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三百四十四 ◎兵部七十五 内容: ○剑下   《吕氏春秋》曰:伍员如吴。 过於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 丈人度之。 已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 解其剑以与丈人,曰:"千金剑也,愿献之丈人。 "丈人不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石,金千镒。 昔者子胥过吴,尚犹不取,今我何用子之千金剑为乎? "伍员过於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 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 将奚不有,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   又曰:相剑者曰:"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纽也,黄白杂则坚且纽,良剑也。 "难者曰:"白所以不为纽也,黄所以不为坚也,黄白杂则不坚且不纽。 又柔则锩,坚则折,剑折且錈,焉得为利剑? "剑之精未革,而或以为良,或以为恶,说使之也。 故有以聪明听说,则妄说者止;无以聪明听说,则尧桀无别矣。 此忠臣之所患,贤者之所以废也。 又曰:荆有次非者,(一作佽。 )得宝剑于干遂。 (干遂,邑名。 )还反涉江至於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谓舟人曰:"汝尝见两蛟夹舟而舟中之人有全活者乎? "舟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曰:"若如是,吾固江中腐肉朽骨耳,弃剑而已,余何爱焉。 "遂攘臂祛衣,拔剑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舟中之人皆获全。 荆王闻之,仕以执圭。 (《周礼》"侯执信圭。 "楚以次非为勇武侯。 )孔子闻之,曰:"腐肉朽骨犹能除害,见几哉! "   又曰:剑不徒断,车不自行,或使之也。 又曰:楚人有人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契其舟。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也。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龙鱼河图》曰: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上多山川,积石名为昆吾石。 冶其石为铁作剑,光明照洞如水精,以割玉如土。 又曰:剑名飞杨。 《山海经》曰:蛟鱼皮有珠文而坚,可以饰刀剑口。 又曰:汲郡冢中得铜剑一枚,长三尺五寸。 今所名干将剑。 明古者通以锡铜为兵器。 又曰: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广雅》曰:断蛇、鱼肠、纯钩、燕支、蔡偷、属镂、千胜、堂谿、墨阳,并剑名也。 周迁《舆服杂事》曰:剑所从来久矣,其后惟朝服带剑。 晋朝代之以木,贵者玉饰首,贱者以蚌、金、银、玳瑁为雕饰。 张敞《晋东宫旧事》曰:太子仪饰有玉头剑。 《古今注》曰:吴大帝的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十洲记》曰:流洲在西海中,上有山川,积石为昆吾。 冶其石成铁作剑,光明照如水精状,割玉如泥。 《汉武内传》曰:王母带分景之剑,上元夫人带流黄择精之剑。 《神仙传》曰:真人去世,多以剑代形。 五百年后,剑亦能灵化。 其验矣。 《西京杂记》曰:汉高祖斩蛇剑以七彩珠、九华玉为饰,五色琉璃为匣,刃上常如霜雪,光景照外。 开囊拔鞘,辄有风气射人。 《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画影剑,腾空剑,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赴指其方则克。 未用时,在匣中常如龙虎吟。 又曰: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牛白马祀昆吾山神,以成八剑。 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则日光昼暗。 金者阴物也,阴盛则阳灭。 二曰断水,画水开即不合。 三曰转魄,指月蟾兔为之倒转。 四曰悬剪,飞鸟游遇触其刃如斩截焉。 五曰惊鲵,以之沉海,鲸鲵为之深入。 六曰灭魂,扶以之夜行,不遇魑魅。 七曰却邪,有妖魅见之则止。 八曰真刚,以之切玉断金,如刻削土木矣。 以应八方之气也。 雷次宗《豫章记》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於牛斗之间。 占者以为吴方兴,惟张华以为不然。 及平,此气愈明。 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要宿,屏人问天文将来吉凶。 孔章曰:"无他象,惟牛斗之间有异气,是宝物之精,上彻於天耳。 ""此气自正始嘉平至今日,众咸谓孙氏之祥,惟吾识其不然。 今闻子言,乃玄与吾同。 今在何郡? "曰:"在豫章丰城。 "张遂以孔章为丰城令。 至县,移狱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九尺,开之得二剑,一龙渊,二即太阿。 其夕牛斗气不复见。 孔章乃留其一,匣龙渊而进之。 剑至,张公於密室发之,光焰鞾韡,焕若电发。 后张遇害,此剑飞入襄城水中。 孔章临亡,诫其子恒以剑自随。 后其子为建安从事,经浅濑,剑忽於腰中跃出。 初出犹是剑,入水乃变为龙,逐而视之,见二龙相随而逝焉。 孔章曾孙穆之犹有张公与其祖书反复,桑根纸古字。 县后有掘剑窟,方广七八尺。 《搜神记》曰:东越门中有岭高数十里,下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馀围。 常病都尉及长吏。 下梦巫觋,欲得童女。 常八月朝祭送,蛇辄吞之,已用九女。 