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百三十六 ◎人事部七十七 内容: ○勇四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曰:将作大匠、屯骑校尉朝那侯青,武邑人也。 机巧有算略,骁勇善骑射,所在先登陷陈。 慕容俊拟之张飞。 又曰:成公都,晋兴玄吴人也。 都骁猛有勇力。 阳虑之战,年十八,横矛太呼,贼不敢当。 独步当时,拟之方叔。 论者咸曰:"当求之於古,造次无其比也。 "   《后魏书》曰:来大千,骁果,善骑射,迁中散。 至於朝贺之日,大千常着御铠,盘马殿廷,莫不叹异。 尝从太宗猎,见虎在高岩上,大千持槊直前刺之,应手而死。 太宗嘉其勇壮,又为殿中给事。 又曰:乙瑰,代人也。 其先世统部落。 世祖时,瑰父正知慕国威化,遣瑰入贡,世祖因留之。 瑰便弓马,善骑射,手格猛兽,膂力过人,数从征伐,甚见信待。 尚上谷公主,世祖之女也。 又曰:庾叶为将有谋略,治军清整,常以少击多,士众服其知勇,名冠诸将。 又曰:杨播,字延庆。 自云弘农华阴人也。 除左将军,寻假前将军。 随车驾南讨,至锺离。 师回,诏播领步卒三千、骑五百为众军钓拢时春水初长,贼众大至,舟舰塞川。 播以诸军渡淮未讫,严练南岸,身自居后。 诸军渡尽,贼众遂集,於是围播数重。 播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 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 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水势稍减,播领精骑三百历其船,大呼曰:"今我欲渡,能战者出。 "贼莫敢动,遂拥众而济。 高祖甚壮之,赐爵华阴子。 又曰:河间公齐,烈帝之玄孙也。 少雄杰魁岸,世祖爱其勇壮、引侍左右。 从征赫连昌,世祖马蹶,贼众逼帝,齐以身蔽捍,决死击贼,贼乃退。 又曰:贾思伯,字仕休,齐郡益都人也。 世宗即位,加辅国将军。 任城王之围锺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 及失利,思伯为后殿,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 及至,大喜,曰:"仁者必勇,常谓虚谈,今於军司见之矣。 "   又曰:于栗磾,代人也。 少习武艺,拜冠军将军。 道武畋于白登山,见熊领数子,道武顾谓栗磾曰:"能缚之乎? "栗磾曰:"能! "道武曰:"若搏之不胜,岂不虚毙一壮士耶! "栗磾曰:"自可能致御前,会而制之。 "寻而擒之。 晋将刘裕遗栗磾书曰:"黑槊将军"磾常好持黑槊,故有其号。 又曰:杨大眼,武都氐王难当之孙也。 少骁勇矫捷,走如飞电。 宣武南征,尚书李冲典选统校征官,大眼往求征焉。 冲不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伎。 "便出长绳三丈,系之於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 冲大惊曰:"千载已来,未有此人也。 "遂用为军主。 大眼顾谓同僚曰:"吾之今日,所谓蛟龙得水之秋也。 自此一举,不复与诸君齐列矣。 "所经战,皆武冠六军,大眼妻潘氏,善射,诣军省大眼。 至攻战游猎之际,潘氏亦戎装齐镖并辔。 及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 大眼指谓诸人曰:"此潘将军也。 "明帝加光禄大夫。 淮泗之间,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 "无不立止。 王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吾在南时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 及见,君乃不异常人。 "大眼曰:"鼓旗相望瞋硇捃发。 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 "   又曰:文成帝名濬,太武孙晃子也。 即位后,冬大傩曜兵。 帝有勇力,善骑射,灵丘南有山,高四百馀丈,诏群官仰射山峰,无能逾者。 帝弯弧发矢,出山四十馀丈,过山南二百步。 