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一百六十二卷 内容: 第一百六十二卷目录 神怪异部汇考一周礼〈秋官庭氏〉山海经〈西山经 东山经 中山经〉物类相感志〈神〉管窥辑要〈地变占 神鬼占 宫室变异占〉 神怪异部汇考二宋〈明帝泰豫一则〉陈〈武帝永武一则 宣帝太建一则〉北魏〈太宗泰常一则〉北齐〈武成帝河清一则 后主武平一则〉北周〈静帝大象一则〉隋〈文帝仁寿一则 炀帝大业一则〉唐〈高祖武德一则 睿宗先天一则 代宗大历一则〉辽〈太祖一则〉宋〈太祖乾德二则 神宗元丰一则 徽宗政和二则 宣和一则〉明〈太祖一则 洪武三则 宣宗宣德一则 宪宗成化三则 孝宗弘治一则 武宗正德三则 世宗嘉靖九则 穆宗隆庆二则 神宗万历六则 悯帝崇祯二则〉庶徵典第一百六十二卷神怪异部汇考一《周礼》《秋官》庭氏掌射国中之夭鸟,若神也。 则以太阴之弓,与枉矢射之。 〈注〉神谓非鸟兽之声,若或叫于宋太庙嘻嘻诎诎者。 〈《订义》〉郑锷曰:太阴之弓,谓其弓纯属乎阴,司弓矢,言枉矢利火射。 说者谓象天枉矢之星,则枉矢者纯属乎阳。 可知若夫太阴之弓而先儒谓恒矢,用此太阴之弓,与枉矢,岂其阴阳之正足以威服百神欤。 王昭禹曰:以此射之,亦以日月之精气胜其夭也。 《山海经》《西山经》槐江之山,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东山经》自尸胡之山,至于无睪之山,凡十九山,六千九百里。 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 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 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 《中山经》丰山,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 《物类相感志》《神》夷羊淮南子云:夷羊在牧,高诱〈注〉土神也商之将亡,见于商郊野之地。 《管窥辑要》《地变占》邑中鬼夜哭,不出一年,天下争丧乱,土人离散。 冢墓中鬼哭,及夜行呼唤,不出一年,民弃其居而散。 《神鬼占》神吟啸,其国亡。 神降于国,其国将亡。 一曰:君死。 淮南子曰:夏桀乱政,黄神吟啸,鬼神失其临也。 《左氏传》曰:有神降干莘,于是虢亡。 鬼扣人门,掷人屋。 天镜占曰:有疾疫。 人死,不出一年。 鬼呼。 《天镜占》曰:大人当之,是谓丧亡。 不出一年,天下争地。 一曰:民分散。 鬼夜哭。 董仲舒曰:人君失礼于宗庙,咎及于外,则鬼夜哭。 京房曰:国空虚,臣尸禄,则鬼夜哭,鬼哭则其国亡。 鬼书人屋舍房壁,有死丧。 鬼呼人名。 子日损小口六畜,午日有诅咒,丑日老人暴死,未日有小口灾,寅日有惊恐,妨小口,申日死亡,卯日家有大灾,酉日父母忧,辰日忧妊妇,戌日暴亡,巳日忧父母,亥日兵伤。 《宫室变异占》宫庭内鬼神若见,将失地。 神怪异部汇考二宋明帝泰豫元年,巨人迹见。 按《南史宋明帝本纪》:泰豫元年春正月丁巳,巨人迹见西池冰上。 陈武帝永定三年,仙人见。 按《陈书武帝本纪》:永定三年春正月甲午,历州城西道入天井冈。 仙人见于罗浮山寺小石楼,长三丈所,通身洁白,衣服楚丽。 宣帝太建十四年,有妖见于御幄。 按《陈书宣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陈太建十四年三月,御座幄上见一物,如车轮,色正赤。 寻而帝患,无故大叫数声而崩。 北魏太宗泰常四年,帝荐熟于白登庙,有神异。 按《魏书太宗本纪》:泰常四年九月,筑宫于白登山。 按《礼志》:泰常四年八月,帝尝于白登庙,荐熟,有神异焉。 太庙博士许钟上言曰:臣闻圣人能飨帝,孝子能飨亲。 伏惟陛下孝诚之至,通于神明。 近尝于太祖庙,有车骑声,从北门入,殷殷轞轞,震动门阙,执事者无不肃慄。 斯乃国祚永隆之兆,宜告天下,使知圣德之深远。 北齐武成帝河清四年,有神见于后园。 按《北史齐武成帝本纪》:河清四年,有神见于后园万寿堂前山穴中,其体壮大,不辨其面,两齿绝白,长出于唇。 帝直宿嫔御已下七百人咸见焉。 帝又梦之。 四月,传位于皇太子。 使内参乘子尚乘驿送诏书于邺。 子尚出晋阳城,见人骑随后,忽失之。 