李诞有小女名寄,应募而行。 乃请好剑、咋蛇犬,作数斛米餈,蜜灌之,以置穴口。 蛇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先啖餈蜜。 寄便放犬咋蛇,以剑斫杀。 得九女髑髅。 越王乃娉寄为后。 又曰:会稽贺瑀字彦琚,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温。 二日苏,云:"吏以将上天,入曲房,房中有层架,其上层有印,中层有剑,使瑀惟意所取。 而短不及上层,取剑而出。 门吏曰:'恨不得印,可策百神,剑惟得使社公耳。 '"   《异苑》曰:吏惠帝元康三年,武库火,烧孔子屐、高祖斩白蛇剑、王莽头等三物。 中书监张茂先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出,莫知所向。 《辛氏三秦记》曰:三月三日,秦昭王置酒河曲,有神人自泉而出,捧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 "   《老子》曰:服文彩,带利剑。 又曰:善摄生者兵无所容其刃。 《庄子·说剑篇》曰:昔赵文王喜剑,剑士侠门而客三千馀人,日夜相击於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奉千金。 "左右曰:"庄子能。 "太子奉千金,庄子弗受,与使者皆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欲用周者绝王之喜好也。 "太子曰:"然。 吾王所见者惟剑士也。 "庄子曰:"诺。 周善为剑。 "太子曰:"吾王所好剑士也。 蓬头突鬓,垂冠缦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见说之。 今夫子必儒服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请治剑服。 三日,太子乃见王。 王脱白刃待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焉? "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 "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曰:"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七夜死伤者六十馀人,得五六人,使捧剑於殿下,乃召庄子。 王曰:"今日使剑士交剑。 "庄子曰:"望之以久矣。 "王曰:"夫子御杖长短如何? "庄子曰:"臣之所奉皆可,臣有三剑,惟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 "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铗,苞以四夷,裹以四时,统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茫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 "曰:"诸侯之剑以智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铗。 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按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 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人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如雷电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 此诸侯之剑也。 "王曰:"庶人之剑如何? "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缦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於前,上斩颈颔,下次肝肺。 此无异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於国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 庄子曰:"王安坐定气,剑事毕矣。 "於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伏毙其处矣。 又曰:干越之剑,匣而藏之,不敢轻用,宝之至也。 又曰: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必为镆耶。 "   《列子》曰:魏黑卯以匿嫌杀丘邴章,(匿嫌,私恨也。 )邴章之子来丹谋复父仇,而丹气甚猛,其形甚露。 (露,羸。 )耻假力於人,誓以手剑。 而黑卯力抗百人,非人类也。 其视来丹犹雏鷇也。 来丹之友申抱曰:"子怨黑卯至矣,黑卯之易子过矣,将奚谋焉? "来丹垂涕曰:"愿子为我谋。 "申抱曰:"吾闻卫孔周其祖得殷之宝剑,一僮子服之,却三军之众。 奚不请为? "来丹适卫,见孔周,执仆礼,请先纳妻子,后言所欲。 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而皆不能杀人。 且先言其状: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其所触,泯然无际,经物而不觉。 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 其触物也,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 三曰宵练,昼则见影而不见光,夜方见光而不见形。 其触物,騞然而过,(騞,音霍虢切。 )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 此三宝剑,传之十三世矣,而无施於事,(不能害物。 )匣而藏之,未尝启封。 "来丹请其下者,孔周乃归其妻子,跪而授其下剑。 丹再拜受之。 执剑从黑卯。 黑卯醉,偃卧牖下,自颈至腰三斩,黑卯不觉。 