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百七十九 ◎人事部一百二十 内容: ○报恩   《毛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又曰:无言不酬,无德不报。 《左传》曰:灵公将杀赵盾,伏甲而亭之。 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既而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 曰:"翳桑之饿人也。 "   又曰:晋大夫魏武子有宠妾,无子。 武子疾,命其子颗曰:"我死,必嫁之。 "及其疾困,曰:"以殉。 "武子卒,颗嫁之,曰:"疾困则乱,吾从其治也。 "其后,及秦战於辅氏,大败秦师,获杜回。 (杜回,秦之力士。 )方战,见一老父结草以抗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 夜梦一老人谓己曰:"予,汝嫁妾之父也。 尔用先人治命,故以是报。 "   《战国策》曰:中山君享都大夫,司马子期在焉。 羊羹不遍,子期怒而走於楚,说楚以伐中山,中山君亡走。 有二人挈戈随其后者,君顾二子奚为,对曰:"臣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餔。 臣父且死,言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故来死为君也。 "中山君慨然曰:"吾以一杯羹亡国,以一壶飧得二人。 "   《史记》曰:王稽载范雎入秦为相,雎乃入言之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於函谷关;非大王之贤圣,莫能贵臣。 今臣官至於相,爵在列侯,王稽之官尚止於谒者,非所以内臣之意也。 "王召稽,拜以为河东太守。 又曰:袁盎自为吴相,时有从吏尝盗盎侍儿,(文颍云:婢。 )盎知之,不泄,遇之如初。 人有告从吏,言"君知尔与侍者通",乃亡归。 盎自追还,遂以侍者赐之。 及袁盎使吴见守,从吏适为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赍装置二石醇醪,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酒醉,西南陬卒皆卧。 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 "盎不信,曰:"公何为者? "司马曰:"臣故为从吏盗君侍儿者。 "盎乃惊,谢之而去。 又曰:苏秦既贵,乃遍报诸所尝见德者。 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 子之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上。 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 子今亦得矣。 "   又曰:项王使召韩信,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去而归汉。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与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夫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虽死不易。 "   《汉书》曰:高祖为亭长,送徒咸阳诸吏皆送钱三百,萧何独以五百。 上定天下,益封三千户,以答其二。 又曰:栾布、彭越尝与游,穷困,卖佣为酒家保。 彭越赎布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反,汉召彭越责以反,夷三族,枭首雒阳,下诏有收视者辄捕之。 布还,奏事彭头下,祠而哭之。 又曰:高祖夺韩信军,齐转为楚王,都下邳。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及其下乡亭长,钱百,曰:"公,小人,为德不竟。 "(《史记》云:为惠不终也。 )   又曰:张苍,阳武人。 有罪当斩,解衣伏锧,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 以为常山相。 苍德王陵,及贵,父事陵。 