后上党人居晋阳者号上党坊,神武实居之。 神武抵扬州邑人庞苍鹰,止团焦中。 每从外归,主人遥闻行响动地。 苍鹰母数见团焦,上赤气属天。 《北齐书刘丰传》:丰为左卫将军,出除殷州。 王思政据长社,世宗命丰与清河王岳攻之。 丰建水攻之策,遂遏洧水以灌之,水长,鱼鳖皆游焉。 九月至四月,城将陷。 丰与行台慕容绍宗见北有白气同入船,忽有暴风从东北来,正昼昏暗,飞沙走砾,船缆忽绝,漂至城下。 丰游水向土山,为浪所激,不时至,西人钩之,并为敌人所害。 《北史齐孝昭帝本纪》:初,帝与济南约,不相害。 及舆驾在晋阳,武成镇邺。 望气者云邺城有天子气。 帝恐济南复兴,乃密行鸩毒。 济南不从,乃扼而杀之。 《周文帝本纪》:帝生而有黑气如盖,下覆其身。 《蒋升传》:升,字凤起。 少好天文元象之学,周文雅信待之。 大统三年,东魏窦泰顿军潼关,周文出师马收泽。 时西南有黄紫气抱日,从未至酉。 太祖谓升曰:此何祥也。 升曰:西南未地,主土。 土王四季,秦分。 今大军既出,喜气下临,必有大庆。 于是与泰战,擒之。 《隋文帝本纪》:周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帝于冯翊波若寺。 有紫气充庭。 《册府元龟》:隋长孙晟为上开府仪同三司。 镇大利、安抚、新附。 高祖仁寿元年,晟表奏曰:臣夜登城楼,望见碛北有赤气长百馀里,皆如雨,足下垂彼地。 谨验兵书,此名洒血,其下之国必宜破亡,欲灭匈奴,宜在今日。 诏杨素为军元帅,晟为受降,使北伐。 二年,军次坎河,值贼帅思力、侯觔等领兵拒战,与大将军梁默击走之,转战六十里,贼众多降。 《隋书箫吉传》:炀帝嗣位,拜太府少卿。 尝行经华阴,见杨素冢上有白气属天,密言于帝。 帝问其故,吉曰:其候素家当有兵祸,灭门之象。 改葬者,庶可免乎。 帝后从容谓元感曰:公家宜早改葬。 元感亦微知其故,以为吉祥,托以辽东未灭,不遑私门之事。 未几而元感以反族灭。 《册府元龟》:高祖生于长安。 是日,紫气充庭,神光照室,太宗文皇帝以隋开皇十八年岁次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 初,太宗在孕而语声达于外,后心异之。 将诞育后不之觉,而太宗巳生时有庆云见,瀰漫数里,上属于天,二龙戏于门外水中,经三月乃冲天而去,见者惊焉。 大业十三年,望气者云龙门有天子气,连太原甚盛,故炀帝置离宫数游汾阳宫以厌之,至是,太宗称述此事以白,高祖既举义师,旦日,太宗所居处有紫云当其上。 俄变为五色,状如飞龙,所居弘义宫中有一大池尝作佳气郁然,高数百尺,太宗心独异之,至九年,其气转盛上属于天。 六月癸未,克定内难,立为皇太子,万机巨细,皆令取决。 初太宗为秦王。 高祖制诗云:圣德合天地,五宿连珠见。 和风拂世民,上下同欢宴。 帝于宫西造宅,初成,高祖送玉玺至帝所,缙绅先生相谓曰:诗及玉玺盖奉国之祥瑞欤。 《创业起居注》:大业十三年岁在丁亥正月丙子,夜晋阳宫西北有光,夜明自地属天,若大烧火飞焰炎赫,正当城西龙山上直指,西南极望竟天。 俄而,山上当童子寺左右,有紫气如虹,横绝火中,上冲北斗自一更至三更而灭。 城上守更人咸见,而莫能辨之,皆不敢道。 大业初帝为楼烦,郡守时有望气者,云西北乾门有天子气连太原甚盛故隋主于楼烦置宫以其地当东都西北因过太原取龙山,风俗道行幸以厌之,后又拜代王为郡守以厌之。 