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帝第二 内容: 【原文】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①,养正命②,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肤色皯黣③,昏然五情爽惑④。 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⑤,进智力⑥,营百姓⑦,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 黄帝乃喟然赞曰⑧:朕之过一婬一矣⑨。 养一已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 于是放万机⑩,舍宫寝,去直侍(11),彻钟悬(12),减厨膳,退而间居大庭之馆(13),斋心服形(14),三月不亲政事。 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15),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其国无师长(16),自然而已。 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一爱一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 都无所一爱一惜(17),都无所畏忌。 入水不溺,入火不热。 斫挞无伤痛(18),指擿无痟痒(19)。 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一床一。 云雾不硋其视(20),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21),山谷不踬其步(22),神行而已。 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23),告之曰: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木。 疲而睡,所梦若此。 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24)。 朕知之矣! 朕得之矣! 而不能以告若矣。 又二十有八年(25),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26)。 百姓号之(27),二百余年不辍。 【注释】①喜天下戴己王叔岷:《路史后记》五注引戴上有之字,当从之。 喜天下之戴己与下文忧天下之不治句法一律。 《艺文类聚》十一引戴上亦有之字。 戴,拥护,尊奉。 ②养正命俞樾:正当为生。 ③焦然肌色皯黣焦,一本作燋,二字通用。 焦然,枯焦的样子,面色黄黑。 皯,音 gǎn(杆),面色枯焦黝一黑。 黣,音 měi(每),面色晦黑。 《释文》云:《埤苍》作 ,同音每,谓木伤雨而生黑斑点也。 皯黣亦然也。 肌色一作颜色。 ④五情爽惑五情,喜、怒、哀、乐、怨,亦泛指人的感情。 《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五情愧赧。 刘良注:五情,喜、怒、哀、乐、怨。 爽惑,爽然迷惑,空虚恍伤,心绪迷乱。 ⑤聪明聪,听力。 明,视力。 ⑥进智力《释文》:进,音尽。 智,指智力。 力,指体力。 ⑦营治理。 《诗小雅黍苗》:召伯营之。 郑玄笺:营,治也。 下文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养一己与上文养正命相应,治万物与营百姓相应,知营意为治。 ⑧喟然赞曰喟然,叹息的样子。 赞,张湛注:赞当作叹。 《释文》:赞音叹。 ⑨朕之过一婬一矣朕,古人自称之词,自秦始皇始,专用为皇帝自称。 过,过错。 一婬一,张湛注:一婬一当作深。 《释文》:一婬一音深。 ⑩放放弃。 (11)直侍直,通值,当值,指值班官吏。 侍,指侍从。 (12)彻钟悬彻,通撤,撤除。 《左传宣公十二年》:军卫不彻。 注:彻,去也。 钟悬,指悬挂的钟磐之类的乐器。 (13)间《释文》:间音闲。 意亦为闲。 (14)斋心服形斋心,清除心中杂念。 服形,降服形体欲一望。 张湛注:心无欲则形自服矣。 卢重玄解:斋肃其心,退伏其体。 (15)斯齐张湛注:斯,离也。 齐,中也。 周克昌云:齐通脐。 以脐居腹之中部,故引申为中或中央之义。 (16)师一本作帅。 当以师为正。 (17)惜王重民:惜当作憎,字之误也。 《御览》七十九引正作憎。 王叔岷:范致虚解:都无所一爱一憎,故其心无所知。 是所见本惜亦作憎。 (18)斫挞斫,音 zhuo(酌),砍。 挞,打。 (19)指擿无痟痒擿,音 zh(至),搔爬。 痟,音 xiāo(消),疼痛。 (20)硋音 i(碍),同碍。 (21)滑音 gǔ(骨),扰乱。 通汩(gǔ)。 一本作汩。 (22)踬音 zh(至),阻挡,妨碍。 (23)天老、力牧、太山稽张湛注:三人,黄帝相也。 (24)情此处情字亦当训欲,与《天瑞篇》寿者人之情的情字相同。 参见林类年且百岁节注⑧。 (25)又二十有八年《释文》:一本作三十有八年。 《集释》:《路史后记》五注引作四十八年,《事文类聚后集》二一引作二十有九年。 (26)登假同登遐。 古代帝王死亡的讳称。 《礼记曲礼下》孔颖达疏:登,上也;假,已也。 言天子上升已矣,若仙去然也。 (27)号音 ho(豪),哭。 【译文】黄帝即天子位的第十五年,因天下百姓拥戴自己而十分高兴,于是就保养身一体,兴歌舞娱悦耳目,调美味温饱鼻口,然而却弄得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又过了十五年,因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于是竭尽全部一精一力,增进智慧和体力,去治理百姓,然而同样是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黄帝长叹道:我的错误真是太深了。 保养自己的一毛一病是这样,治理万物的一毛一病也是这样。 于是他放下了纷繁的日常事务,离开了宫殿寝室,取消了值班侍卫,撤掉了钟磐乐器,削减了厨师膳食,退出来安闲地居住在宫外的大庭之馆,清除心中杂念,降服形体欲一望,三个月不过问政治事务。 有一天,他白天睡觉时做梦,游历到了华胥氏之国。 华胥氏之国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不知离中国有几千万里,并不是乘船、坐车和步行所能到达的,只不过是一精一神游历而已。 那个国家没有老师和官长,一切听其自然罢了。 那里的百姓没有嗜好和欲一望,一切顺其自然罢了。 他们不懂得以生存为快乐,也不懂得以死亡为可恶,因而没有幼年死亡的人;不懂得私一爱一自身,也不懂得疏远外物,因而没有可一爱一与可憎的东西;不懂得反对与叛逆,也不懂得赞成与顺从,因而没有有利与有害的事情。 没有什么值得偏一爱一与吝借的,也没有什么值得畏惧与忌讳的。 他们到水中淹不死,到火里烧不坏。 刀砍鞭打没有伤痛,指甲抓搔也不觉酸一痒。 乘云升空就像脚踏实地,寝卧虚气就像安睡木一床一。 云雾不能妨碍他们的视觉,雷霆不能捣乱他们的听觉,美丑不能干扰他们的心情,山谷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一切都凭一精一神运行而已。 黄帝醒来后,觉得十分愉快而满足,于是把大臣天老、力牧和太山稽叫来,告诉他们说:我安闲地在家中住了三个月,清除了心中的杂念,降服了形体的欲一望,专心考虑能够保养身心和治理外物的方法,却仍然得不到这种方法。 后来我因疲倦而睡觉,做了一个这样的梦。 现在我才懂得最高的道是不能用主观的欲一望去追求的。 我明白了! 我得到了! 但却不能用语言来告诉你们。 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升天了,老百姓悲痛大哭,二百多年也不曾中断过。 【原文】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①,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②,形如处一女;不偎不一爱一③,仙圣为之臣④;不畏不怒⑤,愿悫为之使⑥;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敛,而已无愆⑦。 陰陽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⑧,风雨常均,字育常时⑨,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⑩,人无夭恶,物无疵厉(11),鬼无灵响焉(12)。 【注释】①列姑射之山在海河洲中此段文字大意又见《山海经海内北经》与《庄子逍遥游》中。 ②渊泉深泉。 《诗邶风燕燕》:其心塞渊。 孔颖达疏:其心诚实而深远也。 ③偎张湛注:偎亦一爱一也。 ④仙圣张湛注:仙,寿考之迹;圣,治世之名。 ⑤畏张湛注:畏,威也。 ⑥愿悫愿,谨慎老实。 悫,音 qu(确),诚笃忠厚。 ⑦愆音 qiān(牵),张湛注:愆,蹇乏也。 指困难缺乏。 ⑧若张湛注:若,顺也。 ⑨字养育。 《左传昭公十一年》:其僚无子,使字敬叔。 注:字,养也。 ⑩札因遭瘟疫而早死。 本文指损伤。 (11)疵厉疵厉,灾害,疾病。 (12)灵响妖异作怪。 【译文】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住着神人,呼吸空气,饮用露水,不吃五谷;心灵似深山的泉水,形貌似闺房的少女;不偏心不私一爱一,仙人和圣人做他的群臣;不威严不愤怒,诚实与忠厚的人替他办事;不施舍不恩惠,外界的事物都自己满足;不积聚不搜括,自己的用品一点也不缺乏。 陰陽二气永远调和,太陽月亮永久明亮,春夏秋冬年年有序,风霜雨雪季季适当,孕育生长时时合节,五谷杂粮岁岁满仓;而土地未被伤害,人民不会夭殇,万物没有残疾,鬼魅不兴风作一浪一。 【原文】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舍①。 因间请薪其术者②,十反而十不告。 尹生怼而请辞③,列子又不命④。 尹生退。 数月,意不已,又往从之。 列子曰:汝何去来之频? 尹生曰:曩章戴有请于子⑤,子不我告⑥,固有憾于子⑦。 今复脱然⑧,是以又来。 列子曰:曩吾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 姬⑨! 将告汝所学于夫子者矣⑩。 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 11,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 12。 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 13,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 14。 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 15。 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 16,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内外进矣 17。 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 18。 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 竟不知风乘我邪? 我乘风乎 19? 