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三百七 ◎兵部三十八 内容: ○会兵   《书》曰:戊午,师渡孟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 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 (族,众也。 如林,言盛多。 会,逆,拒战。 )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壹戎衣,而天下大定。 (言与众同心,动有成也。 )   《穀梁传》曰:齐侯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爱民也。 《后汉书》曰:初,卷人维汜,(卷,县名,居河南郡,故城在今郑州原武城县西北。 )妖言称神,有弟子数百人,坐伏诛。 后其弟子李广等,宣汜神化不死,以诳惑百姓。 十七年,遂共聚会徒党,攻没睆城,(晥,县名,属卢江郡,今舒州怀宁县。 睆音下板切,又下管切。 )杀睆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 遣谒者张宗将兵数千人讨之,复为广所败。 於是使马援发诸郡兵,合万馀人击破广等,斩之。 又曰: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公卿举邓训代纡为校尉。 诸羌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郑玄注:《周礼》云:大事曰盟,小事曰诅。 )众四万馀人,期冰合渡河攻训。 又曰:吴汉为安乐令,会王郎起,北州扰惑。 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 乃说太守彭宠曰:"渔阳、上谷突骑,天下所闻也。 君何不合二郡精锐兵,附刘公击邯郸,此一时之功也。 "(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宠以为然。 又曰:朱鲔闻光武北伐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强率兵三万馀人,渡巩河攻温。 (巩、温,并今洛川县也,临广河,故曰巩河。 )檄书至,寇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於温下。 军吏皆谏曰:"今洛阳兵渡河,前后不绝,宜待众军毕集,乃可出也。 "恂曰:"温,郡之藩蔽,失温则郡不可守。 "遂驰赴之。 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 "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 又曰:吴汉悉发幽州兵,与光武会清阳。 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耶? "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莫,大也。 兵薄,军之士名帐。 )诸将人人多请之。 光武曰:"属者恐不与人,(属,犹近也。 )今所请又何多也? "诸将皆惭。 《晋书·天文志》曰:征吴之役,三河徐、兖之兵悉出,交战於吴、楚之地。 《唐书》曰:宪宗时,郓州李师道翻覆违命,诏宣武、义成、武宁、横海四节度之师与田弘正会军讨之。 弘正奏请取黎阳渡河,会李光颜等军齐进。 帝召宰臣於延英议可否,皆曰:"阃外之事,大将制之,既有奏陈,宜遂其请。 "裴度独以为不可,奏曰:"魏博一军,不同诸道。 过河之后,却退不得,便须进击,亦见成功。 若取黎阳渡河,即才离本界,便至滑出,徒有供饷之劳,又生顾望之势。 况弘正、光颜并少威断,更相疑惑,必恐迁延。 然兵事不从中制,一定处分,或虑不可。 若欲於河南持重,则不如河北养威。 不然,即且秣马厉兵,候霜降水落,於杨刘渡河。 直抵郓州。 但得至阳谷已来卜营,则兵势自盛,形自不挠。 "上曰:"卿言是矣。 "乃诏弘正取杨刘渡河。 及弘正军既济河而南,距郓州四十里筑垒,贼势果蹙。 顷之,诛师道。 《三国典略》曰:周武帝率六军趣邺,齐主令群臣议之。 广宁王孝珩议曰:"今大寇既深,事藉机变,请使任城王便领幽州道兵,自土门入,声取并州。 独孤永业便领洛州兵,自潼关入,声取长安。 臣请领京畿兵出溢,只鼓行逆战。 贼悬军远来,日增疲老,闻南北有兵,自然应退。 "   ○誓众   《书》曰:帝曰:"咨,禹! 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 "(三苗之民数千,王诛率循也。 徂,往也。 不循帝道,言乱逆也,命禹讨之。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令诸侯伐有苗也。 军旅曰誓。 济济,众盛之貌。 )蠢兹有苗,昏迷不恭,(蠢,动;昏,暗也。 言其所以宜讨。 )侮慢自贤,反道败德;(狎侮先王,轻慢典教,反正道,败德义。 )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废仁贤,任奸佞。 )民弃不保,天降之咎。 (言民叛天,灾之。 )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 (肆,故也。 辞谓不恭。 罪谓侮慢以下事。 )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 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禹拜昌言,班师振旅。 