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养生秘录 内容: 玉溪子丹房语录心凝曰神,凝神归气以炼丹。 情复乎性,复性归根以养命。 还丹之本,铅汞而已。 元精为命之根,宝元精而真铅自生。 元神乃性之宗,啬元精而真汞自产。 是知固精以养气,固气以养神。 铅汞有时而相投,驻息绵绵而成火候。 真气无刻不相聚,忘念久久而成金丹。 若真铅走而真汞枯,元神散而元精竭。 欲求返还,不亦难乎? 非遇志人,勿轻传授。 保而重之,秘之。 口诀外阴阳往来,则外药也。 内坎离辐辏,则内药也。 外有作用,内则自然。 精、气、神之用有二,其体则一。 以外药言之,交合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气,更要细细,至于无息。 思虑之神,贵在乎安静。 以内药言之,炼精,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 元精固则交合之精自不泄矣。 炼气,炼元气,补离中之元阴也。 元气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 炼神,炼元神也。 坎离合,体成干也。 元神凝则思虑之神泰定。 其上更有炼虚一者,非易轻言,贵在默会,心通可也。 勉旃勉旃。 玉溪子宜春心诀三千六百法,养命数千家。 率皆旁门小法,无非曲径。 仆阅历《参同》,仅三十载,作规中图十二字诀,用传学道。 君子以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处中以制外。 以熙和、中和、敛静、敛肃八字为辅,调御四时,由外以应中。 上合天心,中稽人事。 默符造化,顺轨阴阳。 外法五行,内理五脏,以为日月循环无端。 不施为,不存想,晏然大定,以总元机。 但要绝嗜欲,定心气,省思虑,节饮食,调鼻息,警昏睡,悭视听。 养天和于四威仪、四聪,合自然之妙,别无繁难也。 已立鄞鄂者,以是契符火,养圣胎。 未立鄞鄂者,以是益元气,养精神。 为立鄞鄂之渐至于虚耗损失,疾病交攻,则以是驱疾固元为补益、延年养命之术,可谓简易法门矣。 宋咸淳己巳岁下元节,宜春玉溪子李公明序。 规中图规中者,如居一规之中,如大圆镜之一我。 但正心诚意为主,为中心柱子。 当万虑具泯之时,真人出现,如鱼跃深渊,游泳自乐而不离方寸是也。 喜怒哀乐未发,当此时,可以居规中,游泳而潜。 御四时以正造化,四威仪中,不可失节焉。 物来则应,应过复归于中,绝不可动着中心柱子。 于中常令空虚,一尘不立,久之不纵不拘,自得受用其妙也。 六阴归坤,万物 ;元复赴建,始萌长。 子绝父体。 一阳潜动处,万物未生时,从这里起,便是作用处。 当斯时也,跏趺大坐,凝神内照,调息绵绵,默而守之。 则一气从虚无中来,杳杳冥冥,无色无形,非子玄冥坤癸之地,生于肾中,以育元精,日益月强,始之去,次之返婴,积而为内丹之基本矣。 袁真人云∶元气补元气,岂是凡砂石,此补益之上法也。 朝屯者,君子经论之始,是万物萌芽之初,仁之端也。 夫子时始生之气在肾,是不召而自来,宜保而养之。 调息无令耳闻,但听有悠悠绵绵,合乎自然,则与天地橐龠相应。 久之,则肾气合心气,二气之交感,以降甘露而产玄珠焉。 暮蒙者,以养正圣功也。 使不失赤子之初心,义之端也。 午时其始生之气在心,是亦不召而自来,无思无虑,冥心内照以合之。 静坐而照,久而则心合肾气而成既济之功焉。 人居三才之一,一身之造化,与天地等耳。 故日月常行,天地之气相应,真一之精相符。 人之元气,八百一十丈,与二气橐龠相合。 所以元气大运随天,小运随日也。 但人生不能体天地造化之大,以至作丧伤败,精神迷乱,自与之违,天地岂违者哉。 知道之士,若能顺理握机,则可以符化工而为修丹内炼长生久视之道也。 舍人之外总皆禀混淆,而在元气中均为化物耳,又安能驭之气也。 《参同契》云∶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从戌亥。 