尚未至邺而其言已布矣。 后主武平四年,坛壝有车辙迹。 按《北史齐后主本纪》:武平四年夏四月癸丑,祈皇祠。 坛壝蕝之内忽有车轨之辙,案验,旁无人迹,不知车所从来。 乙卯,诏以为大庆,班告天下。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相州鬼哭。 按《周书静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周大象二年,尉回败于相州。 坑其党与数万人于游豫园。 其处每闻鬼夜哭声。 《洪范五行传》曰:哭者死亡之表,近妖也。 鬼而夜哭者,将有死亡之应。 京房《易飞候》曰:鬼夜哭,国将亡。 明年,周氏王公皆见杀,周室亦亡。 隋文帝仁寿 年,鬼哭。 按《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仁寿中,仁寿宫及长城之下,数闻鬼哭。 寻而献后及帝,相次而崩于仁寿宫。 炀帝大业八年,鬼哭。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大业八年,杨元感作乱于东都,尚书樊子盖坑其党与长夏门外,前后数万。 洎于末年,数闻其处鬼哭,有呻吟之声。 与前同占。 其后,王世充害越王侗于洛阳。 唐高祖武德二年,太行山响闻神言。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武德二年三月,安昌县言太行山圣人崖响,云:唐国兴,治万年。 睿宗先天元年,元宗即位。 白马寺铁像头自落。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元宗初即位,东都白马寺铁像头无故自落于殿门外。 其后姚崇秉政,以惠范附太平弊,乃澄汰僧尼,令拜父母,午后不出院,其法颇峻。 代宗大历十三年,神像滴血。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大历十三年二月,太仆寺廨有佛堂,堂内小脱空金刚左臂上忽有黑汗滴下,以纸承之,色即血也。 明年五月,代宗崩。 辽太祖九年,君基太乙神见。 按《辽史太祖本纪》:九年,君基太一神数见,诏图其像。 宋太祖乾德五年,老君像自动。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乾德五年十一月,许州开元观老君像自动,知州宋偓以闻。 乾德六年,佛像自动。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正月,简州普通院毗卢佛像自动。 神宗元丰元年,佛像自动。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丰元年,邕州佛像动摇。 初,像动夏人入寇,又动而州大火,其后侬智高叛,复动,于是知州钱师孟投其像于江中。 徽宗政和元年,黑眚见宫中。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丰末,尝有物大如席,夜见寝殿上,而神宗崩。 元符末,又数见,而哲宗崩。 至大观间,渐昼见。 政和元年以后,大作,每得人语声则出。 先若列屋推倒之声,其形仅丈馀,髣髴如龟,金眼,行动硁硁有声。 黑气蒙之。 下人了了,气之所及,腥血四洒,兵刃皆不能施。 又或变人形,亦或为驴。 自春历夏,昼夜出无时,遇冬则罕见。 多在掖庭宫人所居之地,亦尝及内殿,后习以为常,人亦不大怖。 宣和末,寖少,而乱遂作。 政和三年,天神降。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三年十一月乙酉,以天神降,诏告在位,作《天真降临示现记》。 宣和 年,洛阳有黑色物为怪。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宣和中,洛阳畿府间,忽有物如人,或蹲踞如犬。 其色正黑,不辨眉目。 始,夜则掠小儿食之后,虽白昼,入人家为患,所至喧然不安,谓之黑汉。 有力者夜执枪棒自卫,亦有托以作过者,如此二岁乃息。 已而北征事起,卒成金人之祸。 明太祖吴元年,太白神见。 按《名山藏典谟记》:吴元年正月,有一老人告省局匠曰:吴王即位三年,当平一天下。 匠惊问之,曰:我太白神也。 