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二百八十三 ◎兵部十四 内容: ○机略二   《史记》曰:韩信伐赵,引兵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如淳曰:萆音蔽,依山自覆蔽也。 )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帜。 "乃使万人先行,背水阵。 赵军望见,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於是信、张耳佯弃旗鼓,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不能得信等,欲归,还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谓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 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徐广曰:汦音迟。 )擒赵王歇。 信诸将问信曰:"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臣等不服。 "然竟以胜,此术何也? "信曰:"此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此所谓驱市人而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今予之生地则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诸将皆服,曰:"善。 非所及也。 "   又曰:越与吴战,败,范蠡献吴粟十万斛而蒸之。 吴言粟好,尽付民种之,不生,明年大饥。 越遂伐吴,灭之。 又曰: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秦峣关下军,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也。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之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啗秦将。 "(贪而忽名,可货以赂。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 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士卒恐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怠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之,秦兵大败。 又曰:项籍围汉王於荥阳,汉将纪信诈降,以故汉王得出走入关,收其兵欲复东。 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中困。 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息。 使韩信等平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 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息,复与之战,破楚必矣。 "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 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 汉王深壁不与战。 终以此弊楚。 又曰: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思归。 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独居南郑。 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日夜跂而思归。 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成大功。 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向,争权天下。 "汉王从之,终灭项籍。 又曰:汉楚相持,项羽自击汉将彭越于梁,令其将大司马曹咎守成皋。 汉将挑楚军,咎怒,渡汜水战汉将,后半涉,汉击大破之。 又曰:汉王与韩信、彭越期会击楚军,至固陵,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王谓张良曰:"诸侯不从约,奈何? "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君王能与分天下,今可立致。 不即,事未可知。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至穀城,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皆报请令进兵,并至垓下,遂破项籍军。 又曰:汉王与诸侯兵共击项羽,决胜垓下。 韩信将三十万自当之。 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汉王在后。 绛侯、柴将军在汉王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 韩信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退。 信复乘之,大败垓下。 又曰:破项羽於垓下。 羽兵尚众,汉兵围之,皆为楚歌。 楚人久苦征战,困败思归,遂溃。 (《通典》曰:斯亦攻心之机也。 )   又曰:汉王遣将韩信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 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度军,(以木为器如罂缻。 以渡军无船且尚密也。 )袭安邑。 虏魏王豹。 又曰:吴王濞反,(濞,匹备反。 )汉将周亚夫率师御之,壁於下邑。 吴师奔壁东南,亚夫备西北。 吴师果以精兵奔西北,不得入,大败。 《汉书》曰:先零、(音怜。 )罕开(音汧。 )二种羌皆解仇,合党为寇,汉将赵充国讨之,守便宜上书曰:"先零羌虏欲为背叛,故与罕、幵解仇,然其私心恐汉兵至,而罕、开背之也。 臣愚以为其计请击先零,若先击罕羌,零必助之。 今虏马肥饶精,击之恐不能伤害,适使先零施德於罕羌也。 坚其约,合其党。 虏交坚党合,诛之用力数倍,臣恐国家忧累犹十数年,不一二岁而已。 先诛先零,则罕、开之属不烦兵矣。 "宣帝从之,果如其策。 又曰:王莽末,光武起兵据昆阳城时惟有八九千人。 莽遣将王邑、严尤讨之,军到城下者十万,光武留王凤等守城,与李轶等十馀骑夜出,既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亟,急也。 纪力切。 )彼必奔走,则昆阳自服。 "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 今将百万之众,过城而不能下,何谓耶? "遂围之数十里,列营百所,云车十馀,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千里。 或为地道,或輣橦城。 (輣,薄萌切。 )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楯而汲。 王凤等乞降,不许。 光武遂与诸营部俱进,自将部骑千馀人,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阵。 寻、邑亦遣千兵馀合战。 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 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 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兵乘之,斩首数百千级。 连胜,遂因而大败。 (《通典》曰:王邑违九攻宛,所以败也。 )   又曰:王郎起河北。 郎钜鹿郡太守王饶据城,光武围数十日,连攻不克。 耿纯说曰:"久守王饶,士众疲飏,不如及大兵精锐进攻邯郸。 若王郎已诛,王饶不战自服矣。 "从之,乃留兵守钜鹿,而进军邯郸,屯其郭北。 郎数出战,无利城守,急攻之二十馀日。 郎少傅李立为反间,开门内汉兵,遂拔邯郸郎党悉平。 又曰:曹操围袁尚,凿池环城。 初令浅,示若可越,城中望见,笑而不出。 操令一夜浚之,广深二丈,决漳水以溃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饿死者过者。 《后汉书》曰:朱穆举度尚,自右校令擢荆州刺史,击桂阳苍梧盗贼。 尚躬率部曲,与同劳逸,广募杂种诸蛮夷,明设购赏,进击,大破之,降者数万人。 桂阳宿贼渠帅卜阳、潘鸿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 尚穷追数百里,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获珍宝。 而阳、鸿等党众犹盛,尚欲击之,而士卒骄富,莫有斗志。 尚计缓之则不战,逼之则逃亡,乃宣言卜阳、潘鸿作贼十年,习於攻守,今兵寡少,未易可进,当须诸郡所发悉至,尔乃并力攻之。 申令军中,恣听射猎。 兵士喜悦,大小皆相与从禽。 尚乃密使所亲客潜焚其营,珍积皆尽。 猎者来还,莫不泣涕。 尚人人慰劳,深自咎责,因曰:"卜阳等财实足富数代,诸卿但不并力耳。 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众闻咸愤踊,尚敕令秣马蓐食,明旦,径赴贼屯。 阳、鸿等自以深固,不复设备,吏士乘锐,遂大破平之。 尚出兵三年,群寇悉定。 又曰:廉范为云中太守。 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 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营中星列。 (用两炬交缚如十字,爇其头,手执一端,使敌人望之,疑兵士之多。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蓐食,早起食于寝蓐中也。 )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籍,死者千馀人,(辚,轹也。 藉,相蹈藉也。 )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又曰:耿恭与匈奴战,恭以毒药傅矢。 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因发强弩射之。 虏中矢者,视疮皆沸,遂大惊。 会天暴风雨,随而击之,杀伤甚众。 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 "遂解去。 又曰:耿弇敕诸校会,(会,犹集也。 )后五日攻西安。 张蓝闻之,晨夜儆守。 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 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 弇曰:"不然。 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 然临淄出不意而至,必惊扰,吾攻之一日必拔。 拨临淄即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两者也。 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 纵能拔之,张蓝引兵还奔临淄,并兵合势,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输,旬月之间,不战而困。 诸军之言,未见其宜。 "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 又曰:高峻据高平,犹不下,帝议遣使降之。 乃谓寇恂曰:"为吾行也。 若峻不降,引耿弇等击之。 "恂奉玺书与峻,峻遣军帅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 恂怒,将诛文。 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西遮陇道,连年不下。 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恂不应,遂斩之。 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帅无礼,已戮之矣。 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 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 "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 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 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 "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   又曰:吴汉在河北,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鬲,县名,属平原郡,故城在今德州西北。 五姓盖当地强宗豪右也。 鬲,音革。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诸将乃服,曰:"不战而下城,非众所及也。 "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4 13:40:5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