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 内容: ○唐高宗天皇大帝   《唐书》曰:高宗天皇帝,讳治,太宗第九子也。 母曰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以贞观二年六月,生於东宫之丽正殿。 五年,封晋王。 七年,遥授并州都督。 幼而歧嶷端审,宽仁孝友。 初授《孝经》於著作郎萧德言,太宗问曰:"此书中何言为善? "对曰:"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太宗悦曰:"行此,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 "及文德皇后崩,晋王时年九岁,哀慕感动左右,太宗屡加慰抚,由是特深宠异。 寻拜右武侯大将军。 十七年,皇太子承乾废,魏王泰亦以罪黜,太宗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等计议,立晋王为皇太子。 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其善。 十八年,太宗将伐高丽,命太子留镇定州。 及驾发有期,悲啼累日,因请飞驿递表起居,并递敕垂报,并许之。 及军旋,太子从至并州。 时太宗患痈,太子亲吮之,扶辇步从数日。 二十二年五月己巳,太宗崩。 六月甲戌,皇太子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 诏大赦天下。 内外文武赐勋官一级。 永徽元年春正月辛丑柏,上不受朝,诏改元。 景午,立妃王氏为皇后。 二年春正月戊戌,诏曰:"去岁关辅之地,颇弊蝗螟,天下诸州,或遭水旱,百姓之间,致有罄乏,此由朕之不德,兆庶何辜? 矜物罪已,载深忧惕。 今献岁肇春,东作方始,粮廪或空,事资赈给。 其遭虫水处有贫乏者,量以正义仓赈贷,五年春三月戊午,幸万年宫。 辛未,曲,赦所经州县系囚。 以工部尚书阎立德领丁夫四万筑长安罗郭。 八月,大理奏决死囚,总有七十馀人。 六年九月庚午,尚书右仆射褚遂良以谏立武昭仪,贬授潭州都督。 乙酉,洛州大水,毁天津桥。 冬十月己酉,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大赦天下。 七年正月辛未,废皇太子忠为梁王,立代王弘为皇太子。 壬申,大赦,改年为显庆。 元年五月己卯,太尉长孙无忌进史馆所撰梁、陈、周、齐、隋《五代史志》三十卷。 五年八月庚辰,苏定方等讨平百济,面缚其王扶馀义慈。 国分为五部,郡三十七,城二百,户七十六万,以其地分置熊津等五都督府。 麟德元年三月辛亥,展大射礼。 十二月景戌,杀西台侍郎上官仪。 戊子,庶人忠坐与仪交通,赐死。 二年十月,司礼太常伯刘常道上疏请封禅。 癸亥,高丽王高藏遣其子福男来朝。 丁卯,将封泰山,发自东都。 是岁大稔,米斗五钱,麰麦不列於市。 麟德三年春正月戊辰朔,车驾至泰山顶。 是日,亲祀昊天上帝于封祀坛,以高祖、太宗配飨,己巳,帝升山行封禅之礼。 庚午,禅于社首,祭皇地祗,以太穆太皇太后、文德皇太后配飨;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 辛未,御降禅坛。 壬申,御朝觐坛受朝贺。 改麟德三年为乾封元年,正月景戌,发自泰山。 甲午,次曲阜县,幸孔子庙,追赠太师,增修祠宇,以少牢致祭。 其褒圣侯德伦子孙,并免赋役。 二月己未,次亳州。 幸老君庙,追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创造祠堂,改阳穀县为真源县,县内宗姓特给复一年。 夏四月甲辰,车驾至自泰山,先谒太庙而后入。 坛庚寅,改铸乾封皇宝钱。 冬十月己酉,司空、英国公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高丽。 三年二月景寅,以明堂制度历代不同,汉、魏以还,弥更讹舛,遂增损古今,新制其图。 下诏大赦,改元为总章元年。 二月戊寅,幸九成宫。 九月癸巳,司空、英国公勣破高丽,拔平壤城,擒其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归。 境内尽降,其城一百七十。 上元二年三月丁巳,天后亲蚕於邙山之阳。 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於天后。 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於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之。 调露元年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奉职二部相率反叛。 二年八月甲子,废皇太子贤为庶人,幽於别所。 乙丑,立英王哲为皇太子。 改调露二年为永隆元年,大赦天下。 二年闰十月庚申,上以服饵,令皇太子监国。 景寅,雍州大风害稼,米价翔踊。 是月,裴行俭大破突厥史伏念之众,伏念为程务挺急追,遂执温傅来降,行俭是尽平突厥馀党。 行俭执伏念、温傅,振旅凯旋,永淳二年春正月甲午朔,幸奉天宫,遣使祭嵩岳、少室、箕山、具茨等山,西王母、启母巢父、许由等祠。 十一月丁未,自奉天宫还东都。 上疾甚,宰臣以下并不得谒见。 十二月丁巳,诏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 将宣赦书,上欲亲御则天门楼,气逆不能上马,遂召百姓於殿前宣之。 礼毕,上问侍曰:"民庶喜否? "对曰:"百姓蒙赦,无不感悦。 "上曰:"苍生虽喜,我命危笃。 天地神祗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 "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五十六。 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文明元年八月,葬於乾陵。 天宝十三载,改谥曰天皇大弘孝皇帝。 ○则天皇后   《唐书》曰:则天皇后武氏,讳明空,并州文水人也。 父士彟,隋大业末为鹰杨府队正。 高祖行军於汾、晋,每休止其家。 