二月己丑,马邑军人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据其郡而自称天子,国号定杨武周窃知炀帝于楼,烦筑宫厌当时之意,故称天子规以应之。 帝闻而叹曰:顷来群盗遍于天下,攻略郡县,未有自谓王侯者。 而武周竖子生于塞上一朝,欻起轻,窃大名可谓陈涉狐鸣为沛公。 驱除者也。 有僧俗姓李氏获白雀而献之至日未时,又有白雀来止帝牙前树上左右,复捕获焉。 明旦有紫云见于天当帝所坐处,移时不去,既而欲散,变为五色,皆若龙兽之象。 如此三朝,百姓咸见文武谒贺,帝皆抑而不受。 帝入临汾郡劳抚任用郡内官民,一如霍邑。 庚寅,宿于绛郡西北之鼓山,此山帝为讨捕大使。 时,旧停营所,故逗而宿焉。 去绛十馀里,绛城不下。 是日,晓鼓山西北有大浮云色或紫或赤,似华盖楼阙之形。 须臾,有暴风吹来向营而临帝所居帐,上帝指绛城而谓旁侍曰:风云如此,见从彼何不达之甚。 仍命厨人明日,下城而后进食辛卯,帝观兵于绛城,将士等争欲先登。 因而纵上自卯及巳,遂取之而食于正平县令李安远之宅通守陈叔达已下,面缚请罪并舍而不问待之如初。 《闻奇录》:太宗少时帅师战淮人于千秋岭,大克之彼望我军上云物,如龙虎之状,有识者曰:此王者之气也。 《云溪友议》:太宗贞观十二年正月,帝朝于献陵。 先是,大雨雪及帝入陵院,悲号哽咽,百辟哀恸。 是时,雪益甚寒风暴起,有苍云出于山陵之上。 俄而,流布天地晦冥至礼毕帝出,自寝宫步过司马,北门泥行二百馀步。 于是,风静雪止灵气歇灭天色开霁。 观者窃议咸以为孝感所致焉。 《册府元龟》:元宗为临淄郡王,尝出畋,有紫云在其上,从者望而奇之。 《唐书严善思传》:善思语姚崇曰:韦氏祸且涂地,相王所居有华盖紫气,必位九五,公善护之。 及睿宗立,崇以语闻,召拜右散骑常侍。 《册府元龟》:开元八年,郑州人元承徵上封事曰:谨按《魏典》及北齐至后魏太平真君年中内,学者奏言,上党有天子气,在壶关大王山。 于时,太武南巡,亲幸上党,掘山封石,将以厌之,亦犹秦始皇东游,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 始皇乃改金陵为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 孙权僭号,吴人以为当之孙盛。 晋阳秋云:从始皇东游之岁,至孙权僭号之时,中间四百三十七年,以数推之,权末当应。 及晋元帝南渡,始有五百二十六年,以彼金行奄居四海,金陵之瑞,其在兹乎。 又按:太武之后,百有馀年,高欢以内学之言,复妄于符命,因勒兵马来在晋阳,舍于壶关,六旬而去。 更有上党百姓,从在晋阳,因名上党之坊实曰:晋阳之地欢。 又居此伪以应之论,其僭应则高欢不异于孙权,语以虚攘。 则太武有同于嬴政暗,于时运岂不惜哉。 臣等恭寻符命,壶关天子之气,正是陛下当焉。 元穹上眷,符命下钟,故使历试潞州,所以用当其应,此天意也,岂人事乎。 然而一幸潞州,三移灰琯,壶关之地,岁时为蒐狩之场。 大王之山,朝夕即豫游之所。 始能龙潜上党,寻乃凤举咸宁。 内学之言,果合符契。 又按内学所奏,符应年月太平,真君太平则叶。 今辰真君,则更明陛下。 自唐至魏三百馀年,触类而推,无不验应。 伏愿陛下上承天意,下谕人心,昭告寰瀛,编列国史。 从之。 