今女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 20,而慰憾者再三。 女之片体将气所不受,汝之一节将地所不载。 履虚乘风,其可几乎 21? 尹生甚怍 22,屏息良久,不敢复言。 【注释】①省音 xǐng(醒),察看。 ②间《释文》:间,音闲。 意亦为闲。 蕲祈求。 ③怼音 du(队),怨恨。 ④不命《释文》作又不与命。 意为不表态。 ⑤曩音 nǎng,以前。 章戴张湛注:章戴,尹生名。 ⑥子不我告犹子不告我。 ⑦憾恨。 ⑧脱然疾病痊愈的样子。 本文指解除了怨恨。 ⑨姬音 jū(居)。 张湛注:姬,居也。 指坐下来。 ⑩夫子张湛注:夫子谓老商。 11 若人张湛注:若人谓伯高。 12 眄音 miǎn(免),斜视。 13 庚张湛注:庚当作更。 《集释》:吉府本庚作更,《释文》:庚音更,居行切,益也,下同。 14 夫子始一解颜而笑张湛注:是非利害,世间之常理;任心之所念,任口之所言,而无矜吝于胸怀,内外如一,不犹逾于匿而不显哉? 欣其一致,聊寄笑焉。 (15)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张湛注:夫心者何? 寂然而无意想也;口者何? 默然而自吐纳也。 若顺心之极,则无是非;任口之理,则无利害。 道契师友,同位比肩,故其宜耳。 (16)横_音 hēng,放纵。 (17)内外进矣张湛注:心既无念,口既无违,故能恣其所念,纵其所言。 体道穷宗,为世津粱。 终日念而非我念,终日言而非我言。 若以无念为念,无言为言,未造于极也。 所谓无为而无不为者如斯,则彼此之异,于何而求? 师资乏义,将何所施? 故曰内外尽矣。 则进应读为尽。 (18)无不同也卢重玄解:眼、耳、口、鼻不用其所能,各任之而无心,故云无不同也。 (19)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张湛注:夫眼、耳、鼻、口,各有攸司。 令神凝形废,无待于外.则视听不恣眼、耳,臰味不赖鼻、口,故六藏七孔,四肢百节,块然一尸一居,同为一物,则形奚所倚? 足奚所履? 我之乘风,风之乘我,孰能辨也? (20)浃时浃,音 jiā(夹),周匝。 浃时,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 2小时。 (21)几希望。 《史记晋世家》:毌几为君。 索隐:儿,望也。 (22)怍音 zu(坐),惭愧。 【译文】列子拜老商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把两人的所有本领部学到了手,然后乘风而归。 尹生听说了,便来跟列子学习,并和列子住到一起,好几个门都下回去看望家人。 他趁列子闲暇时,请求学习他的法术,往返十次,列子十次都没有告诉他。 尹生有些生气,请求离开,列子也不表态。 尹生回家了。 几个月后,尹生心不死,又去跟列子学习。 列子问:你为什么来去这么频繁呢? 尹生说:以前我向您请教,您不告诉我,本来有些怨恨您。 现在又不恨您了,所以又来了。 列子说:过去我以为你通达事理,现在你的无知竟到了如此程度吗? 坐下! 我打算把我在老师那里学习的情况告诉你。 自从我拜老商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三年之内,心中不敢计较是与非,嘴上不敢谈论利与害,然后才得到老师斜着眼睛看我一下罢了。 又在两年之内,心中(比学道前)更多地计较是与非,嘴上更多地谈论利与害,然后老师才开始放松脸面对我笑了笑。 又在两年之内,我顺从心灵去计较,反而觉得没有什么是与非;顺从口舌去谈论,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利与害;老师这才叫我和他坐在一块席子上。 又在两年之内,我放纵心灵去计较,放纵口舌去谈论,但所计较与谈论的也不知道是我的是非利害呢,也不知道是别人的是非利害呢;并且也不知道老商氏是我的老师,伯高子是我的朋友;这时身内身外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从此以后,眼睛就像耳朵一样,耳朵就像鼻子一样,鼻子就像嘴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了。 心灵凝聚,形体消失,骨肉全部融化了;感觉不到身一体依靠着什么,两脚踩着什么,随风飘游四方,就像树叶与干燥的皮壳一样。 竟然不知道是风驾驭着我呢,还是我驾驭着风啊! 现在你在老师的门下,还不到一个时辰,便怨恨了好几次。 你的一片肤体也不会被元气所接受,你的一根肢节也不会被大地所容纳。 脚踏虚空,驾驭风云,又怎么能办得到呢? 尹生非常惭愧,好长时间不敢大声出气,也不敢再说什么。 【原文】列子问关尹曰①:至人潜行不空②,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 请问何以至于此? 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③。 姬! 鱼语女④。 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物与物何以相远也? 夫奚足以至乎先? 是色而已⑤。 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焉得而正焉? 彼将处乎不深之度⑥,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 壹其一性一,养其气,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⑦。 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⑧,物奚自入焉? 夫醉者之坠于车也,虽疾不死。 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 乘亦弗知也,坠亦弗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是故遌物而不慴⑨。 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子天乎⑩? 圣人藏于天,故物莫之能伤也。 【注释】①关尹《释文》:关尹,关令尹喜,字公度,著书九篇。 杨伯峻:今本《关尹子》一卷,九篇,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疑为孙定(南宋人)依讬,《四库提要》则云或唐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也。 ②至人道木最高的人。 空《集释》:《道藏》江遹本、宋徽宗本空并作窒。 作窒者是也。 俞樾:《释文》曰,空一本作窒,当从之。 《庄子达生篇》正作不窒。 窒,指窒息。 ③列《释文》:列音例。 ④鱼语女张湛注:鱼当作吾。 《释文》云:鱼音吾。 女,即汝,你。 ⑤是色而已杨伯峻:色上脱形字,当作是形色而已。 形色承上文貌像声色而言。 注引向秀曰同是形色之物耳,则向所注《庄子》本有形字。 江南古《藏》本《庄子》正作是形色而已,当据正。 说本奚侗《庄子补注》。 ⑥深张湛注:深当作一婬一。 《释文》:深音一婬一。 ⑦造到,至。 《释文》:造,至也。 ⑧郤音 x(隙),通隙,空隙。 ⑨遌音 (鄂),遇到。 慴 即慑,音 sh,害怕。 ⑩而况得全于天乎张湛注:向秀曰:得全于天者,自然无心,委顺理也。 【译文】列子问关尹说:道术最高的人在深水中游泳不会窒息,站在火中不感到炽一热,在最高的地方行走不至于战栗。 请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关尹说:这是积聚了纯真之气的结果,而不是聪明、技巧和果敢所能办到的。 坐下! 我给你讲。 凡是有相貌、形状、声音和颜色的,都是物。 物与物为什么会差别很大呢? 是什么使某些物比其它物高出一头呢? 不过是形貌与声色罢了。 而那些高级的物可以达到没有声色形貌的程度,以圭于达到没有变化的程度,到了这种程度时你要想考察个透彻,又怎么能获得完全正确的认识呢? 这种物将表现出平常的的状态,隐藏于无头无尾的循环之中,运动在万事万物的始终。 完善你的一性一,培养你的气,深藏你的德,与最高级的物相贯通。 如果能这样,你的天赋的纯真之气就会积聚完整,你的一精一神就不会有空缺,那外物又怎么能侵入井影响你呢? 喝醉酒的人从车上跌落下来,虽然有伤却不会死亡。 骨骼与别人相同,而损伤却比别人轻,就是因为他的一精一神完整。 坐车没有知觉,跌落也没有知觉,死亡、生存、惊恐、惧怕等观念都侵入不到他的心中,因而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害怕。 他因为醉酒而使一精一神完整尚且如此,又何况积聚了完整的天赋纯真之气呢? 圣人把自己隐藏在天赋的纯真之气中,所以没有任何外物能伤害他。 【原文】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①,引之盈贯②,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镝矢复沓③,方矢复寓④。 当是时也,犹象人也⑤。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⑥。 当与汝登高山⑦,履危石,临百仞之渊⑧,若能射乎?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⑨,足二分垂在外⑩,揖御寇而进之(11)。 御寇伏地,汗流至踵(12)。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闚青天(13),下潜黄泉(14),挥斥八极(15),神气不变。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16),尔于中也殆矣夫(17)! 【注释】①伯昏无人《庄子德充符》成玄英疏:伯昏无人,师者之嘉号也。 伯,长也。 昏,暗也。 德居物长,韬光若暗,洞忘物我,故曰伯昏无②引之满贯引之,指引弦。 贯,《庄子田子方》释文引司马云:镝也。 即箭头。 ③镝矢复沓沓,音 t(踏),重合。 《楚辞天问》:天何所沓? 王逸注:沓,合也。 镝矢复沓,后一支箭的箭头与前一支箭的箭尾几乎重合,形容动作之敏捷。 ④方矢复寓寓,寄寓。 方矢复寓,前一支箭刚射一出,后一支箭又已放上弓弦,形容动作之敏捷。 ⑤象人木偶、泥俑之类,因其像人而非人,故称象人。 ⑥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庄子田子方》成玄英疏:言汝虽巧,仍是有心之射,非忘怀无心,不射之射也。 ⑦当杨伯峻:当即傥,若也,如也。 《韩非子人生篇》当使虎豹失其爪牙,则人必制之矣,当即傥也,可证。 ⑧百仞《庄子田子方》成玄英疏:七尺曰仞,深七百尺也。 ⑨背逡巡逡,音 qūn。 逡巡,退却。 《庄子田子方》成玄英疏:逡巡,犹却行也。 背逡巡,背着深渊往后退。 ⑩足二分垂在外李钟豫《语体庄子》云:脚下有十分之二悬空。 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云:三分其足,一分在岸,二分垂于虚处。 今译文取后说。 (11)揖拱手为礼。 (12)踵脚后跟。 (13)闚即窥,从小孔或隐僻处偷看。 (14)黄泉地下的泉水,亦指陰间。 (15)挥斥八极挥斥,《庄子田子方》郭象注:犹纵放也。 八极,八方,是四方(东、南、西、北)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 (16)怵然怵,音 ch(触)。 怵然,恐惧的样子。 恂,音 xn(旬),通眴(xun 炫),眴通眩,眼花。 恂目之志,指恐惧之心。 (17)尔于中也殆矣夫卢重玄解:夫至道之人自得于天地之间,神气独主,忧乐不能入也。 