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君臣之道,恩义为报 内容: 君臣之道,恩义为报【原文】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①,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此之谓三有礼焉。 如此,则为之服矣。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②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此之谓寇仇。 寇仇,何服之有? ”【注释】①为旧君有服:指离职的臣子为原先的君主服孝。 ②极:穷困,这里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其处境极端困难。 【译文】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腹心;君主把臣下当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主把巨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 ”齐宣王说:“礼制规定,已经离职的臣下也应为过去的君主展孝。 君主要怎样做才能使他们为他服孝呢? ”孟子说:“臣下有劝谏,君主接受;臣下有建议,君主听从.政治上的恩惠下达到老百姓。 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打发人送他出国境,并派人先到臣下要去的地方作一番安排布置,离开了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 这就叫做三有礼.这样做了,臣下就会为他服孝。 如今做臣下的,劝谏,君王不接受;建议,君王不听从。 政治上的恩惠到不了老百姓身上。 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把他捆一绑起来,还想方设法使他到所去的地方穷困万分,离开的当天就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 这种情况叫做仇敌。 君臣之问像仇敌一样,还有什么孝可服呢? ”【读解】所谓投桃报李,士为知己者死。 又所谓滴水之恩,当涌一泉相报。 贤明的君主总是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 比如说刘皇叔用关羽、张飞、诸葛亮,至今传为美谈。 其实,何止君王用臣下如此,现代的用人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互相尊重,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 不然的话,反目成仇,两败俱伤,也就君不君,臣不臣;领导不领导,被领导不被领导了。 那又能怪谁呢? 只能怪自己不会做领一导一人罢。 发布时间:2025-09-26 11:50:3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