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谷类 内容: 粳米性和平,得天地中和之气。 又称粘米。 (南产米胜于麦,北产麦胜于米,亦地气使然也)〔宜〕 陈米性平,扶助脾土,益精强志,滋培胃气。 〔忌〕 新米性稍热,凝痰。 早米(性温,得土气,最能健脾)晚米(性凉,得金气,尤能解热)红米(性温,力浓)白米(性凉,气清)糯米性温,米之绵软者。 〔宜〕 补脾肺虚冷,坚大便,实肠。 〔忌〕 多食粘滞难化。 (糯米酿酒,和以极克伐之药曲,糟秕仍难融化,即此可知)粟米性微寒。 小米曰粟米。 糯者名秫,酿与糯米同。 〔宜〕 养肾益气,解胃热,利二便。 〔忌〕 湿热下痢者少食。 大麦性温。 〔宜〕 助胃补脾,下气除胀。 〔忌〕 久食生熟,亦令脚软,因其下气也。 麦芽(性微热,味甘。 化一切面食积滞)小麦性微寒。 北产与陈久者良。 〔宜〕 养心补气,助五脏,浓肠胃。 面(性热)(麦之凉在皮,面去皮即性热。 加碱水者多口燥发渴)麸(性凉。 熨腰脚寒湿,散血止痛)荞麦性寒。 〔宜〕 降气宽肠,解酒积。 〔忌〕 脾胃虚者勿多食。 致头眩。 高粱即稷。 〔宜〕 作酒。 治腹疾良。 芝麻性平。 即胡麻。 又名巨胜子。 陶弘景曰∶八谷中惟此最良。 〔宜〕 补脾,益肝肾,润五脏,填精髓,坚筋骨,明耳目,凉血,解毒。 黑者入肾;白者入肺;粟色者久蒸久晒,可以耐饥。 薏苡仁性微寒。 〔宜〕 健脾补肺,除香港脚湿热,去筋疼拘挛,亦治疝气热淋。 祛邪辅正,有益无损,最宜常作粥食。 绿豆性凉。 去皮性平。 〔宜〕 清热解毒,利小便,消肿痛。 〔忌〕 多食动腹中冷气。 豆粉(性凉)(荡粉皮、索粉条,皆能醒酒解毒)豆芽(同粉)黄豆性平。 炒则热,煮则寒,作豉则冷,蒸晒则温。 〔宜〕 清热,下大肠浊气。 〔忌〕 发疮助脓。 豆腐(性寒。 和脾胃,消胀)豆腐浆(清火带补)豆腐皮(性寒。 解热、除斑)豆腐干(性同豆腐)豆腐乳(性同)黑豆性寒。 坚小者名马料豆。 〔宜〕 镇心活血,明目补肾,利水下气,散热,驱风,解毒。 豆豉(性冷。 发汗解肌,调中下气)蚕豆性温。 即胡豆。 〔宜〕 快胃利脏。 〔忌〕 多食发胀。 豌豆性平。 〔宜〕 益胃,止泄。 〔忌〕 多食发胀。 赤小豆性平。 〔宜〕 补心。 〔忌〕 多食助热。 发布时间:2025-09-19 11:04:0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1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