今汝尚恐惧之若此,岂近乎道者耶? 汝于是终始初习耳,未能得其妙也。 中,奚侗:中读如字,谓民中也。 【译文】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 他拉满了弓弦,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拿弓的手的肘上,然后射一出箭去,一箭连着一箭,前一箭刚射一出,后一箭已拉满弦。 在这个时候,他全身贯注,像木偶一样一动也不动。 伯昏无人说:你这是有心的射箭,而不是无心的射箭。 如果我和你登上高山,走在摇晃的岩石上,面临着万丈深渊,你还能射吗? 于是伯昏无人便领他登上高山,走在摇晃的岩石上。 当临近万丈深渊时,他背对着深渊往后退,双脚已有三分之二悬空了,才拱手作揖,请列御寇上来。 列御寇早已吓得趴倒在地,汗水流到了脚后跟。 伯昏无人说:道术最高的人,朝上能看到青天,往下能潜入黄泉,他遨游八方,一精一神和真气都不会改变,现在你全身发一抖,心中十分恐惧,你的这种心理也太糟糕了! 【原文】范氏有子曰子华,善养私名①,举国服之。 有一宠一于晋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②。 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③,晋国黜之。 游其庭者侔于朝④。 子华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强弱相凌⑤,虽伤破于前,不用介意。 终日夜以此为戏乐,国殆成俗。 禾生、子伯,范氏之上客,出行,经坰外,宿于田更商丘开之舍⑥。 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与言子华之名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 商丘开先窘于饥寒⑦,潜于牖北听之⑧。 因假粮荷畚之子华之门⑨。 子华之门徒皆世族也,缟衣乘轩⑩,缓步阔视(11)。 顾见商丘开年老力弱,面色黎黑,衣冠不检,莫不眲之(12)。 既而狎侮欺诒(13),挡秘挨枕(14),亡所不为。 商丘开常无愠容,而诸客之技单(15),惫于戏笑。 遂与商丘开俱乘高台(16),于众中谩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 众皆竞应。 商丘开以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飞鸟,扬于地(17),骪骨无 (18)。 范氏之一党一以为偶然,未讵怪也(19)。 因复指河曲之一婬一隈曰(20):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 商丘开复从而泳之。 既出,果得珠焉。 众昉同疑(21)。 子华昉今豫肉食衣帛之次(22)。 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子华曰:若能入火取锦者,从所得多少赏若。 商丘开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23),身一子焦。 范氏之一党一以为有道,乃共谢之曰:吾不知子之有道而涎子(24),吾不知子之神人而辱子。 子其愚我也,子其聋我也,子其盲我也。 敢问其道。 商丘开曰:吾亡道。 虽吾之心,亦不知所以。 虽然,有一于此,试与子言之。 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誉范氏之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 吾诚之无二心,故不远而来。 及来,以子一党一之言皆实也,唯恐诚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不知形体之所措(25),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已。 物亡迕者(26),如斯而已。 今昉知子一党一之诞我,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27),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怛然内热(28),惕然震悸矣(29)。 水火岂复可近哉? 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 宰我闻之(30),以告仲尼。 仲尼曰:汝弗知乎? 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 动天地,感鬼神,横六一合(31),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 商丘开信伪物犹不逆,况彼我皆诚哉? 小子识之(32)! 【注释】①私名张湛注:游侠之徒也。 许维遹:名疑为客之坏字。 注游侠之徒也,则原文本作客明矣。 又下文子华使其侠客。 正承此而言。 ②三卿之右三卿,又称三公。 周代有两说:一说为司马、司徒、司空;一说为太师、太傅、太保。 右,古代崇尚右边,故以右指较高的地位。 ③肥张湛注:音鄙。 肥,薄也。 ④侔《释文》:侔音谋,齐也。 。⑤相凌《释文》:相凌,一本作相击。 ⑥坰,音 jiōng,遥远的郊外。 田更张湛注:更当作叟。 ⑦窘被因迫。 ⑧牖北牖,音 yǒu(有),窗。 俞樾:牖北,疑当作北牖。 ⑨假粮荷畚假,借。 荷,担。 畚,古代用草绳做的盛器,后编竹为之,即畚箕。 ⑩缟衣乘轩缟衣,绢绸之衣。 轩,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车箱前顶较高,用漆有画纹或加皮饰的席子作障蔽。 (11)阔《释文》:阔,远也,广也。 (12)眲音 n(讷),轻视。 (13)狎侮欺诒狎侮,轻慢戏一弄。 诒,音 di(殆),欺骗。 (14)挡 挨抌挡,捶打。 ,推击。 挨,音ǎi(矮),推,抌,音shn(甚),击背。 (15)单《释文》:单音丹,尽也。 周克昌:单通殚,故为尽义。 《汉书韩信传》:粮食单竭。 其于《杜钦传》则作殚天下之财以奉一婬一侈。 单即殚也。 (16)乘登。 任大椿:《汉书张汤传》:乃遣山乘鄣。 师古曰:乘,登也。 《陈汤传》:乘城呼? 师古曰:乘,登也。 (17)扬飞起,飘起。 (18)骪骨无 骪,同肌。 音 huǐ,(毁),同毁。 (19)讵《释文》:讵作巨,云:巨,大也。 (20)一婬一隈一婬一,《释文》:一婬一音深。 隈,弯曲处。 (21)昉张湛注:昉,始也。 (22)豫通与,参与。 次中间,行列。 (23)埃不漫埃,尘埃,本文指烟尘。 漫,沾污。 (24)诞张湛注:诞,欺也。 (25)措安放。 (26)迕音 wǔ(午),逆。 (27)矜顾惜。 (28)怛音 d(达),畏惧。 (29)惕然恐惧貌。 (30)宰我孔子弟子,名予,字子我。 (31)六一合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32)小子古代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音 zh(志),通志,记住,【译文】范家有个叫子华的,喜欢私自蓄养侠客,全国人都佩服他。 他很得晋国国君的一宠一爱一,虽然没有官职,但地位却在三位公卿之上。 谁被他看中,国君就会给谁爵位;他说谁的坏话,国君就会罢免谁。 在他厅堂上议事的人同朝廷上的一样多。 子华叫他的侠客中的智者与愚者互攻击,强者与弱者互相凌一辱,虽然受伤流血的人躺在眼前,他也毫不放在心上。 整天整夜以此游戏取乐,几乎成为全国的风俗。 禾生和子伯两人是范家尊贵的侠客,一次出外游玩,经过荒远郊野,住在老农商丘开的家里。 半夜,禾生与予伯两人谈论子华的名声与势力,能使活着的人死去,该死的人活下来;富有的人贫穷,贫穷的人富有。 商丘开以前一直为饥寒所困迫,于是悄悄地躲到北边窗下偷一听他们的谈话。 然后借了粮食,挑上畚箕到了子华的家门口。 子华的门徒都出身于世家大族,身穿绸缎,乘坐高车,迈着四方步,眼睛只朝天看。 他们瞧见商丘开年老体弱,面色黎黑,衣冠不整,没有不小瞧他的。 接着又戏一弄、侮辱、欺骗他,推摔捶打,无所不为,商丘开却没有一点不高兴的样子。 侠客们的手段用尽了,戏一弄、嘲笑得也十分疲惫。 于是同商丘开一起登上高台,人群中有人随意说:有能从台上跳下去的,奖赏他一百金。 大家都争着响应。 商丘开信以为真,于是首先从台上跳了下去,形状像一只飞鸟,飘扬到了地上,肌肤与骨骼都没有损伤。 范家的门徒以为是偶然成功,因而没有觉得太奇怪。 于是又指着河湾的深水处说:那水里有宝珠,游下去可以摸到。 商丘开又跳到了水里。 游出一水面后,果然得到了宝珠。 大家这才开始觉得奇怪,子华才让他加入食肉穿绸的行列。 没多久范家的仓库发生大火。 子华说:你们有能钻进火中取出绸缎的,根据取出的多少赏赐你们。 商丘开毫无难色地钻进了大火中,来去几次,烟尘没有沾污脸面,身一体也没有被烧焦。 范家的门徒以为他有什么道术,于是一齐向他道歉说:我们不知道您有道术而欺哄了您,我们不知道您是神人而侮辱了您。 您可以把我们看作是笨蛋,您可以把我们看作是聋子,您可以把我们看作是瞎子。 我们大胆地向您请教道术。 商丘开说:我没有什么道术。 就是我的心里,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虽然这样,我心中还是有一个感觉,姑且向你们说一说。 过去你们中有两位侠客住在我的家中,我听到他们赞誉范氏的势力,能够使活着的人死去,该死的人活下来;富有的人贫穷,贫穷的人富有。 我真诚地相信,没有一点怀疑,所以不怕路途遥远而赶来。 我来了后,又认为你们的话都是真实可靠的,因而只怕我的诚心不够,行动得不快,并不知道我的形体到了哪里,也不知道利害在什么地方,只是专心一意罢了。 外物也不能改变我的诚心,如此而已。 今天才知道你们在欺哄我,于是我心中便隐藏着猜测与疑虑,外面要注意所见所闻,回想过去侥幸没有被烧焦、淹死,现在还害怕得心中发烧,恐惧得全身发一抖。 哪能再靠近水火呢? 从此以后,范氏的门徒在路上遇到乞丐和马医这些穷人,再不敢侮辱,一定要下车致礼。 宰我听说了这件事,告诉孔子。 孔子说:你不知道吗? 最诚心的人,是可以感动万物的。 可以感动天地,感动鬼神,横行天下而没有违抗的人,何止身负危险、出入水火而已呢! 商丘开相信假话尚且遭不到阻碍,又何况你我都诚心诚意呢! 你们要牢牢记住! 【原文】周宣王之牧正有役人梁鸯者①,能养野禽一兽,委食于园庭之内②,虽虎狼鵰鹗之类③,无不柔驯者,雄雌在前,孳尾成群④;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⑤。 王虑其术终于其身,令一毛一丘园传之⑥。 梁鸯曰:鸯,贱役也,何术以告尔? 惧王之谓隐于尔也,且一言我养虎之法。 风顺之则喜,逆之则怒,此有血气者之一性一也。 然喜怒岂妄发哉? 皆逆之所犯也。 夫食虎者,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⑦;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碎之之怒也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 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之⑨,逆也。 然则吾岂敢逆之使怒哉? 亦不顺之使喜也。 夫喜之复也必怒,怒之复也常喜,皆不中也。 今吾心无逆顺者也,则鸟兽之视吾,犹其侪也⑩。 故游吾园者,不思高林旷泽;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理使然也。 【注释】①周宣王─(? 前 782 年)西周国王。 厉王子。 公元前 828前 782年在位。 