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四百九十六 ◎人事部一百三十七 内容: ○谚下   《汉晋春秋》曰:诸葛亮卒,杨仪整军而出,宣王不敢逼,百姓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   梁祚《魏国统》曰:王昶,字文舒。 戒兄子云:谚曰:"救寒无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斯言信矣。 张勃《吴录》曰:陆稠,字伯羸。 为广陵太守,奸吏敛手。 广陵谚曰:"解结理烦,我国陆君。 "   《韩诗外传》曰: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知箦其所以安存,则无以异乎却行而求逮於前人也。 鄙语曰:"不知为吏,视已成事。 "或曰:"前车覆,后车戒。 "   《江表传》曰:诸葛亮表都护李严:严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克,苟利其身。 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李鳞甲。 "   又曰:典韦容貌魁杰,名冠三军,其所持手戟,长几一寻。 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手提双戟八十斤。 "   又曰:郭典,字君业,为钜鹿太守。 与中郎将董卓攻黄巾贼张宝於曲阳。 典作围堑,卓不肯,典独於西当贼之冲,昼夜进攻,宝由是城守不敢出。 时人为语曰:"郭君围堑,董将不许。 几令狐貍,化为豺虎。 赖我郭君,不畏强御;转机之间,敌为穷虏。 猗猗惠君,保完疆土。 "   又曰:柳琮,字伯骞。 所拔进,皆为时所称,致位牧守。 乡里为谚曰:"得黄金一笥,不如为柳伯骞所识。 "   皇甫谧《达士传》曰:缪斐,字文雅。 代修儒学,继踵六博士,以经行修明,学士称之。 故时人谓之语曰:"素车白马缪文雅。 "   《王祥别传》曰:晋受禅。 时廊庙之士。 莫不欢容,而祥色不加怡。 时人为之语曰:"王公恨恨,有送故之情也。 "   张方贤《楚国先贤传》曰:谚曰:"黄尚为司隶,奸慝自弭;左雄为尚书令,天下慎选举。 "   《荀氏家传》曰:荀邃夫人有至行。 时岁荒,每来籴者,夫人恒叩其斛,籴者归量,辄过其本,时人号曰"掾斛夫人"。 《陈留风俗传》曰:许晏字伟君,授《鲁诗》於琅琊。 王改学曰:"许氏章句,列在儒林。 "故谚曰:"殿上成群许伟君。 "   《曹操别传》曰:吕布枭勇,且有骏马。 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   《文士传》曰:江应玄,时人谚曰:嶷然希言江应玄。 又曰:留侯七世孙张赞,字子卿,初居吴县相人里,时人谚曰:"相里张,多贤良,积善应,子孙昌。 "   习凿齿《襄阳记》曰:黄承彦谓诸葛亮曰:"身有丑女,才堪相配。 "即载送之,乡里语曰:"孔明择妇,正得外丑也。 "   和苞《汉赵记》曰:陈安奋刀,左右俱发。 陇上语曰:"陇上壮士有陈安,丈八蛇矛左右槃。 "   《西京杂记》曰:韩嫣好弹,以金为丸,一日所失者十馀。 长安为之语曰:"若饥寒,逐弹丸。 "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所落,便拾取焉。 《英雄记》曰:袁绍父成,字文开,贵盛,自梁冀以下,皆为交言,无不从。 京师谚曰:"事不谐,诣文开。 "   《三辅决录》曰:冯豹,字仲文,后母遇之甚酷,豹事之愈谨。 时人为之语曰:"道德彬彬冯仲文。 "   又曰:五门子孙,凡民之伍门。 今在河南四十里,涧穀洛三水之交。 傅闻马氏兄弟五人共居此地,作五门客舍,因以为名。 主养猪卖豚。 故民为之语曰:"苑中三公,馆下二卿。 五门嚾々,但闻豚声。 "   又曰:贾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彪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 "   又曰:游殷,字幼齐,为胡轸所害。 月馀,轸得病,但言伏伏游幼齐将鬼来,於是遽死。 关中谚曰:"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贵神之灵。 "   《临海异物志》曰:安家夷皆好啖猴头羹。 谚言人宁负人千石之粟,不愿负人猴头羹臛。 又曰:{制鱼}鱼肥,炙食甚美,谚曰:"宁去累世田宅,不去{制鱼}鱼额"   《风俗通》曰:赵王好大眉,人间半额;楚好广领,国人没项;齐王好细腰,后宫有饿死者。 又曰:延嘉中,中常侍单超、左琯、徐璜、具瑗、唐衡在帝左右,纵其奸逸。 