去不见。 按《明宝训》:吴元年正月乙未,有省局匠告省臣曰:见一老人语之曰:吴王即位三年,当平一天下。 问老人为谁,曰:我,太白神也。 言讫遂不见。 省臣以闻。 太祖曰:此妄诞不可信也。 若太白神果见,当告君子,岂与小人语耶。 今后凡事涉怪诞者,勿以闻。 洪武五年,建昌有神见。 按《明宝训》:洪武五年五月乙卯,中书右丞建昌王溥遣人来言,近督工取材木建昌蛇舌岩,众见岩上有衣黄衣者歌曰:龙蟠虎踞势岧峣,赤帝重兴胜六朝。 八百年终王气复,重华从此继唐尧。 其声如钟,歌已忽不见。 太祖曰:明理者非神怪可惑,守正者非谶纬可干。 汉之文成五利,足以为戒。 事涉妖妄,岂可信耶。 洪武十一年,安东沐阳多鬼。 按《明昭代典则》: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御制敕文,谕祭安东、沐阳二县夜鬼。 时永嘉侯朱亮祖奏:安东、沐阳二县之野,暮夜多鬼。 民人皆惊,御制敕文,遣使谕祭之曰:明有礼乐,幽有鬼神。 国之有祀,以为民也。 庶民之祀,止于祖宗。 非祖宗而祀,谓之非礼,神亦不享。 其岳镇海渎山川之神,载之祀典者,莫不承上帝、后土之命,以司福善祸淫之权。 若祸福僭忒,不惬民心,且将覆戾,十天矣。 今洪武十一年四月十四日,永嘉侯遣人奏:安东、沐阳二县之野,夜持炬者数百,或成列或四散。 民人相惊,逐之不见,击之若有应者,朕不能尽信,特致牲醴会鬼神而敕问之:中原自有元失政,生民涂炭死者不可胜计。 有覆宗绝祀者,有生离父母妻子而死于非命者,尔持炬者,岂无主孤魂而欲人之祀与。 父母妻子之永隔而有遗恨与。 无罪遭杀而冤未伸与。 或有司怠于岁祀而有忿与。 四者必有一焉。 朕以四事问尔,尔果何为而然与,朕自即位以来,祀神未尝缺礼。 然非当祀者,亦不敢佞尔。 持炬者宜祸其宜祸者,而福其应福者,勿妄为民害,自贻天宪。 洪武三十年,安东鬼见。 按《江南通志》:洪武三十年,安东郊外日中鬼游千百,有声。 高帝制文祭之,乃止。 宣宗宣德九年,黑眚见。 按《江南通志》:宣德九年,常熟黑眚见。 宪宗成化十二年,黑眚见。 按《大政纪》:成化十二年七月庚戌,京师西城有黑眚见,夜出伤人。 巡城御史以闻,命设法捕之。 仍戒人毋得传疑。 大学士商辂因黑眚见,条弭灾八事,上嘉纳之。 辂言八事曰:番僧国师不得重给符券,曰:四方常贡外,勿受玩好,曰:诸色人许直言自达,曰:分遣部使者录囚以理冤抑,曰:停不急营造,曰:实三边军储,曰:守缘边关隘,曰:增置云南巡抚。 按《名山藏》:成化十二年七月,以黑眚见,祭告天地于禁中。 按《明昭代典则》:成化十二年秋七月初旬,京师黑眚见。 时坊巷细民家男女多露宿,忽有一物负黑气一片而来,或自户牖入,虽密室亦无不有。 至则人皆昏迷,或手足,或头脸,或腹背被伤,出黄水。 醒时觉伤,亦不甚痛。 数日遍城惊扰,暮夜各持刃张灯自防,凡有黑气来,辄鸣金击鼓以逐之。 此怪初起于城西北,人莫敢言及。 各城皆有,被伤者始各诉于兵马司。 巡城御史拘审有验,乃具以闻,止云不知被何物所伤,然多有见者,云:黑而小,金睛修尾,状类犬狸,盖不啻二十馀枚,兼旬始息。 成化十四年,朝班闻有兵甲声。 按《大政纪》:成化十四年八月戊戌,早朝东班官惊喧,若闻有甲兵声者,因辟易不成列,卫士争露刃以备不虞。 久之始定,莫知其故。 上命究其事所从起,竟莫能得也。 成化二十二年,黑眚见。 按《浙江通志》:成化二十二年,嘉兴黑眚见。 孝宗弘治元年,黑眚见。 按《湖广通志》:弘治元年,襄阳妖气见市,有黑色如雾,恍如人形,触人,小儿中之死。 为罢市近黑眚。 武宗正德五年,黑眚见。 按《山西通志》:正德五年,孟县及汾州黑眚见,民击铜铁器以捍之。 正德七年,黑眚见。 按《畿辅通志》:正德七年夏,黑眚见,其形黑小,金睛,状若犬,遇者眩迷,至秋方息。 按《山东通志》:正德七年六月,济南州县民言黑眚见,至冬乃息。 时老幼皆击铜器以自卫,通宵不寐。 按《山西通志》:正德七年,太原诸县及霍州、潞州黑眚见。 忻州、文水、太谷、交城、祁县、霍州黑气成团,状如猫犬,夜行伤人,随赶随无,自北而南,时谓之眚。 馀州县多有。 正德八年,黑眚见。 按《畿辅通志》:正德八年夏,黑眚见,月馀方息。 按《山西通志》:正德八年五月,太原及介休黑眚见。 世宗嘉靖二年,黑眚见。 按《山西通志》:嘉靖二年,洪洞黑眚见。 夜为祟,人多被伤,流黄水,一月始息。 