牧正负责饲养禽一兽的官吏。 ②食音 s(寺),通饲。 ③鹗音 (厄),鸟名,亦称鱼鹰。 ④孳尾孳,繁殖。 尾,交接。 ⑤噬咬。 ⑥一毛一丘园《释文》云:一毛一丘园,姓一毛一,名丘园也。 ⑦为其杀之之怒张湛注:恐因杀以致怒。 ⑧为其碎之之怒张湛注:恐因其用力致怒。 ⑨故其杀之王重民:《庄子人间世》杀之作杀者,当从之。 故犹则也,说见《经传释词》。 王叔岷:疑此文本作故其杀之者,逆也。 今本此文捝(脱)者字,《庄子》捝之字。 ⑩侪音 chi(柴),类。 【译文】周宣王时负责饲养禽一兽的官吏手下有个仆役梁鸯,能够饲养野禽野兽,在园庭中喂养它们,即使是猛虎饿狼、大雕鱼鹰之类,没有不被训养得柔顺的。 雌雄禽一兽一交一配繁殖,生育的禽一兽成群结队;不同类的禽一兽混杂居住在一起,也不互相打架伤害。 周宣王担心他的技术没有传人,便命令一毛一丘园向他学习。 梁鸯对一毛一丘园说:我不过是一个低贱的仆役,有什么技术告诉你? 但怕大王说我对你隐瞒,姑且和你谈谈畜养老虎的方法。 大概顺着它就高兴,逆着它就发怒,这是有血气的动物的本一性一。 但高兴与愤怒难道是随便发泄的吗? 都是违背它的习俗才触犯起来的。 喂养老虎,不能用活的动物喂它,怕它因杀死活物时要发怒;不能用整个动物喂它,怕它因撕碎动物时要发怒。 要知道它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饱了,摸透它为什么会发怒。 虎与人不是一类,虎讨好喂养它的人,是因为喂养的人顺着它的缘故;那么它伤害人,就是因为逆着它的缘故了。 我哪里敢逆着它使它发怒呢? 当然也不顺着它使它高兴。 高兴以后必然是愤怒,愤怒以后常常是高兴,都不是适中的态度。 现在我的心是既不违逆也不顺从,那么鸟兽对待我,就像对待它们的同类一样了。 所以在我的园中游玩的禽一兽,不思念高大的树林和空旷的水泽;在我的庭中睡觉的禽一兽,不向往深山和幽谷,这是由事物的规律所决定的。 【原文】颜回问乎仲尼曰①:吾尝济乎觞深之渊矣②,津人一操一舟若神③。 吾问焉,曰:一操一舟可学邪? 曰:可。 能游者可教也,善游者数能④。 乃若夫没人⑤,则未尝见舟而谡一操一之者也⑥。 吾问焉,而不告。 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 ⑦! 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⑧,而未达其实,而固且道与⑨? 能游者可教也⑩,轻水也:善游者之数能也,忘水也(11)。 乃若夫没人之未尝见舟也而谡一操一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12)。 覆却万物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13),恶往而不暇? 以瓦抠者巧(14),以钩枢者惮(15),以黄金抠者惛(16)。 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 凡重外者拙内(17)。 【注释】①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孔子弟子。 ②觞古代盛酒器。 ③津人摆渡的船夫。 ④数能不学自能,犹天生之能。 数,命数,定数。 ⑤没人能在水下潜泳之人。 ⑥谡一操一谡,音 s(速),起立。 谡一操一,拿起舵就能掌船。 ⑦ 《释文》云: 音衣,与譩同,叹声也。 ⑧玩玩味,研讨。 ⑨而固且道与张湛注释为今且为汝说之也。 陶鸿庆释为固不足以知道也。 下文壶子曰:吾与汝贯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注引向秀曰夫实由文显,道以事彰云云,正得其旨。 疑此文且亦当作得,古文 字坏其下半,遂误为且矣。 陶说可以。 ⑩能游者陶鸿庆:能游者下当有之字。 (10)忘水也张湛注:忘水则无矜畏之心。 (11)却退。 (12)方并。 (13)陈陈列。 舍指心。 张湛:神明所居,故谓之舍。 (14)抠《释文》云:抠,探也,以手藏物探而取之曰抠。 (15)钩《释文》云:钩,银铜为之。 惮怕,畏惧。 (16)惛迷糊。 (17)重外者拙内张湛注:唯忘内外,遗轻重,则无巧拙矣。 【译文】颜回问孔子说:我曾坐船渡过像酒壶一样陡的深渊,渡船的船夫掌船十分神妙。 我问他:掌船可以学吗? 他说:可以。 能游泳的人可以教会,善于游泳的人不需要学习自己就会。 至于那些能在深水中潜泳的人,即使从未见过船,拿起舵也能掌船。 我问他原因,他不告诉我。 请问这怎么讲呢? 孔子说:唉! 我和你在书本上讨论这件事已经很久了,却并没有明白它的实际内容,又何况要了解道术呢? 能够游泳的人可以教会他,是因为他不怕水;善于游泳的人不需要学习自己就会,是因为他忘了那是水。 至于那些能在深水中潜泳的人,即使从未见过船,拿起舵也能掌船,这是因为他把深渊看成是山陵,把翻船看成是车子从山坡上后退了。 千万件翻船、退车一类的事摆在他面前,他也不放心上,干什么事不自一由自在呢? 用瓦片投掷的人很有技巧,用银钩投掷便有些害怕,用黄金投掷就昏昏沉沉了。 技巧是一样的,而有所顾惜,是因为看重身外之物了。 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心里的素质一定很拙劣。 【原文】孔子观于吕梁①,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②,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并流而承之③。 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棠行④。 孔子从而问之,曰: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道之⑤,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了并流将承子。 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 察子,则人也。 请问蹈水有道乎? 曰:亡,吾无道。 吾始乎故,长乎一性一,成乎命⑥。 与赍俱入⑦,与汩偕出⑧,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道之也。 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一性一,成乎命也? 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一性一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注释】①吕梁一说在江苏彭城,误。 司马彪:吕梁在离石县西是也。 《水经注》云:河水左合一水,出善无县故城西南八十里。 其水西流,历于吕梁之山。 而为吕梁洪。 昔吕梁未辟,河出盂门之上。 盖大禹所辟以通河也。 今离石县西历山寻河,并无过峘,至是乃为巨险,即吕梁矣。 在离石北以东百有余里。 离石县在今山西省。 ②鼍音 tu(驼),即扬子鳄。 ③并流而承之《释文》:并音傍。 《史记》、《汉书》傍海、傍河皆作并。 承音拯。 《方言》:出溺为承。 ④棠行张湛注:棠当作塘,行当作下。 ⑤道张湛注:道当为蹈。 ⑥始乎故,长乎一性一,成乎命张湛注:故犹素也。 任其真素,则所遇而安也。 顺一性一之理,则物莫之逆也。 自然之理不可以智知,知其不可知,谓之命也。 卢重玄解:习其故,安其一性一,忽然神会,以成其命,得之不自知也。 命者,契乎神道也。 ⑦赍音 q(齐)。 周克昌云:赍通齐,又假作脐,引申为中心、中央之义。 本文特指漩涡之中心部分。 ⑧汩音 gǔ(骨),涌一出的泉水。 《庄子达生》郭象注:回伏而涌一出者,汩也。 【译文】孔子在吕梁山游览,看见瀑布有几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溅出三十里,鼋鼍鱼鳖也不能游一动,却看见一个男人在那里游泳,以为他是因痛苦而想自一杀的人,便叫弟子顺着水流去救他。 谁知这个人游了几百步又出来了,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塘埂下漫步。 孔子赶上去问他说:吕梁瀑布有几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溅出三十里,鼋鼍鱼鳖也不能游一动,刚才我看见你在水里面游,以为是有痛苦而想自一杀的人,便叫弟子顺着水流去救你。 你出来后披着头发,一面走一面唱歌,我以为你是鬼怪。 但仔细看你,仍然是人。 请问游泳有道术吗? 那人说:没有,我没有什么道术。 我从这里的水的流势起步,顺着水有本一性一起伏,不知不觉就成功了。 与漩涡一起进入水流的中心,与涌一出的流水一起浮出一水面,顺从水的流动方向而不另出已见,这就是我游泳的方法。 孔子问:什么叫从这里的条件起步,顺着水的本一性一成长,不知不觉就成功了? 那人说:我生在山区就安心住在山上,这就是从这里的条件起步;长在水边就安心住在水边,这就是顺着水的本一性一成长;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成功却成功了,这就是不知不觉的成功。 【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①,犹掇之也②。 仲尼曰:子巧乎! 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垸二而不坠③,则失者锱铢④;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也⑤,若橛株驹⑥;吾执臂若槁木之枝⑦。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疑于神⑨。 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丈人曰:汝逢衣徒也⑩,亦何知问是乎? 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注释】①痀偻驼背。 《庄子达生》成玄英疏:痀偻,老人曲腰之貌。 承蜩成玄英疏:承蜩,取蝉也。 蜩,音 tio(条),蝉。 ②掇拾取。 ③垸音 hun(环),通丸。 ④锱铢锱铢,古代重量单位。 按《孙子算经》卷上,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 古人常用来比喻微小的数量。 ⑤吾处也许维遹:处下捝(脱)身字。 吾处身与下文吾执臂对言。 《释文》有身字,《庄子达生篇》亦有身字,可据补。 ⑥若橛株驹橛,短木。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株驹,《庄子达生》作株拘,有盘根错节之意。 张湛注:崔撰曰:橛株驹,断树也。 ⑦吾执臂王叔岷:执臂下当有也字,乃与上文句法一律。 《庄子达生篇》正有也字。 ⑧不反不侧陈鼓应:不反不侧,形容内心凝静,心无二念。 ⑨疑于神疑,王叔岷:疑犹拟也。 《庄子天地篇》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淮南俶真篇》作疑,即其比。 ⑩逢衣儒服。 《释文》:《礼记儒行篇》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 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郑玄注云:逢犹大也,谓大掖之衣。 向秀曰:儒服宽而长大者。 【译文】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位驼背老人在粘蝉,就像捡东西一样容易。 孔子问:您真巧啊! 有道术吗? 那人答道:我有道术。 