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一百七十七卷 内容: 第一百七十七卷目录 鳞介异部艺文一青龙赋          魏缪袭龙瑞赋           刘劭为始兴王上毛龟表     梁刘潜上毛龟启         陈江总贺常州龙见表      唐许敬宗为杭州刺史崔元将献绿毛龟表 李峤皇太子贺白龙见表      崔融为扬州李长史作千秋节进毛龟             萧颖士漳河赤鲤赋         潘炎赤龙据案赋         前人黄龙见赋          前人黄龙再见赋         前人西海双白龙见赋       钱起神龟负图出河赋       裴度黄龙负舟赋         吕温汉武帝游昆明池见鱼衔珠赋  王起资州献白龟赋      独孤申叔瑞龟游宫沼赋〈有序〉    周存周以龙兴赋         黄淊白龟曲          明徐渭 鳞介异部艺文二〈诗〉龟负图          唐丁泽白龟          宋文彦博 鳞介异部纪事庶徵典第一百七十七卷鳞介异部艺文一《青龙赋》魏缪袭懿矣神龙,其知惟时览皇代之云,为袭九泉以潜处。 当仁圣而觌仪,应令月之风律,昭嘉祥之赫戏,敷华耀之珍体。 耀文采以陆离,旷时代以稀出,观四灵而特奇。 是以见之者,景骇;闻之者奔驰。 观夫神龙之为形也,盖鸿洞轮硕、丰盈修长、容姿温润、委蛇成章,繁蛇虬蟉不可度量。 远而视之,似朝日之阳;迩而察之,象列阙之光,爚若鉴阳、和映瑶琼;若望飞云曳旗旌。 或蒙翠黛,或类流星,或如虹蜺之垂耀,或似红兰之芳荣,焕璘彬之瑰异,实皇家之休灵,奉阳春而介福赉,万国以嘉祯。 《龙瑞赋》〈有序〉刘劭太和七年春,龙见摩陂,行自许昌。 亲往临观,形状瑰丽,光色烛耀。 侍卫左右,咸与睹焉。 自载籍所纪,瑞应之致。 或翔集于邦国,卓荦于要荒,未有若斯之著明也。 惟殷祧之旧式,乃展义而省。 方皇舆发于洛邑,遂巡幸于许昌。 宪宸极之天居建,正殿以当阳。 岁在析木,时惟仲春。 灵威统方,勾芒司辰,阳升九四。 或跃于渊,有蜿之龙来游郊甸。 应节合义,象德效仁。 纡体鞶萦,摛藻布文。 青耀章采,雕琢璘玢。 藻若罗星,蔚若翠云。 光舄奕以外照,水清景而内分。 圣上观之无射,左右察之既精。 聊假物以拟身,忽神化而无形。 泉含物而不澹,固保险而常宁。 昔太昊之初,化首帝德以表名,暨明后之隆盛,又降见以扬声。 惟珍兽之元真,实殊异于四灵。 信应龙之,道扬将天飞于泰清。 《为始兴王上毛龟表》梁刘潜臣闻嘉瑞五灵,既著方策,故名千载,可得而传。 是以,元蔡赤文来表轩黄之政。 神龟青纯用显姬公之德,出自江安,实荷谦夷之庆。 甲生毳羽宁非销镝之徵,实皇家之巨瑞,庶民之休幸。 《上毛龟启》陈江总臣闻圣主受命以代绍,兴日月精昭之。 状烟云烂熳之采神,鼎出于汾阴,宝玉开于张掖。 灵山奥泽卉木呈祉,静海澄波鳞介禔福。 靡不显符瑞以固鸿,基肇徵祥以光永世者也。 影合四灵,光分五色,怀星拖月,负字衔图。 《贺常州龙见表》唐许敬宗臣某言臣闻圣人作,而万物睹;神灵滋,而百宝用。 是以飞龙御天,五云胜彩,潜龙涵地,四海夷波。 轩帝由其受图太昊,以之为纪。 莫不游泳宫沼,騑服舆銮玉牍丹,文与会昌而契合。 金绳绿错候休明而降祥。 伏惟皇帝陛下,道极上元,功成下武。 重光焕箓,体睿凝图。 至德充于两仪,大孝刑于四海。 网地张天之谓武;制礼作乐之谓文。 惟几惟深,运神枢而不测;无为无事,致璇历于平分。 故能网络九重,琢磨三代。 溥天之下,用至道而不知怀生之伦,荷大造而无谢。 于是湛恩洋溢,休气氤氲,上格天下,漏泉不私,并照日月为之扬彩,不爱其道。 鳞介所以腾文神,物有徵于斯不忒。 伏见常州别驾终文英表称:所部晋陵县尉信都叔卿等七人,以六月十三日于县城南云雨之际,见有青龙,长数十丈,大八九围。 久之乃没。 谨按熊氏瑞应图曰:有仁圣君子在位,不肖斥退,则见惟皇,作极感而遂通。 惟德动天,远无不应。 是使四灵嘉瑞叶,千祀之登期,五色荣光。 高万古之灵,贶方且以兹嘉祉造类。 云亭颂其徽,猷归功清庙,岂与夫鱼生露鼎蔡上荷心竹苇凝珠,晨昏合璧,校其优劣,何可同年而语哉。 臣等运偶明,时预闻灵庆,不任凫藻之至。 《为杭州刺史崔元将献绿毛龟表》李峤臣某言:臣闻五气殊方,元龟列于元武四灵。 异禀神蔡游于紫泉,用能藏往,知来发祥。 祚圣大禹之永,终天禄文荐。 九畴隆姬之乃命,帝庭兆言:三吉永言秘宝录存缣简。 伏惟金轮圣神皇帝陛下,蕴灵沙,劫屈道璿枢,推正觉而御彝伦;弘大悲而抚群。 俗云行雨施之泽,下漏三泉。 春生夏长之仁曲,成万物恩洎,草木惠覃,飞走天泽,感气而延和,神灵应德而呈瑞。 伏见所部钱塘县人聂干于市内水中获毛龟一枚,修尾、长头、元甲、绿毳,名掩于。 楚宗状奇于灵绎,虽六眸在首,未足,尚其祯祥,五色成文。 讵能齐其诡异,伏丛著而自久下,莲芳而暂出美,兼旷代休踰群祉。 谨按孙氏瑞应图曰:王者德泽湛渍渔猎,从时则灵龟出。 礼含文嘉曰:内外之制各得其宜,则山泽出灵龟;陛下解网收罟,弘天地之大德,创制改物,穷帝王之能事。 宜其膺受冥贶,克享珍符且益有十朋。 表贤才之入,用寿踰千纪,彰圣历之无疆。 