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 内容: ○西晋景帝   《晋书》曰: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 雅有风采,沉毅多大略。 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 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 "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 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知之也,将发夕乃告之。 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晨会兵马司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 宣帝曰:"此子竟可也。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莫知其所出也。 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 正元元年春正月,天子与中书令李丰、后父光禄大夫张缉、(七入反。 )黄门监苏铄(音药。 又书药切。 )等谋以太常夏侯玄代帝辅政。 帝密知之,使舍人王羡以车迎丰。 丰见迫,随羡而至,帝数之。 丰知祸及,因肆恶言。 帝怒,遣勇士以刀环筑杀之。 逮捕玄、缉等,皆夷三族。 三月,乃讽天子废皇后张氏,因下诏曰:"奸臣李丰等靖谮庸回,阴构凶慝。 大将军纠虔天刑,致之诛辟。 周勃之克吕氏,霍光之擒上官,曷以过之。 其增邑九千户,并前四万。 "帝让不受。 天子以玄、缉之诛,深不自安。 而帝亦虑难作,潜谋废立,乃密讽魏永宁太后。 秋九月甲戌,太后下令遣使迎高贵乡公於元城而立之,改元曰正元。 天子受玺情惰,举趾高,帝闻而忧之。 及将大会,帝训於天子曰:"夫圣王重始,正本敬初,古人所慎也。 明当大会,万众瞻穆穆之容,公卿听玉振之音。 《诗》云:示人不佻,是则是效。 《易》曰: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虽礼仪周备,犹宜加之以祗恪,以副四海颙颙式仰。 "癸巳,天子诏帝登位相国,增邑九千,并前四万户;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帝固辞相国。 二年春正月,有彗星见于吴楚之分,西北竟天。 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作乱,矫太后令移檄郡国,为坛盟於西门之外,各遣子四人质于吴以请救。 二月,俭、钦帅众六万,渡淮而西。 帝会公卿谋征讨计,朝议多谓可遣诸将击之,王肃及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锺会劝帝自行。 戊午,帝统中军步骑十馀万以征之。 倍道兼行,召三万兵,大会于陈许之郊。 甲申,次于隐桥,俭将史招、李续相次来降。 俭、钦移入项城,帝遣荆州刺史王基进据南顿以逼之。 帝深壁高垒,以待东军之集。 诸将请进军攻其城,帝曰:"诸君得其一,未知其二。 淮南将士本无反志。 且俭、钦欲蹈纵横之迹,习秦仪之说,谓远近必应。 而事起之日,淮北不从,史招、李续前后瓦解。 内乖外叛,自知必败,困兽思斗,速战更合其志。 虽云必克,伤人亦多。 且俭等欺诳将士,诡变万端,少与持久,诈情自露,此不战而克之也。 "乃遣诸葛诞督豫州诸军自安风向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谯宋之间,绝其归路。 帝屯汝阳,遣兖州刺史邓艾督太山诸军进屯乐嘉,示弱以诱之。 钦进军将攻艾,帝潜军衔枚,径进乐嘉,与钦相遇。 钦子鸯,年十八,勇冠三军,谓钦曰:"及其未定,请登城鼓譟,击之可破也。 "既谋而行,三噪而钦不能应,鸯退,相与引而东。 帝谓诸将曰:"钦走矣。 三鼓而钦不应,其势已屈,不走何待? "钦将遁,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去也。 "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遂引去。 帝遣左长史司马琏督骁骑八千翼而追之,钦父子与麾下走保项城。 俭闻钦败,弃众宵遁淮南。 安风津都尉追俭,斩入,传首京都。 钦遂奔吴,淮南平。 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 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 六军大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 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 辛亥,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 武帝受禅,上尊号曰景皇帝,陵曰峻平,庙称世宗。 ○文皇帝   《晋书》曰:文皇帝讳昭,字子上,景皇帝之母弟。 魏景初三年,封新城乡侯。 正元初,为洛阳典农中郎将。 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 转散骑常侍。 大将军曹爽之伐蜀也,以帝为征蜀将军,副夏侯玄出骆谷,次于兴势。 蜀将王林夜袭帝营,帝坚卧不动。 林退,帝谓玄曰:"费祎以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亟旋军,以为后图。 "爽等引还,祎果驰兵趣三岭,争险乃得过。 还,拜议郎。 及诛曹爽,帅众卫二宫,以功增邑千户。 高贵乡公之立也,以参定策,进封高都侯,邑二千户。 毌丘俭、文钦之乱,大军东征,帝兼中领军,留镇洛阳。 及景帝疾笃,帝自京师省疾,拜卫将军。 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 帝用嘏及锺会策,自帅军而还。 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 固辞不受。 甘露元年春,加大都督,奏事不名。 