经过五六个月的训练,我把二个泥丸摞在竹竿头上而不会掉下来,粘蝉失手的次数就很少了;摞三个而不会掉下来,粘蝉失手的次数只有十分之一;摞五个而不会掉下来,粘蝉就像捡东西一样了。 我站在地上,像残断的树桩;我伸出手臂,像枯槁的树枝。 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很多,而我只知道蝉的翅膀。 我心无二念,不用任何事物分散我对蝉的翅膀的注意力,为什么会粘不到呢? 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心志专一而不分散,就会达到神妙境界。 说的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吧! 老人说:你这个穿长袍大褂的儒者,怎么想起来问这件事呢? 好好研究你的仁义之道,然后把这些事记载下来吧。 【原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①,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②。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齐智之所知,则浅矣。 【注释】①沤音ōu(欧),通鸥。 《释文》:沤音鸥,沤鸟,水鸮也,今江湖畔形色似白鸽而群飞者是也。 ②住张湛注:住当作数。 王叔岷:《艺文类聚》九二、《御览》九二五、《尔雅翼》十七、《容斋四笔》十四、《记纂渊海》五六、《事文类聚复集》四六、《合壁事类别集》六九、《韵府群玉》八、《天中记》五九引皆作数。 【译文】海边有个喜欢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上去,跟鸥鸟玩耍,鸥鸟来玩的有成百只以上。 他父亲说:我听说鸥鸟都一爱一跟你游玩,你抓一只来,我玩玩。 第二天他来到海上,鸥鸟都在空中飞翔而不下来。 所以说:最好的语言是没有语言,最高的作为是没有作为。 同别人比试智慧的想法,那是很浅陋的。 【原文】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①,藉芿燔林②,扇赫百里。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 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襄子怪而留之。 徐而察之:形色七窃,人也;气息音声,人也。 问:奚道而处石? 奚道而入火? 其人曰:奚物而谓石? 奚物而谓火? 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 其人曰:不知也。 魏文侯闻之③,问子夏曰④:彼何人哉? 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⑤,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 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 子夏曰:刳心去智⑥,商未之能。 虽然,试语之有暇矣。 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 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为者也。 文侯大说⑦。 【注释】①赵襄子名毋卹,一作无恤,战国初赵国的国君,公元前 475 年至前 425 年在位。 狩张湛:火败曰狩。 中山王重民:《御览》五十一、《类聚》八十并引中山作山中。 杨伯峻:中山,春秋时为鲜虞,战国时力中山国,在今河北保定地区定县一带。 ②藉芿燔林藉,践踏。 芿,音 rěng(仍),乱草。 燔,音 fn(凡),焚烧。 ③魏文侯名斯,战国初魏国的国君,公元前 445 年至前 396 年在位。 ④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⑤阂阻碍。 ⑥刳音 k(枯),剖开并挖空。 ⑦说音 yu(悦),通悦。 【译文】赵襄子率领仆从十万人在中山打猎,践踏杂草,烧毁树林,烈炎烧及百里之远。 有个人从石壁中走出来,跟随着烟火忽上忽下,大家以为是鬼。 火势过去以后,他慢慢地走出来,像什么也没有经历过一样。 赵襄子感到奇怪,便留住他。 慢慢地观察他,看他的形貌、肤色与七窍是人,气息声音也是人,于是问他:什么道术使你能住在石壁中? 什么道术使你能进入火焰中? 那人说:什么东西叫做石壁? 什么东西叫做火焰? 赵襄子说:你刚才出来的地方就是石壁,你刚才所踩过的东西就是火焰。 那人说:我不知道。 魏文侯听说后,问子夏说:那是个什么样的人? 子夏说:以我从孔子那里听来的话说,中和之人与万物完金混同,因而万物不能伤害与阻碍他,在金石中游玩,在水火中行走,都是可以的。 魏文侯又问: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子夏说:挖掉心肺,抛弃思虑,我不能办到。 即使这样,姑且说一说还是有可能的。 文侯说:孔子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子夏说:他老人家能办得到,但是不愿意这样做。 文侯十分高兴。 【原文】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①,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 郑人见之,皆避而走②。 列子见之而心醉③,而归以告壶丘子④,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壶子曰:吾与汝无其文,未既其实⑤,而固得道与? 众雌而无雄,而又奚一卵一焉⑥? 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 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嘻! 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数矣。 吾见怪焉,见湿灰焉⑦。 列子入,涕泣沾衿⑧,以告壶子。 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⑨,罪乎不誫不止⑩,是殆见吾杜德几也(11)。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12)。 灰然有生矣(13),吾见杜权矣(14)。 列子入告壶子。 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15),名实不入(16),而机发于踵(17),此为杜权。 是殆见吾善者几也(18)。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坐不斋(19),吾无得而相焉。 试斋,将且复相之。 列子入告壶子。 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太冲莫眹(20),是殆见吾衡气几也(21)。 鲵旋之潘为渊(22),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23),沃水之潘为渊(24),氿水之潘为渊(25),雍水之潘为渊(26),汧水之潘为渊(27),肥水之潘为渊(28),是为九渊焉(29)。 尝又与来! 明日,又与之见壶子。 立未定,自失而走(30)。 壶子曰:追之! 列子追之而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不及也。 壶子曰: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31)。 吾与之虚而猗移(32),不知其谁何(33)。 因以为茅一靡一(34),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爂,食稀如食人(35),于事无亲,雕瑑复扑(36),块然独以其形立, 然而封戎(37),壹以是终(38)。 【注释】①命曰季咸命,通名。 《释文》:季咸,姓季名咸,郑人也。 ②皆避而走张湛注:向秀曰:不喜自闻死日也。 ③列子见之而心醉张湛注:迷惑其道也。 ④壶子壶丘子林,列子之师,郑人。 ⑤无其文王叔岷:上文颜回问津人一操一舟章作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达其实,玩字义长。 疑既即玩之误,下既字亦当作玩。 其作无者,玩坏为元,传写因易为无耳。 ⑥而又奚一卵一焉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引陈寿昌说:有雌无雄,无以生一卵一,以喻有文无实,不得谓之道。 ⑦湿灰陈鼓应:喻其毫无生气。 又引林云铭:死灰尚有或燃之时,湿灰则不能。 ⑧衿古代衣服的交领,引申为胸襟。 ⑨地文张湛注:向秀曰:块然若土也。 ⑩罪乎不誫不止张湛注:罪,或作萌。 王叔岷:此当以作萌为是。 萌有生义,萌乎不誫不止,犹云生于不动不止,正对上文子之先生死矣而言,意甚明白。 《释文》:罪本作萌。 誫音振。 崔譔曰:不誫不止,如动不动也。 (11)杜德几几,《庄子应帝王》作机。 陈鼓应:杜德机,杜塞生机。 杜,闭塞。 德几,犹生机。 (12)廖音 chōu(一抽一),恢复元气,病情好转。 (13)灰然张湛注:灰,或作全。 《庄子应帝王》作全。 (14)杜权陈鼓应:权,变,动。 谓闭塞中有变动。 引林云铭:闭藏之中,稍露动变端倪。 (15)天壤指天地之际。 天地交则生气生。 壤,土,地。 (16)名实不入张湛注:向秀曰:任自然而覆载,则名利之饰皆为弃物。 指任其自然。 (17)机发于踵机,指生机。 踵,脚后跟。 (18)善者几善者,指病情好转,元气开始恢复。 几,《庄子应帝王》作机,指生机。 (19)坐不斋张湛注:或无坐字。 《庄子应帝王》无坐字。 斋,《释文》作齐,《庄子》亦作乔。 不斋,指气色变化不定,一精一神恍惚,无法看相。 (20)太冲莫眹太冲,即太虚。 眹,音 zhn(阵),通朕,征兆,迹象。 太冲莫眹,指太虚之时,元气混沌,无明显迹象可征。 (21)衡气机衡,平。 衡气机,指太虚之时,陰陽未分,元气的生机比较平衡时的状态。 (22)鲵旋之潘为渊鲵,音 n(倪),雌鲸。 潘,奚侗云:潘当为瀋,沈之叚字。 引伸之则有深意。 沈为渊者,尤言深为渊耳。 陈鼓应注引李勉云:所以云深者,以喻壶子之道深沈如渊。 (23)滥水《释文》引《尔雅》:水涌一出也。 (24)沃水《释文》:水泉从上溜下也。 指瀑布。 (25)氿水氿,音 guǐ(轨)。 氿水,《释文》:水泉从旁出也。 指决口之处。 (26)雍水《释文》:河水决出复还入也。 (27)汧水汧,音 qiān(牵)。 《尔雅》:水决之泽为汧。 (28)肥水《释文》:水所出异为肥也。 水出于异地而合流会归为一,称肥水。 (29)是为九渊焉张湛注:此九水名义见《尔雅》。 卢重玄解:心运于太冲之气,漠然无迹,荡然有形,而转运不常,若水之变动殊名,未尝离乎渊澄也,故不得其状而辩之矣。 (30)自失而走《释文》:丧失一精一神而走。 (31)未始出吾宗指不曾开我的道者面目,杨伯峻:未始出吾宗,即《庄子》不离其宗,《淮南子览冥训》未始出其宗之意。 (32)虚而猗移虚,指无所执者。 张湛注:向秀曰:无心以随变也。 猗移,《释文》:猗移,委移,至顺之貌。 (33)不知其谁何陈鼓应:不知道我是怎么回事。 (34)茅一靡一杨伯峻《集释》引光聪谐:茅一靡一正谓如茅之从风一靡一,波流正谓如波之逐水流,皆言无逆于物。 (35)食狶如食人食,饲。 狶,音 xī(希),猪。 《释文》:楚人呼猪作狶。 (36)雕瑑复朴瑑,音 zhun(篆),雕刻。 张湛注:向秀曰:雕琢之文,复其真朴,则外事去矣。 