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四十七 ◎皇亲部十三 内容: ○太子二   《左传》曰: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芮司徒,宋大夫。 )赤而毛,弃诸堤下。 恭姬之妾取以入,(恭姬,宋伯姬也。 )名之曰弃。 长而美。 平公入夕,(视夕也。 平公,恭姬子也。 )恭姬与之食。 公见弃也而视之,尤。 (右过也,意悦之,故视之过久。 )姬纳诸御,(纳之平公之御。 )嬖,生佐,(平公嬖弃而生佐,佐立为宋元公。 )恶而婉。 (婉,顺也,佐貌恶心顺。 )太子痤美而很,(太子貌美,戾而心很,很,戾不从教,)合左师畏而恶之。 (合左师,向戍也。 )寺人惠墙伊戾为太子内师而无宠。 (寺人,宋阉士惠墙皆发声,实为伊戾,名以公。 寺人为太子内师长,掌内官。 )秋,楚客聘於晋,过宋(楚客过使。 )太子知之,请野飨之。 公使往,伊戾请从之,公曰:"夫不恶女乎? "(夫谓太子,伊戾无宠於太子。 故曰:夫不恶汝。 )对曰:"小人之事君子也,恶之不敢远,好之不敢近,敬以待命,敢有二心乎? 有纵供其外,莫供其内。 (言我内师也。 当为内师供内使也。 )臣请往也。 "遣之。 至,则欿,用牲,加书,徵之,(以书为之征验也。 书,盟书。 )而骋(骋,驰)告公,曰:"太子将为乱,既与楚客盟矣。 "公曰:"为我子,又何求? "对曰:"欲速。 "(速,疾也。 欲疾代公得位,故与楚客谋,共弑公也。 )公使视之,则信有焉。 (有盟也。 )问诸夫人(夫人,佐母弃也。 )与左师,则皆曰:"固闻之。 (固,久也,久闻太子欲为乱。 ")公囚太子。 太子曰:"唯佐也,能免我。 "召而使请,曰:"日中不来,吾知死矣。 "左师闻之,(闻太子与佐期日中,)聒而与之语。 (聒,讙也。 欲使失期佐。 )过期,乃缢而死。 (《经书》宋公杀其世子痤平公,用伊戾之谮,听夫人、左师之言,世子无罪而死,故称宋公杀罪之也。 )佐为太子。 公徐闻其无罪也,乃烹伊戾。 又曰:许悼公疟。 (许悼公,灵公之子。 名买疟寒疾也。 )五月戊辰,饮太子止之药卒。 (《经书》夏五月戊辰,许世子弑其君,买止悼公子,襄太子也,公疾不瘳,止进药。 虽尝,不由医。 )太子奔晋。 书曰:"弑其君。 (《礼》医不三世不使。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公疾未瘳而进药虽尝而不由医而卒,故国罪之书弑告诸侯。 ")君子曰:"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 (原止之无恶,药物不害,医无以加寿,命有终。 故曰,舍药物可也。 一曰,罪止非也。 刺无良史,物读为勿。 止,实孝能尽心,事君舍药,勿以罪之。 ")   又曰:楚平王卒,令尹子常欲立子西,(子西,平王之长庶子宜申也。 )曰:"太子任弱,其母非嫡,(太子任,昭王也,秦嬴也。 )太子建实娉之。 子西长而好善。 立长则顺,建善则治。 王顺国治,可不务乎? "子西怒曰:"是乱国而恶君王也。 (谓夫人故太子建娉之废而不立,是谓乱国追恶君王也。 )国有外援,(外援,谓太子任,秦外孙。 黩,易也。 秦为任外援,不可易。 )不可黩也;王有嫡嗣,不可乱也。 败亲速雠,乱嗣不祥,我受其名。 赂吾以天下,吾滋不从。 楚国何为? 必杀令尹。 "令尹惧,乃立昭王。 又曰: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 (燕姬,齐景公嫡夫人。 昭七年燕人所归。 不成,未冠。 )诸子鬻姒之子荼,荼嬖。 (诸子,诸公子。 姒,景公妾也。 淳于人所纳女,荼安孺子。 )诸大夫恐其为子也,言於公曰:"君之齿长矣,未有太子,若之何? (为子,为太子也。 荼少,故恐立之。 言君年长,未有太子,一旦不讳,当若之何? 欲令早立长也。 ")公曰:"二三子闻於忧虞,则有疾疹,亦姑谋乐,何忧於无君? (言二三子闻于邻国忧虞,则疾疾在其间,今无疾疹,何为不自谋自乐,何忧无君乎? ")公疾,使国惠子、高昭子立荼,(国惠子,国景之子国忧也。 高昭,高偃之子高张也。 )置群公子於莱。 (莱,齐东鄙邑,欲使远齐。 )   《公羊传》曰:子般卒。 子卒云子卒,此其称子般卒何? (何休注曰:据子赤不言子赤卒。 )君存称世子,(明当世父位为君也。 )君薨称子某,(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故称子某继父也。 名者尸柩尚存,以君前臣名。 )逾年称公。 又曰:公孙慈如牟。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戴。 曷为殊会王世子? 世子贵也,世子犹世世子也。 (解,贵,意也。 言当世父位储君,副主不可以诸侯会之。 为文故殊之,使若诸侯为世子所会也。 自王者言之,居远世子在三公下。 礼丧服斩衰曰,公,士大夫之众臣是也,自诸侯言之,世子尊於三公。 此礼之威仪各有所施。 言及者,因其文可得见汲汲也。 世子所以会者,时桓公德衰,故上假王世子示以公义也。 )   《谷梁传》曰:曹伯使世子射姑来朝。 朝不言使,非正。 (庾信注曰:礼,诸侯之嫡誓於天子,摄其君则下其君一等,未誓则以玉帛继子男,此谓会同急王命者也。 至於相朝,非急会,今曹伯有疾不朝鲁,未为有缺,而使世子摄朝,言非礼之正。 )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来朝,曹伯失正矣。 诸侯相见日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内为失正矣。 内失正,曹伯失正,(言二者俱失之。 )世子可以已矣,则是放命也。 (放,违也。 言世子违命而正,是当不义则争之。 )   又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 (招,成公子。 偃师,哀公子,所谓悼太子者也。 哀公爱其世子,留托之招。 哀公有疾,招杀太子偃师而立留。 )向曰陈公子招,今曰陈侯之弟招,何也? 曰尽其亲,所以恶招也。 (尽其亲,谓招称公子,又称弟。 招,先君之公子,今君之母弟也。 )两下相杀,不志乎《春秋》;此其志,何也? 世子者,惟君之贰也,(贰,副。 )云可以重之,存焉,志之也。 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 其弟云者,亲而杀之,恶也。 (恶哀公使招至放杀之。 )   《孝经》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不敢遗小国之臣。 