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百五十六 ◎人事部九十七 内容: ○谏诤六   《周书》曰:微子开者,纣之兄也。 纣不道,数谏不听。 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 及去,未能决,乃问太师箕子,少师比干曰:"纣湎於酒,妇人之言是用,若涉水无津涯。 "箕子曰:"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治,不如去之。 "琨乃为象床。 箕子曰:"彼为玉床,则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为人臣者,谏不听,是彰君之恶。 "乃被发佯狂。 比干曰:"君有过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矣。 "乃直言谏。 纣怒,刳视其心。 微子曰:"父有过,三谏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 "   又曰:许绾。 魏襄王欲为中天之台,诫曰:"敢谏者死。 "绾乃负操捶而入曰:"臣闻大王将为中天之台,愿加一力焉。 "王曰:"何也? "对曰:"臣闻天地相去万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当高七千五百里,基址当广八千里。 尽王之地,不足以为。 大王必欲为之,先起兵以伐诸侯,及四夷尽有,地乃足矣。 然以林木之积,人徒之众,仓廪之输,当给其外,乃可以作。 "襄王默然,无以应之,乃罢。 又曰:段规。 知伯请地於韩康子,康子欲勿与,规谏曰:"不可。 夫知伯之为人,好利而鸷,复来请地而勿与,则必简x於我矣。 若与之,彼又〈丕页〉地於他国,他国不听,必向之以兵。 然则,与可以免於患,而待事之变。 "康子曰:"善。 "因使使者封万家之县一与知伯,知伯大悦。 复请地於赵,不与,果阴约韩、魏而伐,围晋阳三年。 后韩、魏应之,遂灭知伯。 又曰:田婴,齐宣王弟,封靖郭君於薛。 婴自威王以来,任职有功,故封之。 靖郭君婴将城薛,客多谏者。 婴谓谒者,有谏者勿通。 於是人有请见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若过三言,臣则请烹。 "靖郭君见之,客趋进,曰:"海大鱼。 "因返走。 君不解,曰:"更言之。 "客对曰:"君夫不闻海大鱼乎? 网不能止,钓不能牵,忽而失水,则蝼蚁得志焉。 今齐,亦君之水也。 若长有齐,奚以薛为? 君若一旦失齐,虽隆薛之城到天,犹无益也。 "君曰:"善。 "遂不城薛。 又曰:不幸,不闻其过。 福在受谏,基在爱民,固在亲贤。 《战国策》曰:齐王有幸臣九人,九人欲伤安平君田单。 田单之与王,君臣无礼,阴结诸侯之雄俊,其意欲有为也。 貂勃从楚来,王觞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 "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 人臣之功岂有厚於安平君乎? "王乃煞九子,益封安平君。 又曰:先生王歜造门而歌,欲见於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 王歜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歜为好士,於王何如? 使者还报,宣王因趋而迎之於门,与入。 曰:"寡人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王歜曰:"生於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 "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歜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天子受籍,立为方伯。 今王有四焉。 "宣王说,曰:"寡人愚陋,焉能有四? "王歜曰:"先君好马、好狗、好酒、好色,王亦好之,先君好士,王不好士。 "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歜谓王曰:"世无骐骥騄耳,王驷已备;世无东郭韩、卢氏之犬,王走犬已备;无毛嫱、西施之妓、王宫已充。 王亦弗好士也,何患无士? "   《战国策》曰:赵旦伐燕,苏代为燕王谓赵惠王曰:"今者来,过川,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掩其啄。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蚌将为脯。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见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 渔父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交,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惠王曰:"善。 "乃止之。 又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征之。 赵氏求救於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太臣强谏。 太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右师触龙言愿见太后,盛气而须之。 入而徐趋,曰:"老臣贱息舒旗,最少,不肖。 而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太后敬诺,问年几何矣? 对曰:"十五岁矣。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 "对曰:"甚於妇人。 "太后曰:"妇人异甚! "对曰:"左右臣窃以为妪之爱燕后,贤於长安君。 "曰:"过矣。 ""媪之送燕后,时祭祠则祝之曰:必不使反。 岂非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国。 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於赵?