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三百一十六 ◎兵部四十七 内容: ○掩袭下   《晋书》曰:石勒伪推奉晋幽州刺史王浚,浚不疑勒。 於是轻骑袭幽州,以火宵行。 至易水,浚督护孙纬驰遣白浚,引军拒勒。 浚将佐咸请出军击勒,浚怒曰:"石公来,正欲奉戴我也,敢言击者斩! "乃命设飨以待之。 勒晨至蓟北,门者开门,疑有伏兵,先驱牛羊数千头,声言上礼,实欲填诸街巷,使兵不得发。 浚乃惧,或坐或起。 勒入城升其厅事,命甲士执浚,立之於前,数其罪恶而诛之。 遂陷幽州。 又曰:刘裕秉政,刘毅为荆州刺史,每多异同之议,裕帅兵讨之。 遣裨将王镇恶先袭,至豫章口。 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自镇恶进路,扬声刘蕃上。 先是毅称病,表请从弟兖州刺史蕃为副,毅谓信然,不知见袭。 镇恶自豫章口舍船步上,小将蒯思军在前,镇恶次之。 舸留一乙士,(卒之次也。 )对舸岸上竖六七旗,每旗下安一鼓。 语所留人:"计我将至城,便长严令,如后有大军状。 "又分队在后,令烧江津船舰。 镇恶迳前袭城,语前军:"若有问者,但云刘兖州至。 "津戍及百姓皆言刘蕃实上,晏然不疑。 未至城五六里,逢毅亲将朱显之,将千余骑,从者数十,欲出江津。 问是何人,答曰:"刘兖州至。 "显之驰前问蕃在所,答云:"在后。 "显之既至后,不见蕃,而见军人担鼓排战具,又遥见江津船舰已被焚烧,烟焰涨天,而鼓严之声甚盛,知其非蕃上,便跃马驰去告毅:"外有大军,似从下上,垂已至城,江津船悉被火烧矣。 "行命闭诸城门。 镇恶亦驰进,军人缘城得入,门犹未及下关,因得开大城东门入城内。 毅凡有八队馀,已得戒严。 蒯恩入东门,便北回击射堂前军,攻金城东门。 镇恶入东门,便直西击金城西门。 军分攻金城南门。 毅金城内东从旧将士,犹有六队千馀人。 食时就斗,中晡西人退散及归降略尽。 镇恶入城,便因风放火,烧大城南门及东门。 又遣人以诏及赦文并高祖手书凡三箧示毅,毅皆烧不视。 金城内亦未信裕自来。 镇恶至军,门人与毅东来将士,或有是父兄子弟中表亲者,镇恶命因斗且共语,众并知刘裕自来,人情离懈。 一更许,听事前阵散溃。 毅左右兵犹闭东南阁拒战,镇恶虑闇夜暗自相伤犯,乃引军出绕金城,开其南面以退。 毅虑南有伏兵,三更中,率左右三百许人开北门突出。 毅于佛寺自缢。 《梁书》曰:侯景反,陷建业,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图逆,召高梁太守冯宝,宝欲往,其妻沈氏止之曰:"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此诈君欲为反耳。 顷者京师见逼,羽檄征兵,遍于郡县。 刺史称疾不赴,缮甲治兵,今已备矣;而更召君往,必见留,追君兵众,此意可知矣。 鱼不可脱于泉,愿且勿行。 遣使谲之,曰'身疾笃,谨遣妻传意,并送土物以省之'。 彼闻喜,必无防,为君取之,如反掌矣。 "宝从之。 于是沈氏自将千人,皆藏短兵,步担杂物,唱言賝货。 (賝,音琛。 )先书报迁仕曰:"太守冯宝疾笃,谨令妻沈氏传启,并奉土贡以资军费。 "迁仕大悦,出迎沈氏。 沈氏因释担出刃,大破之,迁仕脱身而遁,沈氏入据其城,尽收其众。 《后魏书》曰:晋王伏罗督高平、源州诸军讨吐谷浑慕利延。 军至乐都,谓诸将曰:"若从大道,恐军声先振,必当远遁。 若潜军出其非意,此邓艾擒蜀之计也。 "诸将咸难之,伏罗曰:"夫将军制胜,万里择利,专之可也。 "遂间道行。 至大母桥,利延众惊奔白兰,慕利延兄子拾寅走阿曲,降其一万馀落。 又曰:陆俟,代人也。 长安卢永、刘超等聚党以叛。 世祖诏俟以本官镇长安,使以方略定之。 于是俟单马之镇,超闻之欣然,以为无能为也。 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诱纳超女,外若姻亲。 超犹自警,初无降意。 俟乃率其帐下,往见超,观其举措。 超使人逆曰:"三百人以外,适当以弓马相待,三百以内当以酒食相供。 "乃将三百骑诣超,超设备甚严。 