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四十六 ◎皇亲部十二 内容: ○太子一(并世子见)   《周易·离卦》曰:黄离,元吉。 (离南方之卦,离为火土记位焉。 土色黄,火之子,喻子有明德,能附丽于其父之道,文王太子发是也。 慎成其业,故吉矣。 )《象》曰:明两作,离。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王肃曰:两离相续,继明之义也。 )   《周易·鼎卦》曰:初六:鼎颠趾,利出否。 得妾以其子,无咎。 (郑玄曰:颠,踣也。 趾,足也。 无事曰趾,设陈曰足。 爻体选为服,初爻在服之下,足象也。 足所以承正鼎也。 初,阴爻而柔,与乾同体,以否正承乾,乾为君,以喻君夫人事君,若失正礼,踣其为足之道情无怨则当以和义出之,然如否者,嫁于天子,虽失礼,无出道远之而已,远之,子废坤为顺,又为子母牛,在后妃之旁侧,妾之例也。 有顺德子必贤,贤而立以为世子,又何咎也。 )   《周易·震卦》曰: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彖》曰: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 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 (王肃曰:在有灵而尊者莫若于天,有灵而贵者莫若于王,有声而威者莫若于雷,有政而严者莫若于侯,是以天子当乾,诸侯用震地不过一同雷不过百里,政行百里则匕鬯,亦不丧祭祀,国家大事不丧,宗庙安矣。 处则诸侯执其政,出则长子掌其祀。 )   《周易·说卦》曰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又曰:震为长子。 《易经》曰:震下乾上,无妄,天精起。 (郑玄注曰:起,犹立也。 乾为天文,震为长子,圣人立为天子,天下之民,各得其所也。 )   又曰: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 《尚书大传》曰:惟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盟津之上,乃告于司马、司徒、司空诸节:"亢才! 予无知,以先祖先父之有德之臣,左右小子,予受先公,戮力赏罚,以定厥功,明于先祖之遗。 "(郑玄注曰:四月者,周四月也。 发,周武王也。 卒父业故称太子。 )太子发升于舟,中流,白鱼入于舟,王跪取出俟以燎,群公咸曰休哉。 《尚书中侯》曰:废考,立发为太子。 (郑玄曰:定王业也。 )   又曰:我终之后,恒称太子。 终;卒。 恒,常也。 称太子者,明非诸侯,王事未定也。 又曰:太子发以纣存三仁,附即父位,不称王。 (发武王名也。 三仁,箕子、比干、微子。 文王得赤雀丹书,故号以应天道,未成而崩。 武王以天诛未行,谦不自成,故称太子,发若父业有不成者而将军。 )   又曰:予称太子发,明慎父以名卒考。 (予,我也。 父死曰考。 文王命武王,我终之后,恒称太子者,明慎文王之命也。 君存称世子,薨称太子,既葬称子,逾年称公,今逾年而称太子,发若父业有不成者而将军。 )   《周书》曰:文王受命九年,时维暮春,在鄗,召太子发曰:"呜呼! 吾语汝所保所守之哉。 厚德广惠,忠信志爱,人君之行。 (四者君德。 )不为骄侈,不为太靡,不淫于美,括柱茅茨,为民爱费。 (言务俭也,因就木枚曰括也。 )"   《春秋演孔图》曰:圣人在后,(文王子也,故曰在后,嗣文王矣。 )曰望阳;苞怀至德,据少阳。 贾谊《书》曰: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发,嗜鲍鱼而太公弗与,曰:"礼,鲍鱼不登于俎。 岂有非礼而可养太子哉! "   《帝王世纪》曰:武王纳太公之女曰邑妾,修教于内,生太子诵。 《尚书·顾命》曰: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何元子钊,(时,是也。 元子钊,康王名也。 )弘济于艰难。 《穆天子传》曰:成姬之丧,刑侯、曹侯来吊,内史将之以见天子,天子告不豫而辞焉。 刑侯、曹侯乃吊太子,太子哭,出庙门以送刑侯,再拜劳之,侯不答拜。 (谦,不与太子亢也。 )   《周书》曰: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晋,与之言(叔誉,叔向),五称而三穷,(五称,说五事遂终矣。 )逡巡而退,其言不遂。 归,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不能与言。 "师旷见太子,先称曰:"吾闻太子之语高于太山,愿一言。 "王子应之曰:"吾闻太师将来,吾心甚喜。 既见子,喜而又惧,吾闻女知人年长短吉凶也。 "旷对曰:"女声清,女色赤火色,不寿。 "太子曰:"然,却后三年,吾将上宾於帝所,女慎毋言,殃将及女。 "师旷归,未及三年,告死者至也。 《春秋传》曰:灵王二十一年,谷洛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谏曰:"不可。 晋闻古之长民者不隳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 "   《列仙传》: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 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有道士浮丘伯引上嵩山,仙去。 