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三百二十七 ◎兵部五十八 内容: ○献俘   《诗》曰:一月三捷。 《左传》曰:秋七月丙申,振旅凯以入于晋,(凯,乐也。 )献俘授馘,饮至大赏,(授,数也。 献楚俘于庙。 )征会讨贰,(征会诸侯,将冬会于温。 )杀舟之侨以徇於国,民於是大服。 又曰: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不敬。 刘康公曰:"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刘康公,元孝原叔赵同也。 )天夺之魄也。 "   又曰:春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铎辰,留吁之属也。 )三月献狄俘于庙。 《晋书·载记》曰:石季龙攻陷徐龛,送之襄国,勒囊盛於百尺楼,自上杀之。 令步都等妻子刳而食之,坑龛降卒三千。 又曰:杜预平吴,王濬先到上得孙歆头。 预后至送歆,洛中以为大笑。 《梁书》曰:沈林子献捷书,每以实闻。 武帝问其故,林子曰:"夫王者之师,本有征无战,岂可复增张虏获以示夸诞? 昔魏尚以盈级致罚,此后乘之良辙也。 "武帝曰:"乃所望於卿也。 "   《后魏书》曰:裴叔业率王茂先、李定等来侵楚王戍,傅永适还州。 王肃复令傅永讨之。 永将心腹一人驰诣楚王,至即令填塞外堑,夜伏俘士一千人於城外,晓而叔业等至,顿於城东,列阵置长围。 永所伏兵于道左击其后军,破之。 叔业乃令将佐守所列之阵,自率精甲数千救之。 永上门楼观叔业南行五六里许,便开门奋击,遂摧破之。 叔业进退失图,於是奔走。 左右欲追之,永曰:"弱卒不满三千,彼精甲犹盛,非力屈而败,直堕吾计中耳。 既不测我之虚实,足丧其胆,俘此足矣,何假逐之。 "获叔业伞扇鼓幕甲仗万馀。 两月之中,遂献再捷,高祖嘉之。 《后周书》曰:武帝平齐。 夏四月;至自东伐,列齐主於前,其王公等并从,车舆、旗帜及器物以次陈於其后。 大驾布六军,备凯乐,献俘於太庙,京邑观者皆称万岁。 戊申,封齐主为温国公。 《唐书》曰:武德中,西突厥叶护可汗遣使请婚,又入寇边上。 高祖谓群臣曰:"突厥入寇而复请和,和之与战,其策安在? "太常卿郑元璹对曰:"若击之则怨深,难以和缉。 "中书令封德彝进曰:"若不战而和亲,夷狄必谓中国畏惧。 "未若击之,克捷而和亲,此则为威恩兼举。 "高祖然之。 戊辰,西突厥遣使献名马。 己巳,并州大总管襄邑王神符击突厥於汾东,斩首五百级,虏其马二千匹。 汾州刺史萧顗斩突厥五千馀级。 又曰:太宗平东都凯旋,亲被黄金甲,陈铁马一万骑,甲士三万人,前后部鼓吹,俘二伪主及随神器辇辂献捷于太庙。 高祖大悦,行饮至礼以享焉。 又曰:张瑾初仕隋,历职显贵。 炀帝被围於雁门也,瑾以骁果出城击战;一日九捷。 炀帝登城望之,大悦。 赐物二千段。 又曰:元和中,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奏破吴元济之众,上大悦,赐其告捷使奴婢银锦。 又曰:元和十二年十月,唐、邓、隋节度使李愬帅师入蔡州,执贼帅吴元济以闻,淮西平。 辛巳,上御宣政殿受朝贺,九品已上及宗子、四夷之使皆会。 又曰:元和十四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遣使献逆臣李师道,命左右军兵卫之。 先献於太庙郊社,上御兴安门,百僚于门下列位称贺。 又曰:元和中,昭义节度郗士美以贼首三百来献,诏枭於通化门外。 ○班师   《尔雅》曰:出曰治兵,尚武也;入曰振旅,反尊卑也。 (郭璞曰:幼贱在前,贵勇也;尊老在后,尚仪也。 )   《诗》曰:出车,劳还率也。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   又曰:杕杜,劳还役也,"有杕之杜,其叶萋萋"。 《周礼》曰:若师有功,左执律,右秉钺,以先凯乐献于社。 《左传》曰: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 (饮至于庙以数车徒所获也。 )   又曰:楚子败晋师於邲,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 "楚子曰:"夫文止戈为武,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人、和众、丰财者也。 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 "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 《后汉书》曰:曹操讨刘备,出教曰:"鸡肋"。 外曹莫晓,杨德祖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则我惜。 公归计决矣。 "操乃还军。 