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 内容: ○唐高祖神尧皇帝   《唐书》曰:高祖神尧皇帝姓李氏,讳渊。 其先陇西狄道人。 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 暠生歆。 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 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族镇武川,因家焉。 仪凤中,追尊宣皇帝。 熙生天赐,仕魏为幢主。 仪凤中,追尊光皇帝。 生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乃赐姓大野氏。 周受禅,追封唐国公。 至隋文帝作相,还复本姓。 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 皇考讳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谥曰仁。 武德初,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 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於长安,七年袭唐国公。 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直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 隋受禅,补千牛备身。 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之从母也。 由是特见亲爱,累转谯、陇、岐三州刺史。 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谓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 "高祖颇以自负。 大业初,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征为殿内少监。 九年,迁卫尉少卿。 辽东之役,督运於怀远镇。 及杨弘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高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 时炀帝多所猜忌,人怀疑惧。 会有诏徵高祖诣行在所,遇疾未谒。 时甥王氏在后宫,帝问曰:"汝舅何迟? "王氏以疾对,帝曰:"可得死不? "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 十一月,炀帝幸汾阳宫,命高祖往山西、河东黜陟讨捕。 师次龙门,贼帅母端儿帅众数千薄於城下,高祖从十馀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 十三年,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部将高君雅为副将。 群贼蜂起,江都阻绝,太宗以晋阳令刘文静及门下客长孙顺德、刘弘基各募兵,旬日间,众且一万,密遣使召世子建成及元吉於河东。 威与君雅见兵大集,恐高祖为变,相与疑惧,请高祖祈雨於晋祠,将为不利。 晋阳乡长刘世龙知之,以告高祖,阴为之备。 五月甲子,高祖与威、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於外,以备非常。 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等谋反,即斩之以徇,遂起义兵。 遣刘文静为使於突厥始毕可汗,令率兵相应。 六月甲申,命太宗将兵徇西河,下之。 癸巳,建大将军府,并置三军,分为左右;开仓库以赈穷乏,远近响应。 秋七月,高祖率兵西图关中,以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 癸丑,发自太原,有兵三万。 景辰,师次灵石县,营於贾胡堡。 隋武牙郎将宋老生屯霍邑以拒义师。 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命旋师,太宗切谏乃止。 有白衣老父诣军门曰:"余为霍山神使谒唐皇帝曰:八月雨止,路出霍邑东南,吾当济师。 "高祖曰:"此神不欺赵无恤,岂负我哉! "八月辛巳,高祖引师趋霍邑,斩宋老生,平霍邑。 景戌,进下临汾郡及绛郡。 癸巳,至龙门,突厥始毕可汗遣康稍利率兵与刘文静会于麾下。 隋骁卫大将军屈突通镇河东,津梁断绝,关中向义者颇以为阻。 於是水滨居人,竞进舟楫,不谋而至者,前后数百人。 九月壬寅,冯翊贼帅孙华、土门贼帅白玄度各率其众送款,并具舟楫以待义师。 高祖令华与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引兵渡河。 屈突通遣其虎牙郎将桑显和率兵数千,夜袭长谐,义师不利。 太宗以游骑数百掩其后,显和溃散,义师复振。 丙辰,冯诩太守萧造以郡来降。 戊午,高祖亲率众围河东,屈突通自守不出,乃命攻城,不利而还。 文武将吏请高祖领太尉,加置僚佐,从之。 