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杂食类 内容: 水 性各不同。 味淡。 天雨水(性平。 久下淫雨为潦水)〔宜〕 治心病狂邪。 露水(性平)(露能解暑,疟疾由于暑,故治疟之药宜露一宿服)〔宜〕 止烦,清心。 雪水(性冷)〔宜〕 解疫,去酒热,消痧扉。 洗目退赤。 冰水(性冷)〔宜〕 去烦热,解暑毒酒毒。 〔忌〕 多食,寒热相激,成脾疾。 海水(性温)〔宜〕 去风瘙,消食胀。 江河水(性平)〔宜〕 煎通二便药。 急流者,性速而达下,回流者,性逆而倒上。 泉水(性寒)〔宜〕 解热闷烦渴。 温泉水(性热。 下有硫硖)〔宜〕 治疥癣。 井水(性平)(山泉者上,城市者下。 清晨初汲,为井华水)〔宜〕 治热解烦。 地浆水(性寒)(掘地作坑,用新汲水搅浊 待澄取用)〔宜〕 治中暑 。 阴阳水(性平。 生熟各半)〔宜〕 治上吐下泻,仓卒霍乱。 扬劳水(性速。 用勺扬起千遍。 又名甘澜水)〔宜〕 通二便。 百沸水(性温。 滚水久沸)〔宜〕 主发散,助阳气。 屋漏水(性寒)〔忌〕 有毒不可用。 花瓶水(性热)〔忌〕 有毒不可饮。 盐卤水(性热。 有毒。 熬盐初热,槽中滴下黑水)〔忌〕 有大毒。 碱水(性温涩)(取蒿、蓼等草,用水浸过,晒干烧灰,以所浸之水淋汁,入白面凝结成碱)〔宜〕 消食磨积,洗衣去垢。 〔忌〕 多用损肠胃。 米泔水(性甘平)〔宜〕 常饮调和脾胃。 浸洗药良。 甑气水(性凉)〔宜〕 洗面上口唇烂疮。 饭汤水(性温)〔宜〕 调中开胃,理脏腑。 茶性微寒。 新茶性热,陈茶性凉。 〔宜〕 除烦止渴,消食下气。 解食物油腻烧炙之毒。 浓煎引吐。 和生姜煎,名姜茶饮,茶助阴,姜助阳,使寒热平,治小伤风寒可常用。 〔忌〕 多食寒胃,消脏腑脂膏。 (嗜茶面黄,寒伤胃也)酒后饮茶,引入肾经、膀胱,多患瘕疝水肿。 空心早起亦忌。 《本草拾遗》云∶饮茶能消食除痰,止烦去腻,然过饮则伤脾胃。 每食后,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脾胃不损,且食物之在齿间者,得茶漱涤之,尽消缩脱去,不烦刺剔,而齿亦因此坚密。 孩儿茶(性涩)(出南番。 以细茶末入竹筒埋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成块)〔宜〕 清热,收湿,止血,化痰,生津。 涂肌定毒疼。 酒性热。 味辣者能散,味苦者能降,味甜者能和,味淡者利小便,味浓者性烈毒。 最宜温服,宜少饮有益。 〔宜〕 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却邪,逐秽暖水,能通行一身之表,引药至极高之分。 此少饮之益。 〔忌〕 热饮伤肺,冷冻饮料伤脾,多饮伤胃,成蛊膈,动火致吐血消渴,积湿生痰气足病,蓄热生痈疽及成痔漏,为害无穷,至丧命不可救药。 烧酒(性大热)(宜浸药饮,贴汤火伤。 不宜多饮热饮)高粱酒(性平。 即稷米酒)(和中止泄,治腹疾良)粟米酒(性寒)(胃热稍渴者,饮之良。 泄泻者不宜饮)戒酒语∶陈宗泗曰∶斟于杯中者,酒也。 吸于口,入于喉,则流毒无穷。 伤脏坏腑,乱性昏神,失事废时,生嫌惹厌。 助狂徒之气,发钝夫之言,致无形之疾,损有限之年。 内受种种暗伤,外现般般丑态。 本能者纵而不节,不能者效而强贪。 习惯难移,悔而莫及。 今为改酒之名,谓之祸水。 麻油性热。 〔宜〕 解毒润肠。 调疮毒药良。 〔忌〕 生食滑肠胃。 菜油性热。 生则热,煎则寒。 茶油性平。 〔宜〕 腌小菜。 豆油性热。 气膻。 〔宜〕 润肠。 〔忌〕 多食反困脾。 桐油性冷。 〔宜〕 熬膏药。 解热毒。 〔忌〕 误食大作泄泻。 用陈柿饼煎水即解。 盐性寒。 人心火盛,笑不止似疯者,用盐 赤,煎水饮之,即止。 〔宜〕 清火,解毒,固齿。 善入而软坚。 