《云溪友议》:开元十三年十一月丙戌,封禅至泰山之下。 己丑日,南至上备法驾,登山至齐室。 其夕,阴雾惨烈劲风四起,裂幕折柱寒气切骨,上露立祈,请仰天自誓曰:某身有过,请即降罚。 万人无福,亦请某为当罪应,时风雨止天地,清晏日气和煦,及升坛休气四塞登歌奏乐有祥风,自南而至丝竹之声,飘若天外及禅社首五色云见日重轮,及还山下之斋宫有庆,云随马祥风绕路。 天宝四载七月,蜀郡上言:道士邓紫虚投龙设醮于江潭,有大蛇长一丈,自潭游出,文彩五色,有异常,蛇其上有庆云纷郁,望编诸史。 从之。 《册府元龟》:天宝十载十月,御朝元阁有庆云见,帝赋诗,群臣毕和。 肃宗为皇太子,天宝十五载六月,元宗幸蜀帝幸灵武次永寿县云气见西北,长数丈,成桥阁之状识者,以为天子气,自是,紫云拥帝所乘马聚散不时。 代宗生于东都上阳宫之别殿。 明皇幸温汤,有望气者,云宫中有天子气,明皇即日还宫,是夜帝诞降。 《唐书朱滔传》:滔与王武俊合。 帝命马燧、李怀光击之,滔属郑云逵、田景仙皆奔燧。 巳而滔破怀光军,则与王师屯魏桥,久不战。 曰悦德滔援,欲尊而臣之,淊让武俊,曰:箧山之胜,王大夫力也。 于是,滔、武俊官属共议:古有列国连衡共抗秦。 今公等在此,李大夫在郓,请如七国,并建号,用天子正朔。 且师在外,其动无名,岂长为叛臣,士何所归。 宜择日定约,顺人心,不如盟者共伐之。 滔等从之。 滔以禄山、思明皆起燕,俄覆灭,恶其名,以冀尧所都,因号冀,武俊号赵,悦号魏,纳号齐。 建中三年冬十月庚申,为坛魏西,祀天,各僭为王,与武俊等三让乃就位。 滔为盟主,称孤;武俊、悦及纳称寡人。 是日,三叛军上有云气颇异,燧望笑曰:是云无知,乃为贼瑞邪。 《吐蕃传》:萧炅为河西节度使。 吐蕃攻白草、安人军,诏临洮、朔方分援。 卤绝临洮道,白水军使高东于拒守,卤引去。 炅遣将追尾,有云出军上,如白兔舞,大破吐蕃。 《薛万均传》:柴绍之讨梁师都也,以万均为副,万彻亦从。 距朔方数十里,突厥兵骤至,王师却,万均兄弟横击之,斩其骁将,卤阵欢,乘之,俘杀相藉。 突厥走,遂围师都。 诸将以城险未可下,万均曰: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 既而贼果斩师都降。 《册府元龟》:宪宗自广陵郡王册为皇太子,时顺宗即位已久,而臣下未有亲奏对者,内外咸言王伾王叔文专行断决,日有异,说又属频阴雨皆以为群小,用事之应及将行册礼之夕雨乃止,至行事之时天景晴朗有庆云见识者,以为天意有所归。 《唐书冯盎传》:盎子智戴,授卫尉少卿。 帝闻其善兵,指云问曰:下有贼,今可击乎。 对曰:云状如树,方辰在金,金利木柔,击之胜。 帝奇其对。 《吴武陵传》:裴度东讨,而韩愈为司马,武陵劝愈为度,谋取中官常所不快者,为监军归素所快者于内为我地,以倾诸侯出帛百万以给士大夫,则孰不为丞相之人,然后分三大将环贼而屯,明斥堠牛酒高会潜以实期授濒蔡诸将而以三期,绐贼令辩士持尺书劫,元济及将士约降,彼无所窜谋矣。 时度部分巳定,故不见,用元济未破数,月武陵自硖石望东南气如旗鼓,矛楯皆颠倒横斜少选,黄白气出西北盘蜿,相交武陵告,愈曰:今西北王师所在,气黄白喜象也。 败气为贼,日直木举,其盈数不阅六十日,贼必亡夫天见,其祥宜修事应之,且洄曲守将怠缓不可使吴城贼将赵煜诈,而轻若以兵诱之,伏以待一举可夺,其城则右臂断矣。 武陵之奇谲类如此。 