嘉祉不召而自臻乾象,无祈而潜应,臣谬当重寄亲,奉洪庥灵异,爰臻允骇于常观,忭舞胥属实兼于恒品,无任庆跃之至。 《皇太子贺白龙见表》崔融臣等言,伏见某官等奏称:某月日玉山宫西南王谷上有白龙见。 臣闻天地和平,圣人所以乘九五。 帝王符命,神物所以寤黎蒸粤。 若皇家既高居而远望,于惟史阁亦舒图,而负玺服星辰之冕。 衮彩夺华虫建日月之旗,常文腾翠,凤出东方,而据木天下。 知春临北荒,而御火容光,是烛。 风雨顺、阴阳和、五谷登、百宝用,岂孙氏所谓。 出入应命,上下以时。 无道则处,有圣则见矣。 木火中,星长风季月,详乎。 戴礼则帝喾,乘龙之时,校之河图,是黄轩梦龙之晦。 裁金别宇,挻玉名区。 宫摸抗殿之基,山接陵阳之路。 翩翩素翼,矫矫白鳞异。 彩霜封风,姿雪操徵,邺城之故事。 若下神祠,探吴郡之遗尘,疑过象穴。 臣闻感通之效,人事可寻;嘉瑞之来,天心容察。 地称王谷,先题王者之名。 壤号玉山,宝兆南山之固。 天皇以帝出乎震,自天钟有德之期;天后以致养乎,坤承天德,西南之位。 披图按牒,影响合符。 汉朝之出,在上封特。 其小者,晋国之来。 从京兆曾,何足云唯我。 后能得之,固前王所不逮,方使见龙于甸,一人系年月之书,岂宜囿龙于池。 百姓为朝夕之观而已,臣业谢温文观,闻绝瑞,虽四灵为畜,未足以舞之蹈之。 而万国欢心,敢忘于美矣。 盛矣不胜,凫藻之至。 《为扬州李长史作千秋节进毛龟》萧颖士臣某言,臣闻在昔上皇之御极也,则元化有助,嘉祥必臻。 故升中于天,而四灵是格。 若夫出洛登坛,青文丹甲之瑞。 王霸以降辽哉,夐乎。 不可得而闻已然。 其缅邈郊薮,威夷简牒。 与时而升降者,亦往往而存。 未有含道德之纯粹,阐祖宗之休命。 俛视千载,潜通百灵,允符秘祉,若今之盛者也。 伏惟皇帝陛下至诚,允迪悬解自衷。 神有契而斯辅,道惟深而不测。 故锱铢系表,寤寐胥庭,七曜垂文,则元言焯叙千秋。 表节则绿错,来仪以今月某日。 所部江都县,崇虚观,讲圣注道德经于元元皇帝,座隅有毛龟出。 见翠毫金介烁日,霏烟迹,殊。 生育,来缘感召,应陛下长灵之期,符先圣谷神之妙。 知来藏往,实见于兹,休徵委集,万方幸甚。 手舞足蹈,倍百恒情。 无任喜悦之至,谨奉表以闻。 《漳河赤鲤赋》〈有序〉潘炎景龙三年春二月,帝巡属县至于襄垣,漳水有赤鲤跃,圣帝之瑞也。 赋曰:鱼在在藻兮,跃于中流;吾君戾止兮,乐我皇游。 惟赤鲤之呈祥,殊白鳞之入舟。 非竹箭之危湍,无闻点额。 同昆明之望幸,非为吞钩。 岂其为祥,必河之鲤。 用表皇族,克繁帝祉。 虽云水物,宜紫鼍绿鳌之同身。 是曰:元符亦赤雁丹乌之可比,赪鳞耀彩,碧水无波,非应瓠巴之清角。 何言宁戚之高歌,周文之时,跃于沼汉;宣之代舞于河,且合符于图牒,宜入颂于猗那,岂徒镂甲葺,鳞下沿上溯皆,为俦匹文鳐。 是喻吐尚父之兵钤,传远人之尺素事。 称嘉瑞,匪琴高之所乘。 诗有乐胥,似相如之献赋。 《赤龙据案赋》〈有序〉前人景龙二年夏四月十七日,帝在厅事假寐,白鹤观道士宋大辩等三十人同见赤龙据案。 至矣哉,神妙无方,不可得而称也。 元天之龙兮,见而在田;我后之龙兮,飞以御天。 据圣人之大宝,与列祖而同元。 高出而潜跃,以自试来定天宝。 居然假寐,合而成体,散而成章。 若窥于牖,若施于堂,且据案而向明,负扆以当阳。 日月在身,有祇天之嘉梦。 风雨合气,将振翼而雄骧。 群居愕视,圣作物睹。 赫然龙光,真我明王折券表异。 亦惟前闻,旷然振古。 卓有吾君,王人之瑞。 比之龙首,高居而远望。 以临乎九有天子之威,比之龙鳞,皇之可畏以肃乎。 万人徒称其象未睹,其真恭惟我后。 近取诸身于昭,巨唐其命维新永,据九五斯焉万春。 《黄龙见赋》〈有序〉前人景龙二年秋九月五日,黄龙见于上党伏牛山之南冈,留久之。 彰圣人之德也,赋曰:龙之来兮,乘其阳跃于泉兮。 临高冈龙之至兮,归有德符于黄兮。 土之色,精曜曜、光雄雄,上不在天兮。 接于物,下不在田兮。 蟠于空列,四灵智称其首。 居五位色表其中,将衒甲以无比,与负舟而不同。 明皇家之王气,符历数于圣躬。 飞烟喷雾,若动若顾,声虽虩虩,非同三尺之剑;色乃煌煌,下映五花之树。 诚帝王之嘉兆,宁朝夕之可遇。 何蛇蟥之足言,谅腾黄之匪喻,同翠龟之荐绿,图彰大人兮。 告元符,览史墨之言,未之闻也。 验登殷之祀,不其然乎。 《黄龙再见赋》〈有序〉前人景龙三年六月十五日,黄龙再见于牛山。 天意汲汲于圣人。 龙之见也,春分而登于天;龙之潜也,秋分而入于川。 假崇山而再见,应元圣而通元。 蜿蜒孤蟠,云雾四发。 目中精耀辉,飞列缺之火。 颔下珠悬,色夺蟾蜍之月。 方将游彼池囿,岂徒止于郊野。 非同上天之五蛇,有异渡江之一马。 孙权象之而置于军中,魏帝范之而在于殿。 下永言于此,我异是。 宜秦王之梦,立乎。 鄜畤汉后之时,见于成纪。 彼皆一至,此则重光采色炫耀,文明焜煌错甲镂鳞,既以来乎,字分官纪号。 可以表其祥,超紫凤于丹穴,越青鸾于女床。 龙德相成而无悔,天家久久而蕃昌。 《西海双白龙见赋》钱起唐六叶,嘉祉降。 皇威宣,师出以律将。 有事于金天赫矣。 神武感通上元。 双龙呈瑞,一色皎然,惟白也。 昭素秋诞圣,惟龙也。 主杀气清边不尔者,宁出乎,海不跃于泉穆乎。 