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 (郑玄注曰:古者诸侯五年一朝天子,使世子郊迎,刍米百车,以客礼待之,尽坐正殿,夜设庭燎;思与相见,问其劳苦也。 )   《孔子家语》曰:邾隐公既即位,将冠,使大夫因孟懿子问於孔子。 孔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冠於阼阶,所以著代;(王肃注曰:主人之位以明。 代、交也。 )醮於客位,加其成,(冠於阼阶,若不醴,则用酒,於客位敬而成之。 户西为客也。 )三加弥尊;喻其志,(喻其志,使弥知尊宜敬,戒加绸布,皮及爵弁。 )冠而字之,敬其名。 虽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其礼不变,天下无生而贵者。 "   又曰:孔子曰:古者王世子虽幼,其即位则尊为人君,治成人之事者也,何冠之有? "孟懿子曰:"然则诸侯之冠异天子与? "(怪天子无冠礼,而诸侯之冠如子之冠,问之也。 )孔子曰:"君薨而世子主丧,是亦冠已,君人无所殊。 "(诸侯亦人君,与天子无异。 )   《孔丛子》曰:穆公问於子思曰:"立太子有常乎? "答曰:"有之,在周公之典。 "曰:"文王舍適而立次,微子舍孙而立弟,是何法也? "子思曰:"殷人质而尊,故立其弟。 周人文而亲其亲,故立其子,亦各有礼也。 文质不同,其礼则异。 文王舍適立次,权也。 "   《汉旧仪》:皇后、太子各食三十县,曰汤沐邑。 《白虎通》曰:何以知天子之子称世子? 《春秋传》曰:"王世子会於首止"是也。 何以知天子之称太子? 《尚书》曰:"太子发升于舟"是也。 《中候》曰:"废考,立太子发",明文王时称太子也。 或云诸侯之子称世子,则《春秋传》云:"晋太子申生、郑太子华、齐太子光"。 由是观之,周制太子、世子亦不定也。 汉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诸侯王之嫡称世子。 后代咸因之。 又曰:太子夫人无谥者何本? 妇人随夫,太子无谥,其夫人不得有谥。 《士冠经》曰:"天子之元子,犹士也,无谥。 "知太子亦无谥。 又曰:天子太子、诸侯之世子皆以诸侯礼娶,与君同示,无再之义也。 又曰:天子之太子、诸侯之世子皆就於诸外者,尊师说,先王之道也。 故《曲礼》曰:"闻有来学,无往教焉。 "   《易》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记》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太学在郊。 又曰:太子、群后之太子,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皆造小学。 小学,经艺之宫也。 太学者,辟雍、乡射之宫。 又曰:君在立太子者,所以防篡杀。 齐臣子之乱君在者,《春秋》之义,杀太子与杀君同罪。 《春秋》曰:"杀其君之子,奚其言君者,明与君同也。 "君薨,夫人无子有遣腹,待其产而立之何? 尊適重正也。 《曾子问》云:立適以长不以贤,贤、不肖未可知也。 《尚书》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立子以贵不以长者,塞爱憎也。 故《春秋公羊传》曰:"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列女传》曰:鲁漆室女倚柱而啸,邻妇谓之曰:"何啸之悲也? 子欲嫁乎? 吾为子求偶。 "女曰:"吾岂嫁哉! 吾忧鲁君老而太子少也。 "邻妇曰:"此乃鲁大夫之忧也。 且鲁国虽有事,妇人何与? "女曰:"子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昔者晋客舍吾家,系马,马佚驰,践吾园葵,使我终岁不厌菜。 邻人女奔亡,借吾兄追之,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 今鲁君老,老必将悖;太子少,少必愚。 愚悖之间,奸伪互起。 夫鲁国有事,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之? "邻妇谢曰:"子之虑非吾所及也。 "居三年,鲁果内乱,齐、楚攻之。 男子战斗,妇女输,不得休息。 《史记》曰:周厉王奔彘。 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 召公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 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 又曰:幽王嬖爱褒姒,生子伯服。 幽王废后及太子,而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毋可奈何! "申侯怒,乃与犬戎共攻杀幽王丽山下,虏褒姒。 于是诸侯共立故幽王太子宜咎,是为平王。 《纪年》曰:幽王八年,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为太子。 《史记·燕世家》曰: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 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於秦王。 秦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 二十九年,秦拔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燕丹子》曰:太子丹质於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归。 秦王不听,谬言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 丹仰天而叹,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之桥,欲陷丹。 丹过之,桥为不发。 夜到关,丹为鸡鸣,遂得逃归。 故怨於秦,欲报之,养勇士,无所不至。 丹与其傅麹武书曰:"丹不肖,生於僻陋之国,长於不毛之地,未曾得睹君子雅训。 欲有所陈,幸垂览之。 丹闻丈夫之道义节,耻受辱以生也。 贞正所羞之见,却以亏其节。 故有刎喉不顾,据鼎不过者。 