丹以黑卯死,趣而退。 遇卯子於门,又击之三下,如接虚。 卯子方笑。 丹知剑不能煞人也,叹而归。 卯醒,怒妻子曰:"醉而覆我,使我嗌疾而腰急。 "其子曰:"丹之来。 过於门。 三招我。 亦使我体疾而支强。 彼其厌我哉? "   又曰:宋有兰子者以数干宋元君,弄七剑迭跃之,五剑常在空中。 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又曰:周穆王征西戎,戎献昆吾之剑,赤刀切玉如切泥。 《管子》曰:昔葛大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 又曰:羽剑珠饰者,斩生之斧也。 《墨子》曰:良剑期乎利,不期乎莫耶。 《孙卿子》曰:干将莫耶。 巨阙辟闾。 皆古之良剑也。 《尉缭子》曰:吴越临战,左右进剑。 《吴子》曰:夫提鼓挥捊,临难决疑,接兵用刃,此将军也。 一剑之任,非将军事也。 又曰:一贼铗剑击於市,万人无不触辟者。 臣以为非一人独勇,一市万人皆不肖。 《尸子》曰:水试断鹄雁,陆试断牛马,所以观良剑也。 《燕丹子》曰:荆轲左手把秦王袖,右手椹(音砧。 )其胸。 秦王曰:"今日之事从子计耳。 乞听琴声而死。 "召姬人鼓琴,声曰:"罗縠单衣可裂(司德状拜二)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 "王於是奋袖超屏风而走,荆轲掷剑中铜柱焉。 《淮南万毕术》曰:拔剑倚户,儿不夜惊。 又曰:夫淳剑鱼肠之始,下夫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 (高诱注曰:鱼肠,文绕屈譬若鱼肠。 )   又曰:剑工惑剑之似莫耶者,惟欧冶能名其种。 (欧冶,良工也。 )玉工眩玉之似碧卢者,惟猗顿不失其情。 (碧卢,或作武夫。 猗顿,鲁之富人,能知玉理,不失其情也。 )   《抱朴子》曰:欧冶不能铸铅锡为干将。 《符朗子》曰:符朗弃千金之剑,抱朴子趋曰:"何夫子弃大而存小乎? "符朗不应。 《贾子》曰: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 诸侯三十而冠,带剑。 大夫四十而冠,带剑。 隶人不得冠,庶人不带剑。 《亢苍子》曰:蜚景之剑,威集白日,气成紫霓,以之封获,则刀劂(俱卫切。 )刃也无择,(蜚景,神剑也。 劂,鎌也。 神剑虽利,以之获稻,犹同於鎌刀者也。 )及夫凶邪流毒沸渭不靖,加之运掌之上,千里之内不留行矣。 (凶邪流毒,湿疫之气也。 此神剑之能辟凶邪,故威光所行,千里之内未尝留止者也。 )   宋玉《大言赋》曰:长剑倚天外。 班固《幽通赋》注曰:卫灵太子蒯聩为无道,好带长剑,长一丈。 公炼乃作短者,长一尺。 公知不可以传国,乃逐之。 《魏都赋》曰:剑则流彩之珍,素质之宝,或虹蔚波映,或龟文龙藻,服之可以威百蛮,指麾可以开昏扰。 《古诗》曰: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 (《博物志》曰:剑后鹿卢名曰属镂。 )   又曰: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班固诗曰:宝剑直千金。 又曰:延陵轻宝剑。 曹子建诗曰:拊剑西南望。 江文通诗曰:倚剑临八荒。 宋鲍昭诗曰:双剑将别离,先在匣中鸣。 雌沉吴江里,雄飞入楚城。 吴江深无底,楚关有崇扃。 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 神物终不隔,千祀倘还并。 梁吴均《咏宝剑诗》曰: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 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 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梁崔鸿《咏剑诗》曰:宝剑出昆吾,龟龙夹采珠。 五精初献术,千户竟论都。 匣气冲牛斗,山形转鹿卢。 欲知天下贵,持此问风胡。 曹植《七启》曰:步光之剑,(越剑名。 )华藻繁缛。 饰以文犀,彫以翠绿。 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 陆断犀象,未足称隽。 随波截鸿,水不渐刃。 张景阳《七命》曰:楚之阳剑,欧冶所营。 (阳,剑名也。 )耶溪之挺,赤山之精。 销逾羊头,(羊头骨销之也。 )镤以锻成。 乃炼乃铄,万辟千灌。 (皆销练名。 )丰隆奋椎,飞廉扇炭。 神气化成,阳文阴缦。 既亦流绮星连,浮彩艳发,光如散电,质如曜雪,霜锷水凝,冰刃霜絜,形冠豪曹,名珍巨阙。 指郑则三军白首,麾晋则千里流血。 岂徒水截蛟鸿,陆洒奔驷。 断浮翮以为三,绝重甲而称利。 又曰:。 若其形震薛烛,光骇风胡,价兼三乡,声贵两都。 或驰名倾秦,或夜飞去吴,功冠万载,威曜无穷。 挥之者无前,拥之者身雄。 可以从服九国,横制八戎,爪牙景附,函夏承风,此盖希代之神兵也。 《楚辞》曰:执堂溪(堂溪,剑名。 )以拂蓬,秉干将以割肉。 又曰:抚长剑兮玉珥。 (珥,剑也镡。 )   又曰:余玄好此奇服,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冠青云之崔巍。 (高貌。 )   后汉公孙瑞《剑铭》曰:天生五才,金德惟刚。 从革作辛,含景吐商。 辨物利用,勋伐弥彰。 暨彼良工,欧冶干将。 爰造宝剑,巨阙墨阳。 精通皓灵,获兹休祥。 剖山竭川,虹霓消亡。 昭威耀武,震动遐荒。 楚以定霸,越以取强。 晋裴景声《文身剑铭》曰:器以利显,实以名举。 长剑耿介,体文经武。 陆断玄犀,水截轻羽。 九功斯像,七德是辅。 晋张协《太阿剑铭》曰:太阿之剑,世载其美。 淬以清波,敛以越〈石玄〉。 如玉斯曜,若景在水。 不运自肃,率土从轨。 梁简文帝《谢敕赉方诸剑等启》曰:才发玉函,雕奇溢目。 始开牙捡,丽饰交陈。 已疋丹霞之晖,乍比青云之制。 身文且贵,器用惟宜。 寒暑兼华,左右相照。 梁沈约《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曰:田文重气殉名,四豪莫及。 宝剑雄身,故能威陵秦楚。 人高事远,遗物足奇。 谨加玩服,以深存古。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5 12:02:4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