〔忌〕 多食,伤肺发咳,伤肾发渴,助水肿,损容颜,泄胃中津液。 (过食咸味必口干,可知)醋性温能敛。 〔宜〕 消食,解毒,开胃,令人思食。 治口舌热疮,含漱即愈。 〔忌〕 多食损齿、悴颜、伤筋。 (因收缩太过也)酱性微寒。 以豆造。 陈久者良。 〔宜〕 除热及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菜毒。 〔忌〕 多食助湿损精。 (因咸入肾也)患疮疖愈后勿食,防疤黑。 糟性热。 陈者性平。 〔宜〕 消食化滞。 〔忌〕 有痰火病者勿食。 红曲性温。 〔宜〕 消食活血。 芥辣性温。 〔宜〕 入肺,发汗散寒,利气豁痰。 敷痈毒,消肿止痛。 〔忌〕 久嗽肺虚者勿食。 茴香性热。 如麦大者为小茴,有棱瓣者为大茴。 〔宜〕 和中益肾,暖丹田。 最利下部。 〔忌〕 多食发疮。 因香辛故也。 花椒性热纯阳。 秦产者名秦椒,蜀产者名川椒。 椒之子名椒目。 〔宜〕 入肺发汗散寒,治咳嗽。 入脾暖胃燥湿,消食除胀,除心腹冷痛。 治阳衰溲数阴汗,补肾,坚齿,明目,通经,杀痨虫,安蛔虫。 〔忌〕 肺胃热者不宜多食。 椒目〔宜〕 治水蛊、肾虚耳鸣。 胡椒性热。 久蒸久晒,可用暖胃。 〔宜〕 暖胃快膈,治寒痰冷痢、胃寒吐水。 〔忌〕 多食损肺走气,痛齿昏目,动火发疮发痔。 (此言生椒)红椒性热。 色红如珊瑚。 有长而尖者,有短而圆者。 又名海椒。 〔宜〕 入大肠。 (解毒)切细和酱及猪油炒作菜料,治各痔疮神效。 〔忌〕 生食多食,致齿痛唇肿。 烟草性热。 〔宜〕 散食胀、风寒湿痹,消滞气停痰,解山岚瘴气。 〔忌〕 多食,火气熏灼,耗精损神。 此烟草自明·万历年间始出于闽广。 其相习食烟之始,以征滇之役,师入瘴地,无不染病,独有一营无恙,因众皆食烟故也。 性属纯阳,其气强猛,故下咽即醉。 虽散瘴邪,亦耗正气,凡火盛气虚之人,决不可用。 食烟醉闷者,噙冷水可解。 或红白砂糖亦解。 戒烟语∶汪三侬曰∶近日尚吃烟。 予每语人曰∶为何以火烧五脏? 请看吃烟之管,其中垢腻积满,人之腹内亦必如此,其何以堪。 有人闻予言,忽猛醒,誓戒不用。 初甚决绝,少焉忆及,便开戒矣。 予曰∶病酒而禁酒之夫,破戒不待终朝;难产而畏产之妇,好合何须盈月。 嗜烟之癖,甚于酒色,惑溺殊可怪也。 斋戒语∶人能斋戒,本是好念,何可尽非,然须问其发念果属何为。 若只为畜类惜生,为福利求佑,为媚悦佞佛,此三者皆可不必也。 何也? 如谓物与己同类,不宜宰食,则六畜原为人用,圣王立政,令畜五鸡二彘者为何也。 且卿大夫食肉,祠先者血食,奉亲者有酒肉,岂皆不仁不慈之事也。 如谓福利于己由此可求,世间善食甚多,积善必有余庆。 其他善事可以不为,而独借持斋,冀必获福,有是理乎? 至谓以慈佞佛,媚而悦之,夫慈本仁德,仁者人也,当以爱人为先。 论爱人泛而同类,近而亲友,至切而家庭,皆在当爱。 今人于一体人类,漠不相关,独区区惜此畜类,何慈之有。 而谓为佛者不论真慈假慈,惟佑持斋之人以为媚己,恐无是佛矣。 夫所谓斋者,在明洁其心,内外兼持。 一为虔修祀事。 当奉祭祖先神明,斋明盛服,饮食必改常。 以昭敬也。 一为抑制嗜欲。 口之于味,为嗜欲之首,人所最难餍足者。 而昏志气,生疾病,皆原于此,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者是也。 能斋,则滋味淡泊,气血不强悍,主宰清明,肉躯皆得其职矣。 一为扶助德行。 凡人,见善不能决从,见恶不能决去。 一念坚持其斋,捐所甚爱,就所不爱,以此洁诚,增长善念,愈积善功。 此皆奉斋者之所为,不缘畜类,不缘福利,不缘媚悦,内外兼持,克己正志。 人能克己,方许持斋,不然,徒成痴妄之人而已矣。 发布时间:2025-09-19 11:42:3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