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百六 ◎人事部四十七 内容: ○叙交友   《释名》曰:友,有也。 相保有也。 《说文》曰:友,爱也。 同志为友。 《周易》曰: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黩。 又曰:朋从尔思。 又曰:君子以朋友讲习。 又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又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又曰:上下交而其志同。 由此观之,交乃人伦之本务,王道之大义,非特士友之私志也。 又曰:出门同人。 又曰:君子定其交而后求。 又曰:嗟尔朋友。 又曰:朋来无咎。 《毛诗》曰:《伐木》,燕朋友故旧也。 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也。 亲亲以睦,友贤不弃,则民德归厚矣。 伐木丁丁,鸟鸣撄撄,撄其鸣矣,求其友声。 又曰: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又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摄,助也。 )   又曰: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又曰:岂无他人,惟子之好。 又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又曰: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礼记》曰: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 又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又曰: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求;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 义同而进,不同而退。 其交友有如此者。 (同方、同求,志行也。 闻流言不信,不信其友所行,被毁而谤之。 )   又曰:随武子利其君子忘其身,忘其身不遗其友。 又曰:父母在,不许友以死。 又曰:寡妇之子,不有见焉,弗与为友。 又曰:见父之执友,不谓之进,不敢进。 又曰:子夏曰:"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   又曰: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 《周礼》曰:司谏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 又曰:孝友任恤。 (注:任信於友,道恤忧患也。 )   《论语》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僻、友便佞、友善柔,损矣。 (便僻,巧譬喻也。 善柔,夸毗也。 便佞,辩以为佞也。 )   又曰:胩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又《卫灵公》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佞士之仁者。 又曰: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忠言以告之,不从则止之。 ")   又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又曰:故旧无大故,则不弃。 又曰:子夏之门人问交於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 "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 於人何所不容? 我之不贤与! 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又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又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又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又曰: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弊之而无憾。 "   又曰: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又曰:无友不如己者。 又曰:朋友切切偲偲。 又曰:匿怨而友其人。 《礼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孝经》曰:士有争友,则身不离於令名。 《大戴礼》曰:上亲贤则下择友。 又曰:与君子游,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芳,则与之化矣。 与小人游,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化矣。 是故君子慎其去就。 《家语》曰:孔子曰:"吾死之后,商也日益,谓与贤己者交;赐也日损,好悦不若己者交。 故君子慎所交。 "   又曰:孔子曰:"自季氏赐我千锺,而友益亲。 "   又曰:孔子曰:"夫子产於民为惠主,於学为博物。 晏子於君为忠臣,於行为恭敏。 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焉。 又曰:夫内行不修,身之罪也。 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 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汉书》曰:下邳翟公为廷尉,宾客亦填门。 废,外可设雀罗。 复为廷尉,宾客又来。 翟公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   《魏志》曰:胡质云:"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 "   《庄子》曰: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孟子》曰:万章曰:"敢问友。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 而友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   又曰: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迭为宾主。 是天子而友于匹夫也。 《谯子·齐交》曰:譬之於物,犹素之白也,染之以蓝则青。 游居交友,亦人之所染也。 