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百六十七 ◎人事部一百八 内容: ○喜   《说文》曰:"喜,不言而悦曰喜,从壴口。 (壴,音知句切。 )   《易》曰:上九,倾否。 先否,后喜。 《尚书》曰:股肱喜哉,玄首起哉。 《毛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又曰: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又曰:菁菁者莪,乐育才也。 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也。 《礼记》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 是故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 又曰:人喜则斯陶,(陶,郁陶也。 )陶斯咏,咏斯摇。 又曰:何谓人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也。 又曰:武王承命,兴师诛商,万国咸喜,军发盟津,前歌后舞。 又曰:文王朝夕至於大寝之门外,问於内竖曰:"今日安否何如? "内竖曰:"今日安。 "太子乃有喜色。 《左传》曰:城濮之役,晋师三日穀,文公犹有忧色。 左右曰:"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 "公曰:"得臣犹在,忧未艾也。 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及楚杀子玉,(子玉得臣。 )公喜而后可知也。 又曰:子产始知然明,问为政焉。 对曰:"视民如子。 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 "子产喜,以语子太叔,曰:"他日吾见蔑之面(蔑,然明名。 )今吾见其心矣! "   又曰:公赐公衍羔裘使献龙辅於齐侯。 齐侯喜,与之阳穀。 又曰:吴将伐齐,越子率其众以朝焉。 吴人皆喜,惟子胥惧。 曰:"是豢吴也! "吴王闻之,使赐之属镂以死。 又曰:郑六卿饯韩宣子於郊。 宣子曰:"二三君子请赋,起亦以知郑志。 "子赋《野有蔓草》。 宣子曰:"孺子善哉! 吾有望矣。 "子抑赋《萚兮》。 宣子喜曰:"郑其庶乎! "   《公羊传》曰:九月丁卯,子同生。 子同者孰谓? 谓庄公。 何言乎子同生? 喜有正也。 此言喜有正何? 久无正子也。 又曰:齐高子来盟。 高子者何? 齐大夫也。 何以不称使? 我无君也。 然则何以不名? 喜之也。 《尔雅》曰:坎坎,僔僔,喜也。 《论语》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又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又曰: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从我者,其由也与? "子路闻之喜。 《尚书中候》曰:"维王既诛崇侯虎,诸侯贡,万民咸喜。 "(郑玄曰:王,文王也。 贡,贡国异物色也。 )   《尚书大传》曰:惟丙午,王还师。 师乃鼓噪,师乃慆,前歌后舞。 (郑玄曰:慆,喜也。 众大喜前歌后舞也。 )   《春秋玄命苞》曰:两口衔土为喜。 喜得明心。 喜者为憙,憙天心。 (宋均曰:心为天王布政之宫,万物须之乃盛,所以为喜也。 今於口间土移一画之者,於字体安也,是为两口土也。 喜得明明得所喜也。 )   《春秋繁露》曰:春之言,犹蠢也。 蠢蠢者,喜乐之貌。 《国语》曰:伯宗朝,以喜归。 其妻曰:"子貌有喜,何也? "曰:"吾言於朝,诸大夫皆谓我知似阳子。 (知有似也。 子阳,处父也。 )"对曰:"阳子华而不实,言而无谋,是以难及於身。 子何喜焉? "   《战国策》曰:吕他亡西周,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於东周,东周大喜。 又曰:孟尝君出行至楚,楚献象床。 郢之登徒直送之,不欲往,见孟尝门人公孙戊曰:"臣,郢之登徒,直送象床。 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标,卖妻息不足以偿。 足下能使仆无行,先入有宝剑,愿献之。 "戊曰:"诺。 "入见孟尝,曰:"五国所以皆致相印於君,以国事累君者,诚悦君之义,慕君之廉。 今君至楚而受象床,所未至国,将何以待君? "孟尝曰:"善。 "戊趋而出,孟尝君曰:"今子举足高,志之扬,何也? "戊曰:"臣有大喜三,重之以宝剑一。 "孟尝曰:"何谓也? "戊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入谏,一喜;谏而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三喜。 "   《史记》曰:赵使蔺相如赍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 秦王大喜,傅璧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又曰:孔子由大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门人怪之。 孔子曰:"非乐其贵,然喜下人得吾也。 "   又曰:龙且与韩信夹潍水阵,信乃夜令人为万馀囊,满盛沙,壅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 龙且果喜曰:"固知韩信怯也。 "追信渡水。 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击,杀龙且。 又曰:庆云,喜气也。 