白龙之为物也。 潜依水德,利用天下精异,冥通腾骧神假。 苟非君行其道,物有其官,则郁湮不育,潢污而蟠隐。 见罔知其旨,窅冥孰见其端,故我君宣八风之惠,化澄四海之波。 澜覆帱斯,极生灵以安。 惟此上瑞,灼然可观。 其始见也,精光皓耀,溟澥清廓。 曳冰雪于半空,晏雷霆于万壑。 若长云带冰而不散,双剑倚天而中落。 忽虹立而电回,其仪不可弥度。 表其祥同乘黄之偶运。 处其度,掩嘉鱼之有乐伟。 夫鳞介之族,莫智于龙。 苟灵应无兆,岂休明再逢。 昔轩以负图,为景福;舜以入坛,为神变。 殊旨同归,千载一见。 是以天祚明德,幽赞祯祥。 彼二龙之萃,止合一圣之有孚。 皓尔其真,异叶公之藻。 绘超然,将举同正理之友。 于是时也,西戎骇目,莫不感化而风趋。 夫如是则在宥之理,足徵无疆之休。 可待洋洋歌颂,日闻于四海者也。 《神龟负图出河赋》裴度茫茫积流,祚圣有作。 动上天之密命,假灵龟以潜跃。 盖欲以庆遥源,敷景铄写物象之精密,化人物之朴略。 岂不以河之德兮,灵长龟之寿兮。 会昌载祯符,先呈于古帝,称大宝。 后遗于宁王,故将出也。 感天地,动阴阳,浮九折之澄碧,散五色之荣光。 然后蹈箭流而泳花浪,露元甲而明绣裳。 初若沈圆璧而未没稍,似泛孤凫而欲翔。 既而,降芳莲蹈清沚,五老游而共睹,列圣过而每喜出。 朝日如耀,其宝图伏灵坛,状陈其镂簋。 布爻象之纠纷,蕴天地之终始。 负谋谟之画,将化洪荒。 当授受之时,岂思绿水,非臆对之可述。 谅钩深而有致,所以出河宗,作天瑞。 冯夷倚浪以相送,神鱼鼓舞而旋避于戏冥,数窅然。 自我而传外。 骨明贲,中心善,泉将后天而思永。 岂为贽而居。 前至如鱼,托素以达情;凤衔诏而展,礼未若祥开。 八卦兆动,四体阐,文教宁木铎之足,俦赞贞明与日月而同启。 洎乎,形貌既著,品物类分荣,万化之茫昧。 合一气之絪缊,谶用光于夏叶,繇每焕于羲文,此乃天理。 用彰神道设教,故跃波而委质。 殊以文而饰貌,触纶诚怪于文鳞,隐雾徒嗟乎。 元豹,此悠久也,可是,则而是效。 《黄龙负舟赋》吕温夏后氏,奠山疏滞拯溺。 开泰元圭,锡命既成。 天下之功,黄龙发祥,始跃域中之大当。 其驻轸江甸,舣舟洪川。 天行健,而时有未济;地设险,而瞻之在前。 思利涉以抚俗,遂精诚而告虔。 于是云气滃起,神光烂然,奋角于勿用之窟。 骧首于或跃之泉,光波澄澜。 奉天意以颙,若拖尾垂鬣,夹王舟而负焉。 合灵符于百代,表圣运于千年。 徒伟夫出无情,驰不测如驱风雷。 若有羽翼,观竭诚以效用。 似就列而陈力。 电目流光,金鳞耀色。 天吴奔走,阳侯屏息。 巨险汔济,孰假剡木之能,潜怪莫逢宁资画鹢之息应变化以昭盛出沈潜而刚克其庆。 惟大赖祉福者,兆人其观。 惟荣执玉帛者,万国若非平土湮水,泣辜罪己。 菲饮食以昭俭,卑宫室而思理。 德掩乎生成之初,功齐乎开辟之始。 安有非常之神物,不召而萃。 止济其不通而彰,其具美者也。 至若汉横汾水,秦抵沧溟,实逞心欲。 匪崇德馨,苍生之虚瘁。 靡念方士之空言是听,始幸免于覆溺。 夫何望乎炳灵于戏动,罔轨模言,非善教,则人虽愚弱,或使之而不效。 其志惟纯,其德孔殷,则龙。 虽神化将不役,而自勤信矣哉。 国家俾人,其苏在理;无郁超乎,大禹不务舟车之劳。 蜿彼黄龙,但为宫沼之物而已。 《汉武帝游昆明池见鱼衔珠赋》王起汉武帝出咸京,游昆明,觌潜鱼之跃,吐灵珠之英,珍不藏川,是获媚川之色。 仁苟及物,必能动物之诚。 先是拨剌巨鳞傍畔水裔,或詹何所中,或任公所制利钩,贯鳃而错落。 长丝萦岸而掣曳,残瘁不振。 沈浮未济,是用脱其锋,解其缀,索于枯肆。 初同患于波,臣衔以图书,终乃小于轩帝。 他日,择良辰,镜清流,舍銮辂,登龙舟,不徐不疾以遨以游。 于是傍临桂棹,远映珠旒。 或衔或垂,似骊龙之颔将吐,若明若灭。 比琼蚌之胎,未收光芒。 稍逼辉,赫难俦。 实有意于丰报,固无情于暗投。 含幽育明转,煌煌于画。 鹢振鬐掉尾,时熠熠于牵牛。 既而千官动色,百辟咸睹,且曰:修其文耀,其武泽之广,恩之溥,虽彼池中之物,亦怀天下之主。 报德而入于隋掌,此类蛇衔感音而失于晋庭,彼惭鹤舞况乎。 烛龙奋艳,石鲸独吐,泣鲛人之目,固不可伦缀。 神女之躯,曾何足数。 由是俨天仪,俯洪池,映噞喁而未出炫的皪,而方施然。 后得兼寸之彩,失圆折之规,则皎皎驹来。 自掩白狼之美,翩翩鵻至,徒称赤雀之奇,是知人能博施物,亦幽赞无烦,罔象之索。 讵假阑干之贯,向若安其忍弃,其难俾颁首长逝劫,灰永散安。 得此乐于江湖,见托于河汉,则玉殿之侧,谁缀其玲珑,金舆之傍,莫矜其照烂。 以言于鱼也,厥道斯存;以言于人也,如何勿敦,则受嘉惠,蒙渥恩,得不效节于当代,而垂名于后昆。 《资州献白龟赋》独孤申叔皇帝在位十五载,西人献异龟于王庭。 匪青黑以饰体,特洁白而成形。 融彩可嘉,且不溷于五色。 呈祥有异,讵止齐乎。 四灵盖以我皇行化无。 外,止戈偃武;人,绥道泰升。 至德于元穹,降殊祥于神蔡。 且夫龟者,禀先知之异。 白者,表司杀之,方岂天意。 兴威于有截俾,臣下受命而无将。 西土是生,实西方而主义,被甲以至,犹带甲以来。 王不然何以暧纯容皎。 素甲皓霜,华而浃洽炯玉;质辉金精,凝雪彩之清贞。 