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尹师鲁墓志铭 内容: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1],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而已,不为苟止而妄随[2],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3]。 王文康公荐其才[4],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5],谏官、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6],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7]。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8]。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9]。 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10],韩公降知秦州[11],师鲁亦徙通判濠州[12]。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13],又知渭州,兼泾源路经略部署。 坐城水洛,与边将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14],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 故其议论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士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15],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16]。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17]。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了张氏,某县君。 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 师鲁几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 有子四人,连丧其三。 女一适人,亦卒。 而其身终以贬死。 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赀,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 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 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故不复次其世家焉。 铭曰:藏之深,固之密。 石可朽,铭不灭。 【注释】[1]博学强记:学习范围广博,记忆力很好。 [2]妄随:盲目跟随世俗。 [3]伊阳县:今河南伊阳。 [4]荐:推荐。 [5]范公:范仲淹。 [6]不肯言:不肯为范仲淹求情。 [7]俱:一起。 [8]徙:派遣,调任。 [9]起:起用。 [10]好水:今名甜水河,位于甘肃隆德。 [11]降:贬职。 [12]濠州:今安徽凤阳。 [13]迁:调任。 [14]惠爱:恩惠,仁爱。 [15]节度:法律,制度。 [16]不果:没有实现。 [17]均州:今湖北均县。 发布时间:2025-09-19 16:29:5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