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二百八十五 ◎兵部十六 内容: ○机略四   《魏志》曰:曹公西征马超,与超夹关为军。 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度蒲坂津,据河西为营。 公由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 公放马牛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得度,循河为甬道而南。 贼退,距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 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 又曰:曹公与袁绍相持官渡,曹公循河而西。 绍於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 公勒兵驻营南坂下,使登垒视之,曰:"可五六百骑。 "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胜数。 "公曰:"勿复白。 "乃令骑放马解鞅。 是时,白马辎重就道。 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 荀攸曰:"此所以饵敌也。 如何去之! "绍骑将文丑与刘备五六千骑前后至。 诸将复白:"可上马。 "公曰:"未也。 "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辎重。 公曰:"可矣。 "乃皆上马。 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之,大破。 又曰:曹公既克邺,袁尚、熙遂奔辽东,众百数千。 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 曹公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熙可擒。 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其首,不烦兵矣。 "公引兵还,康果斩送尚、熙,传其首。 诸将或问曰:"公还,而康斩尚、熙何也? "公曰:"彼素畏尚、熙,其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 "   又曰:曹公讨鲜卑,出卢龙,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陷柳城。 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 将数万骑逆军,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 公登高,观敌阵不整,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大败之。 又曰:黄巾贼起,命将朱隽率兵讨之。 贼帅韩忠据宛拒隽,隽兵少不敌,乃长围结垒起土以临城内,因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之。 隽自将精卒五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 忠乃退保小城,惶惧乞降。 又曰:曹公与袁绍相持官渡,绍遣将郭图、淳于琼、颜良等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度河。 曹公北救延。 荀攸说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 公到延津,若将度兵向其后,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 "公从之。 绍闻兵度,即留分兵西应之。 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 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遂解白马围。 又曰:曹公击破马超,超走凉州。 关中平,诸将或问曹公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 "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也。 吾欲盛兵向潼关;贼悉南守,西河之备虚,故徐晃等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 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 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 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 吾顺伪言许之,所以纵逸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蓄士卒之力,一朝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又曰:蜀关羽围曹公将曹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布於襄阳,曹公遣将徐晃救仁。 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偃城。 晃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 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 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 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兵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蹈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曹公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胜,今陷贼围,多斩首虏。 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 "   又曰:曹公征关中,进军渡渭。 马超及韩遂数战,不许,因请割地。 公用贾诩计,伪许之。 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故旧,拊手欢笑。 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 "遂曰:"无所言也。 "超等疑之。 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 超等愈疑遂。 公乃与克日会战。 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骁骑夹击,大破之。 遂、超走凉州。 《魏志》曰:司马宣王征公孙文懿,次于辽水。 文懿遣将军毕衍、杨祚等步骑数万阻辽,隧以距之,围堑二十馀里。 宣王令军穿围,盛兵多张旗帜,出其东南,贼尽锐赴之,乃沉舟潜济,急于东北,斜趣之襄平。 衍等恐襄平无守,夜遁。 又曰:郭淮讨叛羌师。 其羌师屯河关、白土故城,据河拒官军。 淮见形上流,密于下度兵据白土故城,击,大破之。 又曰:李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袁尚遣将高藩将兵屯河上,绝水道。 典与诸将议曰:"藩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宜亟击之。 "昱为然,遂北渡河攻藩,破之。 水道得通。 又曰:司马宣王征公孙文懿,沉舟潜济辽水,作长围,忽弃贼而向襄平。 诸将言曰:"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 "宣王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 攻之,正入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 古人云: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贼大众在此,贼窟虚矣。 我直指襄平,必怀内惧。 惧而求战,破之必矣。 "遂整阵而过。 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 宣王谓诸将曰:"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 "乃纵兵逆击,大破之,三战皆捷。 又曰:田豫,字国让。 率兵击鲜卑比能,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 国让乃进军,去虏十馀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 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 又曰:诸葛诞、文钦反,据寿春,司马景王总兵讨之,谓诸将曰:"彼当突围,决一朝之命! "或谓:"大军不能久,省食减口,冀有他变,料敌之情不出此二者,今当多方以乱之,备其越逸,此胜计也。 "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穀淮北廪军士,大豆人三胜,钦闻之果喜。 景王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诞等益宽恣食。 俄而,城中乏粮,诸将并请攻之。 景王曰:"诞聚粮固守,外结吴人,自谓足据淮南,必不便走。 今若急之,损游军之力,外寇卒至,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且坚守三面,若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外贼,钦等必为擒矣。 "诞、钦等出攻长围,诸军逆击,走之。 初,诞、钦内不相协,乃至穷蹙转相疑贰,诞杀钦。 子鸯逾城降,以为将军、封侯,使巡城而呼。 景王见城上持弓者不发,因令攻而拔之。 又曰:诸葛诞据寿春反,命将王基讨之。 吴遣朱异来救诞,军於安城。 诏王基引诸军转据北山,基谓诸将曰:"今围垒转固,兵马向集,但当精修守备以待越逸,而更移兵守险,使得放纵,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遂守便宜,上疏曰:"今与贼交利对敌,当不动如山。 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於势大损。 诸军并据深沟高垒,众心皆定,不可倾动,此御兵之要地也。 "书奏,报听之。 寿春竟破,司马文王与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 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距众议,终至制敌擒寇,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 "   又曰:郭淮在汉中,蜀主刘备欲渡汉水来攻。 诸将议众寡不敌,依水为陈以距之。 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 不如远水为阵,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既阵,备疑不敢渡。 (《通典》曰:蜀主悟之,不敢。 )   又曰: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田豫持节护乌丸校尉。 时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等割地统御,各有分界。 乃共要盟,不得以马与中国市。 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仇敌,互相攻伐。 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击,求救于豫。 豫深入虏廷,胡围豫于马邑城十重。 豫密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从南门出,胡人皆往赴之。 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赴,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乱,弃马步走,追讨二十馀里,僵尸蔽地。 自是胡人破胆,威振沙漠。 又曰:诸葛亮出斜谷,司马宣王屯北原。 亮盛兵西行,诸将皆欲攻西围,郭淮独以为此见形於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 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吴志》曰:曹公入荆州,刘备为曹公所破,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 遣诸葛亮诣孙权,权遣周瑜、程普与之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观操船舰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数十,实以薪草,上建牙旗。 盖乃先报书,欺以欲降。 曹公军延颈指言:"盖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熛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又曰:周瑜使甘宁据夷陵。 魏将曹仁围宁,吕蒙往救之。 仍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 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 敌夜遁去,行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 蒙兵追蹙,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 又曰:贺齐讨黔,歙贼帅,(黟音伊几切。 歙音摄。 )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历林山,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方楯,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 军住经日,将吏患之。 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戈,密於隐险贼所不备处,以戈拓山为缘道,道成,夜令潜上,乃多悬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十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勒兵待之。 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以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 贼中有善禁术者,吴师刀剑不得拔,弓弩射矢俱还自向,辄致不利。 齐曰:"吾闻之,雄黄胜五兵,还丹能威敌。 夫金有刃、虫有毒者皆可禁之。 以无刃之兵,不毒之虫,彼必无能为也。 "遂伐木为棓列阵,四面罗布,俱鸣鼓角,勒兵待曙。 贼惶遽无依,禁术不效,大破而降之。 《蜀志》曰:诸葛孔明率众定南夷,擒夷帅孟获,七纵七擒。 获曰:"公,天威也。 南人不复反矣。 "   扬雄《蜀王记》云:秦王石牛,置金於后,蜀人以为牛便金。 蜀王发卒开道,令五丁拖牛置成都,蜀道乃通。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4 13:51:0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