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一百七十三 ◎居处部一 内容: ○宫   《世本》曰:尧使禹作宫。 《释名》:宫,穹也;屋见垣上穹隆也。 《尔雅》曰: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史记》曰:《天官书》曰:"玄武,虚、危,主宫室。 "   《大戴礼》曰:周时德泽和洽,蒿茂大,以为宫柱,名为蒿宫。 《毛诗》曰:定之方中,作为楚宫;揆之以日,作为楚室。 又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易》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盖取诸《大壮》。 《左传》曰:襄公作楚宫,穆叔曰:《太誓》云:'人之所欲,天必从之。 '君欲楚夫,故作其宫,若君不复適楚,必死是宫也。 "六月,公薨于楚宫。 又曰:晋成虒祁之宫,又成铜鞮之宫数里。 《论语》曰: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禹,吾无简然矣。 《史记》曰:驺子之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坐而受业。 筑碣石宫,亲往师之。 又曰:秦始皇造阿房宫,征发天下工匠。 又曰:秦始皇所居之宫有祈年宫、长信宫、梁山宫。 又曰:戎使由余於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 使人为之,亦苦民矣。 "   又曰:项羽屠咸阳,焚其宫室,三月火不灭。 又曰:卢生说始皇曰:"人主为微行,所居而人知之,则害於神。 愿上居居无令人知,则不死之药,殆可得也。 "乃命咸阳之旁三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所幸,有言其处者,死。 始皇幸梁山宫,望见丞相骑众,不善之,中人以告丞相,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捕时在旁者,斩之。 自是莫知所在,决事悉於咸阳宫。 又曰:始皇二十七年,作长信宫於渭南。 通骊山,作甘泉前殿。 筑甬道,自咸阳属之。 (筑墙垣如街巷。 )   又曰:汉武帝时,河决。 天子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作《瓠子歌》。 於是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宫。 又曰:樗里子卒,葬於渭南章台之东。 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 "樗里疾室在於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 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值其墓。 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   《汉书》曰:汉八年,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苍龙,玄虎,二阙。 )前殿、武库、大仓。 高祖还,见宫阙壮丽,甚怒,曰:"天下方未定,何治宫室过度也! "何曰:"非壮非丽,无以威四夷,且令后世无以加也。 "   又曰:初,江充召见犬台宫,(晋灼曰:黄图上林有走狗观也。 古曰今书本犬台有作太台,字者误也。 汉无太台宫也。 )自请愿以所常被服冠见上,上许之。 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 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 "既至前,问以当世政事,上悦之。 又曰:武帝六年冬,行幸回中。 春,作首山宫。 又曰:上幸不其,祠神人于交门宫,若有向坐拜者。 作《交门之歌》。 又曰:幸河东之明年正月,凤凰集祋祤,於所集处得玉宝,起步寿宫。 