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五十一 ◎皇亲部十七 内容: ○诸王下   《魏志》曰:邓哀王冲,字苍舒。 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慧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舡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大悦。 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齧,库吏惧必死,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待三日,然后自归。 "冲於是以刃穿单衣,如鼠齧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齧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齧,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齧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齧,况鞍悬柱乎? "一无所问。 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 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年十三,病卒,太祖亲为请命。 及亡,哀甚。 文帝宽慰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   又曰:中山王衮,建安二十一年,封平乡侯。 少好学,年十馀岁能属文。 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 然性所乐,不能废也。 又曰:乐陵王茂,性傲狠,少无宠於太祖。 及文帝世,又独不王。 太和元年,徙封聊城公,其年为王。 诏曰:"昔象之为虐至甚,而舜犹侯之有庳。 近汉氏淮南、阜陵,皆为乱臣逆子而锡土。 有虞建之於上古,文、明帝行之於前代,斯皆敦叙亲亲之厚义也。 聊城公茂,少不闲礼教,长不务善道。 先帝以为古之立诸侯也,皆命贤者,故姬姓有未必侯者,是以独不王茂。 太皇太后数以为言。 如闻茂顷来少知悔昔之非。 今封茂为聊城王,以慰太皇太后下流下之念。 "   又曰:任城威王彰,字子文。 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太祖常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或谏彰读书,彰谓左右曰:"大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为博士耶? "   又曰:陈思王植,字子建。 年十馀岁,读诵《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耳。 "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 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蜀志》曰:鲁王永,字公初。 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构永於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 《吴书》曰:南阳王和,字子孝。 被谴之长沙,行过芜湖,有鹊巢于帆樯,故官僚闻之皆忧惨,以为樯非久安之象。 或言《鹊巢》之诗有"积行累功,以致爵位"之言,今王至德茂行,当复国,傥神灵以此告寤人意乎! 《吴志》曰:鲁王霸,字子威,和同母弟也。 和为太子,霸为鲁王,宠爱崇特,与和无殊。 顷之,和、霸不穆之声闻於权耳,权禁断往来,假以精学。 