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三百五十二 ◎兵部八十三 内容: ○戟上   《释名》曰:戟,格也。 旁有枝格也。 戈,勾矛戟也。 戈,过也。 所刺则决过,所勾引制之不得过也。 车戟曰常,长丈六尺,车上所持也。 八尺曰寻,倍寻曰常,故称常也。 手戟,手所持擿之戟也。 《说文》曰:戈,平头戟也。 从弋,一横之象形也。 戟,有枝兵也。 戟读若棘。 镆耶,大戟也。 《方言》曰:戟,楚谓之孑。 (郭璞曰:取名于钩孑也。 )凡戟而无刃,秦晋之间谓之孑,或谓之鏔。 (音寅。 )吴扬之间谓之戈。 东齐秦晋之间谓其大者曰镘(莫干切。 )胡,其曲者谓之句孑镘胡。 (即今鸡鸣句孑戟也。 )南楚宛郢谓之匽戟。 其柄,自关而西谓之秘,或谓之殳。 (音殊。 )   《广雅》曰:匽,谓之雄戟。 《太公兵法》曰:戟之神名大将。 《赵氏兵书》曰:戟,参星主之。 《周礼》曰:掌舍为坛,壝(音遗。 )宫棘门。 (郑司农云:棘门,以戟为门也。 )   《左传》曰:郑伯将伐许,授兵於太宫。 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考叔挟辀以走,(辀,车辕也。 )子都拔棘以逐之。 (棘,戟也。 )及大逵,不及,子都怒。 (都,阏字也。 )   又曰:庄公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 (尸,陈也。 孑者戟,然则楚始于此参用戟为陈也。 )   又曰: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 宋华元御之。 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 狂狡辂郑人,郑人入於井。 (狂校,宋大夫。 辂,迎也。 )倒戟而出之,获狂狡。 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擒也。 "   又曰: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遂跣以下,公族夫獒犬焉。 灵辄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 曰:"翳桑之饿人也。 "   又曰:诸侯伐偪阳,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蒙之以甲为橹,左执之,右拔戟成一队。 又曰:栾氏乘公门,范宣子谓鞅曰:"矢及君屋,死之! "鞅用剑以帅卒,(用剑,短兵接,欲致死也。 )栾氏退。 摄军从之,遇栾乐,(乐,盈之族。 )曰:"乐射之不中,又注,(注,属矢於弦。 )则乘槐本而覆。 或以戟钩之,断肘而死。 《周书》曰:年饥,上用舆,曲辀不漆,矛戟缕缠,羽旄不择乌。 《史记》曰:平原君与楚合纵,言其利害。 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 毛遂按剑而前曰:"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   又曰:苏秦说韩王曰:"韩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谿。 "   《汉书》曰:项羽令壮士挑战。 汉有善骑射曰楼烦,(应劭曰:楼烦,今楼烦县是也。 )楚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 羽大怒,自披甲持戟挑战。 楼烦欲射,羽瞋目叱之,楼烦目不能视,手不能发,走还入壁,不复敢出。 又曰:田肯贺上曰:"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悬隔千里,持戟百万。 悬隔,千里之外,秦得百二焉。 齐地方二千里,持戟百方,齐得十二焉,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也。 "   又曰:奉天子法驾,迎皇帝代邸,皇帝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 曰:"天子在,足下何为者? "不得入。 又曰:汉七年,长乐宫成,於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戟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驾。 又曰:息夫躬云:"诸曹以下,仆遬(音速。 )不足数。 卒有强弩围城,长戟指阙,陛下谁与备之。 "   又曰:晁错上言曰:"两阵相近,平地浅草,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 剑盾三不当一。 "   又曰:灌夫字仲儒,父孟死吴军。 夫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之头,以报父仇。 "於是夫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两人及从奴十馀骑驰入吴军,至戏(音麾。 )下,所杀伤数十人。 又曰:扬雄位不过执戟。 又曰:八月,饮酎行祠孝昭庙。 是时,霍氏外孙代郡太守任宣坐谋反诛。 宣子章为公车丞,亡在渭城界中,夜,袨服入庙,执戟立庙门,待上至,欲为逆,发觉,伏诛。 