又云∶赏罚应春秋,昏明应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 中黄内旨玉真先生云∶无极中黄大道,本是口传心授,不立文本,吾今慈悯初生之士,一时闻之,不能记忆。 故设为此善巧方便,令彼入耳注心,眼观神领。 传度既毕,实时焚之,勿令泛之。 内旨曰∶夫天有九宫,地有九州岛,人有九窍。 天有中黄为太阳,地有中黄为太阴,人有中黄为丹扃,俱名为中黄。 八极中言其位,黄言其色,故谓中黄。 八极者,是八方总会要处,又只是中宫,即黄庭、即玄牝、即先天一气,即玄关一窍、即至善之所、即黄极之道、即允执厥中。 在五行谓之土,在五脏谓之脾,在五常谓之信。 药物、三气、五神、火候、乎吸,尽在是矣。 行住坐卧皆当注念,不可须臾离也。 不废人事,但当正心处物。 常应常静。 吾祖师所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又言∶三十辐共一毂。 辐者胁肋,毂者中扃也。 又言∶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乃呼吸之谓也。 呼则肾气升,得土则止。 吸则心液降,逢土则息。 即此谓水火锻炼而成大丹。 若能存守,则法无不灵。 吾常谓若要道法灵,须是守中扃。 中者,理得上下四隅,不偏不倚之谓也。 天地相去八万四升里,人之心肾,即一身之天地,相去八寸四分,以中指节文为则,自脐上至尻尾骨尖,尺有八寸四分。 今云脐者,盖与肾对也。 故心之下去三寸六分,脐肾之上三寸六分,惟中间一寸二分为黄庭,主我身命,所谓至圣之道,秘之秘之。 三茅真君云∶精养于气,气会于神。 精神不散,是曰修真。 子不离母,母不离子。 子母持守,长生不死。 洞真先生云∶谨守谨守,莫言莫言,自然自然,玄之又玄。 闻道之士,皆千生幸庆,宿有仙缘。 或资谈笑,漏泄于人。 有不测之祸,蔓延之灾。 受授之后,勤而行之。 玉溪真人云∶儒家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颜、曾、思、孟,历代道统相传,即此道也。 升少慕清虚,留心至道。 万法千门,无不师访。 因游衡岳,方遇至人,密受紫阳仙翁丹诀。 按九宫八卦,以年易月,以月易日,以日易时,取天地之正气,夺造化之奇功。 纳归中宫,交感成丹。 非止延年,可以住世,所谓我命在我不由天。 升自得之后,体力不衰,发鬓不白,日行百里,举动轻便。 神异证验,不可具述。 其间水火既济,又为坎离交会之法。 久而行之,可以成丹。 今之人盖火燥炎上,水湿润下,自勾引阴邪之气,乘间而入,令人多病。 寿夭若遇,此诀使之。 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 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 顺行则凡,逆行则圣。 玄之又玄,今悉于后。 诀曰∶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 此十六字,简而易行,不拘时候。 或在官府,不妨政事;虽处富贵,不妨行用。 所谓至道不繁也。 如有风疾,见效甚速。 但于日中少暇,或盘膝,或垂足、正坐,皆无所拘,取鼻中出入息为候。 入息谓之吸,即便升气,将下部微力前提,其气尽归脐间,此之谓气气归脐。 盖脐乃人之气海,所聚元气尽藏于兹。 出息谓之呼,即便放身自在,一咽 然有声,此谓之水火相见。 如是行之,不计次数。 要行且行,得止便止。 若能久持,脐下常如火熨,腹中气响如雷,小便渐减,精气不泄,腰脊坚强,饮食倍进,百病去体,外邪不侵。 行及一年,宿有诸疾尽除。 行之既久,自然三宫升降,二气循环,遂成大道,长生久视也。 昔年都下有过海王先生,教人行持,随鼻出入息升降之法,而不得提搐之法。 次有恩州李道人,授杨和玉,只教提搐之法,而又不得出入息之法。 皆用其偏枯。 升因游南岳紫气峰下,亲受李先生秘诀。 先生山东人也,一百五岁,发须不白,面如童颜,行步如飞。 予得其传,行之既验。 不敢自秘,谨以传好道之士。 四段锦一开臂,二开胸,三搅车,四挽弓。 