时人为之语曰:"左回天,徐转日,具独坐,唐应声。 "言信用甚於转圆也。 又曰:里语曰:"县官漫漫,怨死者半。 "   《六韬》曰: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列子》曰:周谚曰:"田父可坐杀。 "晨出夜入,自以性之恒;啜菽茹藿,自以味之极;一朝处以软毛綈,荐以粱肉兰味,心体烦,内热生病矣。 又曰:杨朱曰:"古语有之,生相怜,死相捐,此语至矣。 "   又曰:赵子文曰:"国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逸者殃。 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 "   《孟子》曰:齐人有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齐人之谚语也。 乘势,居富贵之势也。 鎡基,田器耒耜之属也。 )   《孔丛子》曰:平原君与子高饮,强子高酒曰:"昔有遗谚:尧舜千钟,孔子百觚。 子路嗑嗑,尚饮百榼。 古之贤圣,无不能饮也。 吾子何辞焉? "   《韩子》曰: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此言多资之易为工。 又曰:古有谚曰:"为政犹沐也。 "虽有弃发之废,而有长发之利也。 慎子曰: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   蒋子《万机论》曰: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又曰:猛虎不处卑势,劲鹰不立垂枝。 《抱朴子》曰:桓灵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蝇。 又曰:古人欲达勤诵经,今世图官勉治生。 《商君书》曰:公孙鞅谓秦孝公曰:臣闻之,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君亟定变法之虑,殆犹天下之议。 语曰:"愚者暗於成事,智者见於未萌。 "   邯郸氏《笑林》曰:桓帝时有人辟公府掾者,倩人作奏记文,人不能为作,因语曰:"梁国葛龚者,先善为记文,自可写用,不烦更作。 "遂从人言,写记文,不去龚名姓。 府公大惊,不答而罢归。 故时人语曰:"作奏虽工,宜去葛龚。 "   贾谊《新书》曰:鄙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此善喻也。 鼠近於器,尚惮而弗投,恐伤器也。 况贵大之臣近於主帝乎? 桓子《新论》曰:关东谚语曰:"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 "又谚曰:"侏攘披一节而长短可知,孔子言举一隅足以三隅反。 "观吾小时二赋,亦足以揆其能否。 崔实《政论》曰:每诏书所欲禁绝,虽重恳恻骂詈极,笔由复废舍,终无悛意。 故里语曰:"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 "   又曰:一岁再赦,奴儿噫唶。 况不轨之民,孰不肆意? 应劭《汉官仪》曰:里语云:"仕宦不止车生耳。 "   蔡邕《独断》曰:古帻无巾,王莽头秃,乃始施巾,故语曰:"莽头秃,帻如屋。 "   王朗《贫窭语》曰:谚曰:"鲁班虽巧,不能为乞丐者颜。 "   魏武选令曰:谚曰:"失晨之鸡,思补更鸣。 "昔季阐在白马,有受金取婢之罪,弃而弗问,后以为济北相,以其能故。 曹植令曰:谚云:"相门有相,将门有将。 "夫相者文德昭,将者武功烈。 ○斗争   《左传·隐公》曰:郑伯将伐许,授兵於太宫,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辀,车辕也。 )子都拔戟以逐之。 又《襄五年》曰:秦伯之弟针如晋修成,叔向命召行人子员。 (欲使答秦。 )行人子朱曰:"朱也当御。 "(御,进也。 言当次行。 )三云,叔向不应,子朱怒曰:"班爵同,(同为大夫。 )何以黜朱於朝? "抚剑从之。 叔向曰:"秦晋不和久矣! 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赖之。 不集,三军暴骨。 子员道二国之言无私,子常易之。 奸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 "拂衣从之。 人救之。 平公曰:"晋其庶乎! (庶几于治。 )吾臣之所争者大。 "师旷曰:"公室惧卑,臣不心竞而力争,不务德而争善,私欲已侈,能无卑乎? "   又《襄五年》曰:楚伐郑,至于城麇。 郑皇颉戍之。 出,与楚师战,败。 