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原 道[1] 内容: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2],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3]。 仁与义为定名[4],道与德为虚位[5]。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6]。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亦宜[7]。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8],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9],则入于墨[10];不入于老,则入于佛。 入于彼,必出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噫!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11]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12],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 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 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13]。 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14];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15];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16];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 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呜呼! 其亦不思而已矣! 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何也? 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17]呜呼! 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各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殊,其所以为智一也。 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 是以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 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 [18]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19],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20],灭其天常[21],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22],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23]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乎其不胥而为夷也[24]!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 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为己[25],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26]。 曰:斯道也,何道也? 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由周公而上。 上而为君,故其事行[27];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28]。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 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29]。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30],明先王之道以道之[31],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注释】[1]原道:指探求儒家道统之源流。 [2]是:仁、义。 之焉:向前走去。 道:道理,此指按儒家的仁义标准去立身行事。 [3]足乎己:自己内心满足,心安理得。 无待于外:不需要外界的任何帮助和劝慰。 [4]定名:事物固定的名称。 [5]虚位:空位,抽象的东西。 [6]小仁义:把仁义的内容缩小。 非毁之:并不是有意诋毁仁义。 其见者小也:指他的视野狭小,见识短浅。 [7]煦煦:柔顺和好的样子。 此处指对亲近之人和顺。 孑孑:孤独的样子,此指行为独特,与众不同。 其小之也亦宜:他贬低仁义的内容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8]没:死。 火于秦:指秦始皇焚书之事。 [9]杨:杨朱,战国时卫国著名的思想家,主张为我。 [10]墨:墨翟,即墨子,鲁国人,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11]老者:信奉老子学说的人。 [12]为孔子者:孔门弟子。 乐其诞而自小:赞同其荒诞之说而自己贬低自己。 [13]中土:指适于当时人们生活的中原地区。 [14]赡:充分供应。 器用:指工具。 [15]湮郁:抑郁,指情志郁塞不舒。 [16]玺:玉制的印信。 秦以后成为帝王专用印信的名称。 权:秤砣。 衡:秤杆。 [17]寂灭:熄灭,系梵语涅槃的意译。 [18]饮之:让他喝水。 [19]明明德:弘扬光明的道德。 [20]治其心:指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 外:遗弃、抛弃。 [21]天常:天伦,指封建社会中人际关系之总和,如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等伦理纲常关系。 [22]则夷之:就把它当夷人看待。 [23]戎:古时汉族对西北各少数民族的通称。 膺:抵挡,打击。 荆:楚国。 舒:楚国的一个小附属国。 [24]胥:通与,相与,全部。 为夷:成为不知礼义的野蛮人。 [25]以之为己:用先王之道来治己之身。 [26]庙:在宗庙里祭祀祖先。 人鬼:指死去先辈的灵魂。 飨:同享,享用。 [27]由周公而上:指周公以前的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等人。 上而为君:以前这些人都是君主。 其事行:他们可凭借权力贯彻其政治主张。 [28]由周公而下:指周公、孔子、孟子、荀子、扬雄等。 下而为臣:这些人都是臣子。 其说长:他们发展了儒家学说,使之得以长久流传。 [29]不塞不流:佛、老之道不堵塞,儒家的圣人之道就不能流传。 止:废止。 行:畅行。 [30]人其人:让僧徒、道士还俗,恢复他们普通人的本性。 火其书:烧毁佛教、道教的经书。 庐其居:将佛寺、道观改为民房。 [31]道之:导之,用先王之道去教导他们。 发布时间:2025-09-20 14:23:1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