又曰:马援自南方振旅还京师,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赐援兵车一乘。 《晋书》曰:王濬平吴,上表云:"间在秣陵,诸军凡二十万众,臣军先至,为土地之主。 百姓之心皆归仰臣,臣切敕所领,秋毫不犯。 诸有市易皆明破券契,有违犯者凡斩十三人,皆是人所知也。 馀军纵横,诈称臣军,而军类皆蜀人,幸以此自别耳。 "   又曰:贾充为伐吴大都督。 孙皓降於王濬,充未之知,方以吴未可平,抗表请班师。 充表与告捷表同至。 朝野以充位居人上,智出人下。 《宋书》曰:十二月丙申,大军次左里,将战。 帝麾之,麾竿折,幡沉於水,众咸惧。 帝笑曰:"昔覆舟之役亦如此,今胜必矣。 "遂攻其栅。 卢循单舸走,众军皆弛。 晋帝遣侍中黄门,劳师于行所。 《三国典略》曰:齐公宪夜收军,欲待明更战。 达奚武谓之曰:"洛阳军散,人情骇动,若不因夜速还,明日欲归不得。 武在军旅久矣,备见形状,岂可将数营大众一朝而弃之。 "宪从其谏,遂全军而反。 《后魏书》曰:萧衍寇徐、兖州,邢峦大破之,旋师。 世宗临东堂劳之曰:"卿役不逾时克清妖丑,鸿勋硕美,可谓不愧古人。 "峦曰:"此是陛下威略圣灵,加以将士之力,臣何功之有? "   《白虎通》曰:古者师出不逾时者为怨思也。 天道一时生物养人者,天之贵物也。 逾时即内有怨女,外有旷夫。 《诗》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春秋》曰:宋人取长葛。 传曰:"外取邑皆不书,此何谓以书? 久也。 "   《六韬》曰:武王平殷还,问太公曰:"今民吏未安,贤者未定,何以安之? "太公曰:"无故,如天如地。 "   《说苑》曰:魏文侯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 还反报文侯,文侯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操以进。 "主书者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尽难攻中山之事也。 将军还,北面而再拜曰:"中山之举也,非臣之力,君之功也。 "   《韩子》曰:晋文公将与楚战,召舅犯问曰:"吾将与楚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对曰:"臣闻之,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 "又问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后必无兽。 以诈遇民,后必无民。 "公曰:"善! "以舅犯谋与楚战,大败之。 归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 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之谋,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 "公曰:"此非若所知。 夫舅犯之言,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 "   ○罢兵   《史记》曰:汉武帝患匄奴屡为边患,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将军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 "帝召问公卿曰:"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韩安国曰:"臣闻高皇帝围于平城,匈奴至者投鞍,高如城者数所。 平城之饥,七日不食,天下歌之。 及解围反位而无忿怒之心。 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政。 故乃遣刘敬奉金千斤以结和亲,至今为五代利。 孝文皇帝又尝一拥天下之精兵聚之广武常谿,终无尺寸之功,而天下黔首无不忧,孝文悟於兵之不可宿,故复合和亲之约。 此二圣之迹足以为效矣。 窃以为勿击便。 "   《汉书》曰:元帝时,朱崖、儋耳二郡夷数反,贾捐之上书请不击。 其略曰:"臣闻尧、舜、禹三圣之德,地方不过千里,西被流沙,东渐于海。 朔南暨声教,欲与声教则理之,不欲与者不强理也。 是以颂声并作,视听之类,咸乐其生。 秦氏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而天下溃叛。 赖圣汉为百姓请命,平定天下。 至孝武皇帝以国富人逸,攘却匈奴,西连诸国,至於安息,东过碣石。 造盐铁酒榷之利,以佐用度,犹不能足。 当此之时,寇贼并起,征伐不休之故也。 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驱士众挤之大海之中,(悁,居缘切。 挤,祖奚切。 )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保全元元也。 诗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自古患之久矣,何况万里之蛮乎? 臣窃以往者羌军言之,暴师曾未一年,兵出不逾千里,费四十馀万。 大司农钱尽,乃以少府禁钱续之。 夫一隅为不善,费尚如此,况於劳师远攻,亡士无功乎! 臣愚以为非冠带之国,禹贡所不及,皆可无以为也於是。 "遂罢其郡。 《后汉书》曰:光武建武中,北匈奴衰弱。 臧宫、马武上书请临塞厚悬购赏,喻告高勾骊、乌桓、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及天水、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北虏之灭,不过数年矣。 帝曰:"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 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残灭之政,虽成必败。 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远事边外乎? 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 《魏志》曰:诸葛诞据寿春反,魏将王基讨之。 司马文王欲遣诸将轻兵深入,招迎吴将唐咨等子弟因衅有荡覆吴之势。 基谏曰:"昔吴将诸葛恪乘东关之胜,竭江表兵以围新城,城既不拔,而众死者太半。 蜀将姜维因洮上之利,轻军深入,粮饷不继,军覆上珪。 (音圭)夫既胜之后必轻敌,则虑难不深。 今贼新败於外,又内患未弭,是其修政设虑之时也。 且兵出逾年,人有归志,俘馘十万,罪人斯得。 自历代征伐未有全兵独克如今之盛者也。 武皇帝破袁绍於官渡,自以所获已多,不复追奔,惧挫威也。 "从之。 《尸子》曰:公输般为蒙天之阶。 阶成,将以攻宋。 墨子闻之,赴於宋,至於郢,见般曰:"闻子为阶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胡不已也? 公输般曰:"不可。 吾既以言之王矣。 "墨子曰:"胡不见我於王? "公输般曰:"诺。 "墨子见楚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轩,邻有弊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此为窃疾耳。 "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飏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以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饶,宋无雉兔鲋鱼者也,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 请无攻宋。 "   《吕氏春秋》曰:秦兴兵欲攻魏。 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 "秦君乃按兵而辍,不攻魏。 文侯可谓善用兵矣。 闻君子之用兵也,莫见其形,其功已成。 此之谓也。 ○偃武   《易》曰:"泽上於地,萃。 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   《书》曰:武王伐殷,乃偃武修文。 (倒载干戈,包以虎皮,示不用也。 行礼射,设庠序,修文教也。 )归马於华山之阳,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山南曰阳。 桃林在华山东北,皆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死,示天下不复乘用也,修文教也。 )   《礼记》曰:"武王克商后,散军而郊,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矣。 归马於华山之阳,放牛於桃林之野。 干戈弓矢包之以虎皮,示天下不复用兵也。 《左传》曰:宋向戍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 子罕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 兵之设久矣。 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 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兴废存亡,昏明之术皆由兵也。 而子求去之,不亦诬乎! "   又曰:"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   又曰:夫文止戈为武。 