《后汉书》曰:光武署铫期为贼曹掾。 上略地向北,期从徇蓟。 时王郎檄书到,蓟中起兵应郎。 光武趋驾出,百姓聚观,喧呼满道,遮路不得行。 期骑马奋戟,嗔目大呼,左右曰〈走毕〉,(《周礼》:隶仆掌〈走毕〉宫中之事。 郑众曰:止行清道也,若今警跸。 《说文》:〈走毕〉与跸同。 )众皆披靡。 《东观汉记》曰:吴汉与苏茂、周建战。 汉躬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大呼,俱进,后至者斩。 "遂鼓而进,贼兵大破。 又曰:建武四年,隗嚣遣马援奏课京师,因曰:"臣与公孙述同县,少小相善。 臣前往蜀,述陛戟乃见臣;今臣远从异方来,陛下何以知臣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 "上大笑。 又曰:田邑字伯玉,为上党太守,时更始遣鲍永、冯衍屯太原。 永、衍恐其先降,说之曰:"晏婴临盟,拟以曲戟,不易其辞。 "   又曰:杨政字子行,师事博士范升。 建武中,范升为太常丞,为去妻所诬告,坐事系狱,当伏重罪。 政以车驾出时,伏道边,抱升子持车叩头。 武骑虎贲恐惊马,引弓射之,不去,旄头以戟叉政伤胸前,政遂涕泣求哀,上即尺一出升。 又曰:孙程与王康等斩江京等迎立济阴王,是为顺帝。 阎显弟景为卫尉,从省中还外府,收兵至盛德门。 尚书郭镇率直宿羽林出,逢景。 景因斫镇,不中,镇剑击景堕车。 左右以戟叉其胸,禽之,送廷尉。 谢承《后汉书》曰:彭循字子阳。 太守秘君闻循义勇多谋,请循以守吴令。 民歌之曰:"时岁仓卒,盗贼纵横。 大戟强弩不可当,赖遇贤令彭子阳。 "   司马彪《续汉书》曰:杨仁字文义,巴郡人。 显字特诏补北宫卫士。 及帝崩,时诸马贵盛,各争欲入宫。 仁被甲持戟,严勒门卫,莫敢轻进者。 肃宗既立,诸马共谐仁。 上知其忠,愈善之。 张滢《汉南记》曰:陈蕃等欲除诸黄门,谋泄。 阍寺之党於宫中诈称惊,云外有反者。 蕃奔入宫,小黄门朱寓逆以戟刺蕃。 《魏志》曰:董卓恐人谋已,常以吕布自卫。 尝失意拔手戟擿布,布拳捷之。 由是,阴怨卓。 (《英雄记》又载:吕布诣董卓,卓尝拔戟掷之,言布乱其私室。 )   又曰:袁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刘备。 备求救於吕布,严步兵千、骑二百驰往赴备。 布谓灵等曰:"布性不憙合斗,但憙解斗耳。 "布令门侯於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军观布射戟小枝,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斗。 "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枝。 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明日欢会,然后各罢。 又曰:张绣反,袭太祖营。 太祖出战不利。 典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辄十馀钅矛(音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 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戟击杀之,馀贼不敢前。 又曰: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持一双戟八十斤。 "   王沈《魏书》曰:太祖讨吕布於濮阳。 布有别屯在濮西相持。 太祖募陷陈,典韦先占,但持长矛撩战。 时西面又急,韦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 鱼豢《魏略》曰:徐庶字元直。 少好任侠,为人报仇,白垩(乌各切。 )突面,披发而走。 为吏所得,乃感激弃其刀戟,更绢巾单衣,折节学问。 《吴志》曰:孙权拜诸葛恪丹阳太守,授棨戟武骑,作鼓吹,导引归家。 又曰:孙权乘马射虎庱(庱,摅陵切。 )亭,马为虎所伤。 权投以双戟,虎遂却。 又曰:太史慈、刘繇使循骑,卒遇孙策。 慈便前斗,正与策对。 刺慈马,以揽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又曰:孙綝遣中书郎李崇夺孙亮玺绶,征立琅琊王休。 奉书於休曰:"綝以薄才,见授大任,不能辅导陛下。 顷月以来,多所造立,亲近刘承,悦於美色,败坏藏中矛戟五千馀枚,以为戏具。 "   韦召《吴书》曰:凌统怨甘宁杀其父操。 尝於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 宁起曰:"能双戟舞。 "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 "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 张勃《吴录》曰:严白虎使弟舆谐长沙桓王请和,许之。 舆请与王独会面约。 既会,王引白削斫席,舆体动。 王知其无能,以手戟投之,立死。 《蜀志》曰:两镶(音攘)是谓闭木户,持双戟是谓坐铁室也。 常璩《华阳国志》曰:荆邯记公孙述曰:"昔汉祖败而复征,故能禽秦亡楚,以弱为强,况今地方数千,杖戟百万。 "   《晋书》曰:贾后字南风。 