斯岂乐死而忘生哉,其心所守也。 今秦王反戾天常,虎狼其行,遇丹无礼,诸侯最甚。 每念之,痛入骨髓。 计燕国之众,不能敌之;旷年相守,力固不足。 欲收天下勇士,集海内英雄,破国空藏以奉养之,重币甘辞以市於秦。 秦贪我赂而信我辞,则一剑之任,当千万之师,须臾之间,可解丹万世之耻。 若其不然,令丹生无日於天地,死怀恨於九泉。 必令诸侯无以为叹,易水之北,未知谁有。 此盖亦大夫耻也。 谨遣书,愿熟思之。 "   《史记·吕后本纪》曰:吕太后,高祖微时妃也。 生孝惠帝,为人仁弱。 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几代太子者数矣。 赖大臣争之,及用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又《张良世家》曰: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 吕后恐,不知所为。 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 "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幼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 "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 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此骨肉间,虽臣等百馀人,何益? "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 然上高此四人。 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请之。 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 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於是吕后令吕泽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四人。 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汉高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 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 太子将兵,事危矣。 "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 且太子所与俱将,皆尝与上定天下骁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尽力,其无功必矣。 臣闻母爱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 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夷犹侪也。 )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也,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 (晋灼曰:鼓行而西,言无所畏。 )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 上虽苦,为妻子自强。 "於是吕泽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 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於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 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病甚。 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 "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 "上曰:"子房虽疾,强卧而傅太子。 "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 汉十二年,上击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留后谏,不听,因疾不视事。 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 上佯许之,犹欲易之。 及宴,置酒,太子侍。 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 "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为辱,故恐,亡匿。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如淳曰:调护,犹营护也。 )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起去。 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吕后子真而主矣。 "   《汉书·外戚传》曰:孝景王皇后,武帝母也。 入太子宫,太子幸爱之,生三女一男。 男方在身时,王夫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 太子曰:"此贵徵也。 "未生,文帝崩;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 是时,薄皇后无子。 后数岁,景帝立齐栗姬男为太子,而王夫人男为胶东王。 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谢长主,长主不许。 长主欲与王夫人,夫人许之。 会薄皇后废,长公主日谮栗姬。 景帝尝嘱诸姬子,曰:"吾百岁后,善视之。 "栗姬怒不肯听,景帝心衔之而未发也。 