泳灵沼而冰静,息泰阶之砥平。 足使孟津之鳞,耻捷乎。 素鬣越裳之雉,羞奋于翘英,矧乎。 禀殊姿,体异貌,陋三足之为美,匪六眸以是效,其用也。 或协圣人之心,其动也。 克符知者之乐然,后知戏朝之虎不足徵,衔钩之狼不足云。 彼驹来,思徒称皎皎。 尔兽至,止虚擅。 谆谆未若兹瑞,德无与邻应,天之命。 昭王之仁,非椟中之毁弃,不莲上以因循,将顺乃元穹,以呈其贶。 曷思乎绿水而返其身,则彼宁王有遗元绪,又安得而比伦向。 非我皇从道不咈,必将混于介族。 讵得分为理,物宜乎冠异。 纪首灵篇,且无使其湮郁。 《瑞龟游宫沼赋》〈有序〉周存王者嘉瑞曰:四灵龟,其一也。 皇帝握图御宇。 十有一年秋七月旬有一日,龟雄雌各一,游于内池。 甲耀金毛,文滋绿彩。 帝乃出示百官以议其瑞。 佥曰:至德之应也。 少司成命文士赋以美焉,敢布下才同夫体物赋。 曰:介虫之长,实曰灵龟。 明阴阳以应化,察利害以俟时。 于穆我皇,德无不被。 春国洋溢,神物来萃。 虽四灵其必臻懿,双龟以时瑞。 陋众水而不处,选天池以自寄。 金甲炫晃,带璧日以流光;绿毛丰茸,度薰风而含吹。 不唼喋于蘋藻,恣东西于荷芰。 尔其有金者,刚;有毛者,柔。 示刚柔之合体,表形德之具修。 昭品类之德性,备雄雌以共游。 信皇德之上达俾,灵物之告,休观乎。 巡金塘,乐翠沼。 晦迹无竞,凝神不扰。 引修颈而乌,伸动圆目而珠皎。 映红蕖而灼烁,吸清露之缥缈。 天资独智,笑渔者而萦罗。 人谋既臧鄙,太卜之问兆,若夫百茎蓍下九派江中,顺众流而五色。 斯易迈千龄而片云。 在空岂比夫承天眷感。 宸衷盼青琐兮,邻紫宫顾宅中之可宝瑞,皇室兮无穷。 《周以龙兴赋》黄滔周以创三十代启八百年,既鸣凤以授德,复兴龙而御乾。 奔天下之二分,岂惟雨骤擎洛中之九鼎。 宁止波旋当,其韬仁圣以表威灵,涌祯祥而呈气色。 岐梁㸌衔耀之所汧,陇湛蟠泥之域。 几年,贪饵吞将吕望之钩。 一旦飞天霹破殷辛之国,观夫,或屈或伸,非假非真,泽霈六合,恩濡兆民,以息虞芮。 作在田之迹以却夷,齐为逆物之鳞,掀陆海之波涛。 固殊鲸浪扩九重之宫室,肯类鲛人则知指。 纵而或仗爪牙善战,而靡资血肉,火兵戈而虽假烧尾镜。 今古而未尝寐目,遂使盟津。 契会此时,莫愧于云从,羑里栖迟。 昔日何伤于鱼服下蛰,如此高翔曷量于蛮貊,而虫沙附申。 忠信而鬐鬣,张足以雄飞。 革命首冠,兴王驾木德于宫,苍然被彩,应阳精于乾象,赫矣飞光。 所谓建皇基,立宝位。 模日、楷月、规天、矩地,非三圣之尤异焉,可以神物取类邈。 罔象乘鸿濛,奔霆迸电,驱雷走风,非四灵之感通焉,可以与周而同功。 岂徒角树臣,佐穴居域中拿。 开粟而攫散财,滂沱有截。 寿九龄而豢十乱,振奋无穷懿乎。 后焕放牛,前光播谷愈。 彰圣德于王者,益验神踪于介族,则老聃之道,汉祖之颜,永宜雌伏。 《白龟曲》明徐渭念宝龟之素甲,羌迸迸兮。 冰雪载九畴而出,洛帝与兹而偕锡。 虽入网于豫,且若灵骨之就钻,亦托迹于庄周,恍曳尾而超越。 鳞介异部艺文二〈诗〉《龟负图》唐丁泽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 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叶帝谟。 乘流喜得路,逢圣奉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 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涂。 《白龟》宋文彦博圣德昭宣,神龟出焉。 载白其色,或游于川。 名符在洛,瑞应巢莲。 登歌丹陛,纪异灵篇。 鳞介异部纪事《水经注》:河图玉版曰:仓颉为帝,南巡临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帝王世纪》:太昊庖牺氏风姓,有景龙之瑞,故以龙纪官。 《宝椟记》:颛顼高阳氏,黄帝昌意之子。 昌意出河滨,遇异龙负叶玉图。 时有老叟谓昌意曰:女叶水德而王十年。 颛顼生子,有文龙负玉图之像。 《春秋纬》:黄帝出游,洛水之上见大鱼。 杀五,能牲以醮之,天乃甚雨。 《水经注》: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坛沈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赤文篆字。 《竹书纪年》:尧率群臣沈璧于洛。 礼毕,退俟,至于下昃,元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龙鱼河图。 尧时,与群臣贤智到翠沩之川,大龟负图来投尧,尧敕臣下写取,告瑞应,写毕,龟还水中。 《通鉴前编》:帝尧七十有八载,神龟负文出于洛。 礼含文嘉禹垂意于沟,洫百谷用成,神龙至,灵龟服。 《洛阳记》:禹时,有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以授禹文,即治水文也。 《竹书纪年》:夏后氏,洛出龟书,是为《洪范》。 《尚书中候》:天乙东观于洛,习礼尧坛。 