青霞翁《丹经直指》∶仆自幼学道,弱冠弃家,遍历江湖,求师问友。 得先师张悟真以来,诸前烈丹经、诗词、传记,熟读精思,寻友求义。 又尝遍参道友术士,访名山洞天,祷求石碑壁记,得海琼仙指迷大道之要。 后遇率然居士于朱陵洞天,作诗章以相赠,始得证海琼之妙旨。 乃知年少所学、所求、所见,已是屋上架屋,枝上接枝,殊不知屋便是屋,枝便是枝,道在迩而求诸远也。 一但顿悟,切恐湮没无传;且念后之学人,未必如此肯心留意。 因录数语,以贻后人。 得之者可因文解意,猛省用功,虽不求师,而在其中矣。 夫男子四大,一身皆阴。 惟先天一气真阳,此气非吹、嘘、呼、吸之气,亦无形影气象可见。 故悟真先生以为可见不可用,可用不可见也。 然此气未受形之先,在父母胎中,先受此气,然后生二肾,便生二眼,由此生心、生肝、生脾、生肺、生九窍四肢而后人象俱足也。 此气只在两肾中间,名为玄牝之门。 先师玄牝歌言之详,世间人莫能悟之。 今人宰牲杀猪,但见两肾中间、腰脊去处有一空,膜中有此,呼吸膨动,直至肉冷方息是也。 此气未死之先,气血全盛,魂魄相属,内含五采,受气如汤。 人一死则如牲畜,气血一散而气馁矣。 只此一气,便是金丹大药。 故先师以肝、心、脾、肺、胆、肾、肠、精、津液、涕唾、气血为非道,又以精神、魂魄意似是非者,此也。 人之一身,右足大阴,左足太阳。 而足为涌泉,发水火二气,自双足入尾闾,上合于二肾。 左为肾堂,右为精府,一水一火,一龟一蛇,互相囊龠。 二肾之间,虚生一窍,是为玄牝。 二肾之气,贯通玄牝之间,由此发黄赤二道。 上夹脊双开,贯二十四椎,中通心腹入膏肓之下,会于风府,上朝泥丸。 由泥丸而下明堂,散灌五宫,下入重楼玉阙,直注于绛宫,复流入于本府。 日夜循环,周流不息。 皆是自然而然,即不是动手脚做成的。 今人流入旁门者,不知虚无自然默默运用之理,却乃妄行屈伸、呵咽、摩擦、引导、存思、注视,妄想妄作,反致成疾。 如白莲道人多黄肿,运气道人多气蛊,皆其验也。 夫此一气,人人一般,即无多少,但有涵养的做得成,无涵养的做不成。 其流行出入,自有定数。 如海中潮候,弦朔必应天上,斗柄子午自移。 又若女子月经,因时而至,确然不差。 此气遇阳时为火,阴时为水。 火即木液,水即金精。 又左肾为坎,右肾为离,离中有己,坎中有戊。 以戊己二土合为圭字。 又名水中金,金者,刀也,故名刀圭。 又火即木,水即金。 为金木无间,水火同乡。 其实金木水火只是一土,一土为总五行尔。 先师以为五脏无气,六腑无精,故谓此也。 此气自然时时运转,不假人力。 凡言辘轳、三车、黄河、曹溪,取象如此,非以人力强为也。 此气常以子时而至,为阳火。 午时而至,为阴水。 以卯时而至,为木液。 酉时而至,为金精。 卯中有甲,酉中有庚。 故须采取用甲庚。 子中有戊,午中有己,故运中土。 自非洞晓乾坤升降、阴阳盛衰、药材老嫩、水火潜亢之理,不足以语此。 然先师言之甚详,而后人甚惑;言之愈多,而后人愈疑者,何也? 皆缘终于虚无,无则不知下手功夫,是以胎息不成而归于顽空。 忽于自然,溺于妄想强作,是以心神枉费而返致疾。 夫虚无者,言其不可见闻。 自然者,言其不可以迎取。 今之采取火候等逐节工夫,深浅之言,句句分明,节节谨切。 谨守奉行,无不应验。 凡未入室以前,且理会,得安鼎采药。 每日夜,且习打坐,坐一定然,则骨节关开,脉通自膀胱至夹脊,便如车轮运动。 先天一气,自然由三关朝泥丸,下重楼,入绛宫。 然其来有时而采亦有时,须得甲庚金木旺相之时,默默端坐,不须用摩动。 须臾觉顶中火热,喉中甘露垂垂滴而下,便以目内视,一意以内送纳之绛宫玄牝而止。 凡一日之间,以甲应上弦,庚应下弦。 自子至卯为上弦,得汞半斤;自午至酉为下弦,得铅半斤。 采甲汞庚铅各半斤,自然定数。 所谓铅见癸生须急采者,言木汞金铅以甲庚二时采取也。 如此采取之法。 然初采之时,不计年月,久久积之,方成鼎炉。 夫一身,炉也。 绛宫,鼎也。 今人以脾中黄庭、顶中泥丸为鼎,皆非也。 年月既久,炉鼎方成。 然后种药,药物一生,且采且炼。 采而积之为药,炼而成之为火。 采之一日有一斤数,炼之一日有铢之得。 采药之时,须采甲庚旺气。 行火之法则,忌甲庚沐浴,有此不同云。 采之法,亦如鼎,然不过目,其自然之来. 