义旗初起,从平京城。 贞观时,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 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 大帝於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 时皇后王氏、良姊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 进号宸妃。 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 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 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 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 当时称为"二圣"。 弘道元年十二月,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 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 嗣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 二月戊午,废皇帝为庐陵王,幽於别所,仍改名哲。 己未,立豫王轮为皇帝,令居於别殿。 大赦天下,改为文明。 皇太后仍临朝称制。 庚申,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 九月,柳州司马徐敬业杀扬州长史陈敬之举兵,移檄天下,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讨平之。 垂拱四年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 是秋七月,大赦天下。 八月壬寅,博州刺史、琅琊王冲据博州起兵,命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为行军捴管讨之。 庚戌,冲父豫州刺史、越王贞又举兵与冲相应。 九月,命内史岑长倩,凤閤侍郎张光辅、左监门大将军鞠崇裕率兵讨之。 景寅,斩贞及冲等,传首神都,改其姓为虺(音卉)氏。 曲赦博州。 韩王元嘉、鲁王灵夔、元嘉子黄国公譔、(音选)灵夔子左散骑常侍范阳王蔼、霍王元轨及子江都王绪、故虢王元凤子东莞公融坐与贞通谋,元嘉、灵夔自杀,元轨配流黔州,譔等伏诛,改姓虺氏。 自是宗室诸王相继诛死者,殆将尽矣。 其子孙年幼者咸配流岭外,并诛其亲党数百馀家。 载初元年春正月,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 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改十二月,改旧正月为壹月,大酺三日。 神皇自以"曌"字为名,遂改诏书为制书。 秋九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 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 乙酉,加尊号为神圣皇帝,降皇帝轮为皇嗣。 景戌,立武氏七庙,追尊神皇父士彟为孝明皇帝,证圣元年春正月,加尊号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七日。 二月,上去慈氏越古尊号。 秋九月,亲祀南郊,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为天册万岁,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恶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大酺九日。 万岁登封元年腊月甲申,上登封於嵩岳,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九日。 丁亥,禅于少室山。 圣历元年正月,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九日。 三月,召庐陵王哲於房州。 九月景子,庐陵王哲为皇太子,令依旧名显,大赦天下。 神龙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 上不豫,制自文明元年已后得罪人,除扬、豫、博三州及诸逆魁首,咸赦除之。 癸卯,麟台监张易之与弟司仆卿昌宗谋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军桓彦范、敬晖等,以羽林兵入禁中诛之。 甲辰,皇太子监国,大赦天下。 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 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是日,崩於洛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 二年五月庚申,祔葬於乾陵。 ○中宗孝和皇帝   《唐书》曰:中宗孝和皇帝讳显,高宗第七子,母曰则天顺圣皇后。 显庆元年十一月生於长安。 明年封周王,授洛州牧。 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授雍州牧。 永隆元年,章怀太子废,其年立为皇太子。 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皇太子即皇帝位,皇太后临朝称制。 改年嗣圣。 元年二月,皇太后废帝为庐陵王,幽於别所。 其年五月,迁於均州,寻徙居房陵。 圣历元年,召还东都,立为皇太子,依旧名显。 时张易之与弟昌宗潜图逆乱。 神龙元年,凤閤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诛易之、昌宗,迎皇太子。 大赦天下。 