又曰:柏梁灾,越巫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又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 "於是起建章宫,为千门万户。 又曰:梁孝王,吴、楚破,梁最亲,有功。 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多大县。 孝王,太后少子,爱之,赏赐不可胜道。 於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宫连属於平台四十馀里。 (如淳曰:在梁东北离宫所在。 晋灼曰:或说在城中东北角。 )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警入跸,拟於天子。 又曰:孝武作建章宫,为千门万户。 有凤凰阙,高二十馀丈,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 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 立神明台、井幹楼,度高五十馀丈,辇道相属焉。 又曰:秦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师古曰:凡言离宫者皆谓於别处置之,非常所居也。 )钟鼓帷帐,不移而具。 又为阿房之殿,高数十仞,(师古曰:阿房者,言殿之四阿皆房也。 一说,大陵曰阿,言其殿高若於阿,上为房也。 房,次王作旁说云。 始皇作四十殿,未有名,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旁。 阿,近也。 八尺曰仞也。 )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驰骛,旌旗不挠。 (师古曰:挠,屈也。 言庭之广大,殿之高敞,众骑驰骛无所触。 建立旗旌,不屈挠。 )为宫室之丽至於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聚庐而托处焉。 又曰:邹阳谏吴王曰:"臣闻秦倚曲台之宫,(应劭曰:始皇帝所治处也。 若汉家未央宫也。 )悬衡天下,(服虔曰:关西为衡。 应劭曰:衡,平也。 如淳曰:衡,犹称也,言其悬法度於其上也。 师古曰:此说秦自以为威力强固,非论平法也。 下又言陈胜连从兵之据,则是说从横之事耳。 服释是也。 )画地而不犯,(师古曰:画地不犯者,法制之行。 )兵加胡越;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师古曰:从音子容切。 )以叩函谷,咸阳遂危。 (师古曰:叩,击也。 )何则? 列郡不相亲,万室不相救也? "   又曰:后元二年,幸盩厔,作五柞宫。 (张晏曰:有五柞树,因以名。 )   又曰:甘露二年,幸萯阳宫。 (在鄠,萯音倍。 )   《后汉书》曰:永平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锺离意诣阙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 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邪? 使人疾邪? 宫室崇邪? 女谒盛邪? 苞苴行邪? 谗夫昌邪? '窃见北宫大作,人失农时,此所谓宫室荣也。 自古非患宫室小狭,但患人不安宁。 宜且罢止,以应天心。 臣意以匹夫之才,无有重行能,久食重禄,擢备近臣,比受厚赐,喜惧相半,不胜愚戆征营,(征营,不自安也。 )罪当万死。 "帝策诏报曰:"汤引六事,咎在一人。 其冠履,勿谢。 比上天降旱,密云数会,朕戚然惭惧,思获嘉应。 故分布祷请,闚候风云,北祈明堂,南设雩场。 (明堂在洛阳城南,言北祈者,盖时修雩场在明堂之南也。 )今又敕大匠止作诸宫,减省不急,庶消灾谴。 "诏因谢公卿百僚,遂应时澍雨。 又曰:东平王苍薨,元和三年,东巡狩,幸东平宫,追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 "因泣下沾襟。 《魏志》曰:帝营作许昌宫,杨阜谏曰:"尧尚茅茨而万国安,禹卑宫室,而天下乐。 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皆丧社稷也。 "   《吴志》曰:后主二年六月,起新宫於大初之东,制度尤广。 