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百八 ◎逸民部八 内容: ○逸民八   皇甫士安《高士传》曰:挚峻字伯陵,京兆长安人。 少治清节,与太史令司马迁交好。 峻独退修修德,隐於〈阝开〉山。 迁既亲贵,乃以书劝峻进曰:"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 伏惟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累其名。 固己贵矣,然未尽太上之所由也。 愿先生少致意焉。 "峻报书曰:"峻闻古之君子,料能而行,度德而处。 故悔吝去於身,利不可以虚受,名不可以苟得。 汉兴以来,帝王之道於斯始显,能者见利,不肖者自屏,亦其时也。 《周易》大君有命,小人勿用,徒欲偃仰从容,以送馀齿耳。 "峻之守节不移如此。 迁居太史官,为李陵游说,下腐刑,果以悔吝被辱。 峻遂高尚不仕,卒於〈阝开〉。 〈阝开〉人立祠号曰〈阝开〉君。 又曰:韩福者,涿人也。 以行义修洁著名。 昭帝时,将军霍光秉政,表显义士。 郡国条奏行状,天子得福等五人行义最高,以德行征至京兆,病不得进。 元凤元年,诏策曰:"朕悯劳福以官职之事,赐帛五十匹,遣归。 其务修孝悌,以教乡里。 "福归,终身不仕,卒於家。 又曰:安丘望之,京兆长陵人也。 少治《老子经》。 恬静不求进官,号曰安丘丈人。 成帝闻,欲见之。 望之辞不肯见。 上以其道德深重,常宗师焉。 望之不以见敬为高,愈自损退。 为巫医於民间,著《老子章句》,故老氏有安丘之学。 扶风耿况、王伋等皆师事之,从受《老子》。 终身不仕,道家宗焉。 又曰:丘字季春,扶风人也。 少有大材傲世,不能与俗人为群。 郡召始见,曰:"明府欲臣耶? 友耶? 师耶? 明府所以尊宠人者极於功曹,所以荣禄人者已於孝廉,一极一已,皆所不用也。 "府君异之,遂不敢屈。 (《三辅决录》曰:丘傲俗,自谓无伍。 )   又曰:荀靖字叔慈。 父淑有名绩。 靖兄弟八人,号曰八龙。 靖至孝,阖门悌睦,隐身修道。 弟爽字慈明,亦有材学。 汝南许章称二人皆玉也。 慈明外朗,叔慈内润。 太尉辟,不就。 及终,颍阳令丘祯号靖曰玄行先生。 颍川太守王怀亦谥曰昭定先生。 又曰:任棠字季卿。 以《春秋》教授,隐身不仕。 庞参为汉阳太守,就家候棠,以薤一本、水一盆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户下。 参曰:"棠是欲谕太守也;水欲太守清也;拔一本薤,欲太守击强宗也;抱孙儿当户者,欲太守开门恤孤也。 "终参去,不言。 诏征不至。 及卒,乡人图画其形,至今称任征君也。 又曰:张仲蔚,平陵人。 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 明天官博物,善属诗赋,所处蓬蒿没人。 闭门养性,不治荣名。 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又曰:高恢字伯远,少治《老子经》,恬虚不营世务。 与梁鸿善,隐於华阴山。 又曰:姜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也。 家世名族,肱兄弟三人皆孝行著。 肱年最长,与二弟仲海、季江同被卧,甚相亲友。 及长各娶,兄弟相爱不能相离。 习学五经,兼明星纬,弟子自远方至者三千馀人,声重於时。 凡一举孝廉,十辟公府,九举有道,至孝贤良,公车三征皆不就。 仲季亦不应征辟。 建宁三年,灵帝诏徵为犍为太守。 肱得诏,乃告其友曰:"吾以为虚获实遂籍声价。 盛明之世尚不委质,况今政在私门哉! "乃隐遁命,乘船浮海,使者迫之不及。 再以玄纁聘,不就;即拜太中大夫,又逃不受诏。 名振天下,年七十卒於家。 又曰: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少以经行高於南州。 桓帝时,汝南陈蕃为豫章太守,因荐稚於朝廷。 由是三举孝廉贤良,皆不就;连辟公府,不诣,未尝答命。 公薨,辄身自赴吊。 太守黄琼亦尝辟稚,至琼薨,归葬江夏,稚既闻,即负笈徒行豫章三十馀里,到江,夏琼墓前,致酹而哭之。 后公车三征。 不就,以寿终。 又曰: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 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 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惟馥闭门不与高、蔡通。 桓帝即位。 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 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 久之,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馥虽不交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 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馥於是顿足而叹曰:"孽自己作,空汙良善,一人逃死,祸及百家,何以生为! "乃剪须变服,易形改姓,入相虑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 积佣三年,而无知者。 后诏悉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以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 "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所处。 其后人有识其声者,以告同郡上党太守濮阳潜。 潜使人以车迎馥,馥自匿不肯见。 潜车三返,乃得馥。 又曰: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 少有名节,同县大女虽玉为父报仇,外黄令梁丑欲论杀玉。 