凤閤侍郎韦承庆、正谏大夫房融、司礼卿崔庆等下狱。 甲辰,命地官侍郎樊忱往京师告陵庙。 乙巳,则天传位於皇太子。 景午,即皇帝位於通天宫,大赦天下,惟易之党与不在原限。 二月甲寅,复国号,依旧为唐。 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 甲子,立妃韦后为皇后,大赦天下。 诏九品以上及朝集使极言朝政得失,兼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景龙三年,十一月乙丑,亲祀南郊,皇后登坛亚献,左仆射舒国公韦巨源为终献。 大赦天下,四年五月丁卯,前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言皇后干预国政,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同危宗社。 帝怒,召钦融廷见,扑杀之。 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由是与后合谋进鸩。 六月壬午,帝遇毒药,崩于神龙殿。 年五十五。 秘不发丧,皇后亲总庶政。 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 甲申,发丧于太极殿,宣遗制。 皇太后临朝,大赦天下,改元为唐隆。 丁亥,皇太子即帝位于柩前,时年十六。 皇太后韦氏临朝称制,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内外兵马令诸亲王掌,仍令韦温总知。 时召诸府折冲兵五万人分屯京城,列为左右营,诸韦子姓分统之。 庚子夜,临淄王讳举兵诛诸韦、诸武,皆枭首於安福门外,韦太后为乱兵所杀。 九月丁卯,上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 葬定陵。 天宝十三载二月,改谥曰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睿宗玄贞皇帝   《唐书》曰:睿宗玄贞皇帝,讳旦,高宗第八子,中宗母弟,龙翔二年六月己未,生於长安。 其年封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 及长,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诰之书。 乾封元年,徙封豫王。 总章二年,徙封冀王。 上初名旭轮,至是去"旭"字。 上元二年,徒封相王,拜右卫大将军。 仪凤三年,迁洛州牧;改名旦,徙封豫王。 嗣圣元年,则天临朝,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仍临朝称制,及革命,改国号为周,降皇帝为皇嗣,令依旧名轮,徙居东宫,其仪一比皇太子。 圣历元年,中宗自房陵还。 帝数称疾不朝,请让位於中宗,则天遂立中宗为皇太子,封帝为相王,又改名旦,授太子右卫率。 长安中,拜司徒、右羽林卫大将军。 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每恭俭退让,竟免於祸。 神龙元年,以诛张易之兄弟功,进号安国相王,迁太尉,加实封。 其年立为皇太弟,固辞不受。 景龙四年,夏六月,中宗崩,韦庶人临朝,引用其党,分握政柄。 忌帝望实素重,潜谋危害。 庚子夜,临淄王与太平公主子薛崇简、前朝邑尉刘幽求、长上果颜麻嗣宗、苑宫总监锺绍京等率兵入北军,诛韦温、纪处讷、宗楚客、武延秀、马秦客、叶静能、赵履温、杨均等,诸韦、武党与皆诛之。 辛丑,帝挟少主御安福门楼,慰谢百姓,大赦天下。 其日,王公百寮上表,咸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以帝众望所归,请即尊位。 甲辰,少帝诏曰:"叔父相王,高宗之子,昔以天下,让於先帝,孝友宽简,彰信兆人。 神龙之初,已有明旨,将立太弟,以为嗣君,为王恳辞,未行册命,所以东宫虚位,至于历年。 撤缀在辰,祸变仓卒,然后称制,计立冲人。 钦奉前怀,愿遵理命。 上申先圣之旨,下遂苍生之心;俯稽图纬之文,仰峻祖宗之烈。 起今日,请叔父相王即皇帝位。 朕退守本藩,归於旧邸。 凡百卿士,敬承朕言,克赞我天人之休期,光我有唐之勋业。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相王上表,让曰:"臣以宗社事重,国家情深,诛锄巨逆,奉戴嗣王。 今承制旨,猥推宸极。 在臣虚薄,不敢祗膺,循环震惊,无任感哽! "制答曰:"皇极大宝,天下至公,王者临之,盖非获已。 王先圣旧意苍生推仰,龙光紫宸,实允系望。 请遵前旨,勿或让推。 "於是少帝逊於别宫。 是日即皇帝位,御承天门楼,大赦天下。 景云三年春正月辛未朔,亲谒太庙。 癸酉,上始释惨(七糁切。 )服,御正殿受朝贺。 甲戌,并、汾、绛三州地震,坏人庐舍。 辛巳,亲祀南郊。 戊子,躬耕籍田。 己丑,大赦天下,改年为太极。 二月丁亥,皇太子释奠於国学,追赠颜回为太子太师,曾参为太子太保。 每年春秋释奠,以四科弟子及曾参从祀,列于二十三贤之上。 八月庚子,帝传位於皇太子,自称曰太上皇帝。 五日一受朝於太极殿,自称曰朕,三品己上除授及大刑狱,并自决之,其处分事称诰、令。 皇帝每日受朝于武德殿,自称曰予,三品己下除授及徒罪并令决之,其处分事称制、敕。 甲辰,大赦天下,改年为先天。 二年秋七月甲子,太平公主与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等谋逆,事觉,皇帝率兵诛之。 穷其党与,太子少保薛稷、左散常侍贾膺福、右羽林将军李慈、李钦、中书舍人李猷、中书令崔湜、尚书左丞卢藏用、太史令傅孝忠、僧惠范等皆诛之。 兵部尚书郭元振从上御承天门楼,大赦天下,自大辟罪已下,无轻重咸赦除之。 翌日,太上皇诰曰:"朕将高居无为,自今后军国刑政一事已上,并取皇帝处分。 "开元四年夏六月甲子,太上皇帝崩于百福殿,时年五十五。 谥曰大圣贞皇帝,庙号睿宗。 冬十月葬于桥陵。 天宝十三载,改谥曰玄贞大圣大兴孝皇帝。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2 12:36:2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