《尚书大传》曰:尧为天子,朱为太子,舜为左右。 (郑注曰:左右,助也。 若周之冢宰典国事。 )尧知朱之不肖,必将坏其宗庙,灭其社稷,而天下同贼之;(肖,似也。 尧受运行知天命在受。 又深知朱之不似,不欲命於天诛如桀、纣也。 )故尧推尊舜而尚之,属诸侯,致天下於大麓之野。 又曰:高宗有亲丧,居庐三年,然未尝言国事而天下无背叛之心者何也? 及其为太子之时尽以知天下人民之所好恶,是以虽不言国事也,知天下无背叛之心。 《家语》曰:子张问曰:"《书》云高宗谅闇,三年不言。 言乃雍,(王肃曰:雍,权貌。 书云乃雍,雍,和也。 )有诸? "孔子曰:"胡为其不然,古者天子崩则世子委政於冢宰三年。 成汤既没,太甲听於伊尹;武王既丧,成王听於周公,其义一也。 "   《尚书大传》曰:太子年十八,曰孟侯。 孟侯者,於四方诸侯来朝,迎於郊者;问其所不知也,问人民之所好恶,土地所生,美珍怪异,山川之所有无。 及父在时,皆知之。 (郑玄注曰:十八,向入太学,为成人博问庶事也。 )   又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 又曰:古之帝王者,必立太学、小学。 (礼记曰:学在公宫之左,太学在郊。 )使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十有三年,始入小学,见小节焉,践小义焉。 年二十,入太学,见大节焉,践大义焉。 故入小学,知父子之道,长幼之序;入太学,知君臣之仪,上下之位。 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大学,大师取大学之贤者,登之天子,天子以为左右。 (天子当为太子。 《礼志》曰:周公居摄,践祚而治,亢世子法於伯禽,使之为成王,居欲使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所以善成王也。 )   《尚书洪范五行传》曰:心之大星,天王也。 其前星,太子也;后星,庶子也。 《荆州星占》曰:少微星,一名处士星,储君、副主之宫。 《韩诗外传》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 故自唐虞已上,经传无太子称号。 夏殷之王虽则传嗣,其文略矣。 至周,始见文王世子之制。 又曰:赵简子太子名伯鲁,小子名无恤。 简子自为二书牍,亲自表之,书曰:"节用听聪,敬贤勿慢,使能勿贱。 "与二子,使诵之。 居三年,简子坐清台之上,问二书所在? 伯鲁忘其表,令诵不能得。 无恤出其书於袖,令诵习焉。 乃黜伯鲁而立无恤。 又曰:魏文侯封太子击於中山,三年不往来。 赵仓唐曰:"君何不遣人使大国? "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对曰:"臣愿奉使,侯何好? "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 "於是遣仓緤北犬,奉晨凫献之。 侯曰:"击爱我,知我所嗜好。 "(《说苑》又载。 事具奉使部。 )   《说苑》曰:经侯过魏太子,左带羽玉具剑,右带环珮,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太子不视。 经侯曰:"魏国有宝乎? "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国之宝也。 "   《毛诗》曰:《渭阳》,康公念母也。 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 文公遭骊姬之难,未返而秦姬卒,穆公纳文公。 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文公於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 《毛诗》曰:《小弁》,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 "弁彼斯,归飞提提;(兴也。 弁,乐也。 ,卑居。 卑居,鸦鸟也。 提提,群飞貌。 笺云,乐乎彳支,雅鸟出食在野,其饱群飞而归提提然。 兴者,喻凡人父子、兄弟出入宫庭,相与饮食亦提提然乐,伤今太子独不然。 )民莫不谷,我独于罹。 "(幽王取申女,生太子宜咎,又悦褒姒,生子伯服,立以为后。 而放宜咎,将杀之。 笺云:穀,养也。 于,日也。 罹,忧也。 天下之人,无不父子相养者,我太子独不然,日以忧也。 )   又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无俾城坏,无独思畏。 (怀,和也。 笺云:斯,离也。 和汝德,无行酷虐之政。 以安汝国,是以为宗子之城,使免於难。 遂行酷虐,则祸及宗子,是谓城坏,城坏则乖离而散,汝独居而畏矣。 宗子,嫡子也。 )   《周礼》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 (干宝注曰:辨方谓别东西南北之名以表阴阳也。 正位谓若君南面当阳,臣北面即阴,居於北宫以体太阴,居太子於东宫以位少阳之类。 )   又曰: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世子之膳不会。 (不会计多少优尊者,其颁赐诸臣则计之。 )   又曰:凡其死生鲜槁之物,以供王之膳与其荐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 郑司农云:鲜谓生肉,槁谓干肉也。 又曰: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选百羞、酱物、珍异以俟馈,供后及世子之膳羞。 又曰:笾人,为王及后、世子共其内羞。 (於其饮食,以供房中之羞。 )   又曰:醯人,供后及世子之酱齑菹。 又曰:外府,掌邦布之出,供王及后、世子之衣服之用。 又曰:国君过市,则刑人赦。 夫人过市,罚一幕。 世子过市,罚一弈。 (市者,人之所交利而行刑之处,君子无故不游观焉。 若游观则惠施以为说也。 )   又曰:王子诸子,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太子,惟所用之。 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 (军法:百人为卒,五人为伍。 弗,不也。 国子属太子,司马虽有军事,不赋之也。 )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倅,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 (游倅,未仕者。 学,太学也。 射,名也。 王制曰: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王太子群子卿大夫元士子适子,国之后选皆造焉。 )   《仪礼·聘礼》曰:遭夫人、世子之丧,君不受,使大夫受於庙,其他如遭君丧。 (夫人,世子死,君为丧主,使大夫受聘,礼不以凶接吉也。 其他为礼所降。 )   《大戴礼》曰:古之王者,太子生,因举之礼,使士负之。 有司参,夙兴,端冕,见之南郊,见之天也。 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 故自为赤子,则教固以行矣。 又曰: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有亏膳之宰。 太子有过,史必书。 史之义,不得不书过,不书过则死。 过书而宰彻其膳。 宰之义,不得不彻膳,不彻膳则死。 於是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 《礼记》曰:大夫、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 (郑玄注曰:避僣邪也。 生则亦弗改。 )   又曰: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嫡子。 凡入学,以齿。 (皆以长幼受学,尊卑不同。 )   又曰:文王之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 鸡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之外,问内竖之御者曰:(内竖,小臣之属,掌内外之通令也。 如今小史值日矣。 )"今日安否何如? "内竖曰:"安。 "文王乃喜。 (孝子恒兢兢也。 )及日中,又至,亦如之。 (又,复。 )及暮,又至,亦如之。 (暮,夕。 )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 (节谓居处故事履蹈也。 )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 (忧解。 )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 "(末犹勿也。 原,再进也。 勿有所再进为失饪。 臭味恶也。 )应曰:"诺。 "然后退。 (退反其寝。 )武王师而行之,不敢有加焉。 (庶几程式之帅循也。 )。 又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 又曰:成王幼,不能莅阼。 周公相,践阼而治;(践,履也,代成王履阼阶,摄王位治天下。 )抗世子法於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 (抗犹举也,谓举世子之法,使与成王居而学之。 )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 (以成王之过击伯禽则足以感喻焉。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 (四时各有宜。 学士谓司徒论俊选所外於学者。 )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於东序。 又曰: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中,心中也。 怿,悦怿也。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 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所以善成王也。 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 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 周公优为之。 (于读曰迂,迂犹广也。 )是故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成王幼,不能莅阼,以为世子则无为也。 (以为世子若为世子时也。 )是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之与成王居,(亦学此礼於成王侧。 )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也。 君之於世子也,亲则父也。 尊则君也。 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 是故养世子不可不慎。 (处君父之位,览海内之士而近不能以教其子,则其馀不足观也。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惟世子而已,其齿於学之谓也。 "(物犹事也。 )   又《世子之记》曰:朝夕至於大寝之门外,问内竖曰:"今日安否何如? "(朝夕,朝朝暮夕也。 日中又朝,文王为世子也,非礼之制,世子之礼亡,此存其记。 )内竖曰:"今日安。 "世子乃有喜色。 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世子,世子色忧不满容。 (色忧,忧浅不及,文王不能正履也。 )内竖言"复初",然后亦复初。 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视寒暖之节。 食下,问所膳羞,必知所进,以命膳宰,然后退。 (羞,必知所进,必知亲所食。 )若内竖言疾,则世子亲齐,玄冠而养。 (亲,犹自也。 养疾者玄冠玄端。 )膳宰之馔,必敬视之(痴者之食齐,和所欲或异;)疾之药,必亲尝之。 (试毒味也。 )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尝馔寡,世子亦不能饱。 以至于复初,然后亦复初也。 《礼记》曰:国君世子生,告于君。 接以太牢,宰掌具。 (接,读如捷,捷,胜也。 谓食其母使之补虚强气也。 )凡接子择吉日,(虽三日之内,尊卑皆必选其吉日也。 )冢子则太牢冢,大也。 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国君世子太牢。 (皆谓长子。 )   又曰: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皆立于阼阶,西向。 世妇抱子,升自西阶。 君名之,乃降。 (子升自西阶,则人君见世子於露寝也。 )適子、庶子见於外寝。 (此適子谓世子、弟庶子、妾子也。 )冢子未食而见,必执其右手。 適子、庶子已食而见,必循其手。 (未食。 已食,急正缓庶之义。 )   又曰: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   《左传·桓公》曰:北戎伐齐,齐侯使乞师於郑。 郑太子忽帅师救齐。 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小良,甲首三百,以献于齐。 於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为其班,后郑。 郑忽以其功也,怒,故有郎之师。 公之未婚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太子。 太子忽辞。 人问其故,太子曰:"人各有偶,齐大,非吾偶也。 《诗》云:自求多福。 在我而已,大国何为? "君子曰:"善自为谋。 "及败戎师也,齐侯又欲妻之,固辞。 人问其故,太子曰:"无事於齐,吾犹不敢。 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婚也。 民其谓我何? "遂辞诸郑伯。 又曰:九月乙卯,子同生。 (服虔注曰:桓太子庄公同。 )以太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太牢,(接者,子初生接见于父)卜士负之,士妻食之,公与文姜、宗妇命之。 又曰:曹太子来朝,(曹太子,桓公子庄公射姑。 )宾之上卿之礼。 (曹伯有故,使其太子摄而朝。 《曲礼》曰:诸侯之適子摄其君未誓於天子,则以皮帛继,子男如诸侯之上卿礼也。 上卿出入三积食三牢牵二年一享一食宴之也。 )飨曹太子,初献,乐奏而叹。 (初,献酒如献爵,乐奏,人上堂也。 初,献爵奏乐,太子叹而哀叹也。 )施父曰:"曹太子其有忧乎! 非叹所也。 "(施父,鲁大夫,古之享食,所以观威仪,省祸福,无丧而戚,忧必及焉。 曹太子临乐而叹,故曰其有忧乎。 父将死,兆先见之也。 )   又曰: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里克谏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故曰冢子。 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 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 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嫡嗣不可以帅师。 