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六 内容: 大法,春夏宜发汗。 春夏阳气在外,邪气亦在外,故可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以(赵本作“似”)然,一时间许,亦(赵本医统本并作“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 (赵本作“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 汗多(赵本有“者”字)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汗缓缓出,则表里之邪悉去;汗大出,则邪气不除,但亡阳也。 阳虚为无津液,故不可重发汗。 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 (赵本有“也”字)汗多则亡阳。 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验。 《圣济经》曰∶汤液主治,本乎腠理壅郁。 除邪气者,于汤为宜。 《金匮玉函》曰∶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尔。 (赵本作“耳”)设利者,为大逆。 硬为实,汗出而解。 何以故? 脉浮当以汗解。 经曰∶脉浮大应发汗,医反下之,为大逆。 便硬难,虽为里实,亦当先解其外,若行利药,是为大逆。 结胸虽急,脉浮大,犹不可下,下之即死,况此便难乎。 经曰∶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若先发汗,治不为逆。 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发汗。 《外台》云∶里和表病,汗之则愈。 发布时间:2025-09-26 10:43:45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