夏六月,进封高都公,地方七百里,加之九锡,假斧钺,进号大都督,剑履上殿。 又不受。 秋八月庚申,加假黄钺,增封三县。 二年夏六月辛未,镇东大将军诸葛诞杀扬州刺史乐琳,以淮南作乱,遣子靓为质於吴以请救,议者请速伐之。 帝曰:"诞以毌丘俭轻疾倾覆,今必外连吴寇,此为变大而迟,吾当与四方同力,以全胜制之。 "秋七月,奉天子及皇太后东征,征兵青、徐、荆、豫,分取关中游军,皆会淮北。 师次于项城,假廷尉何桢节度,使淮南,宣慰将士,申明逆顺,示以诛赏。 甲戌,帝进军丘头。 因命合围。 三年春正月,诸葛诞、文钦等出攻长围,诸军逆击,走之。 初,诞、钦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 会钦计事於诞,忤,诞手刃杀钦。 钦子鸯攻诞,不克,逾城降。 以为将军,封侯,使鸯巡城市而呼。 帝见城上持弓者不发,谓诸将曰:"可攻矣! "二月乙酉,攻而拔之,斩诞,夷三族。 四月,归于京师,魏帝令改丘头为武丘,以旌武功。 五月,天子以并州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平阳八郡,地方七百里,封帝为晋公,加九锡,进位相国,九让,乃止。 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辅,政非已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将临轩召百僚而行放黜。 五月戊子夜,使冗从仆射李昭等发甲於凌云台,召侍中王沉、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出怀中黄素诏示之,戒严俟旦。 沈、业驰告于帝,帝召护军贾充等为之备。 天子知事泄,帅左右攻相府,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 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 "太子舍人成济抽戈犯跸,天子崩于车中。 帝召百僚谋其故,仆射陈泰不至。 帝遣其舅荀顗舆致之,定于曲室,谓曰:"玄伯,天下其如我何? "泰曰:"惟腰斩贾充,征以谢天下。 "帝曰:"卿更思其次。 "泰曰:"但见其上,不见其次。 "於是归罪成济而斩之。 与公卿议,立燕王宇之子常道乡公璜为帝。 二年秋八月甲寅,天子使太尉高柔授帝相国印绶,司空郑冲致晋公茅土九锡,固辞。 三年夏四月,肃慎来献楛矢、石弩、弓甲、貂皮等,天子命归大将军府。 四年夏,帝将伐蜀,徵四方之兵十八万,使邓艾自狄道攻姜维於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自祁山军于武街,绝维归路,镇西将军锺会帅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自骆谷袭汉中。 秋八月,军发洛阳,大赉将士,陈师誓众。 将军邓敦谓蜀未可讨,帝斩以徇。 九月,使天水太守王颀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趣其后。 钟会分为二队,入自斜谷,使李辅围王含於乐城,又使部将易恺攻蒋斌於汉城。 会直指阳安,护军胡烈攻陷关城。 姜维闻之,引还,王颀追,败维於强川。 维与张翼、廖化合军守剑阁,锺会攻之。 冬十月,天子以诸侯献捷交至,诏加九锡,帝乃受命。 十一月,邓艾帅万馀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於江由,破蜀将诸葛瞻於绵竹,斩瞻首传道。 进军雒县,刘禅降。 天子命晋公以相国总百揆,於是上节传,去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之号焉。 咸熙元年春正月乙丑,帝奉天子西征,至于长安。 遣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据汉中。 锺会遂反於蜀,监军卫瓘、右将军胡烈攻会,斩之。 丙辰,帝至自长安。 三月乙卯,进爵为王,增封并前二十郡。 冬十月丙午,天子命中抚军新昌乡侯炎为晋世子。 二年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畤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悬,位在燕王上。 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皆如帝者之仪。 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时年五十五。 九月癸酉,葬崇阳陵,谥曰文王。 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 ○世祖武皇帝   《晋书》曰:武皇帝讳炎,字安世,文帝长子也。 宽惠仁厚,沉深有度量。 魏嘉平中,封北平亭侯,历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假节。 迎常道乡公於东武阳,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 及晋国建,立为世子,拜抚军大将军,开府、副贰相国。 初,文帝以景帝既宣皇之嫡,早世无后,以帝弟攸为嗣,特加爱异,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 每曰:"此景帝之天下也,吾何与焉。 "将议立世子,属意於攸。 何曾等固争曰:"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 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 "由是遂定。 咸熙二年五月,立为晋王太子。 八月辛卯,文帝崩。 太子嗣相国、晋王位。 十一月乙未,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 是时晋德既洽,四海宅心。 於是天子知历数有在,乃使太保郑冲奉策曰:"咨尔晋王:我皇祖有虞氏诞膺灵运,受终于陶唐,亦以命于有夏。 惟三后陟配于天,而咸用光敷圣德。 自兹厥后,天又辑大命于汉。 火德既衰,乃眷命我高祖。 方轨虞夏四代之明显,我弗敢知。 惟王乃祖乃父,服膺昭哲,辅弼我皇家,勋德光于四海。 格尔上下神祗,罔不克顺,地平天成,万邦以乂。 