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 内容: ○河南道中   虢州   《十道志》曰:虢州,弘农郡。 《禹贡》豫州之域,春秋为虢地。 七国时秦、韩之境。 秦并天下,为三川郡。 汉元鼎中,置弘农郡。 《左传·僖二年》曰:晋荀息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以假道於虞,以伐虢。 应劭《汉官仪》云:弘,大也,所以广大农业也。 《汉志》曰:武帝置弘农县於秦故函谷关山岭下。 戴延之《西征记》曰:函者,道形如函也。 孙卿子曰:"秦有松柏之塞"是也。 《帝王世纪》曰:虢有三焉。 周兴,封虢仲於西虢,此其地也。 封虢叔於东虢,即成皋是也。 今陕郡平陆县是北虢。 《汉书》曰:杨仆为楼船将军,耻为关外人,於是徙关新安,割秦河南、南阳二郡之西境,於故函谷关置弘农郡。 《汉书·郊祀志》曰:黄帝以首山之铜铸鼎於荆山之下,后名其地为鼎湖。 (今胡城县也。 )   《郡国县道记》曰:卢氏,西虢之别也。 《遁甲开山图》曰:卢氏山宜五穀,可以避水灾,因山以名县。 汝州   《十道志》曰:汝州,临汝郡。 《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为周王畿及郑、楚之地。 《十三州志》曰:战国时,梁属魏。 秦置三十六郡,属三川郡。 汉为河南郡之梁县也。 《左传·昭二十九年传》曰: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 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 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 夏后飨之,而使求之。 惧而迁于鲁县。 (即鲁山县也。 )   又曰:楚白公之乱,叶公率国人攻白公,白公奔山缢死,叶公遂邑焉。 (即今叶县也。 )   《家语》曰:叶公好龙,窗壁背画龙形,真龙为降,叶公见而丧魄。 《汉书》曰:汉王至成皋,辕生说汉王曰:"汉、楚相拒荥阳数岁,汉常困。 愿君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且休息。 使韩信等辑河北,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 如此,则楚所备者多,汉得休息。 "王从其计,出兵宛、叶间。 《左传》曰: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注曰:应城,在襄城城父县西南。 《韩诗外传》曰:周成王与弟戏,以桐叶为珪:"以封汝。 "周公曰:"天子无戏言。 "王应时而封曰应侯。 今应城是也。 郑州   《十道志》曰:郑州,荥阳郡。 《禹贡》豫州之境。 秦兼天下,为三川郡。 《帝王世纪》曰:黄帝都於有熊,今新郑是也。 《汉志》曰:新郑,本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 《国语》曰:郑桓公为司徒,问於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何以逃死? "史伯对曰:"王室将卑,戎翟必昌,不可逼也。 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隋、唐;北有卫、燕、翟、鲜虞、路、泉、徐、蒲;(鲜虞、姬姓。 路、泉、徐、蒲、皆赤翟,隗,姓也。 )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八国,姬姓也。 )东有齐、鲁、曹、宋、滕、邹、莒;是非王之父子母弟甥舅也,皆则蛮夷戎狄之人也。 非亲作顽,不可入也。 其济、洛、河、颍之间乎! (言此四水之间可逃。 )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东虢,仲之后,郐,姬姓。 )虢叔恃势,郐仲恃险,皆有淫侈怠慢之心,加之以贪冒。 君若以周难之故,寄孥与贿焉,不敢不许。 (孥,妻子,贿,财也。 )周乱而是,骄而贪,必将背君,君若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矣。 克二邑,邬、弊、补、丹、依、柔、历、华,君之土也。 (言克虢郐,此八邑可得。 )若前华后河,右洛左济,主芣、騩而食溱、洧,(芣,骊山名,主为神主也。 )修典刑以守之,可以少固。 "王说,乃东孥与贿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也。 (后桓公之子武公竟取十邑之地而居之,今河南新郑是十邑,谓前八邑及虢,郐。 )   《韩诗外传》曰:郑国俗以二月桃花下水时会于溱、洧之上,以自祓除也。 故《诗》曰:"溱与洧方涣涣兮。 "   《汉书》曰:汉王数困荥阳、成皋间,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距楚。 