初为太子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 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 帝闻之大怒,欲废之。 又曰:杨骏字文长,为贾后所诛。 初,温县有人如狂,造书曰:"光光文长,大戟为墙。 毒药虽行,戟还自伤。 "及骏居内府,以戟为卫。 至兵入骏府,逃于马厩,以戟杀之。 又曰:裴楷有知人之鉴,谓锺会如观武库,森森见矛戟在前。 王隐《晋书》曰:上闻贾妃酷妒,戟擿诸孕子者皆堕。 已治室金墉城,寻当废之。 赵粲救於内,荀勖救於外,故不济焉。 又曰:祖逖军大饥,进据食犬丘城。 樊雅遣六十馀人入逖营,拔戟盾大呼向逖,逖军人夜不知何贼多少,皆欲散走。 崔鸿《前赵录》曰:杜育字子光,濮阳人。 少为贼,其母每怒。 育曰:"天下将乱,且以习胆。 如意望封侯,不如意但不使他人斫头。 "曾为贼围,衣甲三重,持戟蓬转而出。 又曰:刘聪猎上林,以愍帝行车骑将军,戎服执戟前导。 观者指曰:"此故长安天子。 "   崔鸿《后赵录》曰:冉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 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斩鲜卑三百馀级。 《齐书》曰:宋升平三年,尤里封人於官高湖际得瑞靸(苏合切。 )戟三杖,旁有古字。 《隋书》曰:柳彧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 时制三品以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 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厌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 "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家语》曰:孔子北游,登于农山之上。 子路、子贡、颜回侍侧日孔子曰:"二三子各言其志,吾将择焉。 "颜回曰:"回愿得明王圣主而相之,敷其五教,导之礼乐,使城郭不修,沟池不越。 铸剑戟为农器,放牛马於原薮。 室家无离旷之思,千载无战斗之患。 "夫子懔然曰:"美哉! 德也。 "   陆贾《楚汉春秋》曰:沛公脱身鸿门,从问道至军。 张良、韩信乃谒项王军门曰:"沛公使臣奉白璧一只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只献大将军足下。 "亚父受玉斗,置地,戟撞破之。 乐资《春秋后传》曰:聂政拔剑至韩,韩相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陛,刺杀侠累。 《战国策》曰:苏秦说惠王曰:"夬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宽则两军相守,迫则杖戟相撞。 "   又曰:齐王建入朝於秦,雍门司马横戟当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何以去社稷而入秦? "王不听,遂入秦。 《英雄记》曰:吕布白陈登,使诣曹操求徐州牧不得,登还,布怒拔戟斫机曰:"不惟吾所求无获,但为卿父子所卖耳。 "登不为动容,徐对曰:"登见曹公,言养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 公曰:'不如卿言,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飏去。 '其言如此。 "布意乃解。 王隆《汉官解诂》曰:卫尉宫阙周庐殿掖,屯陈夹道,当兵交戟。 (胡伯始曰:谓者门郎阁陈屯,士夹首道旁,当兵以示威武,交戟以遮妄出入者。 )   应劭《汉官仪》曰:旧制太子食汤沐十县,家令领主自有宫置。 周卫交戟,五日一朝,因坐东厢,省视膳食。 《东方朔传》曰:武帝坐未央前殿,天雨新止。 朔执戟在殿陛遥指独语。 上见,呼问之。 朔对曰:"殿后柏树上有鹊立枯枝上,东向鸣。 "上遣侍中视之,如朔言。 问何以知之。 朔曰:"风从东来,鹊尾旁风则倾,背风则蹶,必当顺风而立,故知东向鸣也。 新雨生枝滑,故枝涩,故立枯枝上。 "上大笑,赐帛十匹。 又曰:孝武元封三年,作柏梁台。 召群臣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 卫尉"周卫交戟禁不时。 "   陈寿《益部耆旧传》曰:张霸迁会稽太守。 是后盗贼衰少,野无遗寇,童谣曰:"弃若戟,弃若矛,盗贼尽,吏皆休。 "   萧广济《孝子传》曰:魏阳不知何处人,独与父居。 父有刀戟,市南少年求之,阳曰:"老父所服,不敢相许。 "少年怒,道逢阳父,打阳,叩头请罪。 父没,阳断少年头以谢父冢前。 师觉授《孝子传》曰:仲子崔者仲由之子也。 子路仕卫,赴蒯聩之乱,魏人於黡遂杀之。 子崔既长,欲报父仇,黡知之曰:"夫君子不掩人之不备,须后日於城西决战。 "其日黡持蒲弓木戟,与崔战而死。 张敞《晋东宫旧事》曰:东列崇福门,门各羌楯十幡,鸡鸣戟十张。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5 12:46:1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