《册府元龟》:昭宗即位前一日于宅所居之邸,东垣有紫气二条,若成文字俄于气生之处,发其垣获金龙子一枚诸王及左右,咸共观见及听政颁示百官。 梁太祖以唐大中六年岁在壬申十月二十一日,夜生于砀山县十沟里。 是夕,所居庐舍之上有赤气,上腾里人望之皆惊。 奔而来曰:朱家火发矣。 及至则庐舍俨然既而邻人以诞豫,告众咸异之。 帝仲昆三人俱未冠而孤母王氏携养寄于萧县人,刘崇之家帝既壮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崇,以其慵惰,每加谴杖,唯崇母自幼怜之亲,为栉发尝戒家人曰:朱,三非常人也。 汝辈当善待之家人问其故,答曰:我尝见其熟寐之次,为一赤蛇。 然众亦未之信也。 及为梁王迎驾于凤翔。 天复二年九月甲辰,帝以敌寨联络稍盛,躬统千骑,乘高秋之时,长空澄霁,四绝纤霭。 望者见龙旌上紫云如伞,远迩同瞩,或曰:马气上腾,往往若是。 或曰:前后骑士屯集,岂一二乎,曷无是耶。 兹固奇瑞,非常者所当也。 天祐四年正月,自河北还壬寅至梁。 是日,有五彩云覆于府署之上士,庶靡不睹者四月帝将受禅,宰臣张文蔚正押传国宝玉册金宝及文武群官诸司仪,仗法物及金吾左右三军,离郑州丙辰达上源驿,是日庆云见。 《五代史符存审传》:梁遣刘鄩攻同州,朱友谦求救,乃遣存审与李嗣昭救之。 河中兵少而弱,梁人素易之,且不虞晋军之速至也。 存审选精骑二百杂河中兵出击鄩垒,阳败而走,鄩兵追之,晋骑反击,获其骑兵五十,梁人知其晋军也,皆大惊。 然河中粮少而新降,人心颇持两端,晋军屯朝邑,诸将皆欲速战,存审曰:使梁军知吾利于速战,则将夹渭而营,断我饷道,以持久困我,则我进退不可,败之道也。 不若缓师示弱,伺隙出奇,可以取胜。 乃按军不动。 居旬日,望气者言:有黑气,状如斗鸡。 存审曰:可以一战矣。 乃进军击鄩,大败之。 《楚世家》:杨行密袁州刺史吕。 师周,勇健豪侠,颇通纬候、兵书,自言五世将家,惧不能免,常与酒徒聚饮,醉则起舞,悲歌慷慨泣下。 行密闻之,疑其有异志,使人察其动静。 师周益惧,谓其裨将綦毋章曰:吾与楚人为敌境,吾常望其营上云气甚佳,未易败也。 吾闻马公仁者,待士有礼,吾欲逃死于楚可乎。 章曰:公自图之,章舌可断,语不泄也。 师周以兵猎境上,乃奔于楚,綦毋章縰其家属随之。 殷闻师周至,大喜曰:吾方南图岭表而得此人,足矣。 以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兵攻岭南,取昭、贺、梧、蒙、龚、富等州。 殷表师周昭州刺史。 《吴越备史》:大顺二年六月朔,师与宣州兵败孙儒于宣城,初行密军师张颇善。 占算前一日谓行密,曰:明日当水亭午,可获孙儒及诘。 旦北有大云如箕渐次瀰漫。 俄而,澍雨大水暴至乃径,出兵以击,儒营他营皆不救因获儒。 《册府元龟》:后唐符存审,为内外蕃汉马步总管。 庄宗天祐十七年,汴将刘鄩攻同州,朱友谦求援于我,遣存审与嗣昭将兵赴之。 九月,次河中,进营。 朝邑时,河中久臣于梁,衷持两端。 及诸军大集,刍粟暴贵。 嗣昭惧其翻覆,将急战以定胜负。 居旬日,梁军将逼我营,会望气者,言西南有黑气,如斗鸡之状,当有战阵。 存审曰:我方欲决战,而形于气象,得非天赞欤。 是夜,阅其众,诘旦进军。 梁军来逆,战,大破之。 后唐太祖为枢密使,北征,率师如澶渊。 旭旦,日边有紫气来,当太祖马首之上,高不及百尺,从官视而异之。 