又曰:齐王奋,字子扬。 居武昌。 权薨,太傅诸葛恪不欲诸王处江滨兵马之地,徙奋於豫章。 奋怒,不从命,又数越法度。 恪上笺谏曰:"帝王之尊,与天同位,是以家天下,臣父兄。 大王宜上惟太伯顺父之志,中念河间献王、东海王强恭敬之节,下当存抑骄恣荒乱以为警戒。 "   《晋书》曰:安平献王孚,世祖受禅,为太宰。 一门三世,同时十人封王,二人世子。 父子位极人臣,子孙咸居大官,出则旌旗节钺,入则貂蝉衮冕,自公族之宠未始有也。 享年九十,然而夙夜滋恭,恒有履冰之惧。 又曰:安平王孚,武帝以孚明德属尊,当宣化树教,为群后作则,遂备置官属焉。 又以孚内有亲戚,外有交游,惠下之费,而经用不丰,奉绢二千匹。 及元会,诏孚舆车上殿,帝於阶迎拜。 既坐,帝亲奉觞上寿,如家人礼。 帝每拜,孚跪而止之。 又给以云母辇、青盖车。 孚虽见尊宠,不以为荣,常有忧色。 又曰:安平献王孚,性通和,以贞白自立,未尝有怨於人。 陈留殷武有名於海内,尝罹罪谴,孚往省之,遂与同处分食,谈者称焉。 又曰:平原王幹,字子良,宣帝子。 太始元年,封平原王,邑一千三百户。 四年,给鼓吹、驸马二匹,使服侍中之服。 幹不治国事,虽有爵禄,若不在身,所得俸秩,皆露积腐烂。 齐王冏为长沙王乂所杀,幹哭之哀,谓左右曰:"宗室转衰,唯此儿最可,而复害之,从今殆矣! "   又曰:文帝崩,齐王攸率礼过哀,上以攸至孝毁甚。 二年五月,文明皇太后亲临省攸,攸瘠尘墨,貌不可识,太后留攸慰抚,旬日还中。 诏勉攸曰:"若万一加以他疾,将复如何? 宜远虑深思,不可专守一意,以陷於不孝。 若复不从往言,当遣人监守饮食。 "   又曰:武帝子乂,字仕庆。 封长沙王。 性果厉,有威断。 初入洛,谓成都王曰:"天下,先帝之业,王宜维之。 "时齐王冏已至,闻义言者皆惮之。 又曰:成都王颖,字章度,武帝子。 拜屯骑校尉,加散骑常侍。 形状美而神明,少乃不知书。 又曰:梁孝王肜,宣帝子。 拜大将军,领西戎校尉。 因大会,语王铨曰:"我从兄为尚书令,不能啖大脔。 "铨知肜求为尚书令,答曰:"下邳王为令,与天下共嚼啖大脔,故难公在此独嚼。 "肜曰:"长安大脔谁耶? "铨答:"卢播是。 "肜曰:"是吾家吏,隐忍之耳。 "铨曰:"天下皆王家吏,王法可不复行之耶? "   又曰:齐王攸好学不倦,借人书,皆为治护。 时迭有水旱,则出租秩,加贱以赈国人,须丰年乃收入本直。 太康三年,诏:齐王攸当出方岳,遂抚其国,加都督青州,增封济南郡,备物典策,设轩悬之乐、六佾之舞,赐黄钺朝车乘舆之副。 《晋阳秋》曰:齐王冏辅政,士以牛酒郊劳,平原王幹独赍百钱于怀贺之。 《晋中兴书》曰:谯王丞镇湘州,至武昌,释军备见王敦。 敦因宴集,谓丞曰:"大王雅素佳士,非将御才也。 "丞曰:"公未尽耳,安知铅刀不能一割! "丞以敦欲测其情,故发此言。 敦果谓钱凤曰:"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 "听丞之镇。 又曰:武陵威王晞为桓温所收。 忠敬王,少子也,被废后。 新安王遵初封新宁王,年十二,受拜流涕,哀感左右。 将军桓伊尝造遵,遵恕门人曰:"何通桓氏? "门人曰:"桓伊与桓温疏宗,相见无嫌。 "遵曰:"我闻人姓木边,便欲杀之,况诸桓乎! "由是少称聪察。 及长,辄凡退,无复名望。 《晋百官表》曰:王,古号也,夏、殷、周称王,金玺龟钮,纁朱绶,五时朝服,远游冠,佩山玄玉。 沈约《宋书》曰:彭城王义康,性好吏职,锐意文案,纠剔是非。 凡所陈奏,入无不可,方伯并委义康授用,由是朝野辐辏,势倾天下。 义康亦自强不息,无有懈倦。 又曰:南郡王义宣为荆州刺史。 白晳,美须眉,长七尺五寸,腰带十围,多畜嫔媵,后房千馀,尼媪数百,男女四十人。 崇饰绮丽,费用殷广。 又曰:江夏王义恭,性嗜不恒,与时移变,自始至终,屡迁第宅。 与人游款,意好亦多不终。 而奢侈无度,不爱财宝。 前废帝狂悖无道,义恭、元景等谋欲废立。 永光元年八月,废帝亲率羽林兵於第害之,并其四子,时年五十三。 断折义恭支体,分裂肠胃,挑取眼睛,以蜜渍之,谓之为鬼目粽。 又曰:衡阳王义季为荆州刺史。 先是临川王义庆在任,巴蜀乱扰,师旅应接,府库空虚。 义季躬行节俭,蓄财省用,数年间,还复充实。 队主续丰母老家贫,无以充养,遂断不食肉。 