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百二十七 ◎人事部六十八 内容: ○正直上   《易·坤卦》曰: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直、方,地之性也。 )   又曰: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广生焉。 《尚书·皋陶谟》曰:直而温。 又《洪范》曰: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又曰:三德,一曰正直。 《毛诗·羔裘》曰: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又《小明》曰: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左传·襄七》曰:恤民为德,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参和为仁。 又《昭四》:仲尼曰:叔向,古之遗直也。 (事具刑法门。 )   《论语·为政》曰:哀公问:"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措诸枉,则民服。 举枉揩诸直,则民不服。 "(措,犹投也。 诸,之也。 言投之於上位也。 )   又曰:叶公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攘,盗也。 我乡党有直人名躬,父盗羊则证其罪。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又《卫灵公》曰:直哉史鱼!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史鱼,卫大夫,名鱿。 君有道、无道,行常如矢,直不曲也。 )   又《微子》曰: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柳下惠,鲁大夫展禽,食菜柳下,谥曰惠。 士师,狱官名。 黜,贬退也。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 "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蚌拢"   《汉书》曰:周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退走。 高帝退还,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 "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於是上笑之,然尤惮昌。 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群臣固争莫能得,而昌廷争之,上问其说,昌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虽口不能言,然臣知其不可。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即罢。 吕后侧耳於东厢听,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矣。 "   又曰:申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爱幸,文帝尝宴饮通家,时嘉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 嘉奏事毕,因言:"陛下幸爱群臣则贵富之,至於朝廷之礼,不可不肃! "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上。 上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诣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责曰:"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通顿首,首尽出血,上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 又曰:单于尝为书谩吕太后,太后怒,召诸将议讨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太后以哙言为然,季布曰:"樊哙可斩,夫以高帝四十馀万困於平城,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   又曰:诸葛丰,字少康,琅琊人。 以明经为郡文学,特立刚直。 贡禹为御史大夫,除丰为属,举侍御史。 玄帝抉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师为之语曰:"间何阔,逢诸葛。 "上嘉其节,加丰秩光禄大夫。 时侍中许章以外属贵幸,奢不奉法度,宾客犯事,与章相连。 丰案劫章,欲奏其事,适逢许侍中私出,丰驻车举节欲收之。 章窘驰去,丰追之。 许侍中因得入宫门,自归上。 丰亦上奏事,於是收丰节。 司隶校尉去节自丰始也。 又曰: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至特进,甚尊重。 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馀。 "上问:"谁也? "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地下,足矣! 未知圣朝何如耳? "於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於世。 