至邺都,一夕,在山亭院斋,忽有黄气起于前,缭绕而上,遽际于天。 太祖于黄气中,仰见星文紫微,文昌灿然在目。 骇曰:予在室中而见天象,不其异乎。 密告知星者。 乃拜贺曰:坐见天衢,物不能隔,至贵之祥也。 异日,又于卫署中,紫气起于幡竿龙头之上,凡二日,观者异之。 及讨李守贞于河中,帝尝于东砦大陈师旅,钲鼓铮訇,旗帜光耀。 守贞登陴下,瞰气色不怿,独言曰:是何妖变。 后城中人言,见太祖军上有紫气,如楼阁华盖之状故也。 晋高祖在晋阳,日旁多有五色云气,如莲芰之状。 帝召占者视之。 谓曰:此验应谁。 占者曰:见处为瑞,更应何人。 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四月,星官奏:有气黄紫多龙凤之状,坱莽盘旋不离城上。 识者曰:天不能无云,而雨不能无气。 而立今瑞气如此,刘氏其大昌盛乎。 湘阴公赟为徐州节度使。 乾祐元年八月中,有云见五色。 周世宗显德元年正月朔日后,景色昏晦,日月多晕。 及帝即位之日,天气清朗,中外肃然。 五月丁亥,是夕,月重轮。 是月辛卯,世宗亲征河东。 午后,庆云见于西南。 既晡,风云雨雹起于东北。 李金全为安州节度使。 庚子年正月,赤云如烟,蒙冒其境,中有素光,如矛戟之状,南北交错。 及城有夜妖,金全心恶之。 《十国春秋吴越武肃王世家》:天宝二年,术者言:安吉县东有王气。 王命凿其地,忽四鸽飞出,化为四龙。 赐名曰,四龙湖。 《吴越忠懿王世家》:开宝七年冬十月,宋授王东南面招讨制置使,赐剑甲鞍马,仍命丁德裕为行营兵马都监,又以云骑雄捷等,指挥步兵凡千人,辅王进攻常州。 甲申,王亲率镇国、镇武亲从上直等,都指挥使王谔等五万馀人,发自国城,丁德裕为先锋使。 癸亥,次秀州,有气黑色,形如覆舟,当行府之上。 占者曰:王气也。 丙寅,王率诸军入常州,有获巨龟于旌门之下,占者曰:元武之应也。 《辽史后妃传》:穆宗皇后萧氏生,有云气馥郁久之。 《闻见前录》:河南节度使李守正叛,周高祖为枢密使,讨之。 有麻衣道者,谓赵普曰:城下有三天子气,守正安得久。 未几,城破。 先是,守正子妇,苻彦卿女也。 相者谓贵不可言。 守正曰:有妇如此,吾可知矣。 叛意乃决。 城破,举家自焚,苻氏坐堂上不动。 兵入,叱之曰:吾父与郭公有旧,汝辈不可以无礼见加。 或白公。 命柴世宗纳之,后为皇后。 三天子气者,周高祖、柴世宗、本朝艺祖同在军中也。 麻衣道者,其异人乎。 《湘山野录》:太宗善望气。 一岁春晚,幸金明回跸,至州北,合欢拱圣,营雨大下,时有司供拟无雨仗,因驻跸辕门以避之,谓左右曰:此营,他日当出节度使二人。 盖二夏昆仲守恩、守赟在营方草后,侍真庙于藩邸。 当龙飞,二公俱崇,高后守恩为节度使,守赟知枢密院事,终于宣徽南北院使。 《通鉴》:宋纪柳开知代州,谓其从子曰:吾观昴宿,有光云多从北来犯境,寇将至矣。 《事文类聚》:仁宗天圣五年,试进士,韩琦名在第二,时唱名第一甲方终,太史奏:五色云见。 从官皆贺。 《金史五行志》:太祖之生也,常有五色云气,若二千斛囷廪之状,屡见东方。 辽司天孔致和曰:其下当生异人,建非常之事,天以象告,非人力所能为也。 温都部跋忒畔,穆宗遣太祖讨之,入辞,奏曰:昨日见赤祥,往必克。 遂与跋忒战,杀之。 《章宗钦懹皇后蒲察氏传》:大定二十三年,章宗为金源郡王,行纳采礼。 