义季哀其志,给丰每月白米二斛、钱一千,并制丰啖肉。 义季素拙书,上听使馀人书启事,唯自署名而已。 二十一年,徵为都督南徐兖徐青冀幽六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 登舟之日,帷帐器服,诸应随刺史者,悉留之,荆楚以为美谈。 又曰:桂阳王休范进位司空。 休范素凡讷,少知解,不为诸兄所齿遇。 太宗常指左右人谓王景文曰:"休范人才不及此,以我弟故,生使富贵。 释氏愿生王家,良有以也。 "   又曰:建平宣简王宏,字休度,文帝第七子也。 少而闲素,笃好文籍。 太祖宠爱殊常,为立第鸡笼山,尽山水之美。 建平国,高他国一阶。 又曰:晋平王休祐,贪淫,好财色。 在荆州列所营财货。 以短钱一百赋民,田登,求白米一斛,皆令彻白,若折者,悉简。 籴此米升一百。 至时又不受米,平米责钱。 凡诸求,皆如此。 萧子显《齐书》曰:竟陵王子良,字云英。 少尚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后魏书》曰:河南王平原拜齐州刺史,善於怀抚,边民归附者千有馀家。 时岁频不登,齐民饥馑,平原以私米三千馀斛为粥,以全民命。 北州戍卒一千馀人,还者皆给路粮。 百姓咸称咏之。 州民韩凝之等千馀人诣阙讼之,高祖览而嘉叹。 又曰:任城王澄,字道镜。 少好学。 文明太后引见,诫励之,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秀发,德音闲婉,当为宗室领袖。 "后为中书令,改授尚书。 萧颐使庾荜来朝,荜见澄音韵遒雅,风仪秀逸,谓主客郎张彝曰:"往魏任城以武见称,今魏任城乃以文见美也。 "   又曰:安定王休,少而聪慧,治断有称。 车驾南伐,领大司马。 高祖亲行军,遇休以三盗人徇於军,将斩之,有诏赦之。 休执曰:"陛下新御六师,跋涉野次,军行始尔,已有奸切,如其不斩,何以息盗,请必行刑,以肃奸匿。 "诏曰:"大司马执宪,诚应如是,但因缘会,朕闻王者之体,亦应有非常之泽,虽违军法,可特原之。 "休乃奉诏。 高祖谓司徒冯诞曰:"大司马严而秉法,诸君不可不慎。 "於是六军肃然。 又曰:永昌王健,姿貌魁壮,善弓马,达兵法,所征战常有大功。 才艺比陈留桓王,而智略过人。 又曰:临淮王彧,字文若。 少有才学,时誉甚美。 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黑头三公,当此人也。 "琅琊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心醉忘疲。 又曰:东平王匡,字建扶。 性耿介,有气节。 高祖器之,谓曰:"叔父必能仪刑社稷,匡辅朕躬,今可改名为匡。 "世宗即位,时茹皓始有宠,百寮微惮之。 世宗曾於山陵还,诏匡陪乘,又命皓登车。 皓褰裳将上,匡谏止,世宗推之令下。 当时壮其忠謇。 又曰:广陵王羽,字叔翻。 少而聪慧,有断狱之称,领廷尉。 高宗幸羽第,与诸弟言曰:"朕昨亲受民讼,始知广陵之明了。 "咸阳王禧对曰:"臣年为广陵兄,明为广陵弟。 "高祖曰:"我为汝兄,汝为羽昆,汝复何恨。 "   又曰:彭城王勰,字产和。 少而岐嶷,姿性不群。 勰生而母潘氏卒。 及有所知,启求追服,文明太后不许,乃毁瘠三年,不参吉庆。 高祖大奇之。 敏而耽学,不舍昼夜,博综经史,雅好属文。 从征沔北,破新野、南阳。 高祖令勰为露布,勰辞曰:"臣闻露布者,布於四海,露之耳目,必须威示天下。 以臣小才,岂是大用。 "高祖曰:"但可为之。 "及就,尤类帝文,有不见者,咸谓御笔。 高祖曰:"汝所为者,人谓吾制,非兄则弟,谁能辩之。 "   《北史》《齐书》曰:安德王延宗,文襄第五子。 母陈氏,广宁王伎也。 延宗幼为文宣所养,年十二,犹骑置腹上,令溺已齐中。 抱之曰:"可怜,止有此一个。 "问欲作何王,对曰:"欲冲天王。 "文宣问杨愔,愔曰:"天下无此郡名,愿使安於德。 "於是封安德焉。 《隋书》曰:杨雄,高祖族子也。 初封清漳王。 仁寿初,高祖曰:"清漳之名,未允声望。 "命职方进地图,上指安德郡以示群臣曰:"此号足为名德相称。 "於是改封安德王。 《唐书》曰:纪王慎为贝州刺史。 慎少好学,长於文吏,皇族中与齐王贞齐名,时人号为纪、越。 