蟠时年十五,为书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追旌庐表,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丑善其言,乃为谳减死论,人称之。 及父母卒,蟠思慕,不饮酒食肉十馀年。 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 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 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病困,以身托蟠。 蟠即步负其丧,至济阴,遇司隶从事於河巩之间。 从事义之,为符传护送蟠,蟠不肯,投传于地而去。 事毕还学,前后凡一察,蒲车特征,皆不就。 年七十四,以寿终。 又曰:郭泰字林宗,太原人也。 少事父母,以孝闻。 身长八尺馀,家贫,郡县欲以为吏,叹曰:"丈夫何能执鞭斗筲哉! "乃辞母,与同郡宗仲至京师,从屈伯彦学《春秋》,博洽无不通。 又审於人物。 由是名著於陈梁之间。 步行遇雨,巾一角垫,众人慕之,皆折巾角。 士争往从之,载策盈车。 凡泰知之,於无名之中六十馀人,皆先言后验。 以母丧归,徐稚来吊,以生刍一束顿泰庐前而去。 泰曰:"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曰:'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不堪此喻。 "后辟司徒府有诏征,皆不就。 又曰:袁闳字夏甫,汝南人也。 筑室於庭中,闭门不见客。 旦於室中向母拜,虽子往不得见也。 子亦向户拜而去。 首不著巾,身无单衣,足著木履。 母死,不列服位。 公车再征,不诣。 范滂美而称之曰:"隐不违亲,身不绝俗,可谓至贤也。 "   又曰:牛牢字君直。 世祖为布衣时,与牢游,夜讲讫,共言谶"刘秀当为天子"。 世祖曰:"安知非我万一? 各言尔志。 "牢独默然。 世祖问之,牢曰:"丈夫立义,不与帝友。 "众大笑。 及世祖即位,征牢,称疾不至。 诏曰:"朕幼交牛君直,清高士也。 "恒有疾,州郡之官者,当先到家致意焉。 刺史郡守是以每辄奉诏,就家存问。 牢恒被发称疾,不答诏命。 又曰:成公者,成帝时自隐姓名。 尝诵经,不交世利,时人号曰成公。 成帝时出游,问之,成公不屈节。 上曰:"朕能富贵人,能杀人,子何逆朕哉? "成公曰:"陛下能贵人,臣能不受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能不受陛下之禄;陛下能杀人,臣能不犯陛下之法。 "上不能折,使郎二人就受政事十二篇。 又曰:彭城老父者,楚之隐人也。 见汉室衰,乃自隐修道,不治名利,至年九十馀。 王莽时,征故光禄大夫龚胜,欲为太子师友祭酒。 耻事二姓。 莽迫之,胜遂不食而死。 莽使者及郡守以下会敛者数百人。 先生痛胜以名致祸,乃独入哭胜,甚悲。 既而曰:"嗟乎! 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煎。 龚先生夭天年,非吾徒也。 "哭毕而起,出,众莫知其谁。 又曰:宋胜之字即子,南阳安众人也。 少孤,年十五失父母,家於穀城〈阝聚〉中,孝慕甚笃,〈阝聚〉中化之,少长有礼。 胜之每行,见老人担负,辄以身代之;猎得禽兽,尝分肉与有亲者。 贫,依姊居数岁,乃至长安受《易》通明,以信义见称。 从兄裒为东平内史,遣吏召之,胜之曰:"众人所乐者,非胜之愿也。 "乃去游太原,从郇越牧羊,以琴书自娱。 丞相孔光闻而就太原辟之,不至。 元始三年,病卒於太原。 又曰:东海隐者,汉故司直王良友人。 建武中,良以清节征用,历位至一年,复征还,见友不肯见而让之曰:"不有忠信奇谋而取大位,自知无德,曷为致此而复遽去? 何往来屑屑不惮烦也? "遂距良,终不纳。 论者高之。 又曰:韩顺字子良,天水成纪人也。 以经行清白辟州宰,不就。 王莽末,隐於南山。 地黄四年,汉兵起於南阳,顺同县隗嚣等起兵,自称上将军。 西州大震。 惟顺修道山居,执操不回。 嚣以道术深远,使人赍璧帛车辞厚礼聘顺,欲以为师。 顺因使谢嚣曰:"礼有来学,义无往教,即欲相师,但入深山来。 "嚣闻矍然,不敢强屈。 其后嚣等诸姓皆灭,惟顺山栖安然,以贫洁自终焉。 又曰:挚恂字季直,伯陵之十二世孙也。 明《礼》、《易》,遂治五经,博通百家之言。 又善属文,词论清美。 渭滨弟子、扶风马融、沛国桓驎等自远方至者十馀人。 既通古今,而性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 常慕其先人之高,遂隐於南山之阴。 初,马融始从恂受业,恂爱其才,因以女妻之。 融后果为大儒,文冠当世,以是服恂之知人。 永和中,和帝博求名儒,公卿荐恂行侔曾、闵,学拟仲舒,文参长卿,才同贾谊,实瑚琏器也,宜在宗庙,为国真辅。 由是公车征,不诣。 大将军窦宪举贤良,不就。 清名显於世,以寿终。 三辅称焉。 又曰:姜岐字子平,汉阳上郡人也。 少失父,独与母兄居,治《书》、《易》、《春秋》,恬居守道,名重西州。 延熹中,沛国桥玄为汉阳太守,召岐,欲以为功曹。 岐称疾不就。 玄怒,敕督邮尹益收岐,若实不起者,欲嫁其母,而后杀岐。 益争之。 玄怒益,使挝之。 益得杖且谏曰:"岐少修学孝义,栖迟衡庐,乡里归仁,名宣州里,实无罪杖。 益敢以死守之。 "玄心乃止。 岐於是高名逾广。 及母死,丧礼毕尽,让平水田与兄岑,遂隐。 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於天下,营业者三百馀人。 辟州从事,不诣。 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 后举贤良,公府辟以为茂才,为蒲坂令,皆不就。 以寿终於家。 《太平御览》 宋·李昉 发布时间:2025-09-27 12:22:29 来源:班超文学网 链接:https://www.banceo.com/article/33443.html