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菜类 内容: 韭菜性温。 味辛咸。 入肺肾二经。 韭汁和京墨能止血。 〔宜〕 益胃,助肾,补阳,充肺气,逐停痰。 (春月多食最宜)〔忌〕 春后多食昏神。 韭子(性温。 补命门,暖膝,治阳痿)薤性温滑。 味辛,又名 子( 音叫)〔宜〕 助阳,散血,泄大肠滞气。 同蜜捣烂,可涂汤火伤。 葱性温散。 味辛。 和蜜可治金疮毒壅。 炒热熨脐下,治阴症腹疼。 〔宜〕 煮粥治痢。 发汗,通阳气,止头疼,散寒邪,利二便,治耳鸣,解诸鱼肉毒。 〔忌〕 同蜜食,同枣食。 蒜性温。 味辛。 和猪肚食之,能消鼓胀。 〔宜〕 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解暑气,辟瘟疫,消肿毒,破积化食,利大小便,解蛇虫诸毒。 独头元瓣者,治疮尤良。 〔忌〕 伤肝,损目,生痰,助火,散气,耗血,昏神。 芸苔菜性温。 味辛。 道家五荤之一。 其四即韭、薤、蒜、芫荽也。 〔宜〕 散游风丹毒。 芥菜性温。 味辛。 〔宜〕 利九窍,明耳目,除邪气,止咳嗽。 油菜性温。 〔宜〕 散血消肿。 〔忌〕 动疾发疮。 苋菜性冷,味咸。 〔宜〕 通九窍。 〔忌〕 冷中,损腹,动气。 不宜与鳖同食。 马齿苋(性寒。 散血,解毒,利肠,祛风)菠菜性冷滑。 味甘涩。 〔宜〕 通肠胃,利五脏,解热毒酒毒。 〔忌〕 滑肠,动冷气。 莴苣菜性冷。 味甘涩。 〔宜〕 开胸膈,利气。 苦 菜性寒,味苦。 〔宜〕 解毒。 萝卜性温。 即莱菔。 〔宜〕 消食化痰。 〔忌〕 服地黄、何首乌者,不宜食。 萝卜叶(止痢)萝卜子(治痰,止嗽)胡萝卜(性平)(宽中下气,散肠胃邪滞)芫荽性温。 即胡荽。 〔宜〕 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 〔忌〕 久食令人多忘。 茼蒿菜性平。 〔宜〕 安心气,利肠胃,消痰饮。 〔忌〕 动风。 水芹性平寒。 〔宜〕 消烦渴。 蒌蒿性温。 〔宜〕 主发散。 〔忌〕 多食发疮。 菜性平。 〔宜〕 利五脏,去头风。 〔忌〕 腹冷人食之,破腹。 黄芽菜性平。 菘菜性温。 即白菜。 北地无菘,土不宜也。 〔宜〕 利肠胃,除胸中烦渴,消食下气,止热嗽。 〔忌〕 夏前不宜多食。 发皮肤风痒。 菜性冷滑。 〔宜〕 消渴,利便,下气,止呕。 〔忌〕 多食损胃。 蕹菜性平。 蕨性寒。 〔宜〕 去暴热,利水道。 〔忌〕 多食腹胀,损阳,落发。 芋性平。 〔宜〕 宽肠胃,充肌肤,耐饥。 〔忌〕 多食难克化,滞气困脾。 薯性平。 大者为薯,小者为山药,皮红、小似萝卜者为甜薯,又名红苕。 〔宜〕 补劳瘦,益气力,充五脏,润皮毛,除烦热。 山药(性平,入脾肺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固肠胃,化痰涎,止泻痢,益心,治健忘,久食清耳目。 生捣敷疮毒,消肿硬)百合性平。 〔宜〕 润肺,宁心,清热,益气,止嗽,除涕泪,利二便。 香椿性寒。 香者为椿,臭者为樗。 〔宜〕 寒能胜热,苦能燥湿,涩能收敛,治湿热泄泻、滑遗,止小便。 茭白性冷。 〔宜〕 治客热,利小便,解食毒。 芦笋同。 竹笋冬生者性温,其余俱性冷难化。 〔宜〕 通利九窍,爽胃化热,消痰。 多痰者宜食。 扁豆性温。 〔宜〕 调脾暖胃,消暑除湿,止渴止泻,解酒毒。 豇豆性平。 即长豆,为豆中上品。 又名豆角。 〔宜〕 益气,补肾,健胃,和脏,生精除渴,止吐逆泄痢。 紫苏性温。 〔宜〕 去寒发表,开胃除胀,辟腥解毒。 茄子性寒。 又名落苏。 〔宜〕 散血,宽肠。 〔忌〕 动风,发疾。 秋后食损目。 枸杞叶性凉。 〔宜〕 清心肺客热,去风明目。 姜性温。 〔宜〕 生用逐寒邪能散,炮熟除胃冷能守。 通神明,去秽恶,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 〔忌〕 多食损目。 蘑菇性寒。 〔宜〕 益肠胃,化痰理气。 〔忌〕 动气发病,不可多食。 羊肚菜同。 慈菇性辛。 〔宜〕 清热治痈,除结核瘰 。 金针菜性寒。 〔宜〕 舒脾开胃。 〔忌〕 多食滑肠。 紫菜性寒。 〔宜〕 解烦热,消瘿结。 菌性寒。 〔忌〕 因湿气薰蒸而成,多有毒杀人。 木耳性凉。 〔宜〕 治牙疼、血痢,除痔。 〔忌〕 多食难化。 石耳性冷。 〔宜〕 益精,明目,除泻血,安痔漏。 香蕈性平。 〔宜〕 益气不饥,治风破血。 〔忌〕 生山僻处者有毒杀人。 发布时间:2025-09-19 11:23:5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