陈鼓应则云:指去雕琢而复归于朴。 郭象注:去华取实。 成玄英疏:雕琢华饰之务,悉皆异除,直置任真,复于朴素之道者也。 宣颖雕去巧琢,归于真也。 李勉:雕字误,应作去。 言雕琢之事,悉皆废去,复归于朴。 (37) 然而封戎 。 音 fēn(分),通纷。 纷然,纷繁复杂的样子,指一切琐碎事务。 戎,《释文》作哉。 云:哉,一本作戎,音哉。 《庄子应常王》作纷而封哉。 成玄英疏:封,守也。 虽复涉世纷扰,和光接物,而守于真本,确尔不移。 (38)壹以是终自始至终都是这样。 壹,一概,都,完全。 【译文】有一个神奇的巫师从齐国来到郑国居住,名字叫季咸,知道人的生死存亡、祸福夭寿,所预言的年、月、旬、日,准确如神。 郑国人见了他,都避开他走得远远的。 列子见到他,佩服得如痴如醉,并回来把这事告诉了壶丘子,说:原来我以为您的道术是最高的了,现在又有了比您更高的人。 壶子说:我和你在书本上讨论过这些事,却并没有明白它的实际内容,又何况要了解道术呢? 只有许多雌一性一动物而没有雄一性一动物,又怎么能生出一卵一来呢? 你却要以你这点小道术与世上的人周旋,必然要露出真实面目,所以便容易让人看透而为你相面。 你试试把他请来,让他看看我的相。 第二天,列子带着季咸来见壶子。 季咸出去后对列子说:唉! 您的老师快要死了,不能活了,过不了十天了。 我看他形色怪异,面如湿灰。 列子进来后,哭得衣服都湿了,把此话告诉了壶子。 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是大地的表象,在不动不静中生存,所以他看见我杜塞了生机。 再请他来一趟吧! 第二天,季咸又同列子来见壶子。 出去后对列子说:您的老师遇到我真是太幸运了! 有救了。 全身都有生气了,我看见他闭塞的生机在萌动了。 列子进来把这话告诉了壶子。 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是天地交接,虚名实利都不入千心,而生机却已在脚后跟发动起来,这就是闭塞生机的萌动。 所以他看到我好转的生机。 再请他来一趟吧! 第二天,季咸又同列子来见壶子。 出去后对列子说:您的老师坐在那里心神恍惚,我无从给他看相,等他心神安定下来,我再给他看相。 列子进来告诉了壶子。 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是太虚无迹象可征,所以他看到了我混沌平衡的生机。 鲸鱼盘旋之处成为深渊,水流停积之处成为深渊,水流运动之处成为深渊,水流涌一出之处成为深渊,水流陡落之处成为深渊,水流决口之处成为深渊,水流回拢之处成为深渊,水流入泽之处成为深渊,水流会合之处成为深渊,这是九种深渊。 再请他来一趟吧! 第二天,列子又带季咸来见壶子。 还没有站定,季咸就惊慌失色地逃走了。 壶子说:追上他! 列子追赶不上,回来报告壶子,说:已经不见了,已经消失了,我追不上他了。 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并没有离开我的本来面目。 我无所执而随着他变化,他便搞不清我是怎么回事。 于是我又像草一样跟着他颠倒,像水一样跟着他流动,所以他就逃走了。 列子这时才明白自己还没有学到什么,便返回到家中,三年不出门,替他妻子烧火做饭,喂猪像伺候人一样周到,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偏一爱一,不事雕琢而复归真朴,像土块一样独立而不受干扰,在纷繁的琐事中却心神一致,如此直到终身。 【原文】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①。 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②? 曰:吾惊焉。 恶乎惊? 吾食于十浆③,而五浆先馈。 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己? 曰:夫内诚不解④,形谍成光⑤,以外镇人心,使人轻乎贵老,而 其所患⑥。 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多余之赢⑦,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 而况万乘之主⑧,身劳于国,而智尽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 吾是以惊。 伯昏瞀人曰:善哉观乎! 汝处己,人将保汝矣⑨。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⑩。 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11)。 立有间(12),不言而出。 宾者以告列子。 列子提履徒跣而走(13),暨乎门(14),问曰:先生既来,曾不废药乎(15)? 曰:已矣。 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 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汝保也。 而焉用之感也? 感豫出异(16)。 且必有感也,摇而本身,又无谓也(17)。 与汝游者,莫汝告也。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莫觉莫悟,何相孰也(18)? 【注释】①伯昏督人本篇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节作伯昏无人。 ②奚方而反方,事。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引金其源:《易复卦》后不省方,注:方,事也。 ③十浆《庄子列御寇》释文引司马彪:十家并卖浆。 ④内诚不解陈鼓应引丁展成《庄子音义释》:诚为情之假借字。 ⑤形谍成光陈鼓应:谍,动。 形谍,形容举动。 成光,有光仪。 ⑥ 音 jī(跻),成玄英疏:乱也。 ⑦多余之赢本多字上有无字。 俞樾:若云无多余之赢,则下不必更言其为利也薄矣。 卢重玄本无无字,《庄子列御寇篇》亦无无字。 当据删。 ⑧万乘之主指国君。 一车四马为一乘。 万乘之主,指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 春秋以前只有周天子才能拥有万乘兵车,战国时七国诸侯先后称王,才可称万乘之主。 ⑨保归附。 《庄子列御寇》释文引司马:保,附也。 ⑩屦音 j(据),用麻、葛制成的单底鞋。 (11)敦杖蹙之乎颐张湛注:敦,竖也。 蹙,支撑。 颐,下巴。 《庄子列御寇》成玄英疏,以杖柱颐,听其言说,倚立间久,忘言而归也。 (12)间《释文》:间,少时也。 (13)提履徒跣履,鞋。 跣,音 xiǎn(显),赤脚。 徒跣,赤脚步行。 (14)暨《释文》:暨,至也。 (15)废药张湛注:废,置也。 卢重玄解:废当多发。 先生既来,何不发药石之言少垂训耳。 王叔岷,《庄子列御寇篇》废正作发。 废、发古通。 (16)感豫出异用言行来感动别人,事先应当知道所出现的结果,是使自己与众不同。 此句与上句《庄子》作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 (17)且必有感也,摇而本身,又无谓也许维遹:且必有感也,必当作心,形近致讹。 王重民:身有一性一义,盖身一性一古通用。 本身犹本一性一也。 此句《庄子》作必且有感摇而本才。 (18)何相孰也陈鼓应:孰为熟之本字。 相习熟,相亲一爱一的意思。 【译文】列子到齐国去,半路上又返了回来,遇到了伯昏瞀人。 伯昏瞀人问:怎么又回来了? 列子说:我感到震惊。 为什么震惊? 我在有十家酒店的小镇吃饭,刚到那里就有五家酒店赠送给我酒菜。 伯昏瞀人问:这样,你为什么要感到震惊呢? 列子说:心中的情一欲没有消融,形态举动便有光彩,以这外貌镇服人心,使人轻易把自己视为老人而尊重,这可能带来祸患。 那酒店老板特地准备些酒菜饭食,为的是得到多余的利润,他们的盈利很少,他们的权势也很小,尚且这样对待我。 又何况拥有万乘兵车的君主,身一体劳瘁于国家,而智能耗尽于政事,他一定会任用我去办事,并希望我取得功效的。 所以我感到震惊。 伯昏瞀人说:你的看法真是太好了! 你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人们一定会归附你的。 伯昏瞀人没过多久去列子家,门外的鞋子都已经摆满了。 伯昏瞀人面向北站着,竖着拐杖支撑着下巴。 站了一会儿,没有说话就走了。 接待宾客的人告诉了列子。 列子提着鞋子光着脚赶了出来,追到大门口,问道:先生既然来了,还不说几句启发训导我的话吗? 瞀人说:算了吧! 我原来就告诉你说,人们将归附于你,果然归附你了吧。 这不是你有能力使别人归附于你,而是你没有能力使别人不归附于你。 你哪里用得着以言行去感动别人呢? 你事先就应当知道以言行感动别人的结果会使自己与众不同。 而且心有所动,必然会动摇你的本一性一,这就更没有意义了。 同你交往的人,没有人会告诉你。 他们所说的闲言碎语,都是毒害人的话。 不帮助别人觉悟,又怎么能称为好朋友呢? 【原文】杨朱南之沛①,老聃西游于秦②。 邀于郊③,至梁而遇老子④。 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⑤: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⑥。 杨朱不答。 至舍,进溶漱中栉⑦,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 弟子欲请夫子辞,行不间⑧,是以不敢。 今夫子间矣,请问其过。 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⑨,而谁与居? 大白若辱⑩,盛德若不足。 杨朱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 其往也,舍迎将家(11),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12)。 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注释】①杨朱战国初哲学家。 先秦古籍中又称他为陽子居。 魏国人。 反对墨家的兼一爱一和儒家的仁义思想,主张贵生、贵己、全一性一葆真,不以物累形。 沛今江苏沛县。 ②老聃春秋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说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书。 老子与杨朱不同时,本文述两人相遇事,当是寓言。 《庄子》载此事,即在《寓言篇》中。 秦今陕西省一带。 ③邀《释文》:邀,抄也,遮也。 ④梁今河南开封市。 ⑤中道《释文》:中道,道中。 ⑥今不可教也张湛注:与至人游而未能去其矜夸,故曰不可教者也。 ⑦涫漱巾栉涫,音 qun(贯),通盥,盥洗,本文指洗手的水。 漱,漱口,本文指漱口水。 中,一毛一巾。 栉,音 zh(质),梳篦的总称。 ⑧间《释文》:间,音闲,下同。 ⑨睢睢而盱盱睢,音 suī(虽)。 睢睢,仰视貌。 盱,音 xū(虚)。 盱盱,直视貌。 《释文》引高诱注:睢盱,视听貌。 陈鼓应:睢,仰目。 盱,张目。 皆傲视貌。 陈说可从。 ⑩辱杨伯峻《集释》引马其昶:辱借为黩。 黩,音 d(渎),黑。 (11)舍迎将家杨伯峻:《道藏》各本舍下有者字,惟《四解》本无者字,汪本亦无者字,是也。 俞樾:舍与舍者不同。 下云舍者避席,又云舍者与之争席矣,皆谓同一居逆旅者。 此云舍,则谓逆旅主人也。 主逆旅者即谓之舍,犹典市者即谓之市,主农者即谓之田。 迎将,迎接。 (12)炀音 yng(陽),烤火。 【译文】杨朱向南到沛地,老聃西游到秦地。 杨朱抄郊野的小路,至梁地遇到了老子。 老子在半路上仰天长叹道:起初我以为你是可以教导的,现在看来不可教导了。 