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百三十三 ◎人事部七十四 内容: ○勇一   《释名》曰:勇,踊也。 见敌踊跃欲击之也。 《说文》曰:勇,气也。 从力用声。 《尚书》曰: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勖哉夫子! 尚桓桓。 (孔安国曰:桓桓,武貌也。 )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 "   又曰:亦有熊罴之士,弗二心之臣,保乂王家。 (言文武既圣,则亦有勇猛,如熊如罴之士。 )   《毛诗》曰:《大叔于田》,刺庄公也。 叔多才而好勇,不义而得众。 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耱)虎,献于公所。 将叔无狃,戒其伤女。 《礼记》曰: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 马惊败绩,公坠,左车授绥。 公曰:"末之卜也。 "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 "遂死之。 又曰: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郑玄曰:用知者之谋,勇者之断,仁者之施,足以成治矣。 )   又曰: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 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 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 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 临事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 有勇者义,非歌,孰能保此! 《左传》曰:公及齐师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曹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又曰:晋襄公缚秦囚,使菜驹以戈斩之。 囚呼,菜驹失戈,狼瞫取戈以斩囚,禽之以从公乘,遂以为右。 箕之役,先轸黜之而立续简伯。 狼瞫怒。 其友曰:"盍死乎? "瞫曰:"吾未获死所。 "其友曰:"吾与汝为难。 "瞫曰:"《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 (杜预曰:《周志》书也。 明堂,庙也。 所以崇功序德,故不义之士不得外心。 )死而不义,非勇也。 共用之谓勇。 吾以勇求右,无勇而黜之,亦其所也。 谓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 子姑待之。 "及彭衙,既陈,以其属驰秦师,死焉。 晋师从之,大败秦师,君子谓:"狼瞫於是乎君子也。 "   又曰:晋郄克及齐侯战於鞍。 齐高固入晋师,磔石以投人,(杜预曰:磔,担也。 )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将至齐垒,以桑树系车而走,欲自异也。 )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贾,买也,言己有余勇欲卖之也。 )   又曰:栾盈师曲沃之甲,以昼入绛。 初,斐豹隶也,著於丹书。 栾氏之力臣曰督戎,国人惧之。 斐豹谓范宣子曰:"苟焚丹书,我杀督戎。 "宣子喜,曰:"而杀之,所不请於君焚丹书者,有如日! "乃出豹而闭之,督戎从之。 逾隐而待之,督戎逾入,豹自后击而杀之。 又曰:楚平王执伍奢。 无忌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 彼仁,必来。 不然,将为患。 "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 "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 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 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 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 奔死免父,孝也。 度功而行,仁也。 择任而往,知也。 知死不避,勇也。 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相从为愈。 "伍尚归。 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 "楚人皆杀之。 又曰:晋赵鞅围卫,报夷仪也。 初,卫侯伐邯郸午於寒氏,城其西北隅而守之。 霄熸。 及晋围卫,午以从七十人门於卫西门,杀人於门中,曰:"请报寒氏之役。 "涉他曰:"夫子则勇矣,然我往,必不敢启门。 "亦以徒七十人,旦门焉,步左右,皆立如植。 日中不启门,乃退。 又曰:楚白公胜将作难,谓石乞曰:"王与二卿士,皆以五百人当之,则可矣。 "乞曰:"不可得也。 市南有熊宜僚者,若得之,可当五百人矣。 "乃从白公而见之,与之言,悦。 告之故,辞。 承之以剑,不动。 胜曰:"不为利谄,不为威惕,不泄人言以求媚者,去之。 "   又曰:楚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焉,对曰:"予知其死所,而长者使予勿言。 ""不言将烹。 "乞曰:"此事也,克则为卿,不克则烹,固其所也。 何害? "乃烹石乞。 又曰:晋楚战,楚师薄於险,叔山冉谓养由基曰:"虽君有命,为国故,子必射! "乃射。 再发,尽殪。 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 晋师乃止。 (言二人皆有退人之能。 )   又曰:齐庄公朝,指殖绰、郭最曰:"寡人之雄也。 "州绰曰:"君以为雄,谁敢不雄? 然臣不敏,平阴之役,先二子鸣。 "(十八年晋伐齐及平阴。 )庄公为勇爵。 (设爵位以命勇士。 )殖绰、郭最与焉。 州绰曰:"东闾之役,臣右〈马参〉迫,还於门中,识其板数。 (识门板数。 )其可以与此乎? "   《周官》曰:司右掌群右之政令,凡军国之勇士,能用五兵者属焉,掌其政令。 《河图》曰:勇敢重瞳。 (宋均注曰:项羽也。 )   又曰:鸟一足名独立,见则主勇强。 《家语》曰:仲由,字子路,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抗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后服。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 "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我义则盗。 "   又曰:孔子将之卫,路出於蒲,会公叔氏以薄叛卫而止。 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为人贤良有勇力,挺剑而合,众将与之战。 蒲人惧,曰:"苟无适卫,吾则出子。 "乃盟,孔子出之。 又曰:孔子北游,登乎农山。 子路、子贡、颜回侍侧。 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於斯致思,无所不至矣。 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锺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 由也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惟由能之。 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   《史记》曰:毛遂随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 遂案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 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 "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 "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 "楚王叱曰:"胡不下! 吾乃与尔君言,汝何为者也! "毛遂案剑而前曰:"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於遂手。 叱者何? 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饶熙之先人。 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楚王曰:"先生之言是也。 "遂定从而还。 又曰:范雎说秦昭王:夫以乌获、任鄙之力,荆成、孟贲、(许慎曰:荆成,古勇士。 孟贲,卫人也。 )庆忌、夏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又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又曰: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令曰:"臣客舍人蔺相如其人勇士,有知谋,宜可使。 "乃使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坐章台得璧,大喜,傅璧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中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赵王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廷。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傅戏,无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 "持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十五城与赵。 相如见其诈,乃谓曰:"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大王亦宜斋五日,乃敢上璧。 "秦王许。 相如就舍,使其从者衣褐,裹璧,亡归赵。 秦王斋竟,引相如。 相如曰:"自秦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有坚盟约者,臣恐见欺负赵,故令人持譬归,间至赵矣。 王若割十五都与赵,赵岂敢留璧得罪於大王? 臣知欺大王当诛,请就汤镬。 "秦遂厚遇之。 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与赵,赵亦不与秦璧。 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缶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於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口匕〉之,左右皆靡。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赵亦盛设兵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右。 又曰:曹沫者,鲁人也。 以勇力事鲁庄公。 齐桓公与鲁庄公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於坛上。 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 问曰:"子将何? "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已甚矣,今城坏即压境,君其图之。 "公乃许,尽还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又曰:樊於期奔燕丹,计无所出。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为人知深而勇沉,可与谋。 "太子因谒光,光言荆卿,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於荆卿,可乎? "田光曰:"敬诺。 "即起趁出。 太子送之至门,戒曰:"舟所报先生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跪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 愿足下过太子於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 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也。 "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己死。 明不言也。 "因遂自刎。 又曰:秦将李信,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於汙水,卒得破丹。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6 12:49:14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