迎之以意,送之以目。 故丹书有黄婆、青女之说。 黄婆,意也。 青女,眼也。 以意迎逢,谓之黄婆媒合;以目内送,谓之青女传言。 人身之气,随意而动。 意行即行,意止即止。 故送入鼎中,随意即止。 不复下流矣。 谓之种药。 药既入鼎,然后有火候焉。 圣人传药不传火,以火与药同归殊途,同情异功故尔。 子为一阳,至巳为六阳。 自子至巳,火得六数,而六阳成干。 当其子至巳,以意迎之,谓之进火,谓之添。 午为一阴,至亥为六阴。 自午至亥,水得六数,而六阴成坤。 当其午至亥,以意送之,谓之退火,谓之抽。 故子巳为火,午亥为水。 言火不言水者,添进为火,抽退为水耳。 自然而然,不假人为。 丹经言河图洛书之有数者,言其火候自然,与此生成之数合也,非必待用力而合此数也。 言朝屯暮蒙,昼 夜复。 亦言与卦默合,非必用力而方合此卦爻也。 如运用之说,则言此气营运流灌五脏百脉。 如亥子旺肾,寅卯旺肝,巳午旺心,申酉旺肺,辰戌丑未旺脾。 自然此气营运,由旺宫而出。 亦不必妄想此时此脏有气出入流运。 然采取造鼎之初,则无禁忌。 时至即为,既了即了。 至如入药行火,则须择日入室。 一毫俗事,不可妄干。 使耳目鼻口,四象相忘,胸中淡然,虚室生白,一有所着便是封固不密,药物走漏,便非道也。 既居室内,惟半饥半饱,不可求睡。 每使胸次惺然,常常提醒。 见药即采,遇火即行。 一年之内,止除卯酉二月不行水火。 以其卯则木旺,酉则金旺,木旺则火旺,金旺则水旺故耳。 凡此二月不行水火者,盖行则返过而伤也。 一年十二月内,除卯酉二月外,止存十月。 故十月而胎成,过十月又不须行火,则又谓之伤丹,此谓火候。 十月胎成,移入泥丸,谓之换鼎。 此胎气既足,如人已生,但须乳哺。 故换鼎入泥丸,乳哺之谓。 此时不须工夫火候,亦无沐浴,但只常常温养之。 如此三年九载,则天门自开,婴儿自然出矣,往来无碍而位登仙翁矣。 此首尾用工之说,皆出自然,不假人力强为妄想,不过及时以意迎之而已。 此是积日累月,造鼎安炉。 一年十月,结胎行火,先师以为一日金丹赫赫红是也。 又谓顷刻可成者,何也? 言一时半日之工夫,可夺一年半纪之造化。 当其药生之时,不过顷刻迎逢,谓之顷刻金丹。 即非终日终夜,劳神苦思,强为之也。 夫药、炉鼎、火候、沐浴、胎息、婴儿、运用、抽添、主宾、浮沉、升降、铅汞、水火、真土、金精、木液,一切言说,皆是假名换姓,其实只为一物。 钩锁连环,自可熟论见义。 其有用工下手虚无自然之说,先师许多丹经词诀尽矣。 参同吻合,一以贯之,不过如此而已。 然言之非艰,行之为艰,行之亦非艰,守之为艰。 何以守之为艰? 大抵旁门小法,具无报应。 惟金丹一件,便有报应。 今人采药,年少者,须半年功夫,守斋戒、沐浴、绝欲、忘念、静坐,默取采之。 候时节到来,耳目手足轻健,百病具无。 自然两肾火起,夹脊如车轮,泥丸如汤浇,口中常有甘露滴滴而来。 若能不睡,存神不绝,不过两月余,得目生神光,此心明了也,若有慧性,此之验也。 得之者,不可便以为至道,否则狂念一生,遂成颠风。 至若三月,行火之余,时刻工夫不差,则九窍光明,头有金轮,洞视内外,远接鬼神。 当此之时,婴儿已成形象,不可便纵其运动,出入须加紧护牢收,否则火漏丹散。 十月既满,婴儿受气已足,自然如瓜果之熟,脱蒂而去,然后出入往来,可以移身丈尺。 远则不可远出,一出便还须收回,否则神一夺而迷途遂至,投胎托化,不复顾屋庐矣。 直须三年九载,日子满足,骨格老成。 如人生十数载,知人事深浅轻重,方可纵其自然往来出入,此则飞升变化登真仙位矣。 然犹有魔障焉,当其入定坐忘之时,而聪明倍生,神异百出。 凡天下奇奇怪怪之事,生前死后神仙希遇之事,鬼怪警怖之状,并集于前,直如慧眼神见,又若神明根据附。 此魔障之来,不可便以为道,须要定见把握。 一念凝坚,所谓太玄之一守其真形是也。 切不可见妄为真,从情为性,如此守一,方能成道。 今人多如此时无定力定见,故为外邪所附。 不为学道无成,及致坠堕,以为神仙有无何渺茫? 惜哉! 仆平生读书结友,参师问道,躬行力践,所见功验如此,并以告之未来学者。 有志之士得而诵之,寻文求义,参之先师丹经遗论,求之道藏玄文秘旨,一一皆合。 但能根据此修行之,十月胎成。 