黄鱼双跃出跻于坛,黑乌以雄随鱼,亦止化为黑玉。 赤勒曰:元精天乙受神福,伐桀克三年,天下悉合。 《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注〉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 白者,殷家之正色,言殷之兵众与周之象也。 《竹书纪年》:成王礼于洛。 元龟青龙止于坛,背甲刻书,赤文成字,周公援笔以世文写之。 书成文消,龟随甲而去。 《尚书中候》:周公摄政七年,制礼作乐。 成王观于乐沉璧。 礼毕,王退。 有元龟,青纯苍光,背甲刻书,上跻于坛,赤文成字,周公写之。 雒书曰:灵龟者,元文五色,神灵之精也。 上员法天,下方法地,能见存亡,明于吉凶。 王者无偏党尊耆老,则出。 《左传昭公十九年》:郑大水,龙𩰚于时门之洧有渊,国人请为禜焉。 子产弗许。 曰:我𩰚,龙不我觌也。 龙𩰚,我独何觌焉。 禳之则彼其室也。 吾无求于龙,龙亦无求于我,乃止也。 《王充论衡验符篇》:湘水去泉陵城七里,水上聚石曰燕室丘,临水有侠山,其下岩淦,水深不测,二黄龙见,长出十六丈,身大于马,举头顾望,状如图中画龙,燕室丘民皆观见之。 去龙可数十步,又见状如驹马,小大凡六,出水遨戏陵上,盖二龙之子也。 并二龙为八,出移一时乃入。 《册府元龟》:元帝以僧辩为镇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封长宁县公,命即率巴陵诸军沿流讨侯景,攻拔鲁山,仍攻郢,入罗城,有龙自城出,五色光曜,入城前,鹦鹉洲水中,景闻之,倍道归建业。 《异苑》:苻坚建元十二年,高陵县民穿井,得大龟,三尺六寸,背文负八卦古字。 坚命作石池,养之,食以粟。 后死,藏其骨于太庙。 其夜,庙丞高虏梦。 龟谓之曰:我本出将归江南,遭时不遇,陨命。 秦庭即有人梦中谓虏曰:龟三千六百岁而终,终必妖兴,亡国之徵也。 未几,为谢元破于淮淝,自缢新城浮图中。 西秦乞伏炽磐都长安端门外,有一井人常宿汲水亭之下。 而夜闻磕磕有声,惊起,照视,瓮中如血,中有丹鱼。 长可三寸而有寸光。 时东羌西虏共相攻伐,国寻灭亡。 《南史武帝本纪》:帝行止时见二小龙附翼,樵渔山泽,同侣或亦睹焉。 及贵,龙形更大。 《异苑》:东海徐羡之,字宗文。 尝行经山中,见黑龙,长丈馀,头有角,前两足皆具,无后足,曳尾而行。 后文帝立,竟以凶终。 《南史文帝本纪》:永初元年,封宜都郡王,位镇西将军。 景平初,有黑龙见西方。 望气者以为帝王符,当在西方。 其年少帝废,百官议所立。 徐羡之、傅亮等以祯符所集,备法驾奉迎,入奉皇统。 车驾在道,有黑龙跃负上所乘舟,左右莫不失色。 上谓王昙首曰:此乃夏禹所以受天命,我何德以堪之。 《宋宗室传》:巴陵哀王休若,文帝十九子也,为荆州刺史,加都督,晋平王休祐被杀,建安王休仁见疑,都下讹言休若有至贵之表,明帝以此言报之。 休若甚忧。 尝众宾满座,有一异鸟集席隅,哀鸣坠地死。 又听事上有二白蛇长丈馀,唅唅有声。 休若甚恶之。 上以休若善能谐辑物情,虑将来倾幼主,欲遣使杀之,虑不奉诏。 徵入朝,又恐猜骇。 乃伪授为江州刺史,至,即于第赐死。 《徐羡之传》:羡之随从兄履之为临海乐安县,尝行经山中,见黑龙长丈馀,头有角,前两足皆具,无后足,曳尾而行。 及拜司空,守关将入,彗星辰见危南。 又当拜时,双鹤集太极殿东鸱尾鸣唤,竟以凶终。 《齐高帝本纪》:帝旧茔在武进彭山,冈阜相属,百里不绝,常有龙出焉。 《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子良,武帝第二子也。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 寻薨,年三十五。 《梁武帝本纪》:帝自发雍州,所乘舰恒有两龙导引,左右莫不见者。 缘道奉迎百姓,皆如挟纩。 《梁邵陵携王纶传》:纶,武帝第六子也。 太清二年,位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侯景搆逆,加征讨大都督,率众讨景。 台城陷,纶奔禹穴,东土皆附。 临城公大连惧将害己,乃图之。 纶觉乃去。 至寻阳,寻阳公大心欲以州让之,不受。 大宝元年,纶至郢州,刺史南平王恪让州于纶,纶不受。 乃上纶为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 纶于是置百官,改听事为正阳殿,内外斋省悉题署焉。 而数有变怪,祭城隍神,将烹牛,有赤蛇绕牛口出。 南浦施安幄帐,无何风起,飘没于江。 《南史陈武帝本纪》:帝顿军西昌,有龙见水滨,高五丈,五采鲜曜,军人观者数万人。 《后妃传》:陈武宣章皇后,讳要儿,吴兴乌程人。 后母苏,尝遇道士以小龟遗之,光采五色,曰三年有徵。 及期,后生,紫光照室,因失龟所在。 《陈后主本纪》:帝荒于酒色,灾异甚多,青龙出建阳门。 《魏书匈奴宇文莫槐传》:匈奴逊昵延死,子乞得龟立,复伐慕容廆,廆拒之。 惠帝三年,乞得龟屯保浇水,固垒不战,遣其兄悉跋堆袭廆子仁于柏林,仁逆击,斩悉跋堆。 