世宗遣近侍局使徒单怀忠就赐金百两、银千两、厩马六匹、重䌽三十端。 拜命间,庆云见于日侧,观者异之。 《杜时升传》:时升,字进之,霸州信安人。 博学知天文,不肯仕进。 承安、泰和间,宰相数荐时升可大用。 时升谓所亲曰:吾观正北赤气如血,东西亘天,天下当大乱,乱而南北当合为一。 消息盈虚,循环无端,察往考来,孰能违之。 《元史察罕帖木儿传》:田丰之降也,察罕帖木儿推诚待之不疑,数独入其帐中。 及丰既谋变,乃请察罕帖木儿行观营垒。 众以为不可往,察罕帖木儿曰:吾推心待人,安得人人而防之。 左右请以力士从,又不许,乃从轻骑十有一人行。 至王信营,又至丰营,遂为王士诚所刺。 讣闻,帝震悼,朝廷公卿及京师四方之人,不问男女老幼,无不恸哭者。 先是,有白气如索,长五百馀丈,起危宿,扫太微垣。 太史奏山东当大水。 帝曰:不然,山东必失一良将。 即驰诏戒察罕帖木儿勿轻举,未至而巳及于难。 《木华黎传》:木华黎生时有白气出帐中。 神巫异之,曰:此非常儿也。 《辍耕录》:至正乙未正月廿三日,日入时,平江城忽望东南方军声,且渐近,惊走觇视,他无所有,但见黑云一簇,中彷佛皆类人马,而前后火光若灯烛者,莫知其算。 迤𨓦由西北方而没,惟葑门至齐门,居民屋脊龙腰悉揭去,屋内床榻、屏风俱仆。 醋坊桥董家杂物铺失白米十馀石,酱一缸,不知置之何地。 此等怪事,竟不可晓。 《弇州史料》:都督冯胜攻某城,刘基以一赫蹄封曰:夜半出兵至某所,见某方青云起,即设伏。 顷,有黑云起者,贼伏也。 勿轻动。 日中昃,而黑云渐薄,回与青云接者,贼归也。 衔枚蹑其后击之,可尽擒也。 胜启读之,初亦莫敢信。 已而,青黑云起,具如基言,始以为神。 遂奉而破贼,取其城。 《明外史刘基传》:基尝游西湖,有异云起西北,光射湖中。 同游者鲁渊、宇文公谅辈,以为庆云,将纪以诗,基縰饮徐言曰: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 十年后,当有王者起其下。 时东南犹全盛,皆骇基为狂言,无能知基者。 惟西蜀赵天泽,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刘三吾传》:帝尝曰:朕观天象,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 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 《名山藏》:建文二年十月,徐凯、陶铭次沧。 燕王曰:夜有白气二道,自东北指西南,占书曰:利南。 乃自直沽疾行三百里,至沧城下,掩击之,凯、铭皆降燕。 《典谟记》:英宗睿皇帝御讳祁镇,宣宗皇帝嫡长子。 以宣德二年生。 生之日,日下五色云见,光灼殿陛。 既二年,立为皇太子。 《潞安府志》:正德七年六月,有黑眚乘夜,著人即肤坼血出,或出黄水,皆爪痕入二三分,经月始愈,不受药饵。 日暮,比屋然灯,响爆鸣金鼓,以震慑之。 凡两月,化为白气,蔽日而去。 是岁,长子旱禾槁。 《兵略纂闻》:正德间,黄珂巡抚延绥,尝以岁例烧荒,天忽阴翳,风气惨烈。 公曰:此贼氛也。 命轻骑数百伏山背。 贼果率众突出。 伏起,杀之殆尽。 发布时间:2025-09-09 14:16:4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