移鼎温养之后,又参向上一着,方可看悟真下编求精进法。 又当自然有希有之遇,有不言传者。 若不如此次第行之,则身中无主,婴儿不育,妄参禅学,如水之无源,木之无根,觉成顽空,顽空之下,不思工字用工。 丹田合一,方是贯通之理,一有走漏,到老无成,终归轮回恶趣,皆思平日空下工夫。 修炼成丹,合一成真,方是贯通,诚实也。 再用丹田修炼成珍,则脱体化神,方是宝也。 修得实宝在身,丹成之后,修成深浅,把握定否。 如何有报应,却是用功处。 一时不可怠忽,一步不可放纵。 就中飞升为上,尸解为次,夺舍又次之,投胎为下矣。 至如飞升、长生久观一也,尸解二也。 二者尤须功圆行满,有代天宣化、济物、利人之功,方能及此。 若无功行,但足以增年益寿,亦不能为仙矣,何以言之,神一去而不回,则气一绝而不苏。 上则夺舍,下则投胎。 又下为无着之魂。 仆痛惜愚惑之徒,谈道者千万,功成者一二。 故并述为来者之戒。 不揆轻泄,冒成此书。 后之作者,得玩味披研,如对师资,如见君父,珍藏什袭,永为身宝。 非人勿示,非人勿传。 有违此语,先祸其身,后及九祖。 坠沉无间,永无出期。 时咸淳甲子秋望日,书于朱陵洞天。 大道歌道不远,在身中,物即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神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损筋骨。 神御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遇,几人遇了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与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金锁乃玄关处,玉匙即元气也。 静坐之际,调鼻中之息。 规守中扃,以得定处自然。 神息绵绵,不可以一毫别念。 待调息已匀,鼻中自觉无出入息。 但存中去处,一念坚固。 以元气呼吸,息纳于玄关。 忽觉一声,其关即开,当时自有所见之趣。 工夫至此,中字方洞彻矣。 金鼎欲留砂里汞。 金鼎是中字,又即鼎炉,中间欲留存。 砂里汞,是元精也。 玉池先下水中银。 玉池是华池,水是神水也。 金鼎中欲留其汞。 静坐间先守中扃,中扃若守得定了,出入息自然微默。 微默之后,自觉息定,元气自在内藏呼吸。 待身体自觉混融,恍不知有物、有自身、有天地后,如此,华池水自来。 待得满口,一咽 然有声,就下以意送至中扃。 中扃玄关处 然一声响,似开锁。 恁时,就闭目回照,顾己内境,自灵异景象,不可尽述之耳。 金丹问答问曰∶如何谓之金液还丹? 答曰∶金液者,金水也。 金为水母,母隐子胎,因有还丹之号也。 前贤有曰∶丹者,丹田也。 液者,肺液也。 以肺液还于丹田,故曰金液还丹。 问曰∶何谓铅汞? 答曰∶非凡黑锡水银也。 真一子曰∶铅是天地之父母,阴阳之根基。 盖圣人采天地父母之根而为大丹之基,采阴阳纯粹之精而为大丹之质,且非常物造作也。 汞性好飞,遇铅乃结,以其子母相恋也。 问曰∶何谓火? 答曰∶火者太阳真气,乃坎中之阳也。 紫清真人曰∶坎中起火是也。 问曰∶何谓候? 答曰∶五日为一候,是甲子一终也。 日有十二时,五日六十时,终一甲子也。 紫阳曰∶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节,以起火之际,顷刻一周天是也。 问曰∶此火候如何? 答曰∶年中用月,月中用日,日中用时,时中用刻也。 问曰∶何谓真一? 答曰∶人能将自己天真安于天谷之内,乃守真一之道也。 金洞主云∶真一者,在于北极大渊之中也。 问曰∶何谓动静? 答曰∶阳主动,阴主静。 翠虚曰∶动中求静,静中有为,动静有作,口口传之。 问曰∶何谓九还? 答曰∶金生四,成数九。 还者,自上而还下,九乃老阳之数。 阴真君曰∶从子至申为九还,亦顺也。 问曰∶何谓七返? 答曰∶火生二,成数七。 返者,自下而返上也,七乃少阳之数。 阴真君曰∶从寅至申为七返,逆行也。 问曰,何谓炉? 答曰∶上品丹法,以神为炉,以性为药,以定为水,以慧为火。 