二千石已下,皆自入山督摄伐木。 又坏诸地大开苑囿,起土山作楼观,加饰珠玉,制以奇名,右临硎,左弯碕。 又开城北渠引后湖水。 激流入宫内,巡绕堂殿。 穷极伎巧,功费万计。 又曰:赤乌十年春二月,適南宫。 三月,改作大初宫,诏移武昌材瓦。 有司奏:"武昌宫作已二十八年,恐不堪用,宜别更置。 "帝曰:"大禹卑宫室为美。 今军事未已,所在多赋,妨损农业。 且建业宫乃朕从京来作府舍耳,柱材率细,年月久远,恐损坏,今武昌宫材木自可用缮之。 "   《晋书》曰:尚书仆射谢安石以宫室朽坏,启作新宫。 帝权出居会稽王第。 二月,始兴功,内外日役六千人。 安与大匠毛安之决意修定,皆仰摸玄象,体合辰极,并新制置省阁堂宇名署。 时正构太极殿欠一梁,有梅木流至石头,石头津主启闻,取用之。 因画花於梁上,以表瑞焉。 又起朱雀重楼,皆绣栭藻井,门开三道,上重名朱雀观。 观下门上有铜雀悬楣上,刻木为龙虎,左右相对。 王隐《晋书》曰:高堂隆刻邺宫屋材云:"后若干年,当有天子居此宫。 "惠帝止邺宫,治屋土剥更屋,始见刻字,计年正合时。 《载记》曰:石勒欲营邺宫,先是廷尉续咸谏止之。 及是霖雨,中山西北暴水,流漂巨木百馀万根,集于堂阳。 勒大悦,谓公卿曰:"诸卿知否? 此非为灾,天意欲吾营都矣。 "於是营之,勒亲定规模。 又曰:刘曜命起丰明观,立西宫,建凌霄楼於镐池。 侍中乔豫、和苞上疏曰:"臣闻人主之兴作也,上准乾象,俯顺人时,是以卫文承乱亡之后,宗庙流漂无所,而犹上宪营室作为楚宫。 故能上兴康叔、武公之迹,延九百之庆也。 今奉诏书将营丰明观,市道刍荛咸非之,曰一观之费足以平凉州矣。 又奉敕旨复欲拟阿房而建西宫,模琼楼而建凌霄,以此功费亦可以吞吴、蜀,剪齐、魏矣。 "书奏,曜大悦。 《宋书》曰:少帝以石头城为长乐宫,东府城为未央宫。 《齐书》曰:高祖永明元年秋七月,车驾幸青溪旧宫,设金石乐,在位者赋诗。 《唐书》曰:东都平,太宗入观隋氏宫室,嗟后主罄人力以逞奢侈。 薛收进曰:"峻宇雕墙,殷辛以灭;土阶茅栋,唐尧以昌。 秦帝增阿房之饰,汉后罢露台之费,故汉祚延而秦祸速,自古如此。 土崩瓦解,取讥后代,良以奢虐所致。 "太宗悦其对。 又曰:高祖尝避暑於仁智宫。 又曰:阎立德受诏造翠微微宫玉华宫,咸称旨,赏赐甚厚。 又曰:太宗将幸九成宫,姚思廉谏曰:"离宫游幸,秦皇、汉武之事,固非尧、舜、禹、汤之所为也。 "言甚切至,太宗纳之。 《西京杂记》曰:赵王如意年幼,未能亲就外傅,戚姬使旧赵内傅赵媪傅之,号其室为养德宫。 又曰: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抱,上枝覆荫数十亩。 其西有青桐观,观有三梧桐树,树下石骐麟二枚,刊其胁为文字,是秦始皇骊山墓上物也。 头高一丈三尺,东边者前左脚折,折处有赤如血。 父老谓其有神,皆含血而属筋焉。 《帝王世纪》曰:纣作倾宫,七年乃成,大十里,高十丈。 又曰:尧有贰宫。 《汉武故事》曰:上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 取年十五已上、二十已下,满四十者出嫁。 掖庭令总其籍,时有死出者隋补之,凡诸宫美人可有七八千。 建章、未央、长乐三宫皆辇道相属,悬栋飞阁,不由径路。 《六韬》曰:殷君喜治宫室七十三所。 大宫百里,宫中九市。 《列仙传》曰:钩弋夫人,齐人,病六年,右手拳。 望气者云:"东方有贵人气。 "推而得之。 召到,姿色甚伟,帝披其手,得一玉钩,而手寻展。 故名其宫为钩翼宫。 《十洲记》曰:方丈山上有玄琉璃宫。 《博物志》曰:夏桀之时,为长夜宫於深谷之中,男女杂处,三旬不出听政。 其后大风飘沙,一夕填此宫谷。 《邺中记》曰:石虎在时,自襄国至邺二百里中,四十里辄立一宫,宫有一夫人,侍婢数十,黄门宿卫,石虎下辇即止。 凡虎所起,内外大小殿、台、观、行、宫四十四所。 《郡国志》曰:武帝游五柞宫,欲广,上林令谯隆谏曰:"尧、舜至治广德,不务苑囿。 "帝初不悦,后拜为中郎。 《墨子》曰:上古之人,未知为宫室,就陵而居处,下润伤民,故圣人作,为宫室。 宫室之法,高足以避润湿,中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霜雪,墙高足以别男女,故以便生,不以为乐也。 今之为宫室,必厚敛百姓,暴夺民财,为曲直之室,青黄刻镂之饰,故国贫而人难诉也。 《管子》曰:黄帝有合宫以听政。 