嘉靖十六年,黑眚见,海神见。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六年,大同黑眚见,遇之者病。 传言畏马,民居多以马逐之。 按《广东通志》:嘉靖十六年冬,琼州海神见,琼州诸生应试,渡海归,见神人立于水面,高丈馀,朱发长髯,冠剑伟异,众惊伏下拜,神掠舟而过。 次日三舟复见,诸生大噪拒之,神忽不见,少顷风大作,三舟皆覆溺。 嘉靖十九年,水怪见。 按《太平府志》:嘉靖十九年,牛渚矶下水沸,拥出一物,形如牛背,大若覆舟,隐显数次。 近亦有水怪,屡拥潮数尺,夜则入河,不见形状,止见水长,倏然而退。 嘉靖二十三年,鬼入市。 按《四川总志》:嘉靖二十三年,武隆鬼人市肩人。 嘉靖二十七年,黑眚见。 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十七年二月,道州黑眚见。 有黑气自广东来,为萤、为猴怪,无定形,四五日昼晦如夜。 嘉靖三十五年,黑眚见。 按《山西通志》:嘉靖三十五年六月,蒲解州县黑眚见。 虽密室亦无不至,每夜张灯、持刃、击金鼓以防之。 说者谓地震压死强魂,理或然也。 按《陜西通志》:嘉靖三十五年,庆阳黑眚见。 自山西渐至庆阳,夜捕人作害,民多鸣金鼓惊之。 旬馀乃息。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五年,民间讹言有海骝精,状若萤,著人衣裾必死。 城中家击金鼓,若防巨寇,夜不帖席,数道士市符治之。 有司疑即道士所为也,将置之法,道士逸去,怪亦绝。 按《广东通志》:嘉靖三十五年秋九月,惠州黑眚见。 按《广西通志》:嘉靖三十五年,黑眚见,有物变幻不一,抛掷瓦石,夜入人家为怪,人传为马骝精,家家守夜达旦,以桃柳枝鸣锣击鼓逐之。 平属更多此妖,自广东入贺富至永衡,而后灭迹。 嘉靖三十六年,妖眚见。 按《广西通志》:嘉靖三十六年冬十月,横州有妖眚,其妖未审何物,传自北而来,历江西及广东,遇夜入人家淫秽。 或如腥,或如蝠,或如猴如犬,或有黑气,似有尾爪,能伤人。 淫者当之辄毙。 家家夜聚,击锣鼓,持竹柳枝以防之。 来则聚击之,散为星火,顷复堆为一毬,冲檐而去。 至三十七年二月,复转至州境村乡,骚扰如前,数月乃熄。 嘉靖三十七年,黑眚见。 按《湖广通志》:嘉靖三十七年,衡阳黑眚见,魇及妇女,即口流血而死,或现异状,灭灯烛。 嘉靖四十五年,黑眚见。 按《山西通志》:嘉靖四十五年,沁州黑眚见,月馀乃止。 穆宗隆庆元年,黑眚见。 按《山西通志》:隆庆元年夏四月,稷山黑眚见。 隆庆六年,黑眚见。 按《明昭代典则》:隆庆六年夏四月,浙江黑眚见。 时杭州府黑雾中,一物蜿蜒如车轮,目光掣电,冰雹随之,屋瓦皆震,林中鸟雀击死无算。 神宗万历七年,黑眚见。 按《湖广通志》:万历七年,黑眚见靖州,状似狐。 万历二十八年,异物黑眚见。 按《山西通志》:万历二十八年春正月十二日辰时,中蒲县白村忽大风声,云雾中有物状如桶,长约丈馀,其色黄,捲尾,落岭阳柳树下,顷刻无踪。 按《广东通志》:万历二十八年春,广州黑眚见。 自省而出,遍于乡落,妖怪变幻不常,每乘暗中伤人,多不可见。 男女惊惧,夜则聚居一室,各执竹枝,列火环坐相守,月馀乃息。 万历二十九年,黑眚见。 按《江西通志》:万历二十九年,赣州城黑眚见,形似狸犬,夜间潜入人室,灯烛皆灭,邪气触人。 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黑眚见。 按《福建通志》云云。 万历四十一年,土地神生须。 按《山西通志》:万历四十一年秋,稷山土地神生须。 万历四十八年,黑妖见。 按《湖广通志》:万历四十八年,衡州府黑妖见。 悯帝崇祯十二年,玉帝像自摇。 按《四川总志》:崇祯十二年,省城东门外白城街东岳庙,玉帝土像忽动摇不止。 后迁庙于城中夏莲池。 崇祯十六年,鬼哭。 按《潞安府志》:崇祯十六年冬,鬼哭郡城东南隅,为闲田旷野,素称阒寂,至是每入夜辄闻鬼哭声,其声甚哀,千百为群,嚎啕断续,渐远渐微,阴晦尤甚。 如是者三月。 越明年,闯贼渡河,郡城不守。 按《湖广通志》:崇祯十六年五月,黄州清凉门三日鬼哭。 发布时间:2025-09-10 15:18:0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