中品丹法,以神为炉,以气为药,以日为火,以月为水。 下品丹法,以身为炉,以气为药,以心为火,以肾为水。 又有偃月炉。 问曰∶何谓鼎? 答曰∶鲍真人云∶金鼎近泥丸,黄帝铸九鼎是也。 问曰∶何谓药物? 答曰∶即此药物,顺则成人,逆则成丹。 五行颠倒,大地七宝。 五行顺行,法界火坑。 百姓日用而不知也。 紫清曰∶采药物于不动之中是也。 问曰∶何谓神水华池? 答曰∶李筌云∶还丹之要,在于神水华池。 紫阳曰∶以铅入汞,名曰神水。 以汞投铅,名曰华池。 海蟾曰∶从来神水出高源。 紫清曰∶华池正在气海内。 问曰∶何谓三关? 答曰∶头为天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 问曰∶何谓内三要? 答曰∶第一要,大渊池也;第二要,绛宫也∶第三要,地户也。 问曰∶何谓外三要? 答曰∶口之与鼻共窍,是神气往来之门户。 下工之际,调鼻息,缄舌气,闭兑也。 问曰∶何谓兑也? 答曰∶真一子云∶兑,口也。 问曰∶婴儿 女正在何处? 答曰∶婴儿在肾, 女在心。 问曰∶肾属水为阴,婴儿属阳,心属火为阳, 女属阴。 何缘居此? 答曰∶肾属坎,阴中有阳,乃真阳也。 心属离,阳中有阴,乃真阴也。 问曰,泥丸宫正在何处? 答曰∶头有九宫,中曰泥丸。 问曰∶何谓金公? 答曰∶金边着公,乃铅也。 紫阳曰∶要能制伏觅金公。 问曰∶何谓黄婆? 答曰∶黄乃土之色,位属坤,因取名焉。 紫清曰∶金公无言 女死,黄婆不老犹怀胎。 问曰∶呼吸何如? 答曰∶呼则出心与肺,吸则入肾与肝。 呼则接天根,吸则接地根。 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 呼吸风云,凝成金液。 问曰∶何谓琼浆玉液? 答曰∶皆神水也。 问曰∶何谓神气? 答曰∶神是火,火属心;气是药,药属身。 神、气,子、母也。 虚靖天师云∶气者,生之元。 神者,生之制。 持满驭神,专气抱一,神根据气住,相合乃可长生。 三茅真君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 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 问曰∶何谓十二重楼? 答曰∶人之喉咙管有十二节是也。 问曰∶何谓帘帏? 答曰∶眼是也。 下功之际,含光云房,曰闭户垂帘默默窥。 问曰∶何谓子午? 答曰∶子午,乃天地之中也。 在天为日月,在人为心肾,在时为子午,在卦为坎离,在方为南北。 问曰∶何谓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答曰∶天地五十五数,故干得一九,合而成十。 坤得四六,合而成十。 巽兑得二八,合而成十。 震艮得三七,合而成十。 离得五,坎得十,坎离无偶,所以自合也。 以数言之,则得天地之中数。 以爻言之,则得天地之中爻。 以位言之,则得天地之中位。 坎离不亦大乎。 问曰∶何谓五岳? 答曰∶《五岳真形图》曰∶在人之头。 紫清有巾藏五岳冠之句。 问曰∶何谓玄牝? 答曰∶在上曰玄,在下曰牝。 玄关一窍,左曰玄,右曰牝。 问曰∶何谓玄牝之门? 答曰∶鼻通天气曰玄门,口通地气曰牝户。 口鼻乃玄牝门户矣。 问曰∶何谓三男三女? 答曰∶干道索坤,长男曰震,中男曰坎,少男曰艮。 坤道索干,长女曰巽,中女曰离,少女曰兑。 问曰∶何谓火龙水虎? 答曰∶虎,西方金也。 金生水,反藏形于水。 龙,东方木也。 木生火,反受克于火。 太白真君曰∶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 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是也。 问曰∶何谓分至? 答曰∶子时象冬至,阴极而阳生;午时象夏至,阳极而阴生;卯时象春分,阳中含阴;酉时象秋分,阴中含阳。 人身亦有分至。 紫阳曰∶以身心分上下两弦,以神气别冬夏二至。 问曰∶何谓沐浴? 答曰∶真气熏蒸,神水灌溉为沐浴。 太上曰∶灌以甘泉,涤垢污,出自华池,后归坤户。 杏林曰∶沐浴资神水是也。 