陵死,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 《前列》曰:盖宽饶左迁为卫司马,未出殿门,断其单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按行士卒庐室,视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 及岁尽交代,上临飨罢卫卒,数十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 宣帝嘉之,拜宽饶为太中大夫。 又曰: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又曰:宣帝在长安狱中,邴吉保护养视。 上智吉有旧恩而终不言。 时贤人诏曰:"御史大夫与朕有旧恩,厥德茂焉。 《诗》不云乎? '无德不报。 '其封吉为博阳侯,食邑千三百户。 "   又曰:陈平既贵宠封侯,乃谓高祖曰:"臣不因魏无知,无以得见陛下,请分报。 "   又曰:张贺幸於卫太子,太子败,贺下蚕室,后为掖庭令。 而宣帝收养掖庭,贺拊循恩甚密。 及宣帝即位,而贺已死,上追思德贺,一子早死,子孺小男彭祖指欲封之,先赐爵关内侯。 《东观汉记》曰:建武二十六年,上延集内戚宴会,诸夫人各前言为赵喜所济活帝甚嘉之,后征喜,入为太仆。 引见,谓曰:"卿非但为英雄所保也,妇人亦怀卿之恩。 "厚加赏赐。 袁弘《后汉书》曰:郑弘,字巨君。 少事博士焦贶,贶门徒数百人,当举明经,其妻劝贶曰:"郑生有卿相才,应此举者也。 "从父楚王英之谋反,遍诬天下知名者,贶以楚徵,疾病道死,妻子闭诏狱,考掠连年。 诸生故人皆易姓名以避其祸,弘独髡首负锧为贶讼罪。 明帝感悟,乃免贶家属。 《魏志》曰:太祖平幽州,召孙礼为司空军谋掾。 初荒乱时,礼与母相失,同郡马台求得礼母,礼推家财尽以与台。 又曰:杨沛,字孔梁。 为新郑长,谓民并蓄桑椹、劳豆积浸得千馀斛,后为邺令,赐其生口十人,绢百匹。 又曰:曹真,字子丹,沛郡人,本姓秦,养曹氏。 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 兴平末,袁术部党与太祖相攻劫,太祖出。 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 寇问所在,答云:"我是。 "寇遂害之。 由此太祖思其功,遂变其姓。 又曰:郭援捕得贾逵,逵不肯拜,谓援曰:"王府君临郡积年,不知足下曷为者也? "援曰:"促斩之。 "诸将覆护,乃囚之,闭着土窖中,以车轮盖上,使人固守。 方且杀之逵从窖中谓守者:"此间无健儿也,而当使义士死? "时祝公道,与达非故,而适闻其言,怜其守正,乃夜盗引出,折械遣去,不语其姓名。 援破,后达知前出已者是祝公道,河南人。 后坐它事当伏法,达救不能解,为之改服。 《吴录》曰:孙权既斩黄祖,作二函,欲以盛祖及都督苏飞首。 甘宁之在祖军也,独飞厚之。 宁为请叩头流血。 主曰:"为君置之,若走如何? "对曰:"飞受更生之恩,岂图去? 若有万一,宁头当代入函也。 "乃舍之。 《蜀志》曰: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督,内为谋主。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 或谓诸葛亮曰:"法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苒不可复制,如何禁法正使不得行其意耶! "   《晋书》:顾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 荣割炙啖之。 坐者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 "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救免之。 干宝《晋纪》曰:王浚在巴郡,兵民苦役,生男多不举。 浚乃严其杀子之防而厚恤之,所育者数千人,於此能称兵矣。 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尔,必勉之,无爱死! "   《宋书》:王镇恶尝寄食渑池人李方家,方善遇之。 谓方曰:"若遭遇英雄主,要取万户侯,当厚相报。 "方答曰:"君丞相孙,人才如此,何患不富贵! "   《陈书》曰:阴铿释褐梁湘东王法曹参军。 天寒,铿尝预宾友宴饮,见行觞者,因回酒炙以授之,众坐皆笑。 铿曰:"吾侪终日酣饮,而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 "及侯景之乱,铿尝为贼所擒,或救之获免,铿问其故,乃前所行觞者。 《唐书》曰:李晟尝有恩者,厚报之。 初,谭玄澄为岚州刺史,有恩於晟,后坐贬於岳州。 比晟贵,上疏理之,诏赠玄澄宁州刺史。 玄澄三子,晟抚待勤至,皆为成就宦学,人皆义之。 《吴越春秋》曰:吴师入郢,引军击郑。 定公前既杀楚太子建,而困子胥,故怨郑。 兵将入境,定公大惧,乃令於郑邦中曰:"有能还吴军者,吾与之分邦而治。 "渔者子闻而进之曰:"臣能还之,不用兵戈升粮,得一桡行歌,道中,即还矣。 "定公大悦,乃与一桡。 子胥军将至,渔者子当路叩桡行歌辞曰:"芦中人,芦中人! "子胥闻之大惊,曰:"何等人者! "即请与语,曰:"吾是渔者子。 吾国君怖惧,令於国中有能还吴军,吾与之分国而治。 臣念先人与君相遭於途,今从君乞郑之罪也。 "子胥曰:"吾蒙子先人之恩,自致於此。 上天苍苍,岂敢忘子之功乎! "於是乃释郑不伐。 又曰:伍子胥伐楚,还溧阳濑水之上,长叹曰:"吾尝饥於此,乞食而杀一妇人,将欲报之金,不知其家。 "遂投金濑水之中而去。 有顷,一妪行哭而来。 问曰:"妪何之之悲也? "妪曰:"吾有女,守吾,年三十不嫁。 往年击漂於此,遇人穷,饭之,而恐泄事,自投於濑水中而死。 今闻伍君来,不得其家,自伤空乏而无为报者,故行哭之悲也。 "人曰:"子胥欲报妪以百金,不知妪所在,投金水中而去。 "妪乃取金以归也。 刘向《说苑》曰:吴赤布使於智氏,假道於卫。 宁文子具纻絺三百制送之,将归吴。 知伯命造舟为梁。 赤布曰:"吾闻天子济於水,造舟为梁,诸侯方舟,大夫维舟,臣之职也。 且敬大甚,必有故,使人视之,则用兵在后。 赤布曰:"卫假吾道而厚赠我,我见难不告,是与为谋也。 "称疾而留,使人告卫,卫人警戒,知伯乃止。 又曰:楚庄王赐群官酒,日暮,灯烛灭,有引妾衣者。 妾得其冠缨,持之趋火来上视绝缨者。 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节而辱士乎? "乃令曰:"夜饮不绝缨者不欢。 "群臣百馀人皆绝缨,乃大醉尽欣。 居二十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甲首,却敌,卒胜。 庄王怪而问之,对曰:"臣当死,往醉失礼,王隐不诛也,终不敢以阴蔽之德而不显报。 常愿肝胆涂地,颈血湔敌人矣。 臣乃绝缨者也。 "遂平晋军,楚得以强。 又曰:阳虎得罪於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 "简子曰:"惟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 夫春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 今所树者,蒺藜也。 "   《异苑》曰:景平中,东阳大水。 永康人蔡嘉夫避往南垄,夜有大鼠,形如,浮水而来,径伏嘉夫床角,奴愍而不犯,每食转以馀饭与之。 水势退,嘉夫得反居,鼠以前脚捧青纸裹三斤许珠,着奴前啾啾,状如欲语。 从此,去来不绝也。 又曰:始兴,杨山县人,行田,忽遇一象,以鼻卷之,遥入深山。 见一象,脚有巨刺,此人牵挽得出,病者即起,相与跼陆,状若欢喜。 前象复载,就一污湿地,以鼻掘出数枝长牙,送还本处。 彼境苗稷常为象所困,其象俗呼大客,因语云:"我田稼在此,恒为大客所犯,若念我者,勿见侵。 "便觉踯躅,如相训解。 於是一家业田,绝无其患。 《三秦记》曰:白鹿原人,钓鱼於原,纶绝而去。 梦于汉武求去其钩。 明日,戏於池,见大白鱼衔索,帝曰:"岂非昨所梦? "取而去之。 间三日,帝复游池滨,得明珠一双,武帝曰:"岂非昔鱼之报! "   桓冲之《述异纪》曰:陈留周氏婢,名兴进。 入山取樵,梦见一女,语之曰:"近在汝头目前目中有刺,烦为拔之,当有厚报。 "婢见一朽棺,头穿坏,髑髅堕地,草生目中。 便为拔草,内着棺中以甓塞穿,即於髑髅处得一双金指环。 吴均《续齐谐记》曰:弘农杨宝,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取之以归。 置巾箱中,养之百馀日,毛羽成,朝去暮还。 后宝夕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王母使臣,昔使蓬莱,不慎为枭所搏,蒙君仁爱救拯。 今当受使南海,不得奉侍,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且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   东阳玄凝《齐谐记》曰:富阳董昭之尝乘船过钱塘,江中央见一蚁着一短芦,甚迫遽,昭之曰:"此畏死也。 "便以绳系此芦着船头,蚁缘绳出。 中夜梦一人乌衣从百许人来谢云:"仆不慎堕江,惭君济活仆是蚁中王,君若危难之日,当见告。 "后昭遇事系狱,蚁穴狱,昭遂得脱。 盛弘之《荆州记》曰:隋侯曾得大蛇,不杀而遣之。 蛇后御明月珠以报随侯,一名随侯珠。 孔灵苻《会稽记》曰:射的山南有白鹤山。 此鹤为仙人取箭。 汉太尉郑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 问:"何所欲? "弘曰:"常患若耶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夕北风。 "后果然。 