廆又攻乞得龟克之,乞得龟单骑夜奔,悉虏其众。 乘胜长驱,入其国城,收资财亿讨,徙部民数万户以归。 先是,海出大龟,枯死于平郭,至是而乞得龟败。 别部人逸豆归杀乞得龟而自立。 《册府元龟》:王琳自梁来奔,为特进侍中,有龙出于门外之地,云雾起,昼晦,后为陈将吴明彻所杀。 《大业杂记》:清泠水南有横渎,东南至砀山县,西北入通济渠。 忽有大鱼,似鲤有角,从清泠水入通济渠,亦唐兴之兆。 《玉海》:唐太宗生,有二龙之符。 《册府元龟》:元宗初为临淄郡王。 景龙三年,出为潞州别驾。 境有黄龙,白日上升天。 又视事之际,吏咸见赤龙据案。 帝所居宅外,有池水浸溢顷馀。 望气者,以为龙气。 《江行杂录》:肃宗在春宫,尝与诸王从元宗诣太清宫,有龙见于殿之东。 梁元宗目之顾问诸王:有所见乎。 皆曰:无之。 问太子,太子俛而未对。 上问头在何,处曰:在东上。 抚之曰:真我儿也。 《唐书邓景山传》:景山,曹州人。 本以文吏进,累至监察御史。 至德初,擢拜青齐节度使,徙淮南。 为政简肃。 有鼍集城门,邓班语景山曰:鼍,介物也。 失所次,金不从革之象。 其有兵乎。 未几,宋州刺史刘展反。 《册府元龟》:肃宗初发平原,出军之后,有黄龙自帝所憩屋腾空而去。 《戎幕闲谈》:赞皇公曰:韩相自金陵入朝。 岁馀后,于扬子江中见有龟鳖,满江浮下,而悉无头。 此时,韩相在城中薨,人莫知其故。 《李绅本集》:自注余到端州,有红龟一,州人李再荣来献。 称尝有里人言吉徵也。 余放之于江中,回头者三四,游泳前后不去,久之。 《尚书故实》:牛相公,僧孺镇襄州日以久旱,祈祷无应。 有处士不记名姓,众云:豢龙者。 公请致雨处,士曰:江汉间无龙,独一湫泊中有之黑龙也。 强驱逐,必虑为灾难。 制公固命之,果有大雨。 汉水泛涨,漂溺万户。 处士惧罪,亦亡去。 《西墅记》:谭于頔在海南,日一夜方三更,忽晓如日初出。 移时复暗遍岭南悉然,时复有客言:某日夜见海中大鳌浮出,目光照耀天地,如白昼,徐徐复没。 验其日,正同。 《杜阳杂编》:懿宗皇帝器度沉厚,形貌瑰伟。 在藩邸时,疾疹方甚,而郭淑妃见黄龙出入卧内,上疾稍间。 妃异之,具以事闻。 上曰:无泄是言,贵不见忘。 《唐年补录》:咸通末有舒州刺史孔威进龙骨一具,因有表录,其事状云:州之桐城县善政乡有百姓胡举:有青龙𩰚死于庭中。 时四月,尚有茧箔在庭,忽云雷暴起,闻云中有击触声,血如酾雨,洒茧箔上血不污箔。 渐旋结聚,可拾置掌上。 须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龙拖尾及地,绕一泔桶,即腾身入云,及雨,悉是泔也。 龙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疮,凡长十馀尺,身尾相半,尾本褊薄。 鳞鬣皆,鱼唯有须,长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双鱼各长二丈,其腹自相龃龉。 时遣大云仓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举,乃剸之为数十段,载之赴官。 《蜀梼杌》:王建从讨王仙芝有功,所乘马死,剖之得一小蛇于心间,私自异之。 《十国春秋前蜀皇后金氏传》:后名飞山成都人也。 父业农家,颇饶。 无子,与媪相敬如宾。 媪怀孕十馀月,娩身时,忽大风雨,见赤龙绕庭,而生后。 是日,有山飞至后家,因名。 《录异记》:蜀庚午岁,金州刺史王宗朗奏:洵阳县洵水畔有青烟庙,数日庙上烟云昏晦昼夜,奏乐。 忽一旦,水波腾跃,有群龙出于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馀,或黄或黑或赤或白或青,有如牛马驴羊之形,大小五十垒垒,相次行入。 汉江却回庙所,往复数里,或隐或见,三日乃止。 《十国春秋柴再用传》:再用为牙将,时会天大雷电,家人皆伏匿,再用独危坐不动,俄见襦裤者四人舁,再用坐败床出庭中。 已复,大震屋折,有龙出焉。 《幸蜀记》:咸康元年四月,王衍游浣花,龙舟䌽舫十里绵亘,自浣花潭至万里桥,游人士女珠翠夹岸。 日正午暴风起,须臾,电雷冥晦,有白鱼自江心跃起,变为蛟形腾空而起。 是日,溺者数千人。 衍惧,即时还宫。 《册府元龟》:李金全为安州节度使,有亲吏胡汉筠者,金全爱之甚笃。 己亥,岁郡楼有介虫如龟,而巨鳞锐首能陷坚,出于金全足下,汉筠取而焚之。 金全心恶之。 《幸蜀记》:二十四年十月,汉川什邡井中有火龙腾空而去。 《续夷坚志》:辽祖神册五年三月,黑龙见拽剌山阳水。 辽祖驰往三日,乃得至,而龙尚不去。 辽祖射之而毙。 一角尾长而足短,身长五丈,舌长二尺有半,命藏之内库。 贞祐南渡尚在人见,舌作蒲背形也。 《辽史太祖本纪》:天赞元年七月辛巳平旦,子城上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入于行宫,有紫黑气蔽天,踰日乃散。 是日上崩。 《萧蒲奴传》:蒲奴幼孤贫,佣于医家。 医者尝见蒲奴熟寐,有蛇绕身,异之。 教以读书。 《宋史党进传》:进为忠武军节度。 