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上意然后已。 及后当治殿槛,上曰:"勿易,因而葺之,以旌直言之臣。 "   《东观汉记》曰:戴凭为侍中,数进见,问得失。 上谓凭曰:"侍中当匡辅国政,勿有隐情。 "凭对曰:"陛下严。 "曰:"朕何用严? "凭曰:"伏见前太尉西曹掾蒋遵清亮忠孝,学通古今,陛下纳肤受之诉,遂致禁锢,世於是为严。 "上怒曰:"汝南子欲复党乎? "凭谢曰:"臣无蹇谔之节,而有狂瞽之言,不能以尸伏谏,偷生苟活,诚惭圣朝。 "上即敕尚书解遵禁锢,拜凭虎贲中郎将,以侍中兼领之。 又曰:朱晖,字文季,南阳范人。 为临淮太守,表善黜恶,抑强绝邪,吏民怀而爱之。 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民怀其惠。 "   又曰:祭遵从征河北,为军市令。 上舍中儿犯法,遵格杀之。 上怒,命收遵。 时主簿陈嗣谏曰:"明公欲众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命行也。 "上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 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命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   又曰:郑众,字仲师。 建武中,太子及出阳王因虎贲将梁松请众,欲为通籍,遗缣帛,众悉不受,谓松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义,汉有旧防,诸王不宜通客。 "松讽以长者难逆,不可不虑。 众曰:"犯禁触罪,不如守正而死。 "   又曰:吴良,字太仪,齐国临淄人,以清白方正称於乡里。 为郡议曹掾,正里掾入贺,太守门下掾王望前言曰:"齐郡败乱,遭离盗贼,人民饥饿,不闻鸡鸣狗吠之音。 明府视事五年,土地开辟,盗贼灭息,五谷丰熟,家给人足。 今日岁首,诚上雅寿。 "掾皆称万岁。 良跪曰:"门下掾佞谄,明府无受其觞。 盗贼未弭,人民困乏,不能家给人足。 於今议曹掾尚无袴,宁吻家给人足耶? "太守曰:"此生言是。 "遂不举觞,赐鳆鱼百枚。 宴罢,教署功曹,良耻以言受官,不拜。 又曰:申屠刚,字巨卿,扶风人。 性刚直忠正,志节抗厉,常慕史鱿、汲黯之为人。 涉猎书记,果於行义。 玄始中,举贤良对策,言甚切直。 建武初,徵拜侍御史,迁尚书令,謇謇多直,无所屈挠。 时陇蜀未平,上尝欲近出,刚谏,上不听,刚以头轫乘舆车轮,马不得前。 谢承《后汉书》曰:李燮为议郎,会西羌及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徵发天下,役赋无已。 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燮厉色言曰:"斩司徒,天下安。 "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 帝以问燮,燮曰:"凉州天下冲要,国家藩卫,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 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 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帝从燮议。 由是朝廷重其方略,每公卿有缺,为众议所归。 又曰:范滂,字孟博,汝南人。 太守宗资署功曹。 淠吴甥西平李颂,顽嚣浊秽,乡曲所弃。 常侍唐衡求属仕宦,资敕曹召署文学史,滂不听。 极久,衡复有书诮资,资怒,召功曹书佐朱零问不召颂意状,零以告滂,滂谓曰:"若答教当言颂,则滂之姊子,岂不乐其升进! 颂缘污秽,小人不宜玷尘,清朝不敢以位私人,是以不召。 "   又曰:杨奇,字公伟,弘农人,为侍中。 天子所问,引经据义,靡事不对。 灵帝尝问:"朕何如桓帝? "对曰:"陛下躬秉艺文,圣才雅藻,有优先帝;礼善慎刑,或未之有。 今天下以陛下准桓帝,犹谓尧舜比德者也。 "上不悦其言,谓曰:"奇所谓杨震子孙有强项遗风,想死后又当致大鸟也。 "   袁山松《后汉书》曰:李膺等下狱,狱吏曰:"诸入狱当祭皋繇以祈福。 "范滂曰:"皋繇古之贤臣,知滂无罪,将理之於天;如其有罪,祭之何益? "及讯狱,王甫以次诘之。 滂年少在后,越次而前。 甫曰:"夫合党连群,必有盟誓,其所谋图皆何等耶? "滂曰:"窃闻仲尼之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思不悟反以为党。 "滂乃仰天叹曰:"古之修善,自求多福;今之修善,乃陷大戮。 死之日愿赐一幡,埋於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 "尚书霍谞以党事无验,表陈赦之。 范晔《后汉书》曰:高获,字敬公,南阳人。 与世祖有素旧,师事司徒欧阳歙,歙下狱当断,获冠铁冠,带鈇锧,诣阙请歙。 帝虽不赦,而引见之。 谓曰:"敬公,朕用子为吏,宜改常性。 "获对曰:"臣受性於天地父母,不可改之於陛下。 "出便辞去。 三公争辟不应。 又曰:任延,字长孙,南阳人。 为武威太守,帝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於和。 "延对曰:"臣闻忠臣不和,和臣不忠。 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善事上官,不敢奉诏。 "帝曰:"卿言是也。 "   又曰:樊儵,字长鱼,弘之子也。 广陵王荆有罪,诏与任隗杂治其狱。 事竟,奏请诛。 引见宣明殿,帝怒曰:"诸卿以我弟故,欲诛之,即我子,卿等敢尔也! "儵对曰:"《春秋》之义,君亲无将,而诛焉。 是以周公诛弟,季友鸠兄,经傅大之。 