俟遂纵酒以尽醉而返。 后谓将士曰:"超可取。 "乃密选精兵五百人激厉之,言至恳切。 士卒答曰:"以死从公,必无二也。 "遂伪猎诣超,与士卒约曰:"今会发机,当以醉为限。 "俟于是诈醉,上马大呼,手斩超。 将士皆应声纵击,遂平之。 世祖大悦,征还,转外都大官。 又曰:魏使萧宝寅伐梁。 梁堰淮水滥溢,将为扬、徐之患。 夤于堰上流,凿新渠,引注淮泽。 乃遣将士千馀夜渡淮,烧其营聚,破贼,斩其将军而还。 又曰:慕容白曜南征宋,以郦范为副帅,次无盐,宋将申纂凭城拒守。 议者佥以攻具未周,不宜便进。 范曰:"今轻军远袭,深入敌境,无宜淹留,久稽机候,且纂必以我军来速,不在攻守,谓方城可凭,弱卒可恃。 今若外潜威形,内整戎旅,密厉将士,出其不意,可一攻而克之。 "白曜遂潜军伪退,示以不攻。 纂果不设备。 于是即夜部分,晨便腾城,崇朝而克。 又曰:幽州刺史刘灵助以庄帝被尔朱兆所弑,遂举兵唱义,诸州豪右咸相通结。 灵助屯於定州之安固,兆遣将叱列延庆讨之。 诸将谓延庆曰:"灵助善於卜占,百姓信惑,所在响应,未易可图,若万一战有利钝,则大事去矣。 未若还师西入,据关拒险,以恃其变。 "延庆曰:"刘灵助,庸人也。 天道深远,岂其所识。 大兵一临,彼皆恃其妖术,坐看符厌,宁肯戮力致死,与吾争胜负哉? 如吾计者,欲出营城外,诡言西归,灵助闻之,必信而自宽。 潜军往袭,可一举而擒。 "乃出顿城西,声云将还。 简精骑一千夜发,诘朝造灵助垒,战於城北,遂破,被擒之。 又曰:宕昌羌獠甘作乱,逐其王弥定。 魏遣将史宁讨破之。 甘将百骑走投生羌巩廉王,弥定遂得复位。 宁以未获獠甘,密欲图之,乃扬声欲还。 獠甘闻之,复招引叛羌,依山起栅,欲攻弥定。 宁谓将军曰:"此羌人入吾术中,当进兵擒之耳。 "诸将思归,咸曰:"羌人聚散无常,依据山谷。 今若追讨,恐引日无成。 且弥定还得守藩,将军功已立矣。 獠甘势弱,定能制之。 此还军,策之上者。 "宁曰:"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岂可舍垂灭之寇,更烦再举? 人臣之礼,知无不为,此观诸军,不足与计事也。 如更沮众,宁岂不能斩诸将! "遂进军,獠甘众亦至,与战,大破之。 生擒獠甘并巩廉王。 《后周书》曰:刘亮初从贺拔岳西征,常先锋陷阵,以功拜大都督。 及岳被害,亮与诸将谋迎太祖。 豳州刺史孙定儿据州不下,泾、秦诸州悉相与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 太祖令亮袭之。 定儿以义兵犹远,未之为备。 亮将二十骑,先竖一纛於近城高岭,即驰入城中。 定儿方致洒高会,卒见亮,众皆骇愕,莫知所为。 亮乃麾兵斩定儿首,悬首,号令贼党。 仍遥指城外纛,命二骑曰:"出追大军。 "贼党大惧,一时降附。 於是诸州皆归款伏。 太祖置十二军,诸将将之,亮领一军。 每征讨,与怡峰俱为骑将。 又曰:贺拔岳从尔朱天光讨万俟丑奴,宣言远近曰:"今气候渐热,非征讨之时,待至秋凉,更图进取。 "丑奴闻之,遂以为实,分遣诸军散农,营於岐州之北百里纲州。 岳与天光诸军尽发,掩之,丑奴乃弃平亭而走。 岳轻骑急追,明日,及丑奴於平凉之长坑,一战擒之。 《隋书》曰:遂州獠反,命将周法尚讨之。 军将至,贼弃州城,走散山谷间,法尚捕不能得。 於是遣使慰谕,假以官号,伪班师,自行二十里。 军再舍,潜遣人觇之,知其首领尽归栅,聚饮相贺。 法尚选步骑数十人,袭击破之。 又曰:李彻从元帅卫王爽击突厥。 行军总管李充言於爽曰:"周、齐之世,有同战国,中夏力分,其来久矣。 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爽从之。 诸将多以为疑,惟彻奖成其计,请以同行。 遂与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 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 以功加上大将军。 又曰:李安为尚书右丞、黄门侍郎。 平陈之役,以为杨素司马,仍领行军总管,率蜀兵顺流东下时陈人屯白沙,安谓诸将曰:"水战非北人所长,今陈人依险泊船,必轻我而无备。 