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膝文公上 内容: 膝文公上膝文公上本篇前面三章记录孟子与膝文公之间的谈话和事迹,后两章分别记录孟子对农家和墨家两个学派的观点。 其中对农家的观点论述社会分工问题,且有农家的资料价值,较为重要。 全篇原文一共只有5篇,本书选3篇。 孟子道一性一善,言必称尧舜【原文】膝文公为世子①,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孟子道一性一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 夫道一而已矣。 成规②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颜渊曰:‘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 有为者亦若是。 ’公明仪③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 ’今膝,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书》曰:‘若药不瞑眩④,厥疾不瘳⑤。 ’”【注释】①世子:即太子。 “世”和“太”古音相同,古书常通用。 ②成规:齐国的勇士。 ③公明仪:人名,复姓公明,名仪,鲁国贤人,曾子学生.④瞑眩:眼睛昏花看不清楚。 ⑤瘳(Chou):病愈。 【译文】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要到楚国去,经过家国时拜访了孟子。 孟子给他讲善良是人的本一性一的道理,话题不离尧舜。 太子从楚国回来,又来拜访孟子。 孟子说:“太子不相信我的话吗? 道理都是一致的埃成脱对齐景公说:‘他是一个男子汉,我也是一个男子汉,我为什么怕他呢? ’颜渊说:‘舜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 ’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 ’现在的滕国,假如把疆土截长补短也有将近方圆五十里吧。 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 《尚书》说‘如果药不能使人头昏眼花,那病是不会痊愈的。 ”’【读解】“道一性一善”和“称尧舜”是孟子思想中的两条纲,而这两方面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道一性一善”就是宣扬“一性一善论”。 “一性一善”的正式说法,最早就见于这里。 所以,本章还有重要的思想史资料价值。 当然,从“一性一善”的内容来看,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孙五上》)的论述中就已经展开了。 “称尧舜”就是宣扬唐尧虞舜的“王道”政治,也就是孟子口口声声所说的“仁政”。 所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心”的善良本一性一是“不忍人之政”的仁政的基础,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孟子“道一性一善”要“言必称尧舜”,这是非常清楚的了.至于滕文公再次拜访时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话,不外乎鼓励他要有实施仁政的勇气罢了。 因为,古往令来,不论是圣贤还是普通人,本一性一都是善良的,圣贤能做到的,普通人经过努力也能做得到。 何况,滕国虽然小,但折算起来也有方圆五十里国土嘛,只要是实施仁政,照样可以治理成一个好的国家。 这就是孟子的苦心,无论大国小国,只要是有机会就抓住不放,抓住宣扬自己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案。 发布时间:2025-09-25 11:08:47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