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图书馆应采书本式抑卡片式 内容: 图书馆作为辅助教育利器,为教育家所公认。 所谓利器者,非谓馆舍美丽,藏书宏富,亦非谓所藏之书,价值宝贵;或为世界孤本,或为名人遗著;而实在社会人民,能否利用所藏之书籍。 易言之,即其馆书籍,能否活动于社会,人民能否获其益也。 夫图书活动,全恃目录。 目录者,如网之纲,如丝之绪,绝对不可少也。 馆中书籍,若无妥当目录,即欲阅览,无从问津。 欲谋阅书人之便利,可以永久使用,除目录外,别无他法。 故人谓目录为智识宝库之锁钥也。 是以图书馆急宜制目录,以供人用。 编目细则,容另讨论。 今所研究者:即今日图书馆之目录应采用何种形式是也。 盖目录古今异宜,东西异式。 书本式目录,既相沿未改;卡片式目录,亦应时发生。 互有优劣,各有利弊。 主张用书本式者,既持之有故;主张用卡片式者,亦言之成理。 兹将两式之利弊,分别言之。 书本式目录之利:(1)印刷成书,便于邮寄。 穷乡僻壤,人得一篇,能知图书馆之内容。 汉书艺文志,胪列书名,亦此类也。 用此种目录,于古无悖,其利一。 (2)凡因职务在身,或以时间冲突,不能来馆游观者,临近虽有图书馆,收储宏富,亦无所用之。 若备置书本式目录,以赠送之,则可依据目录,指定所需书籍。 借出馆外阅览,其利二。 (3)凡创办之图书馆,欲选择书籍,苦无标准,欲编辑目录,或不知其方式。 得此书本式目录,可作借鉴,其利三。 (4)图书固能益人神智,然仅藏于馆内,如玉韫椟中,珠藏匣内,夫复何用。 自有书本式目录,无论远近,咸手一编,藉知馆中藏书之价值。 此与商店之利用广告何殊,其利四。 (5)古人之书,固已浩繁。 近今所出版者,亦日新月异。 无论何馆,不可能收藏无遗。 自书本式目录通行,彼此互观,乃知我所有,为彼所无;我所无,竟为彼所有;可以多识书名,相互借阅,其利五。 书本式目录之弊:(1)图书馆之书籍,日渐增加,而书本式目录脱稿或印就时,往往需一年或半载。 然在此编辑印刷期间,图书馆所增书籍,不能随时编入目录。 况科学进步,一日千里,阅者最重新出版物,待书本式目录印就,此种科学书籍,恐不免陈腐过时矣,其弊一。 (2)增加新书,不能不补印目录。 补印过多,则日积月累,为数至夥,此经济上之失算也。 一旦寻觅某本书籍,非检查全数目录,不易得之。 更于阅者所费时间上,亦不经济,其弊二。 (3)图书馆阅书之人纷至沓来,或同时并来数人,或十数人。 倘必待先来者,翻阅目录毕,始得接着翻阅,则后来者,必至束手久待。 故馆中必须备置多本,方能应用,未免过于琐碎,其弊三。 (4)书本式目录,当再版以前,发现错误,不能及时更改,而馆中书籍有增加或失落之时,又不易增减。 若就书改窜,于形式上殊不美观。 即所谓印板文章,不能变化,其弊四。 (5)印刷目录,耗费甚大,编辑校对,手续繁多。 新增一批书籍,则新制一种目录,既制一种目录,则书籍又增,而前此所制目录,便形不足。 以经济论,则费财;以人工论,则费时,其弊五。 卡片式目录之利:(1)卡片式目录,变更书本式目录之旧制,形式简单,运用灵便,若有新增书籍,可以随时加入,其利一。 (2)目录修改。 手续繁多,涂乙累现,有碍观瞻。 若用卡片式目录,不拘新旧书籍,随时可以修改。 掉换抽插,不露痕迹,其利二。 (3)易于按次序排列。 经史子集,名目各异。 若无次序,不便检查。 若用卡片式目录,无论书籍到馆之先后,均易按序插入,其利三。 (4)馆内某项书籍,倘经遗失,此书目录即成废纸,在书本式目录不免留存册上,而卡片式目录,即可随时抽出,且抽出后与全目录无碍,其利四。 (5)用卡片式目录,编辑目录人,及检用目录人,时间上及经济上,都甚便利。 且此一种目录,可同时供多人之用,其利五。 (6)卡片目录,用抽屉存储一处,外有标名,内有导片,形式上颇壮观瞻。 既不如书本目录之复杂,亦不必俟全部目录印刷就绪后,方可取用,其利六。 卡片式目录之弊:(1)不能携出馆外,以供阅览,其弊一。 (2)不能与其他图书馆互相交换,其弊二。 (3)不能四方广布,披露图书馆之内容,当广告之用,其弊三。 (4)每张卡片上,只能注明一书,不能一目涉阅数张,其弊四。 (5)稍欠检点,易于杂乱或遗失,其弊五。 总览以上所说,书本式目录,与卡片式目录,互有短长,为今日图书家所公认。 兹特分别揭出,何去何从,颇有研究之价值。 自表面而言,截长补短,表里相助,国立省立各图书馆,或经济充裕之图书馆,自宜二者兼备,不可偏废。 然略加研究,书本式目录之利益,亦未尽足恃也。 (1)易于普及,便于邮寄,穷乡僻壤,咸知图书馆藏书内容。 然徒知内容,又有何益。 譬如看花,必亲见其含苞吐艳,方称玩赏,若徒持花谱,未见实花,何能赏心悦目? 且所谓普及者,岂谓家寄一部乎? 此非有大宗款项者不办。 然与其空印书目,无济实用,何不多购书籍,供人观览。 