《家语》曰:孔子北游,登于农山,曰:"二三子各言其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白羽若月,赤羽若日,攘地千里,搴旗折馘,惟由能之。 "子贡进曰:"赐愿旗鼓相望,缟衣白冠陈说其间,二国释怨,惟赐能之。 "颜回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治,回愿得明王圣主而相之,铸剑戟为农器,放牛马於原薮,则由无所施其勇,赐无所用其辩矣。 "孔子曰:"美哉,德也。 "   《史记》曰:始皇曰:"寡人赖宗庙之灵,六王咸服其辜,天下大定,收天下兵器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斤,置咸阳之宫中。 "   《汉书》文帝诏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征讨,故鸡鸣狗吠,烟火万里也。 "   又《食货志》曰: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 颜师古曰:"欲百姓之殷实,故取其嘉名也。 "   《庄子》曰:孔子谓盗跖曰:"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使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 "   又曰: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 《古司马法》曰:古者,武军三年不与民,睹之劳也,上下相报,和之至也。 (还师罢兵,复戎卒,三年不徭役以答人劳。 )得意则凯乐,歌示喜也。 (圣主诛不义,百姓皆得其所喜乐,各安其居,乐其常。 )偃伯灵台,答民之劳,告不兴也。 (偃,休息也。 伯,主兵也。 灵台颂德美之,喜以祭天,示不复用兵也。 )   《吕氏春秋》曰: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 倒戈弛矢,示天下不用兵。 《尸子》曰:武王已战之后,三革不累,五刃不〈石玄〉,牛马放之历山,终身弗乘也。 《淮南子》曰:秦之时,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 铸金人,(秦始皇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有长人见於临洮,其高五丈,足迹六尺,因写其形,铸金人以像之。 翁仲君何是也。 )发谪戍入刍槁,(戍守长城也,入刍槁之税以供国用也。 )头会箕赋於少府。 (头会,随民口数人责其税,箕赋,似箕敛民财,多取意也。 少府,官名,如今司农。 )丁壮人夫西至临洮狄道。 (临洮,陇西之县,洮水北。 狄道,汉阳之县是也。 )东至会稽浮石,(会稽,山名。 浮石,随水高下,言不没,皆在辽西界。 一说会稽山在泰山下,封于泰山,禅于会稽是也。 )南至豫章桂林,(豫章郡,桂林郁林也。 )北至飞狄阳原。 (飞狄在代郡南飞狄山也。 阳原在太原。 )道路死人以沟量。 (言满沟也。 )当此之时,忠谏者谓之不祥,而道仁义者谓之狂逮。 至高皇帝存亡继绝,(汉高祖也。 )举天下之大义,躬自奋袂执锐以为百姓请命于皇天。 (执利兵,伐无道,以求百姓之命,祈之皇天也。 )当此之时,天下雄俊豪英暴露於野泽。 (才过千人为俊,百人为豪,万人为英。 )前蒙矢石而后堕沟壑,出百死而绍一生,以争天下之权,(堕,入也。 绍,至也。 )奋武励威,以决一旦之命。 当此之时,丰衣博带而道儒墨者以为不肖。 (言尚武也。 )逮至累乱以胜,(胜暴乱也。 )海内大定,继文之业,立武之功。 (继文王受命之业、武王诛无道之功。 )履天子之图籍,造刘氏之貌冠。 (高祖于新农所作竹冠,一曰季貌冠也。 )总邹鲁之儒墨,通先圣之遗教,载天子之旗,乘泰辂,建九旒,撞大钟,击鸣鼓,奏咸池,持干戚。 (《周礼》:天子五辂,泰辂,上辂也。 王者功成作乐,故撞钟击鼓。 《咸池》,黄帝乐也。 干,楯也。 戚,斧也。 春夏舞者所执。 )当此之时,有立武者见疑一世之间,而文武代为,雌雄有时而用也。 今世之为武也。 则非文为;为文者,则非武。 更相非,而不知时世之用也。 《说苑》曰:魏文侯与田子方语,有两童子衣青白衣而侍於君前。 子方曰:"此君子之宠子乎? "文侯曰:"非也。 其父死之于战,此其幼也。 寡人收之。 "子方曰:"臣以君之贼心为足,今滋甚。 君之宠此子也,又且以谁之父杀之乎? "文侯愍然曰:"寡人受命矣。 "自是以后,兵革不用。 左太冲《魏都赋》曰:丧乱既弭而能宴武,人归兽而去战,萧斧戢柯以押刃,虹旌摄麾以就卷。 沈休文诗曰:丹浦非乐战,负重切君临。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4 17:27:0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