郦食其曰:"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能坚守敖仓,此天所以资汉。 愿足下急进兵攻荥阳,据敖仓之粟,即天下知所归矣。 "   《晋书》曰:阮籍尝登广武,见刘、项战处,叹曰:"时无英主,使竖子成名。 "(其地在荥阳。 )   《地道记》曰:阳武、荥阳有博浪沙,张良为韩击秦始皇处。 宋州   《十道记》曰:宋州,睢阳郡,理宋城县。 虞舜十二州为豫州之境。 周为青州之域,武王封微子之邑。 后为齐、楚、魏所灭,三分其地,魏得其梁、陈留,齐得济阴、东平,楚得沛梁,即今州地。 《礼记》曰:武王克殷,下车而封殷之后於宋。 《禹贡》曰:导菏泽,被孟猪。 (孟潴泽在今虞城县,明都泽是。 )   《博物志》曰:宋北至泗水,南迄睢涡,有孟猪之泽,砀山之基。 《元和郡国志》曰:秦并天下,改为砀郡。 后改为梁国,汉文帝封子武为梁王。 自汉至晋为梁国,属豫州。 宋改为梁郡。 隋於睢阳置宋州。 《唐书》曰:天宝末,禄山乱两河,郡县多所陷没。 张巡、许远守睢阳,贼将尹子奇并力攻围,逾年不下,城中食尽,竟为贼所陷,巡等抗词不挠,遂被害。 《陈留风俗传》曰:宋之地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仁,好稼穑,恶衣食以致蓄藏。 《史记》曰:梁孝王筑东苑三百里,是曰免园。 又为复道,自宫属诸平台三十馀里。 《图经》曰:梁王有修竹园,园中竹木,天下之选,集诸方游士,各为赋,故馆有邹枚之号。 又有雁鹜池,周回四里,亦梁王所凿。 又有清冷池,有钓台,谓之清冷台。 《汉志》曰:宁陵属陈留。 莽曰康善。 孟康曰,故葛伯国,今葛乡是也。 《汉书》曰:梁孝王武,以孝文十二年徙梁,梁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多大县。 於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於平台四十馀里。 曹州   《十道志》曰:曹州,济阴郡,置在济阴县。 《禹贡》豫州之域。 周为曹国地,后属宋,七国时属齐。 汉为济阴郡,地在济水之南,故以为名。 《曹诗》曰:"薈兮蔚兮,南山朝跻。 "(曹南山也。 )   《左传·僖二十八年》曰:晋侯围曹,门焉,多死。 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移舍於墓"。 (言将发冢。 )曹人凶惧。 因其凶也而攻之,入曹。 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 晋侯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曰:"以曹为解。 齐桓公为会而封异姓。 今君为会而灭同姓。 曹叔振铎,文之昭也;先君唐叔,武之穆也。 且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也。 "公说,复曹伯。 《尚书》曰:夏师败绩,遂伐三鬷,俘厥宝玉。 (孔曰:三鬷,国名,今定陶。 )   《水经》曰:菏水,俗谓之五丈沟,东经定陶。 《汉书》曰:高祖五年春二月甲午,即皇帝位於定陶,汜水之阳。 《左传》曰:卫孙蒯田于隧,饮马于重丘,重丘人毁瓶,因诟之。 (重丘,今乘氏县。 )   亳州   《十道志》曰:亳州,谯郡,置在谯县。 《禹贡》豫州之域。 春秋时陈国之谯邑。 六国时属楚。 秦为砀郡地。 汉为谯县,属沛郡。 《左传》曰:楚成得臣帅师伐陈,遂取焦夷。 (杜注:焦,今谯国。 )   《史记》曰:周武王封神农之后於谯国。 《汉书·地理志》曰:王莽以谯为延成亭。 《魏志》曰:后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 太史令单飏以为其国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 及文帝即位,果如其言。 以先人旧都立为谯国,与长安、许昌、邺、洛阳号为五都。 《元和郡县志》曰:后魏立南兖州,周武改为亳州。 《魏略》曰:太祖於谯东五十里泽中筑起精舍,读书,射猎,闭绝宾客,即谓之谯东。 《史记》曰:老子,苦县人也。 (苦县,即今真源县。 )   单州   《五代史》曰:单州,本单父县,梁为辉州,后唐同光二年复旧,隶宋州。 周广顺中,割隶曹州。 《史记》曰:虑不齐,字子贱,为单父宰,反命於孔子,曰:"国有贤者,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 "孔子曰:"惜哉! 不齐所治者小。 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   《吕氏春秋》曰: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许州   《十道志》曰:许州,许昌郡。 《禹贡》豫州之域。 周为许国。 《左传》曰:许,太岳之胤也。 《说文》曰:许,炎帝之后也,武王伐纣时封之。 《汉志》曰:颍川许县,旧许国也。 《魏略》曰:后汉建安元年,太祖迎献帝都於许,即此邑也。 魏文帝即位,改许昌县焉。 