以夜袭之,贼可破也。 "诸将以为然。 安率众先锋,大破陈师。 高祖嘉之,诏书劳曰:"陈贼之意,自言水战为长,险隘之间,弥谓官军所惮。 开府亲将所部,夜动舟师,摧破贼徒,生擒虏众,益官军之气,破贼人之胆,副朕所委,闻以忻然。 "进位上大将军。 又曰:李密击宇文化及,精兵良将多有死伤。 王世充在东都乘其弊而击之。 率步骑二万,营于洛南。 李密军于偃师北。 世充潜遣二百骑,夜伏於北山,自统其众,迟明渡水,人奔马驰,以袭密营。 密遽出兵以拒之,阵未成列,两军已合,伏兵於北山中乘高而下,驰入密营,烧其庐舍。 密见营中火发,因而遁走。 又曰:炀帝末年,群盗起,遣将张须陀击卢明月於下邳。 贼连营十馀万,须陀才万人,力势不敌。 去贼六七里,立栅相持,经十馀日,粮尽,欲退。 谓将士曰:"贼见兵却,必轻来追我,其众若出,营内即虚,欲以千人袭营,可有大利。 此乘危险,谁能去者? "人皆莫对,惟秦叔宝与罗士信皆曰:"愿行。 "於是须陀委栅而遁,使二人分领千兵潜伏於草莽,既而明月悉兵追之。 叔宝、士信驰至其栅,栅门闭不得入。 二人超升其楼,拔贼帜,各杀数人,营中大乱。 叔宝斩关而纳外兵,因散,纵火焚其三十余栅,烟焰涨天。 明月奔还,须陀却击遂之,大破贼众。 明月以数百骑遁去,馀皆虏之。 又曰:李密起兵于雍丘。 是时河南、山东大水,死者将半。 密将李勣言於密曰:"今人多阻饥,若据得黎阳仓,大事济矣。 "密乃遣勣领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济河掩袭,即日克之。 开仓恣食,一旬之间,胜兵二十馀万人。 《唐书》曰:高宗遣将薛仁贵、郭待封等伐吐蕃大非川。 将赴乌海,仁贵谓待封曰:"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 彼多瘴疠,无宜久留。 大非川岭上宽平,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并留栅内。 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 "仁贵遂率众先行,至河口遇贼,击破斩之,所获甚众,收其牛羊万馀头。 又曰:贞观初,突厥颉利可汗屯於定襄。 时诸部离散,代州道行军总管李靖选骁骑三千,径赴恶阳岭,出其不意击之,突利惊走,靖遂收定襄之地。 颉利可汗惧退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又命靖往迎之。 颉利虽外请入朝,犹持两端,待草青马肥,将逾沙碛。 其年,太宗遣唐俭、安修仁往颉利牙慰抚之。 靖揣知其意,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 若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破虏必矣。 "公谨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未宜置讨。 "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 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 "督军疾进,师至阴山,遇其斥候千馀帐,皆俘以随军。 颉利见诏使大悦,不虞官兵之卒至。 靖军将逼其牙帐十五里,虏始觉,颉利乃走。 靖俘斩万馀级,获口千馀万,得可汗妇隋义城公主,杀之。 颉利奔吐谷浑,西道行军张宝相擒之以献。 俄而突利可汗来降,靖始复定襄、恒安故地,开拓北境自阴山已北至于大漠。 太宗初闻突厥国灭,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昔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於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今暂举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 "因大赦天下,大酺五日。 