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 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尔位,历数实在尔躬。 允执其中,天禄永终。 於戏! 王其钦顺天命。 率修训典,厎绥四国,用保天休,无替我二皇之弘烈。 "帝初以礼让,魏朝公卿及何曾、王沉等固请,乃从之。 太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设坛于南郊,百僚在位及匈奴南单于四夷会者数万人,柴燎告类于上帝。 於是大赦,改元。 赐天下爵,人五级。 三年春正月癸丑,白龙二见于弘农、渑池。 丁卯,立皇子衷为皇太子。 九月甲申,诏曰:"古者以德诏爵,以庸制禄,虽为下士,犹食上农,外足以奉公忘私,内足以养亲施惠。 今在位者禄不代耕,非所以崇化之本也。 其议增吏俸。 "四年十一月已未,诏王公卿尹及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十二月,班五条诏书於郡国: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庚寅,帝临听讼,观录廷尉洛阳狱囚,亲平决焉。 八年春正月癸亥,帝耕于籍田。 二月乙亥,禁雕文绮组非礼法之物。 诏内外群官举任边郡者三人。 帝与右将军皇甫陶论事,陶与帝争言,散骑常侍郑徽表请罪之。 帝曰:"谠言謇谔,所望於左右也。 人主常以阿媚为患,岂以争臣为损哉! 徽越职妄奏,岂朕之意? "遂免徽官。 咸宁四年十一月,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伎异服非典礼,焚之于殿前。 五年,大举伐吴,遣镇东将军、琅琊王伷出徐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东西凡二十馀万。 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为副,总统众军十万。 太康元年春正月己丑朔,五色气冠日。 癸巳,王浑克吴寻阳赖乡诸城,获吴武威将军周兴。 二月戊午,王濬、唐彬等克丹阳城。 庚申,又克西陵。 壬戌,濬又克夷道乐乡城。 甲戌,杜预克江陵。 三月壬申,王濬以舟师至於建业之石头,孙皓大惧,面缚舆榇,降于军门。 濬杖节解缚焚榇,送于京师。 收其图籍,克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 男女二百三十万。 其牧守以下皆因吴所置,降其苛政,示之简易,吴人大悦。 乙酉,大赦,改元,赐酺五日,恤孤老困穷。 九月,群臣以天下一统,屡请封禅,帝谦让弗许。 泰熙元年春正月辛酉,改元。 夏四月己酉,帝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葬峻阳陵,庙号世祖。 谢灵运论曰:世祖受命,祯祥屡臻,苛慝不作,万国欣戴。 远至迩安,德足以彰,天启其运,民乐其功矣。 反古之道,当以美事为先。 今五等罔刑,井田王制,凡诸礼律,未能定正,而采择嫔媛,不拘华门者。 昔武王伐纣,归倾宫之女,不以助纣为虐。 而世祖平皓,纳吴妓五千,是同皓之弊。 妇人之封,六国乱政。 如追赠外曾祖母,违古之道。 凡此非事,并见前书,诚有点於徽猷,史氏所不敢蔽也。 唐太宗《晋武帝纪论》曰:武皇承基,诞膺天命,握图御宇,敷化弘道,民以佚而代劳,世以治而易乱。 绝缣纶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约,俾浇风而反淳。 雅好直言,留心采擢,刘毅、裴楷以质直而见容,嵇绍、许奇虽仇雠而不弃。 仁以御物,宽而得众,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 于时民和俗静,家给民足,聿修武用,思启封疆。 决神算於深衷,断雄图於议表。 马隆西伐,王濬南征,师不延时,獯虏削迹,兵无血刃,扬越为墟。 通近代之不通,服前王之不服。 祯祥显应,风教肃清,天地之功成矣,霸王之业大矣。 虽登封之礼,让之而不为,而骄泰之心,因期以起。 见土地之广,谓万叶而无虞;睹天下之安,谓千年而永治。 不知处广以思狭,则广可长存;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 加之建立非所,委寄失才,志欲就于升平,行先迎于祸乱,是犹将适越者指沙漠而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所趣逾远,所向转难。 南北倍殊,高下相反,求其至也,不亦难乎! 况以新习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故贾充凶竖,怀奸志而拥权,杨骏豺狼,包祸心以专辅。 及乎宫车晚出,谅暗未周,藩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栋梁回忠而起伪,拥众各举其威。 曾未数年,纲纪大乱,以至海内版荡,宗庙播迁。 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 弃所大以资人,掩其小而自托,为天下笑,其故何哉? 良由失慎於前,所以贻患於后。 且知子者贤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国乱不可以安也,亡家不可以全也。 是以君子防其始,圣人闭其端。 而世祖惑荀勖之奸谋,迷王浑之伪策,心屡移於众口,事不定於己图。 元海当除而不除,卒令扰乱区夏;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 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极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况乎资二世而成业,延三孽以丧身,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 圣贤之道,岂若斯乎! 虽则善始於初,而乖令终於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1 18:24:0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