华阴令李孝常以永丰仓来降。 庚申,唐高祖率军济河,舍长于春宫。 三秦士庶至者日以千数,高祖礼之,咸过所望,人皆喜悦。 景寅,遣陇西公建成、司马刘文静屯兵永丰仓,兼守潼关,以备他盗。 太宗率刘弘基、长孙顺德等前后数万人,自渭北徇三辅,所至皆下。 高祖从父弟神通起兵鄠县,柴氏妇起兵於司竹,至是并与太宗会。 乙亥,命太宗自渭汭屯兵阿城,陇西公建成自新丰趣霸上。 高祖率大军自下邽西上,经炀帝行宫园苑,悉罢之,宫女放还亲属。 冬十月辛巳。 至长乐宫,有众二十万。 隋京师留守刑部尚书卫文昇、右翊将军阴世时、京兆郡丞滑仪挟代王侑以拒义师。 高祖遣使至城下,喻以匡服之意,再三,皆不报。 诸将固请围城。 十一月景辰,攻拔京城。 卫文昇先以病死,以阴世师、滑仪等拒义兵,并斩之。 癸亥,率百僚,备法驾,立代王侑为天子,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大赦,改年为义宁。 甲子,隋帝诏加高祖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录万机。 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为令。 以陇西公建成为唐国世子;太宗为京兆尹,改封秦王;姑臧公元吉为齐公。 十二月癸末,丞相府置长史、司录以下官僚。 金城贼帅薛举寇扶风,命太宗为元帅击之。 遣赵郡公李恭招慰山南,所至皆下。 癸巳,太宗大破薛举之众於扶风。 屈突通自潼关奔东都,刘文静等追擒於阌乡,虏其众数万。 河南大守萧瑀以郡降。 丙午,遣云阳令詹俊、武沂县正李仲兖徇巴蜀,下之。 二年春正月戊辰,世子建成为抚宁大将军、东讨元帅,太宗为副,总兵七万,徇地东都。 三月景辰,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弑隋太上皇於江都宫,立秦王浩为帝,自称大丞相。 徙封太宗为赵国公。 戊辰,隋帝进高祖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之礼。 唐国置丞相以下,立皇高祖以下四庙於长安通义里第。 夏四月戊戌,世子建成及太宗自东都班师。 五月乙巳,天子诏高祖冕十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 王后与王子王女爵命之号,一遵旧典。 戊午,隋帝诏遣使持节、兼太保、刑部尚书、光禄大夫、梁郡公萧造,兼太尉、司农少卿裴之隐奉皇帝玺绶于高祖。 高祖辞让,百僚上表劝进,至於再三,乃从之。 隋帝逊於旧邸。 改大兴殿为太极殿。 甲子,高祖即皇帝位於太极殿,命刑部尚书萧造兼太尉,告于南郊,大赦天下,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 官人百姓,赐爵一级,义师所行之处,给复三年。 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 丁卯,宴百官於太极殿,赐帛有差。 东都留守兵立隋越王侗(音同)。 为帝。 壬申,命相国长史裴寂等修律令。 六月甲戌,太宗为尚书令,废隋《大业律令》,颁新格。 己卯,备法驾,迎皇高祖宣简公已下神主,祔于太庙。 追谥妃窦氏为穆皇后。 庚辰,立世子建成为皇太子。 封太宗为秦王,齐国公元吉为齐王。 诸州总管加号使持节。 癸未,封隋帝为酅国公。 薛举寇泾州,命秦王为西讨元帅征之。 改封永康王神通为淮安王。 壬辰,加秦王雍州牧,馀官如故。 秋七月,秦王与薛举大战於泾州,我师败绩。 八月壬午,薛举死,其子仁杲复僣称帝,命秦王为元帅以讨之。 凉州贼帅李轨以其地来降,拜凉州总管,封凉王。 九月乙巳,亲录囚徒。 辛未,追谥隋太上皇为炀帝。 宇文化及至魏州,鸩杀秦王浩,僣称天子,国号许。 冬十月,李密率众来降。 十一月,秦王大破薛仁杲於浅水原,降之,陇右平。 乙巳,凉王李轨僣称天子於凉州。 诏颁五十三条格,以约法缓刑。 十二月壬申,加秦王太尉、陕东道大行台。 庚子,李密叛於桃林,行军总管盛彦师追讨,斩之。 二年春二月丁酉,窦建德攻宇文化及於聊城,斩之,传首突厥。 闰月辛丑,刘武周侵我并州。 己酉,李密旧将徐世勣以黎阳之众及河南十郡降,授黎州总管,封曹国公,赐姓李氏,庚戌,上微行都邑,以察甿俗,即日还宫。 甲寅,贼帅朱粲杀我使散骑常侍段确,奔洛阳。 夏四月乙巳,王世充篡越王侗位,僣称天子,国号郑。 辛亥,李轨为其伪尚书安兴贵所执以降,河右平。 九月辛未,贼帅李子通据江都,僣称天子,国号吴。 沈法兴据毗陵,僣称梁王。 丁丑,和州贼帅杜伏威遣使来降,授和州总管、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楚王。 裴寂与刘武周将宋金刚战於介州,我师败绩,右武卫大将军姜宝谊死之。 并州总管、齐王元吉惧武周所逼,奔於京师,并州陷。 乙未,京师地震。 甲子,上亲祠华岳。 十一月景子,窦建德陷黎阳,尽有山东之地。 淮安王神通、左武卫大将军李世勣皆没於贼。 十二月景申,永安王李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总管于筇为刘武周将宋金刚掩袭,并杀焉。 甲辰,狩於华山。 壬子,大风拔木。 三年春正月辛巳,幸蒲州,命祀舜庙。 癸巳上至自蒲州。 甲午,李世勣於窦建德所自拔归国。 建德僣称夏王。 