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 且臣闻皋落氏将战,君其舍之。 (舍,置,置申生,勿使将兵也。 ")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 "里克不对而退。 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 (偏衣,偏装之衣,偏,异色,驳,不纯。 装在中左右各异,故曰偏。 金玦,以金为玦。 )太子将战,狐突谏曰:"不可。 昔辛伯谂周桓公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 周公弗从,故及於难。 今乱本成矣,立可必乎? 孝而安民,子其图之。 与其危身以速罪也。 "(速,召也,疾也。 言太子不去,身必危,疾召罪。 狐突知其虽本既成,而太子拘於一节,不达至孝之义。 与皋落战,虽胜而归,犹不能免於难。 而使父有悖惑杀子之罪。 故《传》曰:备众贤之言,以逊太子之所以死也。 《经》在僖公五年,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   又曰:会于首止,会王太子郑,谋宁周也。 (惠王以惠后故,将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故齐桓帅诸侯会王太子,以定其位。 )   又曰:盟会于宁母,谋郑故也。 郑伯使太子华听命於会,言於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 君若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 "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 "子华由是得罪於郑。 (郑伯罪之也。 )   又曰:初,郑公子兰出奔晋,(公子兰,郑文公贱妾燕姞之子穆公也。 郑逐群公子,故奔晋也。 )从於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 (晋善兰,不忘本国故也。 )许之,故使待命於东。 待命于郑东也。 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太子,以求成於晋,晋人许之。 又曰:秦康公送公子雍於晋也,(康公,秦穆公太子罃,晋出也。 )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 (吕甥卻芮欲焚公,害也。 ")乃多与之徒卫(卫徒兵也。 )穆嬴日抱太子(穆嬴,襄公夫人,太子灵公。 )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 其嗣亦何罪? 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此,太子)? "出朝,则抱以適赵氏,顿首於宣子之门曰:"先君奉此子而属诸子曰:此子若才,吾受子之赐;(如子为吾教诲,此子使之有贤才,知人君之道也,明吾受子之赐。 赐犹惠。 )不才,吾惟子之怨。 (才而受赐,美其教也,不才,怨子恶其教不至也。 )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 "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言诸大夫患穆嬴之言,以君顾命之言责己也。 畏,逼迫无置灵公。 一曰畏他公干徒来相逼迫矣。 )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 又曰:郕太子朱儒自安夫锺,(自安,犹处也。 夫锺,郕邑。 )国人弗徇。 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 (立君,改立君,不周太子者。 )太子以夫锺与郕邽来奔。 (郕邽,亦邑名也。 一曰郕邦之宝圭。 太子父在而自安于夫钟,国人以为不顺,故郕伯卒而更立君。 太子以其国宝与地夫钟来奔也。 )   又曰:齐高厚相太子光,以先会诸侯於锺离,不敬。 士庄伯曰:"高厚相太子会诸侯,将社稷是卫,而皆不敬,弃社稷也,其将不免乎! "(免,脱也。 言将不脱罪祸,不以寿终也。 《传》举此者,为十九年,齐杀其大夫高厚。 二十五年,崔杼弑君,光起本也。 )   又曰:齐侯娶於鲁,曰颜懿姬,无子。 其侄鬷声姬,(兄子曰侄,懿姬所从也。 颜鬷皆其母姓,懿声谥也。 传家从后言之,故举谥也。 )生光,以为太子。 诸子(诸子,妾生子氏。 )仲子、戎子,子嬖(二子宋女。 )仲子生牙(公子牙也,)属诸戎子。 戎子请以为太子,许之(齐侯许之。 )仲子曰:"不可。 废常(立长为常而废之为不祥也。 )不祥,间诸侯,难。 (间,犯,谓光已列于诸侯难成。 )光之立也,列於诸侯矣。 今无故而废之,是专黜诸侯也。 (专,独也。 光比与诸侯列於盟,不可黜也。 )而以难犯不祥。 (以难之事犯不善。 )君必悔之。 "公曰:"在我而已。 "遂东太子光,(东徙之东垂。 )使高厚傅牙,以为太子。 夙沙卫为少傅。 齐侯疾,崔杼微逆(微,隐匿也。 )光,疾病而立之。 (疾,困也,而立为太子。 )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2 15:33:3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