遂诏刊石,勒铭纪功。 《北齐书》曰:高昂,字敖曹,胆力过人,姿仪殊异。 其父次同为求严师,令简^挞。 昂不遵师训,专事驰骋,每言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 其父曰:"此儿不灭吾族,当大吾门。 "以其昂藏敖曹,故以名字。 《北史》曰:达奚震,少骁勇,走及奔马。 周文尝渭北校猎,时有兔过周文前,震与诸将竞射之,马倒而坠。 震足不倾踬,因步射之,矢中兔,顾马才起,遂回身腾上。 周文喜曰:"非此父,不生此子。 "   《陈书》曰:萧摩诃齐军战,有西域胡,妙於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 及将战,明彻谓摩诃曰:"若〈歹壹〉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 "摩诃曰:"愿识其形状,当为公取之。 "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云胡著绛衣,护皮弓,两端骨弭。 明彻遣人觇伺,乃知胡在阵,仍自酌以饮摩诃。 摩诃饮讫,驰马冲齐军,胡挺身出阵前十馀步,彀弓未发,摩诃遥掷铣鋧,立中其额,应手而仆。 齐军"大力"十馀人出战,摩诃又斩之。 又曰:周铁虎事梁河东王萧誉,王僧辩擒,欲烹之,铁虎曰:"侯景尚未灭,奈何杀壮士耶! "僧辩奇之。 后降高祖。 又曰:萧摩诃帅齐兵为寇,高祖遣安都北拒齐军於锺山龙尾及北郊坛。 安都谓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 "摩诃对曰:"今日令公见矣。 "   《隋书》曰:宇文庆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 帝劳之曰:"卿之馀勇,可以贾人也。 "   又曰:杨玄感骁勇多力,每战亲军长矛,身先士卒,喑鸣叱咤,所当者莫不震慑。 论者方之项羽。 又曰:鱼俱罗,冯翊下邽人也。 身长八尺,膂力绝人,声气雄壮,言闻数百步。 又曰:权武少果劲,勇力绝人,能重甲上马。 尝倒投於井,未及泉,复跃而出。 其拳捷如此。 又曰:长孙晟,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王笑曰:"将军震怒,威行域外,遂与雷霆为比,一何壮哉! "   《唐书》曰:丘行恭从讨王世充,会战於邙山之上,太宗欲知其虚实强弱,乃与数十骑冲之,直出其后,众皆披靡,莫敢当其锋,所杀伤甚众。 既而限以长堤,与诸骑相失,惟行恭独从。 寻有劲骑数人追及太宗,矢中御马,行恭乃回骑射之,发无不中,馀贼不敢复前,然后下马拔箭,以其所乘马进太宗。 行恭於御马前步执长刀,巨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入大阵。 贞观中,有诏刻石为人马以象行恭拔箭之状,立於昭陵阙前。 又曰:淮阳王道玄,拜洛州总管。 及府废,改授洛州刺史。 五年,刘黑闼引突厥河北,复授山东道行军总管。 师次下博,与贼军遇,道玄帅骑先登,命副将史万宝督军继进。 万宝与之不协,及道玄深入,而拥兵不进。 谓所亲曰:"吾奉手诏,言淮阳小儿虽名为将,而军之进止皆委吾。 今其轻锐,越泞交战,大军道动,必滔泥溺,莫如结阵以待之,虽不利於王,而利於国。 "道玄遂为贼所禽,全军尽没,惟万宝逃归。 道玄遇害,年十九。 太宗追悼久之,尝从容谓侍臣曰:"道玄终始从朕,见朕深入贼阵,所向必克,意尝企慕,所以每阵先登,盖学朕也。 惜其年少,不遂远图。 "因为之流涕。 又曰:王君廓镇幽州。 会突厥入寇,君廓邀击破之,俘斩二千馀人,获马五千匹。 高祖大悦,徵入朝,赐以御马,令於殿庭乘之而出,因谓侍臣曰:"吾闻蔺相如叱秦皇,目眦出血。 君廓往击窦建德,将出战,李勣遏之,君廓发愤大呼,目及鼻耳一时流血。 此之壮气,何谢古人,不可以例赏之。 "复赐常袍金带,还镇幽州。 又曰:刘世让为并州总管,统兵屯於雁门。 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之,甚急。 鸿胪卿郑玄璹先使在蕃,可汗合玄璹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 "经月馀,虏乃退。 及玄璹还,述世让忠勇,高祖下制裒美之。 又曰:李嗣业。 贼将李归仁初以锐师数来挑战,我师攒矢而逐之,贼军大至,逼我追骑,突入我营,我师嚣乱。 