杨朱没吭声。 到了旅舍,杨朱给老子送上洗脸水、嫩口水、一毛一巾和梳子,把鞋子脱在门外,跪着走到老子面前,说:刚才您老人家仰天长叹道:起初我以为你是可以教导的,现在看来不可教导了。 学生想请教您原因,但路上您没有空,所以不敢问。 现在您有空了,请问我哪里做错了。 老子说:你神态傲慢,谁还愿意和你相处呢? 最洁白的东西好像十分黑暗,最道德的人好像有所不足。 杨朱立刻变得十分恭敬地说:敬听教诲了。 杨朱往沛地去,走到旅舍的时候,主人十分客气地迎接他进房间,老板安排坐席,老板一娘一拿来一毛一巾和梳子,旅舍的客人让出了坐席,在灶前烤火的人让出了灶门。 当他从沛地回来的时候,旅舍的客人们已不再拘束,同他争抢坐席了。 【原文】杨朱过宋①,东之于逆旅②。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③,恶者贵而美者贱。 杨子问其故。 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杨子曰:弟子记之!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④,安往而不一爱一哉? 【注释】①宋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 ②东之于逆旅《庄子山木》作:陽子之宋,宿于逆旅。 《韩非子说林上》作: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 逆旅,旅舍。 ③恶丑陋,与美相对。 ④自贤之行王叔岷:《韩非子说林上篇》之行作之心,审文意,当从之。 【译文】杨朱经过来国,向东到了旅舍。 旅舍主人有两个小老婆,其中一人美丽,一人丑陋,丑陋的受尊一宠一而美丽的受冷落。 杨子问这是什么缘故。 旅舍的伙计回答说:那美丽的自以为美丽,我并不觉得她美丽;那丑陋的自以为丑陋,我并不觉得她丑陋。 杨子说:弟子们记住! 行为善良而能去掉自我炫耀的心念,到哪里会不受人喜欢呢? 【原文】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①。 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 二者亦知②,而人未之知。 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③;柔,先出于己者④。 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 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 以此胜一身若徒⑤,以此任天下若徒。 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 粥子曰⑥: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 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 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 强胜不若己⑦,至于若己者刚⑧;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 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柔一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注释】①不常胜之道陶鸿庆:不常胜当作常不胜。 下文云常胜之道柔,常不胜之道强,承此言。 ②亦知张湛注:亦当作易。 《释文》:亦本作易。 ③先不己若者先,胜于,胜过。 不己若者,力量不如自己的人。 ④出于己者力量大于自己的人。 ⑤胜一身若徒一身,一个人。 若徒,好像什么也没有干。 张湛汪:徒,空默之谓也。 ⑥粥子亦作鬻子,名熊,周文王师,楚国君主的祖先。 ⑦强者不若己王叔岷:《淮南原道篇》不若己下有者字(《文子道原篇》同),与下文句法一律,当从之。 ⑧至于若己者刚张湛注:必有折也。 吴闿生:刚,当作戕,故注云必有折也。 戕,音 qiāng(槍),残害。 本文指被残害。 【译文】天下有经常取胜的方法,有经常不能取胜的方法。 经常取胜的方法叫做柔一弱,经常不能取胜的方法叫做刚强。 二者容易明白,但人们却不懂得。 所以上古时的话说:刚强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柔一弱可以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 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一旦碰到力量与自己相当的人,那就危险了。 可以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就没有危险了。 以柔一弱战胜一个人,会像什么也没有干一样;以柔一弱统治天下人,也会像什么也没有干一样。 这叫做不想取胜而自然取胜,不想统治而自然统治。 鬻子说过:要想刚硬,必须要坚守柔软;要想强大,必须要保持虚弱。 柔软积聚多了一定刚硬,虚弱积聚多了一定坚强。 看他所积聚的是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祸与福的发展方向。 刚强能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一旦碰到力量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受挫折;柔一弱能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老聃说:刚强的军队会被消灭,刚强的树木会被折断。 柔一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 【原文】状不必童而智童①,智不必童而状童。 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 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一爱一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有七尺之骸②,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③,谓之人,而入未必无兽心。 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傅翼戴角④,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一兽,而禽一兽未必无人心。 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 疱牺氏⑤、女蜗氏⑥、神农氏⑦、夏后氏⑧,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夏桀⑨、殷纣⑩、鲁桓(11)、楚穆(12),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一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13)。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14),帅熊、罴(15)、狼、豹、 (16)、虎为前驱,鵰(17)、鹖(18)、鹰、鸢(19)为旗帜,此以力使禽一兽者也。 尧使夔典乐(20),击石拊石(21),百兽率舞(22);萧韶九成(23),凤皇来仪(24),此以声致禽一兽者也。 然则禽一兽之心,奚为异人? 形音与人异,而不知接之之道焉(25)。 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禽一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其齐欲摄生(26),亦不假智于人也(27)。 一牝一牡相偶,母子相亲;避平依险,违寒就温;居则有群,行则有列;小者居年,壮者居外;饮则相携,食则鸣群。 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并行。 帝王之时,始惊骇散乱矣。 逮于末世(28),隐伏逃窜,以避患害。 今东方介氏之国,其国人数数解六言之语者(29),盖偏知之所得(30)。 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 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 故先会鬼神魑魅(31),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一兽虫蛾(32),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 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注释】①童张湛注:童当作同。 ②骸指形骸,形体。 ③倚站立。 《广雅释诂四》:倚,立也。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虞注:倚,立也。 趣音 qū(趋),通趋,快步行走。 ④傅通附,附着。 ⑤疱牺氏亦作伏羲、宓羲、包牺、伏戏。 传说为中国人的始祖,与女蜗氏兄妹相婚而生人类。 又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 据说八卦也始于他的创作。 ⑥女娲氏娲,音 wā(蛙)。 女娲氏,传说为中国人的始祖,与伏羲相婚而生人类。 其后,他们禁止兄妹通婚。 又传她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 ⑦神农氏传说为上古帝王,农业与医药的发明者,用木制农具,教民农业生产,又曾尝百草,教人治病。 ⑧夏后氏传说为上古帝王,夏朝的建立者。 原为部落首领,奉舜命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领袖。 ⑨夏桀夏朝最后一个帝王,名履癸,荒一婬一暴虐,被商汤所灭,出奔南方而死。 ⑩殷纣即商纣,商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名受,又称帝辛,荒一婬一暴虐,被周武王所灭,自一焚而死。 因商都在盘庚时迁至殷,故商朝又称殷朝,商纣王又称殷纣王。 (11)鲁桓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 711 年前 6一94 年在位。 听信语言,杀兄自立,又接受宋贿赂的鼎入于周公庙,均为非礼行为。 后被齐襄公所杀。 (12)楚穆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 625 年前 614 年在位。 杀父自立,亦属禽一兽之行。 (13)几音 jī(机),希望。 (14)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传说力古代帝王,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 炎帝、传说为上古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 炎帝扰乱各部落,黄帝得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啄鹿东南)打败炎帝。 (15)罴音 p(皮),熊的一种。 (16) 音 ch(初)。 《尔雅 释兽》: ,獌,似狸。 但比狸大。 (17)鵰王叔岷:《艺文类聚》九十、九一、《初学记》二二、《御览》儿一九、《玉海》八三引鵰上井有以字,当从之。 今本捝(脱)以字,文意不完。 (18)鹖似野鸡。 《释文》:一本作鹗。 胡怀琛:作鹗者是也。 原文所言皆猛兽、鸷鸟,鹖非鸷鸟,非其伦也。 以作鹗为是。 鹗,亦称鱼鹰。 (19)鸢音 yuān(冤),亦称老鹰。 (20)夔音 ku(葵),传为尧、舜时的乐官,一足。 (21)击石拊石石,指石制的磐。 拊,音 fǔ(府),击。 (22)率跟随。 (23)萧韶九成萧,竹制的管乐器。 韶,舜乐名。 九成,乐曲一终为一成。 九成,犹九章、九阕。 箫韶九成,言箫韵之乐,奏九度为一终。 (24)凤皇来仪谓凤凰飞来跳舞且有容仪,古人以为是祥瑞。 (25)而不知接之之道《释文》作而人不知接之之道,云:一本无人字。 此处指一般人不知接近鸟兽的方法,紧接下来说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人与圣人相对为言,故有人字为是。 (26)摄生保养身一体。 (27)假杨伯峻:假或作暇,暇、假皆读为了。 (28)逮于末世逮,及,等到。 末世,衰乱之世。 (29)数数音 shushu,常常。 (30)偏知异常的智慧。 (31)魑魅音 chī(痴)mi(妹):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 (32)末聚禽一兽虫蛾张湛注:百兽率舞是也。 【译文】形状不一定相同而智慧相同,智慧不一定相同而形状相同。 圣人选取相同的智慧,而不选取相同的形状。 一般人选取相同的形状而不选取相同的智慧。 形状与自己相同的,便亲近而喜一爱一它;形状与自己不同的,便疏远而害怕它。 有七尺长的身躯,手与脚不一样,头上长头发,口中生牙齿,能站立并快步行走的,叫做人,而人未必没有禽一兽之心。 即使有禽一兽之心,也以人的形状而得到他人的亲近。 身上长翅,头上生角,龇着牙齿,张着脚爪,抬着头飞,低着头跑,叫做禽一兽,而禽一兽未必没有人心。 即使有人心,也以禽一兽的形状而被人疏远。 扈牺氏、女蜗氏、神农氏、夏后氏,或者是蛇身人面,或者是牛头虎鼻,他们有不是人的形状,而有大圣人的道德。 夏桀王、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他们的形状面貌与七窍都和人一样,但却有禽一兽之心,而人们却坚持以他们有和人一样的形状而希望他们有很高的智慧,这是办不到的。 黄帝在阪泉的郊野与炎帝作战时,曾统帅熊、罴、狼、豹、驱、虎为前驱,鵰、鹖、鹰、鸢为旗帜,这是用力量役使禽一兽的例子。 尧使用夔主管音乐,敲击着磬钟,各种野兽跟着跳舞;萧韶乐曲成了套,凤凰也来朝拜,这是用乐声吸引禽一兽的例子。 那么禽一兽之心,与人有什么不同呢? 形状声音与人不同,一般人便不知道与它们交往的方法。 圣人没有什么不知道,没有什么不通晓,所以能吸引并能役使它们。 禽一兽的智慧有生来就与人相同的,它们都想保养身一体,智慧也不比人低。 雌雄互相匹配,母子互相亲一爱一;避开平地,依托险峻;逃离寒冷,寻求温暖;居住时结伙成群,出行时依次成列;幼生的住在里面,强壮的住在外面;喝水时互相提携,吃食时一起叫鸣。 上古的时候,它们同人类在一起居住,和人类一同出行。 到了有帝王的时候,才开始被惊吓而散乱了。 等到衰败的乱世,它们更是隐藏逃窜,以避免祸患。 现在东方有个介氏之国,这个国家的人常常懂六畜的语言,大概是有异常智慧的缘故。 上古的神圣之人,对万物的一性一质形态全都明白,对异类的语言声音全都了解。 把它们会合聚集起来,对它们进行训练教授,和对待人民一样。 所以先会合鬼神妖怪,然后通达八方人民,最后聚集禽一兽昆虫,说凡是有血有气的动物,它们的头脑智慧相差得并不太远。 神圣之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教授训练所有的动物没有什么遗漏。 【原文】宋有狙公者①,一爱一狙。 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匾焉②,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③,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物之以能鄙相笼④,皆犹此也。 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 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 【注释】①狙公狙,音 jū(居),猕猴。 狙公,张湛注:好养猿猴者,因谓之狙公也。 ②匮缺乏,贫困。 ③芧音 x(序),栎树,本文指栎实,即橡子。 ④以能鄙相笼笼,音 lǒng(垅),笼络,欺骗。 《释文》云:能鄙相笼,一本作智鄙相笼。 杨伯峻云:疑作智者是,下文以智笼群愚、众狙正秉此而言。 鄙,吴闿生云:鄙读为否。 【译文】宋国有个饲养猴子的人,很喜欢猴子。 他养了一群猴子,能理解猴子的想法,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 他还减少家里人的生活费用,以满足猴子的需要。 不久家里贫困起来,他打算限制猴子的食物,又怕猴子不听自己的话,便先欺骗它们说:喂你们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吗? 众猴子都跳起来发了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喂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吗? 猴子们听了,都趴在地上十分高兴。 动物之间以智慧与否互相笼络欺骗,都像这个样子。 圣人用智慧来笼络欺骗那些愚笨的人,也就像养猴人用智慧笼络欺骗那些猴子一样。 名义与实际都没有亏损,却能使它们时而高兴,时而发怒啊! 【原文】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①。 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 曰:未也。 方虚骄而恃气②。 十日又问。 曰:未也。 犹应影向③。 十日又问。 曰:未也。 犹疾视而盛气④。 十日又问。 曰: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⑤。 望之似木鸡矣。 其德全矣⑥。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 【注释】①纪渻子渻,音 shěng(省)。 一本作消。 ②虚骄而恃气张湛注:无实而自矜者。 ③犹应影向向,《释文》:向音响。 林希逸:闻响而应,见影而动,则是此心犹为外物所动也。 ④疾视而盛气疾视,怒目而视。 盛气,气势旺盛。 ⑤已无变矣张湛注:彼命敌而我不应,忘胜负矣。 ⑥其德全矣全德,指气专志一的一精一神状态。 《天瑞篇》: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德莫加焉。 这里讲的莫加的至德,即全德,由下文有其在老耄,虽未及婴孩之全云云,可知。 气志专一,不为外物所动,如婴孩,如木鸡,如槁木死灰,即为全德。 【译文】纪渻子为周宣王饲养斗鸡。 周宣王过了十天就问:鸡可以斗了吗? 回答说:不行。 还没有真本领,只知依仗骄傲之气。 过了十天又问。 回答说:不行。 它看到别的鸡的影子、听到别的鸡的声音就想应战。 过了十天又问。 回答说:不行。 还瞪着眼睛,气势旺盛。 过了十天又问。 回答说:差不多了。 即使别的鸡大声鸣叫,它的情绪也不会变动了。 看上去像个木头鸡了。 它的德已经完整了。 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只有转身逃跑罢了。 【原文】惠盎见宋康王①。 康王蹀足謦欬②,疾言曰:寡人之所说者,勇有力也,不说为仁义者也。 客将何以教寡人? 惠盎对曰:臣有道于此,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 大王独无意邪? 宋王曰:善。 此寡人之所欲闻也。 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此犹辱也。 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弗敢击。 夫弗敢,非无其志也。 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 夫无其志也,未有爰利之心也。 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一爱一利之。 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③。 大王独无意邪? 宋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也。 惠盎对曰:孔墨是已④。 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⑤。 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竟之内⑥,皆得其利矣。 其贤于孔墨也远矣。 宋王无以应。 惠盎趋而出。 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⑦。 【注释】①惠盎张湛往:惠盎,惠施之族。 惠施,战国时宋国人,曾为魏国宰相,善辩,与庄子善。 宋康王《吕氏春秋顺说篇》高诱注:康王,宋昭公曾孙,辟公之子,名侵,立十一年,僭号称王。 四十五年,大为不道,故曰宋子不足仁义者也。 齐湣王伐灭之。 ②蹀足謦欬蹀,音 di(蝶),顿足。 謦欬,音 qǐng(请)ki(忾),咳嗽。 ③四累陶鸿庆:累,层累也,犹言四层之上也。 ④墨指墨子(约前 468前 376 年)春秋末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宋国人,后长期住鲁国。 主张兼一爱一、尚贤、尚同、明鬼。 ⑤延颈举踵伸长颈项,踮起脚跟,形容殷切盼望。 ⑥竟通境。 ⑦说辩说。 【译文】惠盎拜见宋康王。 康王正顿着脚咳嗽着,急急地说:我所喜欢的是勇敢且有力量的人,不喜欢谈论仁义道德的人。 您打算用什么来教导我呢? 惠盎回答说:我这里有一种道术,能使别人即使勇敢,也刺不进我的身一体;即使有力量,也打不中我。 难道大王对此没有兴趣吗? 宋康王说:好! 这正是我所想要听到的。 惠盎说:刺我不进,打我不中,这还是在受侮辱。 我这里还有一种道术,能使人虽然勇敢却不敢刺我,虽有力量却不敢打我。 不过不敢并不等于不想。 我这里还有一种道术,能使人根本就不想打人。 不过不想打还没有一爱一护帮助你的思想。 我这里还有一种道术,能使天下的男人女子没有不高高兴兴要一爱一护帮助你的。 这比勇敢、有力量要好得多,是比上述四种道术都好的道术。 难道大王对此没有兴趣吗? 宋康王说:这正是我所想要得到的。 惠盎说:孔子、墨子就是这样。 孔丘、墨翟没有土地却成为君主,没有官职却成为官长,天下的男人女子没有不伸着脖子、踮着脚盼望他们,希望得到安定和帮助的。 现在大王是一个拥有万乘兵车的君主,如果真有这样的志向,那么国境之内的百姓,就都会得到好处。 那恩惠就会比孔丘、墨翟多得多了。 宋康王无话可说。 惠盎快步走了出去。 宋康王对身边的人说:会说话啊,客人竟然这样辩说把我说服了。 发布时间:2025-09-22 12:10:1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