韩起与田苏处而成好仁之名,甘茂事史举用显齐秦之功,曹参师盖公致清静之治,窦长君兄弟出于贱隶,谨恭师友,皆为退让君子。 语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必得其人,千里同好。 固於胶漆,坚於金石。 穷达不阻其分,毁誉不疑其实。 《邹子》曰:昔邢高、吕安饮於市,仰天泣。 二子非有丧之哀伤,相知之晚耳。 君子所以勤於接贤,汲汲於结善,欲以立名者也。 《吕氏春秋》曰:荆有善相人者,言无遗策,闻於楚国。 庄王见而问焉。 曰:"臣非得相人,能观人之友也。 布衣,其友皆孝悌纯谨,如此者,家必日益,此谓吉人也。 居官事君,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此谓吉臣也。 人主也,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交争,此谓吉主也。 臣非能相人,能观人之友。 "王曰:"善。 "於是,取士不懈,乃大霸。 《晋阳春秋》曰:智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 交疏而吐诚,今人以为难。 《风土记》曰:越俗,性率朴,意亲好合,即脱头上手巾,解仪间五尺刀以与之为交。 拜亲跪妻,定交有礼,俗皆当於山间大树下,封土为坛,祭以白犬一、丹鸡一、鸡子三,名曰"木下鸡犬五"。 其坛也,人畏不敢犯也。 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 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   《白虎通》曰:朋友之道有四焉:近则正之,远则称之,乐则思之,患则死之。 仲长子《昌言》曰:幽闲言则攻己之短,会同则述人之长。 负我者,我加厚焉。 未有与人交若此而见憎者也。 《要览》曰:诸葛亮曰:"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塞不改叶,能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   刘钦《新议》曰:夫交接者,人道之始。 纪纲之大要,名由之成,事由之立。 又曰:交之於人也,犹唇齿之相济。 又曰:才非交不用,名非交不发,身非交不立。 扬子《法言》曰: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周昭《新撰》曰:交之为道,起自羲皇。 造化之初,君臣始立,而有人伦上下之叙,象天地交泰以左右於民也。 唐虞三代,莫不因之。 故交全情亲,则国安治强;交败情乖,则国危治弱。 立交者,欲其亲也。 是故百姓不亲,禹作司徒,疏者能睦。 廉颇相如忍忿以崇厚,陈平周勃感陆生而相亲,所以安赵於强敌,定汉於几殆。 此交接之大义,帝王之极务,闻之於《易》曰:"交乃人伦之本务,王道之大义也。 "   《魏文帝集论》曰:夫阴阳交,万物成;君臣交,邦国治;士庶交,德行光。 同忧乐,共富贵,而交道备矣。 阮子《政论》曰:夫交游者俦党结於家,威权倾其国,或以利厚而比,或以名高相求,同则誉广,异则毁肾拢朝有两端之议,家有不协之论。 至令父子不同好,兄弟异交友。 破和穆之道,长诤讼之源。 锺会《刍荛论》曰:凡人之结交,诚宜盛不忘衰,达不弃穷,不疑惑於谗构,不信受於流言,经长历远,久而逾固。 而人多初隆而后薄,始密而终疏,斯何故也? 皆由交静不发於神气,道数乖而不同,权以一时之术,取仓卒之利,有贪其财而交,有慕其势而交,有爱其色而交,三者既衰,疏薄由生。 东方朔《与公孙弘书》曰:盖闻爵禄不相责以礼,同类之游,不以远近为是。 故东门先生居蓬户空穴之中,而魏公子一朝以百骑日造之;吕望未尝与文王同席而坐,一朝让以天下半。 夫丈夫相知,何必以抚尘而游,垂发齐年,偃伏以日数哉! 《离骚》曰:交不忠信兮怨长。 晋潘岳《阳肇诔》曰:余以顽蔽覆露重阴,仰追先达执友之心也。 《古歌辞》曰: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又曰:采葵莫伤根,结交莫羞贫。 伤根葵不生,羞贫交不成。 ○交友一   《左传》曰:吴公子札聘于齐,说晏平仲。 躬於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又曰:郑子皮卒,子产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 惟夫子知我。 "(注云:无人智己之善,故曰吾己。 )   又曰:伍员与申包胥友。 (包胥,楚大夫。 )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覆楚国。 "(复,执也。 )申包胥曰:"勉之! 能覆之,我必能兴之。 "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 《尚书大传》曰:散宜生、闳夭、南宫括三子,学乎太公。 太公见三子,知为贤人,遂酌酒切脯,除为师学之礼,约为朋友。 《家语》曰:孔子遇程子,倾盖而语终日,甚相悦。 顾谓子路曰:"程子天下之贤士。 "取束帛以赠之。 《史记》曰:赵有处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卖浆家,魏公子无忌从比二人结交游也。 又曰:苏秦之先达,张仪候之数日乃见。 坐於堂下,食以仆妾之餐。 告舍人曰:"仪才吾不及,恐以小利忘求进,故辱之。 "仪怒入秦。 苏君使舍人赍金帛车马,阴结助之。 卒相秦也。 又曰:蔺相如望见廉颇,引车避匿。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汉书》曰:汉王与韩信为金石之交。 又曰:卫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 皇后,大长公主女也,无子,妒之。 大长公主捕青,囚,欲杀之。 其友公孙武与壮士往夺之,故得不死。 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 赏赐数日间累千金。 又曰:卢绾,丰人。 与高祖同里。 绾亲与太上皇相爱。 高祖、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 两家亲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 又曰:两龚皆楚人。 胜字君宾,舍字君倩。 二人相友,著名节,故时号之"楚两龚"。 又曰:王吉字子阳,京兆人也。 少与贡禹为友。 及阳仕至益州刺史,贡闻之,拂冠以待之。 阳遂荐称焉。 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又曰:张耳,大梁人。 陈馀亦大梁人也,好儒术。 馀年少,父事耳,相与为刎颈之交。 又曰:郑崇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 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 又曰:陈遵少孤,与张竦俱为京兆吏。 竦学通达,以廉俭自守。 而遵放纵不拘。 操行虽异,然而相友善之。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5 17:16:3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