在镇岁馀,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 遇疾卒。 《陈尧佐传》:尧佐进士及第,为开封府推官。 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 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 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拿小舟操网往捕。 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茅亭客话》:郭嚂者忘其名,以其语声高大,因谓之曰:嚂本。 成都豪族不事生业,唯好畜鹰鹞,常募能以鹰犬从禽兽者,为伍焉。 雍熙中将鹰犬猎于学射山,鹰挐一雄雉救之,得活。 其雉每足有二距,徒侣皆异之。 以巾包而负之,觉其渐煖,行一里间,如火彷徨。 间俄而阴晦乃风雷震雹,林木摆簸不知所归,遂弃雉于涧下。 奔及至真观避之,时雨如注,中宵方霁,不胜其惊。 因尔时有范处士者,闻其说即云:雉者,龙也。 龙为五虫之长,无定形,寄居于十二位,为鸡猪牛马之属,斯能为雉服也。 自贻其患,苟无风雨之变,亦难逃鼎俎尔。 《宋史曹翰传》:翰从征幽州,所部攻城东,城东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献。 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 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 已而果验。 《陶弼传》:弼,字商翁,永州人。 少俶傥,放宕吴中。 行山间,有双鲤戏溪水上,伫观之。 傍一老父顾曰:此龙也,行且𩰚,君宜亟去。 去百步许,雷大震而雨,岸圮木拔。 又出大云,仓卒遇风暴怒,二十七艘同时溺,独弼舟得济,人以是异之。 《谈苑》:眉州有人家畜数百,鱼深池中以塼甃,四围皆屋,凡三十馀年。 一日,天晴无雷,池中忽发大声如风雨,皆跃起羊角而上,不知所往。 《梦溪笔谈》:天圣中,近辅献龙卵,云:得自大河中。 诏遣中人送润州金山寺。 是岁大水,金山庐舍为水所漂者数十间,人皆以为龙卵所致。 至今椟藏,予屡见之:形类色理,都如鸡卵,大若五斗囊;举之至轻,唯空壳耳。 越州应天寺有鳗井,在一大磐石上,其高数丈,井才方数寸,乃一石窍也,其深不可知,唐徐浩诗云:深泉鳗井开。 即此也,其来亦远矣。 鳗将出游,人取之置怀袖间,了无惊猜。 如鳗而有鳞,两耳甚大,尾有刃迹。 相传云:黄巢曾以剑刜之。 凡鳗出游,越中必有水旱疫疠之灾,乡人常以此候之。 《铁围山丛谈》:刘器之,安世元祐臣也。 晚在睢阳,以镪二十万鬻一旧宅。 或谓此地,素凶不可止。 器之不信。 始入,即有蛇尪三四出屋室,间呼仆厮屏去,则率拱立,谓有鬼神,不敢措手。 器之怒,改命家人辈自纳诸筐而弃诸汴流。 翊日则蛇出益多,再弃辄,复又倍。 曾不浃旬,乃至日得五七筐不已也。 器之不乐,因自焚香于土神祠前曰:此舍,某已用钱易之,即是某所居矣。 蛇安得据以为怪乎。 始犹觊神之有职而令悛,革今数日,怪益出,是神之不职尔。 固当受罚,虽愿仍其旧贯不可得矣,顾从者尽踣,土偶五六掷之河中,召匠改塑,由是怪不复作。 《金华子杂编》:一家燕巢中,忽然赤色光芒而隐,隐有声若鸣鼓地中,日夜不绝。 夜后,厢巡呵喝于外,责其不戢,灯烛既入其舍,视之不见。 有火才出门外,望之则有火燄亘天。 居旬日间,人渐声传。 或聚观其家,老人惧,偶以拄杖探燕巢中,即有一小赤龙,子长尺馀,堕下,鳞甲炳焕。 老父惊,战速以裀褥藉之,焚香祷谢未毕,而见一大龙长丈馀自檐屋而入,光如列炬烁,人瞻视,一家震骇,窜伏稽颡。 龙徐徐拥其子入自寝室穴屋,腾天而去,亦不损物然。 其家不三数年,皆堕败焉。 《澹山杂识》:余为海州太守,或云郡门外有鱼户饭店家,一妇产鲤鱼十四头,相续而出,极为痛楚。 生毕而毙,鱼独无恙。 予初未之信,临行饮于天宁,正见其夫为作斋呼,来问之,信然。 《宋史高宗宪圣慈烈吴皇后传》:后从幸四明,卫士谋为变,入问帝所在,后绐之以免。 未几,帝航海,有鱼跃入御舟,后曰:此周人白鱼之祥也。 帝大悦。 《挥麈馀话》:绍兴甲子岁,衢、婺大水,今首台余处恭未十岁,与里人共处一阁,凡数十辈在焉。 阁被漂几沈,空中有声云:余端礼在内,当为宰相,可令爱护之。 少选,一物如鼋鼍,其长十数丈,来负其阁,达于平地,一阁之人,皆得无他。 《宋史汪纲传》:纲改提点浙东刑狱。 祷雨龙瑞宫,有物蜿蜒朱色,盘旋坛上者三日。 纲曰:吾欲雨而已,毋为异以惑众。 言未竟,而雷雨大至,岁以大熟。 《太平清话》:大定六年,熙州野外流水,有龙见。 三日初,于水面苍龙一条,良久而没。 次日,见金龙,以爪托一婴儿。 儿虽为龙所戏弄,略无惧色。 三日,金龙如故见,一帝者乘白马,红衫玉带,如少年中官状,马前有六蟾蜍,凡三时方没。 郡人竞往观之,相去甚近,而无风涛之害。 《续夷坚志》:大明蚕神三姑庙旁近,龙见,横卧三草舍上,观者数百人。 