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十八 ◎时序部三 内容: ○春上   《释名》曰:春之言蠢也,万物蠢然而生。 又曰:正月少阳建寅,寅者,演也。 律中太蔟,律之言率也,所以率气也。 太者,大也,蔟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也。 《书》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注云:遒人,宣令之官。 木铎,金铃木舌,所以振文教也。 又曰: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平秩东作。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诗》曰: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郑注曰:迟迟,舒缓也。 又曰: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又曰:春日载阳,爰求柔桑。 又曰:嗟嗟保介,维暮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 (田二岁曰新,三岁曰畬。 《笺》云:保介,车右也。 )   《月令》曰:正月之节,日在虚,(立春为正月之节,谨按《春秋传》曰:履端于始,谓节也。 举正于中,谓气也。 归余于终,谓闰也。 既有闰,则立春进退不恒在正月朔日,气不定为孟春之月,但得立春,则是正月之节,可以行春令矣。 )昏昴中,晓心中,(凡记昏昴晓心中,为人君南面而听天下,观时候以授人事也。 )斗建寅位之初,(地有十二辰,斗柄杓常左旋指地位,故立春正月之节,则斗建寅位之初。 《书》云:璿玑玉衡七政,此之谓矣。 )其日甲乙,(《春秋传》曰:天有十日,谓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乙属木,主春,故云其曰甲乙也。 )其帝太皞,其神勾芒,(昔太皞氏以木德继天而王,故为春帝。 高辛氏有天下,置五行之官而木正曰勾芒,故勾芒为木神,佐太皞于春。 )律中太蔟。 (律者,候气之管,以竹为之。 中犹应也。 正月气至,则太蔟之律应。 应谓吹灰也。 太蔟者,林钟所生,三分益一,管长八寸,空径三分,围九分。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 后五日蛰虫始振。 后五日鱼上冰。 (昔在周公作时训,定二十四气,辨七十二候,每候相去各五日,以明天时,将验人事,言圣人奉顺天时,则万物及节候也。 )命有司祭风师。 (立春之丑日,祭风师于国城东也。 )正月中气,日在危,(雨水为正月中气,凡中气前后去节十五日,《春秋传》曰:举正于中,此之谓也。 )昏毕中,晓尾中,斗建寅位之中,雨水之日,獭祭鱼。 后五日,鸿雁来。 后五日,草木萌动。 天子乃以元日祈穀于上帝,(元,吉也。 谓上辛祈穀,郊祀昊天上帝于国丘。 高祖神尧皇帝配坐,以五方帝从祀于坛。 《春秋传》曰:启蛰而郊,郊而后耕,此之谓也。 )命乐正习舞,(春夏尚舞,故命习之。 )禁止伐木,(为盛德所在。 )无麛无卵,(无伤芒勾之类。 )掩骼埋胔。 (为死气逆生气。 枯骨曰骼,肉腐曰胔。 )   《释名》曰:二月之夹锺何? 夹者孚也,言万物孚甲,种类分也。 《礼》曰:二月之节,日在营室,(惊蛰为二月之节。 )昏东井中,晓箕中,斗建卯位之初,律中夹锺。 (二月之气至则夹钟之律应。 夹钟者,夷则之所生,三分益一,管长七寸四分。 其日、其音、其数,并同孟春。 )惊蛰之日,桃始华。 后五日,仓庚鸣。 后五日,鹰化为鸠。 省囹圄,去桎梏,(省,减也。 囹圄所以禁守系者,今之狱矣。 木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上丁释奠于国学,(释谓置也,置牲币之奠于文宣王。 )上戊释奠于太庙。 (庙亦用牲币之奠。 )   又曰:二月中气,日在奎,(春分为二月中气。 )昏东井中,晓南斗中,斗建卯位之中。 春分之日,玄鸟至,雷乃发声,祀朝日于东郊,(春分日祭之。 )献羔开冰,(谓立春藏冰,在春分方温,故献羔以祭司寒,而后开冰。 《春秋传》曰: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先荐寝庙。 )祠高禖,(昔高辛氏之代,玄鸟遗卵,简狄吞之而生高辛氏,后王以为禖官嘉祥而立其祠焉。 )祭马祖。 (谓仲春祭马祖于大泽,用刚日。 )无竭川泽,无漉陂池,无焚山林。 (顺阳养物也。 蓄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   又曰:三月之节,日在娄,(清明为三月之节也。 )昏柳中,晓南斗中,斗建辰位之初,律中沽洗。 (三月气至,沽洗之律应。 沽洗者,南吕之生也。 三分益一,管长七寸一分。 其日、其音、其数,并同孟春。 )   又曰:清明之日,桐始华,田鼠化为鴽。 后五日,虹始见。 天子居青阳右个。 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 (鞠衣,衣名,盖黄桑之服。 荐于先帝者,为进宇太庙。 )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进时美味。 )聘名士,礼贤者。 (聘谓问也。 名士,谓有名誉也。 )   又曰:三月中气,日在胃,(谷雨为三月中气。 )昏张中,晓南斗中,斗建辰位之中。 穀雨之日,萍始生。 后五日,鸣鸠拂其羽。 后五日,戴胜降于桑。 命有司无伐桑柘,(受蚕食。 )乃修蚕器,择吉日大合乐。 (大合乐者,言行射礼。 )   《礼》曰:仲春之月,天子乃献羔开冰,先荐寝庙。 又曰:季春之月,蚕事既登,分茧秤丝效功,以供宗庙之服。 又曰:季春之月,天子乃为麦祈实。 郑玄注曰:於含秀求其成也。 又曰:春生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 又曰:天子五年一巡狩。 (天子以海内为家,时一巡狩省之。 五年者,虞夏之制也。 周制十二岁一巡狩也。 )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 (柴祭天,告至也。 )觐诸侯,(觐,见也。 )问百年者就见之。 (就见老人。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 )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 (市典者贾,谓知物贵贱厚薄也。 质则用物贵,民则侈。 物贵民之志淫邪,则其所好者不正。 )   《周礼》曰:媒氏掌万民之判,(判,半也。 合成夫妇也。 )仲春月会男女。 (成春礼。 )是时奔者不禁,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又曰:仲春诏后率内外命妇,始蚕于北郊,帅六宫之夫人,生穜稑之种,而献之于王。 又曰:罗氏仲春献鸠以养国老。 郑玄注云:春鹰化而为鸠,变旧为新,宜以养老,助生气。 又曰:司烜氏掌仲春以木铎修火禁。 又曰:籥章掌仲春昼击鼓,歌豳诗以逆之。 又曰:四时皆有厉疾,春时有痟首疾。 (厉疾,气不和之疾。 痟,酸削也。 )   《传》曰: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武事也。 《穀梁传》曰:鲁桓公十有四年春正月,无冰。 (皆君不明去就,政治舒缓之所致。 《五行传》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常燠。 )无冰,时燠也。 又曰:四时之田,皆为宗庙之事也。 春曰田,(取兽于田。 )夏曰苗,(因为苗时除害,故曰苗。 )秋曰蒐,(蒐,择之,舍小取大。 )冬曰狩。 (狩,围狩也。 冬物毕成,获则取之无所择。 )   《语》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尔雅》曰:春为青阳,一曰发生。 又曰:春猎为蒐。 (搜索取也。 )   又曰:春祭为祀。 (荐尚韭柳,《礼疏》曰:祀者,思也。 思向所以设之曰祀也。 )   《大戴礼》曰: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祭日东坛,祭月西坛,故别外内,以端其政位。 )所以明有敬也。 (教天下之臣也。 )   又曰:司徒典春,以教民之不时不若不全,成长幼老疾孤寡,以时通于四疆,有阖而不通,有烦而不治,则民不乐生,不利衣食。 凡民之藏贮,以及山川之神加于民者,发图功谋斋戒必敬,会时必节,日历巫祝执伎以守官俟命而作,祈王年,祷民命,及畜穀蜚征庶虞草。 方春三月,缓施生育,动作百物,于时有事,享于皇祖皇考朝,孤子八人,以成春事。 又曰:二月祭鲔,鲔者鱼之先至也。 又曰:三月参则伏不见。 又曰:古者,天子孟春论吏之德行,能法者为有行,能理得法者为有能,盛法德者为有功。 故论吏而法行,事治而功成。 季冬正法,孟春论吏,治国之要也。 (春论班赏,冬考量刑,则莫不惩劝也。 )   又曰:诸侯相见,治卿为介,以其教士毕行,使仁者守会朝于天子。 天子以岁二月为坛于东郊,建五色,设五兵,具五味,陈六律,品奏五声,听明教,置离抗,大张侯,规鹄竖物。 九卿佐三公,三公佐天子,天子践位,诸侯各以其局就位,乃升诸侯之教,士执弓挟矢,揖让以升,履物以射其地,以心端色容正,时以效技有庆以地,不时有让以地,天下之有道也。 《开元礼》曰:仲春上丁,释奠于太学,孔宣父为先圣,颜子为先师。 上戊,释奠于齐太公。 (以张良配。 )   《易通统图》曰:日春行东方青道曰东陆。 《易说》曰:春有白鹤云。 京房《易占》曰:春当退贪残,进柔良,恤幼孤,赈不足,求隐士,则万物应节而生,随气而长,所谓春令也。 春取榆柳之火。 《尚书大传》曰:万物非天不生,非地不载,非春不动,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 故《书》"禋于六宗",此之谓也。 (禋,祭也。 字当为禋。 马氏以为六宗谓日月星辰泰山河海也。 经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 《月令》:孟冬,天子祈来年于天宗。 如此,则六宗近谓天神也。 以《周礼》差之,则为星辰,司人,司命,风师,雨师也。 )   又曰:东方者何也? 动方也,物之动也。 何以谓之春,春出也,物之出也。 故春谓之东方也。 《尚书说》曰:东方春,龙房位,其规仁,好生不贼。 (五灵,东方曰苍龙,五均,东曰规,五姓,曰仁也。 )其帝青,表圣明,行趋德。 (表,德也。 春好生,故曰德。 )   《尚书考灵耀》曰:春佩苍璧,(苍佩玉,以象德也。 )乘苍马以出游,发令于外,春行仁政,顺天之常,以安国也。 又曰:鸟星为春候。 《诗含神雾》曰:齐地处孟春之位,海岱之间,土地汙泥,流之所归,利之所聚。 律中太蔟,音中宫角。 陈地处季春之位,土地平夷,无有山谷,律中沽洗,音中宫徵。 《韩诗外传》:简主曰:夫春树桃李,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 故君子择而后种。 又曰:天有四时,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韩诗章句》曰:溱与洧,方涣涣兮。 谓三月桃花水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已於此水招魂续魄,祓除不祥之故也。 《三礼义宗》曰:五行之官也,木正曰勾芒者,物始生皆勾屈而芒角,因用为官名。 又曰:祭六宗之礼,寒暑有往来之期,可退则祭禳却之命退,应至而不至,则祭求之命至。 故春则送寒而迎暑,秋则送暑而迎寒。 又曰:东岳所以谓之岱者,代谢之义。 阳春用事,除故生新,万物更生,相代之道,故以代为名也。 又曰:天子诸侯宫寝之制,若春气三月之中居正寝,退息之时常居东北之寝,三月之末,土王之日则居中寝,夏之三月则居东南之寝,秋之三月则居西南之寝,冬之三月则居西北之寝。 此三时后,土王之日,亦各居中寝,以从时气。 又曰:古之学者,干戈之舞得从春夏,羽籥之职得入秋冬,四事之中有文有武,故得分之。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0 17:42:41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