问曰∶何谓抽添? 答曰∶既抽铅于肘后,须添汞于中黄。 《传道集》曰∶可抽之时不可添是也。 问曰∶何谓搬运? 答曰∶搬金精于肘后,运玉液于泥丸。 下手工夫,口诀存焉。 问曰∶何谓三田? 答曰∶脑为上田,心为中田,气海为下田。 若得斗柄之机,斡运则上下循环,如天河之流转也。 问∶背后三关? 答曰∶脑后曰玉沉关,夹脊曰辘轳关,水火之际曰尾闾关。 问曰∶何谓神室? 答曰∶元神所居之室也。 朗然子曰∶未明心室千般挠,达了心田万事闲。 问曰∶何谓三花聚顶? 答曰∶神、气、精混而为一也。 玄关一窍,乃神、气、精之聚也。 问∶五气朝元? 答曰∶五脏真气上朝于天元也。 问∶和合四象? 答曰∶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动而神在心,鼻不嗅而魄在肺。 精、神、魂、魄聚于意土也。 问曰∶马牙、真主人神符、白雪? 答曰∶皆铅汞之总名也。 问曰∶河车? 答曰∶北方正气名曰河车。 左曰日轮,右曰月轮。 搬运正气,运在元阳,应节顺行,下手无非此车之力。 问∶老嫩何也? 答曰∶采药之时,审其老嫩。 彭鹤林曰∶嫩时须采老时枯。 紫阳曰∶铅见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是也。 问∶浮沉? 答曰∶铅浮而银沉也。 问∶清浊? 答曰∶阴浊而阳清也。 清者浮之于上,浊者沉之于下。 修丹者,留清去浊属阴也。 问∶五行相克? 答曰∶《金碧经》云∶金木相伐,水火相克。 土旺金乡,三物俱丧,四海辐辏,以致太平,并由中宫土德之功也。 问曰∶往来何也? 答曰∶子往午来。 阴符阳火,自子进符至辰巳,自午退符至戌亥。 始复终坤,皆以卦象则之。 一消一长,一往一来,以成其变化。 《易》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也。 问∶雌雄? 答曰∶雌阴雄阳也。 一阴一阳谓之道,孤阴寡阳不能自生。 《参同契》曰∶雌雄相错,以类相求。 注曰∶雄,金砂也。 雌,火汞也。 相须合吐,类聚生成,以为神药也。 问曰∶防危? 答曰∶防火候之差失,忌梦寐之昏迷。 翠虚曰∶精生有时,时至神知,百刻之中,切忌昏迷。 问∶交合? 答曰∶磁石吸铁,隔碍潜通。 问∶有无? 答曰∶《金碧经》云∶有无互相制,上有青龙居。 两无宗一有,灵化妙难窥。 问∶刑德? 答曰∶阳为德,德则出,万物生。 阴为刑,刑则出,万物死。 故二月阳中含阴而榆荚落,象金砂随阴气动静落在胎中,故曰归根也。 八月阴中含阳而荠麦生,象金水随阳气滋液于鼎内,故卯酉乃刑德相负。 阴阳两停,故息符火也。 问∶黑白? 答曰∶《参同契》曰∶知白守黑,神明自来。 白者金也,黑者水也,以金水之根而为药基矣。 问∶寒暑? 答曰∶真一子云∶不应候,风雨不调,水旱相伐。 或阳火过刻或阴符失节,凝冬变为大暑,盛夏反作浓霜。 火候过差,灵汞飞走,运火之士,可不谨之? 问∶晦朔? 答曰∶《参同契》曰∶晦朔之间,合符中行。 乃金水符合之际也。 问∶固济? 答曰∶太真云∶固济胎不泄,变化在须臾。 言其水火既济,闭固神室而不可使之泄漏。 问∶圣胎? 答曰∶无质生质,结成圣胎,辛勤保护。 十月如幼女之初怀孕,似小龙养珠。 盖神气始凝结,极易疏失也。 问∶四正? 答曰∶子午卯酉为四正。 玄关一窍为四正宫也。 问∶黄庭正在何处? 答曰∶在膀胱之上、脾之下、肾之前、肝之左、肺之右也。 问∶金乌玉兔? 答曰∶日中乌,比心中液也。 月中兔,比肾中之气也。 问∶炼形? 答曰∶炼形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也。 金洞主曰∶以精炼形,非凡砂石。 问∶张紫阳曰心肾非坎离,何也? 答曰∶心肾特坎离之体耳,有体有用。 问∶所有者,何也? 答曰∶气乃心之用也,属离。 形乃肾之用也,属坎。 交媾之际,运用于此矣。 问∶功夫? 答曰∶知时而交媾,进火而防危,阳生而野战,刑德而沐浴。 以至温养成丹也。 问∶野战? 答曰∶《龙虎上经》曰∶文以怀柔,武以讨叛。 紫阳曰∶守城野战知凶吉,增得灵砂满鼎红。 问∶温养? 