又曰:李愬将袭蔡州,先七日使判官郑澥告师期於裴度。 乃以李祐帅突将三千为先锋,李忠义副之,愬自帅中军三千,田进诚以后军三千殿而行。 初出文成栅,众请所向,愬曰:"东六十里而止。 "至贼境,曰张柴,围入之,而尽杀其众,令军士少息,分食缮羁,勒兵甲胄,发刃彀弓,复建旆而出。 是日,阴晦雨雪,大风裂旗旆,马慄而不能跃,上卒苦寒,抱戈僵仆者道路相望。 其川泽梁径险夷,张柴以东,师人未尝蹈其境,皆谓投身不测。 初至张柴,诸将请所止。 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也。 "诸将失色。 监军使驻马哭曰:"果落李祐计中矣! "愬不听,促进师,其下皆谓必不生还;然以从愬之令,无敢为身计者。 愬道分五百人断洄曲路桥,其夜冻死者十二三。 又分五百人断朗山路。 自张柴行七十里,北至县瓠城,夜半,雪愈甚。 城傍有鹅鸭池,愬令惊击之,以杂其声。 贼恃吴房、朗山之固,晏然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持坎城而先登,敢锐者从之,尽杀守门卒而登其门,留击柝者以安之。 及鸡鸣,雪亦止,愬以众人,止元济外宅,田进诚续至,乃合众攻其子城。 子城防卒及杂役者尚千馀人,乘城拒战。 初有告,元济不信,又告城陷矣。 元济曰:"是洄曲子弟归求寒衣耳。 "及出,听闻愬号令云:"常侍传语。 "乃曰:"何常侍乃得至此? "遂操弓挟矢,麾其左右奴仆尽乘城而自督战。 愬计元济犹望董重质来救,乃访质家安恤之,使其子持书礼召质。 质见子言城已陷及元济孤窘之状,又见李祐辈已立奇功,乃慨然以单骑归愬,白衣叩伏愬前,愬揖登阶,以宾礼与之食。 时田进诚既毁其城外门,得甲仗库,易其器甲。 明日后薄城,焚其南门,百姓争负薪蒿以委之,元济城上以请罪,进诚授梯而下之,愬得元济,槛送京师。 其申、光二州城镇兵尚二万馀人,相次来降。 自元济就执,愬不戮一人,其为元济执事帐下及厨厩之间者,使复其职,使之不疑。 乃屯军鞠场以候裴度也。 又曰:石雄为刘沔裨将,会昌初,回鹘寇天德,诏命刘沔为招抚回鹘使。 三年,回鹘大掠云、朔北边,屯于五原。 沔以太原之师屯于云州,沔谓雄曰:"黠虏离散,不足驱除。 国家以公主之故,不欲急攻。 今观其所为,气凌我辈。 若禀朝旨,或恐依违。 我辈捍边,但能除患,专之可也。 公乃选骁健,乘其不意,径趋虏帐,彼以疾雷之势,不暇枝梧,必弃公主亡窜。 事苟不捷,吾自继进,亦无患也。 "雄受教,自选劲骑,得沙陀李国昌三部落,兼契苾拓拔杂虏三千骑,月暗夜发马邑,径趋乌介之牙。 时虏帐逼振武,雄既入城,登堞视其众寡。 见毡车数十,从者皆衣朱碧,类华人服饰。 雄令谍者讯之:"此何大人? "虏曰:"此公主帐也。 "雄喻其人曰:"国家兵马欲取可汗,公主至此,国家也,须谋归路,俟其兵合时不得动帐幕。 "雄乃在率城内牛马杂畜及大鼓,夜穴城为十余门。 迟明,城上立旗张矩火,乃于诸门纵其牛畜,鼓噪从之,直犯乌介牙帐。 炬火烛天,鼓噪动地,可汗惶骇莫测,率骑而奔。 雄率劲骑追之,至杀胡山,急击之,斩首万级,生擒五千,羊马车帐皆委之而去。 遂迎公主还太原。 又曰:黄巢既陷长安。 时郑畋帐下小校窦玖者,骁敢无敌,每夜率敢死之士百人直入京师,放火燔诸门,斩级而还,贼人悚骇。 《吕氏春秋》曰:齐令章子将攻荆,荆令唐篾将拒之。 与荆人夹泚水而军,章子令人视水可绝者,荆人射之,水不可得近。 有刍水旁者,告齐候者,曰:"水浅深甚易知,荆人所盛守,尽其浅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 "使载刍者与见章子,因夜奄荆人所盛守,果杀唐篾也。 《太公阴谋书》:武王伐殷,兵至牧野,晨举脂烛,摧掩不备。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4 16:27:0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