刘义庆《幽明录》曰:项县人姚牛,年十馀岁,父为乡人所杀,牛手刃之於众中。 吏捕得,官长深矜孝节,为推迁其事,会赦得免。 令后出猎,逐鹿入草中,有古深阱数处,马将趣之,忽见一公举杖击马,马惊避,不得及鹿。 令怒,引弓将射之,公曰:"此中有阱,恐君堕耳! "令曰:"汝为何人? "翁跪曰:"姚牛父也。 感君活牛,故来谢恩。 "遂灭不见。 又曰:苻坚时,有射师经嵩山,望见松上有一双白鸟似鹄而大;至树下又见一蛇,长五丈许,上树取鸟。 鸟欲飞,蛇张口翕之,鸟不去,缤纷一餐。 顷射师彀弩,射三矢,蛇落,鸟得去树百馀步山边整理毛羽。 须臾,云雷发,射师慑,不得旋踵,见向鸟徘徊其上,毛落纷纷,似如相援。 如此数阵,云息电灭,射师得免,鸟亦高飞。 《三辅决录》曰:高陵庞智伯,名勃,为郡小吏。 东平衡农,字剽卿,为书生,穷乏,客锻於睬家。 勃知其贤,礼待顾眷,常去,送十里,过舅家复贷钱赠之。 农受之曰:"为冯翊,乃相报。 "别七八年,果为冯翊。 勃为门下书佐,忘之矣,农召问乃寤,举孝廉,为尚书郎、左右丞、魏郡太守、河内太守。 又曰:赵歧避难於四方,江、海、岱、霍无所不到,自匿姓名,布衣巾絮,卖饼北海市。 安丘孙嵩,年二十馀,游市见赵归,微察,知非常人,驻车呼与共载曰:"我北海孙宾硕,终不相负。 "歧闻嵩,即以实告,遂与俱归。 嵩先入,白母曰:"今日出,得死友在外。 "歧即匿嵩家,积年乃出。 后说刘表。 时北海孙嵩流离在刘表末座,不为表所识,歧遥识之,向表说嵩。 表甚奇重之,因共表嵩为青州刺史。 干宝《搜神记》曰:哙参寓居河内,虔恭父母。 忽有单鹤趣之,参抚视,箭创甚重。 於是以膏药摩之,月馀渐愈,放而飞去。 数十日间,夜鹤雌雄二头,各衔一珠,吐之而去。 《搜神记》曰:羊公雍伯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终,葬南山,遂家焉。 山高无水,公汲水作义浆於坂头,行者皆饮之。 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升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得五双白璧,名玉田。 玉田起於此也。 《续搜神记》曰:晋咸康中,豫州刺史毛宝戍邾城,有一军人於武昌市见人卖一白龟子,长四五寸,色白可爱。 其人买取持归,着瓮中养之,日渐大。 近及尺许,其人怜之,持至江边放于水中,视其游去。 后邾城遭石虎败,毛豫州既赴江,莫不沉溺。 所养龟人于时被铠持刀,亦同自投入水中,觉如堕一石上,水裁至腰,须臾浮去中流视之,乃是先养白龟,甲己长六七尺,既送至东岸,出头视之,徐游而去中江,犹顾者数四焉。 陈寿《益部耆旧传》曰:王忳尝诣京师,於空舍中有一书生病,因愍而视之。 书生谓忳曰:"我当到洛阳而病,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赠,死后乞藏骸骨。 "未及问姓名而绝。 忳即鬻金营葬,馀金悉置棺下。 后数年,县署大度亭长。 初到日,有马驰入亭而止。 其日大风飘一绣被,复堕忳前。 《张氏家传》曰:禧字彦祥,除效毂令。 尝有鹳负矢集禧庭,以甘草汤洗之,傅药留养十馀日,疮愈飞去。 月馀,衔赤玉珠二枚,置禧厅事。 《晏子春秋》曰:北郭骚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以养母。 "晏子使人分粟及金以遗之,辞金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於景公,乃出奔,北郭子曰:"养及亲者,身更其难。 "遂告公庭曰:"晏子,天下之贤也。 去齐,齐国必侵。 不若先死! "乃自杀。 公自追及郊而反,晏子曰:"士以身明人者哉! "   《吕氏春秋》曰:秦缪公败,失右服马。 公自往求,见野人方食之於歧山之阳。 缪公笑曰:"食骏肉不饮酒,余恐伤汝也! "遍饮而去。 居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晋梁由靡已扣缪公。 尝食马肉三百馀人,疾斗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晋惠公以归。 又曰:赵简子有两白骡,甚爱之。 阳城疸渠处(阳城,姓;胥渠,名。 处,犹病也。 )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 "医教曰:"得白骡之肝则止,不得则死。 "请入通。 董安于御於侧,简子曰:"杀白骡,取其肝以予阳城胥渠。 "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翟,广之门官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6 16:21:53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