答曰∶杏林云∶温养象周星。 毗陵曰∶金鼎常留汤用暖,玉炉不要火教寒是也。 问∶烹炼? 答曰∶烹金鼎、炼玉炉。 口诀存焉。 问∶赏罚? 答曰∶春气发生谓之赏,乃巳前阳火之候也。 秋气杀物谓之罚,乃午后阴符之候也。 问∶守城? 答曰∶抱元守一而凝神聚气也。 问∶堤防? 答曰∶驱除杂念而专心不二也。 问∶神庐者,何也? 答曰∶鼻也。 乃神气出入之门。 《黄庭经》云∶神庐之中当修治,呼吸庐间入丹田。 问∶太一含真? 答曰∶守真一于天谷,气入玄元,即达本来。 天真答上曰∶真道养神,若能守我在死气之关,令七祖枯骨皆在生气。 生我者道,活我者神。 将神守道,以道养神,是也。 问∶三尸? 答曰∶《中黄经》云∶一者上虫居脑中,二者中虫居明堂,三者下虫居腹胃,名曰彭琚、彭质、彭矫也。 恶人进道。 喜人退志,上田乃元神所居之宫,惟人不能开此关。 被尸虫居之,生死轮回,无有了期。 若能握元神栖于本宫,则尸虫自灭,真息自定。 所谓一窍开而百窍齐开,大关通百体尽通。 则天真降灵,不神之神所以神也。 问∶胎息? 答曰∶能守真一则息不往来,如在母胞胎之中,谓之大定也。 问∶玉池? 答曰∶口也。 《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是也。 问∶橐龠? 答曰∶橐乃无底囊,龠乃三孔笛,又是铁匠手中所弄鼓风之物也。 《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升降论》曰∶人能效天地橐龠之用。 开则气出,合则气入。 出则如地气之上升,入则如天气之下降。 一升一降,自可与天地齐长久矣。 问∶五芽? 答曰∶乃五脏之真气。 《中黄经》曰∶子能守之三虫弃,得见五芽九真气。 问∶屯蒙? 答曰∶《道枢》云∶坎者水也,一变为水泽之节,再变为水雷之屯,其爻居寅。 离者火也,一变为火山之旅,再变为火风之鼎,三变为山水之蒙,其爻居戌。 抽添水火,在于寅戌,十二卦气,在于屯蒙运用也。 问∶采日精月华? 答曰∶非外之日月也,采心中真液、肾中真气也。 问∶内外八卦? 答曰∶头为干,足为坤,膀胱为艮,胆为巽,肾为坎,心为离,肝为震,肺为兑也。 问∶修炼待时,然后下手? 答曰∶有时中之工夫,有刻中之工夫。 毗陵曰∶炼丹不用寻冬至,心中自有一阳生。 马自然曰∶不择时中分子午,无爻卦内别乾坤。 此皆刻中之工夫也。 问∶金丹形象如何? 答曰∶形若弹丸,色同朱桔。 抱朴子曰∶大如弹丸黄如桔,中有佳味甘如蜜。 沙门得之即禅定,黄衣得之即超逸,审之行之天地毕。 《元枢歌》曰∶君不见,一粒金丹何赫赫,大如弹子黄如桔。 人人分上本圆成,夜夜灵光长满室。 盖人人具足,个个圆成。 当知非有形之物也,吕公曰∶还丹本质也。 问∶玄关一窍,正在何处? 答曰∶在人之首。 功夫容易见,下手的难寻。 若不遇真师摩顶授记,皆妄为矣。 问∶真空? 答曰∶返本还元为真空。 杏林曰∶不知丹诀妙,终日玩真空。 问∶作用? 答曰∶螟蛉咒子,传精送神。 问∶出神? 答曰∶能守真一,真气自凝,阳神自聚。 盖以一心运诸气,气住则神住。 真积力久功行满,然后调神出壳也。 问∶超脱? 答曰∶超者,出也。 脱者,换凡躯也。 皆天门出。 前圣有脱壳之验∶六祖七层宝塔出,钟吕七级红楼出,海蟾公鹤冲天门出。 诗曰∶功成须是出神京,内院繁华勿累身。 会取五仙超脱法,炼成仙质离凡尘。 问∶尸解? 答曰∶尸解有五,金、木、水、火、土也。 又有积功累行而白日飞升者。 《徽宗皇帝尊道篇》末曰∶亘古迨今,飞升者千有余人,拔宅者八十余家(出《真诰》)。 问∶金丹之道不亦难乎? 答曰∶是不难也。 悟者惟简惟易,迷者愈繁愈难。 杏林云∶简易之语,不过半句;证验之效,只在片时。 翠虚曰∶药之不远采不难。 毗陵曰∶皇道不繁人自昧。 紫清曰∶只一言贯穿万卷仙经,但片晌工夫无穷逸乐。 师曰∶下手工夫容易,坚心守道为难也。 发布时间:2025-09-10 11:41:1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0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