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於两阶。 七旬,有苗格。 又曰: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 王曰:"嗟! 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用命赏于祖。 不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   又曰: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告于众曰:"羲和尸厥官、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 今予奉将天罚。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呜呼! 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尔众士,懋戒哉! "钦承天子休命。 又曰: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 誓公曰:"嗟,人无哗! 听命:善谷乃甲胄,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 峙乃糗粮,峙乃刍茭,无敢不逮! 汝则有大刑! 鲁人三郊、三遂,峙乃桢幹。 甲戌,我惟筑。 无敢不供! 汝则有无馀刑,非杀。 "(刑者非一也。 )   又曰:惟戊午,王次于河朔,(次,止也。 戊午渡河而誓,既誓而止于河之北。 )群后以师毕会。 (诸侯尽会止也。 )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 西土有众,咸听朕言! (徇,循也。 武王在西,故称西土。 )今商王受力行无度,(行无法度。 )播弃黎老,昵比罪人。 (鲐背之者称黎老。 弃,不礼敬也。 昵,近也。 罪人,谓天下逋逃小人也。 )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言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也。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周,至也。 纣至亲虽多,不若周家之多仁人也。 )   又曰:武王伐纣,曰:"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 夫子勖哉! 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勖哉夫子! 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 于商郊! 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 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   又曰:尔众士同力王室。 《史记》曰:太尉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军中皆左袒。 《后汉书》曰:齐武王伯升,既破甄阜军,乃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 《晋书》曰:元帝以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仍将本流徒部曲百馀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馀人而后进。 又《载记》曰:王猛与慕容评战,陈於渭原,而誓众曰:"王景略受国厚恩,任兼内外,今与诸军深入贼地,宜各勉进,不可退也。 愿戮力行间以报恩,顾受爵明君之朝,庆觞父母之室,不亦美乎? "众皆勇奋,破釜弃粮,大呼竞进。 《后周书》曰:太祖率李弱、独孤信等十二将东伐。 至潼关,太祖乃誓於师曰:"与尔有众,奉天威,诛暴乱。 惟尔众士,整尔甲兵,戒尔戎事,无贪财以轻敌,无暴民以作威。 用命则有赏,不用命则有戮,尔众士其勉之。 "遣子宴居军前徇地。 《唐书》曰:高祖起义兵,西图关中,精甲三万。 高祖杖白旗,誓众於太原之野,引师即路。 又曰:太宗征王世充,陈兵穀水之上,步骑五万。 太宗举旄誓众曰:"隋室无道,毒被苍生,我国家受命于天,宁济亿兆。 世充敢抗大邦,数行侵暴,诛杀良善,恣其淫酷。 国家为百姓除害,事不获已。 各宜整尔军旅,修尔器械,立勋立效,龚行天罚,敢有犯命者斩无赦。 "   又曰:朱泚乱韦皋於陇州,筑坛於庭,血牲,与将士等盟曰:"上天不吊,国家多难,逆臣乘间,盗据皇宫。 而李楚琳亦扇凶徒,倾陷城邑,酷虐所加,爰及本使,既不事上,安能恤下。 皋是用激心愤气,不遑底宁,誓与群公,竭诚王室。 凡我同盟,一心竭力,伏顺除凶,祖先之灵,必当幽赞。 言诚则志合,义感则心齐,粉骨尘躯,决无所顾。 有渝此志,明神殛之,迨于子孙,亦罔遗育。 皇天后土,当兆斯言。 "又使通於吐蕃以求助。 《古司马兵法》曰:古者逐奔不远,纵绥不及,所以示君子且有礼。 不远则难诱,不及则难陷,以礼为固,以仁为胜。 既胜之后其教可复,是故君子贵之也。 有虞氏戒於国中,欲人体其命也;(舜以农教战,以战教民,畋猎简习,故民体之也。 )夏后氏誓於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禹令军聚,重复教肆,进退左右,前后离合周旋也。 )殷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待事也;(殷既遵虞夏之教民,又於军门外复简试。 )周将交刃而誓之,以致意也。 (周用虞夏殷之教民交和接兵,又复申望誓之军,德薄,民俗巧也。 )   又曰:贤王制礼乐法度,乃作五刑,兴甲兵,以讨不义。 巡狩、省方,会诸侯考不同,其有失命乱常、背德逆天之时,而危有功之君。 (王者以有功德者为君长,贼臣欲篡杀之。 )遍告於诸侯,章明於有罪,乃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辰,以祷于后土,四海之神,山川冢社。 (冢社者,天子太社也。 )乃造于先王,然后冢宰征师于诸侯。 (造,就也。 就造于先祖庙也。 )曰某国为不道,征之。 以某年月日,师至于某国。 (至于所征之国,与天子会。 )天子正刑,(刑者,天子之法也。 刑以征不义、伐不从,王者之法也。 )冢宰与伯布命于军,曰入罪人之地。 无暴神祇,无猎田,无有虐,无毁二功,无粪墙屋,无伐树木,无取六畜,无取禾粟,无取器城。 见其老幼,奉归勿伤。 虽遇壮者,不校勿敌;若伤人,医药归之。 既诛有罪,王及诸侯正其国,举贤更立,明正复职。 (王者与四方诸侯伐无道之国,整顿其民人,举贤良更立为君,奉遵王法,复百官之职事矣。 )   《论衡》曰:师尚父为周司马,将师伐纣,到孟津之上,仗钺把旄,号其众曰:"仓兕"。 仓兕,水中之兽也,善覆人船。 因神以化,欲令急渡,汝不急渡,苍兕害汝。 河中有此之物,时时出浮,一身九头,人畏恶之,未必覆人船者也。 《文选》曰:勒三军,誓将帅,元戎竟野,戈鋋彗云。 ○麾兵   《庄子》曰:市南宜僚弄丸,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 《晋书》曰:张重华攻石季龙,遣谢艾为使持节、军师将军,率步骑三万,进军临河。 麻秋以三万众拒之。 艾乘轺车,冠白幍,鸣鼓而行。 秋望而怒曰:"艾年少书生,冠服如此,轻我也。 "命黑槊龙骖三千人驰击之。 艾左右大扰。 左战帅李伟劝艾乘马,艾不从,乃下车踞胡床,指麾处分。 贼以为伏兵发也,惧不敢进。 张瑁从左南缘河而绝其后,秋军乃退。 艾乘奔击,遂大败之。 又曰:陈敏一旦据有江东,刑政无常,不为英俊所服,且子弟凶暴,所在为患。 周玘、顾荣之徒常惧祸败。 遣使密报征东将军刘准遣兵临,淮已为应。 及兵至,敏使弟昶及将钱广,次乌江以拒之。 钱广,玘乡人也,潜使图昶。 广遣其属何康投募送白事于昶,昶倾视书,康挥刀斩之,称州下已杀敏,动者诛三族,吹角为内应。 广先勒兵在朱雀桥,陈兵水南。 敏师万人将战,未济,荣以白羽扇麾之,敏众溃散。 敏单骑东奔,为义师所斩。 《梁书》曰:魏中山王元英寇北徐州,高祖诏韦叡率众会焉。 英自率众来战,叡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 一日数合,英甚惮其强。 刘璠《梁典》曰:韦叡字文怀,京兆杜陵人也。 叡虽有旷世之度,莅民以惠爱为本,所居必治。 将兵仁爱,被服必於儒者,虽临阵交锋,常缓服乘舆,执竹如意以麾进止。 《北史》曰:唐永身长八尺,少耿介,有将帅才,读《班超传》,慨然有万里之志。 正光中,为北地太守。 永善取下土,人竞为之用。 临阵常着白裙襦,把角如意以指麾处分,辞色自若。 在北地四年,与贼数十战,未尝败北。 时人语曰:"莫陆梁,恐尔逢唐将。 "永所营之处,至今犹称唐公垒。 《后魏书》曰:毛法仁言声壮大,至於军旅田狩,唱呼处分,振於山谷。 《后周书》曰:李远,字万岁。 幼有器局,志度恢然。 尝与群儿为战斗之戏,指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 郡守见而异之,召使更戏。 群儿惧而散走,远持杖叱之,复为向势,意气雄壮,殆甚於前。 郡守曰:"此小儿必为将帅,非常人也。 "   又曰:建德中东伐齐,帝引兵发京师。 壬寅,渡河,与诸军合。 十二月戊申,次於晋州。 恐王师卒至,於城南穿堑,自乔山属於汾水。 庚戌,帝帅诸军八万人,置阵东西二十馀里。 帝乘常御马,从数人巡阵处分,所至辄呼主帅姓名以慰勉之。 将士感见知之恩,各自奋励。 《隋书》曰:李子雄从幸江都,帝以仗卫不整,顾子雄步伍之,子雄立指麾,六军肃然。 帝大悦,曰:"公真武侯才也。 "寻转右武侯大将军。 《唐书》曰:德宗时,郑权为泾原节度使刘昌从事。 昌病,亟请入觐,度军中必有变,以权宽厚,善容众,俾主留务。 既而兵果为乱。 权挺身于白刃中,抗词以明逆顺,因杀其首乱者数人,士皆戢伏。 又曰:昭宗时,玉山都头杨守信叶杨复恭称兵阙下,阵于通化门,上陈兵於延喜门。 是夜,令刘崇望守度支军。 明日晓,入含光门。 未开,门内禁军列于左右,俟门开即劫掠两市。 及闻传呼宰相来,门方开,崇望驻马慰谕之曰:"圣上在街东亲总戎事。 公等禁军,何不楼前杀贼,立取功名。 切不可剽掠街市,图小利以成恶名也。 "将士惟惟,从崇望至长乐门。 守信见兵来,即遁,军士呼万岁。 是日库市获全,军人不乱,繄崇望之方略也。 《五代周史》曰:世宗至泗州,太祖皇帝乘胜麾军焚郭门,夺月城,帝亲冒矢石以攻其垒。 丙午日南至,从臣拜贺於城之上。 《语林》曰:诸葛武侯与司马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素舆葛巾,持白毛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 宣王闻而叹曰:"可谓名士。 "   ○飨士   《左传》曰:宋华元将战,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 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与入郑师,故败。 