贾谊《书》曰:高皇帝分天下以封有功之臣,反者如蝟毛而起,高皇帝以为不可,是故去不义诸侯,空其国,择良日,立诸子洛阳上东门之外,诸子毕王而天下乃安。 蔡邕《独断》曰:汉制皇子封为王,其实诸侯也。 周末诸侯,或称王故以王号加之,总名诸侯,法律家皆曰列侯。 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 皇子封为王者,受天子太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东方受青,南方受赤,他以其方色。 藉以白茅,归国以立社稷,谓之茅土。 ○王妃   《史记》曰:赵王友以诸吕女为后,弗爱,爱他姬。 诸吕女妒怒,谗之太后,诬以罪。 太后怒,以故召赵王。 赵王至,置邸,不见,命卫士围收之,弗与食。 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 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 "   《续汉书》曰:乐安陈夫人,孝质皇帝母也。 家本魏郡,少以伎入孝王家,得幸,生质帝。 梁冀欲专国权,令帝母不得至京都。 又帝短祚,是以外家无他宠。 帝拜夫人为王妃。 范晔《后汉书》曰:董卓置弘农王於阁上,使郎中令李儒进鸩。 王乃与妻唐姬及宫人别,坐者皆歔欷。 王谓姬曰:"卿王者妃,势不复为吏民妻。 自爱,从此长辞! "遂饮药而死,时年十八。 唐姬,颍川人也。 王薨,归乡里。 父欲嫁之,姬誓不许。 及李傕破长安,遣兵抄关东,略得姬。 傕因欲妻之,不听,而终不自名。 尚书贾诩知之,以状白献帝。 帝闻感怆,乃下诏迎姬,置园中,使侍中持节拜为弘农王妃。 《魏志》曰:中山恭王衮得病,诏遣太医视疾。 又遣太妃、沛王林并就省疾。 又曰:彭城王据,建安十六年,封范阳侯。 以环太妃彭城人,徙封彭城。 《吴志》曰:吴主孙权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也。 父煚。 权聘以为妃,爱幸有宠。 后权纳姑孙徐氏,欲令谢下之,不肯,由是失志,早卒。 又曰:吴王孙权徐夫人,吴郡富春人也。 祖父真,与权父坚相亲,坚以妹妻真,生琨。 琨生夫人,初適同郡陆尚。 尚卒,权为讨虏将军在吴,娉以为妃,后母养子登。 后权迁移,以夫人妒忌,废处吴。 积十余年,寻卒。 臧荣绪《晋书》:贾充前妻李氏生二女荃、濬。 禁锢解,荃等屡请充迎其母,而父不判。 充当镇关中,屯军城西,为供帐,受百官饯。 荃、濬遂突出於坐中,叩头流血,诉充并陈说群客以母应还之意。 荃是齐献王之妃,众宾皆惊起散出。 充甚愧愕。 《晋中兴书》曰:海西李皇后庾氏,字道怜,司空冰女也。 初为海西王妃,海西即位,拜为皇后。 泰和元年,崩,葬敬平陵。 海西公夫人无子。 又曰:简文皇后王氏,字兰姬。 后以冠族,太宗纳焉。 初为会稽王妃,生子道生,为世子。 并失太宗意,后及道生俱被幽废,以忧薨。 烈宗践祚,追尊曰顺皇后。 又曰:中宗母太妃夏侯氏,字光姬,一字铜镮。 太妃为恭王妃,生中宗。 王薨,中宗嗣立,称王太妃。 永嘉元年,薨,还葬琅琊。 又曰:元敬皇后虞氏,字孟母,济阳外黄人。 中宗之为王,纳后为妃。 永嘉六年,薨。 又曰:康献皇后褚氏,字蒜,大傅裒之女也。 后以名家,入为琅琊王妃。 生孝穆皇帝。 萧子显《齐书》曰:隋郡王子隆,字云兴。 娶尚书令王俭女为妃。 上以子隆能属文,谓俭曰:"我家东阿重出,实为皇家蕃屏。 "   《后魏书》曰:元匡为太宗正卿、河南邑中正,奏"亲王及始蕃、二王蕃妻悉有妃号,而三蕃已下皆谓妻,上不得同为妃名,而下不如五品已上有命妇之号,窃以为疑。 "诏曰:"夫贵於朝,妻荣於室,妇人无定,升降从夫。 三蕃既启王封,妃名亦同等。 妻者,齐也,理於纪齐,可从妃例。 "自是三蕃王妻名号始定。 又曰:阳平王显,诏曰:"显所生亲李,诞育懿胤,仪形蕃国,母缘子贵,义著《春秋》。 可授阳平王太妃,以申典例。 "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2 15:55:2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