嗣业谓郭子仪曰:"今日之事,若不以身啖寇,决战於阵,万死而冀其一生。 不然,则我军无孑遗矣。 "嗣业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於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 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 嗣业先登奋命,所向摧靡。 又曰:张濬拜谏议大夫,其年冬,宰相王铎至滑台,兼充天下行营都统,方徵兵诸侯,奏用濬为都统判官。 时王敬武初破弘霸郎,军大振,累诏徵平卢兵,敬武独不赴援。 铎遣濬往说之,敬武已授伪命,复怙强不迎诏使。 濬至,谒见,责之曰:"公为天子守藩,王臣赍诏宣谕,而侮慢诏使。 既未识君臣礼分,复何颜以御军民哉? "敬武愕然谢咎。 既宣诏,军士按兵默然,濬并召将佐集於鞠场面谕之曰:"人生效忠仗义,所冀粗分逆顺,悬知利害。 黄巢前日贩盐虏耳,公等舍累叶夫子而臣贩盐白丁,何利害之可论耶! 今诸侯勤王,天下响应,公等独据一州,坐观成败。 贼平之后,去就何安? 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吾惜公辈舍安而即危也。 "诸将改容引过,谓敬武曰:"谏议之言是也。 "即时出军,从濬入授京师。 《晏子春秋》曰:昔夏之衰也,有推移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威,专行勇力,不顾乎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 又曰:庄公奋乎勇力,不顾於行;尚勇力之士,无忌於国;贵戚不荐善,偪迩不引过。 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於世者乎? "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理,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 故勇力之立也,以行理义也。 今公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暴,尚勇力之士,无忌於国,身立威疆,行流淫暴,贵戚不荐善,偪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修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尝闻有也。 "   《吴越春秋》曰:专诸,丰邑人。 伍子胥初去楚如吴时,遇之於途。 专诸方与人斗,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 其妻一呼即还。 子胥怪而问其壮,何夫子怒之盛,闻一女子之声而即折道,宁有说乎? 专诸曰:"子视吾之仪,宁类愚者耶! 何言之鄙也! 夫屈一人之下,必申万人之上。 "子胥因相决之,推颡深目,虎口鹰背,戾於从难,知其勇士也。 又曰:伍子胥见吴王僚,王僚望其颜色甚可畏,长一丈,大十六围,眉间一尺。 僚与语三日,辞无复者,贤人也。 子胥知王好之,每入,言语侃侃,有勇壮之气也。 孔演《汉魏春秋》曰:许褚之为人,长八尺馀,大十围,容貌甚雄,勇力绝人。 汉末贼起,褚在汝南,与少年相聚,及宗族数千家。 共坚壁相保。 曹公修兵汝南,褚以其众归公,公见而壮之,曰:"此樊哙也。 "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 诸从褚侠客,皆为虎士,出入周旋,不离左右。 军中以褚力如虎,痴勇,号曰"痴虎"。 至今天下称之,皆谓其姓名也。 吴均《齐春秋》曰:戴僧静,会稽永兴人。 临湘侯副大祖在淮阴,雅有人鉴,见而赏之。 会匈奴卒至,僧静应募出战,单力直前,虏骑奔退。 又斩三级。 时天盛寒,乃脱衣,口衔三头,以刀插背,拍浮而还。 临湘侯大赏之,曰:"杀三人亦可反命矣。 "进之於太祖。 石头之役,功冠诸将,遂至贵显。 萧方等《三十国春秋》曰:苻洛雄勇多力,猛气绝人,坐制奔牛,射洞犁耳。 苻坚深惮之。 故常为边守。 又曰:刘阳少骁猛,甚有勇力,手曳牛尾,却行百步。 又曰:赵将麻秋命黑槊龙腾三千人,驰击谢艾军,艾左右扰动。 李伟劝艾乘马,艾不从。 