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 惟君所使之。 "於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於齐,齐兵乃出。 《补逸礼传》曰: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 史鱿患之,数言蘧伯玉贤而不听,病且死,谓其子曰:"我死则治丧於北堂,吾生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是不能正君也。 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而致尸於北堂於是足矣。 "灵公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灵公,灵公失容曰:"吾失矣。 "立召蘧伯玉而进之,召弥子瑕而退之,徙丧於堂,成礼而后去。 卫国以治,史鱿之力也。 史鱿以尸谏,可谓忠不衰矣。 《孝经援神契》曰:三谏,待放,复三年眷眷所以者,臣为君谏,若言有过而放矣。 所谏事遂以行者,遂去不留。 凡待放者,冀君用耳。 事以行,灾咎将至,无为留之。 臣待放於郊,君不绝其禄者,亦不欲去。 道不合,故去耳。 以其宗庙,赐之环,即还之,玦则去。 《国语》曰:周灵王二十二年,穀、雒斗,将毁王宫。 王欲壅之,太子晋曰:"不可。 晋闻古之长人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 "   《国语》曰:吴伐越,越王令诸稽郢行成於吴,曰:"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若御寇之号令。 )勾践请一介嫡女执箕帚,一介嫡男奉盘匜,(匜,沃器也。 )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懈王府。 谚曰:狐埋之而狐榾之,是无成功也。 今大王既封植越国,而又刈之,(刈,斩。 )是无劳也。 "吴王曰:"吾将许越,谢成。 "申胥(申胥,楚臣五员)谏曰:"不可许。 大夫种勇以善谋,将还玩吴国於股掌之上,以得其志,故婉约其辞以从王志。 为虺弗推,为蛇将若何? "(虺短蛇长。 )吴王不听,乃许盟。 《国语》曰:鲁武公以括与戏见宣王,(武公,敖也。 括,武公长子伯御也。 )王命立戏,樊仲山父谏(樊宣王卿士山父之所封也,仲山父樊穆仲也。 )曰:"不可立也! 不顺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诛,故出命不可不慎也。 命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 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也。 今天子立诸侯而违其少,是教逆也。 天子其图之! "   又曰: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 仲山父谏曰:"民不可料也! 无故而料民,天之恶也,害於政而妨於后嗣。 "王卒料之,及幽王乃灭。 讽谏木。 《国语》曰:晋平公射鷃,不死,使坚襄搏之,失。 公怒,拘将煞之。 叔向闻之,曰:"君必煞之。 昔吾先君唐叔射兕於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於晋。 今君嗣吾先君,射鷃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 君必速杀之,无令远闻。 "君颜忸怩,乃走赦之。 《说苑》曰:齐景公游於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 "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而六月不归,彼倘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 "景公援戟将斩之,颜烛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 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 君之贤,非比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比二子也。 君奚不斫? 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 "景公说,遂归。 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又曰:吴王欲伐荆,舍人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於后囿,露沾其衣,王曰:"何沾衣如此? "对曰:"榆上有蝉,高居而鸣,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傍;黄雀延颈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臣欲弹雀,不知露沾衣。 如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利,而不顾其后患也。 "王曰:"善哉! "乃罢兵。 又曰: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 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门大夫入言:"晋人咎犯欲以乐见。 "平公曰:"内之。 "止坐殿上,则出钟磬竽瑟。 坐有顷,平公曰:"客子为乐。 "咎犯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 "平公召隐士十二人,咎犯曰:"隐臣窃愿昧死御。 "平公曰:"诺。 "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 平公问於隐官曰:"占之为何? "隐官皆曰:"不知。 "平公曰:"归之。 "咎犯则申其一指曰:"是一也,便游赭画而后城门;二也,柱梁衣绣,士民无褐;三也,侏儒有馀酒而死士渴;四也,民有饥色而马有粟秫;五也,近臣不敢谏,远臣不得达。 "平公曰:"善。 "乃屏钟鼓,除竽瑟,遂与咎犯治国。 又曰:枚乘上书谏吴王曰:"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从来哉? 