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正於伯州犁,(正曲直也。 )伯州犁曰:"请问於囚。 "乃立囚。 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 "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 "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 谁获子? "(上下手以道囚意。 )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弱,败也,言为王子所得。 )戍怒,抽戈逐王子围。 《史记》曰: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右。 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位居我上。 吾不忍为之下,必辱之。 "相如闻之,不肯与会。 每朝,常称病,不欲与颇争列。 於是,舍人请辞去。 相如曰:"强秦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 "   又曰:彭越,字仲。 常渔钜野中为群盗。 陈胜、项梁起,少年或谓越曰:"豪杰相立叛秦,仲可效之。 "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   又曰:娄敬说上曰:"夫与人斗,不扼其亢,(张晏曰:亢,喉咙。 )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 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   又曰:孔子去陈,过蒲,会公叔氏以蒲叛,蒲人止孔子。 弟子公良孺者,有勇力,谓曰:"昔从夫子遇难於匡,今遇难於此,命也。 吾宁斗而死。 "斗甚疾。 蒲人惧,谓曰:"无適卫,吾出子也。 "   《汉书》曰:项羽谓汉王曰:"天下凶凶,徒以吾两人,愿与王挑战决雌雄。 "汉王笑曰:"吾宁斗知,不能斗力也。 "   又曰: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吏不能禁。 及尹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又曰:邴吉常出,逢群斗者,死伤横道。 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 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也。 宰相不亲小事。 "   又曰:原涉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者争言,斫伤屠者。 又《汉书·张耳赞》曰:张耳、陈馀,世所称贤,始居约时,相然信死,岂顾问哉! 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势利之交,古人羞之。 《续汉书》曰:孝灵皇帝於后宫,人为列肆贩卖,使相偷盗争斗,上临视之以为乐   《东观汉记》曰: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颍川,捕得,寇恂乃戮之於市。 复以为耻,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今见恂,必手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恂曰:"昔蔺相如屈於廉颇者,为国也。 "乃敕属县盛供具,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恂乃出迎於道,称疾还。 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 恂以状闻,上乃徵恂。 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座,欲起相避。 上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 "   又曰:周党,字伯况,太原人。 乡佐发党徭道,於人中辱之。 党学《春秋》长安,闻复雠之义,辍讲下辞归,到,与乡佐相闻,期斗日。 乡佐多从兵往,使乡佐先拔刀,然后与相击。 乡佐服其义勇。 袁山松《后汉书》曰:刘盆子居长乐宫,赤眉诸将日会论功名,自言欲为某王,欲得某官。 争言号呼,拔剑相击。 《英雄记》曰:吕布,字奉先。 刘备屯小沛,袁术遣将纪灵步士三万攻备。 