乃下踞胡床而麾众,赵人以为有伏,惧而不进。 《韩诗外传》曰:卫灵公昼寝而起,志气益衰,使人驰召勇士公孙亻肙,道遭行人卜商。 子夏曰:"何驰之疾也? "对曰:"君昼寝而起,使我驰召勇士公孙亻肙。 "子夏曰:"微亻肙,而勇若亻肙者可乎? "御曰:"可。 "子夏曰:"载我而反。 "至,君曰:"延先生上,起召公孙亻肙。 "俄而亻肙至,入门拔剑疾呼,曰:"商下! 我取若头。 "子夏顾叱之,曰:"咄! 内剑。 吾将与若言勇。 "於是君令亻肙内剑而上。 子夏曰:"来! 吾尝与子从君而北见赵简子。 赵简昨;发仗矛而见我君。 我从十三行之后,趁而进曰:诸侯相见,不宜不朝服。 君不朝服。 行人卜商将以血溅君之衣矣。 使反朝服而见吾君者,子耶? 我耶? "亻肙曰:"子也。 "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一矣。 又与子从君而东至海曹,齐君重茵而坐。 我从十三行之后,趋进曰:诸侯相见,不宜相临以庶。 揄其一茵而去之者,子耶? 我耶? "亻肙曰:"子也。 "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二矣。 又与子从君於囿中,於是两军逐我君,与拔矛格而还之者,子耶? 我耶? "亻肙曰:"子也。 "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三矣。 所贵为士者,上不摄万乘,下不敖乎匹夫,外立节矜敌而不侵掠,内禁残害而君不危殆,是士之所长而君子之所致贵也。 若夫以长掩短,以众暴寡,凌轹无罪之民而威於闾巷之间者,是士之甚毒而君子之所致恶也。 "於是灵以避席曰:"抑乎寡人虽不敏,请从先生勇。 "   又曰:孔子游於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回从焉。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 尔愿言者何其,丘将启汝。 "子路曰:"由愿奋长戟,扬三军,乳虎在后,仇敌在前,搏躩快志,进救两国之患。 "孔子曰:"勇士哉! "   又曰: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转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 "对曰:"此螳螂者也。 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以此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 "於是回军避之,勇士归之。 虞溥《江表传》曰: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 孙权帅众七万应之,使甘宁领二千人为前部督。 权密敕宁,使夜入魏军。 宁乃选手下健儿百馀人,径诣公营下,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 北军惊骇鼓噪,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作鼓吹,称万岁。 因夜见权,权曰:"聊以观卿胆耳! "即赐绢千匹,刀百口。 权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停住月馀,北军乃退。 刘向《列士传》曰:秦召公子无忌,无忌不行。 使朱亥奉璧一双谢秦,秦王大怒。 执朱亥着虎圈中,瞋目视虎,终不敢动。 《殷氏世传》曰:亮字子华,少好学,年四十举孝廉。 到阳城涌〗虎争一羊,马不敢进。 於是亮乃按剑,直至虎所,斩羊腹。 虎乃各得其半去。 时人为之谣曰:"石里之勇殷子华,暴虎见之合爪牙。 "   刘昭《幼童传》曰:魏太祖幼而知勇,年十岁,尝浴於谯水,有蛟来逼,自水奋蛟,蛟乃潜退。 於是毕浴而还,弗之言也。 后有人见大蛇,奔逐。 太祖笑之曰:"吾为蛟所击而未惧,斯畏蛇而恐耶? "众问乃知,咸惊异焉。 又曰:秦舞阳者,燕国人也。 年十二,以勇气闻。 人犯必杀之,莫有敢迕视。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6 12:57:5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