臣等以荆属托母弟,陛下留圣心,加恻隐,故请耳。 如令陛下子,臣等专诛而已。 "帝叹息良久。 儵益以此知名。 又曰:张纲,字文纪,皓之子也。 汉安玄年,选八使徇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惟纲年少,官次最微。 馀人受命之部,而纲埋其车轮於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遂奏曰:"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国厚恩,以刍尧之姿,居阿衡之任,不能敷赞五教,翼扬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肆其贪饕,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 "书奏而京师震悚。 又曰:爰延,字季平,陈留外黄人。 桓帝时徵博士,太尉杨秉举贤良方正,再迁为侍中。 帝游上林苑,从容问曰:"朕何如主也。 "延对曰:"陛下为汉中主。 "帝曰:"何以言之? "对曰:"尚书令陈蕃任事则治,中常侍黄门预政则乱,是知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 "帝曰:"昔朱云折槛,今侍中面称朕违,敬闻阙矣。 "   又曰:赵喜,字伯阳,南阳人。 为太尉,受遗诏,典录丧礼。 自王莽篡乱,旧典不存,皇太子与东海王等杂止同席,宪章无序。 喜乃正色,横剑殿阶,扶下诸王,以明尊卑。 又曰:桓典,字公雅,荣之玄孙也。 拜御史,执正无所回避。 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   又曰: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 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 时扶风马融吻冀章,祐因谓融曰:"李公之罪,成於卿手。 李公即诛,卿何面目见天下人乎? "冀起入,祐亦径去。 又曰:李充迁侍中。 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以充高节,卑敬之。 尝置酒请充,宾客满坐,酒酣,骘跪曰:"幸托椒房,位列上将,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 "充乃为陈海内隐居怀道之士,颇有不合。 骘欲绝其语,以肉啖之。 充抵肉於地,曰:"士犹甘於肉! "遂出,径去。 又曰:崔琦数引古今成败戒梁冀。 琦以言不从,失意,复作《白鹄赋》以为讽。 梁冀见之,呼琦问:"百官内外,各有司存,天下云云,岂独吾人之尤? "琦对曰:"将军累世台辅,任齐伊尹,而德政未闻,玄玄荼炭,不能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冀无以对。 又曰:许敬,字鸿卿,汝南平舆人也。 有吏诬君者,会於县令坐。 敬拔佩刀断席,曰:"敬不忍与恶人同席。 "   《魏志》曰:苏则拜侍中,与董昭同僚。 昭尝枕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 "   又曰:张承,字公先,范弟也。 避地杨州,袁术问承曰:"周室凌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则高祖接而用之。 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邀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 "对曰:"在德不在强。 夫能用德以从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 若苟僣拟,于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 "术不悦。 又曰:陈泰为匈奴中郎将,京邑贵人多致货,因市奴婢,泰皆挂名於壁,徵为尚书,悉以还之。 又曰:蒋济入为散骑常侍。 时有诏,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当使。 恩施足死,惠爱可怀。 可作威作福,杀人活人。 "尚以诏示济。 济既至,帝问曰:"卿闻见天下风教何如? "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书》之明诫。 天子无戏言,古今所慎。 惟陛下察之! "於是帝意乃解,追取前诏。 又曰:辛毗,字佐治,颍川人。 尝从帝射雉,帝曰:"射雉乐哉! "毗曰:"於陛下甚乐,而群下甚苦。 "帝默然,后为之稀出。 又曰:王基,字伯舆,东莱人。 为荆州刺史,书戒司马景王曰:"许允、傅嘏、袁保、崔赞皆一时正士,有直质而无流心,可与同政事者也。 "景王纳其言。 《吴志》曰:张昭每朝见,言论辞气壮厉,义形如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 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得复自夸乎? "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 昭避席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若乃变易恩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权辞谢焉。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6 12:18:3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