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帝亦自贤之。 又以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 王夫人又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 大行奏事,文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 "帝怒曰:"是乃所当言耶! "遂按诛大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不得见,以忧死。 卒立王夫人为皇后,男为太子。 《汉武故事》曰:武帝生猗兰殿,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立为太子。 《汉书》曰:卫皇后生戾太子据。 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 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张晏曰:禖者求子,《月令》曰:祀于高禖是。 )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 及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 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 元鼎四年,纳史良娣,(韦昭曰:良娣,官也。 太子有妃,有良娣。 有孺子,凡三等。 )产子男进,号曰史皇孙。 (张晏曰:皆以舅氏姓为氏,以相别也。 )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 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 是时,上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 充典治巫蛊,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 太子召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 "太子急,乃收捕充,斩以闻。 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氂等战。 太子兵败,亡,不得。 上怒甚,群下忧惧,不知所出。 壶关三老茂上书云:"子弄父兵,罪当笞尔。 "书奏,天子感寤。 太子之亡也,东至湖,藏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 太子有故人在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 史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自经。 后车千秋言太子之冤,遂擢千秋为丞相,而族灭江充家。 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於湖。 天下闻而悲之。 宣帝即位,有司奉谥曰戾,置奉邑三百家。 又曰:孝元皇帝为太子也,母曰哀许皇后。 宣帝微时,生民间。 年二岁,宣帝即位。 八岁,立为太子。 壮大,柔仁好儒。 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惲、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害政乎! 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繇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 "而王母张婕妤尤幸。 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又曰:孝宣王皇后,宣帝即位,召入后宫,稍进为婕妤。 霍皇后废后,上怜许太子早失母,几为霍氏所害,於是乃选后宫素谨慎而无子者,遂立王婕妤为皇后,令母养太子。 又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 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家生甲观画堂,(如淳曰:甲观,观名。 画堂,堂名三辅。 《黄图》云:太子宫有甲观,又别处,不在未央宫中。 )为世嫡皇孙。 宣帝爱之,字曰太孙,常置左右。 年三岁而宣帝崩,元帝即位,帝为太子。 壮好经书,宽博谨慎。 初居桂宫,上常急召,太子出龙楼门,(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黄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不敢绝道,(应劭曰:驰道,天子道也。 若今之中道,古甚重也。 )西至直城门,得绝乃度,还入作室门。 上迟之,问其故,以状对。 上大悦,乃著令,令太子得绝驰道云。 其后幸酒、乐宴,(晋灼曰:幸酒,好酒乐宴。 )上不以为能。 而定陶恭王有才艺,母傅昭仪又爱幸,上以故常有意欲以恭王为嗣,赖侍中史丹护太子家,辅助有力,上亦以先帝尤爱太子,故得无废。 又曰: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 嗣立为王,好文辞法律。 元延四年,入朝,尽从傅、相、中尉。 时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来朝,独从傅。 上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 傅、相、中尉皆国二千石,故尽从之。 "上令诵《诗》,通习能说。 他日问中山王:"独从傅,在何法令? "不能对。 帝由此贤定陶王,数称其材,为加元服而遣之,时年十七矣。 明年,徵立为皇太子,谢曰:"臣幸得继父守藩为诸侯王,材质不足以假充太子宫。 "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2 15:39:0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