《左传》曰:郑伯清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 (今有鲁故城在长社县。 )   《后汉书》曰:宋宠为颍川太守,问功曹郑凯曰:"闻贵郡山川多产奇秀,前贤往哲,可得闻乎? "凯对曰:"鄙郡禀嵩高之灵,中岳之精,是以圣贤龙蟠,俊乂凤集。 昔许由、巢父耻受尧禅,洗耳河滨,重道轻帝,邈世高蹈。 樊仲父者,志洁心遐,耻山河之功,贱天下之重,抗节参云。 公仪、许由俱出阳城。 留侯张良,奇谋辅世,玄算入微,济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于城父。 胡元安,体曾参之至行,履乐正之纯业,丧亲泣血,骨立形存,精神通於神明,雉兔集於左右,出颍阳。 彪义山,英姿秀伟,逸才挺出,究孔子之房隩,存文武於将坠,出於昆阳。 杜伯夷,经学著於师门,政事熙於国朝;清身不苟,有於陵之操;损己存公,有公仪之节,出定陵。 "   又曰:献帝建安元年,迁都许。 《魏略》曰:黄初五年,文帝东征,留郭后於永始台。 霖雨百馀日,城楼多坏,有司请移,后曰:"昔楚昭王出游,贞姜留渐台,江水至,使者迎而无符,不出,卒没。 今帝在远,未有急,奈何移也。 "   又《景福殿赋》曰:镇以崇台,实曰永始。 (台在许昌县。 )   《魏志》曰: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 董卓之乱,彧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天下有变,当为兵冲,宜亟去,无久留。 "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韩馥迎彧,独将宗室至冀州。 后董卓遣李傕等出关东,所过虏掠,至颍川,乡人留者多见杀略。 陈州   《十道志》曰:陈州,淮阳郡,置在宛丘县。 《元和郡国图志》曰:《禹贡》豫州之域,本太昊之墟。 周武王封妫满於陈,春秋时楚灭之。 秦灭楚,属颍川郡。 汉高分置淮阳国,后汉改为陈国。 《毛诗·陈风》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又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注水经》曰:东门池,水至清而不耗,不生诸草。 《尔雅》曰:陈有宛丘。 又曰:丘上有丘,为宛丘。 《汉书》曰:高帝十一年,立子友为淮阳王,罢颍川郡以益之。 《七贤传》曰:汉武出淮阳,到监乡。 帝问陈翼曰:"此名为何? "翼曰:"监乡。 "上曰:"何欺乎? "翼曰:"臣言不欺。 若不欺,佩刀当生白毛;若欺,则无毛。 "视之,刃果有毛。 (监乡在卢江县。 )   颍州   《十道志》曰:颍州,汝阴郡,置在汝阴县。 《元和郡县图》曰:《禹贡》豫州之域。 春秋胡子国,楚灭之。 秦并天下,为颍川郡。 在汉则州汝南郡之汝阴县也。 魏、晋於此置汝阴郡。 后魏改置颍州。 《史记》曰:蒙恬伐楚寝丘。 今汝阴县有寝丘故城在焉。 《吕氏春秋》曰:楚孙叔敖戒其子曰:"我死,王必封汝,无受利地。 荆楚之间有寝丘,其地为不利,可长有也。 "其子从之。 楚封功臣二叶而灭,唯寝丘不夺。 一名沈丘。 蔡州   《十道志》曰:蔡州,汝阳郡。 《禹贡》豫州也。 《图经》曰:春秋时为沈、蔡二国之地,后为楚、魏二国之境。 秦兼天下,以其地为三川。 汉为汝南郡。 《地形志》曰:"谓之悬瓠城,亦名悬壶城。 "又《水经》曰:"汝水周城,形如悬瓠,故取名焉。 "   《史记》曰:周武王克殷,封叔度於蔡。 挟武庚作乱,周公杀管叔而放蔡叔,与车七乘。 子胡改行率德。 周公闻之,举胡以为鲁卿士,故鲁国治。 复封胡于蔡,是为蔡仲。 《舆地志》曰:新蔡县,蔡平侯自上蔡徙都之,故曰新蔡。 《汉志》曰:汝南郡,高帝置。 王莽曰汝汾。 又曰:鮦阳,属汝南郡,在铜水之阳也。 鮦音纣。 又曰:吴房,本房子国也。 楚灵王迁房于楚。 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楚封於此,为堂溪氏。 以封吴故曰吴房。 《史记》:苏秦说韩王曰:"韩之剑戟出堂溪。 "   又曰:李斯,上蔡人也。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要斩咸阳市。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子曰:"吾欲与客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可得乎? "   《后汉书》曰: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 兄虔,亦知名。 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平舆故城今蔡州汝阳县,东北有二龙乡月且里。 )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2 16:36:1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