备求救於布,布率骑千馀驰赴之,遣人招备并请灵等响,因谓灵曰:"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 "   《蜀志》曰:刘封与孟达分争不和,封夺达鼓吹,达遂降魏。 《山海经》曰:刑夭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神异经》曰:东北荒中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毛青,四足似熊。 性忠而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咋不正。 名曰獬豸,一名任法,今御史用法冠,俗曰:"獬豸冠"也。 《续搜神记》曰:晋太原中,北地人陈良与沛郡民李焉共为贾,后大得利焉。 杀良取物,死十许日,良忽苏活,得归家,说死时见周旋人刘舒。 舒久已亡,谓良曰:"去年春社日祠祠,家中斗争,吾实忿之,作一兕於庭前。 "良故往报舒家,其怪亦绝。 皇甫士安《逸士传》曰:高凤邻里有争财斗者,兵刃相加。 凤脱衣巾为叩头曰:"仁义逊让不可废也。 "争财者投兵谢之而罢。 (《东观汉记》又载。 )   又曰:管宁所居屯落,会有汲者,或男女杂错,或争井斗阋。 宁患之,乃买器分置井傍,汲以待之,各自相责,不复斗也。 《会稽典录》曰:夏香,字曼卿。 门侧有大井,上有瓦盆,里中儿童各竞饮牛,争水共斗。 香豫为汲,多置盆器,由是无争。 《费祎别传》曰:魏延与杨仪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涕泣横集。 祎常入坐其间,谏喻分别。 《石勒别传》曰:勒微时居与邑人李阳相近,阳性刚愎,每轻勒,与争沤麻池,共相打楪,互有胜负。 《吴越春秋》曰:伍子胥始吴时,遇专诸於途。 专诸方与人斗,将就之,適其怒,有万人之气。 其妻一呼即还,子胥怪而问其状。 专诸曰:"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 "   《列子》曰: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 《胡非子》曰:胡非子修墨子教,有屈将子恃勇,闻墨者非斗,带剑危冠往见胡非子。 劫而问之曰:"将闻先生非斗而好勇,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胡非子为言五勇,屈将子悦服。 《尸子》曰:鲁人有孝者三为母北,鲁人称之。 彼其斗则害亲,不斗则辱嬴矣,不若两降之。 《韩子》曰:郑人有相与争年者。 一人曰:"吾与尧同年。 "一人曰:"吾与黄帝兄同年。 "讼此不决,以后息为胜。 《吕氏春秋》曰:楚之边邑名曰卑梁,其处女争桑於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女。 卑梁人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而杀之。 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 於是吴楚大争。 《淮南子》曰:佐祭者得尝救,斗者得伤。 又曰:三人同舍,二人相与争,争者各自以为直,不能相听。 一人虽愚,必从而决之,非以智也,以不争也。 《说苑》曰:秦始皇太后不谨,幸郎嫪毒,封为长信侯,专国事,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呼。 桓子《新论》曰:余前为典乐大夫,有鸟鸣於庭树上,而府中门下皆为忧惧。 后余与典乐谢俟争斗,俱坐免去。 《风俗通》曰:临淮有一人持一匹缣到市卖之,道遇雨,披戴。 后人求共庇荫,授与一头。 雨霁当别,因共争,各云我缣,诣府自言。 丞相薛宣呼骑吏中断缣,各与半。 后人滥受,因前撮之,缣主称怨。 宣然后知,责之具服。 又曰:俗说:二人共澡手,令人争斗,良无异器,当共澡者。 其祝曰:"人相爱,狗相啮。 "言狗斗时,洒之以水,便自解也。 又曰:坐不移樽。 俗说,移樽令人斗争。 《典论》曰:汝南许劭与族兄靖俱避地江东,保吴郡,争论於太守许贡座,至於手足相及。 郭璞《易洞林》曰:殷鸿乔令吾作卦,得《大壮》之《夬》,语之云:"慎勿与许姓者共事田作也,必斗相伤。 "殷还宣城,遂与许姓共田,田熟有所争。 此人举杖欲撞之,乔退思中间之戒,辞谢,仅乃得休。 《梦书》曰:鹑鷃为斗。 梦见鹑鷃,忧闲斗也。 嵇康《太师箴》曰:若会酒坐见人争语,其形势似欲转盛,便当舍去。 此斗之兆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6 17:47:46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