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 刑孰大焉。 "   《史记》曰:乐毅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诸侯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 齐湣王之败济而亡走,保於莒。 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 乐毅攻入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燕昭王大悦,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毅於昌国,号为昌国君。 《东观汉记》曰:上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隗嚣众溃走,围解。 於是置酒高会,劳赐诸将,来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匹。 《后汉书》曰:吴汉围苏茂於广乐。 刘永将周建别招聚收集得十馀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 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疮而起,椎牛飨士,令军合战,大破之。 又曰:刘盆子既降,帝令县厨赐食,众积困馁,十馀万人皆得饱饫。 又曰:邓禹至长安,军昆明池,大飨士卒。 率诸将斋戒,择吉日,修礼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遣使来诣洛阳,因循行园陵,为置吏士奉守焉。 《后周书》曰:若于惠於诸将年最少。 早丧父,事母以孝闻。 太祖尝造射堂新成,与诸将宴射。 惠窃叹曰:"亲老矣,何时办此乎? "太祖闻之,即日徙堂於惠宅。 其见重如此。 《淮南子》曰:员中规,方中矩;动成战,止成文。 可以谕众而不可以陈军。 涤杯而食,洗爵而饮,盥而后馈,可以养少而不可以飨众。 《黄石公记》曰:动为事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 柔而能刚,则其国弥光;弱而能强,则其国弥章。 一箪之醪,投之於河,令士众迎饮,三军为其死,战如风发,攻如河决。 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犒师   《左传》曰:夏,齐师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劳齐师也。 )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入境,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於弊邑,使下臣犒执事。 "   又曰:三十三年,秦师过周北门,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於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商,行贾也。 乘四韦也。 先韦乃及牛也。 古者将献馈於人,有以先也。 )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於弊邑,敢犒从者。 不腆弊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腆,厚也。 奄,久也。 积,刍米菜蔬也。 )行则备一夕之卫。 "   又曰:楚子以驿至于罗汭。 (〈马白〉,传也。 罗,水名。 )吴子使其弟蹶由犒师,楚人执之,将以衅鼓。 王使问焉,曰:"汝卜来吉乎? "对曰:"吉。 且吴社稷是卜,岂直为一人? 使臣获衅鼓,而弊邑知备,以御不虞,其为吉孰大焉? "乃弗杀。 《后汉书》曰:岑彭长驱入江关,令军中无得掳掠。 所过,百姓皆奉牛酒迎劳。 彭见诸耆老,为言"大汉哀愍,巴蜀久见虏役,故兴师遂伐,以讨有罪,为人除害。 "让不受其牛酒。 百姓皆大喜悦,争开门降。 《晋书》曰:桓温进兵至霸上,耆老持牛酒迎温,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   《后梁略》曰:大宝元年,西魏将杨忠来逼荆镇,上惧其至,送遣犒军。 既而与忠结盟,并送质子与魏相约为兄弟之亲。 於是聘使往还,相望道路。 《后魏书》曰:邓颖从世祖幸汉南,高车莫弗库若於率骑数万驱鹿百馀万,诣行在所,诏颖为文,铭于汉南,以昭功德。 《淮南子》曰:秦缪公使孟明举兵袭郑,郑贾人弦高、蹇他(他,弦高党人。 )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又数过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 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 其以知其情,必不敢进。 "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 三率相与谋(三率,秦将白乙、孟明、西乞。 )曰:"守备必固,进必无功。 "乃还师而反。 晋先轸举兵击之,(先轸,晋大夫也。 )大破之。 郑伯乃以存国之赏赏弦高,高辞。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4 15:48:0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