又曰:吕后谓高祖曰:"季所居之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高祖心喜。 又曰:邑中人民尝惧出猎,任安为人分麋鹿雉兔,众人皆喜曰:"无伤也,任少卿分则平也。 "   《汉书》曰:朱博为左冯翊。 长陵大姓尚方禁少时盗人妻,见斫,创着颊。 博闻以它事召,视其面,果有瘢。 博辟左右问方禁:"是何创? "禁自知情得,叩头服状。 博笑曰:"大丈夫固时有是。 博欲洒乡耻,能自效不? "方禁且喜且惧,对曰:"必死! "博因亲信之以为耳目。 又曰:高祖入关,与父老约,法三章,民大喜也。 又曰:英布间行与隋何俱归汉。 王方踞床洗,召布入见。 布大怒,悔来,欲自死。 就舍,张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 又曰:韩信投汉,萧何等已数言上,不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 上且怒且喜。 又曰:吕须尝以陈平前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平於吕后曰:"为丞相,不治事,日饮醇酒,戏妇人。 "平闻日益甚。 太后闻之,私喜。 又曰:翟方进随父至汝南,蔡父奇方进形貌,有封侯骨。 方进既厌为小吏,闻蔡父言,心喜。 又曰:匈奴单幼稍:"愿婿汉氏以自亲。 "玄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欣喜。 谢承《后汉书》曰:庐江毛义,家贫,以孝行称。 南阳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適至,以义守令。 义捧檄而入,喜动颜色。 《续汉书》曰:荀爽尝谒李膺,因为其御。 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侯。 "见慕如此。 《东观汉记》曰:上谓鲍永曰:"我攻怀三日而兵不下,关东畏卿,且将故人往。 "即拜永谏议大夫。 至怀,谓太守曰:"足下所以坚不下者,未知孰是也? 今圣主即位,天下以定,不降何待! "即开城降。 上大喜,与永对食。 又曰:贾复北与五校战於真定,大破之,复伤疮甚,上惊。 复病,寻愈,追及上,上见大喜。 又曰:梁鸿妻椎髻,着布衣,操作具而前。 鸿大喜,曰:"此真梁鸿之妻也! "字之曰:"德曜孟光。 "   又曰:上幸长祠、高庙十一陵,历览宫馆旧处。 会郡县吏劳赐作乐者,有县三老大言:"陛下入东都,臣望颜色容仪,类似先帝,臣一欢喜;百官严设如旧时,臣二欢喜;见吏赏赐,识先帝时事,臣三欢喜;陛下听用直谏,默然受之,臣四欢喜;陛下至明,惩艾酷吏,视人如赤子,臣五欢喜;进贤用能,各得其所,臣六欢喜;天下太平,德合于尧,臣七欢喜。 "   又曰:上以冯异为孟津将军,屯河上,击走朱鲔,追至雒阳城门,环城一匝乃还。 上闻之大喜,诸将皆贺。 又曰:郭伋,字细侯,河南人。 在并州,素结恩德。 行部,到河西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於道次迎拜。 伋问曰:"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   《魏志》曰: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 太祖甚器之。 早卒。 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 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彧荐郭嘉。 召见,论天下事。 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真吾主矣。 表为司空军谋。 《吴志》曰:曹公破走,鲁肃选还,权大喜。 肃将入阁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肃趋进曰:"未也。 "众人闻之,无不愕然。 就坐,徐举鞭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蒲轮徵肃,始当显耳。 "权拊掌欢笑。 王隐《晋书》曰:石珩问袁甫:"寿春以西河以常旱? 东何以恒水? "甫曰:"东是吴人新附,积忧成阴;西是中国新平,吴珍美人皆入,志盈心满长欢,故旱。 "   孙严《宋书》曰:刘宣,字万寿,彭城人也。 素晓天文,知晋室当复,又梦丸土服之,觉而喜曰:"丸者,桓也,桓既吞矣,吾当复本土乎? "   《齐书》曰:谢超宗诣东府,门自通,其日风惨,太祖谓四座曰:"此客至,使人不火自暖矣。 "超宗既坐,饮酒数巡,辞气横出,太祖对之甚欢。 崔鸿《后秦录》曰:秦末,祅星见于东井。 尹纬知秦将灭,心喜,踊跃向天再拜。 《唐书》:陆贽从幸山南,道途艰险,扈从不及,与帝相失。 一夕不至,上喻军士曰:"得贽者赏千金。 "翌日,贽谒见,上喜形於颜色。 其宠待如此。 《周书》曰:人有五气,喜气内畜,虽欲隐之,阳喜必见,喜色油然以出。 又曰:师旷见太子晋曰:"愿闻一言。 "王子应之曰:"吾闻太师将来,吾心甚喜;既已见子,喜而又惧。 吾年甚少,见子而慑,尽忘吾度。 "   《韩诗外传》曰:曾子曰:"吾尝仕为吏,禄不过锺、釜,尚犹欣欣而喜者,非以多也,乐其逮亲也。 "   张勃《吴录》曰:长沙桓王在历阳,遣书呼周瑜。 瑜将兵五百人,船粮器杖,星夜驰赴。 王大喜,执瑜手曰:"卿至,谐矣。 "   又曰:吴王之女有所怨王者,遂自杀。 王痛之,葬於昌门外,文石为椁,高坟深池,珍玩人马以徇葬。 国人哀之。 湛卢之剑夜飞去楚,楚昭王觉,剑在其床首。 昭王召风胡子而问焉,对曰:"越献剑於吴,名曰湛卢,人君有过则去,適他国。 闻吴王葬女奢侈,以人从死,其必是也。 "昭王大喜。 胡冲《吴历》曰:太史慈,字子义,於神亭战败,为孙策所执。 策素闻其名,即解缚咨问进取之术。 慈曰:"州郡新破,士卒离心,若倘分散,难复合聚;欲出宣恩安集,恐不合尊旨。 "策长跪答曰:"诚本心所望也。 明日日中,望君来还。 "诸将皆疑,策曰:"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 "明日,大会诸将,预设酒食,立竿视中而慈至,策大欢喜,常与参论军事。 司马彪《九州春秋》曰:曹公与袁绍相距,遣人招张绣。 绣欲归绍,贾诩劝绣归曹公,绣曰:"绍强。 又曹公与吾有雠,不可。 "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之也。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大怨明德於四海也。 "绣从之,归曹公。 曹公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君也。 "   檀道鸾《续晋阳秋》曰:初,苻坚南寇,京师大震。 谢玄入问讨御之方,谢安夷然无惧色。 玄等既破贼,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毕,摄放床上,了无喜色,还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客罢,还内过户,安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其矫情镇物如此也。 太公《六韬》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 又曰:文王拘羑里,求天下珍、怪而献之,纣贪其币,大喜,杀牛,而赐之。 《曹操别传》曰:拜操典军都尉,还谯、沛,士卒共叛,袭击之。 操得脱身亡走,窜平河,亭长舍,称曹济南处士。 卧养足创八九日,谓亭长曰:"曹济南虽败,存亡未可知。 公幸能以车牛相送,往还四五日,吾厚报公。 "亭长乃以车牛送操,未至谯,数十里骑求操者多,操开帷示之,皆大喜,始悟是操。 《雷焕别传》曰:张华以焕为丰城令,得双宝剑,乃送一剑与华,自留一剑。 华得剑甚喜,曰:"此干将也! "   《邴原别传》曰:魏太祖为司空,辟原署东阁祭酒。 太祖北伐三郡,克单于,还,太祖曰:"孤返,邺守诸君必将来迎。 其不来者,独邴祭酒耳! "言讫未久,而原先至。 门下通谒,太祖大喜,揽履而起,远出迎原曰:"贤者诚难则度! 孤谓君将不能来,而远自屈,诚副饥虚之心。 "   《零陵先贤传》曰:刘巴入益,益州牧刘璋见而惊喜,每有事咨问。 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入必有为,不可内也。 "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山林。 "璋不听。 巴闭门称疾。 备攻成都,令军中曰:"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 "及得巴,甚喜。 《列异记》曰:华子鱼为诸生,寄宿人门外。 主人妇夜生。 顷两吏诣门,便辟易却,相谓曰:"公在此。 "踌躇良久,一吏曰:"籍当定,奈何住? "乃前向子鱼拜,相将入。 入出并行,共语曰:"当与几岁? "一人曰:"当三岁。 "子鱼后故往视之,儿果已死。 子鱼喜曰:"我固当为公。 "后果为太尉。 《西京杂记》曰:樊将军哙问陆贾曰:"自古人君皆云受命於天,云有瑞应,岂有是乎? "贾应之曰:"有之。 夫目得酒食,火花得钱财,鸦鹊噪则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也。 "   《晋朝杂事》曰:明帝入,帻不正,玄帝自为正之,明帝大喜。 《庄子》曰:凡交,近则靡以信,远则必忠之言。 以言必,或傅之夫失傅。 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 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则信之。 《列子》曰:郑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从而击之,毙。 恐人之见也,遮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 又曰:尧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尧喜曰:"畴教尔为此言? "童儿曰:"我闻之大夫。 "问大夫,曰:"古诗也。 "   《孟子》曰: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奚为喜? "曰:"其为人也好善。 "   又曰:子路,人告其过,则喜。 《抱朴子》曰:人主有道,国无粗政,则四七从度,五星不逆,日不蚀朔,月不薄望,霜不夏繁,雷不冬泄,嘉瑞并臻,灾厉寝灭,此则天喜也。 《吕氏春秋》曰: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 有侁氏不可。 伊尹亦欲归汤。 汤於是请取妇为婚。 有侁氏喜,以伊尹为媵送女。 《顾子》曰:夫哀乐喜怒、爱憎欲惧,人之情也。 当其哀也,则欲哭泣擗踊,遇其乐也,则欲欢笑鼓舞。 公孙尼子曰:君子怒则自说以和,喜则收之以正。 《楚辞》曰: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乃喜。 (王逸曰:师,谓太公也。 昌,文王也。 后,亦文王也。 )   曹植《礼上表》曰:臣得去幽屏之城,获觐百官之美,此一喜也;背茅茨之陋,登阊阖之闼,此二喜也;必以有腼之容,瞻见穆穆之颜,此三喜也;将以梼杌之质,禀受崇圣之训,此四喜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6 15:31:40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