更或用印送书目之款,组织巡回文库,对于交通不便,风气未开之地,运书其处,以资应用,按期更换;较之空印书目,利孰大焉。 若将馆中书籍,择其关系某地人民需要,或与其程度相当者,寄存其地之热闹店中,就近阅览,其所收效果,当远胜印送目录矣。 (2)社会中人有因职务之故,不能到馆阅览者,诚为重要问题。 然亦非印行目录,即能解决也。 况印送目录,增加馆内工作之负担,助长阅者之惰性,盖来索目录者既众,目录有限,供不应求,势所不免。 虽财力极裕之图书馆,亦难办到。 且与设立图书馆之宗旨,亦相违背。 图书馆时欲人亲身来馆,利用书籍,研究学术,即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之意也。 所以馆舍须美丽,地址应清静,环境当幽雅,设备需完全,并备有各种研究学问之功具,专谋阅览人之便利;而馆员对于有疑问之人,尽心指导,使其人身入其中之,油然增其读书之快乐与兴趣,朝斯夕斯,养成人民乐于读书之习惯。 广而言之,可以提高人民知识程度;狭而言之,可以供给一般学者,为学术之研究。 对于世界文明,有所贡献。 若读者不亲身来馆,徒恃通函借书,其受益必较少。 然则印行目录所费不赀,而其益甚少也。 (3)书本式目录固可作小图书馆选择书籍编制目录之标准,然细加研究,亦有流弊。 图书馆既分大小,经费当有盈绌之分,书籍亦有多寡之别。 编制目录,将完全仿照耶? 譬如三家村,效城市之排场;穷人子,效富翁之装饰;必贻无而为有,虚而为盈之讥。 将不完全仿照耶? 选择之权,仍操之自己,编制目录,可以自由,何必取则于人乎? 且各地情形不同,图书馆之收藏亦异。 人民程度各别,书籍之选择悬殊。 则谓指导小图书馆为大图书馆之任务,非确论也。 况现时选择书籍之辅助品,有出版界或有新书评论,等等。 不但记明书名、著者姓名及价格多寡,且有精详之批评。 大图书馆尚资借鉴,况小图书馆乎? 故小图书馆不必用书本式目录为选择之标本也。 泰西图书馆,对此问题,已废书本式目录,用卡片式目录。 考其理由,因大图书馆常设若干支馆,编制卡片目录之际,辄加制数张,以便支馆之用。 当分配书籍给支馆时,书籍若干部,卡片若干张,两相符合,非如书本式目录,不问支馆有无此书,全部目录合并交付,导致支馆中,除少数书籍与目录相符外,其余皆有目无书,其不便为何如。 况书本式目录,性质固定;卡片式目录,性质活动。 固定者,甲馆不能移用于乙馆;活动者,此馆可出售于彼馆。 在售者,所以广公益,谋普及。 在购者,可以节费用,省手续。 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之卡片目录,不但可供国内图书馆之用,即外国图书馆,亦可按价购买。 我国与其他各国,曾经购买此种目录者,需要某种,即购某种,价值极廉,取携甚便。 非书本式目录可以同年而语也。 (4)书本式目录之利益,可充广告之用。 谓图书馆为公共设立,故其内容宜绝对公开。 以目录作广告是亦有理。 然分别言之,广告与目录,万难混同。 广告之范围广,凡馆中屋宇之精美,设备之完全,书籍之丰富,以及可供精神之娱乐及启发读书之兴趣者,无不俱载。 至于目录,其范围较狭,除记载书名外,别无所长。 且广告或榜诸门首,或揭诸通衢,或登诸报纸,或排印成册,分送各地方及各机关,断非一本区区目录所能包括,所能代用。 此即就广告之功效言之,亦至有限也。 (5)书本式目录之利益,可彼此交换。 以为交换目录,即交换知识。 有交换则有比较;有比较,则有优劣;有优劣,则竞争生;有竞争,斯有进步。 是交换目录,似为不可少之事。 然而图书馆间宜交换者甚多,固不仅限于目录。 愚意不如每一年度时,制造详细报告表,如基金之总额若干,每年经常费若干,书籍之旧有若干,新添若干,中西书籍总共若干,馆中职员若干,每日阅览人数若干,一年度总计若干,以及馆外借阅书籍若干,各制成表,互相交换,当胜于交换目录也。 盖目录交换,特交换一种耳。 挂一漏万,其益甚微矣。 我国旧式图书馆,皆以编书本式目录为善本,甚至因编目之故停止阅览。 该馆经费,全为编目人员之使用。 据其简介,则以编辑目录,为办理图书馆之惟一要事,目录告竣,即图书馆之工作告成。 此种见解,其谬孰甚。 况我国之分类法素无号码,(分类号及书码)取阅之时,甚非易易。 每每因取一书,费去阅者及馆员时间甚多,因而妨及阅者之兴趣。 使主张书本式目录者,于此种问题加以审察,当知舍短取长,改采卡片,无可疑矣。 即或为赠送书目,便利馆外人阅览起见,不能用卡片时,尽可便通办理,将新添书籍目录,用油印印成,随添随印,轻而易举,较之编制全本目录,似为便利。 又何必拘守成规,不图改进乎? (见1926年《图书馆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 发布时间:2025-09-18 13:54:1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