见龙鳞甲中出黄毛,其身如驼峰,头与一大树,齐腥臭不可近。 既堕夭矫,不得上。 良久,云雾复合,乃去。 时己酉岁,七八月间也。 平舆南亟头村郑二翁,资性强,不信禁忌。 泰和八年,其家东南有所兴造,或言:是太岁所在,不可犯。 郑云:我太岁也,尚何忌邪。 督役夫兴作掘地,不二尺得妇人红绣鞋一双。 役夫欲罢作,郑怒,取焚之。 掘地愈急,又二三尺得一黑鱼,即烹食之。 不旬日,翁母并亡,又丧长子连延十馀口,马十,牛四十,死病狼籍。 存者大惧,避他所,祸乃息。 平定苇泊村乙巳夏,一妇名马师婆,年五十许,怀孕六年有馀。 今年方产一龙,官司问所由,此妇说:怀孕至三四年,不产。 其夫曹主簿惧为变怪,即遣逐之。 乃临产,恍惚中见人从罗列,其前如在官府中,一人前自陈云:寄托数年,今当舍去,明年阿母快活矣。 言讫,一白衣掖之而去。 至门,昏,不知人。 久之乃醒。 旁人为说:晦冥中,雷震,有三龙从妇身飞去,遂失身孕所在。 《平江记事》:大德丁未,吴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谷荡尽。 吴谚:虾荒蟹乱,正谓此也。 考之吴越春秋越王勾践召范蠡曰:吾与子谋。 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 盖言蟹食稻也。 蟹之害稻,自古为然,以五行占之,乃为兵象。 是亦披坚执锐,介甲之属。 明年,海贼萧九六大肆剽掠杀人流血。 《辍耕录》:欈李郭元之言:至正乙未秋七月三日,城东马桥上,白龙挂,盲风怪雨,天闇黑若深夜,然坏民居五百馀所。 大木尽拔,木自半空坠下,悉折为二,杂以万瓦乱飞,溪水直立,人皆叫号,奔走不暇顾妻子。 龙由马桥历城北北丽桥望太湖而去,时方在家,家去城可三里许,如闻万屋齐压,急出户四望,黑云汹涌,失府城所在。 经一二时,方乃开霁。 不一年,为战𩰚之地。 凡龙所过处,荆棘寒烟衰草野燐,视昔时之,繁华如一梦也。 至正丙午八月辛酉,上海县浦东俞店桥南牧,羊儿王四闻头上恰恰有声,仰视之,流光中陨一鱼剌,麻佳上成二创。 其状不常见,自首至尾,根仅盈人。 是日,晴无阴云,亦无雕鹳之类,是可怪也。 日昳时,县市人鬨然指流星自南投北,即此时也,桥下一细民家取欲烹食,其妻盐而藏之,来者多就观焉。 或者曰:志有云:天陨鱼,人民失所之象。 《太平府志》:明高帝初渡江至采石柁,后鼓上蟠一龟一蛇。 《明外史荆王瞻棡传》:瞻棡,仁宗第六子。 宣德四年就藩建昌。 宫中有巨蛇,蜿蜒自梁垂地,或凭王座。 瞻棡大惧,请徙。 正统十年徙蕲州。 《悬笥琐探》:天顺七年九月十六日,予自嵩县赴汝州,见一物于中天,淡白垂长数丈,尾微曲。 少顷,不见。 忽又垂出闪闪,若动细如数百丈线,人言此龙也。 十月二日,自南阳赴邓,将至白马寺,时微雨且晴,忽见西南有黑物在薄云间,蜿蜒如圈者,其首尾莫可辨。 惟身显然,若草书云字之状,忽又有一白物在其下,如乙字然,相去尺许。 久之,始灭。 人皆言:龙𩰚云。 成化五年六月初五日,河决。 杏花营水及堤。 明日,三司以牲醴祭奠。 既归,有一卵浮于河,大如人首,下锐上圆,质清白微,具五色又多黧黑点。 渔者得之,守河者以十匹布易焉。 因驰以告,始观之,甚恐。 以手撼之,中汨汨作水声,又甚重,气煖而泽润,不知何祥也。 或曰:龙卵。 吾闻龙有胎,未闻卵生。 或曰:蛇亦卵生,此固其类也。 越三日,予遇和佥宪于州桥,西见图,其状于壁且书其上曰:元珠占法江湖,见龙卵,主大水。 又闻前一日,卵送开封府,皆惧,不敢收守,与判相却之门,坠于地中,惟水而已。 《江南通志》:邵道宗字师,鲁太平人。 弘治戊午,举人任乐陵知县,调郯城修筑沂河马耳湾诸堤。 先是马耳湾下有汇渚,神蛟据之,屡筑屡圯。 乃备牲祭,告有以身死民之语,忽风雾中有物飞腾而去,其功遂成。 《汝宁府志》:息县厅事前,每旦洒扫甚洁,不见其人。 县令异而窥之。 忽一白衣人操帚而来,令曰:尔为谁。 白衣曰:某潭中白龙也,近有乌龙来与吾争潭,将与之战,愿求一助。 令许之。 后果相搏,风雨交作,天日晦冥。 令使人发矢,误毙白龙。 乌龙遂据其潭,乃立庙以祀,白龙事在嘉靖间。 《徐州志》:嘉靖四十三年,丰黄河在县南邵家口,有一物逆水而上,昂首数尺,约长六七十丈,面黑须白,额止一角,鼻嘴类牛而大。 有时吐舌,舌纯红、长尺馀,双目炯炯射人,身尾或隐或浮。 舟皆避匿两岸,观者如堵。 自华山至许家楼而没。 或云,此蛟也。 蛟行必变。 后数月,河果沙涨为平陆。 《永昌府志》:隆庆末年,陇川有白彝。 夫妇入山伐竹,剖其中,有水。 水中有生鱼六七头。 持归,烹食。 夫妇皆化为虎,残害人畜不可计,百方阱捕竟不能得。 《太平清话》:白龟,予曾见之徽,贾汪生持来,大不能尺。 杨詹履置之楼上,夜闻鸣,呜有声还之。 《藜床沈馀》:宫中有双井,今上龆,时于东井垂纶偶获金鲤一。 悦甚,曰:西井当亦有此,垂纶复获如前。 近侍愕异见内官刘若愚抄记。 刘固匪类,撰述别有所主。 斯记似不敢妄。 发布时间:2025-09-10 16:39:3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