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伊朗问题 内容: 一度紧张而突趋沉寂的伊朗问题,经过将近一年的外弛内张之后,最近又开始引人注意。 据九月廿七日安哥拉方面的消息,伊朗似乎即将被列入杜鲁门抑止中东共产主义的援助计划范围之内。 美国国会武装部队委员会委员十六人已经抵达伊京德黑兰,并与伊朗首相举行会谈。 另一被称为赴伊军事代表团的组织,也同时抵德黑兰。 在苏联方面,据真理报的报导,说伊国北部邻近苏境的亚塞尔拜然省已开始大规模逮捕亲苏分子。 并谓此种行动乃出于伊朗宪兵队美国顾问的指使。 此外九月二十八日,在伊朗国会中,因一部议员反对苏伊石油协定的批准,会场秩序陷于混乱,协定最后能否批准,尚不可知。 伊朗显然的又要成为美苏斗法的一个场所。 缘于一九四一年纳粹攻苏后,一方面为防止纳粹在伊的阴谋,一方面为开辟英美接济苏联的一条通道,当年八九月间英苏协议进兵伊朗,苏军在北,英军在南。 一九四二年一月,两强与伊朗签约,声明承认伊朗的独立与领土完整,两强在战事结束后六个月,全部撤兵。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正式签降,是全球战争结束的日期,所以若讲条约与法理,一九四六年三月二日为外军撤离伊境的最后限期。 美国在伊原无驻军,正式参战后,曾有少数负责运输对苏接济品的军队进驻,在日本投降后不久就全部撤退。 英国的驻军,在战事结束后的半年中陆续离去,到去年三月二日按约撤尽。 至于苏联军队,直到英军撤净时,仍维持七万人的庞大驻防数目。 所以苏联在当时是显然的居于优势。 但英美两国,尤其美国,不甘示弱。 这是伊朗问题,在过去一年半以来一弛一张的根本原因。 伊朗北临外高加索与里海,南临印度,自十九世纪以来就是英俄两国所注目而视的地带。 除了这种陆地上介乎两大的地位外,伊朗并且面临波斯湾,遥望红海与苏彝士运河,其位置的重要,不容列强不表示关切。 所以进到二十世纪后,英俄两大帝国相约划定势力范围,除留中部为缓冲外,伊朗的北境归俄,南境归英。 一九一七年俄国发生革命后,代起的苏联一时无力跳上国际政争的舞台,同时又有民族自决的潮流风靡全世,于是在两次大战的中间期内,英国也由伊朗退出,容它又成为一个十足独立的国家。 但地理位置的影响,是无从逃避的,所以第二次大战爆发后,英苏又南北入占。 航空时代的今日,过去列强争夺的许多军略焦点虽已丧失重要性,但地中海与外围的中东区域仍是一个必争的军略地带。 英国虽已开始衰落,但同文同种的美国已经继起,凡冲要地区而英国无力维持的,美国无不出来维持到底。 所以过去英俄争夺的伊朗,今日已成为美苏竞胜的舞台。 地理的位置已足使伊朗不得安生而有余,不幸它的地面之下又有二十世纪至宝的大量石油。 大小无罪,怀璧其罪,小国也是一样,石油的宝藏使伊朗欲求与此无争也绝不可得。 在面积相等的区域中,伊朗的油产在世界是最丰的。 不计面积,以国为单位,伊朗也处第四位。 今日产油最丰的国家中,美国第一,苏联第二,委内瑞拉第三,伊朗第四。 伊朗的油权大部属于英国。 一九〇一年一个英国人在伊境西南发现油矿,取得开采权,至今英国控制下的英伊石油公司握有伊境油业的霸权。 后来美国的勘查家在东境发现油矿,于一九三七年也取得让予权。 近年来大家渐知北境也有油可采,近邻的苏联认为这是责无旁贷的事,所以乘着进军北境之便而向伊朗提出要求。 远在一九四四年冬,苏联已开始向伊朗交涉。 伊朗在当初并未断然的拒绝,只称不能在外军压境时谈判让予的问题。 苏联不听,继续要求。 伊朗为表示坚决,于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六日由首相向国会建议,禁止任何内阁阁员、部长或代理部长与外国官方或非官方谈判石油让予权问题或签订石油协定,违者处三年至八年有期徒刑,褫夺公权终身。 这种严峻的法案,当时虽有少数议员反对,终究多数通过。 至此谈判之门已闭,于是苏联方面传出消息,谓伊朗北境已经发生反德黑兰当局的运动。 但当时大战尚未结束,所谓反当局运动云云,制造一种空气则可,若认真作去,究竟仍非其时。 又过了将近一年,大战已经全部结束,到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在苏军占领下的亚塞尔拜然省果真起了革命,要求地方自治,领导自治运动的是旧日的伊朗共产党,至此已一变而成民主党。 德黑兰政府派兵北上平乱,为苏联驻军所阻,但同时苏联又声明绝对不干涉伊朗的内政。 英美在起初并未公开的表示态度,整个的问题陷于僵局。 条约所订最后外军撤退期限的一九四六年三月二日之后,英国首先向苏联提出抗议性的询问,三月七日美国又向苏联提出措词相当严厉的照会,要求苏军撤离伊朗国境。 对于英美的照会,苏联不肯致答。 同时,亚塞尔拜然省在自治的名义下,已等于脱离伊朗而独立。 三月十九日,伊朗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申诉,请求解决苏伊之间的纠纷。 苏联先要求安理会对于伊朗的申诉不予受理;失败后,又不肯出席会议,以示反抗。 进入四月,虽有联合国的声援,伊朗决定暂时承认眼前的事实,与苏联签订协定,主要的条款有三:(一)在北境组织一个苏伊石油公司,苏联占有股票百分之五十一,伊朗保有百分之四十九;(二)二十五年后,两国平分公司股票;(三)德黑兰政府同意考虑亚塞尔拜然省的自治地位,并应许与该省自治运动领袖开始谈判。 至此苏军陆续撤离,苏伊问题好似已经解决。 但德黑兰政府与亚省自治领袖的谈判始终无成,到去年五月中旬完全决裂。 同时,美国明白表示,不认为苏伊问题已得到合理的解决。 在此种情形下,伊朗内部谈判一经决裂,德黑兰与亚省就进入战争状态。 自此时战时和,到今年春,亚省的自治运动已被扑灭,德黑兰的政府已又统一全国。 此中有美国的协助,是显然的,苏联只有默认失败。 至于去年所定的石油协定,始终尚未由伊朗国会正式批准,此事看来已经希望甚微,正如在希腊与土耳其一样,美国已占了上风。 今后若有变化或新的发展,必须由苏联方面发动。 只要有机会,苏联也必发动无疑。 在过去,国际间勉强维持均衡时,小国尚可在两大之间缓冲,苟且求生。 在均势已破,两强尖锐对立的今日,凡不幸处于军略地带的弱小国家,都将不再有丝毫的独立自主可言。 两年来成为篮球,被人夺来夺去的伊朗,清楚地证实此理。 (原载《独立时论》第一集,独立时论出版社,1947年) 发布时间:2025-09-16 14:53:4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