泰山之溜穿石,殚极之绠断幹。 水非石之钻,绳非木之锯也,渐摩使之然。 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 石称丈量,径而寡失。 十围之木,始生于蘖,可分而绝,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 磨{龙口}砥砺,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长,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循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臣乘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王不易之道。 "吴王不听,卒死丹徒。 又曰:晋灵公造九层台,费用千亿,谓左右曰:"敢有谏者斩。 "荀息闻之,上书求见。 灵公张弩持矢见之,谓曰:"子欲谏耶? "息曰:"不敢谏也。 臣能累十二博棋,加九鸡子其上。 "公曰:"子为寡人作之。 "息即正颜色,定志意,以棋子置下,加九鸡子其上,左右慑息。 灵公扶伏,气息不续。 公曰:"危哉,危哉! "息曰:"是不危也,复有危於此者。 "公曰:"愿复见之。 "息曰:"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得耕,女不得织,国有空虚,邻国谋议将欲兴兵,社稷亡灭,君欲何望? "灵公曰:"寡人之过,乃止于此。 "即坏九层之台。 又曰:秦始皇时侯生谏,始皇望见侯生,大怒。 侯生曰:"陛下之淫,万万丹朱而千千桀纣,臣恐陛下之千亡曾不一存。 "始皇默然久之,曰:"汝何不早言? "侯生曰:"陛下之自贤自健,上侮五帝,下陵三王,弃素朴,就末伎,陛下亡徵见久矣。 臣等恐言之无益而自为取死也,故逃而不敢言。 "   又曰:楚庄王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不敢。 庄王猎於云梦,椒举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废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哉? "王曰:"善。 不穀知屈强国之可以长诸侯也。 知得地可以为富也,亡其民之不用也。 "明日,饮诸大夫酒,椒举为上客。 罢阳夏之师。 《晏子春秋》曰:景公为长庲,(音来,舍也。 )将欲美之。 有风雨作,公与晏子入坐,饮酒,致堂上之乐。 酒酣,晏子作歌曰:"穗兮不得获,秋风至兮草零落。 风雨之,拂煞之,靡弊之。 "歌终,顾而流涕,张掖而舞。 公止之曰:"今日夫子有赐讥寡人之罪。 "遂废酒罢役。 又曰:齐景公使人养爱马暴病死,景公怒,令人持刀欲煞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之而问:"古者尧舜支解人从何体始? "公惧然曰:"从寡人始。 "遂止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 "晏子曰:"请数之,使自知其罪然后煞之狱。 "公曰:"可。 "晏子数之曰:"尔有罪三:公使汝养马,汝煞之,当死罪一;又煞公之所爱马,当死罪二;使公一马之故而煞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一煞公马,使公怨积於百姓,兵弱於邻国,汝当死罪三。 令以属狱。 "公喟然曰:"赦之。 "   又曰:景公筑路寝之台,三年未息而又为邹之长涂。 晏子谏,公斩板而去之。 又曰:景公有爱槐,令吏谨守之。 令犯槐者刑,伤槐者死。 有不闻令,过而犯之者,将加罪焉。 晏子谏曰:"婴闻穷人财力,以从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谓之逆;形煞不称,谓之贼。 三者,守国之大殃也。 君飨国德行未见於民,而三辟著於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人也。 "公曰:"善。 "出犯槐之囚。 《晏子》曰:景公畋於署梁,十有八日而不返。 晏子因后自往见公,比至,衣冠不正,不革衣冠,望游而驰。 公望见晏子,曰:"何其遽,国家得无故乎? "晏子对曰:"国人皆以君安於野,不安於国,好兽而恶民。 "公曰:"寡人之有子,犹心之有四支也。 心有四支,故心得佚焉,岂不可哉? "晏子对曰:"婴闻之与君言异。 乃若心之有四支而心得佚焉则可,今四支无心也十有八日矣,不亦久乎? "公于是罢田归。 又曰:楚巫微道裔款以见景公,侍坐三日,景公说之。 楚巫曰:"公明神之主,帝王之君也。 公即位十有七年矣,事未大济者,神明未至也,请致五帝以明君德。 "景公再拜稽首。 楚巫曰:"请巡国郊以观帝位。 "至於牛山而不敢登,曰:"五帝之位在於国南,请齐具而后登之。 "公命百官供齐具,裔款视事。 晏子闻之,而见於公曰:"古者不慢行而繁祭,不轻身而恃巫。 今政乱而行辟,弃贤而用巫。 帝王之在身也,而求帝王,不亦难乎? "   又曰:景公射鸟,野人骇之。 公即令吏诛之。 晏子曰:"野人不知也。 臣闻之,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两者先王之禁也。 "公曰:"善。 "自尔以来,未有鸟兽之禁。 又曰: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日晏不罢。 晏子进曰:"日宴矣,君脱服就晏。 "公曰:"诺,寡人受令。 "退朝,遂去衣冠,不复服也。 萧方等《三十国春秋》曰:秦王苻坚悬珠帘于正殿以朝群臣,宫宇服御物极珍饰之奇,尚书佥部郎裴玄略谏曰:"愿陛下遵采椽之不斫,鄙琼室而不居。 "坚笑曰:"非卿之忠,朕何由闻过乎? "   赵晔《吴越春秋》曰:吴王既煞子胥,问太宰曰:"子胥数以越谏,遂以丧身。 从死以来,若有所亡,今欲祠之,何日可也? "曰:"三月癸未可也。 "及夫差出国,祠子胥江水之滨,乃言曰:"寡人昔日不听相国之言,至令相国远投江海自亡。 "   司马彪《九州春秋》曰:曹公征孙权,参军徐幹谏曰:"今未承王命者,吴与蜀也,惟明公思虞舜舞干戚之义,全威养德,以道制胜,公不从军,遂无功。 "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6 14:34:22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