《穆天子传》曰:天子升於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 《越绝书》曰:美女宫,周五百九十步。 土城者,勾践所习教美西西施、郑旦宫室。 《方言》曰:吴有馆娃之宫。 《列子》曰:周穆王时,西域国有化人来,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天。 暨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实为清都紫微也。 《孟子》曰:齐宣王见孟子於雪宫。 《吕氏春秋》曰:武王胜殷,清箕子之宫也。 《神异经》曰:东方有宫,青石为墙,高三仞,左右阙高百尺,画以五色,门有银榜,以青石碧镂,题曰天地长男之宫。 西方有宫,白石为墙,五色玄黄门,有金榜而银镂,题曰天地少女之宫。 中央有宫,以金为墙,阙有金榜以银镂,题曰天皇之宫。 南方有宫,以赤石为墙,赤铜为门,阙有银榜,曰天地中女之宫。 北方有宫,以黑石为墙,题曰天地中男之宫。 东南有宫,以黄石为墙,以黄榜碧镂,题曰天地少男之宫。 西南有宫,以黄铜为墙,题曰地皇之宫。 《十洲记》曰:青丘山上有紫宫,天真仙女多游於此。 又曰:方丈山有琉璃宫。 《纪年》曰:穆王所居,郑宫春宫。 《说苑》曰:楚使使聘齐。 齐王享之梧宫,使者曰:"大哉梧乎! "王曰:"江海之鱼吞舟,况大国之树。 "   《三辅故事》曰:桂宫周匝十里,有光明殿、走狗台,土山复道横北庭,从宫中西上城至神明台。 《三辅黄图》曰:有夜光宫、望远宫、昭台宫、蒲桃宫、棠梨宫、蒷阳宫、长平宫、五柞宫。 《汉宫阙名》曰:长安有长乐宫、未央宫、长门宫、鼓篁宫、承光宫、宜春宫、池阳宫、长平宫、黄山宫、望仙宫、长杨宫、集灵宫、延寿宫、祈年宫、通天宫、馺娑宫、沛宫、林光宫、甘泉宫、龙泉宫、首山宫、交门宫、明光宫、五柞宫、万岁宫、竹宫、寿宫、建章宫、太一宫、思子宫、(见《汉书》,长乐等宫,或在京师,或在外邵,或帝王所居,或祀祠所在,或因事以置。 )夜光宫、棠梨宫、扶荔宫(见《三辅莫图》)、桂宫(见《三辅故事》)、鼎湖宫、谷口宫。 《魏略》曰:大秦国城中有五宫,相去各十里,宫室皆以水精为梱,食器亦然。 《郡国志》曰:金河府摩磷宫北二十里有石殿一,飞桥向岸,画以古贤哲士,太常卿蒋少游制。 太和五年,文明太后来幸,钓得鲤鱼一双,长三尺,以黄金锁穿鳃,放於池中。 后皆长五尺,沉泛相随。 正光元年五月五日,天清气爽,闻池内锵锵声,水中惊沸,须臾,雷电海冥,有气五道自池中属於天,久之乃灭,波止水定,唯见一鱼化为龙矣。 又曰:秦川宫,昔非子到秦,於此筑宫室。 又曰:庐山有三宫,上宫在悬崖之表,人所不及;次宫在山岩下,两边有阴阳沟,有石羊马,夹道相对;下宫在彭蠡湖际。 《隋图经》曰:大业十六年,自江都还洛阳,敕於汾州北临汾水起汾阳宫,即管涔山汾河源所出之处。 当盛暑之时,临河盥潄,即凉风凛然如八九月,其北多雨,经夏罕有晴日,一日之中,倏忽而雨,倏忽而晴,晴雨未曾经日。 虽高岭千仞,岭上居人掘地深二三尺,即得清泉用之。 《寿春图经》曰:十宫,在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疏迥跨屺,随地形置焉。 并隋炀帝立也,曰归雁宫、回流宫、九里宫、松林宫、枫林宫、大雷宫、小雷宫、春草宫、九华宫、光汾宫,是曰十宫。 《西京记》曰:通义坊,唐高祖龙潜旧宅,武德元年以为通义宫。 六年,高祖临幸,大宴群臣,引见邻里父老,班赐有差。 贞观元年,立为兴圣尼寺焉。 又曰:大明宫,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京城之东北隅。 初,高宗尝患风痺,以宫内湫湿,屋宇拥蔽,乃於此置宫。 司农少卿梁孝仁充使制造。 北据高冈,南望爽垲,视终南如指掌,坊市俯而可窥。 《东京记》曰:上阳宫,在皇城西南东苑,前苑东垂,南临洛水,西亘谷水。 上元中,韦机充使所造。 列岸修廊连亘,掘地,得铜器似盆而浅,中有隐起双鲤之状,鱼间有四篆字曰:"长宜子孙"。 时人以为李氏再兴之符。 高宗末年,常居此宫以听政也。 《两京记》曰:上阳宫西有西上阳宫,两宫夹谷水,虹桥架空,以通往来。 《楚辞》曰: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2 17:44:58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