四月甲寅,加秦王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秦王大破宋金刚於介州,金刚与武周俱奔突厥,遂平并州,伪总管尉迟敬德等以介州降。 六月壬辰,徙封楚王杜伏威为吴王,赐姓李氏,加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 景午,亲录囚徒。 七月壬戌,命秦王率诸军讨王世充。 遣皇太子镇蒲州,以备突厥。 景申,突厥杀刘武周於白道。 冬十月庚子,怀戎贼帅高开道遣使降,授蔚州总管,封北平郡王,赐姓李氏。 四年五月己未,秦王大破窦建德之众於武牢,擒建德,河北悉平。 丙寅,王世充举东郡降,河南平。 秋七月甲子,秦王凯旋,献俘于太庙。 丁卯,大赦天下。 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斩窦建德於市,流王世充於蜀。 甲戌,建德馀党刘黑闼据漳南反,置山东道行台尚书省於洺州。 秋八月,兖州总管徐圆朗举兵反,以应刘黑闼,僣称鲁王。 冬十月乙丑,加秦王天策上将军,位在王公上,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齐王元吉为司空。 乙巳,赵郡王李恭平荆州,获萧铣。 五年春正月景申,刘黑闼据洺州,僣称汉东王。 三月丁未,秦王破刘黑闼於洺水上,尽复所陷州县,黑闼亡奔突厥。 蔚州总管、北平王高开道叛,寇易州。 夏四月庚戌,秦王还京师,高祖迎劳於长乐宫。 壬申,代州总管、定襄郡王大恩为虏所败,战死。 六月,刘黑闼引突厥寇山东。 置谏议大夫官员。 秋七月,隋汉阳太守冯益以南越之地来降,岭表悉定。 八月辛亥,以洺、荆、并、幽、交五州为大总管府。 改封恒山王承乾为中山王。 葬隋炀帝於扬州。 景辰,突厥颉利寇雁门。 己未,进寇朔州。 遣皇太子及秦王讨击,大败之。 冬十月己酉,遣齐王元吉击刘黑闼於洺州。 时山东州县多为黑闼所守,所在杀长吏以应之。 行军总管、淮阳王道玄与黑闼战於下博,道玄败没。 十一月甲申,命皇太子率兵讨刘黑闼。 景申,幸宜州,简阅将士。 十二月庚辰,校猎於华池。 庚申,至自宜州。 皇太子破刘黑闼於魏州,斩之,山东平。 六年春二月辛卯,校猎於骊山。 三月乙未,幸昆明池,宴百官。 夏四月己未,幸旧宅,改为通义宫,曲赦京城系囚,於是置酒高会,赐从官帛各有差。 癸酉,以尚书右仆射、魏国公裴寂为左仆射,中书令、宋国公萧瑀为右仆射。 秋七月,突厥颉利寇朔州,遣皇太子及秦王屯并州以备之。 八月壬子,东南道行台仆射辅公祏据丹阳反,僣称宋王。 遣赵郡王孝恭及岭南道大使、永康县公李靖讨之。 景寅,吐谷浑内附。 九月景子,突厥退,皇太子班师。 七年二月丁巳,幸国子学,亲临释奠。 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 三月戊寅,废尚书省六司侍郎,增吏部郎中秩正四品,掌选事。 戊戌,赵郡王孝恭大破辅公祏,擒之,丹阳平。 夏四月庚子,大赦天下,颁行新律令。 以天下大定,诏遭父母丧者听终制。 五月,造仁智宫於宜州之宜君县。 李世勣讨徐圆朗,平之。 六月辛丑,幸仁智宫。 秋七月,巂州地震山崩,江水咽流。 八月戊辰,突厥弘音髓并州,京师戒严。 壬午,突厥退。 乙末,京师解严。 八年夏六月甲子,幸太和宫。 突厥弘定州,命皇太子往幽州,秦王往并州,以备突厥。 八月,并州道总管张公谨与突厥战於大谷,王师败绩,中书令温彦博没於贼。 九月,突厥退。 冬十月辛巳,幸周氏陂校猎,因幸龙跃宫。 九年春正月景申,命州县修城隍,备突厥。 尚书左仆射、魏国公裴寂为司空。 二月庚申,加齐王元吉为司徒。 戊寅,亲祀社稷。 三月辛卯,幸昆明池。 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诏立秦王为皇太子,总统万机,大赦天下。 八月癸亥,诏传位於皇太子。 尊帝为太上皇,徙居弘义宫,改名太安宫。 贞观八年三月甲戌,高祖宴西突厥使者於两仪殿,顾谓长孙无忌曰:"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 "无忌上千万岁寿。 高祖大悦,以酒赐太宗。 太宗又奉觞上寿,流涕而言曰:"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尊奉圣旨,岂臣之力! "於是太宗与文德皇后立进御膳,并上服御衣物,一同家人常礼。 是岁,阅武於城西,高祖亲自临视,劳将士而还。 置酒於未央宫,三品已上咸侍。 高祖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太宗奉觞上寿曰:"臣早蒙慈训,教以文道,爰从义旗,平定京邑。 重以薛举、武周、世充、建德,皆上禀神算,幸而克定。 三数年间,混一区宇,天慈崇宠,遂蒙重任。 今上天垂祐,时和岁阜,被发左衽,并为臣妾。 此岂臣智力,皆由上禀圣算。 "高祖大悦,群臣皆呼万岁。 九年五月庚子,高祖大渐,下诏从汉制,以日易月,园陵制度,务从俭约。 是日,崩於太安宫之垂拱前殿,年七十。 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 葬献陵。 高宗上元元年,改上尊号曰神尧皇帝。 天宝十三年,上尊号曰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2 12:22:1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